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广州早茶美食

找到约14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游埠早茶一条街

兰溪游埠与桐乡乌镇、湖州南浔、义乌佛堂并称“浙江四大千年古镇” 。文化活动盛名,文物古迹颇多。龙灯、花灯、舞狮等村村都有,宗祠、庙宇、牌坊、鼓楼等多数保存完好。横贯镇内的游埠溪上有清代所建的“太平桥” “永安桥” “永济桥” “永福桥”和“潦溪桥”,总称“五马归槽”,堪称一绝,历史悠久,古色古香。

游埠古镇地处金衢盆地北部,海拔31.79米,西北部为黄土丘陵,地势较高,丘陵之间有小垅畈。

游埠为龙游县下游的商埠,故名“ 游埠 ”。据出土文物及古遗址考证,游埠成为埠头,至迟当在东晋兰溪建县之前,明万历年间已经为“ 镇 ”,以后建制多变。

1998 年被列为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00 年被列为浙江省中心镇。作为浙江省四大千年古镇之一,游埠素有“ 钱塘江上游第一埠 ”的美誉。近年来,一条“江南第一早茶街”,让游埠古镇成功“出圈”。游埠人也持续深挖早茶文化,为古镇发展注入新动能,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 现在早茶、晚茶都忙了,从清晨到晚上都陆续有人来品尝。像‘五一’、国庆节这种节假日,作为早茶的最佳搭配一天能卖出 400 多个鸡子馃。”兰溪鸡子馃代表性非遗传承人朱兰庆说,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店员凌晨 4 时就要准备出摊,一直要忙到晚上10 点才歇业。

是的,探寻古镇原始的密码,首先得从古镇的早茶中去寻觅。游埠最热闹的早茶街,就在永安桥和太平桥之间。特色早茶,是游埠人生活的一部分。黎明时分、晨光熹微,古时的人们就从七里八乡云集到游埠各个埠头的茶馆中,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寻找商机,而这样的习俗一直延续了下来。

每天凌晨 4 点不到,老街上的各个茶馆就开始生炉子、烧开水,小街便瞬间热闹起来,腾腾的热气与吆喝声四处蔓延,门板桌整齐地摆在房门口,纷纷从周边镇村来到早茶街的老茶客们按照惯例,找个屋檐下的板凳,泡上一杯清茶,加上一副烧饼夹油条,就是老茶客一上午的“配料”,有的还会点上一些地方小食,如鸡子馃、肉沉子、葱油饼、炒粉干、生煎包、小笼包、小馄饨、咸汤圆、面条、粽子、葱花馒头、发糕,还有刚出炉喷喷香的酥饼。

而每天的“主料”,则是议议国家大事,聊聊乡间趣事、理理家庭琐事,笃悠悠,慢吞吞,悠闲自在,一聊就是大半天,一坐就是一上午,聊天喝茶品尝美食乃快意人生也。如今,游埠古镇上茶馆云集,各有千秋,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打卡感受人间烟火味。这里被食客们追捧成网红小吃一条街,另外还有一个美誉叫“江南早茶第一街 ”。

在这里,一切的一切都是慢慢的,老旧时光里的从前慢,停留在游埠的早茶里了;茶客们独特的生活方式,都氤氲在弥散四周的茶香中。

游埠早茶,是一种民间饮食风俗。它虽然没有广州早茶那样出名,形成时间却比广州早茶早一些。

这里的早茶源于它一千多年的码头文化。自东晋游埠成为码头开始,店铺林立,舟楫往来,商贾云集。因与钱江水系相连,是水陆码头和物资集散地,而成为商埠重镇。喝茶的习俗,延续了千百年。以前喝茶的是商人,现在都是当地农民,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早早醒来了就过来喝茶,顺便点一些茶点当早餐,喝到早上六七点就去田里做事。

没事的就晚一点过来,几个老朋友围坐一桌,各自点些茶点,一起聊聊天,一天时间就一晃而过了。

游埠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商贾云集的同时,也是名人辈出。唐代僧人贯休出生在游埠。贯休(公元832 — 912 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省 ) 人。唐末五代时期前蜀画僧、诗僧。

贯休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 禅月大师 ”,赐以紫衣。贯休一生苦节厉行,云游各地。

他的一生,能诗善书,又擅绘画,尤其是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贯休自言“青山万里竟不足”,却常常回家乡。中年的时候,在瀫水乡的石壁山建了一座石壁寺。

老街不远处,便是贯休祖庭。我走进祖庭,聆听他的故事,为贯休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而惊叹。明代文学家胡震亨评价贯休诗:“ 奇思奇句,一似从天坠得;无奈发村,忽作怒骂,令人不堪受”。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而贯休在其中确实也是一座高峰。

历史上到石壁寺(柴步即柴埠,柴步寺就是石壁寺)怀古的人比较多,都是为了纪念贯休,同时也留下许多诗篇。

贯休也爱喝茶,他还种茶、做茶,留下不少茶诗。如《 春游灵泉寺 》(今兰溪马涧南郊):“ 嘴红涧鸟啼芳草,头白山僧自捍(一作杵)茶。”《 书倪氏屋壁三

首》:“茶烹绿乳花映帘。”贯休还为东阳茶叶打过广告:“境陟名山烹锦水,睡忘东白洞平茶。”从贯休的诗中不难发现当时社会嗜茶的风尚,也反映出寺院普植茶树之情况。还有《题兰江言上人院》(二首之二):

“ 只是危吟坐翠层,门前岐路自崩腾。青云名士时相访,茶煮西峰瀑布冰。”贯休是一位有傲骨、有个性的

高僧。他为投奔吴越国王,曾献诗云:“满堂花醉三千

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可国王对“ 十四州 ”不满意,嫌寒酸,要求他改为“四十州”,否则不见。对这仅仅颠倒两个字即可取悦国王的事,贯休就是不干。

他说:“州亦难添,诗亦难改,闲云孤鹤,何天不可飞?”其家乡兰溪,出产名茶兰溪毛峰,主要产于兰溪市下陈乡、朱家乡等地,此种茶外形肥壮成条,银毫遍布全身,色泽黄绿透翠,叶底绿中呈黄,香气清高幽远,滋味甘醇鲜爽。此等好茶,用“西峰瀑布水”煎煮,其清醇甘美可想而知。

近几年,随着旅游开发,游埠老街吸引了南来北往的游客,贯休的名字常常被提及。“在这开茶馆 27年了,老人来喝早茶,农事、家事、国事都会聊到,贯休也是老茶客口中常提到的人物。”武春茶馆老板娘宋素红说,有些游客特意早早赶来茶馆边,听“老游埠”说贯休故事。贯休若是看到这众多慕“早茶”名而来的人,想必也会坐入其中,相谈甚欢。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3年11月刊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广东人为什么如此中意"饮早茶"?

  广东至今流传着特殊的饮茶习惯,把称为"叹茶"(即享受之意),有"叹一盅两件"(即享受一壶香茶、两件点心之意)的口头禅。叹早茶已经是生活必需,每天一早,各色茶楼高朋满座、人声鼎沸,老食客们点上一盅两件,茶香伴着热气萦绕在周围,一份报纸,几句街坊问候,享受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惬意的一天由此开始。到了周末,一家老小围坐一桌,点上各色点心,聊天喝茶,是属于家庭的美好时光。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这样悠闲的早餐唯独在广东可以看见,殊不知这样的文化因茶而生,并已持续了几百年。

  广东饮早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结论。
  1637年,英国第一次从广州运走112磅茶叶始,广州,就像一块磁石吸引着英国人,一次次的扬帆远航,围绕着广州港往返于世界版图,运输着中国的茶叶。自清康熙废除禁海令开通海上贸易,开设"十三行"开始,广州开始主导中国的对外贸易,一时四方商贾、各国洋行云集广州。
  当时,有华人买办在招待西洋人用早餐时,出于礼节,不方便独享中国大餐,又吃不惯西方人的牛奶加面包,灵机一触,便用红茶与糕点、点心代替,由于糕点、点心不难买到,快捷方便又适合大众口味,很快便成了,并加入多种食品普及到大众化了。
  另外、"饮茶"这样类似喝咖啡的形式,是简单而又高效的商务谈判方式,受到了大量商人的青睐。茶馆、茶居、茶楼,成了最好约谈生意及商务应酬的场所。爱吃的广州人结合了国内外、中西方饮食特色,将精华集聚于此,成为商人们每日首选的最佳聚会场所。
  1757年广州独揽中外贸易大权,一跃成为全国对外贸易中心,茶叶、瓷器、丝绸,各国商贾云集在此,交易最畅销的中国商品。广州经济空前繁荣,茶楼茶馆,彼落此起,历久不衰,遍布广州各个角落,可谓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广州茶馆的"三茶两饭",即在一天之内有早茶、午茶、晚茶三次,午饭、晚饭各一次,这样的方式极其近似于英国人的饮茶习惯(英国人一天饮茶5-9次),保障了四方来客全天都能留在茶馆消费。
  随着鸦片战争的结束,上海、宁波、福州等各个港口开放,广州商行失去了贸易的垄断权,外贸中心北移。各地运茶的陆路、水路开辟,更多的外国人从上海、福州进行茶叶、丝绸、陶瓷的出口贸易,昔日唯一的茶叶贸易港广州日益萧条。广州人原以为"留住客户的胃,就能留住生意"的美好愿望,就此破灭,但饮早茶的习惯却被广州的本地人保留了下来。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种种原因,饮早茶这种广东特色的饮食文化曾一度在内地中断,而海外世界各地的"唐人街"粤式餐馆、酒楼和香港、澳门地区,却得以将饮早茶文化发扬光大。
  到了改革开放之后,海外的广东籍华人、华侨、华裔,特别是港、澳同胞的业界人士,在广东各地投资开酒楼、餐馆,又将饮早茶这一饮食文化带回祖国南粤,将饮早茶这种广东特色饮食文化加以开发、创新和推广,并加入各地不同特色的小吃,融入早茶特点。随着内地的经济发展,饮早茶这种广东特色饮食文化已经推广到更多地方。

  广州茶馆的"富贵气派"较重,他们称茶馆为茶楼,一般高3层,底层有六七米高,二三层各高5米左右,舒适清雅。有单间,有雅座,有辉煌的大厅,有雅致的中厅;有中式的、西式的、日式的及东南亚式的。茶楼的点心讲究精、美、新、巧,种类繁多。河海陆空、荤素俱备的各色馅料,蒸、煮、煎、炸、烤、焗各大制法,造就了广州的点心文化。广州人将所有的珍材用以烹制茶点,将一桌早茶做到了极致。
  饮茶,茶已逐渐让位于丰富的点心,默默甘为茶点的配角。
  早茶点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广东具有悠久的饮食文化,在点心发展方面,自从秦始皇南定百越,建立"驰道",广东等与中原的联系开始加强。汉代南越王赵佗,五代时南汉主刘龚归汉后,在经历五胡乱华,安史之乱,宋金对峙等多个时代,大批中原人南迁,随着北方各地饮食文化与岭南交往频繁。
  在经历了多个朝代之后,不断与本土的风俗,物产结合,相融汇,北方的饮食文化对广州点心产生了较大影响,如增加了面粉制品,逐渐形成了特色饮食文化。
  广东点心最早是以民间食品为主。广东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物产丰富,盛产大米,故当时的民间食品一般都是米制品。正是在这些民间小吃的基础上,经过历代的常常演变发展,有了多种多样琳琅满目的小炒小吃。
  广州较早地从国外传入了各式西点的制作技术,广州点心大师们吸取西点的制作技术精华,丰富了广式点心。


  时至今日,广东的点心师们凭着高超的技艺,利用不同的皮、馅千变万化的组合和造型,制成各种各样的花式美点。吸取全国各地,包括六大古都的宫廷面点和西式糕饼技艺发展而成。品种多达几千多款,是全国点心种类之冠,具有用料精博,喜用海鲜,品种繁多,款式新颖,口味清新多样,制作精细,咸甜兼备等特点,各款都讲究色泽和谐,造型各异,相映成趣,能适应四季节令和各方人士的需求。
  生意人将茶楼作为商谈重地,平民在茶楼疏解压力,饮早茶变成广州人从容享受的生活态度,成为朋友、家人沟通的桥梁,偷得浮生半日闲。
  几百年的浮沉,广州街头的洋行早已时过境迁,往日不再,茶楼日月更替,广州的早茶却始终卫冕世界美食排行榜。
  一壶好茶,几盅茶点,成为广府文化最好的代名词。


广州国际茶产业大会隆重启幕,澜沧古茶获邀全程参与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0月13日,“2021 · 广州国际茶产业大会”隆重开幕,通过高规格汇聚政府部门、茶业商(协)会、茶企代表、业内知名专家、行业大咖等,共谋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梅宇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发表主旨演讲

澜沧古茶获邀全程参与并和京东集团与荔湾区进行战略签约,同时进行大会主旨演讲,以及参与圆桌对话。

澜沧古茶和京东集团与荔湾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澜沧古茶集团董事总经理张慕衡出席圆桌对话
澜沧古茶集团执行总裁发表主旨演讲
澜沧古茶品牌战略部总经理陈国宏出席圆桌对话

澜沧古茶1966年源于云南澜沧,2007年成长于广州荔湾,见证了中国茶业贸易关键时期的起承转合。这一次,澜沧古茶又站在新的起点,这片神奇的叶子将在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图文/广州日报

金秋广州,一场茶的盛会。10月13日,以“茶贸广州 共创辉煌”为主题,2021广州国际茶产业大会在全国最大的茶叶流通贸易地广州荔湾举行。
广州与茶的故事,不只是广州与早茶的故事。它是300多年前十三行商贾云集,茶叶扬帆出海、誉满全球的传奇,是上世纪80年代茶商乘改革开放春风,在荔湾芳村洞企石路发家致富的励志,是几十年来芳村茶叶市场发展为世界品类最为齐全、交易最活跃、规模最庞大的茶叶贸易集散地的辉煌——茶贸广州,“千年商都”璀璨的一章。

而新的故事在续写。此次广州国际茶产业大会上,行业重磅专家、代表企业嘉宾围绕“茶贸之都(广州),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的使命担当”主题,开展圆桌对话,为广州茶产业发展、荔湾芳村茶叶市场转型升级建言献策。会上,投资额达10亿元、首个以中国茶文化为特色的深度沉浸体验式商业综合体项目以及茶产业公共交易平台项目达成意向签约,将推动茶产业做大做强。

新机遇
中国茶业“领头羊”的自我突破

位于广州荔湾区的芳村茶叶市场有着“中国茶城看广东,广东茶城看芳村“的地位,是享誉国内外的一张广州“名片”。 
走进芳村茶叶市场,各式茶香扑鼻,六大茶类1000多个品种茶叶,以及涵盖整个茶产业链上下游的产品从这里发往全国乃至世界。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市场主体20个,市场经营主体2859家,茶叶年交易额约50亿元,年税收2000万元,普洱茶交易量占全国80%……这里是世界品类最为齐全、交易最活跃、规模最庞大的茶叶贸易集散地,全国茶产业、茶经济的“风向标”“晴雨表”。

回顾半个多世纪,敢试敢闯、开风气之先是芳村茶叶市场的精神密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州芳村茉莉花与肇庆广宁野生山茶制成的茉莉花茶,远销港澳,120多家茉莉花茶厂汇聚,芳村茶市初现雏形。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早茶文化的兴盛,带动芳村茶叶市场的繁荣,广东本地及浙江、湖南、云南、福建、江西等地的茶商瞄准商机,带着绿茶、红茶等各类茶叶纷至沓来,在此扎根,第一代茶商由此形成。上世纪九十年代,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使得芳村茶叶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九十年代后期,芳村茶叶市场不断升级改造,经营面积不断扩大,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达3000多户,基本奠定其行业龙头的地位。
几十年光阴如梭,如今,芳村产业市场迎来广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有机更新,荔湾区全力发展白鹅潭商务区的机遇,也面临疫情、科技、电商、新消费方式的挑战。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广州提出,要充分发挥广州作为世界贸易中心港和中国主要的茶叶集散地以及茶叶消费城市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引领全球茶叶消费风向,推动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芳村茶叶市场位于荔湾重点发展平台白鹅潭商务区(一区)的核心区,其周边的五眼桥、山村、葵蓬、花地均已纳入广州市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三年实施计划。荔湾提出,积极服务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带动千年商都转型升级,加快推动茶叶市场等专业市场转型升级,高质量推进芳村茶叶市场片区城市有机更新,率先形成突破性成效。

行业地位不可撼动的芳村茶叶市场,正尝试超越自我。 

新方向
大会向中国茶产业释放产业迭代积极信号

10月13日,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商务局和荔湾区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广州国际茶产业大会举行。此次大会的召开适逢其时,通过高规格汇集政府部门、茶业商(协)会、茶企代表、城市更新领域企业代表、业内知名专家、行业大咖,包括中国工程院、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广州专业市场商会、广州茶文化促进会等机构重量级嘉宾,华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高校学者,以及传统茶企和新型茶企负责人,围绕“茶贸之都(广州),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的使命担当”主题,开展圆桌对话,为茶产业发展寻良方、开新局。 
大会还进行政企合作协议的签约。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拟在荔湾区投资10亿元打造首个以中国茶文化为特色的深度沉浸体验式商业综合体,携手打造线上“永不落幕的茶产业展贸平台”,鼓励和培育新型茶产业发展。京东集团旗下公司(北京汇钧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京邦达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拟在荔湾芳村茶叶市场打造茶产业公共交易平台,助力茶产业数字化升级,打造茶产业物流中心。会上,荔湾区人民政府与澜沧古茶、京东集团达成意向合作,进行项目签约。“茶叶欢乐季”系列活动也同时开启,并持续至年底,激发茶产品消费潜力,促进产销对接。
“广州国际茶产业大会的召开是20年来从政府层面对广州茶产业的首次顶层设计。”广州市茶文化促进会会长黄波表示,广州是无可争议的世界茶都,广州作为全国最大的茶叶销区和全球最大的茶叶交易集散地,广式叹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在茶业的领头羊地位一直没有改变。此次大会向中国茶产业释放出产业迭代的积极信号,芳村茶叶市场的转型升级将突破产区对销区的传统模式,对中国茶产业将是一次历史性事件。
以广州国际茶产业大会为契机,广东省茶业商会(下称“省商会”)成立,商会秘书长林欣介绍,省商会脱胎于有着20余年行业沉淀的南方茶商会、南方茶叶市场,应广州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的时代需求而生。林欣表示,对内,省商会发挥更强的统筹协调功能,团结一批富有企业家精神的茶商户,营造健康产业生态,带动茶叶市场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资源价值,以扩大内需消费为着力点,做好国内国际双循环,提高芳村茶叶市场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辐射力、影响力。对外,商会也将承担桥梁、平台作用,顺应城市有机更新行动,推动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配合,促进政府、山村村民和业主、茶商户和消费者参与其中。 

据悉,荔湾区将依托广州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优势,重点打造国际茶都综合体,通过一系列措施,发挥国际茶都对茶产业的全方位引领作用,促进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其中包括,通过国际茶都综合体的打造,发展茶业电子商务,开拓线上交易渠道,引入平台和合作方电商资源;分类推进茶叶批发向高端化品质化转型,打造新中式茶饮总部基地、新中式茶饮文化体验馆;高标准打造A级旅游景区,打造以“茶道·水秀·花香”为主题的特色园区,融合全域旅游发展,大力延伸产业链条。

支持优质茶企业、茶品牌做大做强,加大对茶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以金融手段促进茶产业发展,鼓励国有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优质茶企提供仓单质押、订单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有实力的茶叶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支持龙头茶企平台申报IPO。

制定茶标准引领发展,推动行业协会健康良性发展,制定多种茶行业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管理和培育;继续发挥广州在茶产业集聚区特有的质量把控、定价、交易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扩大茶叶“广州价格”“广州标准”的影响范围。

推动茶产销融入双循环,以茶销区的转型升级推动茶产区的品质提升、营商环境优化,使主要以内销模式为主转变为内外销并举;加强销区和产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交流、互动和相互支撑,助力茶产区经济更好地发展。

“中国茶自古以来都在不断创新,走到今天,茶不再只是原汤茶,而是发展成当下时髦的新式茶饮,我们乐于看到茶成为传统文化复兴的载体,但怎么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那一杯茶?茶的现代性表达、茶产业的信任机制是中国茶产业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黄波认为,数据化、标准化、品牌化才是产业未来,中国茶需要从种植、生产、流通、茶文化等各个环节迭代升级,而重构则要基于消费端,包括消费者对茶叶的新评价体系,对茶叶消费场景、空间的新需求等。

新商贸新消费
荔湾全力参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推动芳村茶叶市场转型升级,是作为千年商都发源地、广州十三行所在地的荔湾区积极参与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使命自觉。聚焦新商贸、新消费,拓展传统商贸新业态、推动岭南文商旅活化提升、加快建设白鹅潭商务区……各项重点工作正在以及将在荔湾推开。
不只是茶叶市场将迎来改变。荔湾十大类专业市场集聚,以服装类、电子电器类、茶叶类、玉器工艺品类、鞋类占比最多,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正多点开花。华林玉器市场去年6月引进了抖音直播基地,累计吸引1000多家珠宝商家入驻,将规划建设服务中心、质检中心、直播中心、选品中心、培训中心、视频中心、物流中心七大核心板块。岭南花卉市场原鲜花区搬迁工作全面完成,旧市场附近将打造永久性的,集交易、展贸、科普和花卉文化展示等为一体的花卉产业综合体项目。黄沙水产市场原址将升级为集餐饮、观光、展览等为一体的综合市场,新址计划2023年建成投入使用,打造国家级水产交易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一流的智能化标杆性水产交易市场。

传统商圈、文商旅集聚区的提质升级也在加快。荔湾将推动上下九步行街品质化提升项目申报专项债,加大力度实施片区改造和业态提升,打造文商旅新地标,争取申报商务部第三批全国示范步行街。西堤片区将启动以南方大厦、广州邮政博览馆、粤海关博物馆建筑群为核心的更新改造规划,计划引入全球顶级奢华酒店为主体,打造集顶级酒店、城市会客厅、世界名品商业街、游艇会等多位一体的高端商业综合体。荔枝湾畔的泮塘美食风情街及周边提升改造即将启动,将在整治后高标准引进相关业态,打造为环境优美、商业繁华、文化浓厚、管理规范的广州美食示范街。

近日,下一个“太古里”有望在白鹅潭聚龙湾片区落地的好消息传来,一个国际化高端商圈将随白鹅潭的开发建设崛起。荔湾方面表示,将以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新商贸价值中心为目标,着力打造白鹅潭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标志性商圈。这包括,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加大项目储备和招商引资力度,大力争取枢纽型、总部型企业集聚发展,积极培育金融保险、科技研发、电子商务、咨询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带动高端产业项目集聚发展,培育壮大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品牌经济、时尚经济、美食经济、健康经济、文化经济,构建国际消费体验场景。
今年,第二届广州直播电商节荔湾分会场活动、广州国际茶产业大会、荔湾区汽车展销会、广州国际美食节荔湾区分会场和第二届广州国际时尚产业大会5个重点活动贯穿荔湾全年。全区专业市场、大型购物中心商场超市和特色商业街区开展系列主题促销费活动也接踵而至,荔湾区力争通过不间断的举办不同业态、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促销活动,打造一系列新的消费场景和消费热点,挖掘消费潜力,推动全区全年商品销售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在刚刚过去的广州直播电商节荔湾分会场上,超2000家商家参与,累计直播超5万小时,总销量达65215.15万元,直播活动带货能力凸显。其中,荔湾区政府投入270万元,派发购车惠民消费券,截至目前累计使用236张,拉动汽车消费达19200万元。总计1000万元的消费券发放活动正在加快实施,将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助推荔湾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多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雪明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何瑞琪
找到约13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