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一碗茶是什么品牌

找到约228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赵泽佳在首届“生活禅与茶生活”讲坛演讲:我的茶生活里的生活禅

各位领导,耀悦法师和各位代表、各位茶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参加今天的讲坛活动。

喜欢茶,不知道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小时候印象颇深的是炎热的夏天放学回家后,总是会嘬上一大口父亲泡的酽酽的浓茶,虽然苦苦涩涩的,却又会慢慢地弥漫出香香甜甜的气息。似乎,儿时父亲那大茶缸里的酽茶,便在我的心里种下了有关茶的味觉基因、种下了日后终其一生爱茶的种子。

后来自己参加工作,开始置办各种茶具,也开始了学着买茶、喝茶,甚至开始了收藏各种茶类。慢慢地,各种有关茶的家什越来越多,手里的藏茶也越来越多,似乎只有这样,才算是会喝茶。

2004年,有幸依止了上净下慧老和尚。由此,带着懵懂和跌撞、虔诚与炙热,开始了我的学佛之路。于是乎,如爱茶一般,我学佛的装备也置办的甚是齐全,从不同材质的念珠,到不同材质的佛像,到各种供佛的香料……似乎只有这样,才算是精进和虔诚,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学好佛法。

茶人爱茶,既是一个品饮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觉知、自我提升的过程。2005年4月,我因为各种机缘巧合,在石家庄三字禅茶院里创办了全省第一家专业素食餐馆----纳地素食。至今,纳地素食仍然是石家庄市的第一素食品牌。在全心经营素食餐厅的同时,也与禅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常常有大德名师前来授课说禅。既然茶禅一味,师父们在教授之中也是常常把中国禅茶的内在精神融入到言谈之中。

曾亲耳聆听大德恩师净慧老和尚把中国禅茶的内在精神融进了自己的诗偈之中。诗曰:“赵州一碗茶,今古味无差;根植菩提种,叶抽智慧芽……”

净慧老和尚一直大力倡导“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但坦白地讲,多年以前刚刚开始学佛时,对师父的教导总是懵懵懂懂,不知其所以然。那些大道至简的偈子,那些蕴含在一茶一饭中的禅宗精髓,那些老和尚一直为我们开示的“生活禅”,长时间以来我其实一直一知半解,知其皮毛却一直不能深刻领会。然而突然有一天,因为与茶有关的一件小事,让我第一次有了“顿悟”的体验。

曾几何时,我喝茶总是特别讲究茶器的精美、环境的优雅、茶的优劣,喜欢努力分辨什么山林气啊、汤感啊、茶韵啊,热衷于谈论不同茶的产地、年份、工艺,也总是要和茶友争出个高低短长来。于是,喝茶喝出了很多傲慢来,总觉得别人的茶都没自己买到好喝,谁也没有自己泡出的茶汤好喝,谁也没有自己更爱茶。

直到有一年夏天,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去佛光山上挂经幡。一路走上山,随身带的一杯茶早就喝光了,人还在山顶。正午大大的太阳炙烤着,嗓子早已冒烟了。当时觉得,不拘于什么水,无所谓纯净水还是矿水,哪怕是什么自来水,只要能解渴。于是,在山上随便找了一处农家乐,接过人家给端来的茶,贪婪地端起杯子一饮而尽。店家给我们上的,其实就是一暖壶不知道什么地方出产的、梗子极多的、最廉价的绿茶。可我当时的感受,那就是人间至味啊。水,是自来水管烧开的水,茶,是我以前绝不会正眼多瞧一下儿的最粗劣的茶,居然让我内心充满了感动和满足。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清风吹过的舒爽,也感受到了这杯农家茶里的生动,更感受到了抛却一切虚无的、无意义的外表后,这杯单纯的茶带给我的愉悦和满足。突然间,我一下子悟到了师父所说的“着意尝来淡,随缘得处佳”之意了。这件小事,让我的内心真正地开始体会到了禅茶的奥妙。

2016年春节刚过,我们许多同修邀请恩师明海大和尚来纳地素食做新春开示:没想到师父给大家祝福新春后,就给大家娓娓道来讲起了禅茶,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向茶学习,修习《茶之六度》:

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

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

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

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

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

行方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

一片茶叶、一杯淡茶,竟蕴含着这么奇妙的哲理,竟可以和我们平常的修行生活水乳交融在一起。我当时就觉得心头一亮,想到若修习茶道的人能在熟悉整个茶事流程的基础上,保持体态端庄,放空身心,能念念关注在当下的茶事中,将心收于茶中,只去专注地感知自己的身体、心、和外部环境,同时又不被外部环境干扰牵制,不去因茶器的好坏、茶的贵贱这些肤浅的俗事挂累内心,念念分明,这不正是一个禅修的过程吗?由此,在2016年,我正式创立了默照茶修,希望通过茶事的修习,来探究生活禅与生活茶深邃的内涵,进而修习我们的内心。

就像著名的禅宗公案所讲,一位行者问高僧,您得道前每日做什么?高僧说:砍柴、挑水、做饭。行者问:那您得道后每日做什么?高僧说:砍柴、挑水、做饭。行者不解地问:这有何不同吗?高僧说:得道前,我砍柴时想着挑水、挑水时想着做饭、做饭时想着砍下一顿饭的柴。而现在,我砍柴时就是砍柴,挑水时就是挑水,做饭时就是做饭。

就是这样,我们需要的同样如此——喝茶就是喝茶。在茶中修行,以茶养慧,逐渐在习茶中,不去在意茶的优劣,不去苛求器的好坏,不再强调个人好恶,以无念心安住于茶中——喝茶,就是喝茶。从此,每次布茶,均按此修习,获益良多!

师父们一直教诲我们要把学佛和修行落到实处,在生活中落实生活禅。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禅的风采。通过禅茶的修习,我深深感受到将茶与生活禅结合在一起可以解除现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烦恼和心理障碍,使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社会生活更祥和,从而使我们趋向智慧的人生,圆满的人生。

作为一名爱茶人,茶生活已经和生活禅分不开了。就像师父说的:我们的生活充满着禅意和禅机,所谓“神通及妙用,运水与搬柴”,让我们保持一颗平常心,在日常的一碗茶中,观照自己的身心,体味茶的精神,修习茶之六度,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而这么多年来与茶有关的所有的一切——繁华、辉煌、成就、高深、缤纷、多彩,无论我已收获了多少、体悟了多少,蓦然回首、洞穿岁月之河,我清晰地看到,一切的缘起,皆在多年前那个放学回家的小女孩儿捧起的父亲那只大茶缸里最平淡无奇、却最为甘甜清冽的那杯酽茶之中。

生命就是这般奇妙。归于原点,归于内心。这,便是我体会到的生活禅与茶生活的内在奥义。

民族文化的价值赋能——江华苦茶

导语

在丝丝缕缕的春雨中,我们进入了茶季,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开启了抢“鲜”行动,采摘、制作茶叶。2月26日元宵节,“国际茶日·大使品茶”于北京举行,九国驻华大使、使节相聚品茶,共同感受中国茶文化的魅力,拉开了2021“国际茶日”的序幕。

以茶季和“国际茶日”为契机,本公众号将推出一系列有关国内外茶品牌的文章,与诸位共同感受国内外茶文化的魅力。

本篇为“江华苦茶”的创意解读——《民族文化的价值赋能——江华苦茶》。

江华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江华县)地处湖南省正南端,是我国瑶族人口最多的县。瑶族是一个热爱饮茶的民族,在数千年前的迁徙过程中,发现了江华瑶山中藏着的珍稀野茶,于是依山建寨,采茶炒制,久之形成了特色鲜明、远近闻名的“江华苦茶”。江华苦茶曾是贡茶、省级名茶,而江华也被列为湖南省第一批茶叶出口产品生产基地。但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江华苦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却倍感力不从心。

如何振兴江华苦茶?2019年,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来到江华挂职副县长的陈江涛与江华县农业农村局找到团队,希望打造凸显江华特色文化的茶叶品牌。

江华苦茶,于团队而言并不是熟悉的一个品牌。因此在正式调研之前,项目组从历史文化、生长环境、产业基础、产品特色、消费认知等维度进行了大量的背景调研,并依据《2019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的数据对“江华苦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展现状做了系统分析。基于背景研究,项目组将江华苦茶的品牌价值聚焦于“瑶文化”,并通过实地调研,验证合理性。

探寻“瑶文化”

“南岭无山不有瑶”,南岭是瑶族的主要聚居地,这一区域瑶族人口达109万,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42%。这片土地,森林覆盖率高,保留着完美的绿色生态系统,被誉为“华南之肺”、“天然氧吧”、“野生动植物基因库”,区域内存有大量上百年野生古茶树。江华,正是位居南岭山脉腹地,北纬25度穿境而过,此区域最适宜种植适制红茶的茶树品种。位居世界四大红茶的印度大吉岭红茶、阿萨姆红茶就产于这条黄金线,中国祁门红茶也在其附近。

岭西茶园(李端生 摄)

数千年前,热爱饮茶的瑶族先民迁徙至此,发现山中野茶,于是依山建寨、繁衍生息。在瑶族的故事中,苦茶是为祖先盘王解毒的神草,也是瑶族人居家生活的必备品。瑶山湿气、寒气重,有时甚至还有瘴气,瑶族人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饮用苦茶能够去湿、祛寒、祛瘴,当地也流传用陈年苦茶治疗感冒、关节炎等疾病,于是,江华苦茶又被誉为“瑶都神草”。根据“考茶说茶”的记载,2000多年前,江华的茶已备受社会上层人士青睐,一箱箱苦茶翻山越岭来到古长沙城,长沙马王堆发掘的汉墓中就藏有一箱苦茶。

江华苦茶茶园

项目组从县城出发,驱车三小时才到达江华的岭东区域,这里有着最原始的江华苦茶。一路上,山林绵延,云雾缭绕,鲜见人家,直至深处,才见到了村落与散落在群山中的至少2米多高的江华苦茶原种。多是上百年不修边幅的古茶树,瑶民需要爬到树干上才能采到茶叶。古法制茶的方式亦是简单,鲜茶叶稍加晾晒后放入热锅内,用双手把茶叶揉搓成条索后再晒干,用纸包好,吊挂在厨房的灶台上。这样做出来的茶,人间烟火气中带着淡淡的药香。

采摘野生古茶树的茶叶(江华县农业农村局供图)

热情的瑶族人家以原汁原味的野生茶热情地款待了我们。江华苦茶素来具有“古”、“苦”、“长”、“早”的特点,其茶多酚含量全省最高,据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检测,江华苦茶水浸出物总量48.5%,多酚类含量39.21%,氨基酸含量164mg/100g,是制作红茶的优质原料。因此十分耐泡,冲到五六碗水时,茶水味依然浓,正应了一句瑶族的俗话:“头碗水,二碗茶,三碗、四碗尽量呷!”

喝酒、喝茶、唱歌是瑶族同胞的三大最爱。每到茶季,瑶族少男少女会不时相约在茶山上对歌:“六月摘茶红火天,茶叶不细可新鲜,哥哥莫嫌茶粗了,样子粗来茶味甜。”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盘王大歌》中就收录了八首茶歌。“身浴朝阳头戴花,小村溪畔笑声哗;姑娘本是瑶家女,一担歌声一担茶”。

纵观江华县域与茶产业的历史文脉,瑶族文化贯穿其中,赋予这方土地独特的民族魅力。江华苦茶是瑶族同胞世代相传的民族茶饮,与苦茶相关的瑶族神话传说、民俗资源均十分丰富,民族色彩浓烈。经过多方验证,江华苦茶的民族特色,可以成为差异化价值的落脚点。

链接“瑶文化”

探寻江华苦茶的“瑶文化”与消费者的链接,可以追溯到苦茶名字的由来。苦茶之名,源于一个美丽的误会:江华瑶族热情好客,当远方贵客到来时,主人会敬上一碗茶。客人笑问,这是什么茶?瑶家人答:“苦茶”。因瑶语“好”与汉语“苦”谐音,便被大家叫成了“苦茶”。所以,江华苦茶,即为瑶山好茶。由此创意品牌口号:

“好茶”呼应了瑶族语言与汉语言的奇妙谐音,蕴藏瑶族与汉族爱茶人的缘分故事,是瑶家人与远方茶人共同之作,巧妙地传递了“苦即是好”的寓意,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亦体现了产品优异品质。另一方面,“名山出好茶”的传统认知在消费者心目中根深蒂固。江华瑶山云雾缭绕、绵延不绝,千百年来瑶族人依山建寨,常年喝茶,健康长寿。对于江华苦茶而言,“瑶山”就是其有力的生态环境背书。

江华苦茶品牌主形象

江华苦茶品牌主形象以瑶族服饰上的“八角纹”为创意元素,形成一个“茶”字。八角纹传承自瑶族古老的图腾文化,象征太阳,隐含对品牌未来发展蒸蒸日上、一片光明的美好祝愿。细节处提取了瑶族织锦元素,用几何图形的方式绘就三条不同的织锦,每一条的纹路均有细微变化,体现瑶族文化的多样与璀璨。红底黄白线是瑶族服饰常用的搭配色调,民族感强烈,图形亮眼夺目。

江华苦茶品牌辅助图形

辅助图形采用版画形式,描绘瑶族姑娘爬到一人多高的野茶树上采茶的情景。树上挂着一只充满灵气的猕猴,侧面反映出江华苦茶生长环境原生态。画面中瑶族姑娘、茶树、猕猴三种元素和谐统一,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寓意,有利于消费者建立产地与产品之间美好联想。

部分效果应用图

好茶出瑶山

依据品牌核心价值,瑶文化是江华苦茶差异化竞争的所在。因此在品牌传播活动中,江华始终围绕瑶族文化主题,在形式、手段上加以创新,打响江华瑶都的名号,将江华苦茶打造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典范茶叶品牌。

依托辉煌的历史与独特的品质,江华苦茶仍是诸多茶界专家心中的“白月光”。借茶界意见领袖的理论来传播品牌,事半功倍。于是,江华在品牌规划核心内容确定后,即召开了江华苦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展示全新价值体系,以瑶族礼仪向来自湖南省茶业界的专家、教授们敬上一杯瑶山好茶。专家们云集江华,就江华苦茶产业发展、市场营销、品牌建设、茶旅融合、茶与文化等话题开展交流和发言,为江华苦茶的发展壮大和树立品牌进行了多方论证。此外,江华苦茶也以新形象频频亮相各大展会,表演《瑶族茶歌茶舞》,全面宣传、展示、推介了江华苦茶。

今年的茶季,江华与其他地区一样,书记、县长齐齐上云端,与瑶族姑娘们一起为江华苦茶代言。4月17日,江华县委副书记、县长龙飞凤化身“直播达人”,在江华涛圩镇的牛牯岭万亩生态茶场向广大网友和观众介绍“江华苦茶”。5月1日,江华瑶族自治县副县长陈江涛与湖南卫视主持人张丹丹一起为网友“安利”江华苦茶。

江华亦通过对域内野生古茶树的保护利用,将江华的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优势结合,创造热点事件,迅速提升江华苦茶传播热度,让昔日种在深山只能“自饮自乐”的瑶山“树叶”,就地化身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黄金叶”。

瑶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瑶族认为万物有灵,尊崇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江华的瑶乡生活和谐安逸。瑶人善良、孝顺,遵守祖宗家法与制度,恪守本民族流传下来的礼制与传统,性格朴实单纯。传承千年的江华苦茶,是瑶族人向远方贵客敬上的瑶山好茶。品牌化与数字化结合,让这杯民族好茶重新焕发活力!

文章来源:芒种品牌智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吉普号干货教室 01:茶叶,我们喝的是什么?

“茶叶,我们喝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非常根基同时非常重要

直接影响着我们的饮茶观

以及怎么喝茶怎么选茶

小黑重启干货长视频第1期

我们将系统性地讲解茶叶的本质属性

拆解历史进程中茶叶的关键工艺节点

从茶叶根本概念开始,理性玩茶

2016年,云南茶知识科普节目《茶山黑话》上线,直到今天已经过去7年,我们发现整个市面上,无论是中视频还是长视频,仍然缺乏一栏,系统性讲解普洱茶干货知识的内容,所以今年2023年,我们决定重启干货知识的内容路线。

想要了解普洱茶,绕不开最基础的知识,那就是“茶叶是什么?”

往前追溯,人类食用茶叶的历史已近万年,作为植物饮料,茶叶的饮用方式一直在演变。

小黑重启干货长视频第1期,我们系统性地讲解茶叶的本质属性,拆解历史进程中茶叶的关键工艺节点,从茶叶根本概念开始,为您揭开一片茶的品饮奥秘。

/茶叶,到底是什么/

我们喝进去的茶叶,是植物的叶片。

茶、可可和咖啡被称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三大饮品的主要成分咖啡因、可可碱和茶碱,结构和性质都很相似。

不一样的是,可可和咖啡都属于植物的果实,而茶叶是属于植物的叶片。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喝咖啡、可可,因为这些果实里面富含了碳水化合物,这种物质是人类身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

那我们吃和喝茶叶这种植物叶片,又是为什么呢?这要先从人类食用茶叶的历史说起。

据考古资料记载,早到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原始人就已经开始食用茶叶了。

也许是发现了茶叶叶片经过咀嚼后,有解渴和清理食道的作用,这种作用正来源于茶叶中内含的咖啡碱、茶多酚,一定程度上可以杀菌消炎。

当然,我们无法用时光机回到几万年前,甚至几十万年,去还原人类食用茶叶的场景。

但接下来,我们将带大家从唐、宋、元、明四朝的饮茶方式中,一窥茶叶饮用的奥秘。

/古人怎么喝茶

以唐宋为例/

中国茶史中有句重要的话,“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宋两朝可以说是中国饮茶史上的光辉时期。

与现代饮茶方式完全不同,唐代盛行煮饮法、宋代盛行点茶法。

唐代煮茶前,先把茶叶碾碎,烧开水后将调料放入,再将茶粉撒入锅内,饮用时,趁热将茶渣和茶汤一起喝下去。

这种饮茶方式,还要加入盐、糖等调味品,否则茶汤会又苦又涩。

宋代,饮茶方式从煮饮法升级为点茶法。

点茶法是先将饼茶碾碎,置于碗中,用少量沸水冲点入碗,将茶末调成膏状,然后执壶往茶盏中点水,同时用茶筅快速搅拌茶汤,使之泛起汤花。点茶法让人们品尝到了茶叶本身的味道,唐朝的煮饮法随时代渐渐远去。

/揉捻的出现

改变了喝茶方式/

到了元朝,从茶叶加工到饮茶方法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只因诞生了一种制茶工艺——揉捻。

这种制茶工艺是在茶叶加工的过程中,用手或者用脚去进行揉捻,目的就是把植物表面的细胞壁揉破。

一旦茶叶细胞壁被揉破之后,茶叶中的有效内含物质,就能够通过浸泡来到水当中,此时,我们不用再吃茶的叶片,只需通过浸泡就可获取茶叶的有效内含物质。

所以也是从元朝开始,产生了以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新型饮茶形式——泡茶。

但有考古资料记载,这种新颖的饮茶方式萌芽期是在元朝,而兴起是在明朝。

在揉捻工艺没有出现之前,茶的内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

因此,早期的茶,只有经过蒸捣、碾碎后,用细碎的茶沫进行煮饮或点饮。

揉捻工艺出现之后,茶叶内水溶性物质浸出较高,人们只需用沸水冲泡茶叶、喝完茶汤,就完成了内含物质的摄入。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散茶泡饮出来的茶汤既香甜又鲜爽,滋味不像煎茶和点茶那般苦涩。

到了明朝的时候,朱元璋下诏废除进贡团茶饼茶的政策,“唯采芽茶进贡”,从此明朝开始以芽茶冲泡而饮,化繁为简。

冲泡散茶之风的兴起,也让明朝的普通百姓能够以更简单、低成本的体验形式,喝到茶叶当中我们需要的物质。

在明清两朝之后,来到了民国,再来到现代,其实我们的喝茶方式几乎就没有变过了。

/喝茶

究竟在喝什么/

从古人开始一直到现在,喝茶为的就是摄取茶叶叶片当中的“有效内含物质”。

茶水中富含着各种各样人类所需要的物质,其中比较重要的是4大类: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糖类。

茶多酚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提供“涩味”,它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茶叶具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

研究表面,茶多酚等活性物质能够提高人体内酶的活性和综合免疫能力,几乎可以这么说,茶多酚,就是我们喝茶时最需要的那类内含物质。

咖啡碱

咖啡碱是茶叶中一种含量很高的生物碱,提供“苦味”,它是一种中枢神经的兴奋剂,具有提神作用。

咖啡碱是茶叶滋味物质的主要组成成分,除了其本身的苦味之外,还可与茶黄素、茶红素以氢键缔合形成络合物,从而提高茶汤品质。

茶多酚在口腔的表现当中主要是涩,咖啡碱的表现主要是苦,为什么现在的好茶,喝起来却又鲜又甜呢?

那就要讲到了接下来的两大内含物质:氨基酸和糖类。

氨基酸

目前,茶树鲜叶中已发现的游离氨基酸在26种以上,其中以茶氨酸含量较高。

茶氨酸是茶树特有的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50%以上。

氨基酸是组成茶叶鲜爽味的重要物质之一,除此之外,它还能缓解茶的苦涩味,增强甜味。

好的茶叶里,氨基酸的含量一定不能低,氨基酸含量丰富的茶叶,能给茶带来明显的鲜味,这也是春茶好的原因。

糖类

茶叶中糖类含量一般为20%~30%,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三类。

单糖和双糖通常都溶于水,故称为可溶性糖,具有甜味,它们是构成茶汤浓度和滋味的重要物质。

茶叶中还有很多与糖有关的物质,如:果胶。

果胶是茶叶中一种胶体物质,是由糖代谢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可溶于水的果胶称为水溶性果胶,是形成茶汤厚度和干茶色泽光润度的组分之一。

在茶多糖中,水溶性果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最大,它影响着茶汤的甘甜、粘稠度和浓度。

在成熟叶片中,富含了大量的多糖,所以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喝成熟叶片的普洱茶有一种饱满感、粘稠感,其实就是多糖的作用。

其它内含物质

像红茶在加工过程中也会形成茶黄素和茶红素,这些物质对茶汤的滋味和浓度起极其重要的作用。

还有芳香物质,茶叶中芳香物质的来源,有的是新梢生育过程中在茶树体内合成,但大部分香气是在制茶过程中由其他物质转化而来。

比如普洱茶在发酵和陈化的过程中,酶促氧化会产生大量的香气物质。所以当我们直接去闻鲜叶时,并感受不到茶叶的香气,但在加工和转化之后,就能闻到明显的花蜜香、花果香。

根据科学研究,定义一款茶的品质是否优劣,主要因素就是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和茶多糖四大类,同时它们也是人类身体所需要摄取的主要茶叶内含物质。

所以从知识点的角度来说,记住它们四个,基本上就OK了。

古人对茶叶的认识从药用到食用,最后到饮用的过程,用去了上千年的时间。

食用茶叶的方法也经历了多重变迁:远古生嚼、汉以前煎药法、汉至中唐的粥茶法、中唐以后的煮茶法、宋代点茶法、元代过渡期、明代泡茶法、清代清饮法,一直到当下百花齐放的饮茶法。

如今我们了解到了古人饮茶之法的奇妙变迁,更体会到了茶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生机蓬勃的发展史,不如趁平日闲暇之余,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品茗论道。

《茶山黑话》惊喜大变身

2016年,《茶山黑话》云南知识科普节目上线,7年来,我们深入茶山,为大家呈现鲜活的茶山见闻、分享地道云南茶知识。

做茶十余年,我们认为喝茶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将茶山的所见所闻,分享给和我们一样爱茶的人,也让大家能够感受到喝茶的乐趣。

所以7年后,长视频再次回归,这次我们将以更专业、更理性、更有深度的内容,继续分享我们的独家观点和科普见闻。

下期预告

《普洱茶什么不一样?》

找到约226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