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普洱熟茶认识

找到约833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从普洱熟茶“黑转粉”到“道中人”

我们一直强调,茶首先是食品,我们是要吃到肚子里去的,茶的好与坏,身体会直观地告诉你,喝茶的本质是带来健康,而已经有太多的例子为我们证明了普洱熟茶它带来的健康品饮体验。我们坚持以欧盟食品检测标准为安全生产根本,制安全、健康茶。在此基础上,让茶友更放心地与我们携手品饮经典的味道。

——滕忠东

普洱茶历史发展是断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内地成为小众茶类。但在香港却是人们生活日常离不开的一种红汤茶类。90年代中后期,受港台地区影响,普洱茶星星之火首先在珠三角城市点燃,继而在2005年后影响到全国,一跃成为有影响的大众热捧茶类。

然而,综观普洱茶的复兴历程,真正是摸着石头过河。早年关于“干仓好茶,港仓、湿仓发霉茶”,“熟普不如生普好”等理论,影响了很大一部分人,包括我自己。且至今仍深深误导很多普洱茶初识者,让初识者在潜意识里就对普洱熟茶产生抵制、轻慢态度。

好在云雾遮不住真相,特别是近年《普洱》杂志溯本追源,倡导科学认识普洱熟茶,让愈来愈多的业内专家详解熟茶发酵的机理和健康功效。自2017年后,我也慢慢从“黑”熟茶转变为熟茶“粉”。

“黑”熟茶,

源于对普洱后发酵工艺的肤浅认识

本人于2001年辞教从事经贸,身在沿海开放城市——福州,日常与港台朋友经贸合作往来过程中,多有接触普洱茶的机会。因为福建是乌龙茶、绿茶重要产区,作为福建人,我们认为茶叶就应该回甘生津,喉韵强烈持久,普洱生茶刚好能满足这一品饮需求。再喝普洱熟茶,无生津感,并且没有生茶中特有的花香、果香,反而杂有类似“鱼腥”气息的堆味。从而抵制甚至认为其制作不卫生,易发霉,不利于健康。不但自己不喝,还劝自己周边好友也不要喝熟茶。

记忆最深刻的有两次。第一次,时间大约是2007年,一位久居广东中山的初中老同学回福州同学聚会,听说我喜欢普洱茶,特意给我带回一袋普洱散茶,约两斤左右,价格不菲(现在想来应该是八十年代普洱散茶),与众同学一起冲泡,汤显褐红色,我就一口不喝,还劝在场同学少喝这类“湿仓”茶。

结果原本送我的茶叶,被另一位同学拿回家。过了一段时间,这同学与我分享,他与老婆在家一直喝那茶,感觉胃很舒服,身体饮后有发热感,并且他老婆胃功能有了明显改善。但我仍固执己见,劝说同学“那茶”就是香港湿仓熟茶。如今回想起来,这些无端的偏执是源于自己认知的肤浅,跟着部分茶商人云亦云,没有科学思维去判断。

第二次类似事件发生在2014年国庆期间。当年公司刚尝试生产出第一批普洱生茶,我就约公司路老师,福建茶叶学会《 茶缘 》刊物主编汤荣辉先生等6人,从福州驱车到浙江与资深茶人交流学习。

晚间到桐乡,受到老乡又是同届学友孙先生款待。孙先生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成员,在当地经营高端娱乐业,那天晚上他冲泡熟普接待我们,我则力劝他少喝熟普,并历数熟普种种不利。孙先生只是淡淡一笑说, 他一直受困于“三高”,身体亚健康堪忧,原先一直喝岩茶、铁观音,两年前,偶然喝到一款价格实惠的熟普,口感还比较适应,就一直喝到现在,体检得知“三高”趋向正常,特别是血脂值已正常了,身心状态也好了很多。当时的我仍不以为然,编着种种理由,继续黑着熟普。为此,在席间还与汤主编就“孙总喝熟普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至今想来自己当时真是无知才敢无畏,心安理得黑着熟普!

科学普洱观的指导,

我逐渐转身为“普洱熟茶粉”

我在习茶的过程,对于勐海茶厂、下关茶厂的普洱熟茶还是比较认可的。对于身边那些一定要喝普洱熟茶的好友,我就建议他们尽可能喝勐海茶厂的茶品。记得2006 年,偶然喝到大益2005 年的金针白莲熟茶,口感、体感都不错,特别是几位高中女同学时常向我说起这款茶,以至在2007年我花18000元在福州五里亭茶叶市场买了一件金针白莲(一饼价约300元),要知道当时“白菜”“孔雀”明星茶也不过小几百块钱,“ 八八青 ”市价约3000元左右。

2010年公司因业务关系在广州天河区设立办事处,由公司刘先生具体负 责。刘先生是台湾人士,没喝茶习惯, 午饭后必到便利店买瓶酸奶喝,我问何故?他解释说“酸奶富含益生菌,有益 于肠道健康,消除肠道弯曲处沉积物。” 我便建议他试试喝大益熟普,特别推荐了2005年V93。言及普洱熟普作为发酵茶,茶汤温热,富含益生菌群,利于肠胃健康。就这样喝着熟普,刘先生渐入普洱天地,专心精研,今天已成为珠三角地区颇有名气的普洱藏家,从事大益明星“孔雀”“白菜”系列茶类的品鉴、收藏、流通。

随着近几年公司主体业务调整,我由经营意大利红酒逐步转移到以普洱茶为业,并注册了“ 朴境 ”品牌,开始了产、供、销品牌化运作构想。这几年本人行走于全国各地,观茶展、拜访茶界前辈,向普洱茶界学者、科研人员请教学习。特别是阅读了《普洱》杂志陈杰老师的文章,让我开始对普洱茶有了新的认识起点,树立了自己的科学普洱观。借2017年《普洱》杂志创刊十周年纪念活动期,我也专程拜访了陈杰老师,交流普洱熟茶对人体的健康意义。

普洱生茶因茶性偏寒,长期品饮容易让人脾胃受损。我本人之前长期喝普洱生茶,并影响周边好友。从昆明回福州后,我立刻逐一了解长期喝生茶的好友。其中一陈姓大哥直言不讳说他喝了一段时间生茶,瘦了十几斤,胃一直有呕吐感,听从医生建议停饮生茶后,体力逐步恢复。此事震惊着我,引起我的深思:难道自己做古树生普的方向错了吗?

我与台湾刘先生也同一时间出现晚上睡觉流口水现象。问诊中医得知:长期品饮寒性生茶,导致气虚脾湿,严重时夜间睡觉就会流口水。当然,胃有毛病、口腔溃疡也会出现夜晚流口水现象。

但我诊断后停喝生茶,甚至中期茶,只喝红褐汤老生茶及年份老熟茶。约三个月后,夜间不流口水了,人气血也好了很多。

从陈杰老师处得到启发,到自己的亲身感受,我在2018年1月份来到了云南勐海,寻找经典“勐海味”。从原料、工艺、拼配等方向逐步研究,深入原料基地,反复实地考察,逐一拜访曾在勐海茶厂发酵车间、采购组、拼配组的老一辈茶人,认真听取他们的制茶经验。深入厂区逐个考察不同厂家的发酵状况,对大堆发酵、木板离地发酵、竹筐离地发酵等方式进行比较,经两年多的不懈努力,终于形成了自己对普洱熟茶的理解,重新审视普洱熟茶对人类的健康价值与意义。

自此,我从对普洱熟茶黑你没商量的“ 黑者 ”,华丽转身为普洱熟茶“ 粉者 ”,粉得一天生活都离不开熟普。

来源: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史上最详细,教你如何喝懂普洱熟茶


很多茶友问小编,如何才能喝懂熟普,老的熟普多少年份合适?这一篇文章整理很详细,从15个维度来回答这些问题。

(全文4500多字,大概需要8分钟阅读时间)


熟普


  普洱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云南特定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加工工艺,经渥堆发酵等工序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质量特征是:外形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


  普洱熟茶经过人工发酵,具有特有的茶香和茶味,茶性温和,扶正理气,温中调养肠胃,刮油去脂,具有很好的养生价值。冲泡时汤色浓,偏深红色,茶味温和平顺,所以越来越多的茶友、特别是冬日里品饮熟普的茶友更多。



样品


  要喝懂某款茶,或者说某类茶,首先你要有此茶的“样品”,比如熟普,就是足够相应的熟普茶,特别是不同时代、不同年份的熟普茶,或者不同阶段、不同地域的熟普茶。因为熟普茶,是个变化中的茶,不同阶段、不同地点存放的茶,是有明显差异的。


  比如尽可能的有1年、3年、5年、7-8年、10年、15年、20年等不同年份的熟普茶,逐个喝后,品饮过,大脑里自然会有一个直观的记忆,会感受到它们之间的区别与变化,时间、仓储等赋予它的不同特色,都会在茶身、茶汤里、口感和香气中留下足够丰富的信息,让细致的你捕捉到。


  最好再有不同仓储,特别是南方仓、北方仓等不同存放地点的茶来品饮,区别更明显。



品名:兴海茶厂班章乔木·普洱王

品类:熟茶   年份:2005年 


年份


  年份,在普洱茶里,是个很重要的概念。新制茶,特别是熟普,目前还是很难去除渥堆工艺阶段留下来的所谓“堆味”,要渥堆发酵,就会有“堆味”或“水味”或刚制作完成时的“燥感”,这些都需要假以时日来改变,这需要“年份”时间。


  另一个“年份”,就是存放过程的年份,存放到一定年份,经过时光、温湿度、菌群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之后,品质才会非常好。


  喝懂熟普,其中一个就是要了解、品味懂“年份”的转变,新茶、老茶的不同。



价格


  了解熟普,自然要懂得、了解价格,第一,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从几十元一饼,到几百上千不等。第二个就是,又要不完全以价格来评价茶。有更多的原因,让爱茶人难以遇见一款好熟普,自然好熟普的价格,未来不会低。


  工艺更复杂、制作成本、时间成本、损耗更大等等,让好熟普更难寻遇,不要仅以为熟普都是“台地料”加工、渥堆不卫生、不懂茶的人才喝、没有好熟普等等,这些都是错误的观点。


  近两年的普洱市场发展,恰恰熟普消耗量最大,世界各地对普洱茶的对人身体的功效、营养研究,也恰恰基本都是基于熟普的研究。未来,技术的发展、市场的需要、消费者身体体质的影响、功效健康的看重,熟普才更是普洱茶的未来。



品牌


  喝懂普洱熟茶,要多找几个品牌的不同年份的熟普来品饮,多款茶喝后,基本会喝出点区别,工艺的稍微不同、原料的不同、制作理念的不同等,品牌熟普茶,为了市场原因,多是拼配,主要为了口感的统一、专卖店直营店的铺货需要,有优势也有不少缺点和不足。


  小众玩家或个人品牌,多是追求高品质、追求爱好、追求某山头、追求口感、追求用料,好处是精品茶多,但价格会高、量少、几乎不会年年统一口感延续。


工艺


  了解懂得点普洱茶的基本制作工艺。


  鲜叶采摘后,经摊放、杀青、揉捻、毛茶晒干后,即为晒青毛茶,生散茶。生散茶经人工快速后熟发酵、洒水渥堆工序,即为熟散茶。再紧压成型,成为紧压熟茶品。



  工艺过程就是这样的:生茶毛茶~湿水~反复翻堆~出堆~解块~干燥~分级~分别潮水~蒸压(类似生茶蒸制过程)~干燥~


  在这个完整的过程中,茶叶要经过反复折腾。从鲜叶到生产,茶叶经过了一个下锅炒的过程。然后被反复蹂躏(揉捻),再晒干。刚结束这么一个残忍的过程,变成干茶,然后,又加水,搞得虚胖,发酵出汗,面目全非。再干燥。好不容易换了身干衣服穿上,修养了几个月,上面传来旨意,要压饼。又得泡澡大约24小时,第二天经过高温蒸汽,再压制,烘干成饼。这样的过程,如果身子骨比较单薄,茶本身底子差,是经不住这番折腾的。


  传统熟茶制作方式,每次取用生毛茶10吨为一渥堆单位,最大适合量为50吨,潮水(洒水)量视季节、茶菁级数与发酵度而定,通常是茶量的30%~50%左右,渥堆过程中视制作地的温湿度与通风情况进行数次翻堆,使茶菁充分均匀发酵。若堆心温度过高会导致焦心现象,即茶叶完全变黑炭化。茶菁含水量接近正常时,茶叶霜白现象褪尽,便不再继续发热。


  此时通过散堆、除杂等工序,即得普洱熟散茶。



  轻发酵熟茶品和重发酵熟茶品而言,其在制程中保留了更多的活性物质。因此轻发酵熟茶茶品既具有一些只有熟茶才会具备的物质与保健功用,又因活性物质的留存给茶品留下了转化的空间,因此陈年的轻发酵熟茶茶品会更接近老生茶。市场上有许多所谓“轻发酵熟茶”,实际上是发酵时间不足发酵不到位的半成品。


  目前熟茶制作方式,除了上述传统潮水渥堆之外,小堆发酵、喷雾式增湿、菌类发酵等等,也有不少业者进行实验与实际生产,产品各有特色,未来普洱熟茶的制作工艺仍有相当的空间。


  了解了基本的制作过程及工艺后,能在品饮对比时,更有利于印证是否符合熟普的基本特征。


  二是喝到、品饮一款熟普的过程中,能反过来求证它的制作过程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基本的制作过程。比如发酵时间的长短、发酵度的轻重、采制的级别标准、存放是否得当等。


品质


  喝懂熟普,得先了解普洱熟茶的品质特征。外形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



  不同等级的香气、滋味、汤色等几项上,表现出的都是不一样的特色,关键是看您的口感喜好趋向于那种等级的品质特征。这仅是散茶的品质特征定义,还有不同的散料经过不同的存放后,再蒸压成不同形式,滋味口感又会有不同的转变,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熟普茶茶外观呈黑色或红褐色,有些芽则为暗金黄色。新制茶会有渥堆味,发酵轻的有类似龙眼味,重者有闷湿草席味。有降低洒水潮水量、延长渥堆发酵时间,可以降低渥堆味,增加甜感,口感更接近老生茶。


  口感浓稠水甜,少苦涩。近年来,有不少轻发酵熟普茶,有的会有微酸而化,回韵入喉底的不错表现者。熟普有苦也不怕,但要能化,若苦味不化,则制作工序及品质有失败。汤色发酵轻的多是深红色,发酵重的多黑褐色为主,另外就是与茶级别有关。叶底由于洒水渥堆原因,叶底发酵轻度的红棕色,发酵重的深褐色或黑色。


  熟普制作好的品质,当发酵充分时,汤感浓稠水甜顺滑,较少苦涩。发酵轻者,微酸、有回甘,香气明显、口感较重;若发酵失败,带酸苦而不化。



老茶


  熟茶制成,当年即可品尝(虽不好喝,也不至于说不能喝,甚至目前不少技术在改进,以使新制熟茶就更好喝),当然有个几年的陈期,这时发酵的味道完全转化掉了,经过人工发酵而产生的多种复合聚合物也一定程度上通过跟空气接触而产生后期氧化,茶味变得更深沉内敛了,此时品之,茶香、茶味和茶韵才会比较清楚。


  有的茶友说:熟茶,压制出来,无一例外,需存放1年~2年后再销售。历时过程有的也许长达6~7年,然后,存放7~10年再开始喝。熟茶也需要13~18年的过程。层次感有了,各种各样的特点出来了。只是,这样的时间,太多的茶友等不了,这样的15年左右时间的老熟普也不好找。


  对于老茶,我们要首先有个态度,不盲从、也不必过分追求,遇到自然好,遇不到也不苛求。毕竟,过往的时间成本太贵重、也很难说清历史。还是更多的建议友从最近几年的熟普找来开始品饮,或者,自己较早的切入,每年买些,存放些,不以增值投资为目的,只为自己爱好、自己对比品饮,这才是更好的老茶态度。



老师


  喝懂普洱茶,甚至说,任何茶,有茶样,最好再有一二个老师带着,作为领路人,他有经验,乐于分享,这就最好不过了。当然,市场上好的老师不多,而自认为老师的不少。这需要你有一双慧眼辨识。如果身边暂时没有,那就建议你跟着茶百科的脚步,品饮茶百科、等闲堂的熟普茶,让我们一同成长,借我的眼睛发现美、传递美给你。


对比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受这种清福,需要工夫及练出来的特别的感觉,鲁迅先生就知道并早早的提醒过我们:需要工夫、并要常加练习、还要心细能感受出不同的感觉。


  能多喝、会多喝,特别是会对比喝。这是喝懂茶的主要法门。


  一款茶,从头喝到尾,从取茶、称重、烧水、烫壶、温杯、投茶、注水、出汤、每一道细细品味、盖香、杯香、热香、温香、冷香、滋味、口感、身感、心感、喝着感觉、喝后感觉等等,然后,再形成记录或记忆。


  再有两款茶同样茶量、同样器具、同样水温、同样时间、同样环境对比对冲,然后再细细品味,分析出不同。


  再到两三款以上茶品,同时对比品饮。如此练习下去,不多日,知识见长、体感见增、好坏立显。



形式


  了解不同熟普的不同形式。比如外观有散、饼、砖、沱、珠,还有老茶头等。不同的形式,特色不同,品饮、滋味、保存都会有不同。


仓储


  对普洱茶,一直以来,有过在多“仓”的概念,让人眼花缭乱。喝懂普洱茶,了解认识“仓”的概念是有必要的。毕竟,大多普洱茶,是要经过存放转化后才更好喝,也更受人欢迎。哪怕个人茶友,无法达到“仓”,也要在家庭或小型仓库存放,细心的通过温湿度调控来期许达到“仓”的概念。


  熟普入仓能将渥堆味(新味)快速去掉,汤感滑顺润,较早出现陈香味。然而入仓也有很多缺点,损耗大、茶和饼油亮度降低或消失、仓味会持续存在、即使同批茶香气口感品相等相差较大、与未入仓对比让人不讨喜、茶友近年越来越注视健康及干仓。


  了解如“干仓”、“湿仓”、“南方仓”、“北方仓”、“本地仓(云南仓)”、“入仓”、“未入仓”、“广东仓”、“香港仓”等众多概念,能更好的认识普洱茶。不同“仓”的普洱茶,有着不同的转化、口感印记。如果能有这些不同“仓”的样品茶,对比品味,就再好不过了。



交流


  喝懂茶,一是自己喝,二是多人喝。多人喝,就是品饮交流,不同的茶友,会有不同的学习经验、品饮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交流分享,会让自己学习了解到不同的知识经验,甚至惊讶意外的思路或文字描述。三人行必有吾师,就是这个道理。


  或者多蹭茶喝,茶城、茶展会、茶圈子、品牌品鉴会等,都是很好的蹭茶地方。当然,尽可能的在蹭到自己喜欢及满意的茶品后,就出钱出资购买些,支持人家,别老是蹭,在一个圈子里蹭的多,真成了“茶油子”,让大家烦,名声臭了,你就再难蹭到好喝的茶了。


技巧


  这里说的喝懂熟普的技巧,是掌握泡好一道茶的技巧。从如何选茶、如何选水,到如何泡好一道茶,这里面大有学问。


舍得


  喝茶有成本,特别是追老茶,山头茶等。喝懂普洱茶,更是如此,避不开要花不少代价与金钱。蹭茶、免费茶,只能让你有茶喝。但喝懂、喝到好茶,或者未来有自己的老茶、自己参与一同成长有故事情感的茶,总要舍得花一些成本才行。


姿态


  每一款茶都在变化之中,有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即使同一款普洱茶也一样,没有人能两次喝到完全一样的茶。


  爱茶、喝茶、懂茶,喝到最后,懂的不是茶,是自己、是自己的内心、是自己的看法、是自己的态度、喝茶的姿态和成熟。


  甚至很多时候,也无需懂,只是好喝、找对人找对茶、了解渠道来源、承受起价格、喝着好、喝后身心愉悦好即可。

普洱熟茶被称为养胃茶的原因是什么?

普洱熟茶与其它茶类最显著的一个区别,是普洱熟茶可以空腹饮用。如果加入适量的蜂蜜,养胃效果更佳。那么,这个说法有依据吗?普洱茶被称为养胃茶的原因是什么?


普洱熟茶养胃的原理

熟茶经发酵后,其大量的衍生物质,基本上属于小分子,有利于人体的胃肠道的吸附,刺激性小。绿茶乌龙茶则不同,虽然它们内含的茶多酚高于普洱茶,但茶多酚内含的很多物质是大分子,空腹饮用,会对人的胃肠产生强烈刺激


因此体质转弱的成人和儿童经常被告知,慎饮绿茶,更不能空腹饮用绿茶。中医所说的绿茶“寒性大”,恐怕都与其内含的大分子有关。


同样,未经人工发酵与自然发酵过程的普洱茶(即新采摘的普洱生茶),也能空腹饮用,原因也是分子量太大。


因此,除普洱茶生茶外,自然发酵并达到十年以上的普洱茶和陈化三年以上的普洱熟茶都具有“暖胃”的功效,其主要原因都与小分子有关。


熟茶内含的果胶物质远高于其它茶类。它不仅体现很好的吸附性,又能粘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中的铅,汞和放射性元素,起到解毒作用;同时又能保护胃粘膜,帮助消化


对患有胃溃疡或胃炎的人而言,普洱茶果胶类物质可形成薄膜状态附着在胃的伤口,促进溃疡面愈合,适宜于胃病患者饮用。


普洱熟茶内含的咖啡碱可以中和人体的胃酸,进而改善消化功能。普洱熟茶养胃的功效,其关键点在于发酵的品质。


试验取证?

我们可以做这样的一个试验:将绿茶、普洱茶(三年期熟茶)、普洱茶膏三个茶样进行冲泡,然后将三杯茶汤放入冰箱冷藏。待茶汤温度降至零上5度左右时取出,观察茶汤是否出现变化。


这时,我们会发现,绿茶的茶汤有大量的乳状悬浮物,最为混浊,原因如下:

果胶类物质还原;

其次是普洱茶有少量的乳状悬浮物,茶汤颜色呈褐色、偏暗,无通透,原因也是发酵过程未完全分解的大分子还原与聚合;


最好的应当是普洱茶膏,没有肉眼可见的悬浮物和杂质,茶汤颜色与刚冲泡时相比,稍微偏暗。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未发酵的茶叶内含很多大分子物质,在其茶汤温度降下后,导致物质的还原与聚合的化学反应,出现重度混浊。


普洱茶出现的轻度混浊,是发酵过程不够,很多物质没有被充分降解。普洱茶膏属普洱茶深加工的产品,几乎都是小分子,虽然它也存在还原与聚合,但其结果是小分子的聚合,只是茶汤出现偏暗而已。


我们也可以据此方法检测自然发酵的普洱茶“年份”,“年份”越短的茶,其混浊物越多,“年份”越长的茶混浊物越少。


陈化十年以上的“老茶”,不应当出现肉眼可见到的悬浮物和杂质,汤色也会随年份的增加愈来愈通透。三十年以上的“老茶”,汤色变化也不会太明显。


普洱熟茶怎么喝?

所以,普洱熟茶最养胃的喝法,应该是每日早晨空腹饮用一杯温热的熟茶汤,最好是普洱茶膏或三年期以上品质较好的普洱熟茶。

如果条件允许,饮用十年以上自然发酵的普洱生茶当然更好。特别是对胃酸过多,或者患有胃炎及胃溃疡的人而言,饮用时如果再加上一勺蜂蜜,其养胃的功效更是明显。

养胃的关键在于“养”。这个“养”不是立杆见影,而是持续的“坚持”才能显现出来的结果。因而,除了饮用普洱茶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喝普洱茶会上瘾?

在圈内流行这样的说法:一旦喝上了普洱茶,便不再想喝其它的茶了!这句话是很要命的,它至少说明两点:


1、喝普洱茶会上瘾


对于很多茶客来讲,喝茶会上瘾,所以很多老茶客离不开茶,有“一天不喝茶,心里闹得慌”的说法。“一旦喝上普洱茶,便不再想喝其它茶了”的说法,至少说明喝普洱茶上瘾的程度比喝其它茶叶要深重。这种上瘾可以解释为普洱茶对生理的吸引,就是说不喝普洱茶会不舒服。也可以解释为普洱茶实在太好喝了,喝了普洱茶之后,再喝其它的茶时,简直不能叫做喝茶!


2、喝普洱茶可以戒除茶瘾


上面谈到有的人喝茶会上瘾,就像抽烟的人会上瘾一样。我相信茶叶有这样的作用,尽管我至今没有感觉到喝茶上瘾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如果说喝普洱茶后,可以解除茶瘾,这种解释也是符合“一旦喝上了普洱茶,便不再想喝其它的茶了!”的观点的。


我有一朋友是普洱茶发烧友,对“一旦喝上了普洱茶,便不再想喝其它的茶了”的说法深信不疑,并用亲身经历现身说法,目的是让我相信普洱茶具有某种魔力,而这种魔力是善良的,不是恶意的。前不久在昆明第四次普洱茶博览会上,巧遇此君,他一改往日的说法,邀请我喝他经营的红茶,这时他说:“喝了一段时间的红茶后,才发现红茶原来比普洱茶好喝,惭愧啊,自己被蒙蔽了这么久!”我没法评价这位朋友的感受,但我能确定的一点是,现在他在经营红茶!做什么事说什么话,本来没什么错,但这种以讹传讹便迫使自己相信一个存在谬误的言论,就不太好了。



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有的自己买过普洱茶,有的从来没买过普洱茶,但他们都喝过普洱茶,有的还喝了不少。自从普洱茶热逐渐成为过去式后,他们很少买也很少喝普洱茶了,而是改喝其它的茶品,比如说以前喝绿茶的,又回去喝绿茶,以前爱好铁观音的,重新对铁观音情有独钟。总结原因,有这么几种较典型的情况:


1、喝普洱茶减肥降压降脂治病的


这类朋友我是不建议也不赞成他们喝普洱茶的,因为我知道,在若干心里能承受的时间之后,他们不但不会说普洱茶的好话,还会说普洱茶是骗人的把戏。事实上便是这样,我现在有一个朋友,说起普洱茶就一脸的不屑,好像普洱茶从来就是一个骗子一样。当然,现在就是我不卖茶给他,送他喝,他也不再喝了。


如今,打开互联网,我们看到关于普洱茶的介绍中,总是将其说成是治病的良药。而通过互联网买普洱茶的消费者,大多与普洱茶“减肥”这样的信息有关。


普洱茶从古到今,有关它的文字记载,几乎都将它当作一个可以治病“药”来记述。但我们知道,普洱茶首先是茶,茶叶的最大的功能,是解渴而非治病。所以,希望喝普洱茶达到治病的目的的消费者,一定是失望的。像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癌症等等的疾病,就算是高科技的药品,也无能为力,难道一个普洱茶便可以了么?


2、附庸风雅型的


这朋友我也不建议他们喝普洱茶,甚至我从来就不送茶给他们,他们找我买茶时,也从来不给他们打折,都是以最贵的价格将普洱茶卖给他们,并非“欺熟客”的心态在作祟,而是如果低价卖给他们的话,他们会认为我卖了不好的茶叶给他们!


这类朋友现在一提起普洱茶就恨不得找地洞钻下去,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撇清自己和普洱茶的关系,他们会说:我从来就没觉得普洱茶有什么好!


原因很简单,两年前,喝普洱茶的都是些什么人?张国立、鲁迅、有钱人……普洱茶代表的是时尚,是小资,是生活品位的象征!而现在,10块钱便可以买一片普洱茶,他们会觉得自己以前那么疯狂的喜欢普洱茶,是一件极其丢人的事情。


3、真正喝茶的人


这类朋友到现在还会偶尔问我有没有普洱茶,送他一点,当然,我的茶大部分送给他们去了。我想说的是,这种朋友可能就是那种没有茶喝就浑身不自在的人,他们也不限定喝什么茶,只要质量还过得去,什么茶都喝,今天喝绿茶,明天喝红茶,后天喝普洱,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有茶喝就成。在一定程度上,我就是这样的人,只不过我没有瘾,没有茶,喝白开水也成。

中国几千年来的茶叶历史,培养了一大批喜欢喝茶的消费者,茶叶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在这些人看来,想要找到一种饮品替代茶叶,是有难度的,因为依赖茶叶的根源,不是思想,而是身体。


以上是我碰到过最多的三种人,他们都没有因为“一旦喝上了普洱茶,便不再想喝其它的茶了!”但是我不得不承认的是,我认识的一些普洱茶发烧友,他们始终坚持认为普洱茶是最好的茶叶。这我能理解,他们代表了一部分普洱茶消费者的心态。


另外,很多还在经营普洱茶的从业者,也在坚持认为普洱茶是有魔力的,是“一旦沾上就离不了的”。我不敢苟同这样的说法,因为这样的信息传播不但不会增加销售,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销售。想想就能明白的。


有人认为我写的这些完全没有说到点子上,应该改成“一旦喝上了老普洱茶,便不再想喝其它的茶了”!这更像是一句用来忽悠消费者的说辞,因为“老”是没有概念的。在普洱茶疯狂的年代,我喝过点老普洱茶,喝过之后没有觉得身体不适,也没有飘飘然欲成神仙,更没有整天想着那种老普洱茶的味道,而对其它的茶品难以下咽!为了教育我对普洱茶的认识,有朋友开始用他认为的具有魔力的湿仓普洱茶给我喝,说实话,我喝过两次便不再开泡,实在是不好喝之极。


在所有饮品的味道中,我一直对咖啡的味道念念不忘,有一次和诗人严力聊天,严力说,喝咖啡是喝一种对味道的记忆。我不知道这样的表述是否正确,但咖啡的味道更容易让我想起喝咖啡时的感觉。而对于普洱茶良好味道的记忆,我没有,身边的朋友们没有。我不知道,其它消费者会不会有,有多少?


如果喝上普洱茶就不再喝其它茶的说法是正确的,那么今天,普洱茶便不会遇到卖不出去的局面,因为曾经喝过普洱茶的消费者,数量还是相当庞大的,靠他们的消费,普洱茶的今天,一定是所有茶叶难以望其项背的。普洱茶能不能成就一个大产业,成为中国茶叶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并不是依靠传播一些神神鬼鬼的理论就可以做到的,生产一些让消费者真正喜欢的产品,才是王道。

找到约798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