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广州早茶培训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茶叙外交:有客到广州,第一件事就是请他喝茶

4月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广东省广州市松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非正式会晤。习近平主席一如既往地走在“弘扬茶文化”第一线,以代表中国骄傲、中华文化自信的中国茶作为共结和平、友谊、合作的“文化使者”,充分发挥中国“以茶待客”之道。

坐落在白云山麓的松园,依山傍水,亭台叠瀑,别有风情。观赏岭南园林的独特景致后,是茶话小歇时刻,两国元首临水而坐,观景品茗,纵论古今。

循着《高山流水》悠远婉转的琴声,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行至白云厅,听千年古琴奏千年绝唱,品千年茶韵论千年兴替。

广州,茶氛围爆棚的城市

千百年前,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茶通过海上丝绸到往欧洲。

1607年(明朝万历3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将中国茶叶由澳门转运至巴达维亚(今印度雅加达),再运销回欧洲,开始了西方饮茶之风和茶叶的全球贸易。

1704年,英船“根特”号在广州购买470担茶叶。

1716年,茶叶开始成为中英贸易的重要商品,两艘英国商船从广州携回3000担茶叶,价值35085镑,占总货值的80%。

1720年代后,欧洲的茶叶消费迅速增长,茶叶贸易成为欧洲所有东方贸易公司最重要、盈利最大的项目。

当时活跃在广州的法国商人罗伯特·康斯登说:“茶叶是驱使我们前往中国的主要动力,其他的商品只是为了点缀商品种类。”

清朝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在他的《中国见闻录》书中写道:“中国有世界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

早茶,叹茶文化

广东人民爱吃早茶爱叹茶,是众所皆知的事情。气质浓郁带有嘈杂烟火气,众多小吃点心配备工夫茶,茶多为色深解腻的普洱、红茶、铁观音等,边吃边喝边聊天,往往一坐就是一上午,随心又惬意。

得闲饮茶文化

对茶情有独钟,享受喝茶时的悠闲惬意,广东人民更将茶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形成一种礼仪习俗,熟人见面多以“得闲饮茶”互致问候、发出下一次喝茶邀约。

广州芳村,最大的茶叶集散地

在广东漫长的茶叶发展和贸易史上,位于广州荔湾区老城区的芳村茶叶市场,将茶文化和茶经济融会贯通,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和集散地。

世界茶叶看中国,中国茶叶看芳村。拥有百年茶叶历史,同时也是普洱茶浪潮最初兴起的地方和普洱茶最大的集散地,常被业内人士称为“宇宙的中心”。改革开放后,经过几十年的市场发展,芳村已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沉淀的专业成熟市场,起着形象展示、招商待客、销售批发、交易流通、信息仓储、茶艺培训等综合功能。

芳村茶叶市场包括23个茶叶批发市场、8处茶叶经营户集结地,茶叶店铺超过8000家,中国各种茶类都能在这里找到,还有各种精美的茶具、茶工艺品、茶包装等,令无数喝茶爱好者流连忘返。

广州满城盛茶香

欢迎海内外朋友得闲都来饮茶~

共襄广州国际茶产业盛会 推动茶贸高质量发展

—2021·广州国际茶产业大会在荔湾隆重举办

2021年10月13日,“2021·广州国际茶产业大会”在广州市荔湾区隆重举办。这是广州全体茶企茶人的盛事,也是全国乃至世界茶产业关注的焦点。

一、茶界盛事——高规格的国际茶产业盛会

在荔湾茶产业鱼跃龙门的关键时机,举办一次新命题、高规格、开新局的国际茶产业大会,成为荔湾乃至广州全体茶企、茶人共同的心声。

为塑强广州作为全国茶产业流通中心的枢纽地位和影响力,持续激发茶产品消费能力,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商务局和荔湾区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2021广州国际茶产业大会,于10月13日在白天鹅宾馆隆重举行。大会以“茶贸广州共创辉煌”为主题,以传承茶文化、振兴茶产业为己任,主要有两大特色:

一是规格高,实力强。国际商贸组织通过VCR表达对大会的祝福;中国工程院、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广东省茶业商会、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广州专业市场商会、广州茶文化促进会等机构的专业人士,华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高校的学者,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茶企业和新型茶企业的负责人出席此次大会。通过主旨演讲和圆桌对话的方式,开拓思路、取长补短,助推茶产业做大做强。

二是开新局、育新机。本次大会促成了广东省茶业商会的成立,为荔湾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崭新的发展平台,茶叶市场环境提升工程示范段的打造,体现了荔湾区委区政府传承茶文化、振兴茶产业的实干精神,签订政企合作协议,拟打造以中国茶文化为特色的深度沉浸体验式商业综合体和茶产业公共交易平台,既有利于鼓励和培育新型茶产业发展,又有利于携手打造线上“永不落幕的茶产业展贸平台”。

二、荔湾与茶——从“十三行”到茶贸之都

茶,源自中国,盛行世界,它既是全球同享的健康饮品,也是承载历史和文化的“中国名片”。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画卷,每一卷都飘着清幽茶香。

在中国茶、乃至世界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广州享有核心地位。它不仅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起点,也是当今全国最大的茶叶消费市场和流通重地,全国各地茶叶汇集到广州,销往全世界。

荔湾更是与茶有不解之缘。作为广州茶产业核心区,岭南文化代表——荔湾因茶更加耀眼。荔湾茶产业作为荔湾几个驰名全国的传统产业之一,走过了从“十三行”到芳村茶叶市场、再到国际茶贸之都的不平凡之路。

“十三行”的繁华为荔湾茶产业的不断成长创造了先机。三百多年前伴随着日益频繁的国际商业交往,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方外贸专业团体——广州十三行应运而生,广州港商船齐聚,十三行商贾云集,丝绸、瓷器、茶叶等名优产品扬帆出海、誉满全球。

荔湾芳村茶叶市场的演变,表现出一个行业的奋斗之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芳村所产的茉莉花与广宁县的野生山茶巧妙结合,制成茉莉花茶,远销港澳地区,120多家茉莉花茶厂汇聚芳村,芳村茶市初现雏形;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让整个芳村茶叶市场焕然一新,“早茶文化”的繁荣发展更是带动了这一片生意的火热,广东本地以及来自浙江、湖南、云南、福建、江西等的茶商纷纷看中商机,带来绿茶、红茶等各类茶叶在这里扎根,第一代茶商由此形成;九十年代,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使得芳村茶叶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九十年代后期,芳村茶叶市场不断进行升级改造,经营面积不断扩大,已基本形成了茶文化的产业市场,聚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达3000多户。几十年的光阴如梭,荔湾芳村茶叶市场,成为全国茶叶市场的“晴雨表”。在中国茶行业,“芳村”是一个代表着业界最高水平、充满着无穷魅力的神奇区域,是茶业界的华尔街。

商铺最集中——有逾20个市场主体、2859家市场经营主体。

成交量最大——其中,普洱茶交易量约占全国80%。

市场最专业——南方茶叶市场为国家农业部定点专业市场、“菜篮子工程”唯一茶叶类价格信息提供单位。

国内规模最大——荔湾芳村茶叶市场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

在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口,升级打造国际茶都成为荔湾茶产业的希望。芳村茶叶市场承载着行业荣光,也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命题。如何突围成功、华丽蝶变,继续做茶产业风尚领跑者,荔湾使命在肩,正在全力探索前行。

三、茶之新潮——奔向荔湾茶产业全产业链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前景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华民族已昂首阔步踏上伟大复兴新征程。作为千年商都的广州,作为中国茶叶核心销售区的荔湾,定当厚积薄发,积极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茶文化传承发展融入城市建设,打造中外茶文化交流的新载体,引领国内茶产业迭代创新的新风尚。

荔湾茶产业发展方向:依托广州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优势,重点打造国际茶都综合体,通过茶文化、业态、品牌、人才、标准、产地等一系列举措,增强全国茶叶流通枢纽作用,发挥国际茶都对茶产业的全方位引领作用,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思路如下:

一是着力营造茶文化传承氛围。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守正创新,守住茶所蕴含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使之贯穿茶产业升级、茶贸易提升、茶科技创新的方方面面,引领茶产业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发展,推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做实、做好。

二是着力引导茶业态迭代升级。推动传统茶产业转型升级,与互联网等高科技相结合,引领茶行业发展风向标。大力打破传统批发市场的商业模式,引入平台及合作方电商资源,大力发展茶业电子商务。通过打造新式茶饮总部基地和文化体验馆,构建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体验场景;打造专业茶仓,满足民间收藏的中老期茶可收藏、可消费、可流通的需求;打造“茶道、水秀、花香”特色园区和茶文化博物馆,融合全域旅游发展,大力延伸茶文化产业链条。

三是着力扶持茶品牌做大做强。树立茶行业标杆,带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听取行业领军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支持优质茶企业、茶品牌做大做强,加大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以金融手段助力茶产业发展,做好信用评估与评级,与国有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合作,为茶企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支持有实力的龙头茶企申报IPO。在茶叶行业盛会、热门茶事协助推介优质茶品牌。

四是着力强化茶人才培育储备。大力培育高素质的茶产业人才队伍,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培养、汇聚、留住一批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的管理、贸易、研究、培训的专业人才,落实高端人才政策,将我区打造成为专业茶人集聚高地。

五是助力制定茶标准引领发展。推动行业协会健康良性发展,制定多种茶行业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管理和培育。继续发挥广州在茶产业集聚区特有的质量把控、定价、交易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扩大茶叶“广州价格”“广州标准”的影响范围,让中国茶叶品牌实现全球流通。

六是着力推动茶产销融入双循环。以销区的转型升级倒逼产区茶产品质量提升、营商环境优化,使内销模式转变为内销与外销并举。加强销区和产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交流、互动和相互支撑,助力茶产区经济更好地发展。

四、荔枝湾畔——从千年商都发祥地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

“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荔湾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广州的老城区、广府文化的发祥地,是传统商贸、岭南文化最集中、最具代表性地区之一,千年商都发祥地的名片深入人心,辖内茶叶、水产、玉器、花卉、中药材等专业批发市场优势显著、闻名业界、享誉全国。

当前,广州市作为五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城市之一,正在积极打造国际品牌的“聚集地”、时尚潮流的“引领地”、中国制造的“展示地”、岭南文化的“传承地”、消费创新的“策源地”。

千年商贸,风物灿烂,现代商都,使命在肩。荔湾区正在以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当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为目标,以中药材、水产、珠宝、茶叶等专业市场为重点推进转型升级,打造集展示、交易、研发、电子结算、检验检测、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努力将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课题做实、做细。

利用直播节做大做强电子商务。在广州市举办“第二届直播电商节(中国·广州)”中,荔湾区作为分会场,依托文商旅资源和优势产业,办出了亮点和特色。邀请荔湾区本土网红达人芳芳进行现场走播,宣传推介粤剧艺术博物馆、李小龙故居、钟书阁等永庆坊景点和特色商户,观众来探店打卡或在线观看直播,领取丰富礼品。牵头多家实力茶叶企业,在抖音等平台共同参与直播,带领观众探秘茶叶品牌、手持精美茶具、品尝新式饮品,一次性认识、了解、喝够中国六大茶类。每天还有两场专业分享会在线直播,为观众呈现专业级的茶艺表演。借助广州抖音电商直播基地的平台优势,组织上千家珠宝玉器商户进行直播,并设置多种创新活动,包括“金秋花城寻宝季”短视频奖励、基地商家自播“秋日寻宝挑战赛”等,还有好货甄选主题直播间、冲榜排位赛等等多种新奇直播间形式,通过商家之间良性竞争获取亿级流量奖励,加热直播节。发动商家报名参加直播活动,引导商家推出新品、特色商品、爆品,利用红包、礼品、打折、福利等多种方式促销,提升热度,引爆销量,为市民呈现一场价低、物美、福利多的直播盛宴。

举办购物节引领消费风尚。线上造势+线下消费,积极培育荔湾消费新模式。购物节期间,荔湾区组织“网红探店”“商户吃播”等活动,探索网络直播与餐饮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线上美食之都”。积极发动唯品会、名创优品等知名电商平台和商家举办各类促销活动,打通线上线下全景购物,引导辖区内商贸载体搭建线上商城、直播平台,打造私域流量池,借助第三方公域流量打通线上销售渠道,培育消费新热点。此外,apM世贸服装城等时尚服装市场将举办光影购物乐园暨美食嘉年华活动,将品尝特色美食、高科技娱乐、光影艺术欣赏等活动融汇于一体,激活“站前路商圈”周边群体国庆黄金周的市场消费。广聚名企+完善布局,助力广州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近年来,荔湾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商协会多方力量,共同搭建时尚消费平台,推动实体零售创新升级,促进城市消费提质发展,商贸发展水平稳步提升,荔湾区在近期公布的“2021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榜单中喜提全国第二。同时,荔湾区也涌现出了一批在广州市内叫得响、口碑好的购物圣地。其中,悦汇城是广州第二大体量购物中心,以“家庭全维度休闲娱乐、亲子、社交、体验购物公园”为定位,共有400+品牌入驻,是广州新晋的旗舰店收割机和网红打卡地。

打造文商旅融合发展片区。启动泮塘美食风情街及周边提升改造。拟利用半年左右时间,加强泮塘美食街及周边路面、外立面整治,高标准引进相关业态,将泮塘美食风情街打造为环境优美、商业繁华、文化浓厚、管理规范的广州美食示范街。另外,加快泮塘五约文商旅融合,将导入文创、设计等产业,形成以文化产业为主体的新消费体验聚落。对聚龙湾片区实施旧厂、旧城、旧村成片连片改造,按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文化传承、生态宜居、交通便捷”的要求,积极引进商贸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城市更新模式,实施全周期管理,打造“文商旅创居”有机融合的“广州西客厅”。

五、现代商都——千年商都焕发新活力

荔湾正在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核心区这一目标,全面推进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广佛融合试验区、岭南文化中心区、社会治理样板区建设五大工程,一个文化厚重、宜居宜业、充满活力、幸福美丽的国际大都市现代化中心城区正在加快打造形成。依托千年商都的底蕴,在城市建设、更新和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下,荔湾将抓住广州获批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机遇,推动千年商都向现代商都转型。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商贸,加快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持续扩大医药商贸领先优势,培育壮大直播电商、生鲜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

茶产业的升级将带动荔湾传统优势产业全面升级,迎来现代商都新局面。开创茶产业新局面,主体是广大茶企和茶人。我们诚挚邀请普天下茶企、茶人和全世界知茶、爱茶的人们来广州、来荔湾,投身茶事业、同叹茶滋味、共创新辉煌。

来源:网易广东,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第三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将于3月18日—20日在宜宾举办

高县茶山上生长的茶叶

原标题:三江煮早茶 宜宾茶擦亮金字招牌广迎八方客

四川新闻网宜宾3月16日讯   早春二月,当人们还沉浸在浓浓的年味儿中时,宜宾茶园里的茶树已经开始吐露新芽,采茶姑娘们三五成群地在茶园里快活地忙碌着,悠扬的歌声回荡在山间,犹如一串串清脆的银铃……

宜宾地处四川盆地南端,金沙江、岷江、长江川流而过。“雪山之水润天府,天府之气催龙芽”。这里的高山茶区植被繁茂,生物链完整,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山上昼夜温差的悬殊,更有利于茶树内含物的积累。在中国同纬度地区当中,宜宾是茶树萌发最早的地区,比省内其他茶区早7至15天,比华东、华中茶区早30至45天。

宛如仙境的早白尖茶叶基地

宜宾早茶,好就好在一个“早”字,它早在一春之先。如今,宜宾早茶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北京吴裕泰茶庄,以它迷人的清香、细嫩的芽头、碧绿的茶汤,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喝茶人的味蕾,让爱茶之人深深为之折服。

宜宾与茶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宜宾的种茶史可溯及西周,据中国第一部地方志《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早在公元前1022年,宜宾就“园有方茗”。20世纪50年代,在宜宾天宫山上发现了千年古茶树群落,其中一棵茶树高数丈,两个人才能合抱。宜宾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也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之一,还是中国早茶之乡、川红工夫故里、四川省内四大产茶区之一、川茶整体布局“三山一早”(即宜宾早茶、蒙顶山茶、峨眉山茶、米仓山茶)的特色早茶核心区。

外宾拍摄茶园美景

3月17日至20日,第三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又将与五湖四海的宾客,来一场春天的约会。2018年,宜宾市种茶农户达到17.4万户,茶园总面积达118.7万亩,全市干茶总产量达7.1万吨,茶业综合产值达165.2亿元(其中鲜叶产值40.7亿元),茶园规模居全省第一,干茶产量和综合产值居全省第二

采茶的姑娘在茶山上忙碌着

强品质 擦亮金字招牌

为了进一步提高宜宾早茶质量,宜宾加快推进海拔800米以下优势名优早茶区规划建设。2018年,建设茶叶标准化机采基地25.13万亩,建成1000亩以上茶园绿色防控示范基地23个,进一步加大茶叶专业合作示范社建设扶持力度,整合合作社资源,引导发展专业合作联社,不断提高茶叶生产组织化程度,支持成立茶园病虫害防治、机械化管理等各类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引导茶叶加工企业与专合社、业主和农场建立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关系,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3月的早白尖集团茶叶基地茶香弥漫,生产车间内制茶工人正认真挑选鲜叶。无劣变、无异味、无杂物的鲜叶,是他们的挑选标准,同时根据鲜叶匀度、长度一致,老嫩均匀,色泽翠绿或者黄绿,按级别挑拣分类。

“今年宜宾早茶采摘时间堪称历年最早。”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川茶品牌促进会执行会长、川茶集团董事长颜泽文说,今年宜宾气候环境较好,冬季没有特别冷的“干冬”,早茶上市较2018年提前了15天左右,且质量和产量均有所提升,“目前宜宾早茶成品已卖到每斤3000多元,有望实现产量与效益双增长”。

宜宾市茶叶站站长刘俊介绍,为了强化茶叶质量安全,宜宾认真宣传贯彻实施宜宾绿色茶产品生产技术规范系列地方标准,全面开展9项绿色茶产品生产地方标准的培训指导,不断提升宜宾茶叶标准化生产水平。同时,积极开展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建设,构建市县统一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并进一步完善建设茶叶网上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以茶叶合作示范社建设为载体,在茶叶核心示范区强化投入品监管,完善生产记录,提高核心示范区标准化覆盖率,成功创建全国首个省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市。

今年来,为大力推广宜宾早茶,宜宾各地举办了异彩纷呈的活动:2月2日,第十二届中国·宜宾早茶节开园采摘活动启动,力推宜宾早茶响亮上市;在随后进行的开采周系列活动中,通过采摘、制茶、茶艺、品鉴等环节,不断擦亮“早茶”的金字招牌。


茶商代表体验采茶叶

塑品牌 拓展线上线下市场

有了好的产品,当然还要有好的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才能把宜宾早茶做强做大。在品牌塑造方面,宜宾坚持以省级大区域品牌“天府龙芽”为统领、以“宜宾早茶”“川红工夫”“屏山炒青”市级公共品牌为重点,大力推进“公共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品牌发展战略,引导支持茶叶龙头企业不断推进企业品牌建设,着力构建“名优产品品牌+优势企业品牌+宜宾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产品)+公共品牌地理证明商标”品牌发展体系。

记者从宜宾市茶叶站了解到,全市现有5个茶叶公共区域品牌,4个地理证明商标,3个地理标志产品,5个有机食品认证产品,46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14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15件、知名商标14件。

2015年,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宜宾早茶”获得“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天府龙芽”获得“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骆驼奖”;“宜宾早茶”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达到111.09亿元,标志着宜宾茶首次进入中国名茶行列。特别是在2017年举办的首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上,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宜宾市为全球首个“世界著名茶乡”称号、授予川茶品牌促进会的“天府龙芽”为“世界名茶”称号;同年,“宜宾早茶”还在农业部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获“中国茶叶优秀区域公共品牌”称号。

在2018年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上,国际茶叶委员会又授予“宜宾早茶”为“世界名优绿茶”、“川红工夫”为“世界名优红茶”、川茶品牌促进会的“天府龙芽”为“中国好茶”称号;同年,在农业部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中国·宜宾早茶节”被评为“中国优秀茶事”;“宜宾早茶”被四川省农业厅(现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2018年10个四川省农产品优秀区域公用品牌之一,并向社会公开推介,进一步提升了宜宾茶叶在国际国内的市场知名度,增强了宜宾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营销上,宜宾坚持线上线下并进,不断创新市场营销模式。2018年3月12日,“天府龙芽”携宜宾早茶等四川主产茶区“三山一早”公共品牌强势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新华社“中国屏”,中国茶叶品牌在纽约时报广场完成了“首秀”。

目前,宜宾茶已在北京、成都、重庆、上海、广州、西安等城市建立了稳定的营销体系;在淘宝、天猫、京东、亚马逊等网络建立了营销平台,电子商务步伐加快。2017年,全市茶叶产品电商销售额突破2亿元,川红集团茶叶电商销售继续独占全市茶企电商鳌头,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2017—2018年度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高县茶山上的茶农采摘茶叶

促融合 提高综合效益

茶叶除了可以吃,还可以作为原料生产茶毛巾、茶枕等茶功能性衍生品。

刘俊介绍,为进一步推动茶叶精深加工,在突出抓好绿茶、红茶等传统茶叶产品的基础上,宜宾积极创新研发花茶、调味茶、纯茶饮料以及以超微茶粉为原料的茶糕点等茶饮食品,以茶多酚、茶氨酸等为原料的茶生物制药(保健)品和以茶为原料的茶毛巾、茶枕等茶功能性衍生品,培育茶叶衍生产业集群。

同时,弘扬挖掘茶文化,将宜宾本地茶文化与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促进“园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的融合提升。重点培育和打造了天府龙芽—环金秋湖现代特色早茶产业园、高县中国红茶第一庄园、珙县鹿鸣茶海、叙州区天宫茶海等茶旅综合体,并创新举办丰富多彩的茶旅活动,不断提高茶叶三产融合发展的综合效益,拓宽了茶农茶企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引领宜宾全市现代特色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制茶工人正在进行制茶杀青的步骤

重科研 创新促进科技强茶

茶企发展和新品研发离不开科技创新。近年来,宜宾茶业科技创新持续推进,通过狠抓现代基地建设,促进科技强茶。

推广新品种。加强宜宾本土特色茶树新品种选育,积极开展茶树品种筛选和引进,加大“宜早一号”“天府红一号”等宜宾本土茶树品种和“乌牛早”“中茶302”“中茶108”“峨眉问春”等优良茶树品种引进、推广,合理搭配早、中、晚品种,增强全市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普及新技术。积极推广高厢起垄宽窄行错窝栽植、地膜(地布)覆盖栽培、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节水喷灌、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切实加强茶叶产地环境质量监管,大力推广各种生物防控、物理防控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有效减少化学投入品使用,切实控制茶区面源污染。
探索新模式。大力推行茶林、茶果、茶花(卉)、茶畜(禽)套作套养等立体生态茶园种植模式、“茶—林—猪—沼”循环种植和“林茶菌”立体栽培等农业模式,不断提高茶园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茶农增收致富。

应用新机具。大力推行茶园机械化管理和采摘,将茶园生产管理工艺与茶园机械作业功能相结合,有效开展机耕、机修、机采、农机植保等机械技术,鼓励研发实用型茶园耕作、水肥药一体化的农业机械,不断提高茶园机械化作业水平。

来源:四川新闻网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