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二花茶

找到约2,562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花茶,是花和茶完美结合。

花茶,又称熏花茶、香花茶、香片茶,是初制毛茶和采摘的香花按一定比例拼配窨制,茶叶吸收花的香气所制得的茶,它是六大茶类之外独特的一个茶叶品类。

 

 

一、花茶的种类

最普通的花茶是用茉莉花制的茉莉花茶,花茶主要以绿茶、红茶或者乌龙茶作为茶坯、配以能够吐香的鲜花作为原料,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根据其所用的香花品种不同,分为茉莉花茶、菊花茶、玫瑰花茶、金银花茶等等,其中以茉莉花茶产量最大。

 

1、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又叫茉莉香片,在各种花草茶中,香气最为醇厚,是花茶之上品。茉莉花茶使用的茶叶称茶胚,多数以绿茶为多,少数也有红茶和乌龙茶。

 

2、玫瑰花茶

 

 

玫瑰花茶是用鲜玫瑰花和茶叶的芽尖按比例混合,利用现代高科技工艺窨制而成的高档茶,其香气具浓,轻之别,和而不猛。

 

3、金银花茶

 

市场上的金银花茶有两种,一种是鲜金银花与少量绿茶拼和,按金银花茶窨制工艺窨制而成的金银花茶;另一种是用烘干或晒干的金银花干与绿茶拼和而成。这两种金银花茶,前者花香扑鼻,以品赏花香为主;后者,茶香味较低,但可保持金银花的药效作用,不失其保健效果。金银花茶是老少皆宜的保健饮品,待别是夏天饮用更为适宜。

 

4、菊花茶

 

菊花是指我国十大名花之一,全国各地几乎随处可见。菊花的品种多姿。有时也在白菊花中加些茶叶,起到调味的作用。菊花茶具有性甘、微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

 

二、花茶的生产工序

 

1、窨花拼和

 

 

就是将鲜花和茶拼配在一起,让鲜花吐放的香气直接被茶叶吸收,需掌握配花比例,鲜花的开放度要香气鲜浓才可付窨,茶坯的温度要低于4℃茶叶香气才能鲜灵,茶坯水分控制在4.5%左右有利吸收花香,厚度和时间视情况而掌握;

 

2、散热降温

 

通风散热降温分次窨制至花呈萎凋状,色泽由白至微黄起花,起花要迅速,做到茶叶中无花蒂、花叶、花渣中无茶叶,起花后的湿茶要薄摊散热保新鲜;

 

3、及时烘焙

 

窨品要及时烘焙,控制好烘干热风的湿度和茶叶水分的含量,焙后的茶叶必须充分摊凉,但要避免强风吹,以免香气的散失而降低花茶品质。

 

在具体操作中,高档茶坯,为增加花香浓度,需再窨2~3次,每次窨制工艺与以上基本相同,只是用花量和温度、时间、水分含量等略有不同。窨花经过茶坯鲜花拌和、窨花、通花、出花、烘干等一系列工艺技术处理后即成为花茶,称窨花茶、单窨次花茶。

 

有的为提高花香浓度,还需复窨一次,称二窨花茶或双窨花茶。复窨二次的称三窨花茶,依此类推。特种茉莉花茶有六窨一提、七窨一提的。

 

4、提花

 

提花是在窨花完成的基础上,再用少量鲜花复窨一次,出花后不再复火,经摊凉后即可匀堆装箱,称提花,目的是提高产品香气的鲜灵度。提花用的鲜花,要选择晴天采的朵大饱满的优质花,鲜花的开放度略大些。

 

三、花茶的功效

 

 

花茶是集茶味与花香于一体,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既保持了浓郁爽口的茶味,又有鲜灵芬芳的花香。冲泡品吸,花香袭人,甘芳满口,令人心旷神怡。

 

花茶不仅仍有茶的功效,而且花香也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裨益人体健康,具有排出宿便,调节肠胃循环,排毒等。具有美容护肤、美体瘦身、排毒除臭的功用,帮助瘦小腹最佳。也是饮食油腻者,应酬多的族群首选,防止油性大便对肠道的粘连。

 

四、花茶的历史

 

源于宋朝

 

中国在宋朝(公元960年)就有在上等绿茶中加入龙脑香(一种香料)作为贡品,这说明在宋朝已能利用香料薰茶。到宋朝后期,有恐影响茶之真味,不主张用香料薰茶。蔡襄《茶录》中云:“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欲助其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正当不用。”但是这已是中国花茶窨制的先声,也是中国花茶的始型。

 

始于明朝

 

明朝是中国茶类大发展时期,已废团茶为散茶,大量生产炒青、烘青、晒青绿茶,为花茶生产奠定了基础。同时花茶窨制方法也有很大的发展,出现“茶引花香,以益茶味”的制法。

 

据明朝顾元庆(1564-1639年)《茶谱》的“茶诸法”中对花茶窨制技术记载比较详细:“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诸花开始摘其半合半放蕊之香气全者。量其茶叶多少,摘花为茶。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三停茶而一停花始称。如木樨花须去其枝蒂及尘垢、虫蚁,用磁罐一层茶一层花相间至满,纸箸扎固,入锅重汤煮之,取出待冷用纸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

 

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对花茶的窨法,原料选择、取花量、窨次、焙干等原始的窨茶法,开始逐渐走向成熟,与现行的工艺原理是相通的,这时的花茶才称的上是真正的花茶。但其量是不可多得的。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一书中就有“茉莉可薰茶”的记载,证实了茉莉花茶明朝就有生产。

 

成于清朝

 

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福州已有大规模茶作坊进行商品茉莉花茶生产。当时福州的窨制茉莉花茶运销华北,特别是津、京地区,走海路由福州运至天津,转口北京,深受北京市民的喜爱。因此说福州是中国茉莉花茶的发祥地。有了商品就有了市场,有市场就有买卖,这时北京涌现出不少茶庄,“京味”指的就是福建茉莉花茶特有的韵味。

 

发展于现代

 

150多年茉莉花茶加工的历史,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使加工工艺不断发展沿革:

 

1、在窨花方式上:从陶罐窨→箱篓窨→囤窨(地面窨)→机械窨;

 

2、方法上:从花一层,茶一层→手工拼和→机械自动拼和;

 

3、干燥上:蒸煮焙干→铁锅炒干→烘笼烘干→机械烘干。

 

五、花茶的冲饮

 

 

花茶是诗一般的茶叶,融茶味之美、鲜花之香于一体的茶中艺术品。在花茶中,茶叶滋味为茶汤的味本,花香为茶汤滋味之精神。茶味与花香巧妙地融合,构成茶汤适口、芬芳的韵味,两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泡饮花茶,首先欣赏花茶的外观形态

 

取泡一杯的茶量,放在洁净无味的白纸上,干嗅花茶香气,察看茶胚的质量(烘青、炒青、晒青及嫩度、产地等),取得花茶质量的初步印象。

 

花茶泡饮,以能维护香气不致无效散失和显示茶胚特质美为原则

 

对于冲泡茶胚特别细嫩的花茶,如茉莉毛峰、茉莉银毫、茉莉东风茶一类特高级名茶,因茶胚本身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宜用透明玻璃茶杯,冲泡时置杯于茶盘内,花茶二三克入杯,用初沸开水稍凉至90℃左右冲泡,随即加上杯盖,以防香气散失;

 

手托茶盘对着光线,透过玻璃杯壁观察茶在水中上下飘舞、沉浮,以及茶叶徐徐开展、复原叶形、渗出茶汁汤色的变幻过程,“一杯小世界,山川花木情”,堪称艺术享受,称为“目品”;

 

冲泡3分钟后,揭开杯盖一侧,鼻闻汤中氤氲上升的香气,顿觉芬芳扑鼻而来,精神为之一振,“香于九畹芳兰气”、“草木英华信有神”。有兴趣者,还可凑着香气作深呼吸,充分领略愉悦香气,称为“鼻品”;

 

茶汤稍凉适口时,小口喝入,在口中稍事停留,以口吸气、鼻呼气相配合的动作,使茶汤在舌面上往返流动一二次,充分与味蕾接触,品尝茶味和汤中香气后再咽下,如是一二次,才能尝到名贵花茶的真香实味。

 

此味令人神醉,正如宋人范仲淹茶歌所说“茶味兮轻醍醐”、“茶香兮薄兰藏”。综合欣赏花茶特有的茶味、香韵,谓之“口品”。民间有“一口为喝,三口为品”之说,细细品啜,才能出味。

 

 

一开茶饮后,留汤三分之一时续加开水,为之二开。如是饮三开,茶味已淡,不再续饮。通过三开茶汤的鼻闻、口尝,综合领略茶味的适口度和香气的鲜灵度、浓度、纯度后,三香具备者为“全香”,茶形、滋味、香气三者全佳者为花茶高品、名品、珍品。

 

六、花茶的保存

 

买回家的花茶如果不注意保存很容易受潮、虫蛀等,那么要如何保存花茶呢?保存花茶有什么讲究呢?

 

1、密封包装是最佳的方式

 

 

密封罐是花茶最好的保存器皿,可避免花茶受潮变质。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将花茶放在密封罐中,并将罐口密封好,以免受潮;如果用原来的袋装,要将空气挤出,用夹子夹好,保持密封。

 

另外,可以放在保鲜盒中,这样可以叠起来,方便收藏。

 

2、避免阳光直射

 

要将花茶放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这是因为光线、湿气与温度都容易让花茶变质。若将花茶放在冰箱中,则可以延长保存期限,一般可存放2年左右。但平时保存的花茶并不需要冷藏于冰箱中,只需用密封的玻璃罐保存即可。

 

 

 

关于茶知识丨花茶是怎么窖制的

一、花茶的制历史

花茶窨制历史沿革从“茶引花香,以益茶味”演变到今日的花茶生产,是我国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饮茶生活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发展起来的。

在唐代陆羽《茶经·六之饮》中有“以汤沃焉,谓之庵茶,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属,煮之百沸”的记载,当时已有在煮饮茶叶时加入调料,以益茶味,协调茶叶作用的做法。

至宋代,花茶生产才见诸于文字记载。明代花茶生产有所扩展,无论是对茶叶与香花的选择,还是用花量与茶叶的配比,都较前更为成熟。

清代,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商品花茶生产。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福州已成为花茶窨制中心。1939年起,苏州发展为另一花茶制造中心。


二、花茶的

1、 花茶制的原理

花茶窨制(薰制)是将鲜花与茶叶拌和,在静止状态下茶叶缓慢吸收花香,然后除去花朵或者保留,再将其烘干而成为花茶。花茶加工是利用鲜花吐香和茶叶吸香两个特性,一吐一吸,茶味花香水乳交融,这是窨制工艺的基本原理。正确认识、适用掌握这两个特性,方能加工出优质花茶。


2、花茶制的特性

(1)茶叶吸收特性:茶叶为疏松多孔物体,内部有很多细微小孔,具有毛细管作用,容易吸收空气中水气和气体。茶叶窨花吸香,水分是传递香气的载体。茶叶吸收花香是随着吸收水分而吸入的,自然也可随水分挥发而失香。 茶叶对香花的吸水、吸香能力,主要决定于茶叶本身的干燥程度、表面积大小以及与香花的接触距离。如含水量3.5~5%的干燥茶叶,比含水量7~9%的茶叶吸水、吸香力强。当含水量达18~20%时,吸水、吸香能力就大大减弱。因此窨花之前,茶坯必须保持干燥。

茶叶体内含有萜烯类、棕榈酸等成分,这类物质本身没有香气,但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可以吸附花香和其他异气,具有定香剂的作用,所以茶叶经窨花烘干后,仍能保持很高香气。 不同茶类含有不同芳香物质,即使同一茶类,由于制茶工艺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组成的茶香。茶叶窨花,吸收花香,仍保留原有茶香特性。

茶香与花香交融一起,形成特有的花茶香。茶香与花香要协调才能透花香,凡是陈茶、日晒茶、高火烟焦茶、粗青气茶等,其气味浓烈且使人厌恶,与芬芳的花香不协调,对花香有着强烈的掩盖作用,即使采用最佳的香花,最好的窨制工艺技术,也窨不出优质花茶。另外,茶叶品质的季节差别,对花茶品质亦有影响,春茶比夏、秋茶好。 茶叶吸收花香,随鲜花下花量的增加而增加,下花量越多,花香越浓,反之,下花量少,易透茶香,俗称透素。毛茶如先窨花后精制,会损失花香,因此,毛茶必须先精制后窨花。经精制后的规格茶,供窨制花茶应用,称茶坯,又称素坯,作为花茶厂窨花用的茶叶原料。


(2)鲜花吐香特性:凡是对人体无害且有益于健康,具有芬芳清香,香味浓郁纯正的香花,都可用于窨制茶叶。当前有茉莉、白兰、珠兰、玳玳、柚子、桂花、树兰、玫瑰等商品花茶。以上香花通称为茶用香花。

茶用香花都必须待花朵成熟,开放吐香,才能窨茶。花朵生长在树上,到生理成熟后,开花才香,不开不香,这是茶用香花的共性。不同的花,开放吐香有所不同。有的生理仅接近成熟,但达到了工艺成熟期,可提前采收,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维护,仍旧可达到生理成熟,开花吐香。如茉莉花,花蕾已饱满转为洁白,花冠筒伸长,花萼离开,可下午采收,晚上开放。有的必须在树上待生理完全成熟,初开吐香,才能采收。若提前采收,虽然经过鲜花维护,但仍旧不会开放吐香,如白兰花、珠兰花。桂花呈花苞时,没有香气,待花苞脱落,幼花即开放吐香,花冠边开放吐香,边伸展增大5~7开后花粉成熟,吐香才达高峰,随后花谢花落。 茶用香花开放吐香有时间性。开花前期香浓芬芳,后期香气低淡。吐香时间有长有短,短的不到一天,长的则有6~7天。

所以窨花时间性较强,必须利用鲜花吐香的最佳时间,及时付窨,并掌握好窨花时间,待吐香减弱时及时出花,将茶叶烘干,保存花香。不同的鲜花,开放吐香时间不同,如珠兰花在上午开花,吐香时间短,必须在中午之前付窨。鲜花开放需要有适宜的温度、空气、水分,气温在30℃以上的,伏花品质最好,其次秋花前期。

茶用鲜花与茶叶拌和窨花,由于挤压、失水、温升、缺氧等因素,开放能力逐渐减弱,花朵开放程度不会扩大,基本保持原状,如含苞欲放、微开、半开、全开等不同势态。窨花时保持鲜花色泽鲜活,时间越长,成品香味越鲜浓。如较早闷热变色,则香味混浊,时间长后,浓而不鲜,品质总水平下降,这是茶用香花在花茶窨制工艺中的普遍规律。


3、花茶窨制技术

鲜花吐香和茶叶吸香是缓慢进行的,因此花茶窨制时间较长,操作有明显间歇性,其窨前后的工序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如茉莉花茶开窨时间一到,必须争取在1小时内完成拌和窨花打囤工作。“窨花如救火”,大型花茶厂在伏花高峰期,千百担茶要在短时内完成,负担是很重的。窨花完成后,还必须在3小时内及时出花烘干,这给机械化生产带来很大困难,往往出花、烘干不及时,使花茶带有闷热味。因此当前仅有少数几个大型花茶厂实现拌和、窨花、通花、出花、烘干等工序的机械连续生产,大多数中小型花茶厂,除出花后用烘干机操作外,仍以手工作业为主。 花茶窨制工艺有茶坯处理、鲜花维护、拌和窨花、通花散热、收囤续窨、出花分离、复火摊凉、转窨或提花、匀堆装箱等工序。


各工序的目的、技术要求简介如下:

   (1)茶坯处理:窨花前的茶坯处理是指复火干燥和茶坯冷却。因为茶坯干燥程度是吸收香气多少的主要因素,所以在窨花前,茶坯含水量超过7%,一般都要进行复火干燥,使之含水率达到4%左右。但低于3%易产生老火或烘焦;而高于5%,又会影响吸香力。烘干机进风温度视茶坯干度而定,一般掌握在100一110℃,慎防产生高火茶。如茶坯干度已达工艺要求,可不必复火。 茶坯复火后坯温较高,可达50~70℃,必须经过冷却后窨花,烘后用茶箱贮存冷却,一般需5一7天。叶温下降到略高于室温1~3℃,才能窨花。热茶窨制茉莉花,会“烧熟”鲜花,俗称“火烧茉莉”,从而使香气丧失鲜爽感。

   (2)鲜花维护:各类鲜花在采收、运输过程中,要严防掀压损伤和发热。进厂后要选择阴凉洁净的地方及时薄摊散热,去除表面水,摊放厚度一般在4~6厘米。如有表面水更宜摊薄一些。依据不同鲜花特性,采用不同工艺技术维护。如茉莉花需经过摊、堆,以及筛花、凉花等,以促进鲜花开放。白兰花要薄摊去表面水,又要盖湿布或湿毛巾等保湿,付窨前有的要进行拆瓣或切碎等处理。珠兰花要经折枝,俗称“打花边”。桂花除薄摊散热外,要筛分去枝叶、花柄、杂质等。

   (3)拌和窨花:拌和前首先要确定每100公斤茶坯用多少公斤鲜花,称为茶花配比。鲜花用量是依据香花特性,茶叶级别以及市场需要而定。如茉莉花茶用量多、变幅大,每100公斤茶叶,鲜花用量为25~95公斤。如鲜花用量每100公斤茶坯超过40公斤,还需分次窨花。二级以上高档茶坯采用多窨次,三级以下中低档茶坯采用单窨次。如白兰花茶鲜花用量少、变幅小,每100公斤茶坯,白兰鲜花用量在4~6公斤。玳玳、柚子、桂花等花茶,鲜花用量在20~40公斤。各类各级花茶全国有统一的配比标准。茶花拌和要求混合均匀,动作要轻快,茶叶吸收花香靠接触吸收,茶与花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距离越近,花香扩散、渗透、被吸附的速度越快,对茶坯吸附花香越有利。因此切忌拌和不匀。当前除少数几个大型花茶厂有窨花机外,一般都是手工操作。具体是先将待窨的茶坯平铺在洁净的地板或水泥地上,厚25厘米左右,然后把鲜花均匀地撒放茶坯上,用铁耙充分拌匀,使鲜花和茶坯紧密地混合在一起,经过拌和后的茶、花混合物,称“在窨品”或“窨堆”。在窨品可放入茶箱,或竹篾栈条做囤,或在地板上做堆,进行窨花。不论箱窨或囤窨或条块窨花,都必须控制窨堆高度,一般讲窨堆高,窨花后温度上升快,对提高花茶香气浓度有利;窨堆低,窨花后温度上升慢,对提高花茶鲜灵度有利,窨堆高度因花而异。如茉莉花茶一般在30厘米左右。拌和前要留出少量茶坯,作窨堆面上覆盖,以免花香挥发散失,但盖面要薄,略见花朵为宜,同时关闭门窗,以利保温。

   (4)通花散热:窨堆由于鲜花的呼吸作用。会产生发酵味,所以经过一定时间,堆温上升到一定程度,需及时散堆薄摊,翻动散热,这时要打开门窗,或开动排气风扇,加快空气流通,待坯温下降到略高于室温,随即收堆续窨,这一作业称之为通花,或翻囤。通花的作用很多,主要在于散发热量,防止鲜花受热闷死,产生水闷味;供给新鲜空气,有利鲜花恢复生机,继续吐香;调换茶花接触面,使茶坯均匀地吸香,以提高花香鲜浓度。通花是窨制工艺中的重要环节,与成品茶香味的鲜浓度密切有关。为此要掌握适时通花。何时可以开始通花,需参照在窨时间、茶坯温度、茶坯含水率、茶坯香气以及鲜花萎缩程度等因素而定。一般气温高,以茶坯上升温度为主,再参照窨花时间进行。气温低,以在窨时间、吸香吸水为主,再适当参照坯温进行。通花方法,箱窨的应将茶坯倒在阴凉洁净的地上耙平,囤窨的应把栈条拿掉耙平,堆窨的就地耙平。茶、花厚度为5~10厘米,每隔15分钟左右开沟翻动一次,若发现有茶、花不匀处,须随时拌匀,总之通花要求通透、通匀。

   (5)收堆续窨:收堆温度不能太低或过高,应掌握适度。收堆温度过高会使散热不透,容易引起在窨品香气不纯爽,收堆温度太低则会影响在窨品对香气的吸收。收堆温度应根据不同香花的特性,气温的高低,窨制的次数等适当灵活掌握。收堆续窨的窨堆高度,应比通花前的窨堆略低。

   (6)出花(又称起花)分离:通花后的续窨时间不宜过长,应依据各种香花的吐香习性,气温高低等,掌握适时出花。出花时,先将窨堆耙开散热,防止影响在窨品的纯爽度。出花时用抖筛机将茶、花分离。并依茶、花大小,配置好筛网。如茉莉花用3~4孔/吋,桂花用10孔/吋。筛出的茶叶称湿坯,应及时摊凉,复火干燥,防止湿坯闷堆。筛出的花朵称花渣,要及时摊凉,交付压窨或复火干燥。有的花茶如珠兰花茶下花量少,可带花烘干,不予出花;桂花茶也可带花烘干,烘干后再出花;白兰花茶可不出花不烘干,翻堆后即装箱出厂。 出花要求茶中不带花渣,花渣中不夹茶叶,如花渣中夹茶较多,或茶中夹花较多,应进行复筛。

   (7)湿坯复火:出花后的湿坯进行烘干,称复火。目的是降低湿坯含水量,保持良好香气,防止茶叶变质,或给转窨、提花创造吸香条件。窨花后的湿坯含水量,与下花量多少有关,一般可达12~16%,宜采用100~110℃的低温薄摊慢速干燥方法。120~130℃的高温快速烘干有损香气。烘干的干度视不同要求而定。烘干可分为“烘装”、“烘转”和“烘提”。烘装是直接作为成品匀堆装箱应用,烘干的干度应铵产品的出厂水分标准。如外销茶为7.5%,内销茶为8.5%。烘转是作为多窨次花茶转窨应用,含水量掌握在5%~6%。烘提是作为提花应用,烘后含水量可略高些,一般掌握在6.5~7%。烘转烘提后的茶叶在制品,习惯上统称茶坯。湿坯复火技术性很强,一向有三分窨七分烘的说法。它既要蒸发多余的水分,又要最大限度地保住香气;既要快速提高工效,又要防止高火伤香。现场操作全凭经验掌握,需认真对待,要及时调整好进风温度,摊叶厚度,烘干速度等。湿坯复火后叶温较高,不经摊凉马上装箱,会产生闷气,俗称”火气耗鲜”,影响花茶品质,所以,还要将窨品进行冷却才行。 至此,茶引花香的窨制基本完成,可匀堆装箱投放市场。但是有时为了提高一窨花茶的花香浓度,还需复窨;或者为提高鲜灵度,还需提花;或者为衬托主导花香,还需打底。

   (8)再窨或提花:高档茶坯,为增加花香浓度,需再窨2~3次,每次窨制工艺与以上基本相同,仅用花量和温度、时间、水分含量等略有不同。

   ①提花:在窨花完成的基础上,再用少量鲜花复窨一次,出花后不再复火,经摊凉后即可匀堆装箱,称提花。目的是提高产品香气的鲜灵度。提花用的鲜花,要选择晴天采的朵大饱满的优质花,鲜花的开放度略大些。 

   ②窨花:经过茶坯鲜花拌和、窨花、通花、出花、烘干等一系列工艺技术处理后即成为花茶,称窨花,或叫一窨花茶、单窨次花茶。有的为提高花香浓度,还需复窨一次,称二窨花茶或双窨花茶。复二次的称三窨花茶,依此类推。特种茉莉花茶有六窨一提、七窨一提的。 

   ③压花:茉莉鲜花经过窨花或提花用过的花渣尚有余香,可以再次利用于中低档茶坯的窨花,所以利用花渣进行窨花者,称压花。压花可除茶叶粗老味。重压花系指增加花渣用量。延长压花时间,也能去除陈味、烟味、日晒味、青涩味等各种异口味。实践证明,轻压花,异味消除少;重压花,异味消除多,其作用是显著的。压花工艺过程类同鲜花窨花,窨堆要低,窨时可长些,通常在10小时左右,中间必须通花一次。有的地方不通花。但试验证明,压花进行通花比不通花好。经压花后起花分出的花渣,称残花渣。残花渣另作其他处理,有时处理得好,还可重复利用一次。

   ④打底:在窨花或提花时,配用少量第二种鲜花一起窨制,称为打底。目的是调和香型,衬托主导花香,制造优质花茶。在窨制工艺中,除了要注意选择能衬托花香的茶坯,能产生茶味花香相调谐的香花外,还需注意两种香花的搭配使用,使主导花香有更为鲜浓幽雅之感。如窨制茉莉花茶时,配以1~1.5公斤的白兰鲜花,分次用于窨花和提花,用白兰花的浓郁香味来衬托茉莉花的清香芬芳。也有用珠兰花或袖子花的。打底鲜花不仅要注意与主导花香相协调,还必须控制用量和用法。如窨制茉莉花茶用白兰花打底,用量过多,或将白兰切碎打底,均会透白兰花香味,俗称”透底”或”透兰”,茉莉透兰反会影响茉莉花茶的身价,不受市场欢迎。因此三级以上茉莉花茶用白兰花打底不可切碎窨制。 窨花打底,要经过复火工艺,使白兰花香味降低,变得柔和一些。鲜花打底,不经复火,容易透兰味。因此生产中白兰花打底,要掌握”窨花多用,提花少用”的原则。 

茶叶问答第二十三期:普洱生态茶,普洱春茶,普洱古树茶(二)

茶叶小知识快问快答,学茶从问答开始,这里是茶友网问答栏目。今天的问答知识是:普洱茶的十个专业术语。

普洱秋茶

普洱秋茶,云南又叫“谷花茶”、白毫纤细富光泽,叶条色微黄,内质较夏茶为佳。普洱秋茶、普洱谷花茶的汤色、滋味间于春茶和夏茶之间,香气飘扬,叶底柔软常有铜绿色。叶片轻薄瘦小,对夹叶较多,叶缘锯齿明显。

普洱冬茶

普洱冬茶又叫“底茶”。白毫光亮,叶条枯黄少油润,多宿叶,内质滋味较淡保旧时很少采摘。云南除低热地区有少量采摘外,大部分茶区几乎不产冬茶。

纯料茶

只有相对的纯料,没有绝对的纯料,所以提到纯料茶一定要加个范围,比如:勐库纯料,勐库冰岛纯料,勐库冰岛百年古树纯料,勐库冰岛百年古树头春纯料等,其中目前纯料的极致认为是同一棵古茶树,同一次采摘,同一次单独制作而成的单株茶。

拼配茶

别称混合分配茶、分配茶、混合调制茶等,是为了维持茶叶风味与质量的稳固,而将多种茶叶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茶。普洱茶熟茶的拼配是依据茶叶各级别的品质请求,将没有平级别、没有同筛号、质量近似的茶叶按比例拼和,使没有同筛号的茶叶彼此扬长避短、调试质量、进步品质,保障货物象样及多日货物品质的绝对于稳固。

螃蟹脚

是一种寄生在树龄较高的乔木茶树上的寄生物。它的颜色是绿色(但采摘晒干后变成棕黄色),形状像螃蟹的脚。有股浓浓的梅子香,它含有多种有机物,营养价值很高,可做药用,用于消炎、治疗胃并糖尿病效果较好。

今天的问答知识到此结束,更多茶叶小知识敬请期待,我们下期再见。


找到约2,512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5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