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福鼎白茶白毫银针3号针

找到约43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福鼎白茶的“古法”与“新技”

白茶是中国绿、红、黑、黄、白、青(乌龙)茶六大传统茶类之一,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因成制品芽头肥壮,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又名“绿雪芽”。

明末清初时,太姥绿雪芽白茶声名更盛。明《广舆记》载:“福宁州太姥山出名茶,名绿雪芽。”清代《闽小记》《闽产录异》《闽游偶记》《太姥山指掌》等文献中都有相关记载。清代诗人汪懋麟诗叹:“贻我绿雪芽,重比南山贾。”

“绿雪芽”古茶树生长于福鼎太姥山鸿雪洞口,是福鼎白茶的原始“母株”。民国时,卓剑舟著《太姥山全志》载:“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绝,而成尤以鸿雪洞为最。产者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运销国外,价同金埒。”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深谙白茶的功效和价值。

“色泽翠,茸毛多,节间长,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条索肥,白毫显……”福鼎人爱用朗朗上口的节奏介绍白茶,像诗歌一样好听,又像山歌一样亲切。对当地人而言,福鼎白茶是自然的无私馈赠,是时间的神妙运化,更是祖祖辈辈传承的智慧。

清代福鼎先民从绿雪芽原始母株引种,成功培育了福鼎大白和福鼎大毫两个品种。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为国家品种,分别编号GS13001-1985(华茶1号)、GS13001-1985(华茶2号)。

1956年,著名茶学大师张天福先生发表《福建省白茶调查报告》,论证:“白茶首先由福鼎创制,当时的银针是采自菜茶茶树,在1857年福鼎发现大白茶后,188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银针,称大白,对采自菜茶者则称土针或小白。”这在权威学术领域,为福鼎大白茶品种的起源之地乃至白茶的起源之地,给出了定论。

福鼎白茶尤重选材,有经验的茶人往往选择三十多年的老茶树,摘取颜色草青、肥壮粗厚叶芽。“白毫银针”取肥壮单芽,“白牡丹”则取一芽一叶或二叶,“贡眉”(寿眉)则取一芽二三叶为主要原料。

福鼎白茶加工延用古法,经自然萎凋,不炒不揉,文火足干,充分利用温度和阳光,以适度的自然氧化,保留了丰富的活性酶和多酚类物质,使得福鼎白茶具有抗炎清火、保护肝脏等效果和素雅清幽的口味。

明代田艺蘅《煮泉水品》载:“茶者以火作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生晒茶沦于瓯中,则旗枪舒畅,青翠鲜明,尤为可爱”,被认为是白茶采摘、制作的雏形。其中“生晒”指的就是白毫银针的自然萎凋技艺。

福建农林大学中国白茶研究所所长袁弟顺博士在《中国白茶》中提到: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白茶的萎凋并不是单纯的鲜叶失水,而是随着叶细胞液浓度、细胞膜透性的改变以及各种酶的激活,引起一系列内含成分的变化,从而形成白茶特有的品质。

2008年,“福鼎白茶”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公布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福鼎白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梅山派”的传承坚守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传承者众多,目前脉络清晰的一派是点头镇柏柳村的“梅山派”。“梅山派”发衍始于梅氏,第一代传承人是梅氏第33世代梅伯珍(1875—1947年),以种植、制作、经营白茶起家,终身研制茶叶。

20世纪30年代,梅伯珍在福州设立两处会馆,商号“恒春祥”。他为福鼎白茶、白琳工夫、茉莉花茶加工工艺研制立下大功,还将闻名遐迩的福鼎白茶“白毫银针”和“白琳工夫”红茶运销东南亚各国和香港,几次亲身前往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办理茶务,对福建茶业的贡献巨大、影响深远。为此,福州茶界商人尊称其为“梅伯”。

梅伯珍晚年回到柏柳,整理了自己经营茶业的手稿,结集成《筱溪陈情书》并保存至今。梅相靖是梅伯珍的嫡孙,“梅山派”第三代传人,十几岁就开始学习白茶技艺,坚持用古法制茶。说起手工制白茶的每道工序,梅相靖如数家珍:“采摘白毫银针原料茶对气候有严格要求。一般要选择晴天,尤其是东北风天气为最佳。”“晾青要掌握时间,晚上晾到竹匾上,让室内通风,茶青软了以后早上拿到户外晒,要背着阳光晒,不能直晒。”“银针以晒为主,以焙为辅,用竹笼木炭焙最好……”

传统烘焙法也是核心技术之一,凭制茶师手感经验掌握。六七成干茶叶整个烘焙要达到二十多个小时。“早晨要早起,晚上要晚睡。最忙碌的就是春茶季了,要忙一个多月。”梅相靖每年按传统的白茶制作方法,大概做500多公斤的白茶。

除了制茶,梅相靖还乐于提携后辈。每年,梅老先生都会定期在村里举办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传承班,将古老的制作技艺传授给慕名而来的学员们。在创新中探索前行山岚与海雾相拥、人与自然共生的优美生态,是福鼎白茶卓越品质的前提条件。福鼎积极探索“茶—林—绿肥”和“茶—防护林 ”的复合种植方式,形成了梯壁牢固、梯层整齐、水土保持良好的生态茶园模式。有的茶园还采用“点状种植”“大树留养”种植方式,茶叶抗霜冻能力强,品质好,冲泡之后更具香气,更具甜感。

为了摆脱传统福鼎白茶萎凋靠天吃饭的制约,茶人们还研发了LED光源萎凋复合式白茶自动化生产线,使福鼎白茶制作不再受气候因素影响,提高了福鼎白茶的产量。当地还建立了大数据溯源平台,从产地源头抓起,全面推行原产地福鼎白茶赋码销售,实行福鼎年份白茶等级评定溯源赋码规范贴标销售管理,让每一片茶叶有据可循、有据可查。

对于白茶来说,储存的过程也是利用时间的力量进行加工的过程。当年白茶毫香显、滋味鲜醇,陈年白茶则会形成特有的“毫香蜜韵”。随着年份增加,陈茶绿色逐渐减少,黄色和褐色逐渐增加;香气方面呈现清花香、毫香和青气不断减弱,陈香、枣香、甜香与蜜香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滋味方面体现在鲜度和青度逐渐降低,醇度、甜度和陈度逐渐升高。

陈年白茶还有保健药用价值,福鼎民间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就是福鼎白茶这一特点的集中体现。晚清以来,北京同仁堂每年购50斤陈年白茶用以配药。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和他的科研团队,在2011年做过一项研究,从化学物质组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分析了白茶抗衰、抗炎、降脂、降糖、调控尿酸、保护肝脏、抵御病毒等保健养生功效及其科学机理。研究成果显示,陈年白茶在抗炎症、降血糖、修复酒精肝损伤和调理肠胃等功能比新产白茶具有更好的作用效果。

全球食品化学权威期刊《农业与食品化学》(美国)2018年第66期,刊发中国农业科学院林智团队研究成果,该团队在年份福鼎白茶中发现的7种新化合物EPFS成分,具有抗心血管疾病和预防、治疗糖尿病作用。学界称为“老白茶酮”的EPFS成分在白茶中的含量是其他茶类的百倍,并随着白茶年份而呈线性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因白茶散茶运输储存不便,20世纪60年代起,福鼎茶人尝试将白茶紧压制成茶饼。人们发现紧压白茶在烘焙过程和存储过程都会发生美拉德反应,以及非酶促氧化,使紧压老白茶呈现各种不同口感、香气、汤色。所以即使现在运输和储存技术更新换代,圆润可爱的茶饼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这种高度利用资源禀赋、天然能源和时间效应的生产方式,产生了白茶口感上许多变数,也是福鼎白茶最有魅力的特征之一。

-END-

来源:《闽东日报》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福鼎白茶的“古法”与“新技”

白茶是中国绿、红、黑、黄、白、青(乌龙)茶六大传统茶类之一,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因成制品芽头肥壮,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又名“绿雪芽”。

明末清初时,太姥绿雪芽白茶声名更盛。明《广舆记》载:“福宁州太姥山出名茶,名绿雪芽。”清代《闽小记》《闽产录异》《闽游偶记》《太姥山指掌》等文献中都有相关记载。清代诗人汪懋麟诗叹:“贻我绿雪芽,重比南山贾。”


“绿雪芽”古茶树生长于福鼎太姥山鸿雪洞口,是福鼎白茶的原始“母株”。民国时,卓剑舟著《太姥山全志》载:“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绝,而成尤以鸿雪洞为最。产者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运销国外,价同金埒。”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深谙白茶的功效和价值。


即讲古法,又靠天成

“色泽翠,茸毛多,节间长,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条索肥,白毫显……”福鼎人爱用朗朗上口的节奏介绍白茶,像诗歌一样好听,又像山歌一样亲切。对当地人而言,福鼎白茶是自然的无私馈赠,是时间的神妙运化,更是祖祖辈辈传承的智慧。

清代福鼎先民从绿雪芽原始母株引种,成功培育了福鼎大白和福鼎大毫两个品种。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为国家品种,分别编号GS13001-1985(华茶1号)、GS13001-1985(华茶2号)。

1956年,著名茶学大师张天福先生发表《福建省白茶调查报告》,论证:“白茶首先由福鼎创制,当时的银针是采自菜茶茶树,在1857年福鼎发现大白茶后,188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银针,称大白,对采自菜茶者则称土针或小白。”这在权威学术领域,为福鼎大白茶品种的起源之地乃至白茶的起源之地,给出了定论。

福鼎白茶尤重选材,有经验的茶人往往选择三十多年的老茶树,摘取颜色草青、肥壮粗厚叶芽。“白毫银针”取肥壮单芽,“白牡丹”则取一芽一叶或二叶,“贡眉”(寿眉)则取一芽二三叶为主要原料。


福鼎白茶加工延用古法,经自然萎凋,不炒不揉,文火足干,充分利用温度和阳光,以适度的自然氧化,保留了丰富的活性酶和多酚类物质,使得福鼎白茶具有抗炎清火、保护肝脏等效果和素雅清幽的口味。


明代田艺蘅《煮泉水品》载:“茶者以火作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生晒茶沦于瓯中,则旗枪舒畅,青翠鲜明,尤为可爱”,被认为是白茶采摘、制作的雏形。其中“生晒”指的就是白毫银针的自然萎凋技艺。

福建农林大学中国白茶研究所所长袁弟顺博士在《中国白茶》中提到: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白茶的萎凋并不是单纯的鲜叶失水,而是随着叶细胞液浓度、细胞膜透性的改变以及各种酶的激活,引起一系列内含成分的变化,从而形成白茶特有的品质。

2008年,“福鼎白茶”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公布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福鼎白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梅山派”的传承坚守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传承者众多,目前脉络清晰的一派是点头镇柏柳村的“梅山派”。“梅山派”发衍始于梅氏,第一代传承人是梅氏第33世代梅伯珍(1875—1947年),以种植、制作、经营白茶起家,终身研制茶叶。

20世纪30年代,梅伯珍在福州设立两处会馆,商号“恒春祥”。他为福鼎白茶、白琳工夫、茉莉花茶加工工艺研制立下大功,还将闻名遐迩的福鼎白茶“白毫银针”和“白琳工夫”红茶运销东南亚各国和香港,几次亲身前往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办理茶务,对福建茶业的贡献巨大、影响深远。为此,福州茶界商人尊称其为“梅伯”。

梅伯珍晚年回到柏柳,整理了自己经营茶业的手稿,结集成《筱溪陈情书》并保存至今。

梅相靖是梅伯珍的嫡孙,“梅山派”第三代传人,十几岁就开始学习白茶技艺,坚持用古法制茶。说起手工制白茶的每道工序,梅相靖如数家珍:“采摘白毫银针原料茶对气候有严格要求。一般要选择晴天,尤其是东北风天气为最佳。”“晾青要掌握时间,晚上晾到竹匾上,让室内通风,茶青软了以后早上拿到户外晒,要背着阳光晒,不能直晒。”“银针以晒为主,以焙为辅,用竹笼木炭焙最好……”

传统烘焙法也是核心技术之一,凭制茶师手感经验掌握。六七成干茶叶整个烘焙要达到二十多个小时。“早晨要早起,晚上要晚睡。最忙碌的就是春茶季了,要忙一个多月。”梅相靖每年按传统的白茶制作方法,大概做500多公斤的白茶。


除了制茶,梅相靖还乐于提携后辈。每年,梅老先生都会定期在村里举办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传承班,将古老的制作技艺传授给慕名而来的学员们。

在创新中探索前行  

山岚与海雾相拥、人与自然共生的优美生态,是福鼎白茶卓越品质的前提条件。福鼎积极探索“茶—林—绿肥”和“茶—防护林”的复合种植方式,形成了梯壁牢固、梯层整齐、水土保持良好的生态茶园模式。有的茶园还采用“点状种植”“大树留养”种植方式,茶叶抗霜冻能力强,品质好,冲泡之后更具香气,更具甜感。

为了摆脱传统福鼎白茶萎凋靠天吃饭的制约,茶人们还研发了LED光源萎凋复合式白茶自动化生产线,使福鼎白茶制作不再受气候因素影响,提高了福鼎白茶的产量。当地还建立了大数据溯源平台,从产地源头抓起,全面推行原产地福鼎白茶赋码销售,实行福鼎年份白茶等级评定溯源赋码规范贴标销售管理,让每一片茶叶有据可循、有据可查。


对于白茶来说,储存的过程也是利用时间的力量进行加工的过程。当年白茶毫香显、滋味鲜醇,陈年白茶则会形成特有的“毫香蜜韵”。随着年份增加,陈茶绿色逐渐减少,黄色和褐色逐渐增加;香气方面呈现清花香、毫香和青气不断减弱,陈香、枣香、甜香与蜜香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滋味方面体现在鲜度和青度逐渐降低,醇度、甜度和陈度逐渐升高。

陈年白茶还有保健药用价值,福鼎民间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就是福鼎白茶这一特点的集中体现。晚清以来,北京同仁堂每年购50斤陈年白茶用以配药。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和他的科研团队,在2011年做过一项研究,从化学物质组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分析了白茶抗衰、抗炎、降脂、降糖、调控尿酸、保护肝脏、抵御病毒等保健养生功效及其科学机理。研究成果显示,陈年白茶在抗炎症、降血糖、修复酒精肝损伤和调理肠胃等功能比新产白茶具有更好的作用效果。

全球食品化学权威期刊《农业与食品化学》(美国)2018年第66期,刊发中国农业科学院林智团队研究成果,该团队在年份福鼎白茶中发现的7种新化合物EPFS成分,具有抗心血管疾病和预防、治疗糖尿病作用。学界称为“老白茶酮”的EPFS成分在白茶中的含量是其他茶类的百倍,并随着白茶年份而呈线性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因白茶散茶运输储存不便,20世纪60年代起,福鼎茶人尝试将白茶紧压制成茶饼。人们发现紧压白茶在烘焙过程和存储过程都会发生美拉德反应,以及非酶促氧化,使紧压老白茶呈现各种不同口感、香气、汤色。所以即使现在运输和储存技术更新换代,圆润可爱的茶饼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这种高度利用资源禀赋、天然能源和时间效应的生产方式,产生了白茶口感上许多变数,也是福鼎白茶最有魅力的特征之一。

来源:黑白茶文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福鼎白茶“三茶”统筹发展研讨会暨鼎白针好企业标准发布会在福鼎召开

“大者,盛也。”时值大雪节气,12月7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福鼎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指导,福鼎市茶业协会、福鼎市茶文化研究会主办,福建鼎白茶业有限公司承办的福鼎白茶“三茶”统筹发展研讨会暨鼎白针好企业标准发布会在福鼎召开,领导嘉宾、院士专家、企业代表齐聚,为白茶产业的健康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仲华,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绍文,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副会长柯家耀,宁德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会长李步泉等领导嘉宾应邀出席活动。

多方融合,专家把脉

研讨福鼎白茶“三茶”统筹发展

白茶是福鼎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是福鼎的“金名片”。2021年福鼎白茶以52.15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202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第五位。伴随着白茶市场的行情日渐升温、市场环境和消费者的变化,白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作为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与举办者,鼎白茶业董事长首先致辞表示,随着时代的变化,茶产业的发展也在变化,福鼎白茶产业的发展还需要一些软实力的支撑。因此,鼎白茶业经过数月筹备,邀请业内专家领导齐聚福鼎,深度解读“三茶”政策,围绕福鼎白茶行业热门议题、焦点问题,交流白茶产业发展经验,研判2022年白茶发展趋势,探讨白茶产业未来发展。

△鼎白茶业董事长王传意致辞

△宁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宁德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会长李步泉致辞

△福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文生致辞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屠幼英则通过视频为研讨会发来了祝福,并为福鼎白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为了更好地做好福鼎白茶“三茶统筹”工作,以品牌引领、创新驱动、茶科技赋能,探索建立区域性公用品牌,扩大福鼎白茶的影响力,活动现场,鼎白茶业聘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为企业顾问,共同深入研究福鼎白茶产业,共谋发展。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带来了《福鼎白茶产业升级发展的思考》的主题演讲。

福鼎白茶早期以出口为主,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白茶保健作用的科学挖掘,白茶已然成为国内市场的新宠,内销快速增长。刘仲华表示,福鼎白茶未来的发展,应该兼顾内销、外销的同步发展。同时,为了让白茶的发展掌握更多的国际话语权,让白茶的进出口拥有了正式的“身份证”即“茶叶税号”则尤为重要,更是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同时,刘仲华还表示,提高综合效益是福鼎白茶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应从科技创新、营销创新、业态创新等方面驱动白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发表《福鼎白茶产业升级发展的思考》主题演讲

在2022年福鼎白茶“三茶”统筹发展研讨会上,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教授级高级农艺师、福建农林大学硕士生导师 苏峰,福建农林大学教授、中国白茶研究院院长孙威江,福鼎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市茶业协会书记陈兴华,福建鼎白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意围绕着如何实现福鼎白茶生产的标准化、如何深入挖掘福鼎白茶的内在价值、如何构建茶叶产业链、如何塑造白茶企业品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探索福鼎白茶“三茶统筹”融合发展方法与路径。

独家首发《白毫银针》企业标准

打造标杆级白茶标准体系

本次活动上,鼎白茶业在行业内独家首发了《鼎白针好·白毫银针》企业标准,标准号:Q/FDBT 0001S—2021。该标准,是鼎白茶业依据30多年来的福鼎白茶种植与生产经验,对新制白毫银针和陈年白毫银针的定义、分类分级、各项指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标准。

△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绍文宣发《鼎白针好·白毫银针》企业标准

近年来,白茶市场火热,老白茶越来越受茶友的喜欢,然而,在实际中,如何判定老白茶的品质、如何控制白茶的水分含量、白茶在存储中应该如何包装等等问题,令无数茶友困惑。值得一提的是,《鼎白针好·白毫银针》企业标准对新制白毫银针和陈年白毫银针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包装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借鉴标准。

“鼎白企业也因此成为中国高端白茶(白毫银针)工艺标准的领跑者。”福建省茶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绍文如是说。

白茶陈化需要科学的保存方法和严密的工作控制。为此,鼎白茶业从生产到包装的方方面面均为茶叶仓储做足准备,要求新茶在进入仓储前要严格进行密封,让茶叶尽可能减少外在环境影响。如今,鼎白茶业已建立了全国标杆级仓储体系,目前,拥有15个仓库储存2004-2021完整年份的白茶。

△鼎白茶业销售总监陈美霖解读鼎白针好

一直以来,鼎白茶业都以更加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坚持传统、崇尚自然为制茶理念,探索并建立起了企业内部强大的标准体系:坚持72小时日光萎凋、文火足干的传统制茶工艺;建立标杆级的仓储体系,坚持“纯干仓”存茶法,5%含水率干茶入库的高标准。

一系列具有行业开创性的举措,让鼎白茶业和白茶爱好者建立起了更深层次的共鸣。如今,鼎白茶业的产品在市场上也受到了高度的认可。活动现场,鼎白银针产品系列精彩亮相。同时,秉承着“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精神,鼎白茶业启动了“鼎白针好全国万里行”活动。

正如鼎白茶业所传达的“来自阳光的味道”,白茶天然而独特,相信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之下,白茶产业发展也将继续“向阳而行”,欣欣向荣!

来源:说茶ShowCha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3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