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药的关系

经常有人说,喝中药的时候不能喝茶,茶能解药。

这句话到底对不对?

显然是不对的,茶只解毒,不解药性。


茶叶本身是中药


在茶叶利用的四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就有三千多年主要作为药用。茶叶作为药用,在我国很多古书上就有记载。


《神农本草》这部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对茶的功用,就有明确的记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并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相传:神农在品尝百种草药时,当尝到金绿色滚山珠而中毒,正巧倒在茶树下,而茶树叶上的露水流入口中,使之苏醒得救。这虽说是传说故事,但却记载了茶叶有解毒功能这一事实。


三国时名医华佗在《食论》中写下了“苦茶久食益意思”,指出饮茶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


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述有“茶治便脓血甚效”的验证。梁代名医陶弘景云:“久喝茶可以轻身换骨”。这虽有夸张之嫌,但也说明了茶叶有强身保健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以茶入药的古方

茶的药性“味苦、甘,性凉。归心、肺、胃、肾经。”有“清头目,除烦渴,消食,化痰,利尿,解毒”的作用。《中华本草》


宋代《太平圣惠方》中治疗“伤寒头痛壮热”的“葱豉茶”,就是用“葱白3茎(去须),豉半两,荆芥1分,薄荷30叶,栀子仁5枚,石膏3两(捣碎),茶末3钱。以水两大盏,煎取一大盏,去滓,下茶末,更煎4~5沸,分2度服。”


宋·施发《续易简方》中的“姜茶散”,用“生姜(和皮,切片)10片,陈腊茶末2钱。用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前热服。”治疗“赤白痢”。此方明代的《医学入门》称为“姜茶煎”、《古今医鉴》称“姜茶汤”、清代《医林纂要》称“姜茶饮”,可见历代都在用这个小方子。

清代《经验奇方》一书中治疗“伤风头痛,冒暑发痧,吐泻”的“仙传午时茶”,组方里就用了“陈茶”,且量是最大的,是其他各药剂量的20~30倍。


清·梅启照《梅氏验方新编》中的“百疾消散”,“葱头7根,生姜5大片,陈茶叶3钱,砂糖半酒杯,水2碗,共煎,热服,加陈酒随量饮。盖被汗出。唯暑热天气,不宜多用生姜,天气寒冷,生姜加重。”用来治疗“胸膈饱闷,肚腹疼痛,及伤风发热。”

选择药性适合体质的茶


茶性寒温与发酵程度关系较大发酵程度越低寒性越大发酵程度越高温性越大不发酵的绿茶性偏寒完全发酵的红茶黑茶性偏温重发酵的乌龙茶老白茶类的四性处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另外刚炒制出来的新茶不管是绿茶还是红茶均含有火气偏热



绿茶核心工艺是杀青”,不发酵茶水清茶绿

给人清凉爽新之感本性寒



白茶基本工艺是一种轻微发酵茶白茶的制作工艺很特别也是最自然的做法它不炒不揉既不像绿茶那样制止茶多酚氧化也不像红茶那样促进它的氧化;而是把采下的新鲜茶叶薄薄地摊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 阳光下或置于通风透光效果好的室内让其自然萎凋晾晒至七八成干时再用文火慢慢烘干即可由于制作过程简单以最少的工序进行加工因此白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在原产地的百姓自古就有用白茶下火清热毒消炎症发汗去湿舒滞避暑治风火牙疼高烧麻疹等杂疾白茶功效具有三抗(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三降(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之保健功效还有养心养肝养目养神养气养颜的养身功效


黄茶的核心工艺是闷黄”,口感较绿茶醇厚一些茶性与绿茶很接近



黑茶的核心工艺是渥堆”,发酵程度高茶味醇和茶性温和红茶的核心工艺是发酵”,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程度很高花香蜜香醇厚味甘性温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预防疾病方面红茶的抗菌力强用红茶漱口可防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感冒

预防蛀牙与食物中毒降低血糖值与高血压

青茶乌龙茶茶性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趋向平和核心工艺是做青焙火”。发酵轻的清香型铁观音茶性更接近于绿茶发酵适中或较重的则与红茶接近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药性饮用的时候适合自己体质就没有禁忌没有解药一说如是虚寒体质就选择偏温的红茶等如是偏热性的体质可以选择偏凉的绿茶等如是在服用中药也不用把药与茶的时间错开同一时间喝也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养生保健都在喝药茶了你还担心茶会解药吗合适的配伍是相融合的增强彼此的药效


评论 / 2

汉文爱茶
#27960

茶只解毒,不解药性。

回复
汉文爱茶
#27959

刚炒制出来的新茶不管是绿茶还是红茶均含有火气偏热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