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也买茶乌龙茶

找到约1,415条结果 (用时 0.021 秒)

我国茶业面临这八大问题,传统茶行业要如何发展?

  我国茶园面积稳步扩大,产量和产值逐年增加,产业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一。

  当前我国茶产业发展面临哪些问题呢?

  1. 从生产与加工来看,生产规模小、茶叶加工沿袭传统,创新乏力

  我国茶叶生产,一是生产规模小,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小农经营为主体的茶业经营体系与现代茶业的矛盾还将在相当长时期存在,影响着我国茶业全球化和产业化。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规模就没有海外市场。

  能否解决原料的小生产与产品市场的规模化这一矛盾是制约茶叶走出去的关键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我国茶叶加工工艺长期没有创新,沿袭传统,新产品创新滞后国际市场对茶叶的需求。国内市场也是如此,茶企基本不懂消费者,更别提技术进步!  

  2. 从流通与销售方式来看,传统而原始

  我国茶叶交易仍然是原始的小门市现货交易方式,一是交易规模小;二是自产自销;三是产品同质化。茶业全球化要求一定规模的交易市场来推动。

  我国茶业现存的原始的交易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存在,致使我国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销售。  

  3. 经营主体能力弱,难以实现向全球化经营转型

  全球经营,要求企业按全球市场的要求配置资源,开展营销。

  目前,我们茶叶出口企业面临的一系列制约其发展的问题:一是茶叶国际贸易人才少,现有人才难稳定;二是经营网络难搭建,全球经营及国际贸易成本高;三是面向国际市场的产品难创新,同质竞争剧烈,效益低下;四是国际化服务难优质;五是传统的以家庭经营方式为主体的管理与组织方式不适应全球化。

  不过现阶段很多地方已经在尝试走出去了,中国的一路一带等等战略也提供了机遇。可是技术和产品创新方面的劣势,茶行业的人才流动过大,这些都有待改变,茶企的眼界的高低以及眼光的长远决定着它的未来!  

  4. 从茶业产业生态链来看,自身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传统的茶业服务体系表现为没有专门部门和企业从事茶业服务工作。兼职服务多,专业化服务机构少。服务活动多,有效服务少。准政府协会多,企业化实体少,政府支持的少。

  我国茶业服务体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协会基本也只是纸上谈兵,利益优先,相比较红酒行业协会可谓是天壤之别。

  企业发展找不到权威性服务机构提供有效咨询;目前低水平服务不能满足茶业全球化发展的实际需要;服务不能经常化专业化。要推动中国茶业的全球化,必须搭建全球化经营平台,通过建立现代信息流,物流和服务体系。同时,专业化的咨询服务和企业战略也值得期待。

  哪怕现在已经出现多个茶平台,可惜的是基本都在自建电商产品,平台之用也只剩下流量池的作用!平台和茶企之间的竟然不能是“非零和博弈”,茶企高姿态,平台不坚持,悲哉。  

  5. 从产品结构与形态来看,形态单一,结构不合理

  低档绿茶供过于求,量增价跌,中高档绿茶规模小,难成规模,推广乏力;标准层次不齐,企商脱离市场,跟不上消费升级的脚步。

  如自从普洱茶炒作和收藏火了之后,白茶和黑茶直接跟随普洱茶的脚步,产品结构和形态甚至直接抄袭。说白了,茶企脱离市场以及创新力不足是根本! 

  6. 从产业价值来看,价值链短

  功能单一,一是主要以茶产品为主,其他功能没有发挥。二是产业的价值的创新点,致使产业总价值偏低。比如,茶产品主要以原料茶、毛茶为主,技术含量低、竞争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主。经济效益较低。但随着生产结构的变化,品牌茶、中高档茶正在成为出口的重要类别。

  当然,很多茶企也在紧跟着,觉得包装和推广跟上了,就能从中低端转身中高端。产品品质是鸡肋,你永远无法咸鱼翻身。产销一体化好像比较火,不过做好的没几个。老老实实做事,你会得到你想要的!  

  7. 从市场策略来看,新市场开拓不力

  绿茶、乌龙茶是我国的优势品种,但绿茶市场70%在亚、非等伊斯兰国家,乌龙茶市场主要在日本和东南亚,对欧美、中东市场开拓不力,营销理念落后,各茶类的宣传促销跟不上来。如何在传统市场进行新产品的推广,在新市场进行市场开拓。

  不止实在营销方式上,在品牌建设上也毫无特色可言,而且毫无区隔和定位,很多茶企自以为的做品牌其实只是市场推广罢了,品牌之意义没有得以体现,且很容易被赶超。所谓的产品定位只是自以为是的产品定位,所谓的用户需求和市场调研永远是老板拍脑门决定的。  

  8. 从经营的外部环境来看,市场壁垒倾向其形势越来越严峻

  (一)指标多。茶叶进口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由于自身不产茶,对进口茶制定了非常苛刻的农药残留限量(MRL)标准,有明显的技术壁垒倾向。

  (二)变化快。发达国家其标准是变化的,给我国茶叶出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可以预计,随着中国茶叶走出去规模加大,各国利用技术壁垒保护本国企业利益的政策行为会越来越普通,技术要求会越来越严格。

  (三)新情况越来越多。随着全球化速度加快,国际跨国采购对供应商又提出了新要求。对生产商的社会责任要求越来越多。也将影响我国茶叶的出口。

  (四)应对措施不力。目前,由于我国茶叶生产以茶农为主体,对生产过程很难实施监控,致使有机无公害茶叶生产及基地建设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传统茶行业将如何发展?

  第一、茶叶消费当回归大众。茶叶曾经是百搭的礼品,茶叶价格因此水涨船高,但这最终造成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那就是“买茶的不喝、喝茶的不买”。改变这种趋势,肯定需要茶叶回归大众。

  第二、茶产品当深入生活。目前我国的茶叶产品中,深加工产品只占3%左右,仍然存在加工技术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过低的问题。而现在茶叶也正在从散装茶走向速溶茶、袋装茶、保健茶等形式,这也使得茶叶深入消费者生活的各个层面。

  第三、则是茶文化应该进一步普及、进一步多元化,茶叶不但可以阳春白雪,同样也可以下里巴人。

  茶叶是农产品,同时也是文化产品,多种多样的属性让茶叶的发展具备了多种可能性,可选择的道路很多。而在茶叶市场当中寻找新的可能性,就要研究细分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再加上适当的营销。通过这些层面的共同推进,就能在眼下的转型当中占得先机。

好茶都去哪儿了?

如果完美算好

那么好茶真的很少

如果缺陷美也是美

好茶就很多

完美的茶基本是吹出来的。我认为,一款茶只要能够做出品种特点,并且工艺上较为合理,外形,香气,滋味上没有什么明显的弊病,定价合理,就能算的上好茶了。

1

我把世间最美好的想象都用上了,你就让我喝个这?

先来看两段百度截取的,对黄山毛峰和碧螺春的描写

我一个卖黄山茶的,也不敢这么吹黄山毛峰是“茶品第一”。另外,一个还算喝的比较多乌龙茶的人,无论你碧螺春怎么个香法,至少香不死我。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网络上看到这样的描述而去买一款茶叶,然后又因为落差而骂骂咧咧的走开。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不信这些描述。

接下来谈正题:茶的传播与发展,离不开故事的赞美。各个名茶的一些资料,基本上都是故事历史不分了,百度百科里面其实也很难做到客观、详尽和严谨。那么,也正因为有故事的存在,刻画的那么美好和深刻,让很多人喝到茶叶的时候,总会因为故事的美,对茶叶有了过高的期待。如果有幸喝到高品质的茶叶,可能心里还能满意个七七八八,如果9.9买的,那基本上只能怪你们之间缘分太浅。

2

大师,你骗人

茶界从来就不缺乏表演艺术家,所以我多次写过茶届艺术家为了卖点茶叶,基本上也算是动尽脑汁。轻者把茶叶描述的香高过香水,滋味好过甘露。严重的基本上都走的气功一条路径,什么脚底涌泉之类的。

所以,当你看完这些茶圈艺术家的表演以后,再买他们的茶一般只有两种可行性,一种是强迫去找大师形容特点的蛛丝马迹,内心放大到跟大师体验感一样,然后莫名的生出一种英雄所见略同的认同感。要么就是拉黑取关,伸出中指,永远相忘于江湖。

3

劣币驱逐良币

虽然我非常认可高质低价是茶友们最大的福祉,也应该是一个茶叶行业共同的目标。但是市场上往往也大面积存在一个低价低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举个绿茶的例子来说

我自己是做黄山茶,这几年,黄山毛峰却越来越受到冲击,我认识的好多的茶厂老板,要么关厂不干了,要么好几个都上老赖名单了。多多少少也能反应黄山毛峰的批发生意越来越难做,为什么呢?

首先,客观的说,这几年安吉白茶,传统优质名茶西湖龙井等等因为各种原因,更进一步挤占高端市场,所以你能看到几千元一斤的安吉白茶和西湖龙井,但是黄山毛峰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到一千元以下。这一个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必须承认。

其次,当每年3月底老品种才刚刚上市的时候,有很多现在的早品种以及外地低价绿茶的,已经卖了快半个月了。(讲真看到那些做早品种的几百几千斤卖出去,我们还没开工,还真的挺眼红的。)虽然我认为早种在经济价值上确实会更好,但是不可否认在品质上,跟真正老品种,特别是滋味上,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是因为早和便宜,也挤压了传统毛峰市场。

最后,绿茶客观说是一个外形特别重要的茶类,但是黄山毛峰真正土种,过了清明以后就会长势特别快,也会造成外形偏大,所以真正好的毛峰跟那些价格又低,外形又好看的四川,贵州茶相比,在没有对比体验的前提下,完全没有优势。

所以,其实目前市场上很多真正土种黄山毛峰会受到影响,而外地低价,外形漂亮,品质相对有差距的绿茶,挤占了本地市场。

4

产量VS概率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各个传统名优茶的产区,真正品质高的核心山场就没有什么太大变化过。无论市场和审美怎么变化,真正得到业内认可的好茶始终就是那些地方,所以在整个社会因为需求量来扩大的同时,产量因为新的地区引种扩大了,但对于普通人,找到好茶的概率缩小了。

甚至你们不知道的,很多茶叶都是有针对匹配电商消费的专用款,这里面的门道就不多说了。

所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你现在能买到品质好的茶叶,概率比以前低了也是事实。

5

完美还是缺陷美

喝茶其实就是这样,当你越懂茶,有时候往往发现自己喝茶的乐趣越来越少,买茶的价格越来越高,因为你是真的懂,也就真的会挑毛病。所以你也就会知道,价格在一定限度内,越高越好是恒定的。

那么在喝茶的时候,哪怕综合表现不错,有些地方会有一些缺陷,甚至仅仅是瑕疵的时候,也会认为这个茶不够好。其实各位茶友回头看看,你刚开始喝茶的时候那些你认为的好茶,可能今天对你来说都不值一提。

但作为我一个生产者来说,我非常清楚一年出一批挑不出毛病,外形,滋味,香气等都样样特别好没有缺陷的茶叶,概率极低。哪怕就是这样完美无缺的一泡茶,市场上也总会有人觉得还是缺了点什么。所以今天在我看来,一款茶只要能够做出品种特点,并且工艺上较为合理,没有什么明显的弊病,我认为都算是好茶。

完美还是缺陷美才算好?因人而异吧。

买茶别被忽悠,不是所有的明前茶都是好茶

    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社会上对明前茶炒作概念,很多人都感觉明前茶是最好的,很多茶商也是把明前茶、明后茶做为一道线,价格也是相差很大,而且很多人也都是以为不管什么茶都有明前茶,这是对茶的一个认识误区。不是所有的茶都有明前茶,白茶中只有白毫银针,高等级白牡丹有明前茶,黑茶、普洱茶、红茶是全发酵茶,是明后采的,乌龙茶也是明后采的。核心产区的六安瓜片和太平猴魁,一般是每年4月15号以后才会真正采摘.只是现在为了适应市场上面的明前茶,很多把采茶提前了,虽然清明左右是有瓜片和猴魁了,但是这都是外山茶,不是核心产区的,品质会差点.所以如果有人和你说明前多少钱,要么是在忽悠你,要么他根本不懂茶.像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碧螺春,黄山毛峰,这些茶,一般最核心的产区,因为地势比较高,温度较低,茶叶生长比较慢,最好的品质绝对不是第一批采摘的茶,但是为了卖高价钱,都是说这是明前茶。

    社会上对“明前茶”的推崇,其抽象概念大于实用价值,喝茶者的虚荣心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实,“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那么细嫩,但由于这时气温高,芽叶生长相对较快,积累的内含物也较丰富,因此“雨前茶”往往滋味鲜浓而耐泡.这一时期采制的茶不早不迟,得时节之精华,才是好茶.再者,茶树由于受气候、品种,以及栽培管理条件的影响,每年茶叶的开采时间是不一致的/南北开采时间有差异,另外,即使是同一茶区,甚至同一块茶园,由于海拔高度和管理的差异不同采,摘的时间也可能会相差10多天.所以说,买茶时不能单凭茶叶采摘的季节来判断茶叶的好坏.气温高的茶园可能在清明前就已经采过1-2次了,但有些海拔较高,茶园靠北的地方,过了清明节,还一次都没有开采过.如果单纯以采摘时间的先后来判断茶叶的好坏,岂不是可笑!      

   有好茶叶还需正确的冲泡方法,刚炒制好的明前茶最好不要马上喝,新茶要先放上一到两个星期,味道会更好.不仅可以去掉“火”味,而且还可以降低干茶的水分.“明前茶”,又早又嫩,好看;“雨前茶”,好喝,有味道。



找到约1,380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