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品茶·品人

找到约7,109条结果 (用时 0.024 秒)

品茶,品人,品寂寞

  喝茶的日子长了,慢慢的就只喜欢一种茶了。或许是因为年龄渐长,知道如何去善待自己。抑或是因为阅历渐丰,知道如何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当然,也不排除是因为识人渐透,越来越不喜欢看那些拙劣的表演,生怕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2018年9月28日一壶老茶摄于勐库镇大户赛村

 品茶如同品人。曾国藩有一个著名的集子,叫《冰鉴》,它从神骨、刚柔、容貌、情态、须眉、声音、气色等七个方面观察辨识人才,里面说的都是识人的精髓。唐朝陆羽的《茶经》,宋朝赵佶的《大观茶论》,也都详细记载了识茶的方方面面。但是要将品茶和品人联系起来,还是需要人生的阅历和对茶的感悟。

       我知道有一种茶,它深藏大山,无人知晓,了无世间铅华,却孑然绰立,香沉四海,简素如金。它不需要隆重奢华的包装,更不需要虚心假意的吹捧,它的美不是谁都能欣赏,它的好也不是谁都能明白。当你慢慢的把它简朴的棉纸打开,茶香就扑鼻而来,或清香,或花香,或蜜香,或木香,或药香。轻轻地啜一口,甘醇爽口,舌底鸣泉,喉韵深厚,余味无穷,让你沉迷其中,顿时忘却世间一切烦恼。

       有一种人就如同我说的这种茶。

 2018年9月28日一壶老茶摄于勐库镇大户赛村

或许是因为长期行走在茶山古道,品茶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那些茶农们艰难的生活画面。其实富裕的茶农只是集中在几个名山头,大部分的茶农经济来源单一,一家人都是靠卖茶过日子,生活得都不容易。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写的这段文字“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大家都耳熟能详,这就是著名的《七碗茶歌》。而接下来的几句为苍生呼吁的点睛之笔却常常被人忽略,“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唐朝时期嗜茶如命的卢仝在品茶的时候,尚能替天下苍生进谏,我等当今自诩好茶者能不汗颜?品茶的时候,不要忘了大山里贫穷的人。毕竟,我们的初心是在奔向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哥品的不是茶,是寂寞!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寻找品茶的人

三年了,我一直在怀念着那间茶屋,怀念着茶屋里那个卖茶的年轻女子,不知她用心所等待的那个真正品茶的人,如今是否已经等到,但她那原本的板凳,本色的茶桌,陶瓷的茶盅清晰地储存在我的记忆中,至今没有褪色,就连茶屋与茶屋所隔档的那些密密的风铃在我幻觉里依旧响得那么清脆。

那是一个新茶刚刚上市的季节,应朋友之约,我第一次来到她的茶屋,品品当年的新茶。我很清楚地记得,那晚凉风习习,我穿着一套很合身的西服,和几个朋友一道进了她的茶屋,迎接我们的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她把我们带到一处灯光朦胧的茶座,随后为我们沏上一壶茶,当时那个女孩不慎将开水滴在了我的手上,我本能地痛叫了一声,那个女孩连声道歉,谁知我的朋友执意要请她的老板过来。就在此刻,一个年轻的女子走过来,但她没有什么姿色,看上去就知道她不懂得怎么化妆。她一进来脸上堆满笑容地说:“我就是老板,不好意思,服务员没有服务好,请原谅!”她转过头问我要不要请医生看看。我说没事。这时我的朋友开玩笑说:“他可是我们圈里受保护的作家哟,你要是把他的手烫伤了,那就摊上大事了。”大概是冲着“作家”一词,她足足地看了我好几分钟。也就是在那一天晚上,她很低价地收了我们的茶钱,连座位费都给免了,并笑容可掬地对我说:“先生!能否方便留下您的电话?”

以后的日子,我经常接到她的邀请,她邀请我去她的茶屋,邀请我去看她在大学校园里写的感人的爱情小说,去听她——一个茶农家孩子成长的故事。

她说她原本可以进入一家好企业,只是不愿跟一个与她竞争的同学伤和气,她选择了放弃。她爱自由,所以她经营了这间茶屋。她很爱文学,她所写的小说曾经令许多大学女生伤心落泪过,当然也包括她自己。她很怀念山里的茶棵地,怀念童年的生活:儿时,她被父母背到茶棵地,就在地里拉着茶枝,绕着父母斜背在身上的茶篮,东倒西歪,直到父母拿来麻酥、糕点或甜糖。她忘不了摘茶的奖励,虽说钱不多,但想到商店里甜糖和香饼的诱惑,她有着使不完的劲。在父母不给零花钱的那个年代,她感激这些茶棵,而且是茶叶经济帮助她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如今,我再也没有在茶季回家采过一片茶叶,为了慰藉内心的牵挂,所以我在城里开了这个茶屋。”

她说她每次沏给我喝的都是山里原汁原味的野茶,“茶叶不好看,就像我,但味道很不错。”她打气地对我说,“我不美,可是一颗心却同别的女孩子一样,有细密的枝节,需要爱与被爱,这些年来,我一直在静静等待,渴望一个人能懂我,能像品茶一样地读我,能在茶过三杯之后,触到我心底深处最疼痛的美丽……”

听到这些,我有些沉醉,我似乎觉得她所说的那个人就是在指我,而我已是一个结婚生女的人了,我不能伤害她,不能为她如此寂寞的青春增添一些活力。我记得我走的那天晚上,风铃被我碰了一下,铃铛星星一样,碎落一地。以后,因工作的关系,我调到了另一个小城,再也没有去过她的茶屋。听说茶屋夜夜客满。如今,却不知她是否找到了属于她自己的那个真正品茶的人?

【摘自2015年第4期《吃茶去》杂志;作者:石泽丰(安徽池州)】

懂得品茶的人,就懂得品味生活

古往今来,人人都会喝茶,但并非人人会品茶,品茶是一种精神的洗礼,是一种艺术的欣赏,是一种生活的享受。

品茶要在“品”字上下功夫,仔细体会,徐徐品味,品茶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无穷乐趣,让人们在不自觉中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安逸。

自古以来,很多人将品茶与人生、性情联系在一起,那一片小小的茶叶能释放出无穷能量。


茶在沸水的翻滚中就好比人为了生活在人生中的摸爬滚打,经历一番艰辛实现自己的价值,一句“茶如人生,有多苦有多苦”让人为之动容。

茶叶还是中茶的,茶水还是苦的,心情还是闷的,夜还是静的,思絮还是乱的。

人这一生总会有些许事是不尽人意的,也总会有些决断是错的,生命之重在于承受。

对错不重要,不管是何味道的事情就如眼前的茶一样,只一口下肚,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皆在承受二字,或许文人会说,那叫品味。


茶如人生,有多苦有多苦,需慢慢品味;一杯热气腾腾的茶在手中,思绪回忆这曾经的美好,品味已拥有的温暖,笑人生的洒脱和快乐。

一杯香气四溢的茶沁满了心田,暖热了身体,性情也在茶香的包围中竟变得如此淡然!

茶需要去感受,需要去品读,其实,茶不仅仅是饮品,更多的是它对人性的容纳,人茶融为一体的品性和愉悦。

对深知茶性的人来说,品味是品性茶文化的延绵不绝;其充斥的是身心,浸泡的是精神。


茶有茶性,人有人性。品茶的过程要用心,如果分神,分心,茶就会变了味道,它不再香甜甘美,充其量只是一杯加了颜色的水而已。

品茶感人生,生活像杯茶当用心去品味的时候,就能品出生活所赋予的美好,就能感知到生活的真谛和气息。

生活中,很多时候会被某种爱心的付出或接受而感动着,也为一些不齿的行为而痛恨着,被名利媚俗所腐着。

或抱怨或感动或陌生或熟悉;让人激昂或沮丧;其实不是事情的自身有此魅力,控制了人的境界,而是事情自身以外的情愫行为决定了人格的美丑。


本质只是载体是过程折射出了人性的高尚与卑微,品茶也是如此,其实品茶的时候品的不只是茶,而是心态!

一茶一世界,一叶一追寻。

茶赐予人们的是能清醒的看待世界,激励人人勇敢的面对生活,进而使人得道。

懂得品茶的人,就懂得品味生活;懂得品茶的人,就懂得珍惜生活。

来源:莫道茶事,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6,893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1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