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用茶叶做养身茶

找到约88条结果 (用时 0.094 秒)

品好茶读好书

(《吃茶去》杂志)饮茶与读书,两种高雅的情调,一种享受的人生,可能不被每个人理解与接受,但爱好者必然会品出其中无限之乐趣。

心情宁静之时我最爱读书,读书之时又常常爱捧一杯茶水,一边读书一边呷茶。书可厚可薄,茶可浓可淡,吟诵多变的文字,咀嚼茶叶的清香,便觉得这也是人生的一种享受。在滚滚红尘中,能坐下来喝一杯好茶,读一本好书,在平淡中品味生活的乐趣,保持一份淡泊的心境,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清代醉月山人的七律“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自香我何须花。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吟成白雪心如素,最到梅花香也清。昔日浣沙今日恨,玉人如许愿相亲。”讲的就是饮茶与读书的情调,心静之时泡上一杯清茶,看一本书,让身心充分浸泡在幽幽的茶香书中,仿佛时间都已停止。

茶要轻轻地嗅,缓缓地呷,细细地嚼,悠悠地品,不管红茶、绿茶、名贵佳茶或普通茶,漾在杯里,香在嘴里,都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古人把茶当作陶冶性情、锻炼品格和思想情操的途径和方法。唐代的刘贞亮提出“以茶可雅心”、“以茶利礼仁”,“以茶可行道”、“以茶养身体”的“茶德”。于是古人便常常以茶为范,以茶载道,把“道”寓于品茶之中,使茶性与人性相通,茶品与人品相合,借茶香茶韵,构筑出淡泊谦和的意境。

手执一杯香茗,品味着四季的蕴味,品味人生的精彩,心素如简,人淡如茶。清茶袅袅散发着时光的馨香,弥漫而来的是恬静和舒适。敲打着文字,心仿佛一泓静水,那些淡淡的往事,淡淡的心绪和淡淡的思念都融化在这茶香里。该用怎样的文字才能把夜的空旷、月的妩媚、茶的深邃、心的静谧落墨纸上?人生在世,总想争个高低之分,成败得失。殊不知高与低,成与败,都是人生的滋味,功名利禄来来往往,炎凉荣辱浮浮沉沉。一份淡泊,一份宁静,深入细致的品茶,就像品味漫漫人生一样,酸甜苦辣酸,五味俱在。人生如白驹过隙、草露风灯,短暂得就像这片片茶叶,我们不应该刻意的去计较生活中的得失,应该活得实在、活得真切、活得淳朴、活得坦然。功名利禄只是过眼云烟,不必为追求短暂的大红大紫而穷尽一生,其实人生如茶味一样清淡略带苦涩为最佳。风雨人生、辛酸遍尝,这样的人生才是富有的、充实的、幸福的。

书要静静的读,慢慢的赏,不管古今中外、传世佳作或一般读物,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品味着人生,体味着人生。捧一杯清茶,临窗而坐,用清茶的怡香,将自己的心融入墨香的文字里。嗅着淡淡的香气缥缈的来临,轻盈而悠然。浅听夜音,旋绕在氤氲处,伴清风徐徐。一点点打开思绪的画卷,看流年留下的斑驳的碎影,摇曳在诗词话语间。让一颗心淡然在文字里,一切释然。呷一口茶,透过杯中茶叶看人生。

品茶是一种消遣和享受,呷茶入口,茶汤在口中回旋,顿觉口鼻生香,茉莉的飘香爽口,碧螺春的柔和鲜甜,云雾的香馨醇厚,龙井的香郁味甘,一切尽在不言中。从一片茶叶中可品出山川风景与大自然的精神,心灵复归宁静,方会沉醉其中。品茶后,写写文章,更能让我安静下来品味人生。

展开沧桑的岁月,品尝人生爱恨,才会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意义的真正领悟,才能把这美好世界与你的人生领略中惠,会让你在这茶香的杯中,回忆人生的七彩斑斓,沉醉在炫丽的红尘梦幻里,品读你墨宝的真谛,书写无悔的人生。一杯茉莉花茶正袅袅散发着时光的馨香,弥漫而来的是恬静和舒适。敲打着文字,心仿佛一泓静水。那些纷繁的往事,忧愁的心绪,和被思念的青藤缠绕着的那份淡淡的念想,已经随了这键盘开始氤氲岁月的旖旎。

流年的红尘,无声的文字,在岁月中记录下感动的瞬间,镌刻下今生值得回味的年华。文字是心灵梦语的驻守,是快乐的愉悦,是心语的独白,是把一份幸福与快乐默默的在茶香中品味。万物静观皆自得,人生宁静方致远。洗心如镜,和谐天下,高不孤方自赏,才能超然物外。浩然处世,静气养身,平心才能静气,给自己一片晴朗天空。

品好茶读好书,能静守一段岁月安好,看春意繁花,尝夏日火辣,叹秋叶零落,赏冬雪飞舞。其实人生的幸福真的很简单,微笑地生活,过着平凡的日子,守住淡泊的岁月,有事做,有梦想,有期待,有结果,有人爱,这就很好。感受生命善良与芬芳,茶香中读懂了自然。用真诚与善良来点缀自己的世界,绯红花瓣在手指间飘落是美,斑谰汪洋如海的明媚也是美。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缕花香,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只需微风轻轻吹动,便能散发出悠悠的让人陶醉的芳香。

【摘自2014年第2期《吃茶去》杂志;作者:王涛(湖北武汉)】

三茶统筹 四手联弹 全面奏响松阳茶全链升级“奋进乐章”

作者:中共松阳县委书记 莫靓

松阳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丽水大花园建设核心区,是留存完整的“古典中国”县域样板,被国家地理杂志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早在远古时代,先民就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辛勤耕耘、探索不止,在创造了灿烂农耕文化的同时,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三国时期,松阳就盛产茶叶,唐代已成贡品。

多年来,松阳县深入贯彻实施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发展的重要指示,以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为发展路径,全面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位一体”的现代茶经济体系,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茶产地市场和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地,先后荣获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三茶”统筹先行县域等20余张国字号金名片。

茶产业是松阳县特色优势产业和生态、健康、富民产业,也是松阳主导产业之一。让松阳茶叶在国内外市场大唱主角、再上台阶,是松阳深沉的文化自信,也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需要统筹处理好“传统与创新”“品质与数量”“网上与网下”“人才与文化”四对关系,开展化茧成蝶的“四手联弹”,奏出松阳茶再次“出圈”的最强音。

一、统筹传统与创新共生,做强茶科技

如果说过去的茶产业停留在种茶、卖茶这个传统的模式上,那么如今的松阳已初步走出了一条集生产、加工、销售、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道路。松阳在传统茶叶加工的基础上,建设省级茶叶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引导茶叶加工企业智能化改造和自动化设备推广应用,并将茶叶加工延伸到医药保健、食品、养殖等领域,已开发抹茶、速溶茶粉、茶多酚片等2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此外,以茶园为核心,深度发展“茶+民宿+康养”,通过资源整合、功能融合、景观营造,打造集茶园观光、运动康养和茶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旅游业态。

坚持固本培元、守正创新,让松阳茶内涵更丰厚、茶香更浓郁,为茶产业“转型破冰”指明了路径,要让绵延千年的茶香迸发新活力,唯有创新、转型。一是提档茶叶加工。按照“生产标准化、布局集聚化、产品精深化”思路,以实现产业生产许可证(SC)管理为抓手,严格把牢加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持续推进初制茶厂规范整治提升。深化建设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构建创新服务体系,打造茶产业创新资源“强磁场”和创新成果的“原产地”。同时,推动茶叶精深加工,在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化妆品等方面打造一批优质产品。二是实施“双强行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装上科技的引擎、插上机械化的翅膀。依托松阳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科创平台,全面推进茶产业“机器换人”,积极推进茶园作业从传统“手工”向现代“机械”转变、茶农从人工采摘手向机械操作转变,用现代科技手段卸掉压在茶农肩上的“千斤担”、捅破盖在增收路上的“天花板”。三是打造“碳汇茶园”。松阳与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合作开启了打造“碳汇茶园”先行之路,以碳普惠机制实现了浙江茶园碳汇交易第一单,为国家农业减排固碳发挥示范作用,为全省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松阳示范。松阳将深化茶园减排固碳潜力和路径研究,进一步探索茶园碳汇实现机制,让松阳茶不仅能卖“叶子”,还能卖“空气”。

二、统筹品质与数量共进,做强茶产业

2000年起的十年间,茶园面积以年均7000亩的速度滚动增加,2010年以来,按照提质增效的思路,规模扩张逐步放缓,松阳茶叶规模实现了从小到大的量变,目前全县共有生态茶园13.65万亩,规模居全省前列。茶叶的品质决定了茶产业的未来,松阳以茶叶源头茶青为着力点,在全国率先建设“茶青交易溯源体系”,实现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全过程溯源监管。同时,通过科学防范茶叶病虫害,集成生态控制、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免疫诱抗等绿色环保防治技术,全面保障茶产品质量安全。目前有机(含转换)茶园面积已达4303亩。

松阳茶何以历久弥“金”?唯有积极发展“有机茶”,走好绿色有机发展道路,才能真正打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一是推进茶叶“有机示范”。以茶园生态化、有机化、宜机化为目标,推动“有机茶谷”项目落地,谋划打造集中连片的规模化建设有机茶基地。推进肥药减施增效,构建茶园生态调控系统,提高茶园机械化应用水平,推动智慧示范茶园建设,完善茶园管理服务体系,切实推动松阳茶由向数量要效益、向规模要效益转变为向质量要效益。二是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以引进新业态、激发新活力为目标,高水平建设集“茶科技引领示范引领、茶产业精深加工、茶市场交易集散、茶元素高端集聚、茶文化休闲旅游、茶生态养生康体”为一体的松阳茶香小镇,全面提升大木山茶园核心景区能级,开发田园问茶、老街寻味、古村探秘、山居旅拍等精品茶主题旅游路线,打造“小茶姑娘”“茶隐”等茶主题特色民宿,延伸提升茶文农旅融合产业链。三是打响松阳茶公共品牌。深入实施品牌强基与提升工程,做强“松阳香茶”品牌,做精“松阳银猴”品牌,继续推动“松阳香茶”“松阳银猴”两个区域公用品牌协同发展,以崇觉罗汉茶、卯山仙茶、此山茶等高端茶提升品牌高度,带动松阳茶品牌“借船出海”,构建松阳茶业品牌矩阵。

三、统筹人才与文化共融,做强茶文化

一碗清茶背后,是饮不尽的田园诗画和述不完的文化传奇。多年来,松阳充分挖掘茶叶文化,拓展茶楼、茶馆、茶餐厅、茶养身馆、茶书院等茶主题空间,累计建成茶馆、茶吧、茶餐厅等20余家。设立茶文化研究会,推进茶文化与道教文化、耕读文化、养生文化融合发展,出版《松阳茶韵》《银猴飘香》等书籍20余部。此外,积极举办以茶文化研究为主题的各类活动,连续16年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茶商大会,作为茶事合作和茶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该活动入选“中国茶事样板十佳”,成为“浙江省最具影响力十大农事节庆”之一。

松阳将做好茶文化弘扬文章,由县处级领导带头考茶评师,带头喝茶品茶评茶,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一是弘扬茶文化。推进茶文化建设,倡导茶生活,构建茶园生态、茶品高雅、茶文荟萃、茶人质朴、茶韵浓郁的中国茶乡。加强茶文化研究,在建立茶文化资料库的同时,创作系列茶曲茶戏茶电影,组建专业茶艺队伍,丰富茶叶节会品牌,在城里城外、街头巷尾有机植入茶元素小品,从而全面推进茶文化的传播、茶氛围的渲染,让茶触手可及、无处不在。二是培育新茶人。用足省市人才政策,探索构建服务茶产业全周期的人才培养体系。按照“引进高端人才、培育乡土人才、壮大经营人才”思路,组建松阳茶叶高质量发展专家服务团,柔性引进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一批本地茶叶实用科技人才和企业领军人才,厚植人才集聚“沃土”。三是浓厚茶氛围。打造以松阳老街为核心、以长虹中路为轴心的两个茶文化街区,提升改造街道面貌,丰富经营主体类型,继续鼓励开设茶楼茶书院、茶养生馆等茶主题空间,集聚茶叶品牌旗舰店、电商线下体验店。同时,把松阳茶文化与宋韵文化、青年发展型县域建设结合起来,打造茶空间,新中式、围炉烤茶等新式茶饮成为社交新宠,让茶文化更靠近年轻人,让更多年轻人喜欢茶、爱上茶。

四、统筹网上与网下共促,做强“地瓜经济”

近年来,松阳依托浙南茶叶市场优势,拓展商品线上流通渠道,构建冷链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网络化运营体系,打造集信息发布、品牌推广、进出口代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浙南茶叶市场网上商场”,推动茶叶交易线上线下融合集成。目前,浙南茶叶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叶线上线下交易集散中心,吸引20多个省市4000多名茶商常驻,辐射带动周边省市1000余万亩茶园,惠及茶农150余万人。2022年市场交易量、交易额分别达8.17万吨、65.39亿元,交易量、交易额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同类交易市场首位。此外,松阳已累计培育茶叶网店1500余家,直播电商400余家,2022年第三方电商平台产生茶叶线上订单4936.77万件,网络零售额达42.47亿元。

茶叶市场是维系茶叶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瓜经济”。松阳将按照“抢抓新机遇、升级茶市场”思路,促进传统线下交易和线上网络市场的融合发展,让茶产业这个“地瓜经济”持续做大、领跑全国。一是升级“集聚全国”的实体茶市。着眼市场未来发展,以开放包容的思路,优化提升茶叶市场和茶香小镇的规划建设,推动浙南茶叶市场迈向3.0版本升级,为松阳茶产业导入流量、集聚人气、提升能级、升级市场,巩固中国绿茶第一市的作用与地位,让“买茶卖茶在松阳”品牌响誉全球,把松阳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茶界义乌”。二是做强“永不落幕”的线上茶城。主动拥抱电商经济,深化与新浪、抖音、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合作,运用推广“松阳茶叶在线”平台,再造一个“线上绿茶第一市”。三是发展“藤蔓繁茂”的总部经济。实施“松阳茶师”百千万培养工程,在全国建立茶叶基地,开设外地松阳茶营销店,让松阳茶走出松阳唱响松阳,推动茶产业跳出松阳发展松阳,打造“走全国、种全国、卖全国”模式升级版。

来源:《茶博览》杂志2023年第4期P12-15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16年浙江绿茶:打造千亿茶产业链 再续辉煌经典产业

 

一杯香茗,传承千年文化;一片绿茶,记录历史经典。

 

两千年种茶、产茶的历史,让茶香从钱塘流域飘香五湖四海;从“茶圣”陆羽传世经典《茶经》到乾隆钦点十八棵龙井御茶,浙江悠久的茶文化一脉相承。无论是茶产业在浙江农业中的地位,还是浙江在全国茶产业中的形象,都可以用同样的词来表述:经典、辉煌。

 

经典产业名震华夏

 

“十二五”期间,浙江茶产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15年,茶园总面积19.45万公顷,较2010年增加1.66万工勤,增幅9.33%,超过1983年18.33万公顷的历史高点;茶叶总产量17.25万吨,较2010年增加了0.98万吨,增幅6%,期间2012年总产量达到17.48万吨,创历史新高;茶叶总产值(农业)144.1亿元,较2010年增加53.6亿元,增幅59.2%。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加上政府部门的重点支持和茶企、茶农的悉心培育,让浙江茶叶品质享誉全球。以绿茶为例,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等十大名茶为代表的品牌产品市场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以珠茶、眉茶、蒸青茶为主的浙江出口绿茶,远销102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绿茶集散中心浙南茶叶市场自2011年起发布“浙南茶叶市场绿茶价格指数”,5年来,该指数已成为全国绿茶交易价格的“晴雨表”;“西湖龙井”的地位无可撼动,“大佛龙井”“丽水香茶”等区域公共品牌的产业模式早已引发全国性关注;松阳大木山骑行茶园景区是国内第一个将自行车骑行运动与茶园自然风光融合的景区……浙江省的经典产业名震华夏,离不开这几个关键词:扶持、市场、模式。

 

 

扶持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从政策、资金、科技等多个方面,扶持茶产业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2011-2013年每年安排2000万元左右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2014年启动中央财政立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茶产业提升项目,每年安排中央专项扶持资金5000万元,对重点产茶县进行集中扶持。其中,首批11个县提升项目已完成建设,建成高品质标准茶园3.44万亩,改造茶厂37家,新建名优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21条,带动项目县110多万亩茶园提质增效,平均亩产值达6659元,高出同口径全省平均水平320元。

 

 

投入4000万元的茶产业“十二五”农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对茶树新品种、名优茶机采技术、连续化生产线、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等关键技术进行集中攻关和成果推广,共培育国家级茶树新品种4个、省级新品种3个,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县19个、建立高效生态优质茶园基地79个,建立茶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和茶资源食品加工应用示范企业134家,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面积9.9万亩,技术成果覆盖230余万亩。累计获奖成果101项,名优茶机采机制技术日渐成熟,困扰产业发展的瓶颈——劳动力依赖问题有望突破。另外,还有专项支持“三农六方合作、省茶叶科技创新团队、省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省茶叶技术推广专家团队”等平台,开展了140多项茶叶科研与先进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有效推动了茶产业技术进步。到2015年全省标准化技术推广面积达236.4万亩,占总面积的80.7%,无性系良种面积达206.2万亩,良种率达70.3%;创建标准茶园49.7万亩,完成初制茶厂改造3508家。

 

市场

 

浙江茶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只有拓展市场,提升品牌,才能进一步提升产业影响“十二五”是茶叶消费趋势发生重大转型的一个时期,因此全省上下统一认识,坚持把开拓市场、提升品牌作为产业发展增效的重要途径。一是办好浙江绿茶博览会,有效提升了浙江绿茶整体形象。五年来,通过在哈尔滨、南京、太原、郑州等城市的举办,累计接待专业客商1.7万家、消费者28万人次,现场对接茶商1300家,完成现场产销合作意见2.7亿元,并成功实现了20多个地方品牌推介落地。为浙江绿茶品牌提升、产品市场扎实拓展、内外茶商紧密联动、保持浙江绿茶产销两旺良好发展势头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平台作用。二是重视龙井茶品牌打造与管理工作,通过浙江绿茶博览会中的龙井茶专项推广、炒制技艺展示与市民品尝、咨询活动,加大龙井茶中国茶叶第一品牌的宣传力度;同时,还通过加强龙井茶证明商标的管理工作,促进了龙井茶证明商标覆盖面持续扩大,2015年全省龙井茶证明商标使用企业达364家,龙井茶专卖店达598家。2015年全省龙井茶产量2.5万吨、产值44.5亿元,分别占全省茶叶总产量、总产值的14.6%和31.7%。

 

 

功能拓展、产业集聚,才能促进全产业链加快发展。“十二五”期间是浙江茶叶全面实施拓展茶叶功能、转变茶产业增长方式的启动时期。通过举办茶精深加工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茶深加工产品博览会,引导茶企业参与深加工产品开发,茶深加工产业得到较好推进,饮料用茶、提取用茶、绿茶粉及其他原料用茶等精深加工用茶生产显著增加,到2015年全省精深加工茶叶消耗量已达10.8万吨,培育茶深加工企业55家,实现产值18.97亿元。同时,在各地重视与工商资本介入下,茶休闲、茶旅游、茶养生及茶体验功能得到了较快发展,涌现了包括杭州梅家坞、临海羊岩山、松阳大木山、安吉溪龙乡、龙泉金观音、开化茗博园、诸暨十里坪、苍南五凤香茗园等一批茶休闲养生热点。到2015年全省涉茶第三产业产值已达43.9亿元,比2010年的22.5亿元增加了近一倍。其中,临海市羊岩山茶文化园年接待游客已达100万人次,中国最大骑行茶园的松阳大木山年游客量已超70万人次,西湖龙坞茶镇列入浙江首批特色小镇,计划3年内投入60亿元资金,围绕“西湖龙井茶”这个中心,打造集茶叶、旅游、文创、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多元化集聚区和最具茶文化竞争力的特色小镇,还有已完成规划的松阳茶香小镇、磐安古茶场文化小镇建设都在有序推进之中。

 

模式

 

浙南茶叶市场、浙江碧云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大木山骑行茶园这四个典型分别代表了茶叶重点市场、名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精深加工龙头和茶休闲旅游的名片,丽水、新昌、松阳、安吉、余杭、临海、柯桥、武义等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行业人士前去参观学习。

 

 

浙江省茶产业通过样板树立、典型推广,促进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2013年浙江省启动标准化名茶厂建设,通过有序组织、政策支持、技术支撑、授牌鼓励、示范推广等措施,大力推进茶叶加工标准化、清洁化、规模化与连续化升级,三年共建成“环境优美、设备先进、管理规范、品牌突出、规模生产、效益明显”的省级标准化名茶厂95家,有效带动了名优茶加工升级。到2015年全省已有37个县、101家茶企、140条生产线投产,年加工能力达到1万吨以上,实现产值17.59亿元。标准化名茶厂创建作为浙江省茶产业现代化的一个亮点工程得到农业部的重视和各兄弟省的高度关注,先后有50余批来自全国产茶区的同行考察学习。

 

 

通过全力推进产业提升工作,茶产业效益得到全面提升。据农业部统计,2015年浙江省茶园平均亩产值达6338元,并涌现松阳、安吉、武义、新昌、余杭等一批亩产值超8000元的高效示范县,其中安吉、松阳2015年茶叶亩产值已超万元,分别达到10800、10200元。

 

千亿产业鼓舞人心

 

茶产业是最具浙江特色的历史经典产业,“十三五”是加快推进浙江省茶产业传承发展的关键时期。2016年1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促进茶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以“高效生态、特色精品”为目标,发挥茶产业资源与传统优势,强化品牌整合、全产业链、茶业强镇、科研开发、机器换人、文化兴茶、营销体系建设,构建三产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全面打造浙江茶业千亿产业的目标已经明确。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茶产业总产值增加了59.2%、面积增9.33%、产量增6%,充分显示了浙江省茶产业的活力,从中也不难看出浙江省茶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成效,为“十二五”浙江茶产业“稳定面积、稳定产量、提高效益”的发展方针作了最好的注脚。

 

 

浙南茶叶市场占地77亩,拥有营业房196间,营业面积30000平方米,交易摊位10000多个。市场在具备交易及物业管理等基础服务功能的前提下,积极拓展电子商务、信息网络、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配套服务领域,逐步完善市场的服务功能:建立市场专业网站,为经营户搭建网上商铺和商品展示信息发布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建立以松阳、遂昌、武义、丽水的茶园基地为基础,市场为依托,集物流受理、信息配载、零担托运、仓储配送、货物中转、车辆停放等综合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物流中心;与当地金融机构联合,在市场开设金融服务网点,方便客户资金流通,保障资金安全;与农业部门合作在市场建立农产品检测中心,保障茶产品质量安全。

 

走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发展的路子,是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内产大于销的局面将越来越明显,对浙江省茶产业冲击也将越来越大。为此,浙江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依托松阳县、丽水市丰富的茶叶资源和浙南茶叶市场强大的辐射功能,抓住机遇,建成了年产2000余吨生产能力的速溶茶粉、功能性速溶茶粉生产线;新建年产500吨抹茶及各类粉茶生产线。年消耗干茶可达1万余吨,相当于丽水市茶叶总年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填补了丽水市茶叶深加工的空白,从原来的名优茶向茶叶深加工转变,主要产品有速溶绿茶粉、速溶红茶粉、速溶乌龙茶粉、高茶氨酸速溶茶粉、抹茶及各类粉茶等。松阳的名优茶片末就从建厂前的每公斤3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公斤8-18元,既实现了公司和茶农共赢,又为茶产业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降低了茶产业系统风险,增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松阳大木山骑行茶园景区是国内第一个将自行车骑行运动与茶园自然风光融合的景区,突出“古韵茶香,健康骑行”的理念,结合了茶园观光、茶园品茶、采摘制茶体验、养生度假等功能。茶园以景区不同特色的骑行道建设为载体,注入“道茶文化”因子,建设展示“道茶文化”的景观节点,使骑行成为体验景区道茶文化的独特形式;通过“骑行游戏化”设计,把骑行行为转变为具有任务感和挑战感的旅游体验,打造松阳骑行旅游集散地、中国首家道茶文化主题骑行旅游区,形成休闲骑行品牌亮点;依托景区连绵的低丘缓坡、地形条件,设置专业自行车赛道,通过举办自行车赛事打响景区品牌,打造山地自行车运动基地品牌;将茶产业和休闲运动、养身养老等旅游产业相结合,推进茶叶深加工,开发茶文化养生产品、茶休闲食品、茶宴等茶旅游商品,实现茶产业、茶旅游互促互进,多方共赢的局面。

 

茶业强省再续辉煌

 

浙江是“绿茶之都”,茶业产值、种植面积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为顺应变化了的市场需求、消费趋势,浙江省提出,茶产业传承发展以“高效生态、特色精品”为目标,到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300万亩,整合做强以龙井茶为核心的3-5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茶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全力打造世界绿茶生产、贸易、文化交流、教育科研、休闲养生中心。

 

 

品牌

 

以优势品牌整合为重点,着力提升品牌效益。“十三五”期间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推进茶叶主导品牌的整合塑造,努力构建国际、国家、公共区域和文化品牌相协调的品牌结构体系。

 

 

首先要做强龙井茶品牌,努力把龙井茶打造成大生产对接大市场、大集团对接大品牌的国家一线茶品牌。其次要支持丽水香茶、安吉白茶等地方区域优势品牌整合发展,强势打造区域优势品牌,积极探索公共品牌发展新路。对产地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厚、品质特色唯一、消费对象忠诚的区域性文化品牌,加强标准规范,引导匠心演茶,培育传承茶匠,注意三产融合、突显整体效益。

 

同时,要强化品牌形象宣传,发挥中国茶业博览会、浙江绿茶博览会和各地茶博会、产品推介会平台作用,进一步提升浙江茶叶整体影响力。

 

在提高品牌效益的基础上,以产业联合集聚为着力点,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培育一批亿元级以上茶叶生产经营型龙头企业,推进组建浙江绿茶出口联盟,扶持茶叶出口龙头企业抱团打造国际优势名牌。

 

同时,推进茶叶全产业链建设,发展茶叶精深加工提高茶叶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构建茶产业、茶生态、茶经济、茶旅游和茶文化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

 

浙江还将把茶业、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的传承、复兴与特色小镇创建结合起来,通过茶业强镇建设促进茶业发展。目前列入首批特色小镇创建的西湖龙坞茶镇正按照“茶叶生产示范区、文创艺术集聚区、养生健身度假区、茶园风光观赏区、茶叶交易集散区、茶文化体验区、茶乡民俗体验区、户外运动休闲区”的目标加快建设,到2020年,全省将建成20个左右的茶业特色强镇。

 

 

科技

 

十三五期间,要充分借力在杭国家级涉茶科研机构的研发实力,发挥专家在浙江省的集聚优势,完善茶叶全产业链科研开发体系;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科技队伍建设,支持校企联合办学、合作培训等长效人才培育机制;加强茶树新品种选育,提升茶叶品质,促进茶园耕培机械、名优茶采摘机械、名优茶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线及信息化技术等产业机械化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以全程机械化为目标,通过配合创建一批茶叶“机器换人”示范县、示范乡镇(园区),加快推进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

 

 

合作

 

以项目整合为抓手,带动全省茶业提升。从“利长远、促转型、兴实体、惠民生”出发,着力推进“两标”、“三提”“行动。(“两标”即抓好标准茶园、标准化名茶厂两项重点基础工程建设,完善配套设施,营造茶园良好生态环境,并继续推进省级标准化名茶厂评定工作,全面推进茶叶加工业升级;“三提”即通过茶园良种化、生态化、设施化提升茶叶品质,通过生产机械化、连续化、规模化提升经营水平,通过品牌整合打造、市场营销拓展、资源综合利用和全产业链发展提升综合效益。)构建产业发展引导高地,示范带动全省加快茶产业传承发展。

 

 

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茶产业传承发展。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各级财政对茶产业发展重要环节的资金支持,主动对接各级科技部门加大对茶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的重点投入;同时,省农业厅将进一步协调省工商局加强龙井茶等优势品牌的保护与管理,并与省供销社等部门合力推进茶品牌建设和茶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加强与涉茶科研究院校、行业协会、文化社团的合作,充分发挥科技、文化助推茶产业发展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监管和市场机制的配合协调作用,创建部门、系统、行业、联盟和各主产区内外等多重合作的共享共赢机制,全力打造政策引导、行业指导和企业先导的浙江茶产业现代化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浙江省茶产业传承发展。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571-85311262

邮箱:info@txcha.com.cn

注:本文来源   茗边头条

 

 

监制:杨倩

主编:杨光

责编:陈淑安

 

 

 

找到约86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