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人生与茶

找到约7,270条结果 (用时 0.03 秒)

李飞燕:将自己的人生与茶绑定

永嘉巨农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李飞燕是永嘉乌牛早茶非遗传承人,国家一级茶艺师、一级评茶师。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她收到了一份特别的节日礼物——入选温州重大人才工程——高技能领军人员名单。

阳春三月,正是永嘉乌牛早茶的季节,勤劳的茶农们在茶山间采摘枝头最嫩的一片叶子。巨农茶业创始人李飞燕,在这个季节里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对前一天采制的茶叶进行评审。评外形、取样、冲泡、沥汤、品评、打分,评审茶叶的一套流程下来,李飞燕做的一丝不苟,只为把好茶叶的质量关卡。出身茶叶世家,作为永嘉乌牛早茶唯一的非遗传承人,对每一片茶叶珍重且珍视的李飞燕却说,小时候自己很讨厌茶叶。

缘起:一次意外的培训

1981年,永嘉三江茶山边上的一个茶叶世家,迎来了一个女宝宝,她就是李飞燕。在茶堆里长大的李飞燕,打小帮着家里烧火炒茶时,就能像个老师傅一样,根据茶叶在锅中的声音大小来控制火候。

“小时候天天被爸妈拉到茶山上采茶,早春一月,零下一度的天气里,手和脚都冻僵了,采茶也不能停。回到家还要帮家里烧火制茶,想看动画片都看不了。”回忆起童年往事,李飞燕不禁苦笑,童年所有的时间都围绕着茶叶打转,她说,被茶叶剥夺了童年的快乐。

“后来去伯伯的茶厂里上班,当时请了一个老师过来培训。我出差回来时培训课已经结束,但是看到我,说要给我泡茶,我还在想,我整天跟茶打交道,茶有什么特别的?”但那位老师行云流水地泡了一杯功夫茶,美妙的姿态让当时19岁的她深深着迷,从此让她爱上了茶的艺术,且专注于此。

“2001年的时候开了一家小店,售卖茶叶。其中有批茶叶放了两三个月气味就淡了,正常来讲茶叶是能放上一年的。我问我们那边一位做茶三十多年的老师傅,他却只是笑笑不肯告诉我。”李飞燕说,老师傅的态度激发了她认真学茶的斗志,“总有一天,我要成为永嘉做茶最突出的一位!”

当时,温州地区并没有学习茶技的地方,也没有网络可以查询,李飞燕凭着一股冲劲,四处打听到杭州茶科所的师资力量非常强大,于是开启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我印象很深刻,当时为了省钱省时间,总是要坐夜里的绿皮火车去杭州,清晨五点到站,我就在汉堡店里边吃汉堡边等到八点。”李飞燕说,为了求学每每如此,当时不觉得辛苦,如今想来也是略有辛酸。学茶艺、学评茶、学与茶有关的所有知识:茶的种植培育、物质与人体健康、茶具材质、甚至茶铺的设计,中途每每有人放弃,李飞燕却坚持到了最后,在2011年和2013年先后考出了国家国家一级茶艺师和一级评茶师,而在当时,全国持双证的只有极少数的60人。

如今,李飞燕也实现了多年前对自己说的话,甚至开班授课,将与茶有关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

创业:父亲说女儿当董事长不像话

2005年,随着茶叶店业务量的扩大,李飞燕和家人一起创办了浙江三农有限公司,整个茶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公司要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初创的那段时间,也是李飞燕最忙碌的时候。

“白天要到处跑做销售,晚上要整理资料和记录。尤其是生产的记录,要严抓茶叶的质量关。”最忙的时候,一天只睡四个小时。于是在短短三年间,三农也成为乌牛早茶中的龙头企业。但,家人却因为公司的管理问题,有了分歧。

“我爸就明着说,女孩子抛头露面哪能行,而且让女儿当董事长不像话呀,应该让你哥哥来。”当时因为创业身心俱疲的李飞燕,也想要歇一歇,将公司让给了哥哥,专注于自己的茶道。

“后面也是因为一些事情触动了我,我想要再干一场。我对自己说,我一定会东山再起的。”2008年,李飞燕重拾茶叶生意。在永嘉县三江街道山后村建造一幢茶叶生产房,茶园面积、自有加联接基地共1300亩,涉及农户520多户,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创造了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茶文化培训为一体的农业企业,属温州市“百龙工程”农业龙头企业。公司主导产品为“永嘉早茶”,注册商标为“巨农”牌。“当时有人让我去做房地产,他们说以我的销售能力,做房地产最能赚钱。但我还是想做自己喜欢的事,茶是我的爱好。”

第二次创业,李飞燕得到了丈夫一家的支持。

“我特别要感谢我的先生一家。孩子都是我公公婆婆帮忙带的,巨农发展起来后,我先生放下了自己的事业,来帮我。我管销售,他管生产。他原来是做设计和策划的,现在做了这么多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好的炒茶师傅了。”作为一个女性创业者,家人成为她坚实的后盾,“我女儿读初中才回到我身边,有次我看到她的日记,她写‘我常常三四个月看不到爸爸妈妈,自从我回到爸妈身边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他们的辛苦,他们真的很忙,早上六七点就在工作了。我也要努力学习,做一个优秀的女儿。’”看到孩子写的日记,李飞燕又愧疚又欣慰,也更加坚定要做得更好成为女儿的榜样。

而在公司事务上,李飞燕也将自己的较真劲发挥到极致。

“飞燕老师是一个非常执着、顶真的人。我们的包装都是她亲自设计的。有一次,厂商做的盒子,颜色和她想要的有一点点落差,她就待在厂里,让师傅做了20多个版,直到做出她想要的东西。”廖加利是李飞燕的徒弟,老师对每一件事的认真,她都记在了心中。

传承:每年培育200位茶艺师

2020年12月,授牌成立的温州市李飞燕技能大师工作室,挂在了她位于瓯窑小镇的茶院里。而早在2016年,李飞燕就在此以公益的形式传授茶道。立志于茶业,并想考级拿证的学生和以茶道修身养性的爱好者,纷纷来此学习。

“我们这个行业专业性很强,因此常常会遇到缺人的问题。培养一个茶艺师至少要两年时间,但20多岁的小姑娘学成之后谈恋爱成家,家人可能不会让他们再出来工作;另一种情况就是想去创业或去企业上班。当然我都是很支持的。但我也希望能培训出更多的人才出来。”李飞燕说。因此,每年茶季之后,她将精力放在培训上,一年培养近200名茶艺师通过考级拿到证书。此后,他们或是回自家茶园工作,或是自己创业,以一片叶子带动一方致富。

对于素有“江南早春第一茶”美誉的永嘉乌牛早茶,其未来发展也牵动着李飞燕的心:“一个是品牌。乌牛早茶已经被人注册成为商标,于是我们改叫永嘉早茶,但是消费者对‘永嘉早茶’还没有人知,所以品牌辨识上会有困难;第二个是人才的缺失。这个我可以自己努力,加大培训力度;第三就是品质,现在有个问题,移植在外的永嘉早茶品种有100多万亩,而我们原厂区只有4万多亩,移植在外的因为土壤气候的原因品质不如原厂区,却被当做原厂区的永嘉早茶来卖,反而我们原厂区茶叶被充作龙井茶,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需要大家一起来解决。”

不愿随波逐流,每年做好一季早茶,坚持原厂地的茶叶,李飞燕无论学习茶道还是创办企业,都将顶真的性格发挥到了极致。

“我最希望我们永嘉早茶可以走上真正的全国市场,成为永嘉这个长寿之乡出色的农产品。”将自己的人生与茶绑定,李飞燕的人生,茶香四溢。

注:内容来源一二三里客户端,图源永嘉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胡克夫在首届“生活禅与茶生活”讲坛作点评发言

首届“生活禅与茶生活”讲坛各位演讲人的发言顺利结束,总的评价,演讲水平非常高,内容非常丰富和精彩。在大开元寺所作的这次讲坛,是大圆满。

以下对各位的演讲作评语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刘瑶老师对“生活禅与茶生活”的阐释,让我们体悟到,无须再纠结所谓的“茶与禅”或“禅与茶”之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当茶与禅和我们的生活须臾不可离之,慢慢地生根、发芽、开花,也就开始缔结圆融自在的智慧之果。刘老师的茶生活和看似极为平淡日复一日的茶艺课,却让她从中收获“茶缘”,喜得禅悦;她以茶德和茶友的相知相交,亦欣然妙得禅趣。刘老师恪守“人品即品茶,品茶即品人”的禅茶修行之法,明了禅茶之境贵在以身体验,一心体悟,习茶可让人优雅、从容——奉献人生,习禅可让人自在、自信——觉悟人生。她对“生活禅与茶生活”的理解,真实而明智,微言而大义。如是,遵循净慧大德生活禅“保持一颗平常心”之本原,还原茶生活“一杯平等茶”之本真,言行合一,始得正觉。

项春霞会长的《茶心丰盈·喜悦如莲》演讲,令人感怀。她是以回眸漫漫心路历程来解读自己是怎样融入禅意人生,怎样定格茶境人生的。于我而言,当年也是在三剑茶艺馆始知邢台茶艺颇有禅心禅风之所在。项老师创办三剑茶艺馆,源于茶而出于茶,也因此而成为河北茶界“禅茶一味”的先行者、践行者。净慧老和尚曾几次莅临三剑茶艺馆,特别是净慧老和尚在三剑茶艺馆与舒曼老师等品茶论禅,首次提出中国禅茶精神为“正、清、和、雅”,三剑茶艺馆由此成为当代中国禅茶精神的诞生地。我想,今后书写当代中国禅茶文化史时,项老师的独特贡献必定与净慧老和尚、舒曼老师一起载入史册。我于2011年曾在湖北随州面见净慧老和尚,同祭炎帝。当时,年事已高的老和尚忙于五祖寺诸事宜,仍风尘仆仆“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为我们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项老师从喜欢一杯茶开始,开启了一段属于她定慧定性的禅茶人生:喜悦如莲以为道,茶心丰盈即是禅。如是,习行净慧大德的“正、清、和、雅”禅茶精神,知行合一,方得莲心。

赵泽佳老师《我的生活茶里的生活禅》演讲告诉我们,她的生活茶与生活禅皆源于生活,融于生活,愿终其一生而爱茶,愿尽一生之力而行禅。其爱茶过程,由自我觉知而达至自我提升;其行禅过程,由逐渐精进而走向虔诚,可谓是禅茶合一的不二践行者。她所谈的“顿悟”体验,直抵禅境之本界,即“着意尝来淡,随缘得处佳”。实则,禅茶之奥之妙,万化归一,不在于外形之有无,而在于内心之满足与充盈。赵老师自觉以茶修行,自明以茶养慧;自觉以觉悟人生,自明以奉献人生!如是,践行净慧老和尚生活禅“考验自己的定力”之要义,行其所言,始于本心,修之远矣!

孙丽丽老师以净慧老和尚的“好好泡茶就是修禅”作为演讲题目,与大家分享她对“生活禅与茶生活”的理解,正可谓其意深远,返璞而归真。她在三字禅茶院有幸习闻净慧老和尚关于“生活禅”之宗旨“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以及“正、清、和、雅”的禅茶文化精神,聆听老和尚的开示:“好好泡茶就是修禅”。正可谓,师传有道,学之以恒。因而,有慧根福报的孙老师喜欢在茶的世界安心独处,还将自己的“茶空间”定位在茶文化培训和推广。她的茶世界、禅人生,可谓心有善念,明志于和谐社会。如是,净慧大德法示“同所有人结茶缘、结善缘”,大道之行,万法归一,善及天下。

夏国玲老师的《行茶者“三学”》,从哲学视角和个人参悟、习行的经历,化用佛门“戒、定、慧”三学,将“茶、禅、生活”定之为新三学,其意在醍醐灌顶,奋发自励。其事茶,视如自律禅修;其行茶,是为了自觉追随茶世界之美而淡然的境界;其为茶人,立志尽一己绵薄之力弘扬中国茶文化;其向禅,问道净慧长老,始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可发自“公益心”。由此,夏老师践行生活禅,献身公益事业,大爱在人间。她向世人证明,无论是茶人之生活抑或是禅者之修行,回报社会,造福社会,这才是禅茶文化精神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如是,将净慧大德所提倡的“以分享的心回报社会,以结缘的心成就事业”的生活禅理念发扬光大,当为茶人禅修的立身、立命、立德之本,广施善德,远行天下。

李慧娟老师的《青茗伴我》演讲,完完全全是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邢台所上演的一部当代茶人自我励志史——无论是茶者的人生,还是禅者的人生,都会有青春的悸动,都会有信仰的皈依。李老师习茶或禅坐,均深刻体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天地交融之感,而且时时以净慧长老所书“慈悲喜舍”作为禅修和习茶一理相通的观照,自觉融入生活之中,日日践行,时时修持。同时,不断完善自我,自觉做中国茶文化的“传道”者,积极倡导和推动茶文化发扬光大,先后举办“观兰集”、“沧海一声笑”大型主题茶会,始终不忘胸怀一颗爱茶的初心,可喜可贺!茶世界的平和与清净,禅世界的信仰与舍得,赋予她永怀谦卑之心和分享之心,大爱无疆,大音无声。如是,把净慧大德生活禅所提倡的“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和禅的风采”,广而布之,点亮光明世界的每一枚烛光,普度人间。

刘东亮老师的演讲题目是《难忘这碗赵州茶》,其言质而意深,可谓直指禅茶文化的根底之所在。生活禅和茶生活对于刘老师而言,其影响是无以言表的。他在赵州柏林禅寺夏令营受惠于寺院方丈净慧长老的指点,习读《金刚经》和《六祖坛经》,习生活禅与茶,由此而痴迷禅茶文化。可以说,刘老师是在净慧长老的指引下爱上生活禅和赵州茶的,他对“赵州茶”的体察重在精神层面,多从佛学知识体系阐发己见。他在演讲中所谈的佛教,有独到体会。更为重要的是,正是赵州茶让他升菩提心,在感念感恩净慧老和尚的同时,自行实践生活禅。如是,净慧老和尚说:“觉悟人生是智慧解脱,奉献人生是慈悲关怀。二者的融合无间就是菩萨的人生,是大乘佛法的真精神。”一茶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茶与禅在人间。

张金牛老师的《茶生活中的三种美学观》,颇见学识和研究功力,开一代之新风。张老师生于茶乡,痴迷于茶,对茶有独到的认知和体验,其开创的茶生活三种美学自我体验模式,一曰“物哀”,二曰“风雅”,三曰“禅意”,系从物与心的关系出发而立论的。限于篇幅和演讲场合,张老师对茶生活的三种美学观之论述无法展开来讲,但其内在逻辑大致可循,可以说是以中国古典美学为立论基础。然其感悟致思多于析辨之言,而且当下的美学研究著述须以中国古典美学、西方古典美学、当代中国美学、世界当代美学以及未来美学为视角,综而论之,方可成一家之说。好在张老师对物哀、风雅、禅意这三种茶美学生活方式的理解已融入其工作和茶生活之中,并形成以普及茶文化为主的“无显茶课堂六讲”。其披荆斩棘的开拓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如是,净慧老和尚言:“守一不移,是一种觉照的力量、观照的力量、提起正念的力量。”中华茶学之美,博大而精深,返观内照,切己体察,方可成一家之学说。

赵玉光老师的《缘起性空》演讲,实则是谈自己和茶生活与生活禅之结缘的过程。他因喝茶而意外地调理好身体,从此结缘洒脱无碍的茶生活,也由此开始介入茶行业,建成太行茶仓,可谓改写了中国北方以茶仓屯茶之历史。太行茶仓的管理理念,一为筑基文化根,一为奠基产业根,为此而举办“吃茶节”,创办茶叶合作社和茶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科研和申报发明专利,并根据茶农的需要提出建设标准仓储场所,为茶农免费存储茶叶。正可谓是自觉践行生活禅之要义“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也以此而“缘起性空”,立志有为于社会。如是,净慧大德生活禅提倡:“人总是在克服一个一个困难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功。”生活禅与茶生活,是一体两面,茶的世界处处结善缘,禅的世界处处结善果。

在此,我郑重提议,请大家起立,以最热烈地掌声衷心感谢为河北茶文化和中国茶文化作出突出贡献的舒曼老师!

首届“生活禅与茶生活”讲坛精彩大回放

赵州禅,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

赵州茶,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

净慧长老,一位充满慈悲、心系众生的禅门老人,举手之间书写出“生活禅”的活泼。“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一笔闪耀着“生活禅”宗旨光辉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后人将“生活禅与茶生活”的理想薪火相传。

今天在许多茶人心中的净慧长老,不仅仅是“生活禅”的倡导者,更是提出中国禅茶文化“正清和雅”四大精神与“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四大功能的智者。

今天茶人们所提起的,已经不仅仅是净慧长老这个名字,更是名字后面那个对升华新时代精神文明的丰功伟绩;人们所顶礼的,也不仅仅是净慧长老这个名字,更是名字后面在平常茶生活中的“生活禅”魅力。茶人们还会记住,“生活禅”已经成为伴随人们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符号。

基于此,本期特别刊发首届“生活禅与茶生活”讲坛上所有演讲人的演讲稿和点评总结,以期盼能引起禅茶界的进一步思考。“生活禅与茶生活”讲坛的举行,对于推动禅茶文化学术交流与发展,使更多的了解禅与茶在生活方式中的运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吃茶去》编辑部

讲坛地点:大开元寺

讲坛时间:2019年10月24日下午

主持人开场语:

各位领导以及各位朋友、茶人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大开元寺开设讲坛,并设此议题,主要是为了感恩和缅怀净慧长老对中国禅茶文化所作出的特殊贡献,并以此推动禅茶文化事业有更大的发展。

1991年,净慧长老就开始提出“生活禅”概念,而且把“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定为生活禅的宗旨。

2005年10月,净慧长老以其睿智的眼光,饱含着对禅茶文化信念的坚定,在河北石家庄正式宣告中国禅茶文化“正、清、和、雅”四大精神与“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四大功能的诞生。

正是“生活禅”以及禅茶文化“四大精神”和“四大功能”的提出,可以说,这是中国禅茶文化在理论研究上一个崭新的崛起。

对于今天的“生活禅与茶生活”这样一个主题,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生活禅,从一杯茶开始。也可以把它解读为:茶生活,从生活禅起步。当然你还可以把它理解为“生活禅中的茶生活”抑或是“茶生活中的生活禅”。

从禅修理念讲,一切生活无不是禅,一切茶生活也无不是禅。

禅,很普遍,又很超越;

茶,很奇妙,又很生活。

生活禅的意味就是将禅的意味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认为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行为,譬如喝茶都是人本心的流露。

拈花微笑是禅,坐看云起是禅,吃饭睡觉是禅,温盏泡茶也是禅。顺乎自然的行为就是修禅的最好方法。

那么,茶生活的内涵是什么?我们可以把禅茶文化的“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四大功能作为茶人生活的指导方针,在生活中,培养以感恩、包容、分享、结缘为内涵的理念,不断优化自身素质,不断和谐自他关系,从而落实觉悟人生、奉献人生的宗旨。茶人的生活,可用净慧长老的四句话来概括:

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

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

以分享的心回报社会,

以结缘的心成就事业。

记得在柏林禅寺和全国诸多寺院举办生活禅夏令营活动时,都把普茶活动作为禅生活体验极为重要的一环。从某种意义上也说明了生活本就是一杯茶,而感受人生就如同品味一杯茶一样,先苦后甜三回味。对这杯茶我们品味得越彻底,对于人生的意义就能了解得越透彻。这份透彻,就是禅的魅力!

明海法师曾说:“学禅,不能当饭吃,但能使吃饭更有滋味。”这说明禅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相对于茶呢?我想说:“习茶,不能当饭吃,但能使生活更有滋味。”也说明习茶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一个是重要性,一个是必要性,可以这样说:没有了禅,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没有了茶,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

这次讲坛,我们邀请了九位从茶业主,让他们讲讲有茶相伴的日子和那些在生活中的幸福滋味;谈谈在生活、工作中一碗茶汤里的感悟、一杯茶里的欢喜;说说这一碗茶是握在手心里久久未曾离开的心安和淡然的禅意。

讲坛主持:

舒 曼: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万里茶道(中国)协作体副主席,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吃茶去》总编辑。

点评嘉宾:

胡克夫:河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兼秘书长、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副会长、研究员。

总结嘉宾:

耀悦法师:大开元寺书记、维那。

演讲嘉宾(按演讲顺序排列):

刘东亮:石家庄春江书院院长、《吃茶去》杂志副社长。

孙丽丽:石家庄上叶堂堂主、国家茶艺师考评员。

项春霞:邢台市茶文化学会会长。

刘 瑶:河北省技术能手、国家茶艺师考评员。

赵泽佳:石家庄纳地素食馆馆主、墨照茶修创始人、国家茶艺师考评员。

李慧娟:邢台青茗茶庄总经理。

张金牛: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石家庄无显茶庄总经理。

夏国玲:邢台天德茶行总经理。

赵玉光:石家庄太行茶仓总经理。

主持人结束语:

感谢耀悦法师为我们大家带来精彩开示,请大家再次以掌声表示诚挚感谢!

当今社会,有很多人过多地追求物质生活而忽略了精神生活,所以总感觉到精神上空虚,精神的空虚就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出现偏差,对我们人生成就和道德的提升很不利。所以要改变过来,把健康的精神生活(生活禅)和正当的物质生活(茶生活)结合起来,这才是真正茶人应该追求的生活方式。

无论是参禅悟道,还是工作、学习和品茶,只有当你有了一颗平常心,才能更好地应对一切事情。因为更多的时候,生活中的一杯茶不是让我们追求外在的繁华,而是求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

要做到如此洒脱,唯有端起茶杯,放下一切,拥有一颗平常之心!

好,今天的演讲活动到此结束,期望在下一届的“生活禅与茶生活”讲坛活动中,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演讲队伍中,分享生活中的禅修体会,分享生活中的习茶心得。

找到约7,049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2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