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云南的来由

找到约33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紧压茶(饼.沱.砖)VS散茶 哪一形态的普洱茶好?依需来选择

Q:普洱茶算是一种特殊的茶类,除了以往较为常见的『散茶』型态,普洱茶也有『紧压』的型态,请问哪一型态的普洱茶较好?

A:其实,两者都各有长处和短处,要视乎消费者购买普洱茶时候的心态和目的。

消费者在购买普洱茶时,都会有一个同样的疑问,那就是茶饼和散茶哪个好一些呢?有相当多的消费者都认为紧压茶(也就是茶饼.沱茶.砖茶)会好一些,因为很多优质的陈茶都是以紧压的形式存在,其实不然,要论好坏,其实品质都是一样的(在相同原料的情况下),最后型态的差异,那就是依需来选择咯!

PS:一饼二沱三砖,那只是在原料不同的情况下来比对的!

紧压茶(饼.沱.砖)VS散茶 哪一形态的普洱茶好?依需选择

紧压茶的来由

在清代的时候,云南的古六大茶山已盛产普洱茶,享负盛名(见《滇海虞衡志》:「普洱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及六曰漫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由于当时候的交通不便(欠缺现代的交通工具及公路),若要把普洱茶运出云南,就得靠马帮来运送。在这种情势下,运送散茶就显得很不方便:

散茶要用麻布袋或布袋盛载;

散茶未经压缩,体积庞大。

为了方便运输,普洱茶就按照明代以前的做法(团茶),把茶叶紧压,那么运输起来就更方便。

普洱茶是一种后陈化的茶,意思是说,若要普洱茶有陈茶滋味,当普洱茶制作好了以后,还需要储存一段时间,让它自然陈化,茶汤才会绝顶上佳。这个陈化过程是一种结合了「氧化」及「发酵」的漫长旅程。对于自然陈化的青饼而言,一般需时二十多年。

紧压茶(饼.沱.砖)VS散茶 哪一形态的普洱茶好?依需选择

配图:小茶控·白莺山生普洱茶饼

紧压茶之美

因此,由以上简介可以得知,普洱茶经紧压后,就有以下的好处:

1.体积大幅压缩,同样是 357 克的茶叶,一饼标准的普洱茶饼所占的空间比散茶少,很省空间。

2.更易于携带、运输及买卖,以一饼饼茶作买卖单位,方便点算;

3.使茶中心的茶叶陈化速度减慢,保留更多茶质,不致于过度通风,长期保存而言,这使陈化滋味更佳;

4.紧压的茶叶可以加入内飞,方便消费者以品牌作记认。


同时,由于普洱茶经紧压了,也会产生以下短处:


①不方便取用,因为要使用工具拨开(但对某些茶友而言,却是一份乐趣);

②如拨茶方法不正确,很容易弄伤自己;

③使茶中心的茶叶陈化速度减慢,对性急子的茶友而言,无法短时间享受到陈茶的韵味,需要更长时间陈化;

④投茶时需要更多经验,块状茶饼与茶碎的比例要恰到好处

紧压茶(饼.沱.砖)VS散茶 哪一形态的普洱茶好?依需选择

配图: 小茶控·邦东黄金砖生普洱

普洱散茶的便利性

相对普洱饼茶而言,普洱散茶就有以下的好处:

1)较容易取用冲泡,不用拨开;

2)很容易掌握投茶份量,因为不用考虑紧压的结块;

3)散茶陈化较快,可以快一点变得醇和,提早享用(注意:如过给过度通风,茶滋味会急促流失)。

  
同时,由于普洱散茶也有以下短处:

Ⅰ.呈散茶状态,不方便储存和携带,茶叶与茶叶之间有空隙,也较占空间;

Ⅱ.不方便交易买卖,要用秤来量度;

卅.如过度通风,茶陈化过快,则容易使滋味急促流失,因此,要注意通风;

Ⅳ.无法压入内飞作辨识,消费者较没有信心,怕不肖的茶商混入不纯正的茶料。

紧压茶(饼.沱.砖)VS散茶 哪一形态的普洱茶好?依需选择

配图:小茶控·猫耳朵普洱散茶

结语

由于普洱紧压茶与普洱散茶,各有其特点与特色,其实是很难一概而论的,哪一种型态是较好。因此,如果日后想喝到滋味较丰富的「陈年普洱茶」,购买茶饼会较为优胜,而且储起来的时候,也较省地方。 如果,普通的消费者,只是买一斤喝一斤的话,只要购买普洱散茶就很方便了,因为买回来就可以立即冲泡,不用另外再找工具把茶饼拨开。

——————————————————————

古树茶品牌“小茶控”,想将百年古树的茶滋味献给最懂品尝的您

快来品尝树梢上的甘甜!古树茶品牌”小茶控“上线6款产品

一次性体验七款不同古树茶 小茶控品鉴包给您味蕾前所未有满足感

小茶控古树晒红龙珠上市 上班族的便利.好味的茶饮之选

隐秘于苍茫中的茶文明之源

陆羽的《茶经》,这第一部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全面介绍茶的专著,自它问世以后便流传世界千百年,并被每一个爱茶之人奉为不可不读的经典。

在那个时代,陆羽已经竭尽所能地将他了解、考察到的茶之全貌记述了下来,然而由于陆羽所处的历史时代无法让他继续往茶树的发源地靠近,因此,这部《茶经》里,自然而然缺失了关于云南这一重要茶叶发源地的相关记述。

但这些过往并没有在历史中隐没,几千年来,虽然中国茶文明已汇聚形成一片灿烂浩瀚的海洋,然而溯源而上,这一条条汇聚成海的茶之河流的源头,却隐秘在苍茫的云南大地上,它一直在那里静静流淌着。

剑川石宝山石窟的藏文题刻↑

“发现人世间爱茶之人愈多,饮茶之风日盛,以茶为生的人何止万千,可是这世上,却没有一部茶的专著,我想要为茶著书……”在央视的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中谈到《茶经》一集中,扮演陆羽的演员说着这几句话,立志要撰写一部分门别类专门介绍茶的《茶经》。

虽然这是现代人在节目中的演绎,但相信对于当时的陆羽来说,这种对茶的情怀,立志用毕生时间为茶立著的精神,一定是相同的。

陆羽一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陆羽是孤儿,被龙盖寺智积禅师所收养长大。智积禅师好茶,陆羽在寺院常常为大师煮茶,学习茶艺,并从此开始与茶相伴一生。智积禅师为陆羽取名为“羽”,字“鸿渐”,即取“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一句,陆羽也如其名,如同一只鸿鸟一样,游历于有茶的土地,并将这些信息如羽毛一样,一点点累积,并最终在公元 780 年,写成了流传世界的《茶经》。

一片叶,遇水而成为茶饮,千百年来,不仅馥郁着华夏大地,也传遍了全球,成为了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而当我们看着那杯中茶叶,想知道它的来由与身世的时候,不会不记得,这本唐代《茶经》,这第一部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全面介绍茶的专著,爱茶之人无不读之,习茶之人更是将它作为第一本入门书,它曾影响了多少爱茶之人,并成为世界三大茶书之一,也成为了一个茶文化的标杆与丰碑。

然而,当如今我们已经确认茶起源于云南澜沧江中下游,是茶组植物的原生地,该地区的古濮人也是最早发现并驯化野生茶树的民族时,却遗憾地发现,囿于当时的历史时代,苦于政权的分裂、战乱,文化交通的不畅,陆羽在他的有生之年,没能一路向西南,来到茶树的原产地云南,没能亲自考证嘉木实际是出自云南,也遗憾没能让云南茶、普洱茶的种种明确收录进这本《茶经》之中。

发展至今的普洱茶,不仅是中国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在当今时代成为一种生态文明、历史文明的代表。

因此,当我们站在云南长山大水之间,脚踏着孕育着茶树的故土,享受着普洱茶活跃的生命力,看着普洱茶的历史在边地久远地存在之时,不由得感慨,这流传世界的《茶经》,应当还有半部遗留在了这片大地之上。但它并不是完全以文字记录的形式存在,它流淌在澜沧江中下游几千年树龄的古茶树的根系之中;刻印在每一片在时空中漫长变化的普洱茶叶梗之中;表现在这片土地上种茶少数民族代代相承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里;更活跃在茶马古道的荣华与落寞之中。

这些故事的片段,是那样古老的存在,不仅比《茶经》写成的历史时代更久远,更随着历史的车轮转动而延续至今。

想到这里,作为成长在茶乡故土的我们,与茶产生了千丝万缕联系的我们,享受着茶叶馈赠的我们,便再也无法将这样的“遗憾”放下。

早在《茶经》问世之前,在云南这片土地上,神秘的东方树叶早已在这生长,这里的人也早已洞悉了茶树王国的秘密,用他们特别的智慧与方式,将茶树叶制成了可吃、可饮、可用的茶,还将茶树驯化、培植,并在千百年的生活中编织出了无数绚烂多彩的与茶有关的故事与文化。

一切传承至今,不断累积成为一个埋藏着无数宝藏的世界,只待有人将它们慢慢发现、细细梳理。所以我们想做一番尝试,希望开启一个探索的大门,与大家一起慢慢捡拾起一个个片段,让这遗留在边地的半部《茶经》慢慢完整。

陆羽在书写《 茶经 》之时,非常有前瞻性地将茶经写得浅显易懂、易于流传。

没有复杂的词句与长篇大论,而是以最精简的方式,将茶从源头、种植、工艺及饮用等重要方面总结记录了下来。他将《茶经》分为十篇,分别为: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在现在看来,已是对茶的各方面知识的高度概括与提炼。

在那样的历史时代,陆羽已经竭尽所能地将与茶有关的面貌完整地勾勒了出来。但也是由于时代的局限,《 茶经 》所呈现的,更是一种中原茶文化面貌与体系,与有着独特历史文化渊源的云南边地茶文化虽然有互通之处,但也在很多关键的方面走向了两个方向。

因此,云南茶,或者云南茶的典型代表普洱茶,生长和兴盛于被山水阻隔的茶源之地,却形成和保留下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与个性气质。

陆羽追溯茶之源头,仅短短几行:“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但无论是在云南普洱市景谷县发现的距今约 3540 万年的宽叶木兰化石,还是目前遍布澜沧江中下游的“ 活化石 ”—— 品种多样化的野生型、过渡型和栽培型古茶树及其群落、对茶树自然传播路径的科学研究等,都对“陆羽南方之嘉木在何方”这一问题有了科学且有力的回答。

除此之外,云南澜沧江中下游地区的各个少数民族仍在以茶为生,从他们代代传承的古老歌谣与传说、使用的语言或文字之中,也能证明,这片土地与茶产生的联系,已是非常的久远。

在“ 之具、之造 ”等方面,云南的普洱茶更是呈现出了独特的面貌。无论是在采摘方式、加工方式、制造工艺等环节,都与其他地区的茶叶有了明显的区别。在《 茶经 》写成近百年后,公元 862 年樊绰所著的《蛮书》卷七,终于有了关于此的汉字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

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根据普洱茶制法从古至今的技艺传承与贯穿理念,或许能从这个“无”字推测出几种可能。首先可以看到的是,云南茶的制法一定与中原地区有很大差异,甚至两者是互不影响的,它们各有各的历史文化成因;当时云南茶的采造法,或许没有什么特殊工艺环节,把茶叶采下后晒干而烹煮饮之;又或许那时的云南茶已有一定的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工艺技术,且与中原地区的制茶法相去甚远,它的制法仍然较为粗野、少人工,因此也被看作是“无”法。

但无论印证的是哪种可能性,从目前传承下来的普洱茶工艺来看,那种较为天然、少人工干预、保留茶叶活性的制茶技法和理念一直未变。

而这也让普洱茶的生命力得以保留、延续,才可能让普洱茶在漫长的时空中不断与微生物互动、变化,并足以积累起穿越几十年、上百年的力量。当然,云南茶在历史中并不是偏居一隅而完全与外界隔绝。

在陆羽出生之前,云南不仅早已有了茶叶的生产和贸易,而且云南的茶叶也已进入了西藏,成为了高原地区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维生素来源。

在商贸的来往之间、在地域的交融之间,茶马互市的来来往往逐渐走出了一条承载商业贸易和文化交融的茶马古道,云南与中原地区也有了更多的关联与互动。在茶马古道的贩运中,一片来自澜沧江中下游的叶子被不断带向远方,普洱茶有了更特别的形态,其品质形成的秘密也在路途中被不断发掘。

而通过与中原茶文化的交流,普洱茶自身也改善了工艺、走入了中原地区,进入了皇室,最终“普茶名遍天下”。在“之煮、之饮”上,云南种茶、制茶、饮茶的先民,自古以来更创造、探索出了独特的、适宜于当地自然生活条件的饮茶之法,这其中许多的饮茶方式,如今不仅仍然保留在茶乡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有的还“晋升”为世界文化遗产。

而普洱茶的饮用,也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它厚重的滋味,从多样性风土里带来的万千变化风味,以及焕发在舌尖上那历久弥新的活跃生命力,都让它足以成为一个丰富、完整的品饮体系。

细细说来,这其中蕴藏着太多的故事与宝藏。当我们准备开启这个话题的时候,内心也有着无可抑制的澎湃。几千年来,中国形成了如此深远、厚重的茶文化,茶文化也成为中国之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毋庸置疑的是,所有的这一切都开始于云南澜沧江中下游发源的这一片叶子。

几千年来,它与这里的土地、与这里的人们融为一体,它也像江河源头那样,似涓涓细流不断传播向远方,在经过的路途中,在历史的演变中,它们在不同的地带和时代汇聚成了不同形态的茶文明之河,最终形成了一片中华茶文明的大海。

这些遗落在云南土地上的历史与文化,是中国茶文化完整图景不能缺失的一环,它就像一首源头之歌,是一个千万溪流汇成大海的故事,它值得被更多人了解、知晓。

因此我们其实也是借着陆羽的《 茶经 》的先导,尝试着以《 茶经 》为坐标,向前向后去追溯属于云南茶、普洱茶的过往与现在。也希望与每一个深爱云南茶、深爱普洱茶的人一起,慢慢把中国茶文明的历史文化图景构建得更加完整,这是我们的情怀,更是我们身上的责任。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大益8582普洱茶全面介绍:从香港德信行到南天公司,堪称香港茶叶进口史的缩影

在普洱茶的世界里,茶友耳熟能详的编号有7542、7532、7572等等。但“8582”,一款并非以75数字为首的茶编号,听起来感觉有点不一样。

5.jpg

▲原筒8582包装

今天,国家高级评茶师、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鲁文锋老师,就来谈谈8582与香港的来龙去脉。

鲁文锋老师自1998年进入普洱茶领域,成为“普洱教父”白水清嫡传弟子,历年藏有百年宋聘号、1952年红印圆茶、88青饼、92方砖等珍品老茶;

8801.jpg

▲普洱藏家掌柜鲁文锋

一、8582诞生的历史背景

要了解8582的来由,不得不先浅谈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历史,因为这对茶叶进口香港有着深远的影响。

1970年代初中国大陆仍然实行计划经济,茶叶由国家统一经营,是为国营企业,茶叶出口有制度的规管,非常严格,只有指定的公司才可以承办茶叶进口。

所以,当时可以顺利进口茶叶的商号,就只有香港德信行。因此,任何人需要在香港批发零售购买茶叶,都要经过香港德信行。香港德信行当时所经营的普洱茶,其实只占其茶叶业务上很少的百分比。

4.jpg

▲原筒8582

1979年,南天贸易公司成立。其后,该公司更能够直接跟云南省公司下达订单直接订购茶叶,而不需通过香港德信行,打破了香港德信行作为香港进口茶叶商的独有地位。

南天贸易公司之所以可以有如此的市场地位,原因在于其对云南茶业有相当大的帮助。当时国家要求南天贸易公司的老板,大力发展云南茶业,可是勐海茶厂的制茶机都已荒废破坏,配套设施如汽车和道路都残缺不全,需要投资大量的金钱。

content_timg_5_05_48.jpg

▲勐海茶厂

南天贸易公司的老板一口答应,并给勐海茶厂捐赠了不少制茶机器和汽车。由于光投资茶业是一项艰辛的项目,为此,国家更将盈利甚丰的云南香烟业务,也给予南天贸易公司承办。于是,南天贸易公司逐渐在中国大陆积累了不少影响力。

二、8582出现之原因

南天贸易公司成立初期,只做普洱散茶的业务,并没有经营饼茶。但1979年至1984年,销往香港的云南七子饼茶,十分短缺。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当时有些茶商利用泰国茶菁压制茶饼,以补不足。

而南天贸易公司则看准时机,向云南订制了一批茶饼,运往香港销售,成为一次不错的商机。

2.jpg

▲第一批到香港的8582

由于当时的南天贸易公司在云南已奠下很深的影响力,所以,这次订茶的事件只有南天贸易公司才能办到。

三、8582的选材及配方

素来南天贸易公司都只有经营散茶的业务,没有订制茶品的经验,当时他们认为,只要茶饼有质量、有数量且价格合理,再加上南天贸易公司实力雄厚,必然就有商机。

南天贸易公司对订制茶饼的要求,是要有“粗壮”的茶菁。何谓“粗壮”呢?一句话概括之,“长条大肉是春茶”。那种优质的茶菁是指肥大的、叶厚的茶菁,要有质、有叶肉。

1.jpg

▲“长条大肉是春茶”的理想条索

就像古董茶饼一样,茶菁的级数大约8到9级,就非常恰到好处。因为茶菁太嫩,则过于青涩;茶菁太粗,又会淡而无味。再加以少许面茶的嫩茶配方,这种拼配就是不错的组合了。

据老茶人忆述,起初这批订制茶,淡淡滑滑的,好像没有什么特别。

但过了约五至六年后,那些易武茶区的八级至九级粗叶茶菁,就开始变红,有着陈茶初期的一些惊喜变化,散发着易武茶区独特的茶韵。

而且这些易武茶菁在饼面也容易辨识,由这区来的茶菁,变红速度都比较他茶区的茶菁快,也特别红。

微信图片_20181027184432.jpg

▲易武茶菁转红

由于是使用八级至九级粗叶茶菁的关系,顺理成章,此批订制的茶饼,就用上了“8582”作为它的生产编号。此8582的第一批货在1986年才正式运到香港,合计约3000支(即约一百吨)。

及后,到1987年及1988年,南天贸易公司也自行订制以“8582”为配方的茶,所以此时仍陆陆续续有8582来港,这批茶还贴有商检贴纸,但茶菁的选料与第一批已经不同了。这个8582生产大约至1992年左右就停止了。

 

找到约31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