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品茶品三道

找到约1,606条结果 (用时 0.022 秒)

江南人迎宾 先品“三道茶”

提到江南的风俗茶,流行于湖州吴兴、南浔一带的“三道茶”,是别具代表性的一类。当地人生活的节奏慢悠,民风和善,十分好客,春夏秋冬,四时佳节,或走亲访友,或谈古论今,主人家总会端上“三道茶”招待宾朋与故旧。

“三道茶”扬名于唐朝,如今已融入寻常人家的日常生活。湖州农村民间习惯用“三道茶”招待首次登门的“毛脚女婿”。那么这三道茶究竟有哪些讲究呢?

第一道称为风枵(xiāo)汤,也称“风枵茶”“镬糍汤”“待帝茶”等。“枵”字,原指布类的丝缕稀疏而薄,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又有蕉纱,乃闽中取芭蕉皮析缉为之,轻细之甚,值贱而质枵,不可为衣也。”第一道茶是选用糯米制成薄薄的白色锅巴片加糖泡制而成的甜汤。因在制作过程中,需把糯米饭摊得轻薄如纸,风都吹得动,加之其色白如云,故名“风枵”。

风枵的历史渊源流长,史记唐天宝(公元748年)年间开始作为朝代贡品。相传大唐年间,江浙一带有一位女子才华出众、品貌兼备,选入宫中为妃后深受皇帝宠爱,不久怀有皇子,家人将糯米镬糍送入宫中,妃子食用后身体康健、顺利产下皇子。皇帝闻之龙颜大悦,于是将糯米镬糍列为大唐贡品。自此,江浙一带妇女孕产时食用糯米镬糍的习俗便流传开来。

江南一带待客是极热情的,客人上门泡风枵汤,且主人嘴上一定有句好口彩“甜介甜,甜一年”,祝愿来客“生活甜蜜美满”,故风枵汤也称“甜茶”。

第二道茶是五彩缤纷的“熏豆茶”。湖州农村里,“熏豆”方言也叫“青豆”。秋天一到,“烘青豆”这农活就要安排上日程了。冲泡熏豆茶也是一门讲究的活儿。第一步,通常要用右手三指捏少许嫩茶叶,投入玻璃杯中,接着投入烘熏豆、丁香萝卜干,然后用筷子夹些许拌了白芝麻的橘子皮。也有人家加淡盐渍过的桂花、姜片,山里出产的扁尖及香豆腐干等。之后将沸水居高下冲,最后用另外一双筷子在茶汤里转圈搅拌几下。一碗五彩缤纷的茶端至客人手中时,要随上一句“吃茶”!

作为“三道茶”的最后一道——“清茶”,当地人称之为“淡水茶”。关于这道茶,通常选用当地的名茶加水冲泡,如安吉白茶、长兴顾渚紫笋等,寓意“四季常青”。位于太湖之滨的湖州,自古以来是著名茶乡,植茶、品茶之风盛行,茶圣陆羽也曾钟情于这里,并在此完成了举世闻名的《茶经》。

翻开湖州的茶叶图谱,可以探寻到非常多的茶品种,如“温山御荈(chuǎn)”“罗岕(jiè)茶”“三癸雨芽”“菰城旗枪”“禹园碧玉”“梓坊茶”等等,每款茶各有其独特风味和底蕴。但是,在历史的起伏、气候的变迁中,有些原本是皇家贡茶的慢慢陨落,有些大名鼎鼎者变得无人问津,也有的则成为今时的当家花旦。

说起“温山御荈”,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东吴末代皇帝孙皓时期在温山(现在湖州弁山碧岩寺一带)设有专门生产贡茶的御茶园。据《三国志》记载:吴国君主孙皓“密赐茶以代酒”,为“以茶代酒”之典故,可能此茶即是温山御荈。其他如唐代陆羽《茶经》及李肇《国史补》、明清《茶董》《茶苑》《续茶经》等书均有此茶相关记载。

至唐代,陆羽在湖州访到“顾渚紫笋”,遂给宰相杨绾写信,在《与杨祭酒书》信中写道:“顾渚山中紫笋茶两片,此物但恨帝未得尝,实所叹息。一片上太夫人,一片充昆弟同啜”。大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两斤紫笋茶,与顾渚山金沙泉一起进宫,皇帝享用后大喜,当即下诏:命长兴均贡。此后长达近800年,紫笋茶稳稳地在贡茶队伍中散发着迷人的魅力,皎然、崔元亮、白居易、杜牧、卢仝、陆龟蒙等文人仕客无不为之倾心,为之吟诗作赋,“牡丹花笑金鉖动,传奏吴兴紫笋来”。(吴洛娴)

来源: 云南网-玉溪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茶之十三道,道道有滋味

  茶为国饮,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品饮中,形成了丰富的品饮文化。但是能够将茶道操作流程完整呈现的却是寥寥无几,十三道茶道操作,道道是精华。

  第一道、净手和欣赏器具

  净手,引茶入茶荷,请宾客赏茶。然后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

  第二道、烫杯温壶

  一是为了卫生清洁,二是给茶具预热,这样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洁具提温。

  第三道、马龙入宫

  放茶入壶,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第四道、洗茶

  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同时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第五道、冲泡

  再次把沸水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称为“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第六道、春风拂面

  表现技巧美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让浮叶到口中。

  第七道、封壶

  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第八道、分杯

  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壶

  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第十道、分壶

  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

  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需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第十二道、闻香

  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

  第十三道、品茗

  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茶之十三道,道道有滋味!

茶为国饮,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品饮中,形成了丰富的品饮文化。但是能够将茶道操作流程完整呈现的却是寥寥无几,十三道茶道操作,道道是精华。

 

第一道、净手和欣赏器具

 

净手,引茶入茶荷,请宾客赏茶。然后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

 

 

第二道、烫杯温壶

 

一是为了卫生清洁,二是给茶具预热,这样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洁具提温。

 

第三道、马龙入宫

 

放茶入壶,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第四道、洗茶

 

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同时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第五道、冲泡

 

再次把沸水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称为“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第六道、春风拂面

 

表现技巧美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让浮叶到口中。

 

第七道、封壶

 

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第八道、分杯

 

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壶

 

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第十道、分壶

 

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

 

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需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第十二道、闻香

 

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

 

第十三道、品茗

 

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找到约1,538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