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品茶品人生对联

找到约25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周国富会长一行考察指导茶仙子学院


  周国富会长一行和周其凤院士在汤里·茶仙子学院


 8月19~22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十二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周国富及夫人、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浙江省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王小玲、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兼学术与宣传部部长陈永昊、周国富会长秘书何晓芳等领导莅临汤里、茶仙子学院、中华茶仙子文化培育基地、茶仙子·瀛洲茶楼、茶仙子茶楼考察指导。宜春市宣传部部长袁川、铜鼓县县长黄为民等陪同考察。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吉林大学原校长周其凤、新国风书院副院长、当代著名诗人空林子、汤里文旅康养度假区董事长周其亮、茶仙子学院执行院长、中华茶仙子文化培育基地掌门人彭静、茶仙子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华茶仙子文化培育基地总经理金灵在好雨山庄会见周国富会长一行。


  周国富会长一行考察汤里


周国富会长一行先后考察了汤里、中华茶仙子文化培育基地、茶仙子学院、茶仙子茶楼、茶仙子·瀛洲茶楼,考察红色茶文化(毛主席化险福地、秋收起义纪念馆)百丈寺禅茶文化、铜鼓县茶产业,重点考察指导了中华茶仙子文化培育基地和茶仙子学院。

中华茶仙子文化培育基地:中华茶仙子多年来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创研中国式生活新方式,提出“以茶载道,以礼修身”的艺术宗旨,旨在用纯正高雅的中国茶文化净化人的心灵,塑精神家园。中华茶仙子文化培育致力于培养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倡导健康、诗意、浪漫、精致的茶生活方式,实现觉悟、智慧、圆满、幸福的人生。中华茶仙子文化培育基地位于江西宜春铜鼓县汤里文旅康养度假区内。汤里,位于中国江西铜鼓县,地处湘、鄂、赣三省交汇之罗霄山脉崇山峻岭中。景区面积96平方公里,是集旅游观光、养生度假、文化体验、传经弘道、温泉沐浴、避暑休闲、商务会议、运动拓展于一体的综合景区。2016年通过专家评审,汤里以全省第一名的得分,获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7年获评中国长寿之乡康养示范基地、江西省省级旅游度假区、江西省森林养生基地;2018年获批江西省生态文明示范基地。汤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6%,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10万多个,年平均气温16℃,温泉水温72℃,日出水量达5千多吨,属于中硫温泉,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元素。明朝刘伯温路过此地,以山势形韵称之为“九龙戏珠风水宝地”并撰联。据县志记载,陶公祖居修河上游,历史上陶公多次沿修河上游溯流而上,汤里即《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真实境地。



周国富会长一行在铜鼓县百亩茶园


周国富会长一行和周其凤院士考察红色茶文化

  

在毛主席化险福地考察红色茶文化。毛泽东在躲避敌人追捕过程,渴了困了就摘几片身边的茶叶解解渴提提神。在吴家祠,当主人棒上热腾腾的宁红茶时,毛泽东连连称赞江西老俵茶好水甜人厚道,多谢多谢!

周国富会长一行和周其凤院士在茶仙子茶楼品茶交流


 茶仙子茶楼属于中华茶仙子文化培育实践基地。中华茶仙子文化培育致力于培养德艺双馨的优秀人才,倡导健康、诗意、浪漫、精致的茶生活方式,实现觉悟、智慧、圆满、幸福的人生。中华茶仙子彭静、金灵携众仙子在瀛洲茶楼,以茶为媒,演绎花道、香道、书法、琴、棋、服饰等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让更多现代人体验精致美妙的东方茶生活,同时感受古代中国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智慧。

     周国富会长一行和百丈寺方丈顿雄大和尚品茶交流

   

   在奉新百丈寺考察禅茶文化,体验百丈禅寺的茶事生活和佛门普茶。怀海大师制定的丛林清规,是中国禅宗寺院组织的规程和寺众日常行事的章则,是中国禅宗的一面旗帜。伴随着《百丈清规》的诞生,此前出现的佛门饮茶防困倦、助修行的方法得以提升,正式诞生和形成了茶禅,正式确立了茶在禅门的重要地位。

 周国富会长一行和周其凤院士在茶仙子·瀛洲茶楼


  瀛洲茶楼源于中华茶仙子品牌,是为茶而建造的茶空间。“瀛洲”与“岱屿、员峤、方壶、蓬莱”,并称五大仙山。“瀛洲”二字最早见《列子》,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东海仙山,茶仙子常住于此,故名:瀛洲茶楼。由北京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周其凤院士为中华茶仙子题名,并撰书对联:品乐品茶品人生味道,谈天谈地谈造化阴阳。瀛洲茶楼是传统文化与茶的完美结合,由五栋不同造型的木质结构建筑构成,分别为普茶、礼茶、仙茶、问茶、尚善。室内设计兼具东西方美学,温暖舒适,处处体现中华茶仙子“敬天爱茶”的理念。


周国富会长对茶仙子学院和中华茶仙子文化培育基地弘扬茶文化给予充分的肯定,周国富会长说茶仙子从信阳到铜鼓把铜鼓敲的咚咚响,并对茶仙子给予厚望,要让越来越多的人喝茶。周国富会长指出,茶仙子要多开展茶事活动,多开发茶的衍生产品,茶叶深加工产品,延伸茶产业链,全面提升茶叶的科技含量与商品附加值,提升整个茶产业竞争力。要进一步做好做精做深文章,深挖茶叶的功能功效,将产业链延伸到保健品、食品、化妆品、日化品等行业,赢得更加广泛的市场,真正让茶叶成为美丽健康产业。对茶仙子学院在推动江西茶和茶文化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周国富会长也表示了赞赏与肯定。他说,茶为国饮,茶和天下,茶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要发挥特殊的文化桥梁作用,要通过茶让世人领略和认同中华文化的魅力,又要兼收并蓄,和而不同,温和地输出中国软实力。他鼓励茶仙子学院在办好茶学的同时,加大茶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使更多的人懂茶、爱茶、喝茶、讲茶、认茶,并用茶文化、茶科技促进茶产业的繁荣,助推江西茶、河南茶甚至中国茶实现更大的发展。

往期精彩回顾茶仙子茶学院||梦想一触即发,茶仙子需要你
茶仙子茶学院||《国际茶礼仪精修班》开课通知~
茶仙子茶学院||《初中级茶艺师班》招生啦~


悠悠的茶香,牵动这前世今生。

邀请你与中华茶仙子一起,用中国茶文化传递正能量。



中华茶仙子彭静简介:

国家级高级茶艺技师

国家级高级评茶师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竞赛裁判员

中国茶文化推广大使

中国茶馆联盟主席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茶馆委员会秘书长

意大利米兰世博会茶仙子

信阳师范学院等客座教授

中华茶仙子文化培育基地创始人

茶仙子、中原茶仙子、中华茶仙子品牌创始人

以茶雅心品真味 高洁遗韵润桐城

《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政带领宝玉和宾客游览大观园。在元妃将要行幸的第一处所,宝玉题了“有凤来仪”的匾额后,又题一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这本来是一副情景俱佳的对联,但贾政却摇头道“也未见长”。原来贾政一心想让宝玉读孔孟经书,说“若能月夜至此窗下读书,也不枉虚生一世”。但宝玉偏认为此处是烹茶下棋的好地方。贾政平时也喝茶,但那是为了解渴。宝玉鼓吹烹茶下棋,是为了怡情养性,是一种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道不同不相与谋,贾氏父子当然拢不到一起去。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意思是饮茶者必须具有良好操行和俭朴美德。唐末刘贞亮在《茶十德》中也说“以茶可雅心”,意思也是饮茶重在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桐城多文人雅士,他们深受中国茶文化的熏陶,深谙茶道。在他们看来,饮茶固然能解渴,但更重要的是要陶治性情,舒体清心,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而要达到这种境界,饮茶时就必须对茶品、水质、器具,火候,尤其是环境和人际关系有所讲究。

讲究茶品的如“为爱龙芽三月早,且尝雀舌一年新”(杜陵《新茗》)。龙芽,指龙眠茶芽,是上好的茶叶。讲究水质的如“色香莫负故山泉”(张曾献《试茶》)、“烹茶试泉水”(左世经《寄学冲大兄》)等,而且要“品茶品水须两全”(刘开《周南卿品茶图》),这也正是紫来桥茶楼联“紫来桥下水,龙眠山上茶”所追求的品质。讲究器具的如“小瓷注液乳花尝”(姚孙棐《孙鲁山贻山新茶》)、“传语山童涤茗惋”(程仕《柬巳公》)等。即将细瓷茶具涤洗干净后烹茶,以贴合他们追求的高洁心性。讲究火候的如“泉烹蟹眼防茶老”(齐莱名《夏夜村居》)、“水清宜用活火煎”(刘开《周南卿品茶图》)等。茶好水好器具好还不够,一方面必须用活火煎,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茶老”,真是慢工细活。这岂是为了解渴,正如钓鱼,更多的是为了“钓乐”,为了磨炼自已的心性。讲究环境的如“扫云移短榻,藏石煮新茶”(严青《先生)》、“瓦炉添细火,瀹茗绿荫中”(龙汝言《访章秋华》)、“石上残棋一局,松间初试新茶”(方孟式《田家乐》)等。讲究的是清静悠闲和高雅,体现的是超凡脱俗的气质。讲究人际关系的如“时与同心人,坐石啜新若”(朱雅《春郊》)。茶与知已饮,只有“同心人”才好在一起品茶,才能感受到茶中真意。这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脉冲。贾政和宝玉虽然是父子,但他们品茶是品不到一起、品不到一味的。

桐城文人雅士饮茶讲究茶品、水质、器具、火候、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这正是他们以茶雅心、追求完美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他们崇尚程朱理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所以哪怕仕途不顺或身处逆境,也能心静如水,平常面对。孙日高是清康熙间诸生,仕途失意,他有一首《煮茗》,其曰:“一缕茶烟飏入帏,雨丝风片冷生衣。青苔黄叶少人迹,驯鹤自来还自归。”以茶为友,以鹤为伴,大有林和靖“梅妻鹤子”的旷达情怀。杨臣邻是清康熙丁未进士,官光山知县,卸职后隐居家乡也园,作《夏日也园杂咏》。诗曰:“消渴夏山茗,遗怀秋水篇”。《秋水》是《庄子》中的一篇,宣扬“存真还原”、“无以人灭天”的道家思想,意即保存天性,回到原始状态,不要用人为手段毁灭自然存在。品啜山茗,捧读《秋水》,解渴是表,遣怀是实,身心得到了解脱和安宁。贾宝玉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一旦受阻,也总是细玩《秋水》,以遣愁怀。宝玉和庄子思想不同,道路有异,但在这一点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你说他消极避世未为不可,但我说他旷怀豁达也无可厚非!

桐城人“以茶雅心”还表现在两个特殊的群体中。一个是方外人士,他们往往以茶弘佛,借茶布道,并以此清心养性,恪守禅关。另一个就是闺阁名媛。在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们往往处于社会的底层,很难和男人们一样悠闲地品茗对弈,赋诗属文。然而明清时期的桐城却出现这样的群体——她们或结社联谊,相互唱和;或抒怀闺帏,孤芳自赏,成为桐城历史文化里的一朵奇葩。而其中涉及茶事的诗作,也为桐城茶文化平添了一番佳话。如方孟氏《田家乐):“石上残棋一局,松间初试新茶”;方云卿《茅屋》:“幽人高致似山家,松火新煮雨后茶”;张令仪《幽居怵咏》:“阁帖临黄绢,旗枪煮绿沈”;姚宛《初春》:“书帙成堆处,茶铛自煮时”;马氏《春暮即事》:“怡情漫展残书帙,解渴频煎细露芽”等,是其中代表之作。

“宝肠素闲烟尚绿”,桐城人喝茶确实喝出了真味与真意。

摘自《龙眠灵韵·桐城小花》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古茶走廊,与茶一次美丽的相遇

仿佛是一首歌,仿佛是一幅画,仿佛是都市休闲的快活林。午后的一刻,我在云南凤庆的古茶走廊,与茶一次美丽的相遇。

还未走进古茶走廊,就能感受到浓浓的茶韵,沿途绿茶茵茵,树木苍翠,石径幽深,与茶楼浑然一体,互为衬托,相得益彰,尽显古典与现代气质之美。

走进古茶走廊,入雕栏之境,傍小桥之侧,闻流水之声,赏古乐之雅,让人觉得仿佛穿越时空,身处其中,感受到一份快乐与悠闲。一阵风吹过,似乎还有一两枝开放的花儿在轻叩窗门,传递着温馨的气息。伴随着那一阵阵悠然飘来的沉香和缕缕茶香,沁人心脾,以致于让人不急于马上坐下点上一杯茶,而是先要闭目深吸,享受一下心灵的片刻宁静。

走进文鼓楼,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文化气息。“万象随风动,物于心外;一缘伴茶来,妙在其中。”的对联让你细品茶中人生的滋味,寻找内心的感悟。正门上,“长空舞袖云肪动,高山摆案,嘉木当玄圭,神农作序;大地流风寸翰行,远岭横窗,玉壶呈月砚,陆羽成书。”使人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体会出传统文化与茶文化之间的水乳交融。

茶楼的内部装饰总是别具一格,陆羽、神农的浮雕栩栩如生,古朴的造型设计,古朴的家具摆设,简单的挂画配饰,恰到好处的灯光处理,使这个小空间朴实而又充满着一种回归本色的入世观,茶楼环境装饰设计不在于材料的贵重,不在于装修的豪华,而在于传统文化和现代休闲元素的结合,简约的造型设计,青石板的地面、砖墙,木质的吊顶,点缀透彻的射灯,使环境古朴而不沉重。

“盅中道茶,盅盅道茶,盅盅道茶品茶道;座坐知己,座座知己,座座知己唯己知。”茶道,历来被看作是一种高雅的品味文化,因为可以满足人们审美欣赏、社会交流、养生保健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国际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茶文化更趋于多元化、多样化,所以古茶走廊从茶文化出发,营造富有茶文化的艺术氛围,让人们能在品茗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全身心的放松,体验到心灵的净化与宁静,此处便是休闲又能促进交流的理想场所。

文鼓楼,静静地吐露着中国传统文化与茶文化的芬芳。茶艺培训,音乐、舞蹈创作,摄影家文化沙龙。或挥毫泼墨,或吟唱谈心,至情至性。茶楼清静幽雅,茶香四溢,音乐缭绕。在这样的环境中,看窗外花开花落,闻流水声声入耳。听古筝高吟低唱,谈纵横古今传说。回归自然之趣,听茶水与时光觥筹交错。有时邀三五好友在此聚首,或与同道茗友一起品茶,甚至于一个人在这幽然之境,去静静地品读一本清心的书。让身心来一次彻底地放松,让平日的慵懒表露得淋漓尽致。“前生后世路相随,旧事无人梦自痴。半套青衣寒露透,一窗暮色寄相思。秦砖汉瓦今何在,唐风宋韵几人知。化羽成仙邀日月,随风起舞唱茶诗。”、“空灵俊秀地呈书,淡雅清香月画图。悟道何需三界外,休闲不在万缘足。前程路碎石阶印,古道秋深大漠枯。万岁茗柯归故地,千年古韵在茶都。”道出了与茶结缘,茶趣与文化素养的茶人合一境界。

古色古香的桌椅和考究的山水画是文香阁的标准配置,茶楼内拥有独一无二的茶座布局,一张张木漆茶桌被擦得铮亮,一套套饱经沧桑的木纹茶具摆在桌面上。“八百年驿道马驰,乃连系九州为友,四海为邻,一物为缘,若寻根日月精华,图宏业盛,礼齐韵雅,首当数彩云之南,古茶公社;五千里沧江龙动,最贵于六国同宗,三省同祖,七市同益,要溯源天地灵秀,山高水长,儒厚文兴,还请看锦绣凤庆,滇红故乡。”的对联格外引人注目。走进文鼓楼二楼,最先迎候客人的总是幽幽的茶香,刚刚出壶的茶汤冲入一只只精巧的白瓷杯里任人品尝。品茶,啜的是一种意境,品的是一份情怀。几枚盈绿,超凡脱俗,在水中观其上下沉浮,仿佛人生的起起落落。而选择一份如茶般清淡与超然的生活态度,则需一种境界。

擎一盏清茶,任丝丝幽香冲淡了浮尘,沉淀了思绪。憩坐都市宁静清雅一角,柔和的音乐若有似无。其实生活本就如此简单,似是凝聚了太多的愁绪,太多的愁绪是因了心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烦躁时,恬恬然醉心于一盏佳茗,感受着茶之岁月,壶里春秋,云卷云舒;闲来无事时,赏玩手中或精巧别致或古朴大方的茶具,茶香缭绕,云气袅袅,细啜慢饮,悠悠回味,自觉齿颊生香,清幽扑鼻,疲劳顿消。虽说境由心造,但茶品、器具、美食、美景同样重要,它们能烘托品茶的意境。

文香阁除了茶品系列之外,还有根雕等工艺品,悬挂的字画,无一不跟茶有关,茶室内外郁郁葱葱的树木,绿树成荫的花草,每位顾客都会情不自禁的去抚摸一下真假难辨的假树仿花。工作之余,带着周末的闲情,品一口茶,让人偷得半日闲。一杯茶水,似春的信使,沉淀着自然的讯息。

“品茗,就是品人生”。茶道的意思,是否可理解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轻轻的啜一小口,唇齿之间留有淡淡的醇香。茶之以浓酽胜者莫过于功夫茶,精致的茶韵工具,一流的泡茶功夫,让茶的艺术在古茶走廊展现得淋漓尽致。"喝茶之意不在茶",文香阁茶楼的茶,能怡情悦性,消去烦躁,使人们身心舒展;能清心醒脑,其乐融融,使人们振奋精神。

是的,时光如水,匆匆而过,或许每个人心中都隐藏着太多的快乐或忧伤,浮世的灯火明灭着思想,谁是谁前世的缘分,谁是谁一生的心疼,置身红尘,每个人都需要用一种方式来释放灵魂,而一杯香茗总可以让伤痕累累的心卸下疲惫,尽享一份安宁与通透,正所谓禅茶一味,云淡风轻。“漫履险峰神自定,独居空谷心常明。”能达到此等境界,人生何幸之至。

一杯茶,是一张张美丽的书签;一杯茶,是一首首生活的歌。它的那一丝苦、一丝涩、一丝甜,包含了多少悲喜的激荡,生命的共鸣。在茶韵斋,你可以放下绷紧的心情,尽情地舒展精神,“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是这里的真实写照;茶韵斋楼拥有"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的舒适;拥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热闹景象;拥有“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的清幽;拥有“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的韵味。室内窗明几净,温馨典雅,精美的茶具款款玲珑剔透。各类名茶被主人怜香惜玉般收在吧台的厨柜上,店主和茶女们热情洋溢的笑脸,伴着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令你顿生宾至如归之感。

三五个人走进茶韵斋,茶女款款走出,笑意盈盈,彬彬有礼。然后,你随她轻巧地步入茶屋,听她娴熟地说着茶道,她的脸上含着恬淡的笑意,你悠闲地看她用纤指托起一件件茶具,看她小心翼翼地用沸水拭着小巧的杯盏,看她低着眉将茶水注入茶杯内,静静地等候着。稍许,她绽出一痕浅笑来,用手轻轻打开杯盏,茗烟袅袅升起,茶香四溢,然后缓缓地飘散,融入竹窗之外。我们几个人得半日之闲,散坐在雕花木窗下,静心品茗,或斟酌古今,或品味中外,或侃天南地北,或胡扯人间是非曲折。

此时,落座在厚厚的木质古櫈上,听着美轮美奂的轻音乐,接过茶女恭恭敬敬奉上的小盅香茶,音乐响起,随流淌的古乐流泻出赋予磁性的女中音,点拨着呼吸,一呼一吸间,满心的神圣与庄严,敬茶若神,恭敬心起,禅意弥漫,空灵而飘逸。

端杯,闻香,品味,喝茶,入喉,入心,入肺,入胃,滴滴甘怡,润泽身心。一杯,二杯,三杯……手心微汗,足心微汗,额头微汗,身体微汗……茶的魅力,一一彰显。经历了一场茶的洗礼,茶的浸润,让全身释然轻松,恍若飘飘茶仙般空灵。

心,被荡涤,氤氲在袅袅茶味里入定,纯洁,洁净,无欲无求,超然物外。不觉间,尘世的喧嚣和浮躁竟随着缓缓升起的茗烟一道散落开去。那一刻,也许是受气氛的熏染,也许是受环境的烘托,忽然,你便发现自己仿佛真的就有了一派“隐士”的气度和风范了。这时候,品着功夫茶,再看茶美的茶道表演,茶就变得玄妙而神圣了。于是,唐人那首著名的饮茶诗就会自然地闯进记忆中来:“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全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心灵,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沉吟中,一杯香茶下肚,茶的美妙自然便是心知肚明了。真可谓“铅华洗净处,万类见真容。醉卧云天外,痴游大地中。机缘随世事,造化守中庸。欲念何堪尽,浮名毕竟空。”

身处古茶走廊,把自己置身于陶公的世外桃源,忘却一切的世俗,抛弃一切的痛苦,让心与灵魂静静地对话,尽享最原始,最纯净的时光。

【摘自2016年第3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庄文勤(云南凤庆)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找到约20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