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大理普洱茶

找到约936条结果 (用时 0.012 秒)

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前世今生

  如果说普洱茶有信仰,那么“越陈越香”就是普洱茶的信仰。为了贯彻这种信仰,几乎每一家茶企都会将“越陈越香”作为产品的名字,作为行业龙头的大益,自然也不例外。

  2000年“越陈越香世纪普饼”的诞生拉开了这一系列产品的序幕,如今二十年过去,越陈越香已有十余款产品供投资者选择,它也是最适合新手投资者最容易上手的大益茶之一,这里就好好聊聊关于“越陈越香”这一系列大益茶的前世今生。

  越陈越香这一概念起源于清代,完善于现代,是普洱茶收藏体系的基石。

  据传闻清中叶,酷爱普洱茶的雍正皇帝正式将普洱茶列为皇室贡品,从那时起普洱茶走出云南深山,正式成为爱茶者争相购买的对象。雍正皇帝喜欢新茶还是老茶已不可考,但最初收藏茶的人群一定是清宫皇室。为了考证越陈越香的出处,我曾翻遍档案,在已经刊印的所有文献中确实难以找到与之有关的记载。所以大致可以判定,早期的人们并不知道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点,只是在日积月累的存放中偶然发现的。

  云南距离京城路途遥远,想要把西双版纳丛林深处的普洱茶运到京内,外加崎岖的山道,一趟最少要几个月的时间。这就使得每一次的运输就必须尽可能的携带最多的茶叶。皇室贡茶向来只能多不能少,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中,当时故宫的茶库已经成为除云南外,全国存放最多的普洱茶的地方。

  到了清后期,品饮陈年普洱茶已经成为宫中约定俗成的事情。比如末代皇帝溥仪的回忆录中就有“夏喝龙井,冬饮普洱”的说法。

  再后来清帝国被推翻,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那志良先生就将宫中不重要的旧藏进行处理,其中堆放在茶库中的茶叶自然也成为处理的对象。

  “中华谈吃第一人”唐鲁孙老爷子当时就在场,关于普洱茶的部分他这样写道:“在故宫处分那些物资的时候,有些朋友喜欢喝红茶、绿茶,于是就买些皇家茗茶去品尝。殊不知红茶绿茶熏制后所含水分都比较高,经过多次自然发酵之后,霉变的结果,红茶结块,绿茶一碰就碎,而且霉味特重,根本不能泡茶饮用了。倒是大理普洱茶、云南沱茶制成茶饼茶砖,所含水分本来就低,再一压紧成砖成块不透空气,反而不会霉变。”

  唐鲁孙当年以几个银元的价格就买到了一些宫中陈年旧藏,这些茶如果保存到现在恐怕每片单价都要在百万以上了。这些茶后来被他以及他的朋友带到了台北,每当他们小聚的时候,就会冲泡当时宫中传下来的老茶。关于这类老茶的味道,这样写道:“今年春节文友在台北小聚,庄产兄带来一块乾隆年间的茶砖,沏了一壶,让大家品尝,据说可治感冒。

  刚一进口,风韵未发,还觉不出好在何处,等喝第二杯就觉出芬芳微涩,就觉出精英上浮,意爽而甘了。笔者在故宫拍卖物资的时候,也曾经买过几饼沱茶。等抗战胜利,把云南新制沱茶两相比较,前者厚重柔炼,后者头一口虽然清新甘洌,但是细细品尝,就觉得有点烦浊下凝,不如前者悠然意远啦。笔者不擅品茗,个人感觉如此,是否是贡品经过精细加工,市售沱茶制造比较粗放的缘故,就不敢妄自悬揣了”

  从唐鲁孙老爷子的描述中,不难发现陈年普洱茶中所具备“香”这一特质。后来著名茶人邓时海先生就在其著作《普洱茶》当中进行总结,把陈年普洱茶的种种变化以及口感表现归纳为“越陈越香”。

  以上就是越陈越香概念的由来,其实了解普洱茶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其越陈越香的特质,搞懂了这一点就明白大益越陈越香系列为何经久不衰了。

论历史地位,普洱茶排老几?

论历史地位,普洱茶排老几?(文末福利)





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2000年之久。民间有“武侯遗种”(武侯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那么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普洱茶在茶届的地位怎么样呢?



在当时,茶叶贸易是封建社会为数不多的经济项目之一,各王朝自然不会撒手茶山的占有。


早在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南诏政权不顾千里之遥,于六大茶山所在地易武设置为“利润城”,视茶林为获利润之物,显示了王朝的重视程度,也显示出普洱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南诏政权在六大茶山至大理的路线点即后来的普洱设置睑治,取名“步日睑”。当时步日睑的南方,即澜沧江外有车里土司管制,江内大片地方为步日睑辖地,自然包括江内的利润城及其六大茶山。步日睑归银生节度(驻景东)管辖。


此时茶已传至中原,再随文成公主陪嫁给松赞干布而进入西藏。由于茶叶品质上乘,解毒散寒,消食去腻等功用被藏族青睐,视其为配置“酥油茶”的极佳配料,从此便越雪山、漂金沙江,过丽江、银生城再至步日,以马匹、乳制品、药材、豆金交换步日的茶叶。


这便是南宋人李石着《续博物志》中所记载:“西番(西藏)之用普茶,已自唐时”。


据清代《普洱府志》记载:“年运吐蕃之茶达三万担”。此时期,为驮运方便,茶商便将收购到的散茶再蒸而紧压为团茶,大者如人头称“人头茶”,小者如牛心,称“牛心茶”。


紧团茶千里之遥运西藏,途中经热湿及至寒冷各地段,长日驮运中,团茶内茶多酚促氧化自然发酵,茶叶变黑色,味有陈香,别于其他茶叶,易辨易识,渐为藏区喜爱。


大理政权将南诏时期所设的步日睑改为步日部,先属威楚府,后划归蒙舍镇管辖。此时宋朝与北方金朝连年征战不止,急需战马,大理政权便在步日部设“茶马市场”,以步日部茶叶换得西藏马匹,再将马匹北转与宋朝,换取绵缎珠玩首饰。


茶市扩大,促进步日各地茶叶种植加快。据《澜沧县志》称:“班崴大茶树为北宋栽种”。


蒙古铁骑占领云南,将宋代的步日改为普日,在思茅一地设为思么,两地各设“甸”治,于普日加设“普日思么甸司”,辖两甸及南方各地。


甸司归属元江路节制。元代中期,普日生产的茶叶随同以食肉、乳为主食的蒙古人西上进入俄国,后被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写入《战争与和平》。《澜沧县志》称:“有景迈、勐本、芒埂、糯岗、芒景、翁居、翁洼、芒洪等茶园为元代栽种”。


将普日改称为普耳,划归车里军民宣慰使司管辖。万历年间(1572~1620年),李时珍着药典《本草纲目》中记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明代编纂的《云南通志》记有:“车里之普洱,此处产茶”。


两书语若同出,一致将普洱一词和普洱茶名固定,此后沿用不衰,至今无变。两名固定时间,比清雍正七年(1729年)成立普洱府早109年以上。


据考证,普洱一词是由唐代的步日、元代的普日、明代万历的普耳演变而来。此时期的普洱茶普遍受明朝各族人士喜爱,明朝方志学家谢肇淅着《滇略》中将此情况记为:“士庶所用,皆普茶也”。


顺治十六年(1619年),吴三桂平定云南,将普洱、思茅、普藤、茶山、猛养、猛暖、猛棒、猛葛、整歇、猛万、上猛乌、下猛乌、整董编为十三个版纳,统归元江府管辖。据《思茅县志》载:“顺治十八年(1621年),思茅年加工茶叶10万担,经普洱过丽江销往西藏茶叶三万驮之多”。

康熙三年(1664年),设元江府普洱分府,移元江通判驻普洱,为普洱通判,管辖十三版纳。雍正七年(1729年)设立普洱府,为流官制,辖六大茶山、橄榔坝及江内(澜沧江以东、北片)六版纳(即猛养、思茅、普滕、整董、猛乌、乌得),对江外各版纳(即猛暖、猛棒、猛葛、整歇、猛万)设车里宣慰司,为土司管制,根据流官管土官原则,普洱府对车里宣慰司实行羁縻管理。


同年在思茅设茶叶总店,将思茅城私商(指茶商)一律赶走,不得经营茶叶生意。由云南总督鄂尔泰选取最好的茶菁,制成紧茶,茶膏,进贡皇帝做为贡茶。


雍正十年,普洱镇总兵官李宗应以巡边到茶山搜括民财,普洱知府佟世荫又图以“过山聚粮”再到茶山搜括,遭拒后辱打茶山千总刀兴国,刀兴国愤而发动茶山人民起义。在官军六个月围剿下,起义失败,刀兴国等人残遭杀害。


雍正十三年(1735年)设宁洱县为附廓县。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普洱府辖一县三厅及车里宣慰司。


同年,清庭对普洱府茶业情况作调查,对私商经营茶叶有改动,道光《普洱府志·食货》对此况追述为:“普洱茶名重天下,每年纳茶六、七千驮(每驮120斤计,合72~84万斤),入山作茶(指茶商及工匠)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


为了“杜绝衅端(闹事),不许客人上山作茶”;又从收缴茶税入手,准许私商办“茶引”购茶,规定:“普洱府年发茶引三千,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加其他税费,合每引征税一两,年征收茶税合三千余两),行销办课,定额造册题销”。


其后在府地设“茶局”专办茶引发放、税银征收和贡茶的例银发放、贡茶押运的监督机关。


普洱茶由于品质优良,茶味醇于他茶。早在唐代已获西藏人民喜爱,在明代中期大量进入北京受到京城各层人民喜爱。


清代,阮福专着《普洱茶记》称为:“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清代《新纂云南通志》称:“普洱之名在华茶中占特殊位置,远非安徽、闽、浙(茶)可比”。


清代学者赵学敏着《本草拾遗》中提出普洱茶的药性及功能为:“普洱茶清香独绝也,醒酒第一,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又具性温味甘,解油腻、牛羊(肉)毒,下气通泄”。


《普洱府志》记为:“普洱茶名重京师”。在大众茶已普遍受欢迎基础上,清庭将普洱茶首次列为“贡品,分芽茶、团茶两种”。


同期志学家张泓着《滇南新语》中记有:“普茶珍品,有毛尖、芽茶和女儿之号。女儿茶亦芽茶之类,取于谷雨后,皆夷女采治货银以积妆资故名”。女儿茶在此时随贡入京。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清庭复将普洱贡茶改为:“团茶(内分5、3、1、0.4、0.14斤五种)、锡瓶装蕊茶和芽茶、缎绵木匣装茶膏”,称为八色贡茶。


普洱贡茶的采摘、加工、包装,产品多种多样,加工极为认真精良,达到当时最高境界,故此深得皇宫喜爱,广泛在士大夫阶层流传品尝。


据清代文豪曹雪芹着《红楼梦》第61回写道:”…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等笑着说:该闷些普洱茶喝。袭人、晴雯二人忙说:闷了一大缸子女儿茶,已经喝过两碗了。”


一可见普洱茶在雍正、乾隆等年间的鼎盛名气,二可见曹雪芹那除却普洱(茶)不是茶的独钟之心。

我们今天唯能从巨着的精美描述中,去领会普洱贡茶当时的风采和声望。


从此,普洱茶在占有广大茶市的基础上,又增一条贡茶获取最高名声的道路,前者取利,后才为名,双管齐下,普洱茶名利双收。


普洱茶沿贡至清宣统年间(1744年~1912年),据老舍问皇帝喝茶情况,傅仪答:“每年龙井、普洱贡茶,我是照例要喝的”。证实普洱贡茶沿贡至少168年,均有突破发展,大大推进普洱茶的发展。


1793年(乾隆58年)乾隆皇帝在热河行宫(今承德避暑山庄),接见英使团,并在万树园设宴,乾隆帝婉言不准所请,不予同意,但礼尚往来,回赠英使团大批珍贵礼物,其中就有普洱茶,女儿茶和(普洱)茶膏,按清朝礼例每次接见或宴请、参观、看戏,都宴赠送礼物,称为“赏赐”,每次每人一份。


现将三次回赠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礼品摘录如下:




——赏英吉利国王物件,计有珐琅、珍宝、玉器、漆器,瓷器、花缎、画册,鼻烟壶及土产食品计92项(对、套)479件(个),其中包括普洱茶8团,六安茶8瓶、武夷茶4瓶;茶膏4匣。




——又加赏英国国王物件,绫罗丝缎、漆器、扇、笺、食品等,计40项455件,其中包括普洱茶40团,茶膏5匣、武夷茶10瓶、六安茶1O瓶。




——又随敕书赏给英国国王物件,计41填1016件,其中包括普洱茶40团、茶膏5匣、武夷茶10瓶、六安茶10瓶.这次英使觐见团95人,包括正使(即马戛尔尼)、副使、正副总兵官,通事(翻译)、文书,医生、天文生、听事官、管船官等,分等级档次,每人都给礼物,共“赏赐”物27批,其中15批有茶叶,这批礼单逐项统计,共送普洱茶124团、女儿茶34个、(普洱)茶膏26臣、砖茶28块,六安茶40瓶。武夷茶24瓶,还有未列茶名的‘茶叶”32瓶。


每次赠送国礼,侧由清朝“军机处”遂人逐项开列详细清单,呈送皇帝阅批后送给,可见普洱茶名扬海外的历史久已。


普洱茶不仅是颇具外交意义的贡品,也是山茶属植物中最具世界性经济意义的作物,茶树与属于热带植物的咖啡和可可有所不同,无论在温带或寒带都可生长,从南纬33度的南非共和国以北地区至北纬42度附近格鲁吉亚共和国高加索山区都有引种栽培,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茶叶的出口贸易量迅速增长,由70年代的55.5万吨猛增至1994年的101万吨。


到2005年预计将达145~150万吨。中国是世界主要产茶国之一,1995年全国茶园面积111.54万公顷。全国茶叶产量55.7万吨,茶叶是中国的重要产品之一,而且存在巨大潜力,因为在现今世界上有40余个国家出产茶叶,没有一个国家象中国这样拥有众多的品种及制茶方法,而云南省更是得天独厚。


云南普洱茶历年来多次获得过世界各国的大奖,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与欢迎。一九九九年云南沱茶(销法沱)被成功地载入法国大药典,这是云南的骄傲,也是中国茶人的骄傲。云南先民发现并利用了茶,云南人为人类创造的普洱茶也必将在世界饮料史上写上自己光辉的一页。

大理茶,一个应该被知晓的优质资源

喜欢金庸的武侠迷,一定忘不了《天龙八部》里的山茶花,那爱屋及乌的王夫人,以及景致怡人种满山茶花的曼陀山庄。没错,风花雪月的大理还是一个山茶属植物十分富集的地方,大理的山茶花更是闻名已久,甚至有“云南茶花甲天下,大理茶花甲云南”之说。

不过说起大理的茶,由于一直游离在云南茶的主产区边缘,人们耳熟能详的往往是下关沱茶、感通茶、白族三道茶,却选择性地忽略了大理茶的存在。实际上,今天在普洱茶主产区发现的许多野生古茶树,大多都属于大理茶。

植物分类中的大理茶

当你逛茶叶市场,或者是来到云南茶产区时,不时地会听到“野生大茶树”“野生茶”等名词。但你知道吗?这些被打上“野生”印记的茶树或茶品,基本都指向大理茶。

我们这里说的大理茶,是一个在植物分类上与中国茶、普洱茶等同的茶种。大理茶的模式标本,20世纪初由G.Foreest采集于大理苍山感通寺附近,1917年W.W.Smith对标本鉴定后将其命名为T.taliensis(大理茶的原学名),成为茶组植物的一个新品种。1925年被英国Melchipr订正为Camellia.taliensis(W.W.Smithgf)Melchipr。

茶树属山茶科山茶属茶组植物,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集中分布于我国南部。1958年,英国植物学家席勒(Sealy)的茶组系统包含茶、滇缅茶(伊洛瓦底茶)、大理茶、毛肋茶及细柄茶等5种。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先后对茶树资源进行大量调查,西南地区大量的茶组植物得以被发现。1981年,张宏达以花器官分化程度将茶组分为4系,包括42种4变种。1984年修订为32种3变种,1990年又增加5个新种。茶组植物因花大而鲜艳,虫媒异花传粉,种内变异幅度较大,种间杂交普遍,加之环境修饰显著,种与种之间界限模糊。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张宏达系统的物种鉴别甚为困难。

1992年,闵天禄采用大种种群概念,结合地理分布规律,将张宏达系统进行了优化,茶组植物仅分成茶、大理茶、大厂茶、厚轴茶等12种和6变种。其中,茶包括小叶茶、大叶茶等4个变种。

《中国植物志》中文版采用张宏达系统,《云南植物志》和《中国植物志》英文版则采用闵天禄系统。茶组植物形态变异多样和种间性状连续使“种”难以鉴别,种的概念较为模糊。遗传分类、细胞分类、化学分类、数值分类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新方法应用,使茶组分类趋向简明和自然。

尽管性状变化大,阐明茶组植物的物种界定、种间关系、系统演化等有很大困难。然而在不同的分类系统中,茶和大理茶都一直作为基本物种而被肯定。

从科学上来讲,现在被广泛种植和饮用的茶主要指两种植物,一种是中国小叶茶,另一种是大叶亚洲普洱茶。小叶茶主要种植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及日本等地,大叶茶则主产于云南南部至广东南部,珠江以西以及中南半岛,模式标本采集于印度东部的阿萨姆种植园。不过到现在为止,这两个被广泛种植的栽培茶种,都还没有发现真正意义上的野生群落和个体,所以栽培茶的起源仍然是个未解之谜。有植物学家也认为,从山茶科及其类缘植物,比如木兰科及其近缘物种化石来推测茶的起源,并不符合植物进化的规律。

大理茶在古茶树中的重要地位

2021年4月,我跟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分类专家杨世雄,云柯庄园品牌创始人柯锋,一起深入勐库、邦东茶区,对茶树资源进行考察。

路上谈到野生古茶树时,杨世雄介绍说,以哀牢山为界,大理茶主要分布在哀牢山的西南边,厚轴茶则主要分布在哀牢山以东的红河、文山一带。

杨世雄教授的介绍,只是主要分布范围的一个界定。实际上,大理茶广泛分布在北纬21.20°-25.38°,东经98.11°-102.16°之间,东起贵州东部和广西西部,西至伊洛瓦底江(独龙江)流域的缅甸北部和印度东北部,北达大理苍山,南至中南半岛北部,是分布范围最为广泛的野生茶组植物。其中,澜沧江与怒江流域中段海拔1300-2800m,气候温湿,终年雨雾缭绕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带,是大理茶的分布中心。

大理茶是南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建群树种之一,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原生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在分类学上,大理茶是茶的近缘种,以顶芽无毛或稀疏被毛、子房5室区别于顶芽被绢毛、子房3室的茶。在潮湿的生长环境中,茶树的高度可以长到20-30m。

大理茶的外部形态有较大幅度的变异,不同产地的标本曾被鉴定成若干分布范围比较有局限性的新种,比如滇缅茶、五柱茶、大苞茶、五苞茶、昌宁茶等,不过在闵天禄系统中均归类到大理茶范围。

由于大理茶适应性广、繁衍力强,所以在滇南、滇西南广大地区均有分布。在云南茶区,大理茶与普洱茶、茶3个茶种呈多层次交错分布。

我国的古茶树群落和古茶树分布较广,且类型较为丰富。有学者将我国古茶树的分布划分为横断山脉区、滇川黔区、滇桂黔区和南岭区,其中有3个分布区在云南,占总分布区面积的75%以上。20世纪60年代起,云南对古茶树资源展开多次调查发现,几乎全省各地都有古茶树的分布,古茶树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分布之广,是任何地区都无法相比的。

云南现存的古茶树资源,主要分布在滇西、滇南和滇中,以海拔1000-2000m的澜沧江中下游南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带最为集中。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等,既有大面积的古茶群落,也有零星分布。

野生古茶树群落镇沅千家寨、云县大宗山、云县大丙山、勐库大雪山、孟定大青山、耿马大浪坝、永德大雪山等,人工干预过的云县白莺山本山茶,以及孤立型的凤庆县锦秀茶祖、巴达野生大茶树,均被鉴定为大理茶。许多野生型古茶树,以及历史上粗放种植后,因民族迁徙等因素而放弃的古茶园,也大多为大理茶。从中可以看出,大理茶在古树茶资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大理茶是古人最早利用的茶树

古人最早利用的茶树是哪一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杨崇仁、高级工程师陈可可等人在《源于古滇 出自巴蜀——论茶的起源与传播》一文中认为,作为栽培型茶树的近缘植物,大理茶是古人利用最早最多的茶树,自古以来就被当地族群所利用,甚至有可能是栽培型茶树的野生基源。

当原住民发现大理茶的用途后,为了采摘方便,将茶树从森林中移栽到房前屋后,称为“本山茶”。粗放种植的本山古茶林曾达数万亩,最有代表性的是澜沧江边的云县白莺山,现在还遗存有4000多株,分散于房前屋后和田边地角。而白莺山的本山茶形态,也充分展现了野生大理茶在人为干预下向栽培型过渡的不同阶段。

勐库大雪山海拔2200~2750米的木果石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下,野生大理茶古茶树群落构成第二层乔木层,林下各龄幼树繁多,繁育居群稳定。在大理茶被发现并因此而命名的故乡大理,从苍山脚下海拔2200米的感通寺到苍山山麓海拔2400米的单大人古茶园,均以大理茶为主。

大理茶在云南有着悠久的利用和栽培历史,对其可能的利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文字记载。在滇西和滇南茶区,包括大理、漾濞、昌宁、云县、凤庆、景东、瑞丽等,历史上曾经有过大面积的大理茶园。甚至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大理感通寺品饮过的感通茶,也是用大理茶制作的。

清代中后期,随着普洱茶“名重京师”“名遍天下”,大理茶逐渐被栽培型的大叶种普洱茶所替代。特别是本世纪初的普洱茶热潮中,由于缺乏对古茶树的有效保护,大量的野生大理茶被砍伐、无节制采摘或挖走栽培,对这一茶树物种的自然资源几乎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昆明植物研究所赵东伟、杨俊波、杨世雄同日本冈山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研究人员合作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理茶总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的水平,对大理茶的驯化可能还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不过,现在保存较为完整的大理茶成片野生群落已不多见,现存的野生居群受人为因素干扰,已经处于濒危状态。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山茶科分类专家,植物学博士杨世雄

大理茶是珍贵的地方茶树种质资源,能够为茶树的品种选育提供独特的遗传基础。经叶枝化学分析数据显示,大理茶是优质的制作普洱茶、红茶的潜在资源物种,它比中国茶、普洱茶两个茶种性状更为原始,且生存在极为罕见保持完好的原始林中。所以,大理茶在探讨世界茶组植物系统演化,分析高山峡谷地貌对区域性小气候的影响,促成这一原始古茶树群落在此诞生的原因,挖掘古茶树品种的特殊内含物、品种的独特个性、人工繁育前景,以及探索通过建立保护区来保护该原生古茶树群落的可能性等,都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崇仁,张颖君,高大方,陈可可,等. 大理茶种质资源的评价与栽培大叶茶的起源[J]. 茶叶科学技术,2008年第3期

2.杨崇仁,张颖君,高大方,陈可可,等. 源于古滇 出自巴蜀——论茶的起源与传播[J]. 农业考古,2020年第5期

3.赵东伟.昆明植物所在大理茶栽培起源研究中取得进展[OL].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14年1月13日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1年8月刊

作者丨段兆顺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907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9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