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也买茶好吗

找到约2,369条结果 (用时 0.028 秒)

你曾经交过的买茶智商税——还包年

第一次写文章,没逻辑,就是扯一扯现象。因为这么多年过来了,这种现象还是只增不减!

我平时有时间都会逛逛一些贴吧,论坛什么的,发现很多人都会贴自己买的茶叶图片问平台的大神们说:这茶叶好不好,值不值多少钱,什么什么的。

得到的答案要么就是"你被骗了“,要么就是”垃圾茶“,要么就是"这根本不是正宗的,你要找我买就对了,天地良心,XX直销,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等等。

看完这些回复的你,我想说的是,就算这茶叶本身没问题,都让这些大神给说成是垃圾堆里的破烂了。你还有心情喝得下去吗?虽然现在互联网发达,产品信息透明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适合拿出来问,有些东西需要自己学,自己摸索,互联网信息发达是让你去学习了解基础知识,对于判断好坏,每个人都有一个标准,没有正确答案。我觉得F冰冰很漂亮,你也会觉得她很漂亮吗?茶叶本属非标品,千人千口,没有一款茶叶拿出来是能得到百分百的赞同。

信不信你拿十万一斤的茶叶出来给我喝,我也能给你整出个五条八条的缺点?所以对于买的茶叶好不好,值不值你花的钱,完全就是依你个人的判断为主。两百块一斤的茶你喝得顺口,还挺香,还能回甘,今天喝完睡觉的时候做梦都想着明天还要再喝这个茶,这茶就值这个钱。五百块一斤的茶你喝了没啥茶味,也不怎么香,感觉不出哪里值500,那他就不值500块(可能真的值五百,只是你的水平还很差,喝不懂!)

上面说了那么多废话,就是想告诉你,买茶不要人云亦云,自我感觉良好就行。有那时间这问问那问问,不如自己多喝两泡,细细品之,提升品茶水准来得实在。实在喝不出东南西北,可以有缘认识一些茶商,自己出点快递费,让人寄点样品给你品尝,现在不都很流行这么交易么?样品喝得好再买,大部分商家现在都能接受这种方式,因为生意确实很难做。为了卖你半斤一斤茶,前期吃点亏都不在话下。不好就换,好就留下。大道至简,不要整天想着花100块,商家只能赔本卖!那茶农赚什么钱,厂家赚什么钱,物流赚什么钱,包装商赚什么钱,房东店租赚什么钱,商家赚什么钱?这些七七八八的钱你们要是都去算清楚了,这茶叶你也不用买了。当然也有一些商家样品给你寄好的,等你花钱买的时候给你换差的,这种渣渣万里挑一,每个行业都会存在,只能自认倒霉。唯一安全的就是一次少买点,分多次买,大不了每次都自己出运费(反正包邮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道理谁都懂,但就是喜欢听“包邮”两个字,真不知道怎么想的,连我自己买东西也是喜欢包邮的,不包邮的总觉得被商家多坑了几块肉似的)。

人最可怕的就是明知道自己犯错误,还不知悔改!活在自己的世界,觉得每次的错误都可以被原谅。下面要说的是大部分存在的现象。你们自己对号入座。

商家网店做活动,一斤茶只要两个肉包钱,还包邮。图片拍的真漂亮,各种龙飞凤舞,香气满屋飘,叶儿片片飞的。一顿操作猛如虎,下单一付X.X元,还包邮。真特么捡便宜了。坐等到货品尝。结果收到的就是你心中的垃圾货,真不值,连一块钱都不值,送给你喝都不要的那种。上线一顿差评+CNM,等心中平静以后,看到某家又在做活动,一斤茶只要四个肉包钱,包邮还送杯子,真划算!下单操作,无限死遁环,智商曝表!你说人家商家错了吗?没有错,错的是你自己!

茶叶界常说的一句老话叫:茶无什么什么,适口为珍。意思就是茶无贵贱,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十块钱有十块钱的受众群体,五百有五百的受众群体,一千块有一千块的群体。你明明是五百的群体,为什么非要去买十块的产品?还不是因为你想占便宜,最后交了智商税。

我们买茶叶,一开始要清楚自己能承受的价格范围。比如你最多能接受500元一斤茶,因为现在买茶渠道很多,可能500是正常的零售价,但是如果能混熟一些茶商,你确实可以花300买到500的品质(千万不要相信你花100就能买到500的品质,不可能!无利不起早,经商做生意,大家都要混口饭吃,有些钱要让人赚,只是赚多赚少)。那么你就试着少量买点,觉得可以,跟商家也聊得来,你就可以在他这边常买,边买的同时,多跟商家聊聊茶叶知识,人家多少都会告诉你一些,起码能让你少交智商税。

等你对茶叶掌握一定认知以后,这时你就可以再多接触一些渠道,用最合理的价格买到你喜欢的茶叶。平时要是有时间,可以到自己当地的一些实体店里,坐下来,让小妹泡泡茶,喝一喝。跟人家买个半斤一斤的,借机会多聊聊茶叶知识,人家也是很愿意分享的是吧。

作者:厦门赵云

屌丝理论:大师宅中镇,好茶天上来

当我们9.9包邮买茶的时候

你心里知道包装上写着冰岛、曼松、牛肉都是假的

但是你买了以后

卖家说这是因为自己的关系能捡漏

你的心里就瞬间忘了9.9的事情了

多乐

顶级的纯料做得好的茶,肯定是很好的,拼配就会显得多余和拉低分数。

但现实是,大家都追的东西,一定是会通过拼配来扩大经济效益的。

还有一些不足的茶,通过拼配适度掩饰缺点或者提高品质,有错吗?

1

大师宅中镇,好茶天上来

我们每一个人对美好都有所期待,正是因为这一点。所有的营销(吹牛逼)都是选择性的宣传,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茶叶好的一面,而不是真实的一面。这也让很多人会因此越来越偏离对其本质的理解。

比如,各位是不是在很多卖茶妹子的朋友圈中,看到他们茶季穿着美丽的服装去茶园拍照片,感觉做茶真的是陶冶情操、诗情画意?

但偏偏茶园也有很多是这样的

而妹子们摆拍走了后,大妈才是主力。

你是不是觉得很多卖茶的茶人视自己手上的茶是珍宝,做茶的师傅是匠人,各种手工表演,为了做一泡好茶的时候,成本和时间都是虚妄?

但实际上做茶的时候大师正在桑拿陪酒,做茶的只是其某个不知名的徒弟和工人。

所以,表象都是想象的美好。

2

谁的人生没有缺憾?

在中国万千茶人朋友圈勾勒出来的美丽和谐的画面下,似乎个性和光芒才是这个茶本应该有的样子,而普普通通朴实的言语,似乎挑逗不起任何客户的兴趣。所以一款正常还不错的茶叶,在多数人眼里也就是平庸的茶叶。

其实,茶叶的生产是一个大协作的过程。往大了说年份和天气,往小了说做你那泡茶的师傅有没有在方便后洗手,都有影响。所以,如果你放眼到这个产业层面去看,真正能达到样样皆满意的茶叶并不是遍地都有,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或者说有一些缺陷,都是非常正常的。

看看你搂在怀里的老婆,他跟你当年意淫的对象也一定有很大差距,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的,包括现在在写这篇文章的我,人难免会有缺点,茶叶也不例外。

如果喜欢听一些大师盲目鼓吹他的茶叶多么好你才能获得快感,那么我觉得这篇文章读下去的意义不大。

3

顶级茶,诸多限制下的概念

好的茶叶很多,顶级的茶叶很稀缺。因为顶级的茶叶会有很多的限定条件,很多时候不单单跟品质有关。举个例子:

很多人愿意花一万块买一泡口感60分,核心产区的茶叶

但不愿意花一万块买一泡口感90分,而产区不知名的茶叶

那如果给这个60分的茶叶混一点90分的茶叶,口感变成70分了,还卖给你一万块钱,你会怎么想?

......你肯定觉得亏了。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

其实,你心里追的还是一个概念,因为你要的是顶级的概念,并非顶级的口感。只要顶级的概念打破了,这个顶级的口感也就被你打破了。在人们的心目中,顶级的重要概念里面,存在的是不能拼配其他茶叶进来。

喝岩茶,以纯粹的牛肉为佳,纯粹的鬼洞铁罗汉为佳......

喝普洱,可能以纯粹的冰岛,纯粹的曼松为好......

但实际上,你们能买到的,越是大品牌,越可能是拼配的。

这里你再反问自己一下,一直以来你到底是在喝的概念,还是真的因为懂那个概念的好?

4

拼配,技术门槛和理解门槛

拼配是一个技术活,真正的拼配并不神秘,但绝不是很多人想象的这么简单。他的难,是需要大量枯燥的训练才能掌握经验,没办法简单的口口相传去领悟。

举个例子,我自己也一直在尝试学习拼配的技巧。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是经过大量的训练和失败。简单来讲,有时候为了拼一个茶叶,会从白天一直拼到半夜,当自己试到味觉麻木的时候,可能觉得拼的不错了。第二天和别人一试,依旧不行。不记得经历过多少次这样的情况。拼配就只能通过这样不断的喝,尝试,摸索经验。做到对每个地方的茶的风味心中有数,才能做到心中有一个大概的拼配方案,但就是这样,还是离不开繁琐的尝试比对。

感性的东西没有办法通过公式和量化表达。所以,我可以明确的说,拼配不是想象的1+1=2的,没有技术的拼,1+1=1甚至是0,拼的四不像。不是口感醇厚的拼上香气好的,就又香又好喝了。

而且拼配的不光是注重简单的滋味香气,还有外形/叶底的合理性也是要考量的,所以这里面就会存在很多的因素要去协调。这都需要专业的判断能力和经验。

所以拼配是有技术门槛的,理解也是有门槛的。

5

拼配,显优隐次

我挺反感很多网络上说茶的人,总是站在一个高高在上的角度去批判拼配,其实这些人才是真的外行。他们根本不懂拼配对生产的重要性。

如果拼配是垃圾茶,那么我就想问除了少数挑不出毛病的茶叶外,那么多有缺陷甚至有问题的茶叶,你们那些说茶的人帮厂家处理吗?

一个好的拼配师,是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生产的问题的。实际生产的时候,因为品种,季节,天气,产区等等不同,带来的品质差异,会大范围的存在的,通过拼配,就是调节这些因素带来的差异,从而达到显优隐次的目的。

那么站在消费者来看:

你能够喝到一些还不错的茶叶是通过拼配降低成本的

你能够有幸喝到一点顶级茶是通过拼配你才能买到的

你何以避免喝到很多明显缺陷的茶叶是通过拼配掩饰掉的

这难道不好吗?还是你非要高傲的说要跑去说一定要喝“完美的纯料”,关键你喝的到吗?

6

追的概念,喝着烂茶

真正特别好的产区,顶级的纯料,确实是非常好的甚至脱离完美拼配理论的角度上,绝对是非常好的。如果抛开扩大量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确实那么一点好的东西,是不会也没有必要去拼配的。

不好意思,顶级茶就是有门槛的,有时候听着卖家吹嘘这是核心产区的好料好茶,是不是喝着喝着也产生幻觉了?

但实际上我们放眼整个行业

优质产区少,普通产区多

高级原料少,次级原料多

顶级大师少,普通工人多

不犯错的少,犯错的多

那么,你真以为完美无缺的顶级纯料茶一定会出现在你9.9淘宝包邮买来的那一泡吗?

别说普通的纯料,就是很多所谓的顶级纯料也一样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每个批次的东西一定有区别,就算是大师,不拼配,是不可能没批品质一样的。那么一旦你两次买到的味道不一样,哪怕这个味道再好,你都会怀疑其真实性。

本文来自恋山,感谢作者付出。

喝茶是由高到低好,还是由低到高好?

新接触普洱茶的朋友,经常就会有茶友建议,最好是从低到高的品,不要来就喝最好的。也有反对的声音,说为什么不直接上最好的,就像开车一样,难道我必须从手动挡开始买吗?或者初恋就必须找丑的吗?好像也挺有道理的。那么由高到低或者由低到高会是什么情况?我们都经历过,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由低到高的原理是从口感一般的入门级开始喝,然后循序渐进,逐步往上喝。这样你就能比较清晰的对比出每一款茶的区别与高级感,而且如果茶商想忽悠你也很难,比如普洱茶贵必须要有贵的道理,不能普通的和高级的茶是同一口感。当然,由低到高还有一个茶商不便透露的原因,就是在不知道对方消费实力的时候,一般都是推荐性价比高的,毕竟谁都不想第一次就把生意搞砸。而且直接给你最好的,万一你喝中了又觉得贵,双方都比较尴尬。这就是大多数人推荐从低到高喝的根本原因。

从高到低的结果就非常简单了,那就是喝了最好的茶,在短期内喝普通的茶就难以入口,形同嚼蜡。始终觉得差点什么。好比我们每年都要在老班章守着做茶,有时候半个月以上都不下山,每天都喝老班章古树,偶尔还喝一下老班章古树单株。这样的结果就是下山后喝什么茶都觉得淡而无味,无茶气,无力度,总之,不解馋。然后就开始戒茶几天,喝几天白开水,等茶瘾犯的严重了再去喝茶,就慢慢可以接受了。所以,当我们遇到口感非常好,经济也不成问题的朋友,就会建议他们直接喝最好的,连续喝几天,什么老班章、易武好茶先喝一遍,然后更差的茶就喝不下去了。这样别人想用更差的茶来忽悠你,基本上就很难了。其实,这就是锚定原理,大部分人口腔都是会自动记住美好的回味,而选择遗忘普通的味道。

所以喝茶也如人生,重在选择。当然,现实生活中是很多偶然性的。当你是一个茶叶小白,你的认知是跟着别人走的,你身边带你入门的人的高度决定了你当下的高度。你要是首先认识了一个忽悠大师,那很容易就被带偏了,很难纠正过来。就像有很多喝习惯台地茶的人,给他喝真正古树茶的时候,他觉得没有味道,因为你已经养成品鉴习惯,需要一段时间的调理才能恢复。还有一些酗酒,抽烟比较多的朋友,似乎喝什么茶都是一样的味道,也很难改变。所以不是好茶就适合每一个人,真正的好茶都是给爱茶之人一个细品生活的机会,从而反观内心,从微观中认识并了解自己。

做茶如做人,真正做好茶的人都非常清楚,发大财是不可能的,因为好茶产量是非常有限的,规模限制了空间。不像做普通茶叶,理论上产量无限。这也是我们中国茶企做不过“立顿”的原因。“立顿”做的是标准,符合标准就行,至于茶叶的味道不是重点。而我们中国人做茶往往将品质细分到一棵树的味道,甚至将情怀与文化注入茶中。所以做茶就是认清你自己的过程,沉不下去,终将浮出水面,被冲走。

因此,当你要买茶或者了解一种茶的时候,我们就要坚持多喝多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pk就没有高下。只是你到别人的主场就一定要尊重别人,否则,你很难喝到好茶,茶叶学问很深,高手如云。何况,从实际讲,你怎么可能比老板更了解他的茶呢?老板给你喝茶的同时也在看你的道行深浅。如果你是学院派,那么你对茶的了解与实战派的了解就更不在一个频道了。比如我们一个春天至少喝上百种不同的古树生茶,我们是要在最短时间判断茶叶的口感及市场价值,然后决定生产量,其他的下一步再说,因为茶叶发芽是不等人的。

好茶一定是要跟最欣赏的人,最懂茶的人分享,大家在一种愉悦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更好的共鸣。也才能把茶叶的不同口感、体感、层次感等体现出来。茶主人是不会给自己讨厌的人分享好茶的,虽然看起来有点自私,但我们应该能够理解。假如一个不懂茶,也不买茶,还经常要蹭茶喝的人,又不帮你推广,你会给他分享好茶吗?所以喝茶也是要情商的,有时候还真不是钱的问题。

找到约2,281条结果 (用时 0.01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8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