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广州早茶图片

找到约19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白沙溪盛装参展2020中国(广州)国际茶博会

11月26日,为期5天的中国(广州)国际茶博会在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安带领团队盛装参展。广州国际茶博会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茶博会之一,每年有春季和秋季两次茶展,汇集了国内上千家茶叶品牌参展,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客每年云集于此,是我国茶届的盛事,也是中国茶业市场发展的风向标。公司自2009年在广州建立白沙溪品牌营销中心以来已连续11年应邀参加广州国际茶博会。

(开幕式现场)

(白沙溪千两茶号子表演闪耀亮相开幕式现场) 

开幕典礼在展会现场16.3馆牡丹会议室隆重举行。开幕式上,白沙溪千两茶号子舞震撼开场拉开茶博会大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王庆,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仲华,杭州市原市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忠焕,广州市政协常委、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岳朝阳,广州市海珠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潘瑞雄,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会长穆有为,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卫红,云南省原副省长、政协原副主席、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创会会长陈勋儒,广东潮州市委副书记崔建军,湖南益阳市政协副主席卜铁洪,广州茶文化促进会会长黄波,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广韬一同为醒狮点睛。

图片描述
(主题鲜明、布局大气、产品陈列丰富的白沙溪展位)

此次茶博会白沙溪精心准备,并在白沙溪广州营销中心和广州服务商姚龙飞先生团队的精心组织下,白沙溪展位主题鲜明、布局大气,多个层次的产品配合白沙溪黑茶不同季节的饮用特色与健康功效,向广州茶人展示了白沙溪黑茶作为21世纪健康之饮的独特魅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右2)莅临白沙溪展位品茗交流)  

(众多茶友在白沙溪展位了解白沙溪产品)

广州是我国茶文化最为丰富和兴旺的市场之一,在广州早茶和商务喝茶是人民日常生活中两件大事,并融入到了广州人的各项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广州茶叶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白沙溪在广州十多年的品牌推广在广州茶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众多资深茶人通过广州茶叶市场和茶博会熟识了解了安化黑茶的悠久历史和独特的健康功效,越来越多的茶人、藏家加入到安化黑茶大健康大财富产业中来。白沙溪将继续扎根广州,以品牌诚信服务市场,挖掘安化黑茶产业价值,创造社会财富,弘扬传播白沙溪黑茶文化。

(广州茶业协会在白沙溪展位合影留念)

(白沙溪团队与各位领导、嘉宾合影留念)

健康是人们最基本的诉求,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显得更为重要。展会期间湖南安化组团将在11月28日下午举行“安化黑茶,21世纪健康之饮”推介暨感恩答谢会,诚邀粤港澳大湾区的茶界大咖和各界朋友们共同参加这场健康盛宴,为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再聚群力,共享黑茶健康。

时间:2020年11月26日-30日

地点:广州琶洲会展中心16.2馆

白沙溪展位号:A2005号展位

盘点我国各地饮茶方式,喝过三种以上算你厉害

从《尔雅?释木》里最早出现茶树的文字记载,到上古神话里神农氏把茶当做医药使用,中国作为茶的发源地,对茶的发现及利用至今已超过四千多年。

中国地大物博,茶叶种类繁多,在饮茶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以茶代礼的风俗,不同地区也随之孕育出独具特色的饮茶方式。

潮汕工夫茶

工夫茶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福建闽南地区,“茶三酒四游玩二”这句谚语就是对当地人热爱饮茶的真实写照。早起泡上一壶茶,倦意一扫而光,午后以茶会友,围桌闲谈近况。对他们来说,饮茶不单单是为了解渴,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图片来源/卓淳歌曲《工夫茶》MV

安化状元茶

湖南省安化一带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竹阳坡上竹阳亭,竹阳亭里煎茶滚。赶考学子喝一碗,金榜题名跃龙门。”故事说的是清光绪年间,一位举子上京赴考途经竹阳坡时晕倒,茶亭主人取出茶叶泡给他喝,举子进京考中状元,前来致谢挥毫写下了“状元茶”三字,茶亭主人便把字贴在茶亭里,“状元茶”因此得名。如今,很多高考生考前会去竹阳坡茶亭喝茶,希望讨金榜提名的好彩头。

成都盖碗茶

盖碗茶盛行于清代,如今是成都、昆明等巴蜀地区茶文化的重要内容。茶器由茶盖、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组成,将茶叶放入碗中,加入热水冲泡,盖好碗盖,以待饮用。盖碗茶雅俗共赏,无论是在人声鼎沸的茶铺,或是在别致典雅的茶室,捧一盏盖碗茶,用茶盖轻拨茶汤,闲适之感扑面而来。

图片来源/纪录片《我的城》

北京大碗茶

大碗茶流行于我国北方汉族居住地区,尤其是北京,早年间大碗茶是沿街挑担叫卖,后来变成了简易的茶摊售卖。大碗茶的做法是选用性价比高的花茶,将清水直接注入大茶桶煎熬,然后用大碗盛好,茶客多是普通百姓或者路过行人。

图片来源/电影《北京大碗茶》

广西打油茶

打油茶亦称“吃豆茶”,是广西、湖南、贵州等地侗族、瑶族人民待客的传统饮品。做法是先将茶叶炒热,再与茶油、姜、蒜翻炒,加入清水煮开,用木槌把茶叶舂碎,过滤好的茶汤搭配炸黄豆、炒花生、糍粑等佐料,就成了一碗浓香可口的打油茶。

图片来源/风味星球

广州早茶

广州早茶可追溯到清朝咸丰年间,早茶不仅仅是茶,还包括各式精美可口的点心。广州人品茶一般分为早、中、晚三次,最为讲究的当属早茶,清晨起床,拎份报纸,到茶楼点“一盅两件”,就是老羊城人惬意一天的开始。问位点茶、揭盖加水、扣指茶礼……看似随性的早茶,也有一套的专属茶桌礼节。

图片来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

广东擂茶

擂茶是客家人的传统美食,起源说法很多,目前公认的说法是源于广东揭西县南关城一位名叫何婆售卖的街边小吃。擂茶一般以大米、花生、芝麻、绿豆、茶叶、生姜等为原料,用擂钵捣烂成糊状,冲开水和匀饮用,茶汤浓郁,鲜香回甘。

图片来源/纪录片《风味原产地·潮汕》

无锡元宝茶

“放炮开门灶未残,喝杯元宝合家欢。”元宝茶源于江南无锡一带的农村地区,春节期间,用青橄榄泡茶招待客人,不仅表达了主人好客之心,还可以去腻消食。青橄榄两头尖,形状如元宝,故用橄榄泡的茶称为元宝茶。

看了这些地方饮茶方式,茶友们最喜欢哪一种呢?

来源:墨 茶悦世界,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衫可以少买 茶吾可以吾饮”论粤式早茶重要性

  早茶由来
  粤式早茶的来源,要追溯到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当时广州有一种名为“一厘馆”的馆子,门口挂着写有“茶话”二字的木牌,供应茶水糕点,设施简陋,仅以几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脚谈话。后来出现了茶居,规模渐大,变成茶楼,此后广东人上茶楼喝早茶蔚然成风。
  在广东,熟人见面相互打招呼或许不会说“好久不见”,却必不可少会讲一句“得闲饮茶”(有空喝茶),喝“早茶”之风广州尤盛。
  这是一个将饮食文化渗透到生活日常的地域,这里茶楼林立,来往食客络绎不绝。有人认为在广州,‘一盅两件’才是一天的正确开启方式,这是永不过时的生活习惯,无论是退休老人还是青年男女,在闲暇时会选择来茶楼吃点心,品品茶。这里有着精巧细致的点心,让无数吃货慕名而至,这里有难得一见的茶里烟火气息,让爱茶之人也愿一品究竟。

  来到粤式茶楼,琳琅满目的点心会让你激动不已。喜欢甜食的有各式糕点,有传统的、新式的甚至西式的也不罕见;若喜欢咸香风味的,也有各类肉食蒸品,热菜冷盘也样样俱到。这些在茶楼中统称为“茗点”,因为在“老广”的眼中一口点心一口茶汤这才是舌尖上的享受,广东人酷爱普洱茶,尤为菊花普洱熟茶。
  对吃喝讲究的广东人,上茶楼一般会自带茶叶,因为喝茶不能随便。此时撕开一袋大益普洱散熟茶或菊花普洱熟茶,配上精巧的点心,家人朋友间推杯换盏,最是惬意。
  在广东喝早茶的习惯经久不衰,当然不仅仅是美食的诱惑,更多的是能在这里找到一份慰藉,因为陪伴、欢聚、放松都能在这进行。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撰稿:梁瑞祥

  责编:周文龙
找到约18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