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大理茶文化

找到约487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跟着徐霞客 品味大理茶文化

茶,是徐霞客旅行考察中的必备品。在《徐霞客游记》中,有关茶事的记载就有70多处,每到一地,他都十分关注所在地的产茶情况和茶的品质。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徐霞客出游西南。十一年,入大理白族自治州境,游踪遍及大理所辖十县市,时跨三年,历时八月。


在2021年5月17日中国旅游日前夕,大理州向江苏省江阴市捐赠的两株具有60年树龄的感通茶树,在徐霞客故居仰圣园落户。

据大理州徐霞客研究会会长杨庆春介绍,徐霞客在大理旅行考察的地方,如今已有近二十处列入国家级或省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白族三道茶

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多次提到大理的茶艺,游大理期间,曾两次上鸡足山,在鸡足山停留了5个多月,详细记录了他在鸡足山过元宵节时的品茶盛况,“宏办诸长老邀过西楼观灯……楼下采青松毛铺籍为茵席,去桌跌坐,前各设盒果。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虽与现在白族三道茶有所不同,但可见早在明代,大理就已经把三道茶作为招待贵宾的一种方式了。

在唐代南诏国初期,唐《蛮书》中记载到:“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便是早期三道茶的雏形。

白族三道茶,第一道茶为“清苦之茶”,色如琥珀,滋味苦涩,故而谓之苦茶。

第二道茶为“甜茶”,饮完第一道茶后,重新置茶、烤茶、煮茶,放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味甜。

第三道茶为“回味茶”,茶盅中放蜂蜜、炒米花、花椒、核桃仁,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

一苦二甜三回味,也蕴含着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

感通茶

自古“深山藏古寺,古寺出名茶”,“感通茶”最早就产于大理感通寺。

大理盛产感通茶。明嘉靖年间曾任江阴知县的大理名士李元阳,称其“性味不减阳羡,藏之年久,味愈胜也。”

崇祯十二年三月,徐霞客游览了大理苍山洱海、蝴蝶泉、崇圣寺三塔,在感通寺品感通茶,曾在《滇游日记》中记载到:“中庭院外,乔松修竹,间作茶树,树皆高三四丈,绝与桂相似。时方采摘,无不架梯升树者。茶味颇佳,焙而复爆,不免黝黑。”

据传,感通茶如今成为了大理白族“三道茶”的主茶。

别开生面的大理茶俗

茶,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是中国最早的贸易商品,西南茶马古道也由此而来,同时,茶也是古代水陆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


作为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交叉路口的大理,茶文化更是得天独厚,早在汉代,大理就有“叶榆焙茗”一说,“叶榆”是汉代在洱海地区设置的县名,“焙茗”即烤茶。

唐代南诏国中期,把宫廷御茶与歌舞表演融为一体,成为了一种礼仪,逐步形成了茶文化。到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大理茶文化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大理茶俗内容丰富,婚礼、祭祀等,茶无处不在,“敬茶”“擂茶”“迎宾茶”“祝福茶”“留客茶”等,客来敬茶,以茶会友,体现了大理人民热情好客的传统礼节。

下关沱茶、苍山雪绿、南涧清茶、巍山乌龙茶、云龙碧螺春茶、永平大平坦茶等大理茶品不胜枚举。

来源:文旅头条融媒体 记者 林燕文

图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 周磊 钱秀珍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沱茶,重塑大理茶文化地位

  大理国灭亡后,从元朝开始,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开始向昆明转移,但正是由于南方丝绸之路和滇藏茶马古道的存在,再加上大理扼守滇西、滇西北的特殊地理位置,大理依旧是云南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在整个云南,能被称为“文献名邦”的地方只有两个,一个是建水,另一个就是大理。也因此,大理对云南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一直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尽管大理不是云南茶的主产区,但并不意味着大理不产茶,而且种茶的历史并不短。早在南诏大理国时期,也就是1000多年前,感通寺周围就已经开始种茶,感通茶后来还成为了云南的历史名茶之一。而被更多人忽略的,是大理茶。

  这里说的大理茶,是一个与大叶茶等同的茶种,1925年由英国梅尔基奥尔根据采自苍山的野生茶树标本定名。大理茶(Camelliataliensis)属山茶属茶组,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部、南部及缅甸北部地区,在大理、漾濞、昌宁、瑞丽、凤庆、景东等县市具有广泛种植,叶片可用来制作普洱茶及红茶。事实上,大理茶在云南有着悠久的利用和栽培历史,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文字记载。在滇西和滇南茶区,历史上也曾有过大面积的大理茶园。但近一两百年来,大理茶逐渐被大叶茶替代。本世纪以来,由于市场对普洱茶的热炒,导致云南绝大部分面积的野生大理茶被疯狂砍伐,该茶树物种的自然资源才几乎造成毁灭性破坏。

  这些都从很大程度上说明,历史上的大理不仅是云南的茶文化中心,还是茶种的起源地之一,也是云南较早栽培和利用茶叶的地方。清代中后期至民国年间,大理下关更是一跃成为西南最大的茶叶交易集散地,以及茶叶的生产加工地。从云南茶叶主产区普洱、西双版纳、临沧、保山等地的茶叶,被源源不断地运往下关进行加工,然后通过南方丝绸之路被运往川渝一带,或者是通过滇藏茶马古道被运往藏区。

  雍正到道光年间(1723~1850年),随着滇川、滇藏贸易加强,下关陆续开设多家堆店(早期的物流公司)和商号。光绪元年(1875年)喜洲的“永兴祥”创建,到1902经增资扩股后改名为“永昌祥”,总号迁至下关并创制沱茶,下关沱茶由此诞生,最终形成了如今普洱茶在形态上砖、饼、沱三足鼎立的态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永昌祥商号在下关开设了第一家以茶叶精制加工为主的茶叶精制厂。下关沱茶的创制,不仅进一步奠定了大理成为重要茶叶集散地的地位,而且也重塑了大理在云南茶文化中所占的地位。一时间在下关这块狭窄的地方,涌现出来诸如永昌祥、洪兴祥、复义和等数十家商号和茶叶精制厂。1941年3月,下关茶厂的前身康藏茶厂正式在下关成立......

  从中可以看出,无可替代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大理自唐宋以来一直是整合云南茶文化的重要基地。云南普洱茶文化的最初形成与后来的整合发展,无论在器物形态上还是在精神文化形态上,大理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

  因此,大理在云南茶文化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沱茶重塑大理茶文化地位

大理国灭亡后,从元朝开始,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开始向昆明转移,但正是由于南方丝绸之路和滇藏茶马古道的存在,再加上大理扼守滇西、滇西北的特殊地理位置,大理依旧是云南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在整个云南,能被称为“文献名邦”的地方只有两个,一个是建水,另一个就是大理。也因此,大理对云南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一直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尽管大理不是云南茶的主产区,但并不意味着大理不产茶,而且种茶的历史并不短。早在南诏大理国时期,也就是1000多年前,感通寺周围就已经开始种茶,感通茶后来还成为了云南的历史名茶之一。而被更多人忽略的,是大理茶。

这里说的大理茶,是一个与大叶茶等同的茶种,1925年由英国梅尔基奥尔根据采自苍山的野生茶树标本定名。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属山茶属茶组,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部、南部及缅甸北部地区,在大理、漾濞、昌宁、瑞丽、凤庆、景东等县市具有广泛种植,叶片可用来制作普洱茶及红茶。事实上,大理茶在云南有着悠久的利用和栽培历史,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文字记载。在滇西和滇南茶区,历史上也曾有过大面积的大理茶园。但近一两百年来,大理茶逐渐被大叶茶替代。本世纪以来,由于市场对普洱茶的热炒,导致云南绝大部分面积的野生大理茶被疯狂砍伐,该茶树物种的自然资源才几乎造成毁灭性破坏。

这些都从很大程度上说明,历史上的大理不仅是云南的茶文化中心,还是茶种的起源地之一,也是云南较早栽培和利用茶叶的地方。清代中后期至民国年间,大理下关更是一跃成为西南最大的茶叶交易集散地,以及茶叶的生产加工地。从云南茶叶主产区普洱、西双版纳、临沧、保山等地的茶叶,被源源不断地运往下关进行加工,然后通过南方丝绸之路被运往川渝一带,或者是通过滇藏茶马古道被运往藏区。

雍正到道光年间(1723~1850年),随着滇川、滇 藏贸易加强,下关陆续开设多家堆店(早期的物流公司)和商号。光绪元年(1875年)喜洲的“永兴祥”创建,到1902经增资扩股后改名为“永昌祥”,总号迁至下关并创制沱茶,下关沱茶由此诞生,最终形成了如今普洱茶在 形态上砖、饼、沱三足鼎立的态势。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永昌祥商号在下关开设了第一家以茶叶精制加工为主的茶叶精制厂。下关沱茶的创制,不仅进一步奠定了大理成为重要茶叶集散地的地位,而且也重塑了大理在云南茶文化中所占的地位。一时间在下关这块狭窄的地方,涌现出来诸如永昌祥、洪兴祥、复义和等数十家商号和茶叶精制厂。1941年3月,下关茶厂的前身康藏茶厂正式在下关成立……

从中可以看出,无可替代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大理自唐宋以来一直是整合云南茶文化的重要基地。云南普洱茶文化的最初形成与后来的整合发展,无论在器物形态上还是在精神文化形态上,大理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

因此,大理在云南茶文化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来源:普洱杂志

找到约475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