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红茶是全发酵茶

找到约3,225条结果 (用时 0.028 秒)

全发酵茶与半发酵茶两者有什么不同

全发酵茶与半发酵茶包括了哪些茶,全发酵茶有红茶,半发酵茶包括了乌龙茶,茶树的芽叶经过萎凋,揉切,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毛茶后,精制成为了发酵茶。

全发酵茶与半发酵茶

全发酵茶是发酵程度高,在茶类中,红茶是全发酵茶,在揉捻过程,茶叶的细胞壁破坏了,释放植物的自身酶,叶子纤维素,茶黄素等物质被氧化,红茶发酵以后,萎凋24小时,茶叶里面的茶黄素在酶的作用下,茶叶颜色变红,茶汤也是红的,这是红茶的特征。

发酵茶的作用

1、可以减肥

茶叶含有的咖啡碱,还有维生素,可以加快脂肪的氧化,达到减肥的作用,但是茶叶也有茶多酚含量,要适量饮用,喝过多,会影响胃,但是可以饮用红茶。


2、可以养胃

全发酵的红茶是由于见过发酵制作的,在氧化酶的作用下,会发生酶的促氧化反应,所以对胃的刺激比较少的。可以饮用加糖的红茶,还可以加加牛奶,这样可以保护胃粘膜。


半发酵茶的发酵程度是20%到70%,乌龙茶是属于半发酵茶,例如铁观音,武夷岩茶等,萎凋时间不超过一天,短时间的发酵,叶子的边缘在酶的与氧化作用下,叶子的边缘发红,叶子中间的细胞受到机械损伤少,内部受力轻,酶作用少,颜色是绿的,会有绿叶红边,汤色是橙黄的颜色。


全发酵茶茶类

红茶是属于完全发酵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烟熏烘干等制作过程。


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烟小种。


红碎茶:碎茶、叶茶、片茶、末茶。


工夫红茶:滇红、祁红茶、闽红、川红茶等。

黑茶是后发酵茶,不同产地的黑茶制作方法是不一样。


滇桂黑茶:六堡茶、普洱茶。


四川边茶:南路边茶、西路边茶。


湖北老青茶:蒲圻老青茶。


湖南老黑茶:安化黑茶。


半发酵茶包括什么茶

乌龙茶是属于半发酵茶,也有减肥的作用,经过采摘鲜叶,萎凋,杀青,揉捻,毛火烘焙,足火,烘干等制作程序。


闽北乌龙茶包括了武夷岩茶、水仙、肉桂、大红袍。


广东乌龙茶有凤凰单纵、凤凰水仙等。


台湾乌龙茶有冻顶乌龙、包种等。


闽南乌龙茶有铁观音、水仙、黄金桂等。


鹧鸪提梁


以上就是关于全发酵茶与半发酵茶内容,希望可以给你参考。

全发酵茶与半发酵茶两者有什么不同

全发酵茶与半发酵茶包括了哪些茶,全发酵茶有红茶,半发酵茶包括了乌龙茶,茶树的芽叶经过萎凋,揉切,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毛茶后,精制成为了发酵茶。

全发酵茶与半发酵茶

全发酵茶是发酵程度高,在茶类中,红茶是全发酵茶,在揉捻过程,茶叶的细胞壁破坏了,释放植物的自身酶,叶子纤维素,茶黄素等物质被氧化,红茶发酵以后,萎凋24小时,茶叶里面的茶黄素在酶的作用下,茶叶颜色变红,茶汤也是红的,这是红茶的特征。

发酵茶的作用

1、可以减肥

茶叶含有的咖啡碱,还有维生素,可以加快脂肪的氧化,达到减肥的作用,但是茶叶也有茶多酚含量,要适量饮用,喝过多,会影响胃,但是可以饮用红茶。


2、可以养胃

全发酵的红茶是由于见过发酵制作的,在氧化酶的作用下,会发生酶的促氧化反应,所以对胃的刺激比较少的。可以饮用加糖的红茶,还可以加加牛奶,这样可以保护胃粘膜。


半发酵茶的发酵程度是20%到70%,乌龙茶是属于半发酵茶,例如铁观音,武夷岩茶等,萎凋时间不超过一天,短时间的发酵,叶子的边缘在酶的与氧化作用下,叶子的边缘发红,叶子中间的细胞受到机械损伤少,内部受力轻,酶作用少,颜色是绿的,会有绿叶红边,汤色是橙黄的颜色。


全发酵茶茶类

红茶是属于完全发酵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烟熏烘干等制作过程。


小种红茶:正山小种、烟小种。


红碎茶:碎茶、叶茶、片茶、末茶。


工夫红茶:滇红、祁红茶、闽红、川红茶等。

黑茶是后发酵茶,不同产地的黑茶制作方法是不一样。


滇桂黑茶:六堡茶、普洱茶。


四川边茶:南路边茶、西路边茶。


湖北老青茶:蒲圻老青茶。


湖南老黑茶:安化黑茶。


半发酵茶包括什么茶

乌龙茶是属于半发酵茶,也有减肥的作用,经过采摘鲜叶,萎凋,杀青,揉捻,毛火烘焙,足火,烘干等制作程序。


闽北乌龙茶包括了武夷岩茶、水仙、肉桂、大红袍。


广东乌龙茶有凤凰单纵、凤凰水仙等。


台湾乌龙茶有冻顶乌龙、包种等。


闽南乌龙茶有铁观音、水仙、黄金桂等。


鹧鸪提梁


以上就是关于全发酵茶与半发酵茶内容,希望可以给你参考。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于滇红茶的六大“谎言”

关于滇红茶的“谎言”,滇红茶作为文明遐迩的世界名茶,是不会说谎的,有意、无意说谎的是人,由于市场宣传的需要、其他人的误导、和认知的不足,导致一些错误的说法(我这里标注为加引号的谎言)也是难免的,其他行业也一样,理清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包括我这篇文章,随着科研的深入和工艺的改进,可能也将会成为一个谎言,这些都是可能的,我们只要遵循内心的想法,只要当下我们的认知是这样的,就是有积极意义的。

好,言归正传。一个一个按数字排列来。

1、滇红茶都是薯香。

错。高温烘焙的滇红茶才会出现薯香,按照我的试验,超过100度的高温、茶本身湿度不够和时间足够长,会出现薯香。市场上大部分的晒红、包括我们的晒红茶就几乎没有薯香的。

有人会说,你举的都是晒红的例子,烘干的滇红茶都是薯香。也错,烘干的滇红茶(以下简称“烘红”)可以完全没有薯香,也可以是花果香,不信你去找我们后月编号为900的烘红试试。

2、花香是有添加的。

错!

花香,或者说花果香,鲜叶没有明显问题如农残、或者长时间运输的闷坏,通过正常的红茶工艺,绝无任何添加,迷人的花果香自然产生。关于这个,可以喝喝外地的武夷山的正山小种、祁红、和云南茶区工艺正常的晒红包括我们后月第一款众筹晒红。

3、红茶是全发酵茶。

这句话的全文是:绿茶是零发酵茶,红茶是全发酵茶,青茶是半发酵茶。我认为这句话非常的不准确,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就开始发酵了,严格来说,按照目前各大茶类的工艺,就没有零发酵茶。

绿茶以龙井为例。我们来看看龙井的国家标准中关于工艺的部分:

4.6加工

4.6.1加工器具:传统炒茶灶,电热炒茶灶或其他加工机械。

4.6.2加工工艺:鲜叶摊放、青锅、摊晾回潮、辉锅。

4.6.3加工技术:手工加工采用“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等传统手法。

龙井国标明确规定,工艺有鲜叶摊放。据我了解龙井的生产工艺,不少还有晒鲜叶这个环节,龙井鲜叶摊放,一般要走水20%左右,根据我的经验,20%的走水在自然常温条件下,约需4-8个小时,这么几个小时的摊放,发酵是难免的,而且发酵还算有一定程度。

以晒红为例,很多晒红冲泡品鉴时会有青杂味,就是发酵不够的结果。

以烘红为例,老红茶会越来越醇和,不少茶友就喜欢喝老红茶,你能说这些红茶是100%发酵的么?100%发酵,后期完全没有转化空间,其另外一个结果就只有变质。

从红茶的发酵工艺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做不到100%发酵。红茶发酵都是堆放成一小堆,常见重量都在5公斤以上,厚度大概10cm以上,发酵过程中就算翻堆,也是做不到完全均匀的,发酵快的部分发酵度够了,就要出茶去干燥,否则会有腐烂感,这个时候发酵轻部分其实发酵是不足的。

红茶发酵堆放中(没堆完)

所以红茶不可能是100%发酵的。

这句话我觉得可以修改为:绿茶是轻发酵茶,红茶是重发酵茶,青茶是中发酵茶。

4、滇红茶汤色黄亮,是因为是古树茶做的。

错。红茶汤色黄亮,是因为没有做到位,和是否是古树茶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红茶要具备红汤、红叶(底)的特征。

红茶的叶底

5、你看我这个条索这么粗壮,是古树红茶。

错。条索粗壮和工艺有极大关系,和是否是古树茶关系不大。

当然,如果相同的工艺,古树茶的采摘普遍偏老、古树茶鲜叶本身也略粗壮,做出来的条索会显粗壮一些。但市场上关于古树红茶条索的认知大部分都是为了误导消费者,为了以次充好。

红茶条索的对比

以上图为例,是不是下面的红茶条索更粗壮,上面的红茶显细?其实上面的是古树茶,下面的不是古树茶。红茶加工过程中,根据鲜叶的质量情况,需要调整鲜叶菱凋的程度、和揉捻的松紧度,揉捻的紧加压揉条索自然就会显细,揉捻不加压,条索就会显粗壮。

今天看了一篇公众号文章,说抛条和紧条只和出汤快慢有关系,其他的都是为了忽悠,其实不是这样的,说明作者没有实际进入生产加工环境,没有真正了解抛条和紧条的用处。我举两个例子,用来发酵熟茶的生茶需要做成紧条,有发酵品质会更好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减少发酵的损耗,做成紧条发酵出堆的熟茶碎末会少很多;再又我们在做红茶的过程中,如果加压揉会造成揉碎(和季节、萎凋程度都有关系),我们就会选择做抛条。

所以,条索粗壮的是古树红茶,是错的。

6,滇红茶茶汤越红越好。

错。结合上面这个问题,我们来说说红茶汤色的形成。

红茶的汤色主要是有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构成,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分别为多酚类物质转化的不同阶段,而这三种物质不同的比例,决定了红茶的汤色和品质。

茶红素,是红茶氧化产物中最多的一类物质,红茶中含量约6%-15%,茶红素溶于水,水溶液为深红色,刺激性较弱,滋味甜醇。对茶汤滋味与汤色浓度起极重要的作用。因为红茶素的存在,红茶的茶汤为“红色”。

茶红素含量并不是越高越好的,其含量过高有损品质,使茶味淡薄,汤色变暗。

茶褐素,主要由茶黄素和茶红素氧化聚合而成,茶褐素分子量也最大,最为稳定。是茶汤为“红色”的又一个原因。茶褐素含量达到6%~8%,汤色可呈现红褐明亮的品质特征。茶褐素含量高对红茶的品质不利,含量越高茶汤越暗,茶底也会越暗褐。

所以,红茶的茶汤不是越红越好,而是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三者的比例协调为最佳。红茶品质不仅要求汤色要“红”,还要“亮”,在自然光下,茶汤与杯子的接触表面带“金圈”。

红茶的汤色

所以,红茶茶汤不是越红越好。同样的道理,酒红色茶汤的红茶也不会是什么高级红茶。

——作者吕剑锋,就职于51普洱网,后月众筹茶发起人,云南后月红茶业有限公司召集人。


找到约3,176条结果 (用时 0.01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