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品牌价值怎么评估

找到约61条结果 (用时 0.016 秒)

“202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揭晓,茶品牌模式还能怎么玩?

如果在茶行业里谈“品牌”二字,那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也是推动茶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那么,其中最具品牌价值的是哪些呢,这其中的品牌价值和排名有什么变化?

“202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出炉

4月12日,由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杂志、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业品牌建设专委会、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联合开展的“202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结果出炉。

2021年度的评估数据,呈现出一些品牌发展新特征:

数据显示,2021年平均品牌收益1.33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1361万元,增长幅度为11.42%。2021年平均每公斤茶叶品牌收益86.53元,较2020年增加了16.44元,增长幅度达到了23.45%。

这说明,我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整体的品牌溢价能力有较大提升,个别品牌的单位品牌溢价高。

另外,本次评估数据显示,108个有效评估品牌的总价值为2395.62亿元,平均品牌价值为22.18亿元,品牌价值最高达到了74.03亿元。

与去年相比,平均品牌价值增加了2.07亿元,增长幅度达到了10.29%,比去年低了3个百分点,增长速度略有放缓。  

“202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

它的“变”与“不变”

此外,“202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也揭晓,对比2020年的十强榜单,有“不变”也有“变”。

不变的是:榜单前三公用品牌没有变化,包括排名也没有变化,依旧是西湖龙井、普洱茶、信阳毛尖,说明强者恒强。

变化的是:上榜202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的“六安瓜片”“都匀毛尖”这次被挤出了十强,这次新加入的是“潇湘茶”与“洞庭山碧螺春”,潇湘茶的排名还比较高,排到第四位,品牌价值达到了67.83亿元,势头很猛。

从企业品牌到代表区域公用品牌

这种模式茶行业走得通吗?

在消费升级大趋势下,品牌,已经成为茶产区、茶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和自身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背后,都与品牌化密不可分。

茶叶公用品牌由于“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与单一的茶企品牌打造相比,更加系统而繁复,茶叶公用品牌追求的是品牌更多的影响力,考虑的不是短期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带动更多当地的企业、产品实现市场突围。

在产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持续推动下,各地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们经常能在大型专业的茶博会、农博会等展会上,看到一些区域公用品牌参展亮相,西湖龙井、普洱茶、福鼎白茶等这些区域公用品牌在消费终端的影响力也是越来愈大。

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模式其实是相对成熟、方便、可复制推广的。即一个地方某个区域茶产业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产业基础,那么就需要具有统一的品牌特征与文化的代表性公用品牌,它有利产业链培育和市场运作。

但是,区域公用品牌如日中天的时候,茶企的品牌建设对比之下,就显得有滞后了,也应该趁势而上才行。

在消费端的决策中,消费者的茶叶消费决策不仅来自于区域公用品牌的信誉,也还需要有茶企品牌的信誉来支持。比如,很多消费者知道西湖龙井,也喜欢普洱茶这样的茶,但具体买哪家的西湖龙井,买哪个品牌的“普洱茶”,这仍然需要企业品牌再来“添一把火”。

借助茶叶公用品牌的力量来开展企业自身的品牌建设,不失一条很好的发展捷径,毕竟在茶行业,公用品牌最IP,但茶企也不要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惰性,自身的品牌强大才是市场核心竞争力。

以往的方式是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带动企业品牌成长,那有没有可能企业品牌做大来代表当地的茶叶特色产业,然后成为代表地方特色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这种这典型以龙头企业主导型运营的模式,也是有成功的案例的,比如东阿阿胶、沁州黄小米等,值得茶行业参考借鉴。兴茶君也希望茶行业也能出现这样企业品牌主导型的公用品牌运营模式或案例,那时候,说明我们的茶企的市场敏锐度和品牌营销能力越来越强了。

来源于:兴茶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六大茶山:品牌之路,六山必行

  品牌价值作为直观反映品牌的综合实力及竞争力水平的量化指标,体现一个品牌的发展水平。

  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茶叶》杂志等权威机构,连续10年开展公益性课题——“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专项研究,不断为茶叶展提供茶叶品牌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在2019年7月发布了一份“2019中国茶叶公用品牌价值,107个有效评估品牌的总价值为1899.28亿元,云南普洱茶在品牌价值前10位的品牌排行榜中位列第一。

  广义的"品牌"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用抽象化的、特有的、能识别的心智概念来表现其差异性,从而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占据一定位置的综合反映,所以品牌建设具有长期性。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品牌承载的更多是一部分人对其产品以及服务的认可,是一种品牌商与顾客购买行为间相互磨合衍生出的产物

  六大茶山从事普洱茶已经18年,见证了普洱茶行业的兴盛与发展,18岁代表着我们成年了,是一个成年的企业了。

  成年后的六山要如何发展呢,未来的路要怎么走,或许,我们需要沉静下来,继续品牌之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六大茶山这个品牌走到如今,在业界中获得口碑和信任是那么多年来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做品牌没有捷径可言,有的只是负责与问心无愧。

  品牌第一步:质量为上,品质是基础

  开门七件事,茶米油盐酱醋茶,茶作为一种国饮,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成立以来,六山坚守“质量决定成败,文化主导未来”的企业宗旨,成为第一批率先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的企业,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HAC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中国普洱茶优秀加工企业”、“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有机认证”,美国“FDA”等。

  六大茶山作为普洱茶的一线品牌,始终致力于把高品质的普洱茶奉献给消费者。六山原料产自高山云雾之地,在原始次森林保护下的古茶园,向世人展示最为醇香浓郁的普洱茶,作为一个茶企,我们所做的就是将这浸润千百年岁月的陈香毫无保留地送到每一个茶友的眼前。

  品牌第二步:顾客是上帝,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

  阮殿蓉女士说过:“六山的茶是做给自己和亲朋好友的饮品。”在六山的心里,所有的六山的消费者都是我们的亲朋好友,六山出产的普洱茶是秉着为好友服务的理念而存在,从茶园到基地、到生产线、到成品出产,每一片茶叶历经108道工序,每一道工序,六山人都用近乎严苛的目光来审视自己的产品,确保每一个环节没有瑕疵。

  六山人的努力没有白费,一张张成绩单是六山茶友对我们成绩的认可和回馈。今年10月,在“第十五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开幕式暨2019中国英德红茶文化节”上,六大茶山荣获“2019中国茶业百强企业”、“2019中国茶业最佳市场运行品牌”两项殊荣。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来,凭借诚信的行业品牌优势,标准化生产制造体系,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强劲的品牌竞争力以及完善的销售保障体系,成为最受消费者认可品牌。六大茶山十八年来价格稳定,平稳发展,高调做品质,低调做企业,做消费型普洱茶,做家人朋友都喝的茶,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

  第三步:修炼核心价值,回归原产地窖

  在中国的茶叶种类中,普洱茶是少数能越陈越香的茶之一,普洱茶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递增。作为一种食品,普洱茶的准入门槛并不高,但是想要做好、做大,却不容易。这个行业已经度过二十年芳华,逐渐呈现一种饱和的状态,如何推陈出新,吸引大众的眼光,还是要看其核心价值。

  普洱茶除了喝,还能藏,一个品牌必须具有增值空间,以产品的形式形成增值口碑传递,六大茶山依靠的是“质量和拼配”,并由此产生了独特的口感特征。除此之外,创新,产品可追溯性也是六山屹立在普洱茶行业的原因。

  六大茶山成立18年来,建立了标准化管理追溯体系,从公司成立生产的第一款产品开始,就建立了完善的产品档案,档案从原料到配方、各个生产环节的工艺标准到成品标准、各个生产环节的检测记录到成品出厂检验、从包装设计到所有实物、文字、图片档案,实现18年完全不间断可追溯性。

  从原产地仓到原产地窖,形成一套可追溯的、可查询的普洱茶售后服务系统,构建从茶园到茶杯的健康安全产业链,积极投身于贺开庄园建设,到如今,打造了一个集科学化管理、原产地制作和天然优质原料的一体化庄园,回归传统,朴质做茶。

  阮殿蓉女士说过:“普洱茶是孤独的事业,是时间的重量。陈年普洱是时间的醍醐,是光阴对细节的耐心雕凿。”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做品牌是我们唯一能长久发展的必经之路。普洱茶会随着时间的长度而增加自身的厚度,经得起岁月的推敲和打磨,六大茶山在18周岁之际,义无反顾向着品牌之路前进,我们相信并且能做到,未来的六山必将腾飞。

2022年8月茶行业资讯汇总

自7月下旬以来,高温干旱导致各地部分茶园上层叶片焦枯、中层叶片失水,生长基本停滞等情况;那抗旱工作如何开展?

接着,八月佳茗迎盛事,茶韵飘香满庐州,2022第十五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在本月18日开幕,为期四天,签约项目总金额超15亿元!这场大型茶产业博览会正吸引全国目光,同时2022“三茶”统筹发展高峰论坛也在本届茶博会举行。聚焦全国市场,第26届深圳春季茶博会27日盛大开幕!第二届世界绿茶大会、凤凰单丛茶文化节同期开展;两场茶博会又将引领茶业哪些风向呢?茶商盛会开启!中国白茶发源地藏着哪些产业密码?

一起回顾8月份都有哪些茶行业的资讯,详情点击文中标题查看↓↓

1、以黄山市为例:传统名茶产区的新征程,该怎么走

传统名茶产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历史的长河中脱颖而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产区略显创新能力不够、发展水平不高、缺乏知名品牌等突出问题。为推动传统名茶产区接轨新时代,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本文将以安徽省黄山市为例,对传统名茶产区在新时代如何高质量发展展开探讨。

来源:《茶世界》

2、茶商盛会即将开启!中国白茶发源地藏着哪些产业密码

作为中国白茶发源地,福鼎市在赋能茶产业发展上始终不遗余力,从聚力茶业数字化建设、互联网+拓展,到开展打造“世界白茶中心”,上下求索步履不停。如今,又一场蕴含无限可能性的盛会即将开启。

来源:说茶ShowCha

3、中国茶叶批发市场的“中年危机”

茶叶批发市场主要分为产区茶叶批发市场和销区茶叶批发市场。产区茶叶批发市场是茶叶从产区到销区的主要场所和流通主渠道,是茶农直接参与和感受市场变化的主要场所;而销区茶叶批发市场更多是商户与客户的流通主渠道,是产品触达消费者的主要场所。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也相继出现许多综合性茶叶批发市场,集茶叶、茶具、茶包装等“一站式”服务。

福建省福州五里亭茶叶市场的海峡茶都。钟伟辉摄

来源:茶周刊

4、多地茶园干旱严重,茶叶一捏就碎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南方发生严重旱情,多地最高气温破历史极值。目前旱情对夏秋茶以及翌年春茶生产的影响如何?抗旱工作如何开展?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5、中国茶叶检验发展概述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资源极为丰富。作为全球最大产茶国家之一,2020年,我国茶叶年产量达298.6万吨;茶叶种植面积已达316.5万公顷,占全球茶叶种植总面积的62.1%。随着市场的逐步扩大,茶叶在生产销售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茶叶检验作为鉴定其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研究它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概述了我国茶叶检验的发展历程,以期对今后的茶叶检验工作提供借鉴。

来源:中国茶叶加工

6、这场大型茶产业博览会正吸引全国目光

8月18日,2022第十五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本届展会从8月18日持续至21日,为期四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展商、采购商、观众汇聚一堂,品茶韵、论茶道、话茶事、谋茶业。

来源:说茶ShowCha

7、西湖龙井九成被晒干,真相如何?杭州市农业部门回应

这两天,“西湖龙井茶树90%被晒干”的消息上了热搜,真实情况如何?关于西湖龙井茶园旱情这件事,昨日(8月23日),记者分头向茶农以及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求证了一番。


来源:文汇网

8、农业农村部:将推动建立茶叶分等分级评价体系

24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4910号建议的答复》称,将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推动建立茶叶分等分级评价体系。

农业农村部表示,下一步,将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加强茶叶综合评价标准制修订工作前期调研及评估,围绕区位优势、产品功能,研究不同产区、不同工艺、不同原料和不同产品的品质指标,推动建立茶叶分等分级评价体系,构建茶叶品质成分数据库,着力构建全要素、全链条、多层次的茶叶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积极推进茶叶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

来源:中新经纬

9、聚焦全国市场,引领茶业风向:第26届深圳春季茶博会盛大开幕!

佳茗雅器聚鹏城,湾区盛会溢茶香。8月27日,2022中国(深圳)国际春季茶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第26届深圳春季茶博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盛大开幕,品牌荟萃,茶客云集,尽显泱泱中华茶业风采。第二届世界绿茶大会、凤凰单丛茶文化节同期开展,整合资源,精准发力,助力中国优势、特色茶产业做大做强。

来源:深圳茶博会

10、2022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

《2022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专项报告》由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联合华巨臣茶产业研究中心共同完成,报告针对“2022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专项评估”公益课题中获得有效评估的84个绿茶类区域公用品牌,开展数据挖掘与分析,得出2022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论。

来源:农业品牌研究院

找到约56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