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几种绿茶可以拼配

找到约419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武夷岩茶大红袍分哪几种?

  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大红袍有几种?一般来说,大红袍分绝品、精品、上品、次品;不同的品种,品质各不同。

  武夷岩茶大红袍分哪几种?

  1、绝品—大红袍母茶

  茶叶界中流行这样一句话,说“古有名茶树,生于绝壁间”,这里所说的古树,指的也就是生长在九龙窠陡峭绝壁上的大红袍母树;不过这种母树的产量可以说是非常稀少的,堪称是“稀世之珍”。大红袍母树,一共有六株,其中四株为奇丹,两株为北斗;这六棵母树的总产量不到一公斤,可以说是非常珍贵的。

  在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大红袍母树就作为礼物赠送给美国总统;自200年起,武夷山政府就对这六株大红袍母树实行保护,因此,这几棵大红袍母树可以说是绝品,市场上想要购买到这样的茶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2、精品—由母茶无性繁殖而来的大红袍

  这款精品大红袍,是由姿深制茶师傅,采用无性繁殖嫁接技术,从大红袍母树进行繁殖迁插,之后得以大面积的栽培;这类大红袍,因产地不同,又分为正岩、半岩、洲茶;正岩指指武夷山三坑两涧地区,即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两涧指流香涧和浯源涧。半岩指除了正岩以外的区域,而洲茶则是武夷山周边平原平地所产的茶。大面积栽培的大红袍保持了母树原有的品质特征,此类大红袍冲泡10道之后仍有余香,汤汁醇厚回甘,香气高雅。

  3、上品—由各种品质较优的大红袍拼配而成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大红袍,这种茶叶产品,一般都是采用各自品质较为优质的名枞,比如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半天腰等,然后依照“岩骨花香”的原则下去拼配而成的,市场上最大类的大红袍就是这样的品类。

  4、次品—由品质较差的大红袍混杂而成

  市场上的次品大红袍茶叶存在率还是比较高的,价格低至100几十元的,质量方面无法保证,很多不懂茶的人,或是比较看重价格的,那么就会挑选这样的大红袍。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大红袍简单的冲泡方法

  先在小盖碗里放置5~10克茶叶。冲泡的水要沸滚,随烧随泡。注水时要“低斟高冲”,壶口与盖碗保持一段距离。注水后刮去茶汤上面的浮沫,再加盖。一般5~15秒出汤,喜欢喝浓茶的泡的时间长些,喜欢喝淡茶的则出汤快些。

  大红袍复杂的冲泡方法

  泡茶前要先洗净茶壶、茶杯。然后用开水烫过。加放茶叶因人而异。将沸水冲入,壶满为止,然后用壶盖刮去泡沫。再用开水冲净壶盖上的泡沫。盖好后,用开水浇淋茶壶。既能提高壶温,又能洗净壶的外表。约1分钟既可品茶了,有“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的说法。

  斟茶有讲究,各杯先斟少许,然后均匀巡回而斟,喻为“关公巡城”。茶杯剩少许后。则杯点斟。喻为“韩信点兵”。以免淡浓不一。冲水要高,让壶中茶叶滚动促进出味;斟茶要低,防止茶香散发。避免产生不雅的泡沫,叫“高冲低斟”。接受敬茶时,不必起身迎接。只要以食、中二指轻轻敲桌,如下跪状即表谢意。端茶杯时,宜用拇指和食指扶住杯身、中指托住杯底。如此端法,即稳妥,又高雅,喻为“三龙护鼎”。

架空品牌:中国绿茶的“地主经济”发展陷阱

中国茶产业有两种主导发展模式,一种是由土地(自然资源)主导,走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其以绿茶为代表,故我称之为中国茶产业的绿茶化发展路径。清香铁观音、清饮红茶与纯料普洱,都是绿茶化的重度爱好者,这也是铁观音、红茶与普洱茶发展的上半场。

而现在,这几个茶类纷纷去绿茶化,由主张稀缺资源为大的地主经济,走向了技术为大的品牌经济,即靠技术、资本与组织打天下的技术与资本密集型发展之路。这预示着,普洱茶的下半场,从“地主经济”到品牌经济。标志着,绿茶化之外的另一种发展模式——茅台酒化正在兴起。

绿茶化重原产地原料,竞价优质稀缺原料,面粉贵过面包,有名茶缺名牌,是典型的资源主导型发展道路。茅台酒化注重技术,原料通过大拼配降低成本,走规模化的品牌经济之路。简言之,一个是资源型,一个是技术型。前者,品牌被地主经济架空,整个产业房地产化、寻租套利化;后者,弱化原料的稀缺性,靠分级与大拼配强调原料的综合利用价值,靠技术、资本与组织打造强势品牌。

为什么普洱茶、铁观音、红茶与白茶纷纷去绿茶化?是因为靠稀缺资源与手工劳动(一锅锅炒的手工茶)上位的品牌,时间一长,往往会被茶农与代工厂的地主经济架空,而丧失核心竞争力。夹在茶农、代工厂与渠道商之间,两头受气,就是绿茶品牌的现状。渠道商、散户与茶农、料头、代工茶厂的直接对接,让品牌茶企失去了发展的战略空间……

绿茶的地主经济,走的是自然资源与劳动力深度结合,属于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发展之路。

这也是工业化初期常见的发展道路。后进国家,比如中国,赶超西方先进国家,由于资本与技术稀缺,而资源与劳动力有比较优势,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走的是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之路,靠卖资源的初级产品与血汗工厂上位。2008年以后,完成一定资本与技术积累的中国,开始产业升级,走向了发展的下半场——技术资本密集型发展道路,技术、资本与组织主导未来发展。

中国茶产业的发展也是如此,上半场缺资本与技术,靠稀缺资源,打造名山茶(知名小产区)的投资消费价值洼地,来吸纳资本与技术,以上流社会风雅茶之名义,进行市场快速扩张。玩稀缺资源,有早期红利,可以成就稀缺型逼格品牌。但接下去,逼格品牌会被茶农、料头与代工厂的地主经济架空,品牌经济行而不远。这时,我们就要思考中国茶产业的下半场问题——当技术与资本不再稀缺之时,就要果断走技术与资本密集型发展之路,做大技术、资本与组织三大核心要素,打造长治久安的品牌经济……

绿茶的资源密集型发展之路,有三种模式,而劳动力都会与之深度结合。

第一种是竞价稀缺资源的发展模式,走小而精的奢侈品之路。其跟房地产很像,玩的是区域中心城市与地段,所以一线名山的古树茶大单株被炒上天价——地王。土地的回报是地租。土地(自然资源)为什么可以收租?是因为其属于独占性资源,你占有一块土地,占山为王,打造山头茶,别人就没有了,只能租你的茶地,就要交租,而你也成为了古树茶的一房东。土地租金的回报,跟稀缺性有关,也就是跟地段有关。

茶叶的地租回报为原料,地段好,原料卖高价,地段不好,原料卖廉价。这就是作为地主经济的绿茶化产业,喜欢炒作原产地的山头、山场原因——提高地段稀缺性,以便收高租金。这就造成,知名小产区,原料价格出现面粉贵过面包的原因。

面粉贵过面包,最终要面对消费者的品牌茶还能好好做市场吗?一头是巨大的成本压力,另一头是消费者对于品质的理性消费,品牌茶企就很难做正常的营销,只好劣币驱逐良币,搞割韭菜的非正常营销……非正常营销,不光品牌企业在干,茶农、茶厂与茶商都在干,导致市场上B货C货盛行,当名山正品不经济之时,肯定做假会变成大产业与大生意。

故绿茶化的第二种发展模式,就是做假(盗版)!

第三种模式,就是卖廉价资源,做血汗工厂,打造廉价初级产品(原料)基地。高性价比廉价原料,往往被拉到核心原产地冒充名优绿茶、名山古树茶。贵州茶、四川茶、广西茶,就充当了绿茶化产业链的高性价比低端原料基地,许多西湖龙井、金骏眉、凤庆滇红、早春名优绿茶就来自这些做假基地。也就是,这些产区,一是大众茶基地,二是高端茶做假基地。

劳动力与第一种模式的稀缺资源结合,发展的是高端手工茶。手工成为稀缺资源进一步溢价的道具。采的是芽头与一芽一叶,做的是全手工,其极费人工,在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其只能走少而精的奢侈品之路。

劳动力与第二种绿茶化发展模式——做假产业链相结合,赚的是灰色暴利。劳动力与第三种即绿茶化的血汗工厂模式相结合,出卖的是低端廉价劳动力,制造的是低端初级产品。

小结一下,原产地绿茶化品牌被地主经济架空,很难做大做强的原因:其做高端稀缺奢侈品,面临面粉贵过面包与盗版经济两大难题,最终重金打造的逼格体验,敌不过山中土财主与造假产业链。高逼格品牌做到最后,会发现为名山茶农做嫁衣,老百姓更爱性价比高的盗版货!逼格品牌放下身段去盗版,那是同流合污,有牌无品……

不做高端,做大众品牌,又面临源头血汗工厂超低成本竞争。源头无优势,而渠道又被渠道品牌、渠道平台、散户占领,这让立志做老百姓喝得起的绿茶化品牌情以何堪!

文/白马非马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出品

老徐谈茶:不同拼配方法做出的茶,韵味各有千秋,关键看你喜欢哪一种!​

上期我们讲了普洱茶不同等级相拼配的部分技巧和原因,今天我们继续聊这个话题。

中级茶和低级茶相拼配会有一个什么口感?通常我们会用三级茶、五级茶、七级茶和九级茶来进行拼配,五级茶、七级茶用量的占比通常会超过总量的65%,其中三级茶占比大约是15%,用于制做茶面;九级茶的用量通常占总量的20%,主要是用来调节茶的甜度和茶汤的细腻度。我这里说的仅是通常的做法,具体情况还需具体分析,前面我们说了不同等级茶相拼配,但并未提及不同产区的不同等级茶的拼配,不过大家只要把我们前面所说的方法初步掌握,经过多次调整,也能拼出一款你个人喜欢的茶,这样还可以增加不少生活的乐趣。


(新旧拼配)

顾名思义就是将当年制做的新茶和储存了几年以上的老茶相拼配,这种拼配方法主要是解决新茶青味重,没有将茶本身的香气、韵味以及茶味等特征展示出来的问题,并且这样做还可以加速茶叶转化的速度,使新茶能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品质,这种方法在过去通常只有大厂会采用,因为当年大厂的不同产期、不同年份的原料储存量都是有一定规模的,而中、小厂家并没有这个能力来储存。不过这种拼配方法在近些年来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这是因为存储原料的成本太高,不仅有资金成本,还有原材料损耗成本,所以会有些得不偿失。按现在的商业眼光去看,新茶比较容易销售,为什么还要凭空增加不少成本?直接去买老茶不是更香吗?


这类拼配方法以我的经验来说,是用存储了5年以上的老茶,有的还会加入一些10年以上的老茶来与新茶混合均匀后压制成型,老茶的用量大致占5%,考虑到成本一般不会超过10%,压制成型后储存一、两年后再进行销售,这样做会比同年不拼配老茶的纯料新茶在香气、韵味、饱满度上都会好不少,可惜我们现在已经基本上见不到这样的茶了,但愿这种拼配工艺不会失传。

(生熟拼配)

这种拼配方法曾经在2003年到2008年之间小范围内流行过的,当时很多内行人并不认可这种拼配方法,都认为它有做假老茶的嫌疑。的确,当年很多所谓的老茶就是用这种方法制做的,但只要不将这样拼配出来的茶假冒老茶来进行销售,购买前给消费者明示出来的话,这种方法也是有一定的存在价值的。具体的拼配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用5%左右的熟茶和生茶混合均匀以后压制成型,其实它的原理和新、老茶拼配是一样的,也是为了加速茶叶后期的转化,增加茶汤的细腻度和柔滑度,但用这种方法拼配出来的茶,最大的缺陷就是茶底花(颜色不均匀),绿的绿、黄的黄、黑的黑,如果你在湿度比较高的环境下存放几年以后,这种花底的现象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并不会消除,仔细看还是能看出来,正因为如此,现在这个方法基本没人再用了。

(生茶和绿茶拼配)

生茶和绿茶(烘青)相拼配,这个工艺到现在还有厂家一直在用,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这样拼配的好处在于喝新茶时,茶的香气会比较高,并且这种香很独特,而且只要将绿茶的比例控制得当,并不会影响到茶叶后期转化的品质,而且这是经过了几十年时间验证过的。

以上就是普洱茶拼配中用得比较多的拼配工艺,其它用得很少的、市场上不常见的,我在这里也就不多说了,欢迎茶友们来和我们讨论这个问题。

相关阅读

来源:老徐谈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04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5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