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喝茶的境界与人生

找到约601条结果 (用时 0.024 秒)

独自饮酒可能是闷,一个人喝茶却是境界

  一个人可以散步,喝酒、读书、远行;但,一个人喝茶却是少而又少。 

  一个人喝酒,可能是闷酒;一个人喝茶,却更可能是境界。
  三五知己喝茶,漫无边际聊天,看绿叶沉浮,嗅茶香中袅然飘起,是心灵的沟通,是情感的温暖,是人生的慰藉,是文化深处开掘—茶的境界,与人生的况味,是何等的相似!
  一个人喝茶,却是越喝越清醒,越喝越深切,越喝越品到人生的滋味、真谛,越喝越明白茶中的妙处;明前春茶纤细明丽的芬芳、秋茶厚重的浓香、桃香、枣香、兰花香等等,纷至沓来,远涉而至,相伴而行,香气悠远、浓郁,幽香…甚至,连杯壁都为香气所弥漫缭绕,令人不忍置杯于茶几,而捧于掌中反复把玩、细品;想高山流水,云雾深处,如此植物,如此纤叶,如此嫩芽,如此经历了。

  冬的冰雪、冬的严寒、冬的沉睡,而醒来,而萌发,而吐芽,而噙吻早春的第一颗晨露,而吸取深夜里清凉的雾岚如此,品之当明眸吐光彩,清心沁芬芳,口齿间,语言该何其清雅美丽!
  一个人喝茶,可以读书;最心爱的书,新近心仪的书,值得反复品赏的书。
  一个人喝茶,得到了充分的自由:不必费心寻找茶楼茶驿,不必审视茶楼小姐的服务。你可以随心的所欲,哪怕置身车水马龙的闹市,你也可以心静如水,游离于万物之外,浸润于茶香之中,从而“大隐隐于市”、“深隐隐于茶”。

  一个人喝茶,还适宜诗歌写作:茶的深处,不就是心的深么?茶的清香,不就是诗的神韵么?
  一杯淡茶,是我们每个人生命旅程中可以一陪到底的“朋友”,那么,有了这个朋友,与它面对,该是怎样的幸福!


喝茶的六重境界

       喝茶有几重境界?有喝茶、品茶、茶艺、茶道四重境界说;有只为解渴、为了“投资”、追求美味、提供精神力量四重境界说;有解渴、生喜爱、知茶、和静怡真、皆空五重境界说;有茶人、茶客、茶贤、茶宗、茶仙、茶圣六重境界说。各种观点不一、自成体系。笔者也有愚见,也有一说。笔者之说为六重境界,在喝茶、品茶、茶艺、茶道四重境界说上拓展完善,参考《易经》原理而来,为喝茶、喜茶、品茶、艺茶、道茶、缘茶。现就结合《易经》进行诠释,以供参考,不妥之处,敬请海涵、批评指正。 

一、《易经》人生的六个阶段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含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易经有64卦,每卦有六爻。其中,《易经·乾卦》将人生分为六个阶段。
      初九:潜龙勿用。释为: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或者自己能力还不足的时候,要不断学习,积蓄自己的力。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释为:经历了潜藏积蓄,人生有了追求目标,这时要抓住一定的时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释为:在这个时刻,你要提高自己的警惕,千万不要因为自己能力好,做出了一点成绩而得意和自满,应该时刻检讨,反省自己的言行。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释为:抓住机会在努力,在拼搏中,将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推向最高处。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释为:事业到达巅峰,可以大展宏图。
      上九:亢龙有悔。释为:人要知道进退,这样才能够保身保富贵,让自己的事业更加稳定。
这六个阶段可以诠释为:韬光养晦、崭露头角、居安思危、相时而动、理想实现、功成身退。 

二、喝茶的六重境界
       结合《易经·乾卦》人生六个阶段,从不懂喝茶、到懂茶、识茶、通过喝茶悟道,可以将喝茶境界确定为六重,即喝茶、喜茶、品茶、艺茶、道茶、缘茶。
       第一重: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是最基础的,不求美味,只要能解渴就行。泡茶时,随手拿一个杯,直接把茶叶泡水里,怎么方便怎么来,很难深层次地去体验喝茶给人带来的愉悦。这一重境界不懂茶,要不断学习,提高茶学方面的认知,让自己懂茶、培养自己对茶的兴趣。这与《易经·乾卦》第一爻,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或者自己能力还不足的时候,要不断学习,积蓄自己的力相契合。
       第二重:喜茶。通过喝茶,对茶有了一定的了解,已经培养出了自己对茶的喜爱,也有自己钟爱的茶品,比如酷爱喝蒙顶甘露、西湖龙井等。这与《易经·乾卦》第二爻人生有了追求目标相契合。
       第三重:品茶。能力水平有了全面的提升,具备审评师的能力,能通过审评、品鉴和研习,知道同类茶的优劣。这一重,喝茶也很讲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这与《易经·乾卦》第三爻千万不要因为自己能力好,做出了一点成绩而得意和自满相契合。

       第四重:艺茶。喝茶时讲究精神上的愉悦,注重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简单理解就是喝功夫茶,放空心灵,享受茶之美,通过喝茶,以茶会友,拓展人脉,促进事业发展。这与《易经·乾卦》第四爻将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推向最高处相契合。
       第五重:道茶。茶道融儒释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实现精神上的得道超脱。儒家喝的是千秋功业一壶茶,共谋民族复兴大业;释家喝的是禅茶一味,以茶修心,达到空灵无我;道家喝的是天人合一,溪边林下,无为逍遥。这与《易经·乾卦》第五爻“事业到达巅峰,可以大展宏图”相契合。
       第六重:缘茶。有道或得道之人的喝茶。这种人,对于茶道的理解已与人道、天道合为一体;这种人不会执着于茶,喝茶不说茶,不纠结茶品、喝茶方法和形式。真要说喝茶,就讲一个字“缘”,能喝上当下这款茶,能遇见都是一个缘分。这重境界不管身处何地,身心放松,抛却杂念,享受当下,洒脱自在,活出真我。这与《易经·乾卦》第六爻“功成身退”相契合。  

三、结束语
      笔者愚见之六重境界说,前三重是物质层面的茶,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后三重是精神层面的茶,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喝茶的境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茶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而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理解也会发生转变。
      中国茶,源流长,发神农,起汉唐,茶道源于中国。今天,每一款茶都来之不易,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味和感悟。喝茶的境界,也是人生境界,茶道融儒释道,以茶为媒、以茶修身、以茶悟道,通过沏茶、赏茶、饮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增进友谊、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升华,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感悟。
      笔者的六重境界之拙见,只是一家之言,仅供读者参考。
作者:代先隆


喝茶三境界丨茶饮、茶艺、茶道

自古,茶作为国饮,不管是王公贵族、平民百姓、文人骚客、世外高人都爱饮茶,有的甚至到了不可一日无茶的地步,可谓是大众佳饮。

常听说人生有三境界,不曾想喝茶也有三境界。虽然大家都喜爱喝茶,但喝茶的目的不相同喝茶的境界也不尽相同。大概可以分为:茶饮、茶艺、茶道三大块。

“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茶为饮茶的第一重境界,主要作为日常饮品,用来解渴消暑、提神醒脑,不太注重茶的冲泡技巧,就一个杯子一把茶,在冲入沸腾的开水,泡上一泡大口饮之。注重的是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关注的是茶本身。


这一境界是物质性的,是作为生活必需品而存在的。

“赌书消得泼茶香”此为第二重境界,是上升到了精神层面的茶,变成了审美对象,用来安神静心、陶冶心性。像《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就是钟鸣鼎食之家的茶文化了。


这一境界的饮茶就不在注重物质而是更在意品饮的环境、器物、礼仪与心境。像现在的茶艺师或讲究的老茶客喝茶也注重的是在南宋时期,“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将茶文化发展到了巅峰。

“禅茶一味”此为第三重境界,这里的茶已经不在是坊间柴米油盐酱醋茶,也不在是注重礼仪的茶文化,而是作为一种修行悟道的工具,体现的是一种超然淡薄的境界。


“吃茶去”是茶道中著名的遏语,其中缘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焚一炷香,点一盏茶,在沉浮不定的茶芽和袅袅水雾中是否也有所感悟,窥得“吃茶去”中的几分禅意?

而茶的普及与佛教的发展密不可分,在南北朝时期,南朝四百八十寺,寺寺皆种植茶饮食茶,我们现在喝的很多名品种都是来自寺庙。

丰子恺的人生三境界中提到,一为物质、二为艺术、三为宗教,和茶的三境界如出一辙。

茶作为大众饮品,不管是饮之解渴还是参禅悟道都离不开茶本身。茶最先应该是作为饮品而存在,到一定的精神境界或以一种文化为依托才上升到艺术、茶文化。


砥砺前行 与茶为伴

我们用坚持与汗水践行着我们的理念,勇于出发探寻未知,十三年来,我们一直在路上,一芽一叶得来不易,个中滋味尽在一杯一盏之中。

找到约566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