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园套种技术

找到约372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乌龙茶无公害茶园施肥技术

一、茶园土壤管理技术

1、土壤耕作的技术措施及有效作用

无公害茶园更重视中耕和深耕。中耕通常在春茶前进行,每年1次,深度10~15cm,中耕后,有利于春茶萌发和新梢生长;深耕具有较强的熟化改良土壤,增厚活土层、减少竖年病虫发生技术等作用。一般每1~2a进行一次。但深耕容易伤断茶树根系,是一项技术性较高的和较难掌握的措施,应因地制宜、灵活掌握深耕的次数与间隔时间。对于种植前以深垦过的幼龄茶园,头2~3a不作全园深耕,然后在树冠边缘垂直下挖一条深宽各30cm的条形沟进行深耕基肥,茶园内、外两侧的茶行只浅耕松土,不必深耕;而衰老茶园应结合树冠的改造更新,深耕的深度和宽度以35cm为宜。各种类型的茶园深耕均在秋茶(或冬季)结束后进行,并进行喷洒石硫合剂和全面清园工作。

2、土壤覆盖技术措施

选用安全、洁净无污染的稻草、麦秆或其他杂草,于6~7月份和9~10月份旱害、旱害来临之前,在茶园行间浅耕后,离茶树根部10cm以外进行覆盖,覆盖物要求铺放均匀,厚度8~10cm以覆盖后不露土为佳。坡地茶园应将覆盖物横坡向铺在茶行中,这样既可阻挡雨水直冲,滞留一部分水分,又可避免雨水流动时覆盖物堆积在一起;平地茶园可顺行铺放。秋冬季茶园深耕施即可将覆盖物翻入底层作肥料。通过覆盖,可抑制杂草发生和防治表层水土流失,调节土温,促进茶树生长。

3、客土培园的技术措施

无公害茶园应选择肥力较高的红壤土、黄壤土、红黄壤土或其他洁净田土,在每年茶季结束后挑入茶园行间。填土时,要求不同性质茶园客入不同质地的土壤。粘性土茶园客入砂质红壤土;砂质土茶园客入粘性土,衰老茶园则客入红、黄壤“心土”,厚度10cm以上,分批分期分步进行,每2~3a轮流客土一次。

4、茶园套种的技术措施

茶园套种技术重点在于因树制宜,合理掌握。对于幼龄茶园(包括台刈更新茶园),应选择豆科植物,如黄豆、绿豆、花生等,或选择匍匐性化物如马铃薯、甘薯等。套种时,密度应合理,绿肥与茶树之间需保持适当距离,采取双列穴种,每穴2~3株。当种植的作物基本成熟时应尽快采收,并将梗叶及时翻埋入土层中。对于成年茶园,应选择不与茶树争水争肥的深根性伞状型果树,如油柿、龙眼、杨梅、桃、李等,套种时应根据茶园覆盖率和茶树长势确定果树品种及种植密度,控制遮荫率20%~30%。

二、无公害茶园施肥技术

1、我县无公害茶园常用的肥料

我县茶园选用的肥料,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大类农家有机肥,经过发酵腐熟后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厩肥、堆肥和沤肥,也施用少量饼肥;第二大类化肥,常用的化肥有尿素、硫酸铵、钙镁磷、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入,有机氮肥与无机氮肥之比为1︰1为宜;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采茶前30d以内施下;最后一次叶面肥必须在采茶前20d喷施;全年化肥施用量不能超过总施肥量的20%;第三大类复合肥营养较全面且便于运送施用。常选用氮、磷、钾比例为15%的国产复合肥,或氮、磷、钾比例为16%的俄罗斯三元复合肥,可以选用氮:钾为15︰10氮:磷为20︰16的二元复合肥;第四大类商品有机肥广泛应用的是“超大”有机肥等;第五大类叶面肥,如选用0.2%硫酸锌,可提高鲜叶中橙花叔醇的含量,增强乌龙茶香气。也可施用硫酸钾、金必来等叶面肥料。

2、茶园施肥技术措施

(1)重视基肥的施用,做到早施、深施和施足

“早施”指基肥施用时间应适当提早。施肥时间以秋(冬)茶采摘后10d内进行为好。“深施”就是施肥深度要适当加深,提高茶树的抗逆性,确保安全过冬。成年茶园力求做到基肥沟施,深度达25cm以上;幼龄茶园可根据树龄由浅逐步加深,一般15cm以上。“施足”就是基肥数量要多。无公害茶园的基肥提倡以有机肥为主,一般幼龄茶园每667h㎡施农家肥2000~1500kg或施商品有机肥300kg,配施磷,钾肥各25kg。

(2)因地制宜施追肥

春秋茶品质好,产量比例高,是乌龙茶生产的黄金季节,这一时期也是茶树吸肥最集中的高峰期。但是想春茶生长多而快,仅仅依靠基肥的营养是不够的,必须配合追肥予以补充。每667h㎡施复合肥、化肥共200kg,分4次施下,即春、夏、暑、秋各季节开采前30~40d施用为宜,各种肥料种类占总量的比例因不同树龄而不同,幼龄茶园氮:磷:钾为2︰1︰1;成年茶园氮:磷:钾为3︰1︰1.5。并增施含镁、锌等中微量元素的肥料,增进品质。

(3)巧施叶面肥

有些茶园喷施叶面肥后,虽然促进了茶树萌芽和新梢伸长,但因节间增长和鲜叶内含物含量减少,影响乌龙茶的品质,制出的茶叶香气低、滋味淡;有些茶园喷施叶面肥后,因新梢生长过密,导致病虫害大量发生。因此,必须合理掌握,量质兼顾。一是选择经过农业部登记并附有检验登记证书的叶面肥;二是选用一些即可提前萌发和采摘,又可弥补茶类香气成分的营养元素;三是喷施时要将叶面正反两面都喷湿喷匀,发挥叶子背面吸收能力强的作用,以收到更好的促进效果。

黔西:幼龄茶园套种 测产效果显著

近日,黔西市教育科技局邀请省农科院植保所及黔西市中坪镇相关农艺专家前往位于黔西市中坪镇黄泥坡社区的“贵州省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示范基地暨幼龄茶园套种技术示范点”对幼龄茶园套作花生进行临田测产验收。

在现场,专家组实地考察项目组在黔西市中坪镇黄泥坡社区实施的中坪镇幼龄茶园套作花生大豆50亩,临田听取项目实施情况,经专家组科学抽样测产,测定小范围实际产量,实打验收,估算亩产。估算幼龄茶园套作下的“黔花生1号”鲜食花生品种亩产达362斤,“珍珠花生”鲜食花生品种产量达亩产262斤,按照市场价5元每斤计算,与传统的不套作相比,新茶园每亩分别增加产值1810元和1310元;同时测算用工成本,相比较不种花生,套作花生能够使得控草效果达到30%,幼龄茶园套作花生增效显著。

“今年8月份对幼龄茶园套作大豆“黔豆七号”进行了小区实测,达到180斤每亩,收益显著提升。”茶园经营主体负责人陈祺文表示,前3年的幼龄茶树管理几乎是纯投入,省农科院的科技特派员们将选育的“黔花生一号”“黔豆七号”等稳产品种引入种植,合理利用了土地,还使得土地增产增收,达到了以种促管、减少了成本、提升了效益的效果。“今年幼龄茶园套种花生大豆效果显著,明年还会加大幼龄茶园套种大豆花生的规模。”他说。
“幼龄茶园套种花生、大豆,实行以种促管,既可以实现茶园规范化管理,促使茶园尽早投产,又能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达到以短养长,促进幼龄茶园增收,减少前期投入,对推动黔西市生态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贵州省科技特派员、贵州省农科院油料研究所副研究员奉斌表示。

来源:贵州日报 天眼新w 记者 刘绍波,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安溪县生态茶园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生态茶园的模式多种多样,目前大多数是以改变茶园生态系统的栖息环境为主要目标,通过茶园套种树木、花草和人工除草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防治病虫害和实现生物多样性,但却忽视了茶树本身的培育因素,而且农资投入、人工成本大幅度提高,与茶园可持续经营管理和茶农增收冲突。经过数年努力,安溪县龙涓乡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举源合作社”)在低产茶园改造基础上,优化茶树空间分布,稀植留高,茶—草—豆间作,茶—花—果相伴,采取遵循生态平衡的有机化管理,实现亲近自然经营,生产出安全、生态、高品质铁观音,打造了茶园管理新模式。

  一、茶园基本情况与茶叶特征

  举源合作社茶园位于福建省安溪县龙涓乡举源村布岩山,海拔750~850米,茶园土壤以红壤和红黄壤为主,茶园实际面积40公顷,山地面积120公顷,茶园周围植被丰富,草木茂盛。基于自然农耕的生态茶园管理方式所生产的茶叶叶片比较肥厚,加工制作出来的铁观音茶外形更加肥壮重实,色泽油润,香气高雅持久,滋味醇厚回甘,“观音韵”明显,汤色金黄明亮,叶底肥厚软亮,有余香。此外,合作社还对茶园进行分区域编码化管理,建立了茶叶生产安全管理与质量溯源平台软件系统,详细记录每个生产环节,做到每一泡茶都有溯源编码,每片茶都有自己的“身份证”。

  二、茶园自然农耕生态管控的主要措施

  生态茶园的管理要从茶园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来考虑,不能只考虑当前的利益,还要综合考虑农资成本、劳动力情况,以及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等因素,更要考虑长远的影响和潜在的后果。举源合作社由此出发,通过强化以下几方面,发挥自然农耕生态管控作用,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1、茶树疏植留高

  举源合作社以前的茶树种植方式为矮化密植,茶树株距30~40厘米,行距100~120厘米,高度30~40厘米,茶园植被单一,茶树自身抵抗力差,容易传播病虫害,需要多次喷施农药才能防治病虫害。

  2009年开始,举源合作社创新性地培育独株大树茶,将原来密植的茶树,先隔一行挖掉一行,再隔一株挖掉一株,共挖除原来密植茶树的75%,使茶树株距为80厘米左右,株行距达到250厘米左右,留高茶树至80~120厘米。茶树疏植留高后,茶树之间的间隔增加,茶树通风透气,采光效果好。虽然疏植后的前两年,茶叶产量会下降,但是疏植处理三年后,茶树枝条变得更加健壮、树冠变宽、芽叶肥厚,茶园鲜叶产量就达到密植时的水平,制成的成品茶滋味更浓厚、香气更悠长,售价提高了30%。而且茶树自身的抵抗力增强,有效地控制茶树病虫害在茶园的大面积爆发,抗旱、抗涝、抗寒能力也大大提高。

  2、茶草共生

  通过疏植留高,给茶草共生的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举源合作社经过2009~2012年的实践,将茶树留高达1米以后,采取留草管理的方式,让茶园中的蓼草、马塘等本土优质杂草自然生长,并人工拨除恶性杂草,让优质杂草与茶树共生共伴,在采茶前或杂草种子成熟前,将茶园内和梯壁上的草割除覆盖。

  实践发现,这种留草管理方式,不仅不会影响茶树健康生长,而且茶树越长越壮,可能是因为杂草在夏天为茶园遮阴,降低了茶园温度并增加了茶园空气湿度。同时,这种管理模式使得茶园生物多样性增加,虽然茶园虫害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增加,但是从茶树中吸引了部分害虫到杂草中。茶园有益虫种类和数量也有所增加,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发挥出作用,茶树上的病虫害因而减少30%以上。此外,杂草根系深达20~30厘米,地上部修剪覆盖后,部分杂草根系腐烂,有利于疏松土壤,透水、透肥、透气,使得土壤容重降低24.8%左右。所覆盖杂草腐烂后还增加了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里的蚯蚓越来越多,土壤也变得松软。这种留草管理方式,仅需要冬季翻耕一次茶园,每年还可以降低茶园锄草的劳动力成本约6000元/公顷。

  3、套种绿肥

  举源合作社在春夏期间在茶园中套种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11月份前后结合茶园冬季翻耕,施用有机肥,并套种油菜花。这种套种模式以提供绿肥为主,在豆科作物和油菜花的初夹期割除并覆盖到茶园。

  据检测,一年套种两次绿肥,茶园土壤有机质可以提高20%左右,碱解氮、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对于原来酸化土壤的改良也有作用,实验一年内茶园土壤的pH值约能提高0.1个单位。套种绿肥后,茶叶产量明显提高,尤其是夏暑茶,鲜叶产量可以提高20%~30%。原因可能是豆科类作物本身有固氮功效,能提高土壤肥力,此外,秸秆腐蚀增加了土壤有机质、腐蚀质的含量,提高了土壤养分转化率;套种绿肥还能改善茶园微域气象条件,尤其是夏季,可以降低茶园温度、提高湿度,从而减少施肥,改善茶叶品质并提高产量。

  实践中发现,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鸟类越来越多,大豆种植后豆和初长的豆苗容易被鸟类啄食,这就需要用声、光措施加以防控。

  4、轮采轮休

  举源合作社还针对部分茶园采取轮采轮休的管理方式。考虑到茶树的可持续生长以及采制效益,生产中不能只有索取,也要有回馈。因此,合作社试探性地改变原来一年采制四季的模式,实施一年采摘春秋两季,次年只采春茶一季的循环采养结合模式,其他季节让新梢自然生长。其中,采摘春秋两季的年份在8月初和次年2月中下旬各进行一次轻修剪,只采春季的年份,春茶采后进行深修剪,待次年2月中下旬再进行一次轻修剪,让茶树自身有休养恢复的过程,调节生长规律。

  实践发现,虽然发芽密度减少,但是茶树根系发达,枝条更健壮,基本没有鸡爪枝,对夹叶减少,新梢更肥壮,百芽重提高了将近1倍,制成茶叶品质提升1~2档次,销售价格可以提高30%左右。如果一年仅采摘春茶一次,全年总产量会减少35%左右,但由于茶叶质量提升,全年总收入不会减少,反而节约了经营管理成本。

  5、茶林混合

  在园区种植树木,调节茶园的小气候,以茶园生物多样性促进茶园生态平衡。举源合作社在生态茶园通常的“茶园周边有林、路边沟边有树、种植隔离防护带、梯壁梯岸留草种草”做法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在茶园内套种冬季落叶的花、果和名贵树,每公顷套种375株左右。主要套种银杏、紫玉兰、海棠、紫薇等,这些树木在春夏季起到遮阴作用,产生茶叶喜欢的漫射光,在冬季落叶,不影响茶树采光和积温,同时套种豆科植物、牧草和油菜花等增加了土壤肥力。通过这种方式,合作社构建了茶园“复层异龄混交林”,改善园区环境,形成自然调控能力强、稳定的茶园生态系统。

  实验五年发现,这种茶—林—绿肥立体复合种植模式,虽然会使茶叶产量减少20%~30%,但是制成茶叶更为鲜爽回甘,实验测得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在15%~17%之间,游离氨基酸总量在2.1%~3.8%之间,酚氨比明显低于纯茶园所采制的茶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此外,这种模式,不仅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美化了茶园,还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一定程度中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三、结论与展望

  举源合作社采取的茶树疏植留高、茶草共生、套种绿肥、轮采轮休、茶林混合等自然农耕生态茶园管理模式,不仅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改良了茶园土壤,还育壮了茶树,提高了茶叶品质,并有效防治了茶树病虫害,做到不需要使用化学农药和肥料,就使得茶叶质量安全达到欧盟标准。

  这种模式得到安溪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推广,2015年在举源合作社召开了全县生态茶园管理现场会,也得到了泉州市和福建省农业管理部门的高度肯定,套种绿肥、立体化复合生态管理、茶树复壮等效果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江苏卫视等国家和省市媒体的报道。近年来,举源合作社的茶叶销量和价格呈现不断增长的良好局面,有效增加了158户社员的收入,并辐射和带动周边茶农进行茶园生态建设。随着人们对生态的重视和对茶叶质量安全要求的提高,这种自然农耕的生态茶园管理模式还会有更好的前景和价值。

  来源于:中国茶叶加工,作者:刘金龙,高水练

找到约372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