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手工炒茶提香方法

找到约37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崂山明前茶上市,比往年晚了半个月,价格与去年持平

明前茶,贵如金。3月18日,记者走进崂山区一茶场,品尝了春天第一口“绿”。据了解,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因品质高产量少,成为爱茶人争先选购的佳品。


五斤半鲜叶炒出一斤茶

3月18日,记者跟随崂茗坊茶场的负责人苏正深前往茶园,经过大田茶种植区时,苏正深介绍,崂山明前茶都是大棚里种植的,大田茶还要等一个月左右,清明后才能上市。在茶叶大棚内,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新茶,“天刚明亮就开始采,中午回家吃完饭再回来继续干,一直到天黑了看不见就结束。”采茶工王女士说道,“一天下来,一个人能采一桶多点茶鲜叶,而五斤半鲜叶才能炒出一斤干茶。”


据苏正深介绍,受前段时间寒冷雨雪天气影响,大棚茶上市比往年晚了半个月的时间,品质高,但是产量有所减少,价格却与往年持平,所以导致今年较往年同期收入减少。

手工炒制“身价”更高

在大棚内,记者体验了一下采茶工作,一共摘了不到半斤鲜叶,已经累到腰疼手软,深切感受到了人工采摘的不易。在制茶车间,苏正深把刚摘好的鲜叶置于竹篾上方,摊晾于无直射阳光的通风处干燥了一会儿,再将鲜叶倒入一口加热过的电锅中,开始双手来回翻炒,这一步是为了去除青草味,蒸发一部分水分,炒制后的鲜叶利于揉捻成形,在不停地翻炒过程中,茶叶从鲜绿色变成暗绿色,浓郁的茶香扑鼻而来,“炒茶需要足够的耐心,采青、萎凋、杀青、烘干、提香每一步环环相扣,需要准确把握火候,才能达到最佳的口感。”苏正深说道,手工炒茶整套流程下来需要好几个小时。


在炒制了半个多小时后,苏正深告诉记者,现在茶叶也可以喝了,口感会更重,但是这种鲜叶冲泡对胃的刺激会更大,不适合有胃疾病的人饮用。苏正深冲泡了一杯,记者看到此时的茶叶,叶片碧绿,茶汤很清,味道十分香浓。


在快节奏的时代,慢手工显得更为珍贵。苏正深告诉记者,现在炒茶基本上都用上了机器炒制,他们会根据不同的客户群和客户选择茶叶的要求来制作茶叶进行销售,苏正深告诉记者,不同的炒制方法售价也不同,“机炒明前茶的零售价格在1200元左右,而纯手工炒制的明前茶定价则在1800元。”

来源:半岛都市报 记者 杨阳,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都匀毛尖风采 ——2019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侧记


应毛尖之约,赴光影之旅,观生态之州,游幸福黔南。9月16-18日,为期三天的2019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暨黔南州第十三届旅发大会系列活动圆满落幕。四海宾朋因茶而聚,循着毛尖的茶香,来到都匀,共商“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茶旅融合”的三产融合大计。 
青山绿水,毛尖飘香。2019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都匀市毛尖镇茶旅示范基地螺丝壳山茶旅示范基地考察、茶品集市、“都匀毛尖杯”秋季斗茶大赛、“都匀毛尖杯”贵州绿茶冲泡大赛、“都匀毛尖杯”双手采茶比赛、都匀毛尖非遗传承手工茶表演、茶文化高端论坛......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充分展现了黔南特色、毛尖风采。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9月17日上午,2019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暨黔南州第十三届旅发大会开幕式在都匀市三线博物馆隆重举行。布依民族舞、毛尖茶歌,黔南山水人情特色吸引了嘉宾的注意。各领导为都匀毛尖推介,不仅展现了黔南州山水好风光,更是道出了都匀毛尖朝着规模化、国际化、品牌化和融合发展,努力走出贵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决心与信心。 

/陈建 都匀市摄影家协会


开幕式让嘉宾解黔南的总体面貌,茶山采茶呈现茶人风貌。9月18日“都匀毛尖杯”双手采茶比赛在都匀市螺丝壳茶山举行。全州重点产茶县的采茶能手和州内各大院校茶学专业学生齐上茶山展示蝶舞翻飞采茶技艺。通过双手采茶比赛,不仅促进茶人采摘的效率提升,也展现茶人对茶树的爱护、对茶叶层次、质量、茶文化内涵的理解。 


好山好水出好茶,茶旅风光迎客来。9月18日,参会嘉宾参观都匀市螺丝壳茶山景区,感受茶旅游一体化发展成就。登上茶山之颠深呼吸,游走于茶海间采摘体验,尽情感受着茶旅游一体化带给人们的轻松与快乐。 


都匀市秦汉影视城作为本次活动的分会场,茶品集市、“都匀毛尖杯”秋季斗茶大赛、“都匀毛尖杯”贵州绿茶冲泡大赛、都匀毛尖非遗传承手工炒茶表演等活动在这里举行。 


9月17——18日,为期两天的“都匀毛尖杯”贵州绿茶冲泡大赛氛围热烈。来自省内外的400多名茶友踊跃报名,近200人来到比赛现场,参赛选手中年纪最小的仅3岁,最大的81岁。选手通过“高水温、多投茶、快出汤、茶水分离、不洗茶”的贵州绿茶冲泡方式展现都匀毛尖茶味特色。 
好茶不仅是做出来的,也是斗出来的。9月18日,一场“茶叶争霸”大赛——“都匀毛尖杯”秋季斗茶大赛如火如荼举行,五位专家对105支茶进行了审评。参赛茶样采取明暗结合二次加密的审评方法,审评以《都匀毛尖茶DB52/T433-2015》、《都匀工夫红茶DB522700/T031-2014》为依据,按照外形25%、香气25%、汤色10%、滋味30%、叶底10%五大因子进行综合评定,五位专家分别打分,取平均分,由高到低依次排序确定名次。斗茶大赛,不仅提高了企业参与活动的热情,也成为茶人茶企相互切磋技艺的专业竞技平台。


逛秦汉影视城,城内毛尖香。杀青、揉捻、烘干、提香......舞台上,“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子全带领其他炒茶师现场展示都匀毛尖炒制工艺,舞台下,嘉宾用镜头记录下炒茶的精彩瞬间。


茶品集市上人流涌动。20家黔南州内知名茶企入驻秦汉影视城茶品集市。现场展示黔南出产的绿茶、红茶、金花茶等各类中高档品质好茶,参观的嘉宾和市民在各企业摊前品味毛尖茶香,了解都匀毛尖茶的种植环境和炒制技术,品尝不同地区出产的都匀毛尖口感的差别。 中国茶文化高端论坛活动成果丰硕 9月17日下午,中国茶文化高端论坛在都匀经济开发区毛尖酒店举行。“茶业经济”“茶旅一体”“大数据”“国际化”等行业热词点燃现场,400多位国内外茶界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展开茶业发展的思想碰撞,为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助力黔茶出山。


“贵州茶产业经过近十年的积累,有了全国第一的面积规模,有了很高的关注度,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我们该发出一个什么样的声音?”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副厅长胡继承说到,“我认为重点需要关注3个关键词(句),一是贵州绿茶,秀甲天下;贵州茶的品种是行业公认的,贵州绿茶的自然品质在中国是一流的,贵州茶叶天生丽质,品质非常好。二是让天下人喝上干净茶;贵州致力于夯实贵州茶干净、质量安全的核心竞争力,贵州的茶园宁要草不要草甘膦。三是贵州冲泡,想泡就泡;贵州绿茶具有“翡翠绿、嫩栗香、浓爽味”的特色,贵州冲泡高水温、多投茶、快出汤、茶水分离、不洗茶。让天下人喝上干净茶,好喝干净不贵是硬道理,这些是贵州绿色生态发展的理念”。


“茶旅一体,天生一对,地设一双,从懵懂春心到热烈的牵手,再到生死相依,一路走来,再一路走去,到诗的远方。”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傅传耀,以“茶旅一体在深度融合中阔步前行”为题形象生动地阐述了茶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带来茶业经济形势分析。王庆指出,名茶发展具有资源禀赋的优势,针对名茶发展展望,他提出了发展建议,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型升级;以市场为导向、消费者为中心、效率优先为原则,构建中国茶叶新营销、新零售的理念。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学科带头人、教授刘仲华在《大数据下贵州茶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中提到,贵州茶产业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针对贵州茶如何高质量发展,刘仲华建议,贵州要进一步优化茶类结构,提高茶资源利用率。要合理布局茶叶初制厂,保障茶叶初加工能力。推行机械化、智能化的跨区域、跨季节、多品种的精制拼配。适度发展抹茶加工,积极推进茶食品应用。要突破成本与质量安全壁垒,积极扩大出口贸易。依托茶叶深加工,推进茶资源高效利用。同时,资本、人才、市场三大要素齐备,资本实力、技术水平、市场资源、国际化团队是关键。功能性终端产品开发或市场资源合作社是关键。他认为,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下的龙头企业集群与企业品牌,构建互联网+多种模式/多种渠道的营销网络体系也是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发展茶旅,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东家文博CEO、研究员王建荣,作“茶旅融合的思考及都匀茶旅之我见”演讲,从茶旅概念的分析、到茶旅发展的优势、再到茶旅发展的现状做了介绍,并提出茶旅发展要围绕茶文化体验为核心,提供个性化、细致化的茶旅服务,并重视对旅游资源与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


日本中国茶协会会长王亚雷作“贵州茶业国际化的思考”主题演讲,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魏新林作新型富硒茶蛋白性质及活性的研究报告,为贵州茶产业国际化进程献计献策。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忠焕在此次论坛上呼吁全国茶人,做人民美好茶生活的创造者与引领者,传承和弘扬“茶人精神”,以茶惠民,倡导茶文化和茶产业的发展,紧跟时代、面向生活、面向大众、面向产业、面向世界,谱写茶文化和茶产业发展新篇章。



北有茅台、南有毛尖,有着中国十大名茶、上海世博十大名茶、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十强、全国绿色农业十佳茶叶地标品牌之美誉的都匀毛尖,已成为当地的生态产业、朝阳产业、富民产业。黔南美景与茶产业融合,茶旅一体化的发展,必将成为都匀毛尖发展注入新活力,茶旅一体,美美与共。

510品牌日,竹叶青®,让中国茶品牌在三茶发展路上“出圈”

中国茶品牌

正逢发展好时节

2017年5月10日,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该日为“中国品牌日”,旨在加强品牌建设,推动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物质文化需求,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中国形象。 品牌日设立至今,已有整整5年历史。在中国品牌日的号召下,中国品牌们日益强大,各行各业发挥品牌的引领作用,以创造性提升产品品质,引流消费创造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树立品牌消费信心,在世界发出强有力的声音。 中国品牌受到世界瞩目的同时,背后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散发出的东方魅力愈加受到世界关注。而中国茶叶品牌与生俱来的文化属性,则扮演着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角色,让来自东方的神奇树叶,成为串联起世界目光的绝佳载体。

2021年3月22日,最高领导人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在这条政策的号召和鼓舞下,竹叶青®作为中国高端绿茶品牌,在持续躬耕品牌发展的道路上,也走出了一条更具特点的“三茶”统筹发展之路,在中国茶类品牌中迅速“出圈”,让世界看到中国茶品牌,中国茶文化的别样魅力。

引领茶产业发展

以高端绿茶标准“出圈”

中国的茶叶市场,区域性非常强、整个市场呈分散、碎片化。同时背后还有独属于“茶行业”的隐疾:茶叶作为农产品的独特属性,它被茶种、产地、气候、炒制方式/加工工艺、人效等不同因素制约着,难以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运作模式。

在这些制约下,消费者对“好茶”的标准有不同的理解方式,但真正买到物有所值的好茶叶的渠道和机会很少,他们面对庞杂的茶叶市场,就像是在雾里看花。

针对这种情况,竹叶青®引领制定了“高山 明前 茶芽”三大标准:竹叶青®选择的茶园都在海拔600到1500米的峨眉山上,环境造就高山茶更鲜爽甘醇的口感;根据天气,竹叶青®最早于立春左右就开始采摘,早于清明34天上市;选取的茶芽又是采鳞片舒展后的饱满茶芽,平均1000颗茶芽才能精选制成1g论道级竹叶青®,极其珍贵。三大标准成为竹叶青®选择原材料的基准,从产地的源头把控茶种的优质和采收的稳定。

竹叶青®在2012年投入亿元从海外引入生产线,经过不断改进与磨合,形成今天数条全自动生产线,同时在数字和智能的加持下,确保整个加工的规模和效率,改变茶产业传统的“作坊”模式。在2022年,竹叶青®更是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建立了“鲜茶”标准,展示了形成核心采摘及加工环节的更严规范。这是行业内首个鲜茶标准,竹叶青®通过打通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为茶行业标准化建设添砖加瓦,助力茶产业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茶源和技术方面的突破背后,本质上是让高端绿茶的价格和品质有了标准,为爱茶人选择茶产品提供透明公开,安全放心的环境。竹叶青®别具匠心的标准树立,不仅让茶行业瞩目,也让更多爱茶人,和更多愿意品尝好茶的人看到了中国高端绿茶的品质魅力,让中国茶走入更多消费者选择的视野。

聚焦高端绿茶品质

以匠心和科技“出圈”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量自动化、智能化等控制手段被应用于企业的产品中。在农业产业中,科技也正在改变农产品高度依赖自然和手工的命运,品质和生产效率正在极速提升。

而在竹叶青®为代表的茶行业前端生产中,古老茶业的生产和饮用方式,也正被科技重新定义:在斥资亿元打造全自动、清洁化封闭制茶生产线之下,竹叶青®独创从初加工、精加工、保鲜到包装的“五重锁鲜科技”,让小小一枚茶叶,葆有四季鲜爽。

1

高效快速杀青

传统制茶工艺中,有釜炒、烘青、蒸青三法。而竹叶青®则采炒青和蒸青两种技术之长,创新了一套独有的杀青工艺——“高效快速杀青技术”,通过将高温加湿热风杀青与滚筒杀青相结合,快速实现均匀、透彻的杀青效果,初步锁住了茶叶的鲜。

2

高温快速提香

经杀青后,便进入重要的提香环节。传统的提香方法多靠茶师感觉,而竹叶青®采用持续稳定的焙火二次提香,即“高温快速提香技术”。作为竹叶青®全年香气与滋味稳定的保证,助力其在90s内便达到稳定的提香效果,独特持久的嫩栗香让消费者产生“一见钟情”的口感。

3

精准水分控制

含水量是决定茶叶保鲜时间及口感的重要一环,但并不是越低越好,太低品质单薄,过高易陈化霉变。在初加工阶段,竹叶青®将茶叶水分控制在8%左右,最终精准产出3%的最佳含水量,让鲜爽滋味得以量化。

4

低温冷冻保鲜

竹叶青®巧妙地根据茶叶预期使用时间和状态将其分别放入零下10到15摄氏度、0-5摄氏度、10—15摄氏度保鲜库进行科学锁鲜,待使用时再进行加工,彻底解决了绿茶在常温下保鲜难、易氧化、营养成分流失的问题。

5

独立充氮保鲜

竹叶青®在最后的包装环节以4g独立铝箔小袋包装,充氮密封,既便于消费者携带,也将茶叶的鲜爽品质保留到了最后一步。

最后,经过整整38道加工工序,106项检测标准和五重锁鲜科技的加持,竹叶青®的茶叶才从工厂传递到消费者手中。

“制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传统工艺的把控,对茶叶品质的理解,对整个流程理念的把控。”竹叶青®生产总监刘祥云表示。在让制茶工艺变得效率更高,规模更大,品质更好的道路上,竹叶青®一直在发力。

传播茶文化为己任

让中国茶魅力“出圈”

五千年泱泱长河,中国的璀璨文明闪耀世界东方。而中国茶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从不简单停留在“品饮”的单一概念上,爱茶赏茶的背后,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竹叶青®更始终秉持要将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带向世界的初心。

2022年虎年央视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成为现象级话题,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具代表性的“出圈”——无数人看到,当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中华文化在创新性发展中迸发出全新的活力。

春茶季,竹叶青®官宣成为“《只此青绿》官方独家茶叶合作伙伴”,推出全新联名春茶,在大气磅礴的江山画卷与青山绿水中,人们能感受到春茶季节的盎然生机、云山雾罩的鲜爽氛围;在这一抹春绿之中,用当代舞蹈演绎茶叶生长、茶礼茶道,淋漓尽致体现着竹叶青®春茶的鲜爽与珍贵,创新呈现着中国文化的大气、沉稳气魄。竹叶青®与《只此青绿》二者身上鲜明的烙印,用不同的呈现形式在各自领域展现出了相同的文化气魄。

作为中国高端绿茶领导品牌,竹叶青®始终致力于通过高端饮茶方式、精制茶芽将中国茶文化推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竹叶青®多次作为国际交往礼品赠送给国外领导人;两度荣获世界绿茶协会金奖;2020年,入选“迪拜世博会中国馆礼宾绿茶”;2021年,竹叶青®作为中国茶唯一品牌登上“全球十大高端名茶”榜,并被选为“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礼宾用茶”……让中国的茶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占据光芒一角。

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统筹发展,是推动我国从产茶大国迈向产茶强国的重要路径,也是中国茶品牌必须遵循的发展指针。竹叶青®在以科技创新萃取高端绿茶品质同时,以标准化推动行业前行,让一杯高端绿茶竹叶青®上升到了精神、文化的高度,展示了中国茶品牌的价值取向。

“做更有深度、更有文化内涵的中国茶品牌,让中国茶品牌去往崭新的高度,为中国品牌的发展壮大发光发热。”——这是竹叶青®永远坚守的方向,也正在当下中国茶品牌发展的好时节内,继续前行。

找到约3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