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品味人生茶

找到约1,151条结果 (用时 0.036 秒)

2015年拉佤布傣大富赛(人)生茶品鉴报告

一、缘起

2018年11月21日,新茶网发布了一个“2015年拉佤布傣大富赛(人)生茶357克试用评测”的信息,这饼茶最吸引我的不是它的其他信息资料,还是那个包装设计,又一个绿色的葫芦,又是由无数的小绿色片组成。

其实,做茶叶生产的、做茶叶销售的,每天都面对的就是茶叶,大家都会说一句话:“茶,不就是一片树叶。”很多在做设计、书签、包装的时候,都会设计一片树叶的形状,却没有都很少有设计师把绿色付诸于行动。准确的说:茶叶,是一片绿色的叶子。生长的葫芦,都是绿色的,在茶饼的包装上挂(吊)个绿色的葫芦,我确实被惊到了,甚至应该说是被感动了。我就留言:“这款茶的设计很不错,这个葫芦一定要。”

当我看了看她的详细信息,特别是“参考价格:1480元”、“试用数量:6份”,我心里就直打鼓。我常年做茶叶的异价、推广、宣传,也推出了几款茶,在市场上有点小影响,价格都在三五千元一斤,不是认为价格高,还是价格高带来的无数竞争者和期盼者,大家都会对这个茶产生兴趣。

在新茶网公布中茶的人员名单时,我又非常的兴奋,特别是知道自己中了之后,非常的期待、期盼早日见到这款“绿葫芦”。

二、盼茶

周五,妻子安排我下午去参加大儿子的趣味运动会。上午九点多,突然接到通知,要所有家长在12点半赶到学校,与孩子一起进入体育场。同时,我也收到一个中通快递送达小区代收点的信息。但是我还在电脑上快速的码字,我的时间确定字12点之前要把正在赶的稿子交给编辑。通过高度集中和快速的码字,终于在12点之前几分钟赶完稿子,通过微信发给编辑,自己也马上关掉电脑,赶到餐厅吃饭。吃晚饭,我没有去学校,还是先去快递代收点拿快递,想确定一下是不是新茶网寄来的“绿葫芦”。

我来到代收点,报上取件单号,拿到了一个黄色的四方小纸箱。看到“73106876222666”这个快递单号,也让我惊艳了,这么多的六,仔细数数竟然有5个。我看到这种熟悉的小纸箱,就知道是新茶网寄来的东西,只是不能确定是不是那个期盼已久的“绿葫芦”。我抱着这个小纸箱,她的重量比其他时候的茶样要重一些,我心想是不是两饼茶呢?

我边走边打开纸箱,发现只有一饼茶,还有一块新茶网的标识牌子。那饼茶就是我期盼的“绿葫芦”。我打开外面裹着的气垫泡沫,终于看到了她的容装,也算见到了真容。但是有一点却觉得这包装纸很薄,摸上去又像打了蜡,茶饼能够在包装里移动,也有念头在想,这饼茶是否受潮了。我却没有时间再仔细探究,要赶去学校参加孩子的运动会。但是受到了这么贵重的礼品,还是想给茶友们汇报一下情况,就拿着新茶网的标识牌,在小区门口拍了几张照片,在微信群里晒图

三、拆茶、闻茶

收到这么好的茶,还是很想认认真真的“独享”一回,过过茶瘾,享受一下周末时光。把孩子们接回家,我就一直在琢磨到哪里拍照,在哪里喝茶,给它赋予点什么样的文化。我先仔细研究她的包装,图案与文字被完全分开,右边是文字,左边是图案。茶的品牌“拉佤布傣”竖写,四个字为烫漆,旁边有“民族茶源  传世臻品”八个字的广告,上头有“拉佤布傣”的标志,即一个带印第安帽子的人两手在飞舞的火焰,标志与文字之间有“SINCE  1979”。仔细在观察这个“绿葫芦”,才知道图案是由很多“蓝色的树叶”和20个“绿色的葫芦”,并且其中有3棵古老的茶树和20个傣族男女,这些绿色色块都是通过烫金工艺印的。左边还有简单的说明文字,有一枚红色图章,“大富赛”为阳文,“人”为阴文篆体,图章脚下有“2015”的数字,还有“净含量357克”、“普洱茶(生茶)紧压茶”。

饼底有商品介绍文字,包括产品名称、配料、食品产地、净含量、产品标准号、食品生产许可证号、储存条件、保存期、生产厂名、厂址、售后电话、网址、生产日期等。我收到的这块大富赛茶,标明的时间是“2015年3月28日”。还有一个印有“拉佤布傣”字样的防伪标识。

为了让茶与书的结合,我找出了《历代茶诗集成》的唐代卷、宋金卷。因为《历代茶诗集成(宋金卷)》是由三册组成,又是墨绿色的精装封面,我就把他们排成一个品字形,让封面的书名在茶饼边缘出现。

打开外面的纸包装,里面还有一层白色的木棉纸包裹。中间又掉出一页小纸,有几个醒目的字“王者归来  再续经典”。在剥开里面的包装纸,稍微厚一点,没有潮湿的感觉。

一直在闻这饼茶的味道,从打开纸箱到打开第一层包装,我都没有闻到茶香。只有打开第二层包装,才闻到一点点茶的清香,非常的清淡,好像飘荡而来,又好像飘荡而去。

裸露的茶饼,在一通拍照之后,才发现这饼茶的茶芽非常的粗壮,全部是原叶茶芽,条索有形,长短均匀,每根茶芽都有或多或少的毫,还有少部分茶芽为嫩黄色,应该是极嫩的芽,在晒制后还没有转变为黑色。这饼茶的压制也非常的讲究,她的每根芽茶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还是一层层的铺上去,在横铺中也有少量的纵摆,让每层茶芽织成一层网格。当我想把那检验标签剥离出来的时候,发现了茶饼的压制“秘密”,我也就不使用“茶针”或者“茶刀”来开茶,还是一根根拆下来,找到一根横的茶芽,想办法抽出来,就可以拆一排纵芽来,少则三五根,多则十多根,我觉得这样去拆茶饼,非常的有意思。很多茶界的人说,茶在揉制之后,就不要用肌肤去接触茶了;茶在泡饮的过程中,自然有工具来操作,所有的茶艺师和饮茶者都会注意于不用手直接去接触茶,认为这样卫生。我则不同,我认为做茶必须有感情和精力投入,只有肌肤接触茶,茶才能感觉到人的存在,也才感觉到人对每片叶子的尊重和温度。人在饮用的过程中,也只有触摸到茶叶本身,泡茶者才能把握住茶性,这种玩味和把玩,其实就是人与茶的情感交流和茶性理解。

我慢慢的拆一根根的茶芽,剥离的茶芽没有让这个茶饼看上去坑坑洼洼,还是非常的平坦。我大概拆了四五十根茶芽,约8克左右。这样拆的茶芽,茶芽保持得比较完整,搞碎的比较少,冲茶的时候就更加随意,还可以不要茶漏和公道杯。

把拆下来的茶芽集中在一张白纸上,再仔细问问它的气味,有轻微的普洱生茶的粉质清茶香味,味道比较清幽,也很醇厚单一,还可以持续,没有任何刺激味道和杂味。

四、第一次冲泡、品尝

这次采用美的净水器的纯净水烧开泡茶,器皿采用紫蓝色小盖碗冲泡,用内径一寸的内沿铜绿色小瓷杯品饮。

茶叶倒入小盖碗,用开水缓慢对冲,半盖碗水。茶叶比较干,湿润后需要一个过程。稍等三秒,端起小盖碗,轻轻晃动碗里的开水,让它旋转起来。5秒之后,茶芽全部湿润了,倒出洗茶水。

开始正式泡茶。

第一泡,开水壶离小盖碗约一寸的距离。开水注入后,叶面没有展开,只是茶叶的颜色有所加深,更黑一些。茶汤没有黄色和红色出现,直到5秒之后,茶汤的颜色菜开水呈现,并且是浅米黄色。经过5秒钟的孕育,茶汤的颜色终于形成,橙黄色的茶汤出现。出汤,分一小杯到铜绿色小瓷杯,喝第一口,茶汤没有任何味道,到第二口、第三口,才感觉到茶汤的醇一,粉嫩的清茶香,香味很淡,在口腔溜转,很滑润。慢慢品味,没有任何杂味,也没有苦味,没有涩味,没有水气,来得很纯粹,很单一。喝过即满口生津,有自然来津的感觉,不要时间的等待,也没有津液的涌感。我细细品味,竟然忘记了拍照。

第二泡,开水壶离小盖碗约一寸的距离。水注入之后,大部分的茶叶叶面还没有展开的动态,茶叶的页面和茶梗出现了水润的光泽。茶汤的颜色呈现很缓慢,6秒之后才达到橙黄色。我想这次要拍一张好的照片,把支架埋在一棵青菜前,把茶杯放上去,正准备去倒茶,却被我的两岁小孩把支架和茶杯都端走了。从他手里拿过来,再次埋好支架,放上碗,又拿走了,当我很担心他的茶杯从支架上掉下来的时候,却阻拦不了,茶杯已经从支架上掉下来,摔在水泥地面上,打成几块。

这样的品鉴无法进行,收拾了盖碗。还是品味了第二泡茶,茶汤醇一,有粉嫩的清茶香,香味稍浓,茶水滑润。有一点点的涩味,停留的时间就是2秒。有一点点苦味,在口腔停留4秒,苦味由微苦慢慢上升,出现纯苦味即停,停后没有苦味,逐渐有甘甜,甜度低,还有微微鲜味。还是自然来津的满口生津,有满满的饱腔感。

五、第二次冲泡、品尝

安顿好了孩子,另外取了一个2寸内径的内沿米黄色和一个内径1.5寸的内沿橘红色的白底茶杯,摆好继续泡茶。

发现一个问题,茶芽上的水已经干了。

第三泡,先用开水温一温茶叶。正式开始第三泡的冲泡。开水壶离小盖碗约三寸的距离,开水壶成75度。开水注入之后,有极少数的茶叶叶面有展开的模样,明显感觉到茶叶的页面和茶梗的吸水,干化的茶梗恢复到了曾经揉制时饱满、硕壮的状态。茶汤的颜色有所改变,水注入,茶汤的颜色就在逐步加深,只是在浅米黄色之后,加深的速度要慢一些。5秒出汤。茶汤醇一,有粉嫩的清茶香,茶水滑润,没有苦味涩味,自然来津的满口生津,有满满的饱腔感。回甘后甜度低,有微微鲜味。再看茶底,茶叶的页面和茶梗在水的滋润下更加光泽、饱满,颜色也慢慢转浅。

第四泡,开水壶离小盖碗约三寸的距离,开水壶成75度。开水注入之后,有三分之一的茶叶叶面有展开的模样,茶叶的页面和茶梗还在吸水,茶梗的瘪痕已经消失,更加的饱满、硕壮。茶汤的颜色浅米黄色。5秒出汤。茶汤醇一,有粉嫩的清茶香,茶水滑润,没有苦味涩味,自然来津的满口生津,有满满的饱腔感。回甘后甜度低,有微微鲜味。再看茶底,茶叶的页面和茶梗在水的滋润下更加光泽、饱满,颜色为浅黄色。

六、大壶冲泡

为了很好的感受“绿葫芦”的茶味,让茶叶完全舒展开,让茶叶的内容物尽量释放,只好改为600ML大壶冲泡。

第五泡,开水壶离大壶约五寸的距离,开水壶成45度,让水柱对冲。开水注入之后,茶叶叶面有张开的模样,茶叶的页面和茶梗形成了茶芽的状态。茶汤的颜色米黄色。盖了盖子焖5秒出汤。茶汤醇厚,有粉嫩的清茶香,茶水滑润,没有苦味涩味,自然来津的满口生津,有满满的饱腔感。回甘后甜度低,有微微鲜味。再看茶底,茶叶的页面和茶梗在水的滋润下更加光泽、饱满,颜色为米黄色。

第六泡,开水壶离大壶约五寸的距离,开水壶成45度,让水柱对冲。开水注入之后,茶叶叶面有逐渐张开的模样,茶叶的页面和茶梗形成了茶芽的倾斜竖立状态。茶汤的颜色米黄色。焖5秒出汤。茶汤醇厚,茶味浓厚,茶水滑润,没有苦味涩味,自然来津的满口生津,有满满的饱腔感。回甘后甜度低,有微微鲜味。再看茶底,茶叶的叶面和茶梗在水的滋润下更加光泽、饱满,颜色为鲜米黄色,更加艳丽、漂亮。

连续冲了五大壶,茶汤的颜色都很均衡,茶味也一样。又冲了五大壶,茶汤的颜色浅了,茶味也一样。

  七、总结和建议

此茶品质好,叶料不错,条索统一,完整紧促。茶汤颜色浅米黄色或橙黄色。茶汤自然生津,饱满强冽,无杂味苦味涩味,回甘后甜度低,有微微鲜味。茶底的叶面和茶梗在水的滋润下有光泽,饱满,颜色鲜米黄色,非常艳丽、漂亮。是一款很好茶。(2018.12.2-6)

优质的普洱生茶应该符合哪些特征?

  近年来,普洱生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不论是周末的休闲小聚还是工作场合的商务会谈,一起品味一泡回味无穷的普洱生茶已经成为很多爱茶之人的不二之选。然而面对纷繁复杂的普洱茶市场,应该如何通过品饮鉴别一泡茶的品质优劣呢?经过二十多年对普洱茶的品鉴,我们为您总结出了九个字来概括好品质的普洱生茶所具备的特征——鲜、香、甜、润、韵、厚、滑、纯、清。 

  鲜——经年累月,遇水即活
  普洱生茶的鲜,体现在它即使经过数十年的陈化,仍能保持鲜活的本性。一旦沸水注入,鲜嫩的茶叶很快便会舒展开,呈现出深绿色或栗黄色,叶底结实富有弹性,焕发出勃勃生机。曾听到有人总结普洱茶之美就在一个“活”字,我深表赞同。因为它的活性才会产生后天存放的诸般奇妙变化,也因为它的活性,爱茶之人能够从普洱中品出“生命之味”。
  香——“淡妆浓抹总相宜”
  普洱生茶的香是丰富而多元的。产区、自然环境、茶树品种、加工工艺的不同都会造成香气的差异。有人钟爱景迈茶清新雅致的花香,有人偏爱布朗茶深沉厚重的木香,也有人喜爱易武茶端庄典雅的兰香。对于香气的感知是具有主观性的,同一款茶的香气,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描述。但是不论香气是清雅还是浓酽,只要茶香纯正,没有杂味,就是好品质的普洱生茶。

  甜——不但“越陈越香”,而且“越陈越甜”
  品味普洱生茶时,前几泡感受到更多的或许是茶香和茶气,十泡之后茶香渐淡,沁人心脾的甘甜便会占满整个口腔。提到普洱生茶,我们可能听说过“越陈越香”,却不知道它还“越陈越甜”。这里的“陈”既可以指“陈年古树”,也可以指“陈年存放”。一般情况下,陈年古树茶会比低树龄的小树茶更加甘甜,因为古树茶鲜叶中含有更多的糖分和茶多酚。同时,在良好的仓储环境中长年存放的普洱生茶会越来越甜,因为在存放的过程当中,茶叶内的苦涩成分会渐渐转化,最终苦涩散去,甘甜持久。
  润——“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出自被誉为“茶仙”的唐代诗人卢仝所写的《七碗茶诗》。从诗中可见,“喉吻润”是好茶的重要特点。品质好的普洱生茶润度极佳,饮后满口生津,嘴唇和喉咙都能感受到持久的滋润。如果一泡茶越喝越让人觉得口渴,那往往说明茶的品质不佳。

  韵——余香萦绕,回味无穷
  对于很多爱茶之人来说,回甘后韵是茶最迷人的地方之一。而普洱生茶在这一方面的特性尤其明显。好的普洱生茶回甘持久,后韵悠长,往往至少在饮后半小时仍能明显感觉到口中的余香。很多经过长期存放的高品质生茶,回甘余韵可以在口中持续数小时之久。
  厚——入口成团,口感醇厚
  优质的普洱生茶茶叶内含胶质丰富,因而口感醇厚,入口成团。所谓“入口成团”,指的是茶汤入口后不是像水一般四散开去,而是聚成一团。古树茶内含物质最为丰富,因而聚口程度更高,给人更加厚重的感觉。反之,树龄较低的茶在口中的凝聚感不强,质感偏弱,品茶人通常用“水味重”来形容这种感觉。
  滑——质感绵密,至柔细腻
  我们在喝细磨的豆浆时,往往会用“丝滑”来形容那种细腻柔顺的口感。优质的普洱生茶同样具备这种丝滑的质感。丝滑柔顺会使人感到亲切和心情舒畅。用优质的原料做成的普洱生茶,在良好的仓储条件下陈化的时间越长,丝滑的口感就会越发优秀,最后甚至达到“入口即化”的境界。

  纯——茶性洁净,不惹尘埃
  从古至今,茶给人的印象总是纯净高洁的。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嵇康就曾写道:“素琴挥雅操,清茗滤凡尘”。优质的普洱生茶口感是非常纯净的,没有杂香或杂味,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下长期贮藏,慢慢陈化,即便经过数十年的岁月,也不会改变纯净的口感。相反,在苦涩味渐渐淡去之后,纯净度会越来越高,给人高洁纯粹的品饮感受。
  清——口有余香,舒适清爽
  优质的普洱生茶饮后往往余韵悠长,清新的茶气一直回荡在口腔和喉咙之间,连呼吸都带着茶的清香。一泡好茶可以改变人的心情,洗去工作忙碌中的尘垢,除去一顿饱餐之后的油腻,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鲜、香、甜、润、韵、厚、滑、纯、清”是对优质普洱生茶特性的高度概括,符合这九个特征的茶品就是值得长期存放并且具有较高品饮价值的好茶。不过,茶和人一样,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优缺点。我们总结这些特性,并不是希望大家把这九个字当作一把尺子去一一度量每款茶的优劣,而是希望帮助大家更好地欣赏和品味一款好茶。“茶无绝品,至真为上”,在了解好茶特性的基础上,我们便能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口感的茶品,享受品茶带来的无穷乐趣。
  文来源:嵇古茶文化,作者:茶小生。图来源:茶友网


易武金涛:普洱生茶与绿茶的不同有哪些?

       做茶久了难免会遇到一些对各种茶分不清的事情。比如,普洱生茶和绿茶。你正在泡着生茶,他过来说:你这绿茶我给我来一杯吧。你赶紧解释:这是普洱茶哦。他说:哎呀都一样啦,渴死了。泡茶者自己泯然一笑,也不碍事,先喝茶吧。

  大部分人都知道,普洱茶和绿茶不是一回事,就像知道橙子和桔子不是一回事一样。但是真要遇到“傻傻不分清”先生女士们,有似乎说不清道不明。

  普洱生茶与绿茶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随着理念、工艺的不同,又有着天壤之别,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普洱生茶与绿茶。

  按茶类的划分,普洱茶被划做第七大茶类,既不是绿茶也不是黑茶,而普洱茶又按工艺不同分为生茶、熟茶。先从工艺来看。

  普洱茶与绿茶的制作工艺

  普洱茶的初制工艺有鲜叶摊晾——杀青——揉捻——阳光晒干等基本环节,制作完以后的散茶学名: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是普洱茶的原料。

  在过去云南俗称的滇青茶、青饼也正是今天的普洱生茶。

  绿茶的制作工艺有杀青——揉捻——干燥。绿茶杀青和干燥的方式就不如普洱茶那么唯一了,杀青有分炒青和蒸青,而干燥环节的方式有烘青和晒青。

  其中,通过炒青——揉捻——晒青制作而成的“晒青绿茶”,也称滇绿(大部分滇绿也采用烘青)可以说跟普洱生茶的工艺如出一辙,特别近似。

  但告诉大家,哪怕跟普洱茶工艺最为近似、选料最为近似的滇绿,它们都还有着不同。更不用说采用蒸青、烘青工艺和选用中小叶种的绿茶了——那根本就不符合普洱茶云南大叶种、炒青、晒青的工艺。

  本是同根生,连“晒青”的滇绿都不是普洱茶?

  有一种说法是普洱生茶的原料属于“晒青绿茶”,那么普洱生茶属于绿茶。这当然是个谬论。绿茶的理念方向是“保鲜”,最大程度呈现新茶的香、鲜,所以工艺、选材就往这个方向去,选材追求嫩,工艺要高温炒、甚至烘干提香。

  特别在杀青这个环节,绿茶需要高温杀青锅温可达240℃左右,散发茶叶水分钝化酶的活性,锁定茶叶新鲜时的物质状态,香气高,滋味鲜爽。但后期无法转化。

  而普洱的理念方向是“活”,所以工艺最大程度的呈现它的活性,一般低温杀青,选材以底蕴佳的云南特定区域大叶种,一芽二叶为上。

  相对于绿茶,普洱茶的制作需低温杀青,一般不超过180℃,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茶叶中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茶叶自身含有的生物酶被高温凝固钝化,以利于后期的陈化发酵。

  因此,关系最为接近的滇绿茶与普洱生茶都因为追求理念不同,在选材、摊晾、杀青等细节上有着根本的不同,而不可混淆一谈。所以,绿茶和普洱茶就是本身不同的两类茶。

  我们认为,普洱生茶的原料属于晒青绿茶的观点是对两种茶类的细节工艺、制作理念认识不到位。这种观点其实源于以前普洱茶概念不突出的时期,由于各地对茶的称谓也模棱两可而导致。

  普洱生茶

  滇绿

  杀青

  锅温应该在180℃上下,全程6分钟左右,温度与时间都较滇绿少。

  温度在210℃—240℃之间,全程约6—8分钟。

  干燥

  晒干过程翻拌2—3次,日晒加热辐射,一般不超过40℃。

  通常使用烘干机,温度在90℃—130℃左右。

  最终干燥

  蒸压后自然阴干2—3天,或者正反日晒2小时在阴干一天,含水率在9%左右。

  通过45℃—60℃热风烘干后立即出厂,含水率7%一下。

  普洱生茶与绿茶的制作工艺概览

  品味普洱生茶与绿茶:

  1、闻香气、喝茶汤:

  茶品制成初期就有明显的不同,绿茶清香但在色泽上似乎更吸引人,普洱生茶条暗香绵、但茶气浓烈,似乎不那么容易“亲近”。

  生茶:茶青(墨绿色、花香)茶汤(青草味、苦涩而浓烈)叶底(深绿黄、韧性佳)

  绿茶:茶青(鲜绿色、清香)茶汤(清甜味、清爽但单薄)叶底(鲜绿黄、韧性差)

  2、陈放时间不同:

  经过1-2年陈放,绿茶香气下降,劣势突显,普洱生茶的越陈越香才刚刚“浮出水面”。待到5年以上更长的时间,生茶变成沉香浓郁的魅力,而绿茶已经是“没法饮用”了。

  生茶:茶青(红褐色油光、陈香)茶汤(清亮蜜香回甘)叶底(韧性好)

  绿茶:茶青(暗褐无光泽、平淡潮闷味)茶汤(浑浊、发霉味)叶底(韧性差)

  绿茶理念是“鲜”因此要品鲜,工艺要做到锁鲜提香,选料也要嫩才能体现淡柔感,存放要保鲜。

  而普洱理念是“活”和“厚”,要品“层次感”、“底蕴”和“变化”,工艺要保持活性,选料也要带肥硕的大叶种,最大程度呈现其深厚的底蕴。

  从理念的不同我们还可延展开来去品味不同的茶叶,当然,茶叶历史数千载,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不可一日道尽,我们先喝茶,再慢慢聊。

找到约1,133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