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一碗茶普洱

找到约1,092条结果 (用时 0.02 秒)

大益有爱,众善奉行 | 大益膳房一碗茶粥暖安


  2020年1月2日,由终南山净业寺、大益茶业集团主办,终南山佛教文化研究所、大益茶道院承办,大益膳房·益工社协办的免费发放腊八节茶粥公益活动,分别在终南山净业寺及大益膳房暖安十个店等20个施粥点暖心启动,一个个温馨、祥和、欢喜而热闹的镜头被定格,引发众多暖安市和益友点赞。

  匆匆扒了几口早点,天还没亮,益工杨先生就听到寺院外人声渐渐喧腾起来。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耳朵。在距暖安近三十多公里的终南山上,积雪未消,厚厚的冰凌封住了水管。为了保证第一拨远客们上山就能喝到热腾腾的腊八粥,净业寺的师傅和大益膳房的益工们冒着严寒,从新年第一天就开始忙碌。大米、核桃、百合、桂圆......从?材精挑、熬煮到盛粥餐具的准备,大家无不用心。“我们每年都像煮给家人吃的一样精心准备,今年有了大益襄助,一切更好了。”


  从清晨8点开始,施粥一直持续到中午1点半,两口大锅轮番上粥,一共煮了25锅,大约700多位远客在净业寺度过了一个甜蜜的早晨。住在山脚镇上的刘女士,自己美美地吃了一碗,还盛了一大结缘碗准备带给家人,“这是福根、福气,给他们也尝尝,美得很!”


  一边喝着香甜的八宝粥,一边排队等待净业寺本如大和尚手书的赐“福”。整个上午,下山的路上,不断走过这样的香客:左手提着一碗“粥有十益”,右手提着几幅红红火火的“福”字。

  即使在等粥的短暂间隙,寒气逼人,远客们手里还有一杯大益普洱熟茶暖手暖胃。对他们来说,美好的时光从这个充满爱的早晨开始。

    这几天恰逢暖安天气骤冷,凛冽的天气也挡不住大家的热情。城里的施粥活动预计于上午8点半开始,但天还是蒙蒙亮的时候,暖安大益膳房的不少店,已经是人声鼎沸,众多的上班族正在排队等着领取一份热腾腾的腊八茶粥。


  “这粥咋领啊?我才上去打个卡,下来咋就排这么长的队?这一会儿的功夫一桶粥就没了......”临时施粥点招商银行大厦施粥才开始10多分钟,预计的100碗茶粥已经被领完,工作人员又迅速增加了餐具。


  腊八这天,暖安地区的人们普遍要吃“腊八粥”或“腊八面”。吃“腊八粥”是为祈盼丰收,俗语说“腊八粥,吃不穷,吃了腊八有收成”。

  陈阿姨前几天就得知腊八节这天,大益膳房将免费施茶粥,进入腊月后她每天数着日子,但因为出来晚了,她特意跑了2个施粥点领到了3份粥。她说,这是一份福气满满的腊八粥,她给女儿和小孙子各带了一碗,希望他们以后的日子也能顺顺当当。

  上午10点多,多个施粥点还有络绎不绝的人前来领粥,除了大益膳房的益工,还有来自各地的施茶粥志愿者,约200多人积极为大家服务。整个上午,施茶粥活动有序开展,小区居民、白领、环卫工人、小朋友纷纷前来品饮腊八茶粥,一张张笑脸穿梭其中。

  大家为何对这一碗腊八茶粥寄予如此高的热情?有些人甚至是进了腊月,就开始算日子。此次腊八茶粥料均由终南山净业寺上师加持,大益膳房将南山古刹净业寺的传统粥料配方作为熬制基础,加入了「大益金柑普」产品作为“粥引”,加入核桃仁、红枣、赤豆、红豆、桂圆、莲子等8种以上食材熬制而成的具有大益膳房特色的腊八茶粥。


  一碗茶粥一份情,腊八粥与柑普茶的结合,吃起来多了一份清香和甘醇,少了一丝黏腻。暖安大益膳房·桃源假日酒店总经理赵燕介绍:“凌晨4点店里员工已经开始熬制腊八粥,大益膳房此次与终南山净业寺共同为市民施茶粥祈福,除了在冬日给大家带去一丝温暖,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感受到大益膳房的独到匠心。”




  结缘碗赠完后,大益膳房给大家准备了一次性碗,还有不少人拿着自家的碗、盆来盛粥。这一碗腊八茶粥,看着简单,却饱含深意,可以说从选料、采购,到熬制、分装、派发,每一道工序都用足了心思,吃上香甜软糯的腊八茶粥的那一刻,每个人都是喜笑颜开,为这个传统节日增添了许多的喜庆。


  此次20个施粥点遍布多个商业中心、写字楼、社区、寺庙等人群集中的场所,多点联动辐射范围广。包括终南山净业寺、大益膳房十家?店(桃源店、高新店、经开店、暖安店、品艺园王木犊剧场、咸阳店、纺织城店、安康店、阎良店、兴平店)及招商银行大厦、东桃园、桃园社区、捷瑞公园首府、阎良区交警大队、安康香溪寺等,施粥数量达16000多碗。

  一碗腊八茶粥,不仅仅是一份爱和温暖的传递,更是一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近年来大益为传统文化的现代阐述做了很多的努力,这次的腊八节万人施茶粥活动就是最好的诠释,对重视并保护中华民族深远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有深远的意义。


  此次施粥活动不仅引起广大益友的关注,更吸引了暖安广播电视台、暖安晚报、大秦网、三秦网等多家媒体到场报道。

尘世间的那一碗茶:2019年合和昌普洱思享生茶200克试用报告

       立夏时分,雨水悄无声息的潜进这个刚刚褪去春意的城市,淅淅沥沥间洒遍了整个龙城,初燃的暑气和着凉丝丝的雨水一点点渗透进大地,滋润着茁壮的生长万物。

  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坐下来喝一杯茶了,总是在项目、应酬、家庭琐事间奔波忙碌,身体能闲下来,一颗躁动的心却一刻也不得停歇。此时此刻,端一杯茶,展一卷书,踱步到阳台,放眼望去,远处的群山一片生机盎然,楼下的花坛一簇绿油油的小草煞是可爱,心底顿时豁然开朗。

  触景生情,脑海里不自主的浮现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两句诗词,用来描述此情此景,虽不是十分妥帖,却也应了七八分。

  杯中茶,心中事,雨中情。我们常说,浮生若茶,因为茶叶的浮浮沉沉一如人生的起起落落,因为茶叶的苦后回甘恰似人生的苦尽甘来。这一个午后,就抛开尘世间的纷纷扰扰,放下一身的烟火气,以茶为引,思考为火,善意为水,天地为壶,煮一杯人间温和。

外包装

  回到我们的这款合和昌普洱思享生茶,深蓝色的手提袋,烫金的logo,翻开这卷岁月的史书,一抹生机盎然扑面而来,原生态,高品质,古树春茶,让人不禁满怀期待。

    正面包装

   内部包装

  内部包装

  背面包装,产品信息、执行标准、产地、配料等等一应俱全,大厂风范,品质看得见。

背面产品信息

  基本信息

  名称:2019年合和昌普洱思享普洱生茶

  品牌:合和昌

  茶类:普洱生茶

  年份:2019年

  价格:160元

 产品信息

  冲泡准备

  器具:坭兴陶石瓢壶(满杯容量190毫升)

  用水:普通大桶纯净水

  投茶量:6.69g

  出汤量:140毫升左右

  洗茶:一次,10秒/次

  注水方式:定点低冲

  醒茶时间:未醒茶

   茶砖图

  投茶量

   散茶

  干茶

  砖形周正,压制松紧适度,边缘少量松散脱落;砖面条索清晰,色泽乌褐油润显毫,略有花杂感;砖面有少量芽头,极少量黄片长梗拼配,整体用料品质较好。

  正面砖图

  背面砖图

  正面近照

  侧面近照

  侧面近照2

  茶汤

  1泡10秒:汤色浅黄明亮清澈,无杂味,无明显青味,舌面微涩,化开速度较快,微有苦味,化开快;

  2泡5秒:苦味加强,强度一般,化开较快,喉中段有微弱回甘,烟香感明显,有微弱花蜜香感;

  3泡5秒:舌面涩感加强,强度一般,化开速度尚可,喉中段回甘加强,舌底微有生津;

  4-6泡各8秒:汤色加深,汤质较顺滑,水路粗细适中,口腔感觉尚饱满,喉中段回甘较好,舌底两颊生津尚可,烟香稍减,汤质有一定厚度;

  1-6泡汤图

  3泡汤图

  6泡汤图

  7泡15秒:汤质转淡,厚度有所减弱,烟香缥缈,花蜜香显,回甘生津依旧;

  8泡20秒:苦涩减弱明显,汤质偏淡,厚度明显减弱;

  9泡30秒:苦涩微弱,喉中有丝丝回甘,尚可继续冲泡;

  4-9泡汤图

  叶底

  叶底黄绿发亮,梗叶较肥嫩,柔韧度较好,较耐揉,活性较好;芽叶完整,几无碎叶,有部分嫩芽及黄片,匀整度较好;无糊点黑点,极少量红梗红叶,制程到位;叶底花杂感不明显。

  叶底图1

  叶底图2

  叶底图3

  总结

  1、观感:

  干茶:砖形周正,压制松紧适度,边缘少量松散脱落;砖面条索清晰,色泽乌褐油润显毫,略有花杂感;饼面有少量芽头,极少量黄片长梗拼配,整体用料品质较好。三星半。

  叶底:叶底黄绿发亮,梗叶较肥嫩,柔韧度较好,较耐揉,活性较好;芽叶完整,几无碎叶,有部分嫩芽及黄片,匀整度较好;无糊点黑点,极少量红梗红叶,制程到位;叶底花杂感不明显。三星。

  2.汤感

  香气:无明显青味,无杂味异味,前段烟香明显,花蜜香少许,中后段烟香减轻明显,花蜜香显。三星。

  汤色:汤色黄亮清澈,通透度较好。三星半。

  苦涩度:苦味一般,化开快,舌面涩感少许,化开速度较快,喉中回甘较好,舌底生津一般。三星半。

  厚度:汤质有一定厚度,口腔感觉较饱满。三星。

  水路:水路粗细适中,无不适感。二星半。

  耐泡度:出汤9泡,可继续冲泡,耐泡度较好。三星。

  综合评价:三星。

  整体而言,各方面比较均衡适口的一款茶,饮之,或许没有惊喜,却也不会让你有任何失望的地方。在忙碌过后,那些悠闲的日子里,阅一卷书,轻啜一杯普洱思享,开启一段有深度的思想旅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千年风云一席茶(上)

茶为国饮。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茶从未淡出。随着饮茶在中国社会中开始了世俗化、大众化的进程,茶馆也逐渐出现,并从此成为了中国人公共生活中的重要场所、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任时代变迁,中国人的茶生活从未止步,茶馆也在每一个饮茶的日常中不断焕发着生命力,每一天,在不同的茶馆里,都上演着无数令人沉醉的饮茶时刻,在不断治愈、温暖着每一个人、每一座城。各地丰富多元的饮茶方式也孕育出了各式各样独具特色的茶俗、茶馆,在长江以南的城市,这种风尚更为凸显。

“普通人的反抗就是每日吃一杯茶”

“时代面前,普通人的反抗就是每日吃一杯茶。”第一眼在微信公众号列表里看到这个标题,我就被吸引了。点开文章阅读,才发现说的是历史学家王迪,他的历史研究里没有王侯将相,更多地是用普通人的生活和视角来还原时代的面貌。就像老舍的《 茶馆 》,将半个世纪社会的风云变化投射在一个茶馆的兴衰之上,王迪也将茶馆作为自己历史研究里一个很重要的视角,他曾用十几年的时间,写成了《茶馆》一书,以 1900 年至 1950 年成都的茶馆为研究对象,希望以此为窗口,使读者真切感知到 20 世纪上半叶成都人的日常生活以及城市历史的脉动。

在做研究时,他发现,20 世纪初期的成都大约每天有 12 万茶客,在抗战时期,即使茶馆显得不那么“进步”,但茶馆依然存在于人们日常的生活中。他曾查到 1942 年《华西晚报》的一篇落款是“老乡写于茶楼上”的文章:“我辈吃闲茶,虽无大道成就,然亦不伤忠厚。未必不能从吃茶中悟得一番小道理。不赌博、不酗酒、不看戏、不嫖娼,吃一碗茶也是穷人最后一条路。”

王迪在《茶馆》一书的最后写过一段话:“在过去的 50 年里,他们所光顾的茶馆,他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坐茶馆生活习惯,竟一直是国家权力与地方社会、文化的同一性和独特性较量的‘战场’。他们每天到茶馆吃茶,竟然就是拿起‘弱者的武器’所进行的‘弱者的反抗’。这也即是说,弱小而手无寸铁的茶馆经理人、堂倌和茶客们,在这 50 年的反复鏖战中,任凭茶碗中波澜翻滚,茶桌上风云变幻,他们犹如冲锋陷阵的勇士,为茶馆和日常文化的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是啊,茶馆经历了战争、动荡、变革,又迎来了市场经济、全球化、智能新科技,无论历史的车轮如何滚滚向前,掀起了多少风雨,茶馆这一场所,人们坐茶馆的生活方式,依旧保留了下来。它是由每一个或富裕、或穷苦,或英雄、或平凡的人,每天在喝一杯茶的稀松平常中延续下来的,也是在他们前往茶馆的每一个微小步履中、在茶馆每一壶水沸腾的咕嘟声中接续而来的。

饮与食,是人类最基础的生存需求,也是创造出最丰富地域饮食文化的领域。不同地域的人们,总是有自己的方法将水变得有味道起来。阿拉伯与西方选择了咖啡,而中华文化的国饮,就是茶。无论咖啡还是茶,当它们逐渐走向世俗化、大众化、走向平民的生活之时,咖啡馆、茶馆就孕育而生。

16 世纪中叶,当咖啡从清真寺的祈祷仪式中走向大众后,咖啡摊、咖啡馆就开始在也门、麦加、伊斯坦布尔、开罗等地出现,人们在这里边喝咖啡边聊天、听人说书,成为了当地百姓热闹的聚集地。当咖啡走向欧洲、走向各个圈层,咖啡馆更成为了人文荟萃之地,诗人、作家、画家、音乐家、政治家来来往往,成为社会变革、文化启蒙的策源地。

过去 茶馆不可一日无

中国的茶馆,也是在茶饮走向百姓生活、走向大众的时代出现,并逐渐成为中国人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承载。茶馆最初的功能并不仅仅是喝一杯茶那么简单,这里更像是一个信息交汇处,是一个获知大小事情的重要场所,不到茶馆,就很难获知新闻。随着历史的更迭和传播手段的进步,茶馆的信息传播功能日渐弱化,但其他功能却变得更为丰富,闲谈、交友、娱乐、享受美感与艺术,茶馆和日常的茶生活,也跟随着每一个时代在变化着。

在唐代,中国茶文明迎来了第一个鼎盛时期,饮茶也从皇室、统治阶级,逐渐向着寺庙禅院、道馆、文人雅士和普通百姓普及。关于茶馆最早的记载,也是在唐代出现的。唐代《封氏闻见记》写道:“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这种贩卖茶水的店铺,或许就是茶馆的雏形。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曾为一个茶馆写过对联:“冷花邀座客,代饮引清言”,说明茶馆就是一个让人饮茶、交谈、体验美、感受美的地方。

到了宋代,从皇宫到民间,茶更成为了日常生活必需品。王安石在《议茶法》中写道:“ 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点茶、斗茶、茶百戏等都在宋代出现。同时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人口聚集到了城镇,城市生活的场所、娱乐的生活方式也更加丰富了起来,茶馆自然更为普遍了。“ 茶坊 ”或“ 茶肆 ”在临安等大城市“处处皆有”,它们有的精致高级,也有的服务于寻常百姓,有的茶坊、茶肆还提供各种点心和小吃。

看看《清明上河图》中的街景,亦不乏茶馆的身影。在宋代,茶馆经营甚至通宵达旦,在《东京梦华录》就记载了这样的盛景:“ 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甚。”即使在夜晚,宋代的茶坊依然热闹。

中国的茶馆文化在元朝较为衰落,但到了明清时期又再次被复兴。在明朝时期,街坊里有售卖大碗茶给普通民众的朴素茶肆,供下层人士、普通百姓歇脚;也有文人雅士喜爱去的高消费茶艺馆,在内可品茗交谈,欣赏艺人弹琴说唱。

到了清代,茶馆更是风靡大江南北,不仅茶馆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在这个时期,不同地域的茶馆也逐渐分化出自己的特色。比如在京城,茶馆就分为了大茶馆、清茶馆、书茶馆、野茶馆等,有的空间较大且提供饭食,各色人等来往不绝;有的环境清雅,前来的多为文人雅士,也有的人前来下棋、作诗;书茶馆设有书场,以说评书为主,很是热闹;野茶馆则多设于城郊野外,是野游消遣的好去处。在江南,茶馆通常非常精巧别致,清代《 扬州画舫录 》就记述:“ 吾乡茶肆,甲于天下,多有以此为业者,出金建造花园。”“ 楼台亭舍,花木竹石,杯盘匙筋,无不精美 ”。

除了饮茶之外,戏曲演出也是茶馆中重要的活动,各个茶馆萃集了大大小小的戏班,宾客盈门。在西南地区的成都,茶馆也已遍布大街小巷,在茶馆中摆龙门阵、喝茶听书看戏的传统,也一直传承了下来。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065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