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找到人生第一茶?

你的人生第一茶从什么地方开始?参加文后讨论你会找到更多有缘人。

 

茶类

 

排除其它因素仅仅从茶类角度思考,撕开隐秘的消费力量和潜在的消费市场,你会选择什么茶?

 

红茶会成为新兴市场的开路先锋?

红茶温和、香甜,具有广泛的群体适应和环境适应能力。凭借其海外影响力、口感亲和力,红茶屡屡成功把人引入茶室。内蕴浪漫精神的红茶,正以其温柔亲和的力量,击破当前茶饮壁垒。许多人的第一杯茶正是从红茶开始。如果说普洱是茶人的最后一站,红茶堪称茶人最初的始发站。她,真的有望成为撬动茶业新市场的秘密武器吗?

 

有人说普洱,普洱有基础,是老茶客的最爱,具有不可动摇不可取代的分量,号称“茶人的最后一站”。

有人说大红袍,大红袍文化味浓烈,艺术感强,植根于中国文化,适逢中国文化复兴的历史,这对大红袍是真正的天时。

 

有人说是某个绿茶,因为绿茶在中国有最广大的受众群体和产量。相互感染的力量会把绿茶的活力传递给更多需要养生保健的人。

还有人把建设茶饮新市场的希望,寄托在白茶上面。白花和红茶一样平顺,养生功效和修心价值一直为人们所崇仰。

 

也许具体的市场,需要具体的开路先锋。在开拓某个潜在市场前不妨先考虑用什么样的茶叶类别。若说从茶类角度寻找市场开拓的利器靠普,是因为茶叶嘴唇的元素。每一个茶业历史转型期,都会出现某一特殊的茶叶类别。普洱、龙井、金骏眉……都扮演过这样的角色。

 

空间

 

因为一间房,喝下一碗茶。如此奇遇频率极高。

“空间”这个概念在中国备受关注。高攀的房价、窝居的人生、漂泊的节奏,加剧了人们的空间焦虑。把茶产业的振兴和凝聚社会关注的空间捆绑在一起,有充分的文化心理依据。不少人在新空间遇见自己的第一茶。

 

“用茶饮生活改变人居空间,以人居空间扩大茶业空间”这并非天方夜谭。相反,它扣住时代焦虑,切中社会关切,确实为茶产业的发展摸到命门。许多人安居乐业之后,为更好享受自己的私人空间而成为茶客,这个群体构成新开拓出的茶业市场。

 

深圳“不二空间”,重庆“惟茶空间”等等茶企是这方面的代表。空间形象成为展示企业文化、产品个性、品牌精神的利器,大小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注自己的空间形象。人们甚至可以根据你的“形象空间|”就可判断出你的茶叶有多大“市场空间”。

 

器物

 

不少人怀揣一泡好茶,却在恭敬地寻找一套茶器,否则决不开泡。

如果有这种经历,那么你属于虔诚的群体,也是边缘的群体,他们是市场开拓中最容易撬动的板块。如果能够研究特定市场圈层的群体心理,为茶叶消费撕出新的市场,茶器也许能为自己找到新的产业位置。

 

问题在于器物要么粗制滥造,要么价位高冷得不近人情,更有不良企业用材上失去社会信任。人生第一茶的故事常因这些因素变得不那么美。以茶器带动茶叶消费的个案并不多,以茶器打开某个潜在茶饮市场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

 

如果要为开拓茶叶消费市场构思一款茶器,这款茶器应该比茶叶本身更容易接近。当然它足够神奇为茶中神器,则另当别论。总之器物是空间的缩写,玩器历史惯性强大,因茶置器或者置器购茶合情合理。

 

模式

 

众筹、庄园、电商、微商、直销、分销……模式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可见茶人并不都是甘于寂寞的,也不都是安静的。相反茶人多智慧,很容易和时尚接轨。

 

模式是利用相关元素组织的一个闭环系统,其构建和运作以强大的整合力、控制力为基础。模式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从而构成产业向心力,以向心力带动市场促成消费。

 

模式一般情况下不针对特定群体,在新市场开拓方面着力不多。当前的经营新模式总体上仍然高度依赖某个单一元素而处于雏形状态。专门为开拓茶业市场而量身打造的模式值得行业尝试。

 

网络

 

从专业门户网站到移动终端,茶业推进无孔不入,向各个市场角落渗透。整个茶产业都希望借助现代技术再度为传统点燃激情。

 

网络在众生困惑中获得打捞的机会。茶悦网、茶语网、一道茶网……横空出世的网络屡屡给世人惊喜。它们在品牌建构、消费体验等方面不断击中产业兴奋。在这最具广场意义的虚拟空间,茶业和未开拓的市场如此之近。

 

只是当前要撬动一个庞大的潜在市场,网络似乎还有那么一寸的距离,如同追梦一样的距离。再努力一点点,但这一点点却飘忽不定。也许网络需要与实体——特别是厚重的实体作进一步融合,才能激活茶业更大的市场能量。

 

平台

 

通过平台走向新市场,这不只是大品牌的策略,也是小企业的选择。平台如何与茶企协同发力,在隐藏巨大消费力的中国,打开新的消费市场呢?

 

基于中国茶业“多、散、乱”的客观实际,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会展平台仍将是茶业发展新兴市场的主要基石。具体的茶企应该思考的重点是,如何利用好平台,特别是会展平台。

 

茶席

 

迎合审美需要和自我体验心理,茶席以设计体验与共享价值迎接文艺目光,并顺势把这些目光锁定在茶业上。

茶席铺开,却把审美格调和情感温暖和茶叶、茶器打包在一起。被茶席圈起来的人心,就此决定和茶味混下去。

 

一片新市场就此形成。以茶席打开市场,再次证明,在中国日常生活中,茶叶具有文化凝聚力和审美驱动力,茶业市场的开掘、维系在深层中需要文化和审美的托举。

 

围绕审美形式的创造,除了茶席,茶叶需要寻找更多的导向,走进更多的社会群体。对于茶饮中的文化与审美,批判不可何缺,拒绝则近于懦弱愚昧。

 

茶修

 

茶修是升级版的心灵鸡汤。有多少人喜欢过心灵鸡汤,就有多少人将会爱上茶修。因此以茶修为工具开拓出市场的春天不算奢望。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这在中国文化中有不可撼动的定力,重视修身的传统从来就没有淡出的迹象。这是茶修赖以发展的文化因素之一。

 

但是茶修必须完成升级,对心灵鸡汤的升级。如果只停留在鸡汤层面,茶修就无所谓价值创造,其存在的合法性也自然面临质疑,撬动新兴市场的可能性就打折扣。为此茶修需要深入领会习近平重复强调的那句话:“打铁还需自身硬”。

 

第一次上学,第一次游泳,第一次演出,第一次分手……。第一次泡茶喝茶,是你的故事,也是你留给别人的故事。如何开始自己的人生第一茶?红茶、茶席、茶修,还是因为某个漂亮的杯子?

 

图|蚁麻

文|蚂义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