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人生与茶的感悟

找到约826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文化 | 古代文人与茶的不解缘(下篇)


茶,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三大运输产品之一,是历经四五千年而不衰的中国文明代表,据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记载,湖州是中国古老的茶叶产区和茶文化发源地,茶文化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面,为感受“茶香天下,茶行大道”的精神,鼓励大学生党员传承茶文化。


以茶斗智


斗茶是宋时兴起的文人茶事,司马光与苏东坡斗茶斗智有过一个有趣故事,相传有一天,司马光约了十余人,同聚一堂斗茶取乐。大家带上收藏的最好茶叶、最珍贵的茶具等赴会,先看茶样,再闻茶香,后尝茶味。



按照当时社会的风尚,认为茶类中白茶品质最佳,司马光、苏东坡的茶都是白茶,评比结果名列前茅,但苏东坡带来泡茶的是上雪水,水质好,茶味纯,因此苏东坡的白茶占了上风。苏东坡心中高兴,不免流露出得意之状。司马光心中不服,便想出个难题压压苏东坡的气焰,于是笑问东坡:“茶欲白,墨欲墨;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君何以同爱两物?”众人听了拍手叫绝,认为这题出得好,这下可把苏东坡难住了。谁知苏东坡微笑着,在室内踱了几步,稍加思索后,从容不迫地欣然反问:“奇茶妙墨俱香,公以为然否?”众皆信服。妙哉奇才!茶墨有缘,兼而爱之,茶益人思,墨兴茶风,相得益彰,一语道破,真是妙人妙言。自此,茶墨结缘,传为美谈。



唐朝文人喜欢参加茶宴,这也是一次难得的聚会时间。一生嗜茶如命的白居易,在苏州做官时,一天夜里,听说哥们贾常州和崔湖州两位刺史在顾渚山的境会亭摆设茶宴,但是,自己因坠马受伤不能前往,无奈之际,只能在诗中想象一下那热闹的景象。诗中描述道:“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可以想象他当时的那种心情,如身临其境。白居易善于记录文人的茶事活动。“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归来更清绝,竹影踏斜阳。”生动地描写了品茶时那些情景。


以茶明志


中国文人历来奉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由于理想与现实相去甚远,故而从“学而优则仕”的参政之路转向“退而求其次”的归隐生活,坐而论道谈说玄理。茶的清心、淡泊恰恰符合文人的这种心态,文人对茶的追求,不单单在于茶的本身,而是追求一种纯净深远,空灵的意境。



明万历十九年的秋天,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汤显祖,因不满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弹劾大学士申时行并抨击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至浙江遂昌任知县。面对人生失意,仕途坎坷,他却没有因此而沉沦。时常还邀上三五知己饶有兴趣地上山亲自煮茶。他的《竹屿烹茶》一诗:“君子山前放午衙,湿烟青竹弄云霞,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就是他当时的真实写照。



显祖爱茶,还能寄志于茶,每当他看到那茶在杯中沉沉浮浮,沉积在心中的郁结也随着一片片嫩叶,在水中舒展开来,经历太多从生磨砺的他,对于生与死自然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悟。仿佛那杯中沉浮的茶一般,同样经历着一番生与死的涅槃。似乎看透了这人世间冷暖凄苦,而显得有些超脱。于是,萌发了他“牡丹亭”的构想。这与他的“牡丹亭上三生路,一往情深逾死生”是心曲相通的。仙令遗惠爱,玉茗散清香,竹影青灯之下,当年陪伴汤显祖定《牡丹亭》的,或许只有这一杯杯香茗。“风谣近胜,琴歌余暇,戏叟游童,时来笑语。”是茶,让这个县太爷活得好洒脱呵!同样,是茶,成就了一部传世之作《牡丹亭》。


以茶砺节


茶乃大自然的精灵,其质朴无华自然天成,文人寄情山水间,不思利禄,不问功名,“平生于物原无取,消受山中一杯茶”。山水、自然、清茗,是造物主赐给中国古代贬官和失意文人的一剂治心良药。

茶可以使人清醒,排遣孤闷,令人心胸开阔,文人大多仕途失意,归隐自然,文友相叙吟诗联句,与佳茗相伴。



北宋大文豪陆游,是众多文人中最懂茶的一位茶人。他出生于茶乡,后又步入仕途,入闽为茶官,职务是提举福建常平茶事,署司在建州,即今福建建瓯市。晚年的时候,他又归隐回茶乡。蜀州做官、写诗,也在蜀州传授茶道,一个十足的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者。可以说,陆游的一生与茶的缘分实在是不浅,与茶一直怀有深情。他一生写咏茶的诗达三百首,为历代诗人之冠。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唐寅),是一位热衷于茶事的画家。他曾画过大型《茗事图卷》、《品茶图》已见者有二幅、《琴士图》赋琴品茗图等多幅咏茶绘画。这些画卷,笔法苍劲,格调超逸,汇山水林泉、人物茗事于一卷,极富品茗情趣和幽雅意境,均属逸品。



这位桃花庵主,经常在桃花庵圃舍同诗人画家品茗清谈,赋诗作画。这首《画中茶诗》就是唐伯虎(唐寅)在他绘制的《品茶图》上亲笔题诗。“买得青山只种茶,峰前峰后摘春芽。烹煎已得前人法,蟹眼松风娱自嘉。”这就是一个赋性风流倜傥,才高艺博的唐伯虎(唐寅)



品茶一直被文人当成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既讲究泡饮技艺,更注重情趣,追求天然野趣,茶带给文人的是净化,是纯洁,心灵的纯净与山水融为一体,天人合一,找回最自然的真我。



以茶为


相传乾隆处理完奏章之后,倦意渐浓,此时手边恰有一壶清茶,便端起茶杯小啜一口,立即被其浓醇馥郁之滋味与鲜爽回甘之岩韵所征服,于是提笔写下了这句脍炙人口的诗词。



可以想象,乾隆皇帝作为一代帝王,一定品尝过时间山珍海味,美酒珍茶,然而当他品饮武夷岩茶之时,却仍被其独特的品质特征所折服,并一直对其情有独钟,武夷岩茶的魅力可见一番。



诗人常常用结缘茶,小居茶山,种茶、采茶、煮茶、品茶、吟诗,使诗与茶同土而栽,同根而生,茶得山川之胜而显风流,山川得茶之养更显人文神韵,诗魂与茶魂融而为一,如入忘我清境,内心的超脱与恬淡融入杯杯清茗。酒醉了,“天子呼来不上船”,茶醉了,“一语道破红尘事,一杯清茗傲王候。”那是一种气节,一种豪迈。

来源:网络资料

孙丽丽在首届“生活禅与茶生活”讲坛演讲:好好泡茶就是修禅

尊敬的耀悦法师,与会的各位代表、各位茶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我的“生活禅与茶生活”。我不太会用专业的逻辑来架构演讲,只好烦请各位耐着性子听我讲讲与茶前半生的故事吧。

当我面对“生活禅与茶生活”这个演讲命题时,不由将我的思绪带回到了15年前。那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挺有福报的一个人,刚刚到石家庄三字禅茶院工作,就初闻净慧长老关于“生活禅”的宗旨“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还有“正清和雅”、“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禅茶文化精神,以及赵州“吃茶去”公案。虽然那时候我还是一名普通的茶艺师,每日里拂尘洒扫,侍茶弄花,迎来送往。但却有机会经常见到净慧长老,并有幸为长老泡茶。也经常和众茶友一起聆听他老人家的开示,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就是对我们茶艺师说的一句话:“好好泡茶就是修禅”。

这句话什么意思?我真不懂,那时候我的工作就是泡茶。还好,问问净慧长老的弟子——三字禅茶院吴老师。吴老师则借用净慧长老一句话来回答:“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吴老师还说,不懂什么意思没关系,首先记住,该干什么就好好干什么,比如泡茶、扫地,也许以后就懂了……

十年前我孕育了一个生命,也是我人生角色到了一个转换阶段,以茶为营生的我开始有机会稍作安顿。没有想到的是,在我休息期间,从前与茶接触的日子倒成了我在那个阶段最值得回味和感悟的全部,它像我生命中的角色一样,也发生了变化,很微妙、也很美好,这样的体会也只有自己才知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从此以后,我依然从事的还是泡茶,但是好像有些懂了“好好泡茶就是修禅”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五年前,我离开了让我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开始了自己对“茶空间——上叶堂”的打造,当时没有多余的考虑,可以说毫无准备也没有期待,只凭着一腔对茶事的热爱。

我喜欢茶,喜欢一切与茶相关的事物,尤其独喜泡茶。只要在茶的世界里,我就会感到很安心也很自在。虽然那时对“生活禅”理念似懂非懂,觉得“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概念离我那么遥远,但我依然在遵循净慧长老提出的“正、清、和、雅”禅茶文化精神基础上,将自己的“茶空间”定位在茶文化的培训和推广层面。

其实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我深知只有以此为初心才能规避自我的惰性,才能更好的精进。茶文化的培训从基础开始,温故知新,慢慢地丰富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宽度,在茶文化知识方面力求严谨,在习茶过程中力求专注。每一次示范我都会像有一种仪式感一次又一次的亲自操作,后来才体悟到:泡茶乃真正的禅修,似乎有一种力量在加持着你——温柔而坚定!

在经营的过程中也曾有过动摇,也有想过要不要像社会上培训班一样,多经营一些其他传统文化项目,以此来增加“上叶堂”的培训内容。但是几经斟酌之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己想做而且能做的事情,最终还是以茶文化课程为主,邀请各专业老师将花道、香道、书画穿插和融入在茶课之中,让来到这个课堂里的每一位学员都有机会,轻轻叩开一扇门或一扇窗,领略一下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的魅力。至于是否能够深入学习或深度体验,我以为,随缘就好。我一直这样认为,培训课程的重要一环就是“将急不在一时的修身养性之事,落实到生活里”。这样才能发挥茶文化抑或是禅茶文化的化育功用。

有时候,经常会听到一些学员私信与我分享她们的喜悦说:因为学茶,自己的性格和习惯,在工作、生活中发生了一些变化。

譬如说,再忙也会有时间忙里偷闲静静的泡壶茶;

譬如说,身边人感觉自己说话的语速和态度,变得温柔舒缓;

还譬如说,做事情的时候会想到泡茶的动作,有意识的更加专注。

……

每每听到这些学员分享体会,心里总会有些偷着乐的小窃喜。然而,当我平静下来时,心中愈发感到责任感的强烈。不错,小小的一片树叶,浅浅地一碗茶汤,因为我的言传身教,每个人都是因缘相应感悟到更多。所以,我始终不敢懈怠,一方面不断地学习成长,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和现场茶会等活动,及时更新和补充对茶知识不同阶段的理解。

从前信息闭塞,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是有限的,是茶的芬芳引导着我亲近善师友,在学茶、访茶的路上行走、阅读和分享,感知草木山水之灵,感叹古人先民的无上智慧。这些,无论在我的课程实践里,还是在我的茶生活里,均是受益无穷,这样的体会其实在我后来才慢慢感知到的。

所谓日用而不知,十几年与茶一起的日子,成就了我面对凡尘琐事看起来更加平静和从容,但凡和我接触的亲人朋友都会看到我的状态后问:

“平日里如何保养?”“在哪美容吗?”“用什么化妆品?”

在我的认知里觉得最好养生办法就是通过禅修习茶让心中少事,我虽皈依三宝,却还是在红尘之中。红尘里的一杯茶香,就是我的功课,这门功课就是:

分汤授课修布施,行茶有度修持戒,赞不喜、谤不怒、修忍辱,学而不怠修精进,制心一事修禅定,以茶见性修般若。

2008年由舒曼老师和三字禅茶院共同创编了一台“赵州茶语”禅茶演示,我很荣幸参与了创作和演示。这台禅茶节目,不仅亮相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舞台,还代表中国参加在韩国首尔举行的2012年第七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上公演。那是我第一次出国,这是一种缘,是和禅茶文化结的“缘”。作为主泡,我很激动,也很自豪。我清晰记得当时的心情非常紧张,随着在台上行茶过程的铺展,心情开始慢慢平静下来,没有语言,只有禅中的奥趣与茶中的平和。当净慧长老一首《赵州禅茶颂》诗偈在六岁小女孩朗诵的声音里响起时,韩国歌剧院全场掌声雷动,这掌声一直随着我们缓步退场而经久不息,那一刻我心中的喜悦无法言表。在茶的世界里语言显得多余,我们依托着一杯茶的香洁,结缘着中日韩三国的茶人,结缘着心中最挚爱的“禅茶”。

在那次禅茶活动中,令我最为动容的是日韩演示队年长的成员,大多头发斑白,年过半百,年龄最小的亦人到中年,从服饰到妆容,得体精致,舞台上步伐轻快坚定,行茶过程恭敬从容,观之心中莫名感动。从那刻起,以茶结缘,以茶修禅的念头闪过心头,也坚定了我在茶之路上行走的决心,心有善念,身心和谐。这既是禅缘,也是茶缘。

净慧长老曾说:“用结缘的心态来喝这杯茶,以茶汤的至味,同所有人结茶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让法的智慧、佛的慈悲、茶的香洁、善的和谐,净化人生,祥和社会”

禅,是我心中的魂;

茶,是我心中的灯。

习茶路上,不忘初心,好好吃茶。

净慧长老告诫:“好好泡茶就是修禅”。

我想再加一句:“好好喝茶也是生活”。

感恩大家的聆听,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各位吉祥如意!

古茶走廊,与茶一次美丽的相遇

仿佛是一首歌,仿佛是一幅画,仿佛是都市休闲的快活林。午后的一刻,我在云南凤庆的古茶走廊,与茶一次美丽的相遇。

还未走进古茶走廊,就能感受到浓浓的茶韵,沿途绿茶茵茵,树木苍翠,石径幽深,与茶楼浑然一体,互为衬托,相得益彰,尽显古典与现代气质之美。

走进古茶走廊,入雕栏之境,傍小桥之侧,闻流水之声,赏古乐之雅,让人觉得仿佛穿越时空,身处其中,感受到一份快乐与悠闲。一阵风吹过,似乎还有一两枝开放的花儿在轻叩窗门,传递着温馨的气息。伴随着那一阵阵悠然飘来的沉香和缕缕茶香,沁人心脾,以致于让人不急于马上坐下点上一杯茶,而是先要闭目深吸,享受一下心灵的片刻宁静。

走进文鼓楼,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文化气息。“万象随风动,物于心外;一缘伴茶来,妙在其中。”的对联让你细品茶中人生的滋味,寻找内心的感悟。正门上,“长空舞袖云肪动,高山摆案,嘉木当玄圭,神农作序;大地流风寸翰行,远岭横窗,玉壶呈月砚,陆羽成书。”使人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体会出传统文化与茶文化之间的水乳交融。

茶楼的内部装饰总是别具一格,陆羽、神农的浮雕栩栩如生,古朴的造型设计,古朴的家具摆设,简单的挂画配饰,恰到好处的灯光处理,使这个小空间朴实而又充满着一种回归本色的入世观,茶楼环境装饰设计不在于材料的贵重,不在于装修的豪华,而在于传统文化和现代休闲元素的结合,简约的造型设计,青石板的地面、砖墙,木质的吊顶,点缀透彻的射灯,使环境古朴而不沉重。

“盅中道茶,盅盅道茶,盅盅道茶品茶道;座坐知己,座座知己,座座知己唯己知。”茶道,历来被看作是一种高雅的品味文化,因为可以满足人们审美欣赏、社会交流、养生保健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国际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茶文化更趋于多元化、多样化,所以古茶走廊从茶文化出发,营造富有茶文化的艺术氛围,让人们能在品茗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全身心的放松,体验到心灵的净化与宁静,此处便是休闲又能促进交流的理想场所。

文鼓楼,静静地吐露着中国传统文化与茶文化的芬芳。茶艺培训,音乐、舞蹈创作,摄影家文化沙龙。或挥毫泼墨,或吟唱谈心,至情至性。茶楼清静幽雅,茶香四溢,音乐缭绕。在这样的环境中,看窗外花开花落,闻流水声声入耳。听古筝高吟低唱,谈纵横古今传说。回归自然之趣,听茶水与时光觥筹交错。有时邀三五好友在此聚首,或与同道茗友一起品茶,甚至于一个人在这幽然之境,去静静地品读一本清心的书。让身心来一次彻底地放松,让平日的慵懒表露得淋漓尽致。“前生后世路相随,旧事无人梦自痴。半套青衣寒露透,一窗暮色寄相思。秦砖汉瓦今何在,唐风宋韵几人知。化羽成仙邀日月,随风起舞唱茶诗。”、“空灵俊秀地呈书,淡雅清香月画图。悟道何需三界外,休闲不在万缘足。前程路碎石阶印,古道秋深大漠枯。万岁茗柯归故地,千年古韵在茶都。”道出了与茶结缘,茶趣与文化素养的茶人合一境界。

古色古香的桌椅和考究的山水画是文香阁的标准配置,茶楼内拥有独一无二的茶座布局,一张张木漆茶桌被擦得铮亮,一套套饱经沧桑的木纹茶具摆在桌面上。“八百年驿道马驰,乃连系九州为友,四海为邻,一物为缘,若寻根日月精华,图宏业盛,礼齐韵雅,首当数彩云之南,古茶公社;五千里沧江龙动,最贵于六国同宗,三省同祖,七市同益,要溯源天地灵秀,山高水长,儒厚文兴,还请看锦绣凤庆,滇红故乡。”的对联格外引人注目。走进文鼓楼二楼,最先迎候客人的总是幽幽的茶香,刚刚出壶的茶汤冲入一只只精巧的白瓷杯里任人品尝。品茶,啜的是一种意境,品的是一份情怀。几枚盈绿,超凡脱俗,在水中观其上下沉浮,仿佛人生的起起落落。而选择一份如茶般清淡与超然的生活态度,则需一种境界。

擎一盏清茶,任丝丝幽香冲淡了浮尘,沉淀了思绪。憩坐都市宁静清雅一角,柔和的音乐若有似无。其实生活本就如此简单,似是凝聚了太多的愁绪,太多的愁绪是因了心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烦躁时,恬恬然醉心于一盏佳茗,感受着茶之岁月,壶里春秋,云卷云舒;闲来无事时,赏玩手中或精巧别致或古朴大方的茶具,茶香缭绕,云气袅袅,细啜慢饮,悠悠回味,自觉齿颊生香,清幽扑鼻,疲劳顿消。虽说境由心造,但茶品、器具、美食、美景同样重要,它们能烘托品茶的意境。

文香阁除了茶品系列之外,还有根雕等工艺品,悬挂的字画,无一不跟茶有关,茶室内外郁郁葱葱的树木,绿树成荫的花草,每位顾客都会情不自禁的去抚摸一下真假难辨的假树仿花。工作之余,带着周末的闲情,品一口茶,让人偷得半日闲。一杯茶水,似春的信使,沉淀着自然的讯息。

“品茗,就是品人生”。茶道的意思,是否可理解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轻轻的啜一小口,唇齿之间留有淡淡的醇香。茶之以浓酽胜者莫过于功夫茶,精致的茶韵工具,一流的泡茶功夫,让茶的艺术在古茶走廊展现得淋漓尽致。"喝茶之意不在茶",文香阁茶楼的茶,能怡情悦性,消去烦躁,使人们身心舒展;能清心醒脑,其乐融融,使人们振奋精神。

是的,时光如水,匆匆而过,或许每个人心中都隐藏着太多的快乐或忧伤,浮世的灯火明灭着思想,谁是谁前世的缘分,谁是谁一生的心疼,置身红尘,每个人都需要用一种方式来释放灵魂,而一杯香茗总可以让伤痕累累的心卸下疲惫,尽享一份安宁与通透,正所谓禅茶一味,云淡风轻。“漫履险峰神自定,独居空谷心常明。”能达到此等境界,人生何幸之至。

一杯茶,是一张张美丽的书签;一杯茶,是一首首生活的歌。它的那一丝苦、一丝涩、一丝甜,包含了多少悲喜的激荡,生命的共鸣。在茶韵斋,你可以放下绷紧的心情,尽情地舒展精神,“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是这里的真实写照;茶韵斋楼拥有"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的舒适;拥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热闹景象;拥有“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的清幽;拥有“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的韵味。室内窗明几净,温馨典雅,精美的茶具款款玲珑剔透。各类名茶被主人怜香惜玉般收在吧台的厨柜上,店主和茶女们热情洋溢的笑脸,伴着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令你顿生宾至如归之感。

三五个人走进茶韵斋,茶女款款走出,笑意盈盈,彬彬有礼。然后,你随她轻巧地步入茶屋,听她娴熟地说着茶道,她的脸上含着恬淡的笑意,你悠闲地看她用纤指托起一件件茶具,看她小心翼翼地用沸水拭着小巧的杯盏,看她低着眉将茶水注入茶杯内,静静地等候着。稍许,她绽出一痕浅笑来,用手轻轻打开杯盏,茗烟袅袅升起,茶香四溢,然后缓缓地飘散,融入竹窗之外。我们几个人得半日之闲,散坐在雕花木窗下,静心品茗,或斟酌古今,或品味中外,或侃天南地北,或胡扯人间是非曲折。

此时,落座在厚厚的木质古櫈上,听着美轮美奂的轻音乐,接过茶女恭恭敬敬奉上的小盅香茶,音乐响起,随流淌的古乐流泻出赋予磁性的女中音,点拨着呼吸,一呼一吸间,满心的神圣与庄严,敬茶若神,恭敬心起,禅意弥漫,空灵而飘逸。

端杯,闻香,品味,喝茶,入喉,入心,入肺,入胃,滴滴甘怡,润泽身心。一杯,二杯,三杯……手心微汗,足心微汗,额头微汗,身体微汗……茶的魅力,一一彰显。经历了一场茶的洗礼,茶的浸润,让全身释然轻松,恍若飘飘茶仙般空灵。

心,被荡涤,氤氲在袅袅茶味里入定,纯洁,洁净,无欲无求,超然物外。不觉间,尘世的喧嚣和浮躁竟随着缓缓升起的茗烟一道散落开去。那一刻,也许是受气氛的熏染,也许是受环境的烘托,忽然,你便发现自己仿佛真的就有了一派“隐士”的气度和风范了。这时候,品着功夫茶,再看茶美的茶道表演,茶就变得玄妙而神圣了。于是,唐人那首著名的饮茶诗就会自然地闯进记忆中来:“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全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心灵,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沉吟中,一杯香茶下肚,茶的美妙自然便是心知肚明了。真可谓“铅华洗净处,万类见真容。醉卧云天外,痴游大地中。机缘随世事,造化守中庸。欲念何堪尽,浮名毕竟空。”

身处古茶走廊,把自己置身于陶公的世外桃源,忘却一切的世俗,抛弃一切的痛苦,让心与灵魂静静地对话,尽享最原始,最纯净的时光。

【摘自2016年第3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庄文勤(云南凤庆)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找到约800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