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云南的名山

找到约1,914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纯料至尊”,云南六大名山单株古树茶

  云南六大名山单株古树茶

  说到喝茶,有的人追求大树茶那来自远山最为自然、生态和厚重的山野韵味,有的人追求古树茶那香气突显、山野之气强烈的霸气,也有人追求“单株古树茶”独特的茶性与沁人心脾的香气……  

  一款好的普洱茶,原料是基础,工艺是关键,仓储是升华。而古树茶代表云南普洱茶的最高品质。那么单株古树茶是什么呢?

  单株严格意义上讲,是一个茶园内最老的一棵树或几棵树上出的茶青,单独采摘制作的茶叶。然而,一棵树上采摘到的茶量少之又少,故广义指从同一棵树或同一块地上相同较高树龄的普洱茶树做成的普洱茶。  

  【品名】:云南六大名山单株古树茶

  【规格】:30克/罐,6罐/盒

  【产地】:云南六大名山

  【年份】:2018年

  【采摘】:精选各大名山五百年以上早春古树茶

  【工艺】:生茶

  不是随便一棵茶树都能做单株茶。够格做单株茶的,一定是树龄够老、树够大、至少数百年以上的,一般一个大得像原始森林一样的古茶园,能够选做单株的就几棵树。

  一树一成品

  单株可谓“一树一成品”,在行内被称为“纯料至尊”,乃是古树纯料普洱茶的“象牙塔尖”。  

  老班章:千年嘉木之华,汲万物之灵。而茶之珍贵,实属不易。冠高叶茂,根深近白呎。山野之韵,聚日月精华,承百世斗转星移。品王者班章生茶,醇鲜清爽,茶汤浓,强度高,粘稠绵软,香满口腔,生津奇快,甘甜可口,喉韵深入,强烈的茶气,实属罕品,极具收藏价值。老班章的厉害之处,也在于后劲十足,入口苦味明显,但划开非常之快,转瞬就成了江河一般的回甘生津,喉韵有怒放之感。前几泡厚积薄发,后续劲道十足,气韵高强。  

  薄荷塘:包含有整个薄荷塘古茶园里特殊的山野韵味,这是无法复制的生态气息,它会伴随着冲泡过程慢慢释放出来,韵味十分独特且个性鲜明。饮一口茶汤,浓醇的自然之甜瞬间引爆味蕾,仿佛喝了一口野生蜂蜜般,舌底生津有如鸣泉一般。兰花蜜香长留唇齿间,淡雅之中见不俗。  

  昔归:素有“临沧班章”美誉,但相比老班章,昔归的霸烈来的并不那么直接,但是却把霸烈蕴含于无形中,似太极阴阳,在一饼茶中相生相息。昔归的甜如饮冰糖一般,从入口时就完全占据口腔,此后愈演愈烈,属罕见。陈化两三年之后的昔归古树茶,更能形成一种独特的菌香,让人迷恋不已,这也是高树龄昔归古树茶的鉴别特点。  

  曼松:黄亮清透的茶汤,入口醇和甜稠,细腻鲜活,香气清幽,带有一丝丝清凉之感,却内劲野性十足。柔中带刚,协调度俱佳,用这“香、柔、甜、滑”四个字概括曼松最为准确不过。甜润,喝的时候口里很甜,喉头很甜,茶气足而暖,只要一点点,身体就会发热,是其他茶山远远比不上的。她集优雅曼妙的少女心与厚酽深长的谦谦君子于一身,她像《老残游记》里的白妞唱曲,你觉得她唱的好,真的好,但是说不出的好!  

  冰岛:冰岛古树茶茶性恬淡,香扬水柔,纯净至极。汤色金黄明亮,透出一股类似女性的剔透柔美气质,茶香清扬浓郁并且很独特,滋味甘甜,苦涩味较轻,十分耐泡。叶底柔润,宛如一位仙子,亲近可人,怪不得被称为“普洱之后”。  

  布朗:茶味彰显“霸、猛、浓、厚”的同时,落喉处伴随着强烈的坠胃感,如千丈瀑布直冲,富有收敛性,而后口腔津液滋生,回甜绵绵不绝,使得齿颊生香 。人们也常说,品茶如品人生。历经生活的苦,方能悟出它的甜,这样的经历,正如布朗山的古树茶,诠释了生活的另一种上善若水。  

  可以说,单株是古茶园里的精选,他们的茶叶自然吸收了日月精华,沾满灵气。

中茶倾山倾色——以数字科技赋能,铸就松弛有度的自然动力

中茶倾山倾色

强化数字技术应用AI克隆大师技艺

传统手工杀青

普洱茶初制工艺设备粗放,以手工炒制或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朝天锅为主,初制人员操作的差异,造成了毛茶品质的差异。近年来茶山制作毛茶时,为降低普洱茶的苦涩味,降低普洱茶焦糊味的风险,广泛的采用低温长炒的杀青工艺,俗称焖黄工艺,该工艺损失普洱茶前期鲜爽度的同时,也因提前消耗影响了普洱茶的后期转化。


中茶程控杀青机

中茶云南研发团队结合市场反馈,结合多年生产经验,从鲜叶采摘开始研究并制定倾山倾色原料标准,经过多次反复研究对比,依托数字技术的应用,通过AI数据分析对工艺参数反复分析并验证,确定了最终的生产工艺标准。

程控杀青机杀青摊晾处理

因各个山头茶树品种及气候地理条件的差异,各个产区鲜叶存在厚薄不同,持嫩性不同,节间长短存在差异等,研发团队分别驻派人员前往不同产区进行工艺调整,以传统经验为数据基础,AI数控为技术支持,复刻工艺,确保批次与批次间品质的稳定。从工艺危害安全分析,查找出导致工艺缺陷的漏洞,弥补并有效控制,降低工艺缺陷风险的同时,提升茶叶品质。

传统工艺与数控工艺品质对比

中茶倾山倾色首次投入使用的数控杀青设备及数控揉捻设备,有效的减少了杀青工艺缺陷,引领了普洱茶名山标准化的发展,持续为消费者提供品质稳定的名山古寨产品。

松弛有度的自然动力

传统普洱茶以紧压饼砖沱为主,紧压减少了运输空间,也保证了普洱茶后期转化,防止普洱茶过快氧化。但是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现代人追求品质口感的同时,对茶叶便捷度及茶叶条索外形有更高的追求。紧压茶压制较紧,撬取及携带不方便,冲泡对茶艺师冲泡要求较高,为满足消费者对便捷以及茶叶条索完整度的需求,中茶研发团队首次在中茶倾山倾色产品中使用自然动力松压工艺。

自然动力松压工艺

该工艺保留传统压制环节,压缩了茶叶空间,确保茶叶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压碎的风险;松压适当溢出茶汁以利于后期转化;尊崇普洱茶自然原叶的本质特征,不破坏茶叶条索,更大限度的还原各个山头的香气与滋味;自然动力松压松紧适度,易于撬取及携带。方正厚薄均匀的形态,正如中国人所信奉的中庸之道,沉稳内敛,不偏不倚。


独创卡片式产品介绍,一品一卡,香气滋味数字评述,精准控制直观,边喝边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蓝天、白云、山川、河流、湖海、森林、草原无一不美。茶是云南的山川河流呈现给世界的芳香,是深藏在云南大山里的珍稀宝藏。云南普洱茶迥异而独特的百般风味,也是我们每一个爱茶人穷尽一生的追求。中茶倾山倾色包装以青山绿水为设计理念,采用钢琴烤漆为礼盒采制,墨绿色为底色,象征云南的森林,金色的山脉象征森林宝贵的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财富。

云南中茶坚持以茶科技为驱动,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以科技赋能传统制茶技艺,做好“山水中茶-中国印象”,把云南的名山原叶展示给世界,也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中茶倾山倾色普洱茶倾注的是中茶人对茶叶的初心,也是中茶人倾力雕琢品质的匠心,中茶倾山倾色带您倾听云南青山的声音。

易武 王者隐匿的名山

易武茶区,在许多普洱茶爱好者的眼中,颇有“天花板”的意味,有人甚至会说“易武是喝茶人的最后归宿”。

“六大茶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说法,现在茶界比较认可的大致是易武、倚邦、莽枝、攸乐、蛮砖、革登。易武之所以排在了第一,是因为20世纪50年代时,无论是茶山范围还是茶产量方面易武茶山均处第一。”

如今的易武与百年前的易武,究竟有哪些不同?或许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中有所收获。

玩家的天堂

历史上的古六大茶山,曾“入山做茶者数十万”,盛极一时。清中后期,随着大量汉人,特别是石屏人进入到易武,古六大茶山的中心从倚邦逐渐转移到易武。

清末民初,是易武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高光时刻。这一时期,以石屏人为主的许多外地汉人,从进山采茶、收茶、做茶,到开始在易武开设茶庄商号,易武迎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当时在易武,茶庄商号多达30多个,比较有名的有宋聘号、车顺号、同庆号、同兴号等。那时的易武,可以说商贾云集,马帮塞途。一些大的茶号还在泰国、越南等国外设立分公司,将云南的普洱茶覆盖了整个东南亚市场。

易武的茶商们为了打响品牌,扩大经营,不断改进工艺,提升品质,给我们留下了宋聘号、同庆号、同兴号等弥足珍稀的号级茶。这是老茶的巅峰,味蕾的绝唱,让普洱茶是“可以喝的古董”成为每个茶人心中不懈追寻的信念。

然而到1994年8月,当陈怀远等人走进易武时,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座西南边陲偏远而落后的小镇,虽然家家户户仍在采茶,但早已没有茶庄茶号林立的繁盛景象。

陈怀远是与吕礼臻、曾至贤等到昆明参加完中国第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后,与“台湾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一行20余人一起来到易武的。与一些文章说这次台湾茶人到易武的“朝圣之旅”是计划行程有所不同的是,作为当事人的陈怀远坦言到易武是临时起意。

陈怀远回忆说,那时的易武无论是交通还是食宿都非常不方便。易武老街上,同庆号的旧址已经翻修,宋聘号已经在20世纪70年代被烧毁后改建成易武小学,迎春号、福元昌号、车顺号、同昌号等旧址,也因无人管理而荒芜。古六大茶山的茶产业已经完全衰落,成为了纯粹的原料基地。

形成于清代的易武传统制茶工艺里,隐藏着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密码。但抗日战争爆发后,易武开始走向衰落。1950年后,勐海茶业得到蓬勃发展,古六大茶山则成为了勐海茶厂的原料基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茶叶由外贸公司、供销社统购统销,不允许在市场上自由买卖。古六大茶山数百年来以茶为生,田地较少,粮食不够。为此,当地政府强调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发展茶叶生产,使得大量毁林种粮,甚至毁茶种粮的现象发生,茶叶生产被放到次要地位,发展十分缓慢。易武的传统制茶工艺也被淹没在历史深处。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越来越多的茶人追寻着号级茶的脚步来到易武,寻找藏匿在深山里的味蕾绝唱,普洱茶文化之源,几近消逝的易武传统制茶工艺被逐渐挖掘出来。在众多茶人的努力下,不仅复原了普洱茶的传统工艺,也缔造了96真淳雅号、98顺时兴易武春尖、99易昌、99绿大树等传奇茶品,让易武茶再次回到巅峰。在过去100多年的历史时光中,易武茶一直起着标杆的作用,是普洱茶活着的标杆,越陈越香的样本。

可以肯定的是,现在易武的茶产业要比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还要鼎盛。有着优异生态环境和地理气候的易武,微小产区的风味价值不断被重新发现,山头也越来越被细分。除落水洞、麻黑至刮风寨一线的易武正山外,近年来风头较劲的薄荷塘、多依树、百花潭、香椿林、天门山等微小产区,都深藏着易武茶的极致风味。寻觅古董号级茶的密码,探寻极致风味的基因,使得易武成为了玩家的天堂。

新的产业集群

现代易武茶的复兴,大致始于1995年。这一年,由易武老乡长张毅撰写的《易武乡茶业发展概况》被吕礼臻带到台湾印刷成册,并传播到香港、日本、韩国等地区和国家,让外界了解易武和古六大茶山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并引得后来日本、韩国茶界人士开始进入易武。

也是在这一年,张毅在易武创办了顺时兴茶庄,初期主要为吕礼臻制作“真淳雅号”。1998~2002年生产试销产品“易武顺时兴”,并于2003年正式注册使用“易武顺时兴号”,其中尤以“98顺时兴号(春尖)”备受市场追捧。

张毅的儿子张绍华介绍说,易武顺时兴号是古六大茶山普洱茶庄号销声匿迹半个多世纪后,在易武成立的第一家普洱茶庄。

随着1994年台湾茶人探访易武,以及1995年张毅《易武乡茶业发展概况》、邓时海《普洱茶》在台湾的出版发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普洱茶在台湾、香港、广州等地已经渐成热潮,并引得一些茶人开始远赴云南茶山收料做茶。96真淳雅号、98顺时兴易武春尖、99易昌、99绿大树等颇具传奇的茶品,就是那一时期易武茶复兴过程中留下的精品。

始创于1995年的顺时兴茶庄,虽然是现代以来易武的第一家普洱茶企业,但并不是易武的第一家茶企。易武的第一家茶企,是改革开放后创建的易武茶厂,不过更准确的名字应该是易武乡茶场。

在易武,除了落水洞、麻黑、刮风寨、薄荷塘等热点茶山外,不时地会听到七队、八队等地名,这个地名来自茶场的生产队。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进了偏远而闭塞的易武。为了发展当地经济,易武乡农业综合站从1979年开始,先后设置了茶场一队至十队,来开发、经营易武的茶叶、橡胶产业,并于1981年开始种植茶叶,1984年在位于那么田的茶场五队建立初制所,1987年在易武建起了精制厂。

不过到1998年的时候,茶场因资不抵债无法经营下去了,所以从1999年11月起,将易武乡茶场所属的二至十队、初制所、精制厂等所有资产,以120万的价格转让给了来自普洱市的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龙生茶业接手后,在易武乡茶场的基础上组建起了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版纳易武龙马茶叶分公司。龙马分公司负责人杨应铧介绍说,龙生茶业接手后,刚开始时还是延续原来茶场的模式,生产的都是绿茶,从2002年开始才生产晒青毛茶和普洱茶。

顺时兴成立后,到2002年先后有抱朴轩、同昌号等小茶庄开始成立。到2006年,易武的茶厂、茶庄发展到了20多家。也是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普洱茶行业开始实施QS认证。当时的易武普洱茶企业大多规模较少,并没有实力申办QS认证。在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的牵头下,易武的20多家普洱茶庄、茶厂联合发起成立了联合体性质的云南易武正山茶叶有限公司,共享QS认证资质。

如今走在易武,一个繁盛的普洱茶小镇已经颇具规模。从平地到山坡,这些年来新建起来的茶厂、茶企、客栈鳞次栉比,将小小的山洼塞得满满当当。20多年的发展,让易武再次成为了古六大茶山的中心,不仅自身名山头频出、声名在外,而且茶企林立、四方汇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

走过50多年的沉寂,易武又重新拾回了历史的荣耀,找回了属于自己的荣光。

本文节选自

《易武 王者隐匿的名山》

文、图丨段兆顺

来源: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861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