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大叶茶价格

找到约182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2020年信阳毛尖价格及图片详解


 


有不少喜欢喝茶的朋友们都听说过信阳毛尖茶,是非常不错的名优茶,想了解一下价格及图片的相关介绍,再购买一些价位合适的信阳毛尖新茶尝尝,不然的话避免自己在购买的时候很容易的花了高价买到不是自己想喝的正宗信阳毛尖想叶,作为信阳毛尖浉河港官网  ,我们今天就详细的讲解一下这问题。


信阳毛尖价格及图片

 

  说到信阳毛尖价格可以说每一家每一种的茶叶价位都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个受茶叶采摘炒制时间早晚、茶叶的等级、茶叶的炒制工艺、茶叶的品质、以及在哪购买的信阳毛尖茶叶,都会有所差异的。分享的信阳毛尖价格及图片就是一个大体的参考。没法准确固定的。

 

  一般按照采摘炒制时间划分的是最常见的,有明前茶雨前茶、春尾茶、夏茶、白露茶、秋茶。他们之间是按照二十四节气进行划分的,最大的不同茶叶内质成分的不同,所表现的茶叶的嫩度、回甘、香气、产量、采摘成本等等都有所差异的。
 

信阳毛尖图片

 

  信阳毛尖明前茶是最开始新茶上市到4月4号采摘炒制的茶叶,由于刚开始的茶叶茶叶内质好,茶叶的嫩度好,喝着味也好,产量比较的少,茶叶采摘的人工费也比较的高。所以明前信阳毛尖茶叶的价格在600-1800元一斤左右,具体看品质,这只是近几年的价格,以后估计每年的价格都会涨,因为劳动成本逐年在增加。

 

  要是信阳毛尖雨前茶价格就相对来说便宜一些,原因就在于随着天气温度的逐渐升高,春暖花开,植物都在生长。信阳毛尖茶树的芽叶冒的也就越多,茶叶的产量上来了,但是茶叶的内质没有明前的好了,采摘成本也就低一些了。我们制作出来茶叶的价格也就越低了,所以雨前茶叶的价格就低一些,不过雨前茶采摘时间跨度比较大,有半个月的时间,也就是价格差距也不小,从150-800元一斤不等。
 

信阳毛尖图片

 

  要是春尾茶也就是谷雨后茶,有的叫雨后茶,茶友们可别这样理解,要是理解为下雨后的茶叶,那就不是这个意思了。雨后茶也有由于气温的升高,茶叶的内含物质比例有所变化,这个时期的茶叶可以说一晚上就能长的比较的大,有的都是开花叶子了。开花叶子也就是说冒出来的基本上没有芽尖,大多数为叶子。这个时期的茶叶产量很大,一个熟练的采茶工人一天就能够采摘5斤左右的鲜叶,不过这个时候的茶叶的也便宜了,一般炒制出来也就80-150左右一斤了。

 

  关于夏秋茶,我们信阳好多地方基本上到了五一左右就不再开始采摘炒制信阳毛尖茶叶了,因为过了这个时期第一个就是茶叶的品质有所降低、再一个就是人工费太低了,茶叶也卖不上价格,所以很多的茶农们都不愿意的做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价格和图片
 

  讲完了以上的信阳毛尖价格,再讲一讲信阳毛尖图片,有不少的茶友们都比较的喜欢看条形好看的,泡出来芽尖匀整含芽尖率高的信阳毛尖茶,其实吧,这个看图片很难得说清楚,有的夏秋茶芽尖当明前茶,有的外地芽尖茶当信阳毛尖茶,价格虽然的便宜很多,但是茶叶的内质完全是两个概念的。关于信阳毛尖茶叶味道这个一个看看这篇文章,让你知道好茶与一般的茶的区别。再一个信阳毛尖不仅是纯芽尖的,还有一芽一叶、一芽两叶,一芽三叶的,还有大叶茶。

让海南雨林大叶茶成为助农富农的“金叶子”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11日在海南五指山毛纳村考察时“把茶叶经营好,把日子过得更红火”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我省茶产业全产业链的决策部署,在结合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海南茶产业品种选育技术有待提升;产业机械化和智能化程度不高;品牌影响力不足,产品营销渠道单一;人工成本高,从业人员紧缺等问题,建议围绕种植端、加工端、品牌端、市场端、科技端攻坚海南大叶茶产业火而不旺的难题,加快海南茶产业升级转型发展,促进“产业兴,百姓富”,让海南大叶茶成为助农富农的“金叶子”。

一、海南茶产业发展状况

(一)发展历程

海南茶叶有近千年的发展历史,明朝年间即有海南早期茶事的记载。海南茶叶大力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1959年,国家在海南建立红茶出口货源基地,最早建立了通什、白马岭、岭头三个国营茶场,利用本地野生大叶种和从云南引进的大叶良种来繁殖。1988年海南省掀起了种茶高潮,1993年全省拥有大小茶厂50多个,其中国营农垦种茶农场就有45个,茶园面积达12万亩,年产干茶8000多吨,是海南省茶叶生产的鼎盛时期。1994年后,海南茶产业受外贸体制改革及国际市场茶叶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红碎茶出口受阻,市场急剧萎缩,海南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急剧下降。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实行外贸体制改革后,受国际市场茶叶价格变化影响,海南红碎茶出口受阻,海南茶叶生产加工和种植面积大幅缩减。到2015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减至约1万亩。

此后,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和老一辈茶厂职工坚守初心的奋斗,逐渐将海南茶产业慢慢恢复。至2022年底,我省茶叶种植面积达3.5万亩,产量800吨,产值达2亿。省内种植面积较大,品牌较响的茶企是海南省农业龙头企业海南省农垦五指山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旗下海南农垦白沙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垦茶业集团已连续四年跻身“中国茶叶百强企业”行列,白沙茶业公司入选“中国茶业新锐十强企业”。

(二)产业优势

1.独有种质资源。1959年,由广东省外贸局开发海南岛茶叶勘察小组完成的《海南岛茶叶勘察报告》指出,海南大叶种品质优异,经试制成茶可与世界上著名的印度红茶、锡兰红茶媲美。2023年,由海南省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合作完成《五指山大叶种茶基因测序结果报告》正式发布,宣布海南大叶茶是独立于全球其他地区大叶种茶和小叶种茶的新茶种,海南大叶茶与其他茶的次生代谢产物存在显著差异,形成了海南大叶茶的特殊风味品质的物质基础。

海南大叶种茶树芽叶茶多酚含量约25%,茶多酚含量均高于国际茶叶科学界对茶树优异种质资源的评判标准,生产出来的茶叶香气高扬浓郁,回甘持久,汤色明亮。

2.生态优势。海南地域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无虫害,无污染的天然生态环境。山区地势起伏较大,海拔多在300-800米间,为低山丘陵区,坡度一般在10-20度,非常适宜茶叶种植生长,且土壤中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

3.早春茶及产量双优势。海南茶园地处北纬18度云雾氧吧,是我国最南端的茶区,是全国唯一可以四季采茶的地区,具备“采摘最早,收茶最晚”双优势。海南早春茶比内地产茶区提早上市3个月左右,被誉为“华夏第一早春茶”。每年有10个月的采摘期,亩产茶青千斤,高于内地茶区亩产量一倍有余。“冬茶”“早春茶”特色明显,季节比较优势突出。

(三)产业薄弱环节

1.茶园未有序更替,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据调查统计,省内部分基地的茶园种植年限已有30~50年,建园基础差,交通不便,建设标准低,茶树品种差异不大,良种化程度低,茶园现已进入低产衰老期,茶园未得到有序更替,高产、优质、生态茶园建设及有机茶、标准茶园推广滞后,无法满足加工高档茶的优质原料需求,高附加值的名优茶比重过小。

2.科技手段及资金受限,新品种选育技术有待提升。目前,我省茶园主要集中分布在白沙、五指山、琼中等市县,茶叶种植品种有云南大叶种、海南大叶种、福鼎大白茶、福云6号、毛蟹、奇兰、本山、祁门、水仙等30多个品种。2022年,中国茶叶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海南农科院及海南省农垦五指山茶业集团等单位对海南大叶茶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与收集,受限于科学研究技术手段和资金来源,对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水平不高。

3.产业机械化智能化程度不高,生产成本高企。海南茶园基地大部分处于一定海拔的坡地,因基础设施薄弱,园内交通道路窄破,机械入园难度高,采摘机械化程度不高,适应茶园管理的机械较少。人工智能、遥感测绘等新兴技术还未完全渗透到茶叶生产、加工、储运等领域。茶叶生产自动化加工技术和设备落后,茶叶种植、采摘、加工等未能形成一条龙加工,劳动效率低,且海南茶产业人工成本较高,茶青价格为15~160元/kg,是全国茶青价格的1.5~10倍,茶企成本压力大。

4.品牌影响力不足,产品营销渠道单一。目前,相较国内其他茶叶大省,我省只有“五指山红茶”“白沙绿茶”“白马骏红”等品牌有一定知名度,尚未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或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品牌。海南茶叶公共品牌“海南雨林大叶茶”品牌形象塑造正处于起步的阶段,要在全国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认知度仍需要投入大额资金和时间成本。省内茶叶销售仍以岛内传统渠道代理商为主,茶叶服务不完善,没有茶叶综合交易市场,“互联网+”茶叶发展起步晚,茶文化推广和旅游项目单一,海南茶叶产品包装、推介、销售还停留在自产自销的传统交易方式。海南春茶在京沪等地高端会所供不应求,但产量销量在全国占比小。

5.从业人员紧缺。茶叶采摘主要依靠人工,伴随着农村空心化,劳动力不断减少及老龄化,人工成本持续攀升且效率不高。另一方面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包装人员学历普遍偏低,新知识、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差。茶叶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培训不足,技术研发、营销等专业人员紧缺。

二、海南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立足于“海南茶产业”的振兴,按照“科学种植,提质加工,打响品牌,拓展市场,延伸产业”的发展理念,着重以产业链闭合模式的种植端、加工端、品牌端、市场端、科技端五大环节为抓手,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良性互动格局,打造良好的政策、法律、市场、服务环境,加快推进海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种植端

1.调优海南大叶茶结构。加强茶树资源保护与繁育。海南大叶茶种资源丰富,拥有几十个品种资源,为充分发挥海南大叶茶种资源优势,建议深入开展茶树资源普查,全面摸清全省茶树资源分布情况,特别是我省特有的海南大叶种茶树野生种质资源,从中选优3-5个海南大叶茶种打造群体种,储备2-3个优良茶种,在五指山、白沙或琼中建立茶树种质资源圃1-2个;茶树良种种苗繁育基地1个,年产量100万株以上,由政府统一采购良种茶苗,免费发放给茶农、茶叶合作社及茶企,全力推广海南大叶茶种良种。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建立良种种苗繁育补贴制度。将通过审定、认定的茶树良种纳入良种繁育补贴名录,对持有茶树良种证、且开展良种种苗规模化繁育的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经营性主体进行奖励性补贴。

2.加强茶园建设和绿色发展,打造标准化示范茶园。一是新建高质量大叶种示范茶园。在白沙、琼中、五指山等区域,结合政府的指导扶持,新建标准化集中连片大叶茶示范茶园250-500亩,全部种植大叶种,充分发挥其华夏第一早春茶、产量高、品质优以及茶多酚、茶黄素等内容物远高于内地茶种的优势,打造高质量大叶茶种植示范园。二是打造高产优质标准化示范茶园。着重提升现有茶园管理水平,规范除草、灌溉、施肥、采摘、修剪等管理过程,绿色防控,以打造产业生态化标志性工程为目标;提高有机认证力度,提高产品价值,并逐步扩大有机茶园建设规模,实现全域有机茶园建设;建设生态系统稳定、产量持续稳定、产品安全优势的生态茶园,以海南大叶群体茶种作为生态系统中主要物种,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遵循茶树生长规律,因地制宜地在园区内合理配置不同物种,合理施肥,科学管控;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服务等技术打造现代智慧农业茶园,建设“5G+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云平台,加装环境信息采集监测、生产环境智能控制、视频采集与远程监控等系统,对园区内气象环境、土壤墒情、病虫害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茶园的精准监测、智能管理和智能决策。三是更新改造原有低效茶园,推广海南大叶茶种良种。目前海南现有茶园大多为福建、广东、浙江等地外来茶种,不利于海南大叶茶种产品质量控制和区域品牌打造,建议对海南现有外地茶种茶园进行逐步改造,同时对缺株断行等茶园进行更新补种。结合茶园种植管理要求需进行3年茶园抚管,建议给予以茶企及其他经营性主体支持补贴,进一步提高茶园良种化程度和名优茶比重,打造不同于内地茶叶的“海南雨林大叶茶”概念资源基础。

(二)加工端

1.建设现代精深加工产品技术集成生态科技园,推进茶叶加工技术升级改造。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投资引进国家/省级标准化示范生产线,创新茶叶自动化加工与数字化品控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实现大规模、大批量、多品类生产加工,提高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和协作化水平。

2.建设海南茶叶公共仓,严控产品质量可追溯。由政府政策扶持,一是建设茶叶保鲜仓库,配套控温控湿系统等设备,提高茶产品的储藏、保鲜、运输能力。仓库作业逐步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实现高效率仓储管理。二是建设海南茶标准“公共仓”,严格按照进仓检验、出仓检验、全程智能化监控、每年抽样检测等程序,做到环境可控、年份可控、质量可控和产品追溯可控,实现科学规范信息化仓储。

(三)品牌端

1.做好“海南雨林大叶茶”品牌顶层规划。省政府统一打造“海南雨林大叶茶”这一具有标识性的国家森林公园健康生态区域品牌,以战略高度对“海南雨林大叶茶”省级公共品牌进行顶层规划与管理,实施“海南雨林大叶茶”“母子”品牌战略,按照“省公共品牌+企业商标”的模式,如海南雨林大叶茶+“白沙”、海南雨林大叶茶+“白马骏红”、海南雨林大叶茶+“五指山红茶”集中打造传播品牌,形成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的良好互动。

2.挖掘“海南雨林大叶茶”品牌优势。由省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委托专业品牌管理公司,依托科研单位相关数据支撑,全面梳理“海南雨林大叶茶”的区位优势、品质优势等,对“海南雨林大叶茶”进行品牌梳理定位、品牌传播等品牌建设塑造,为海南茶叶走向全国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品牌背书。

3.加大“海南雨林大叶茶”品牌传播力度。在传播策略上采取专业形象、公益活动、市场推广三步走:一是由省、市/县各级政府协调岛内机场、动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户外媒体和报刊、电视、广播等平台资源,大力宣传“海南雨林大叶茶”区域品牌,提升品牌在岛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每年在海南举办1-2次大型的全国性茶事、公益、赛事等活动,提升“海南雨林大叶茶”在全国专业领域、大众视野的曝光率;三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长期不断输出品牌文化,将公共品牌形象与海南茶企文化交融宣传,配合阶段性推广主题,以达到逐步丰满、全面体现品牌形象和价值的目的。四是省政府相关部门在积极打造公共品牌的同时,开展相关活动保护好海南茶品牌,打击侵权、假冒行为。

4.建立健全茶叶标准体系。坚持“品质擦亮品牌,品牌引领营销”战略,围绕种植加工进行关键技术研究,建立茶叶种植管理、加工生产、监督检测和质量追溯等环节的健全茶叶标准体系,规范生产过程,提升茶叶精制能力。鼓励优质茶企、合作社向国家有关机关申报“两品一标”认证,对通过认证的经营主体予以认证费用全额补贴,打造茶产品质量优、品牌信誉好、市场认可度高的茶叶绿色品牌。

(四)市场端

1.坚持“走出去”营销战略。由政府牵头与支持,以全国性公开招商方式引进2-3家茶叶品牌打造和销售方面的优质企业与海南本土龙头企业共同搭建“海南雨林大叶茶”全国销售平台,实行市场化运作,力争实现“以销促产,以产富农”良性发展。鼓励企业尝试茶叶出口销售业务,借助海南建设自贸港的契机,以境外参展、跨境电商、境外考察推销等多种方式,努力拓展国际市场。

2.坚持“互联网+”营销模式创新战略。通过互联网多端平台,综合运用优质产品+宣传故事+实地直播等形式加大线上线下宣传与带货。

3.以茶促旅以旅推茶。以“跳出农业做农业”的跨界开发思路,政企合作,依托海南各大茶企生产基地的生态优势,开发精美的茶文化旅游线路,打造一批茶特色小镇、美丽茶工厂、秀美茶园、茶休闲观光主题公园等,如结合白沙绿茶全国T20最美生态茶园景观、河谷溪流及黎族文化等旅游资源,打造白沙原生态茶园小镇;依托琼中中平镇红岭水库、湾岭镇水央村生态风景旅游资源,结合白马岭茶叶生产基地、海垦茶业生态科技园,打造一条生态茶叶生产基地与现代化产业园区相结合的茶旅专线。支持文化机构和民间力量挖掘整理海南黎族特色茶文化,创作一批茶文化题材的音乐、歌曲等作品;结合黎族苗族民间传统节日“三月三”活动,举办“海南茶创意大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旅游吸引力的茶文化节,通过推进茶业和旅游业一体化融合发展,推动茶业与农业、大健康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融合,以茶资源“跨界开发”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五)科技端

1.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科技攻关、成果转化。设立中国热带茶叶工程研究中心、省级茶叶试验站、院士博士等专家工作室,承担茶产业的难题攻关、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生产试制、生产体验等综合功能。鼓励支持茶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茶叶类农业园区建设产品研发中心,使企业、园区成为产品创新主体和重要平台。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

2.推动精深加工开发,促进产品多元化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对接优质企业,引入专业设备和技术,建设精深加工生产线,开展对“花果”茶、抹茶、速溶茶等产品研发,对茶多酚等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和利用,对茶食品、茶日化品等符合国内外市场发展趋势的精深加工茶品的创新开发,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幅,促进茶叶资源综合利用。

3.推动茶产业信息化建设。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物联网等手段,动态监测茶叶种植地土壤墒情、种植面积、生长情况、灾情虫情,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解决种植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建设数字茶叶生产车间,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在茶叶加工的集成应用,发展智能生产车间,推进茶叶生产经营智能管理。开发和建设相关信息平台,如物资信息平台、产品交易平台、物流平台等综合服务平台,培育和发展面向消费者、面向市场的信息服务业。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通过面对面现场操作、培训基地学习、流动培训站体验等对茶农开展抖音、快手、微信等直播平台以及相关信息化配件的运用,提升茶农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推动海南茶业信息化发展。

4.加强茶产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送出去”“请进来”“师带徒”等策略,培养传承促进产业人才专业化转变。茶叶生产加工主要在山区,对人才引进的压力大,要始终将茶企、合作社员工能力提升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将人员送到中国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茶学院系等地深入学习交流,对照学习福建、浙江和云南茶业发展的优秀产销理念,提升茶产业员工个人能力,进而转化为企业生产发展原动力。将专家“请进来”,为企业人员深度解读和现场教学,着重培养员工采摘、标准化种植管理、安全生产等能力提升,让企业人员有一个全覆盖的学习机会。在企业内部组织制茶等竞赛,选拔优秀“苗子”,采取“师带徒”的形式,将老一辈茶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炉火纯青的实践经验传帮带给新一代,进一步促进企业文化和制作技艺的传承,推动企业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南海网

记者:陈奕健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均价高出全国一倍,海南雨林大叶茶逆袭市场

2月开春以来,海南五指山、琼中、白沙等地的茶企开启了新一年的忙碌。茶园里茶农忙着采茶、施肥,加工厂内机器轰鸣,新鲜采摘下来的茶青在这里经过萎凋、杀青、揉捻等工序,制成香茗走向市场。


新鲜采摘下来的茶青在这里经过萎凋、杀青、揉捻等工序,制成香茗走向市场。记者郑光平摄

“春茶市场逐渐火热,每天的加工量约1500公斤茶青,这个量还在稳步上涨。”2月29日,在琼中湾岭物流园白马岭茶业有限公司里,海垦热作副总经理张威介绍,得益于海南雨林大叶茶品牌的打造提升,海垦热作茶业集团去年以来也紧跟市场,在产品包装、营销策略上逐一调整升级,今年春茶的销量、销售额较去年实现增长。

春江水暖鸭先知。近年来海南雨林大叶茶着力培育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产品价值,茶企成功逆袭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份,海南全省茶叶销售单价平均为300元/斤,是全国平均价格一倍以上。雨林大叶茶卖上好价的背后,是产品进一步凸显“早、特、优”的市场优势,产业走精、走美。

琼中白马岭茶业有限公司基地5队的生产茶园。记者郑光平摄

采茶制茶忙

海南春茶“抢”市场

2月29日,琼中白马岭茶业有限公司基地5队的生产茶园里,山岭云雾缭绕间,茶树吐露翠绿的嫩芽,茶农们背着背篓飞快地将这些嫩芽摘入背篓。“早上摘下的茶青中午就要送到加工厂,下午开始加工制茶。茶农6、7点到园采摘,而工厂一般忙到晚上8点。”在茶园的一旁,该公司基地部部长莫永强介绍,春茶采摘上市以来,企业也开启了一年的忙碌,海南春茶上市早,要把这样的市场优势发挥出来,茶企需在早春就将产品推向市场,抢占先机。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雨林大叶茶来说更是如此。为了给春茶上市做准备,早在去年年底的冬交会上,海垦热作茶业集团就举办了新品发布会,一批包装精美、方便携带冲泡的新品吸引了客商的关注,“我们根据市场的消费习惯调整营销策略,例如在产品包装上设计了便携、15秒可出茶汤的茶包包装,以及礼盒装等,市场反响都很不错。”张威介绍。


新鲜采摘下来的茶青在这里经过萎凋、杀青、揉捻等工序,制成香茗走向市场。记者郑光平摄

五指山毛纳村和茹手工茶坊里,王和茹也和丈夫在忙碌着。“春节期间游客不断,我们的春茶也卖得不错。”王和茹说,旅客到农家茶厂来品茶、参观制茶加工坊,临走时会带上两包手工雨林大叶茶。还有一些茶客满满地变成了雨林大叶茶的老饕,通过微信下订单购买茶叶。茶叶销量逐步提升,去年以来,和茹手工茶坊扩大了生产规模,王和茹夫妻俩添置了新的炒锅等制茶工具,加工能力比之前翻了一番。“除了采摘自家茶园的茶叶,我们还收购村民的茶叶来加工,和村民们一起把茶产业做大。”王和茹说。

今年1月,海南雨林大叶茶的品牌推介会在北京举办,推介会上来自海南的多家茶企与省外多家单位签订茶叶销售合作订单,金额达到9000多万元。把雨林大叶茶的品牌推出去,不少茶企为此感到振奋,这也是海南省茶叶学会(协会)秘书长陈世登一直期盼着的事,“海南茶叶品质好,曾是省内主要的外贸产品,在国外市场得到认可,雨林大叶茶的品牌要重新擦亮打响。”陈世登说。

职工正在采摘茶叶。记者郑光平摄

早、特、优

雨林香茗成市场新宠

海南岛全年阳光辐射量大,日照时间长,气候温和,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茶区。海南茶叶种植面积3.5万亩、年产量1700吨,产业主要分布在五指山、白沙、琼中3个市县,主要生产红茶、绿茶、白茶。由于特有的热带气候及雨林生态禀赋,使得海南发展茶产业拥有“早、优、特”的优势。  

职工正在采摘茶叶。记者郑光平摄

“早”就是采摘最早。素有“华夏第一早春茶”的美誉,早春茶比内地茶产区早了近3个月,具备极好的季节差优势。

“优”就是生态环境优。全年阳光辐射量大,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22~26℃,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优良的热带雨林生态环境。数据显示,2022年海南的茶叶价格每吨24.07万元(2022年全国平均价格约每吨9.5万元),远高于全国平均价格。

“特”就是品质独特。前不久,海南大叶茶独特的基因被揭开面纱。海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中心联合国内多个科研单位对大叶茶进行基础研究,从已完成的海南大叶种野生茶树资源普查和茶树样品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来看,海南大叶茶是独立于全球其他地区大叶种茶和小叶种茶的类型,拟将海南大叶茶确定为新茶种。海南的物候条件,促使茶树生长旺盛,其特征表现是叶片大、薄、软、角质层厚度降低。“奶蜜香、琥珀汤”为海南大叶红茶典型特征,在市场上独树一帜。


新鲜采摘下来的茶青在这里经过萎凋、杀青、揉捻等工序,制成香茗走向市场。记者郑光平摄

海南大叶茶产业约60年的发展历史,凭借着良好的品质,海南大叶茶也曾卖全球。历史资料记载,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海南就建立了红茶出口外贸商品生产基地,海南的茶叶曾远销美国、新西兰、日本、法国、新加坡等18个国家和地区。一毕业就来到乌石农场工作的莫永强难忘那段垦区开荒种植茶叶的时光,“垦区开荒种植橡胶、茶叶、咖啡,当时茶叶种植、加工是职工的主业之一,国营农场的茶叶不仅满足岛内销售,还销售到两广地区,甚至走出国门。”


新鲜采摘下来的茶青在这里经过萎凋、杀青、揉捻等工序,制成香茗走向市场。记者郑光平摄

打造“精、美”产业

全产业链发力提升产品价值

提升茶叶品质,“做精”、“做美”,是海南雨林大叶茶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茶企立足市场之本。

白沙茶产区的海南天然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汤适介绍,当前公司已在白沙陨石坑区域内种植了近2000亩茶树,在种植区域内对茶树坚持用绿色生态的方式来进行管养,目前企业已经建成年产140吨的现代化有机茶加工,所生产的“陨坑茶”产品获得了欧盟、中国、美国、日本有机食品和国际雨林联盟认证。下一步企业还将努力实现大叶茶种植全域有机化。


海垦热作茶业集团在琼中打造的100亩的智慧茶园示范区。记者郑光平摄

海垦热作茶业集团则在琼中打造了100亩的智慧茶园示范区,按照有机茶的管理方式对茶园进行智慧化、生态化管理,不断提升茶叶品质和产量。在茶叶的加工环节,该公司还配置了先进生产线5条,其中2条红茶生产线、2条绿茶生产线、1条名优精制茶生产线,每年可产成品茶1000吨,让大叶茶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

春节期间,海南认定的5家省级茶主题共享农庄迎来一批批茶客,在农庄内采茶、制茶、品茗,别有一番风味。通过农庄充分融合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旅结合一体化发展,推进了茶产业链条深度融合。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以全产业链推动海南雨林大叶茶产业发展。在种植端争取实现2年全省有机茶认证面积1万亩,3年现有茶园全部获得有机认证;在加工端,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做精茶叶产品外观、口感,提升茶叶加工水平,打造“有实、有型”内外一致的高端产品;在农旅融合方面,计划结合热带雨林公园建设,以毛纳村和白沙天然茶园基地为重点,策划建设热带雨林公园的旅游路线,将毛纳村茶园和白沙天然茶叶基地作为热带雨林公园入口点和热带雨林生态农业展示园打造;同时,海南还将举办海南雨林大叶茶推介活动,组织省内茶企参加国内茶行业高质量会展,扩大海南雨林大叶茶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引导茶企扩宽高端茶叶在省外销售渠道。

来源: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海招网联合出品(易帆)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78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