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买茶也

找到约10,498条结果 (用时 0.067 秒)

你曾经交过的买茶智商税——还包年

第一次写文章,没逻辑,就是扯一扯现象。因为这么多年过来了,这种现象还是只增不减!

我平时有时间都会逛逛一些贴吧,论坛什么的,发现很多人都会贴自己买的茶叶图片问平台的大神们说:这茶叶好不好,值不值多少钱,什么什么的。

得到的答案要么就是"你被骗了“,要么就是”垃圾茶“,要么就是"这根本不是正宗的,你要找我买就对了,天地良心,XX直销,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等等。

看完这些回复的你,我想说的是,就算这茶叶本身没问题,都让这些大神给说成是垃圾堆里的破烂了。你还有心情喝得下去吗?虽然现在互联网发达,产品信息透明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适合拿出来问,有些东西需要自己学,自己摸索,互联网信息发达是让你去学习了解基础知识,对于判断好坏,每个人都有一个标准,没有正确答案。我觉得F冰冰很漂亮,你也会觉得她很漂亮吗?茶叶本属非标品,千人千口,没有一款茶叶拿出来是能得到百分百的赞同。

信不信你拿十万一斤的茶叶出来给我喝,我也能给你整出个五条八条的缺点?所以对于买的茶叶好不好,值不值你花的钱,完全就是依你个人的判断为主。两百块一斤的茶你喝得顺口,还挺香,还能回甘,今天喝完睡觉的时候做梦都想着明天还要再喝这个茶,这茶就值这个钱。五百块一斤的茶你喝了没啥茶味,也不怎么香,感觉不出哪里值500,那他就不值500块(可能真的值五百,只是你的水平还很差,喝不懂!)

上面说了那么多废话,就是想告诉你,买茶不要人云亦云,自我感觉良好就行。有那时间这问问那问问,不如自己多喝两泡,细细品之,提升品茶水准来得实在。实在喝不出东南西北,可以有缘认识一些茶商,自己出点快递费,让人寄点样品给你品尝,现在不都很流行这么交易么?样品喝得好再买,大部分商家现在都能接受这种方式,因为生意确实很难做。为了卖你半斤一斤茶,前期吃点亏都不在话下。不好就换,好就留下。大道至简,不要整天想着花100块,商家只能赔本卖!那茶农赚什么钱,厂家赚什么钱,物流赚什么钱,包装商赚什么钱,房东店租赚什么钱,商家赚什么钱?这些七七八八的钱你们要是都去算清楚了,这茶叶你也不用买了。当然也有一些商家样品给你寄好的,等你花钱买的时候给你换差的,这种渣渣万里挑一,每个行业都会存在,只能自认倒霉。唯一安全的就是一次少买点,分多次买,大不了每次都自己出运费(反正包邮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道理谁都懂,但就是喜欢听“包邮”两个字,真不知道怎么想的,连我自己买东西也是喜欢包邮的,不包邮的总觉得被商家多坑了几块肉似的)。

人最可怕的就是明知道自己犯错误,还不知悔改!活在自己的世界,觉得每次的错误都可以被原谅。下面要说的是大部分存在的现象。你们自己对号入座。

商家网店做活动,一斤茶只要两个肉包钱,还包邮。图片拍的真漂亮,各种龙飞凤舞,香气满屋飘,叶儿片片飞的。一顿操作猛如虎,下单一付X.X元,还包邮。真特么捡便宜了。坐等到货品尝。结果收到的就是你心中的垃圾货,真不值,连一块钱都不值,送给你喝都不要的那种。上线一顿差评+CNM,等心中平静以后,看到某家又在做活动,一斤茶只要四个肉包钱,包邮还送杯子,真划算!下单操作,无限死遁环,智商曝表!你说人家商家错了吗?没有错,错的是你自己!

茶叶界常说的一句老话叫:茶无什么什么,适口为珍。意思就是茶无贵贱,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十块钱有十块钱的受众群体,五百有五百的受众群体,一千块有一千块的群体。你明明是五百的群体,为什么非要去买十块的产品?还不是因为你想占便宜,最后交了智商税。

我们买茶叶,一开始要清楚自己能承受的价格范围。比如你最多能接受500元一斤茶,因为现在买茶渠道很多,可能500是正常的零售价,但是如果能混熟一些茶商,你确实可以花300买到500的品质(千万不要相信你花100就能买到500的品质,不可能!无利不起早,经商做生意,大家都要混口饭吃,有些钱要让人赚,只是赚多赚少)。那么你就试着少量买点,觉得可以,跟商家也聊得来,你就可以在他这边常买,边买的同时,多跟商家聊聊茶叶知识,人家多少都会告诉你一些,起码能让你少交智商税。

等你对茶叶掌握一定认知以后,这时你就可以再多接触一些渠道,用最合理的价格买到你喜欢的茶叶。平时要是有时间,可以到自己当地的一些实体店里,坐下来,让小妹泡泡茶,喝一喝。跟人家买个半斤一斤的,借机会多聊聊茶叶知识,人家也是很愿意分享的是吧。

作者:厦门赵云

不得不说的西湖龙井:去哪儿买茶?

又到一年一度采茶季。在杭州,无论你做茶还是不做茶,都无法越过西湖龙井开采、新茶上市这样的热门话题。媒体记者,加上大量的新生主力自媒体人士很早就去茶园采风捕捉新茶开采的消息了。真正的开采之前,都是茶农或是专家依据茶树长势及天气气候变化而出的判断,消息杂乱,真真假假。近年来,杭州市有关部门都会在新茶开采前举行一个新闻发布会,告知一个官方的开采日。
今年的西湖龙井官方的开采日是3月15日,比去年早了一星期到10天。

我们去向茗边的粉丝或合作伙伴的品牌商家问询,采是采了,但没有大面积开采!
一些茶农茶商说,政府说开采了,总得上山去摘一下,能采的茶芽并不多。3月16日中午,记者在梅家坞“十里琅珰”牌坊前的一家农户门前看到,结队而归的采茶女齐口同声向老板说:没得采!

伴着采茶舞曲的那一幅幅采茶事茗图,成为当日茗边头条的计划流产。3月16日茗边采风团走进梅家坞的采风,只是到此一游地走了个场,未能激发起用镜头、用眼睛、用心灵茗边式的创作激情。
我们也是太急了。这么喜欢茶,没有必要跟着大家去蹭热点。

西湖龙井!西湖龙井!这是一张杭州的城市名片!流淌在这座城市居民骨子里的是西湖文化背景下的自豪,没有一座城市能像杭州这样与茶靠得这么近,一湖的风雅,满山的烂漫,在春风捎来的春的信息里,那一抹新绿新芽,原来是长在心里的。某种程度上,西湖龙井的春茶,便是很多人精神的后花园,无所依凭、无所追忆,一年一度新茶便是最值得的期待与回忆!新茶的开采,也便成了城市的节日!

我们这样来诠释它!


配图摄影:中茶博 余遵义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可是!可是的可是,这样一种全民情结的城市文化名片资源并没有转化为全民消费的购买力,说茶的氛围很浓,喝茶的氛围没有像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普洱茶那样品鉴成风、玩家辈出。西湖龙井物质层面的好好坏坏,意见领袖不是来自消费层面的玩家与真正的品茗爱好者,而是行业专家垄断了意见市场。审评专家的签名版,便成了最佳西湖龙井的背书。
在政府层面,把防止假冒作为主要的管理手段,在加工厂装监控、商品贴防伪原产地商标,在源头上是管住了属地的生产企业,但对散布在全国各地的终端市场有可能存在的假冒行为,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也像管源头企业那样监管到位。过分地把注意力放在真真假假上,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其实一张防伪原产地标并不能解决所有企业的诚信问题,政府也没有必要为有法人主体的企业产品、品牌做信誉背书。




这一个真真假假,让众多喜欢西湖龙井的人在信念层面上的咯噔与疑虑消耗了原先美好的购买冲动,购买的冲动在不断反复的犹豫中变得没有了方向,成熟品牌的认知,需要就是买它这种不需疑虑的冲动!
每年的春天,都会接到很多茶友的电话,买西湖龙井,买哪家?我们能不经思索地说出它的品类代表吗?贡牌、狮峰、狮牌、卢正浩、西湖牌、御牌、艺福堂、六和塔、顶峰、三和萃……或其他什么牌子?
说不出来,或者底气不足地说出来,说明西湖龙井茶的企业子品牌的美誉度与影响力,还没有像安溪铁观音之八马,武夷岩茶之武夷星,普洱茶之大益下关七彩云南”等那样具有品类的认知度与影响力!
配图摄影:中茶博 余遵义
  到哪里去买西湖龙井?茶农经济模式的西湖龙井,大众的消费习惯,在抢新抢早的头采季节,大多数是选择去茶村找茶农买茶,媒体指向的价格行情指数里,也是将茶农卖出的价格作为商品销售的参考价格,在媒体曝光下,西湖龙井茶的采购价格是透明的,今年的头拨茶的茶农价是4200元/斤,那么商家卖什么价格呢?按照国际流行的定价法则,市场终端的价格是进价的四到五倍?所有的西湖龙井茶的商家有这个底气作价吗?咬咬牙公开开出超过万元价格的极少,张一元、吴裕泰每年开出的零售最高价每市斤都没有超过上万,比之武夷岩茶、普洱茶动辄几万的价格,作为全国十大名茶之首的西湖龙井,说实在的,在源头产区的溢价能力并不高。

  茶农们以采制时间早晚来定价,有点像时令性抢鲜商品,明前茶贵。其实,品牌企业要规模化经营,产品必须标准化,拼配是必不可少的。在透明的茶农收购价格下,习惯的定价法则是传统批发买卖的进价顺加法则,溢价能力并不高。但是欣喜地看到了,浙茶狮峰等品牌开始尝试爆款计划,狮峰品牌联手西泠印社推出的新品大师匠心中国礼”,这不仅是行使品牌定价权的尝试,更是在文化经营层面突破传统营销的尝试。
  
因为品牌不够强势,所以游客才会去茶区找茶。有时间有精力有兴趣的,去山头找茶,资深的茶友去熟悉的茶农找或预定,一般的游客很多是被站街的无证导游拉了去专门为游客准备的商家或定点的茶农家买茶,蹲在现炒制的锅子边等新鲜出炉的新茶,总该是真正的西湖龙井好茶了吧?
龙井村、翁家山、杨梅岭、狮峰山、梅家坞,还有龙坞,长在西湖行政区168平方公里茶园里的茶叫西湖龙井应该不会有错。一般的消费者只知道一个西湖龙井,只有玩家层面的茶友才会知道,西湖龙井之下,过去曾经有过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说法,属于风景区管辖的是一级保护区,现在改叫西湖龙井的核心产区了,核心产区的价格要明显高于非核心产区。当景区的人说我是核心产区时,西湖区龙坞人便说,龙坞才是西湖龙井茶最大产区,占西湖龙井的七成……这一杯西湖龙井茶啊,即便是在政府管理部门,景区、西湖区、乃至杭州市各有各的管理理念与说法,提高到杭为茶都,擦亮西湖龙井作为杭州城市名片的高度,应该说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与发展是缺乏顶层设计的,谁都管,有时是谁都不管,最典型的是西湖龙井的品牌企业在全国行业性活动的表现,他们除参加家门口的杭州茶博会外,集体缺失参与行业大活动及知名行业展会,早就成了常态,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好日子还能过多久呢?企业子品牌只求保真不求核心竞争力专啃老祖宗留下金字招牌的守业思路,是西湖龙井企业做不强做不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全国十大名茶之首的西湖龙井,总有一天也会落后于人,区域公用品牌,市长做,还得市场做,茶产业模式由属地茶农为主体守业守土型转向跨界资本融入的打造超强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开拓型,将有效资源效益扩大化,真正在市场消费终端实现品牌最大化溢价,才是区域公用品牌打造的目的与根本!从解决农产品的卖难,到追求品牌最大化溢价的卖好价,这不单单是西湖龙井,而是所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再造赋能的使命!
让卖茶不再难,
让买茶也不难!


作者孙状云系茗边头条、《茶讯》创始人、主编,中国发展研究院农业农村品牌战略研究中心专家顾问、研究员。

比「炒茅台」还疯狂,60斤茶叶卖1500万,扒一扒魔幻“大益茶”

前几天,在我们的社群里,有小伙伴提到了一款叫“大益茶”的产品,引起了我的好奇:

于是我去网上查了一下,发现还有业界人士称它为「茶叶界小茅台」:

真正能变现和流通的主要就是“大益”,毕竟有头部效应在……大益被称为茶叶界“小茅台”

玩大益茶,也就是像炒茅台、炒鞋一样,炒一种名叫“大益茶”的茶叶。

于是,我赶快去研究了一下,仔仔细细地了解了炒“大益茶”的流程、升值空间和底层逻辑之后,我有种大梦初醒的感觉。

炒鞋?什么炒鞋?

和炒大益茶比起来,炒鞋就是个弟弟……

01

“炒”大益茶,到底有多疯狂?

大益茶,其实就是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普洱茶。

一开始,我去大益茶的天猫旗舰店看了一下,感觉虽然偶尔有高价茶,但整体价格也不算贵:

不过,后来我发现,真正用来“炒”的茶,都不是你能轻易买到的。

1)“炒茶”到底怎么玩?

要炒茶,第一步当然是购茶。

一般来说,购茶有三个渠道:大益茶的天猫旗舰店、官方 APP 「益友会」,以及线下茶商渠道。

和炒鞋一样,想拿到厂家直售的原价茶,是需要在天猫参加抽签摇号的。

像下面这款爆款茶「沧海」,发售量为 5000 提,但最终却有超过了 200w 用户参加抽签。

第二步,就是时刻关注茶叶的升值情况,在力求在价格最高的时候卖出。

那么,怎么看现在你手里这款茶的行情呢?

和股市一样,炒茶有自己专门的网站,还有小程序、App 。你想看升跌指数,可以有:

炒股常见的大盘指数、K 线,也有,看得人一愣一愣的:

像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款“沧海”茶, 就可以在这里看到:

发售当天,市场价格就从 23800 元一路被炒到了 81000 元,峰值比原价足足翻了 3 倍多!

2)“炒大益茶”有多疯狂?

所以,这玩意到底有多赚,值得大家这么费心费力的跟进呢?

① 炒茶升值 2w 倍

接下来,我们以一款叫做「 88 青饼」的茶叶为例。

说实话,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是在打开页面的一瞬间还是把我吓得叫出了声(原谅没见过世面的我):

茶叶,居然可以买到 1500w 元!

这个价格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来帮大家计算一下:

1 件= 12 提 = 7 x 12 片 = 7 x 12 片 x 357 克 = 1500w 元

平均下来,现在「 88 青饼」这款茶, 1 g 就价值 500.2 元。

再给大家看一下现在黄金的价格,1 g 差不多 488 元:

1 g 茶叶比同重量的黄金还贵,换了我,宁可供起来都不会喝的。

如果你觉得上面的数据已经很惊人了,那你就错了。因为,如果从升值空间来算,这款茶叶比黄金划算 5000 倍:

如下图所示,如果你在 1988 年买入黄金,那么你的升值幅度是 1887 ÷ 436 ,大概是 4.32 倍:

但是, 88 青饼在 90 年代的时候,还只值 10 元一饼,也就是 0.025 元 1 g。

也就是说,如果当时购入这款茶饼,那现在升值幅度是 20008 倍!

老天鹅,这收益,倒卖毒品也赚不过它啊……

当然,上面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常见的、收益比较好的茶,一般是这样的,翻个 15 倍:

再“次”一点的,翻个 5 倍还是没问题的。

一般来说,炒茶圈的玩家都是 5 件、 10 件的囤。因此,只要你运气够好、流动资金够多,那么一次赚几百上千万都不是问题。

这么高的收益,怪不得炒普洱茶在经历了 2007 年的普洱茶泡沫、70% 的玩家都被套牢的惨状之后,还能“重新出发”,再次被炒的火热。

② 期货茶

还是说刚刚那款“沧海”。因为是“爆款茶”,再加上供货量很少,所以一时之间,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

在暴利的引诱下,很多人开始炒起了“期货茶”。

所谓期货茶,就是一些卖家自己还没货,就先放出风声,说自己能弄到茶,但是现在已经都定出去了;如果还有人想要的话,自己有渠道弄到。.但是,如果你想定,就得立即付全款,不能拖欠。

交钱后,我给你“开白条”,约定交付日期,到期交茶;交茶之前,你也可以自行进行二次买卖。

这样,卖家用一个装茶的纸箱就能唬住人,获得大量流动资金,于是连纸箱都成了抢手货。

巅峰时期,连一个装「沧海茶」的箱子,都能卖 5000 - 6000 元。

就这个蓝色纸盒,能买 5000 - 6000

可能你想问,这么不公平、一看就很容易被骗的局,怎么会有人去做呢?

还是马克思爷爷说得好:

为了 100% 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 300% 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上绞架的危险。

02

“炒茶”,为什么能这么火热?

说实话,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普洱茶不仅一点也不贵,甚至还不如绿茶、红茶等受欢迎。

但是,熟普洱的「树越老越香、茶越陈越香」特性,决定了它非常适合“炒”。

因此,从上世纪末开始,港台商人就将这股风气带进了全国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芳村。

甚至可以说,是芳村,或者说是芳村背后的资本成功“炒火”了普洱茶。

资本们的“炒茶”,大概是这样的流程:

第一步,人为制造「供需不平衡」。

选定一款有噱头、好炒作的茶,我们就暂时叫它「茶叶 A 」,然后投入大量资金,在市场上拍一批人收购这种茶,让它先变得供不应求起来。

第二步,人为制造「噱头」。

通过舆论的力量,把「茶叶 A 品质极好、将来会火」的概念宣传出去。根据产品的不同,这一步的手段也非常花里胡哨……

比如,通过一些专家,告诉目标用户茶叶 A 品质多好、营养价值多高,以及有多稀缺,非常值得收藏:

比如,通过一些精准的“炒茶圈”自媒体,告诉玩家们,茶叶 A 多有收藏价值:

再比如,做一些“天价拍卖”,引起大众的关注,占领用户心智:

2004 年卖出 4000 元/g 的“清宫普洱茶”;2007 年,深圳茶博会上的新茶“锦秀茶祖”卖出了 40 w,合约 800+ 元/g……

再再比如,搞一些非常轰动的仪式,比如什么「百年贡茶、回归普洱」,彩旗飘飘、锣鼓喧天、警车开道、直升机护送……

知名度上去以后,大家开始到处想买这种茶,但是因为上一步骤中资本的「囤货」,导致市面上的茶叶 A 很少。

由此,大家会直观认识到“这款茶真的很受市场欢迎”。

这一波操作,不仅能让喝茶的人认可茶叶的品质、自发买茶;

更重要的,是给了“炒茶玩家”们想象空间,让他们觉得让茶叶很受市场认可、有升值空间。

第三步,人为制造「暴涨假象」。

资本们先放出一小部分茶叶在市场上流通,再派自己人去“高价回收”;再放一小部分,再自己“高价回收”……

几轮下来,高额的利益让整个炒茶市场都陷入了狂热,玩家们被高昂的利益诱惑,纷纷开始投钱。

通过这种「左手倒右手」的方式,资本们进一步拉高了茶叶 A 的价格,同时也吸引更多的韭菜入局,接下来,就该收割了。

第四步,也是最后一步:有节奏的放出囤积的货源,躺着数钱。

这个时候,市场上的价格已经被炒到很高了。在不打破整体供需关系的情况下,把囤积的货物慢慢出手,就可以获得最大化利润。

总结下来,就是这样:

可能有老股民发现了,这些动作完全是股市的操作:先龙头股带动板块内其他股票上扬,再对敲拉高、自买自卖、缩量拉升。

当资本收割完毕,心满意足的撤退之时,就是“不舍得出手”的普通玩家们被割韭菜的时候 ——

没了资本运作,再加上供需关系逐渐平衡,市场会逐步恢复理性。

到时候,高价买进的茶叶 A ,价格只会逐渐跌落,哪还能找到人接盘呢?

只能低价出售,甚至全部砸在手里,只有损失惨重的份。

03

大益茶的收割,远不止“套牢”

除了被“套牢”,大益茶还有更多的方式让你乖乖掏钱,什么中间商跑路、原料真假掺半,还有“知识付费”……

1)卷钱跑路,维权困难

由于茶叶本身是一种农副产品,高价茶发展的时间又比较短,因此,虽然它的价格很高,但交易却和一般的农副产品一样“约定俗成”:

一般不会签合同,都是以商家的“诚信”做担保。

这很好理解,你去买一百斤小米,会和店家签一个严密的商业合同吗?

因此,很多涉资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交易,都只有一个转账记录,或者一张收据。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人都是钱货两空。

去年,炒茶圈有一起轰动一时的「心叶茶轩案」,涉案资金 1 亿多元:

用投资普洱茶的时候,为了方便二次买卖赚差价,就一直把茶叶寄存在心叶茶轩的茶商手中,并约定了在 2020 年 1 月把货拿走。

但是,在到期收货时,却茶商被告知,因为自己的供货商卷了自己交的货款跑路了,因此无法“对单”(也就是对照单子交货),最后“货没到,钱退不了”。

图源水印

因为没有签订相关合同,所以只能算是「民事诉讼」,法院只能判决茶商必须还钱,无法将老板送进监狱。

这时候,只要茶商一口咬定自己没钱,法院也只能将他列入“老赖”名单,维权非常困难。

2)上游原料鱼龙混杂

炒茶的火热,也让普洱茶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易变得极其火爆。

在很多茶叶市场上,买卖茶叶甚至都不用卸货,货在车上就可以进行数次转手。

因此,一些本身就在制茶行业的炒茶玩家,很容易被高涨的市场情绪煽动、贸然出手买茶原料,指望着大赚一笔,实则很容易被骗子们用低质量的茶骗个“血本无归”。

根据业内人士@老徐谈茶 爆料,他曾经和朋友在茶叶交易市场遭遇了「以次充好」的骗局:

花了 40w 买了 5 吨茶,本来想在市场里直接转手卖掉,就可以赚 3w。

但是,考虑到加工后,再卖给品牌做“贴牌产品”,利润可以直接翻 3、4 倍,他们就打算拿去茶厂加工。

谁知去了加工厂才发现,这些茶竟有一半是已经“报废”的茶!

最后只能认栽,勉强挑出一些合格品加工后出售的,才挽回了部分损失。

3)炒茶圈“知识付费”

乘着炒茶火热的东风,还有不少人开始搞起了“知识付费”。

以下面这个公众号为例,从去年微信开放付费阅读以来,这个账号就开始发布付费文章,基本篇篇都是很有噱头的内容:

目前,已经发了 200 篇左右的付费文章,售价在 8 - 98 元之间,购买人数从 30 到 100 人不等。

我们来把上面的数据取个保守值,按照平均收费 30 元,每篇有 50 人购买来看,光这一个账号就可以赚到 45w 左右。

而且,像这种账号有很多,还有更贵的。

像是下面这个账号,只有 8 篇付费文章,但是每一篇都是 100 人左右付费。按照 198 元/篇的售价,算下来至少已经赚了 16w 了……

虽然和炒茶收益相比不值一提,但是这些钱可是无风险、无投入的纯收益,已经足够我们这些普通人眼红了……

04

结语

其实,“炒大益茶”说白了,就是以茶为载体的「类金融炒作」。

它已经脱离了商品的「流通本质」,本质是一种赌局,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骗局”了。

当然,这种局也并不新鲜:

十八世纪的郁金香、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君子兰、九十年代的藏獒、2016 年左右的金钱龟……换汤不换药的套路,换汤不换药的“疯狂”。

金融作为一种客观的经济活动,本身是无罪的;真正有罪的,是利用金融损人利己的人。

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未来都能对「热炒」的东西保持理性和警惕。记住佟掌柜这句话:

幻境再美终是梦, 珍惜眼前始为真。

参考资料:

《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查尔斯·麦基

《为何股市总是如此疯狂》-韩和元

《三万炒到上百万,谁是普洱“金融茶”最后的接盘侠?》-红星新闻任江波

《一个茶饼卖12万!芳村十五年“疯狂” 炒茶史|| 深度》-无冕财经

《万字行业揭秘:普洱茶的炒作逻辑》-六月雪山

《君子兰、普洱茶、邮币卡、藏獒等泡沫的启示:要暴富,先研究泡沫》-复利魔方

找到约10,187条结果 (用时 0.04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1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