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大理茶

找到约1,508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大理茶博院项目近日开工

  来源:大理日报

  9月25日上午,大理茶博院项目开工。

  州委书记陈坚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项目开工。州委副书记、州长杨国宗致辞,览海集团董事局主席密春雷作发言,州委常委、大理市委书记罗永斌主持仪式。

  杨国宗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我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坚持以洱海保护治理统筹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抓实洱海保护治理的同时,全力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主动服务和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康养产业发展。目前正在着力打造“一带三道”,不断提升大理旅游的吸引力、竞争力。

  大理是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产茶制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下关沱茶、南涧凤凰沱茶等知名品牌享誉中外,具有得天独厚的茶文化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潜力。览海集团是一个国际化综合产业集团,在文化旅游、医疗服务、金融保险等领域实施了许多优质项目。览海集团投资的大理茶博院项目,包含大理茶博物馆、茶马古道文化展示馆、高端精品茶加工、高端精品酒店、康养产业等建设内容,是茶马古道项目重点之一,是我州重点文化旅游项目。该项目的开工建设,将为洱海流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模式,也为大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杨国宗强调,州市各级各部门要秉持“服务企业就是服务经济发展”的理念,积极支持、靠前服务、提高效率,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全力以赴为项目推进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希望览海集团和大理茶博院产业有限公司,以实际行动体现企业的责任担当,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底线,严格按照投资协议,集中资源力量,精心组织实施,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把大理茶博院打造成为引领全省普洱茶产业和洱海流域产业转型发展的示范项目、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精品项目。

  密春雷表示,览海集团将围绕大理发展定位,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大理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向竞争优势、品牌优势转变,共同打造国家级茶产业示范区和“健康生活目的地”,助力大理茶文化传承和茶产业发展,将大理茶博院项目建设成为沪滇合作样板之作和新典范。

  州政府秘书长施双林,州级有关部门负责人、施工单位代表等参加仪式。

  注:内容源自大理日报(作者:张婧怡),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大理茶,一个应该被知晓的优质资源

喜欢金庸的武侠迷,一定忘不了《天龙八部》里的山茶花,那爱屋及乌的王夫人,以及景致怡人种满山茶花的曼陀山庄。没错,风花雪月的大理还是一个山茶属植物十分富集的地方,大理的山茶花更是闻名已久,甚至有“云南茶花甲天下,大理茶花甲云南”之说。

不过说起大理的茶,由于一直游离在云南茶的主产区边缘,人们耳熟能详的往往是下关沱茶、感通茶、白族三道茶,却选择性地忽略了大理茶的存在。实际上,今天在普洱茶主产区发现的许多野生古茶树,大多都属于大理茶。

植物分类中的大理茶

当你逛茶叶市场,或者是来到云南茶产区时,不时地会听到“野生大茶树”“野生茶”等名词。但你知道吗?这些被打上“野生”印记的茶树或茶品,基本都指向大理茶。

我们这里说的大理茶,是一个在植物分类上与中国茶、普洱茶等同的茶种。大理茶的模式标本,20世纪初由G.Foreest采集于大理苍山感通寺附近,1917年W.W.Smith对标本鉴定后将其命名为T.taliensis(大理茶的原学名),成为茶组植物的一个新品种。1925年被英国Melchipr订正为Camellia.taliensis(W.W.Smithgf)Melchipr。

茶树属山茶科山茶属茶组植物,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集中分布于我国南部。1958年,英国植物学家席勒(Sealy)的茶组系统包含茶、滇缅茶(伊洛瓦底茶)、大理茶、毛肋茶及细柄茶等5种。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先后对茶树资源进行大量调查,西南地区大量的茶组植物得以被发现。1981年,张宏达以花器官分化程度将茶组分为4系,包括42种4变种。1984年修订为32种3变种,1990年又增加5个新种。茶组植物因花大而鲜艳,虫媒异花传粉,种内变异幅度较大,种间杂交普遍,加之环境修饰显著,种与种之间界限模糊。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张宏达系统的物种鉴别甚为困难。

1992年,闵天禄采用大种种群概念,结合地理分布规律,将张宏达系统进行了优化,茶组植物仅分成茶、大理茶、大厂茶、厚轴茶等12种和6变种。其中,茶包括小叶茶、大叶茶等4个变种。

《中国植物志》中文版采用张宏达系统,《云南植物志》和《中国植物志》英文版则采用闵天禄系统。茶组植物形态变异多样和种间性状连续使“种”难以鉴别,种的概念较为模糊。遗传分类、细胞分类、化学分类、数值分类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新方法应用,使茶组分类趋向简明和自然。

尽管性状变化大,阐明茶组植物的物种界定、种间关系、系统演化等有很大困难。然而在不同的分类系统中,茶和大理茶都一直作为基本物种而被肯定。

从科学上来讲,现在被广泛种植和饮用的茶主要指两种植物,一种是中国小叶茶,另一种是大叶亚洲普洱茶。小叶茶主要种植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及日本等地,大叶茶则主产于云南南部至广东南部,珠江以西以及中南半岛,模式标本采集于印度东部的阿萨姆种植园。不过到现在为止,这两个被广泛种植的栽培茶种,都还没有发现真正意义上的野生群落和个体,所以栽培茶的起源仍然是个未解之谜。有植物学家也认为,从山茶科及其类缘植物,比如木兰科及其近缘物种化石来推测茶的起源,并不符合植物进化的规律。

大理茶在古茶树中的重要地位

2021年4月,我跟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分类专家杨世雄,云柯庄园品牌创始人柯锋,一起深入勐库、邦东茶区,对茶树资源进行考察。

路上谈到野生古茶树时,杨世雄介绍说,以哀牢山为界,大理茶主要分布在哀牢山的西南边,厚轴茶则主要分布在哀牢山以东的红河、文山一带。

杨世雄教授的介绍,只是主要分布范围的一个界定。实际上,大理茶广泛分布在北纬21.20°-25.38°,东经98.11°-102.16°之间,东起贵州东部和广西西部,西至伊洛瓦底江(独龙江)流域的缅甸北部和印度东北部,北达大理苍山,南至中南半岛北部,是分布范围最为广泛的野生茶组植物。其中,澜沧江与怒江流域中段海拔1300-2800m,气候温湿,终年雨雾缭绕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带,是大理茶的分布中心。

大理茶是南亚热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主要建群树种之一,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原生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在分类学上,大理茶是茶的近缘种,以顶芽无毛或稀疏被毛、子房5室区别于顶芽被绢毛、子房3室的茶。在潮湿的生长环境中,茶树的高度可以长到20-30m。

大理茶的外部形态有较大幅度的变异,不同产地的标本曾被鉴定成若干分布范围比较有局限性的新种,比如滇缅茶、五柱茶、大苞茶、五苞茶、昌宁茶等,不过在闵天禄系统中均归类到大理茶范围。

由于大理茶适应性广、繁衍力强,所以在滇南、滇西南广大地区均有分布。在云南茶区,大理茶与普洱茶、茶3个茶种呈多层次交错分布。

我国的古茶树群落和古茶树分布较广,且类型较为丰富。有学者将我国古茶树的分布划分为横断山脉区、滇川黔区、滇桂黔区和南岭区,其中有3个分布区在云南,占总分布区面积的75%以上。20世纪60年代起,云南对古茶树资源展开多次调查发现,几乎全省各地都有古茶树的分布,古茶树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分布之广,是任何地区都无法相比的。

云南现存的古茶树资源,主要分布在滇西、滇南和滇中,以海拔1000-2000m的澜沧江中下游南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带最为集中。有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等,既有大面积的古茶群落,也有零星分布。

野生古茶树群落镇沅千家寨、云县大宗山、云县大丙山、勐库大雪山、孟定大青山、耿马大浪坝、永德大雪山等,人工干预过的云县白莺山本山茶,以及孤立型的凤庆县锦秀茶祖、巴达野生大茶树,均被鉴定为大理茶。许多野生型古茶树,以及历史上粗放种植后,因民族迁徙等因素而放弃的古茶园,也大多为大理茶。从中可以看出,大理茶在古树茶资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大理茶是古人最早利用的茶树

古人最早利用的茶树是哪一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杨崇仁、高级工程师陈可可等人在《源于古滇 出自巴蜀——论茶的起源与传播》一文中认为,作为栽培型茶树的近缘植物,大理茶是古人利用最早最多的茶树,自古以来就被当地族群所利用,甚至有可能是栽培型茶树的野生基源。

当原住民发现大理茶的用途后,为了采摘方便,将茶树从森林中移栽到房前屋后,称为“本山茶”。粗放种植的本山古茶林曾达数万亩,最有代表性的是澜沧江边的云县白莺山,现在还遗存有4000多株,分散于房前屋后和田边地角。而白莺山的本山茶形态,也充分展现了野生大理茶在人为干预下向栽培型过渡的不同阶段。

勐库大雪山海拔2200~2750米的木果石栎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下,野生大理茶古茶树群落构成第二层乔木层,林下各龄幼树繁多,繁育居群稳定。在大理茶被发现并因此而命名的故乡大理,从苍山脚下海拔2200米的感通寺到苍山山麓海拔2400米的单大人古茶园,均以大理茶为主。

大理茶在云南有着悠久的利用和栽培历史,对其可能的利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文字记载。在滇西和滇南茶区,包括大理、漾濞、昌宁、云县、凤庆、景东、瑞丽等,历史上曾经有过大面积的大理茶园。甚至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大理感通寺品饮过的感通茶,也是用大理茶制作的。

清代中后期,随着普洱茶“名重京师”“名遍天下”,大理茶逐渐被栽培型的大叶种普洱茶所替代。特别是本世纪初的普洱茶热潮中,由于缺乏对古茶树的有效保护,大量的野生大理茶被砍伐、无节制采摘或挖走栽培,对这一茶树物种的自然资源几乎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昆明植物研究所赵东伟、杨俊波、杨世雄同日本冈山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研究人员合作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理茶总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的水平,对大理茶的驯化可能还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不过,现在保存较为完整的大理茶成片野生群落已不多见,现存的野生居群受人为因素干扰,已经处于濒危状态。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山茶科分类专家,植物学博士杨世雄

大理茶是珍贵的地方茶树种质资源,能够为茶树的品种选育提供独特的遗传基础。经叶枝化学分析数据显示,大理茶是优质的制作普洱茶、红茶的潜在资源物种,它比中国茶、普洱茶两个茶种性状更为原始,且生存在极为罕见保持完好的原始林中。所以,大理茶在探讨世界茶组植物系统演化,分析高山峡谷地貌对区域性小气候的影响,促成这一原始古茶树群落在此诞生的原因,挖掘古茶树品种的特殊内含物、品种的独特个性、人工繁育前景,以及探索通过建立保护区来保护该原生古茶树群落的可能性等,都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崇仁,张颖君,高大方,陈可可,等. 大理茶种质资源的评价与栽培大叶茶的起源[J]. 茶叶科学技术,2008年第3期

2.杨崇仁,张颖君,高大方,陈可可,等. 源于古滇 出自巴蜀——论茶的起源与传播[J]. 农业考古,2020年第5期

3.赵东伟.昆明植物所在大理茶栽培起源研究中取得进展[OL].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2014年1月13日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1年8月刊

作者丨段兆顺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理茶:不可被忽略的茶资源


  大理茶,下关沱茶

  据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学家考察论证,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而大理则是这个中心的核心地带。


  大理素有“山茶甲天下”之美誉。当今世界发现的茶科植物共23属380多种。根据茶树分类学家张宏达教授茶树植物分类法:世界茶组植物共40个种,中国共有39个种,而云南就有33个种。同时还发现云南有17个茶树新种和1个变种是世界茶谱中尚无记载的。


  英国植物学家席勒在1958年将茶树分为亲缘相近的三个种,它们是:中国茶种(小叶种),大理茶种和伊洛瓦底茶种。以上三种茶树在大理都有发现。许多专家从大理茶的外部形态和内含化学成分,经比较分析认为原始性状较突出。
  单大人古茶树

  从考察中发现,大理已有野生茶树六处,其中属澜沧江水系的有四处:永平南部的伟龙、狮子窝,云龙县的南新各一处,点苍山的感通寺和斜阳峰的单大人(单玉林)一处,另外,还有南涧无量山和弥渡县的牛街各一处。

  尽管大理不是云南茶的主产区,但不意味着大理不产茶,而且种茶的历史并不短。早在南诏大理国时期,也就是1000多年前,大理感通寺周围就已经开始种茶,感通茶后来还成为了云南的历史名茶之一。而被更多人忽略的是大理茶。
  感通寺古茶树

  这里说的大理茶,是一个与大叶茶等同的茶种,1925年由英国梅尔基奥尔根据采自苍山的野生茶树标本定名。大理茶(Camelliataliensis)属山茶属茶组,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部、南部及越南、缅甸北部地区,在大理、保山、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等地州市均有广泛种植,叶片可用来制作普洱茶及红茶。

  事实上,大理茶在云南有着悠久的利用和驯化历史,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文字记载。在滇西和滇南茶区,至今仍有大面积的大理茶古茶园。近一两百年来,大理茶种群的祖孙后代们仍在云南各大茶山繁衍生息。
  当然,这里所说的“大理茶”主要是一个植物学的种属概念,他和生长在大理这一行政区内的茶树,和大理州、市生产加工的茶叶不完全是一个含义。

  这些从很大程度上说明,历史上的大理不仅是云南阶段性的茶文化中心,还是茶种的起源地之一,也是云南较早栽培和利用茶叶的地方。

  部分内容节选自《普洱》杂志2015.8

  整理编辑︱青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找到约1,470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找到约3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