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园套种绿肥

找到约152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茶园绿肥套种效应研究进展

2015年,农业农村部启动了“减肥减药”行动,力争到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大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引领种植业绿色发展。2018年以来,中央唱响了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主旋律,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突出优质、特色、绿色,进一步调优农业结构,推动农村各产业融合发展。因此,发展生态茶园已迫在眉睫。

茶树为叶用植物,对氮素的需求较大,氮素代谢直接影响茶叶品质。绿肥作为生态茶园氮素的主要来源,其选择、种植对茶叶生产尤为重要。茶园套种绿肥,通过割青填埋或直接覆盖,可以作为茶园肥源,同时还可改善茶园小气候、土壤理化性状;保持水土,巩固梯壁,提高茶叶产量与质量。

一、茶园绿肥对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1.茶园绿肥对茶树生长的影响

茶园种植绿肥对茶树成活率、茶树生长性状、茶叶产量等有一定的影响。梁作美等研究表明,套种大豆可以改善茶园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茶苗抗旱能力,茶苗成活率提高约8.9%。此外,茶树亦更具活力,叶片更鲜活,主干基部茎粗增加约0.2cm,分枝数和树幅均增加。绿肥套种还有利于茶树根系的生长。吴志丹等探讨了不同树型绿肥对茶园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行间覆盖直立型绿肥如羽叶决明、茶肥1号和半直立型绿肥如闽引圆叶决明,全年(春秋两季)茶园鲜叶总产量比对照分别降低约19%、13%和2%,覆盖爬地兰、威恩圆叶决明等匍匐型绿肥,茶园鲜叶总产量分别提高3.99%和3.41%。

茶园套种绿肥后,对茶园具有一定的遮阴作用,从而对茶树的荧光特性、光合作用以及茶园温湿度有一定的影响。通过间作绿肥的刈割处理适当调控茶园的光照强度,能够提高茶树的净光合速率。合理套种绿肥有利于改善茶园小气候,减少直射光,增强漫射光,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高密度(80%~95%)生长马唐的茶园,温度较纯茶园低1~2℃,湿度明显增加。

不同绿肥对茶树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其利用方式亦造成不同程度的差异,在间作套种后,需要后续良好的管理以达到最佳的利用效果。

2.茶园绿肥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茶园套种绿肥,影响茶树对光的利用转化,从而影响茶树光合作用进程,进而有利于茶树次生代谢,对茶叶中内含物质的形成产生有利的影响进而提高茶叶品质。

二、套种绿肥对茶园病虫草害的影响
1.间作单一绿肥

套种绿肥有利于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提高茶园生物群落多样性,增加天敌的栖息场所和过渡转换寄主(补充营养)。进而增加害虫天敌的种类和个体数,转移部分害虫为害,有效发挥天敌对有害生物的生态控制。

绿肥的花粉、花蜜可作为天敌昆虫食物来源,提高天敌昆虫的生命力、产卵量,增加繁育代次、寄生率。因此,间作套种多花绿肥能够引诱天敌,并提高其生育能力,从而增加茶园中的天敌数量。茶园合理套种能够有效提高茶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以此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

通过对茶园种植爬地兰、圆叶决明、白三叶、印度豇豆、三叶猪屎豆、木豆、多花木兰、罗顿豆和马唐等绿肥的研究表明,种植绿肥可丰富茶园生物多样性,对茶园害虫及天敌的物种丰富度及个体数有不同的影响。

2.不同绿肥组合间作

不同绿肥组合间作可以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李慧玲等在茶园中分别设间作“铺地木蓝+罗顿豆”“铺地木蓝+猪屎豆”“圆叶决明+白花三叶草”“白花三叶草+平托花生”4种不同绿肥组合,发现不同处理均能提高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提高寄生性天敌、蜘蛛和捕食性天敌昆虫在茶园生物群落中的占比,4种不同绿肥组合处理茶园生物群落相似性系数介于0.741~0.892之间,表明茶园生物群落在物种种类组成方面较为一致。4类不同绿肥组合处理茶园天敌功能团的丰盛度随着害虫功能团丰盛度的增加而增加。茶园绿肥为缨小蜂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蜜源和良好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茶园缨小蜂的种群数量。李慧玲等在茶园间作铺地木蓝与罗顿豆组合、铺地木蓝与猪屎豆组合、白花三叶草与圆叶决明组合、白花三叶草与平托花生组合,结果表明,间作爬地兰加罗顿豆、爬地兰加猪屎豆的茶园,小绿叶蝉虫口数量分别为1035头(最高)和378头(最低);间作绿肥没有改变茶园小绿叶蝉的发生趋势,但间作提高了茶园缨小蜂和小绿叶蝉的益害比。

三、绿肥对茶园土壤及茶树根际环境的影响

茶园绿肥在生长过程中,植株对土壤表面起遮蔽作用,能减少土壤表层水分蒸发,调节茶树根际土壤的温度、湿度,进一步改善茶园土壤环境。植株高大、生物产量高的绿肥对抑制根际表土水分蒸发的作用较强,能增强作物的耐干旱能力。因此,在幼龄茶园中套种绿肥能改善土壤状况,提高茶园土壤的肥力,改善微生态环境。

1.绿肥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绿肥刈割压青可覆盖茶树根际,增加茶园土壤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毛管孔度和土壤液相比例,改善茶园土壤的物理性状。留长马唐的铁观音茶园土壤容重降低24%、土壤孔隙度增加近22%。宋莉等研究表明,茶园套种白花三叶草、黑麦草和两者混播有降低土壤体积质量、降低土壤紧实度、改善土壤气液相比的趋势,套种绿肥能够降低夏季茶园根际土壤温度,缓和土壤温度变化,降温效果为:黑麦草>白花三叶草>混播,表明茶园套种白花三叶草和套种黑麦草对土壤生态环境和茶园土壤基本肥力的改善效果相对更佳。王建红等研究表明,马棘、紫花苜蓿、高丹草、日本龙爪稷等产量高、生长迅速的绿肥覆盖土壤表面效果好,可有效减少地表土壤的水分蒸发;间作绿肥茶园根际表土平均含水量提高5.2%,而根际表土温度降低7.4℃,降幅达24.50%,表明绿肥覆盖可以有效调控地表温度。沈洁等研究发现,盛夏季节茶园间作苜蓿削弱了茶园太阳辐射,对茶树起到较好的遮阴作用,减少茶园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增加土壤孔隙度及土壤含水率,有利于减少夏季高温干旱对茶树生长的影响。

2.绿肥对茶园土壤营养状况及微生物的影响

绿肥根系生长能够促进红壤茶园的土壤矿化,释放有效态磷、钾;提高土壤速效磷、钾的含量多少因品种而异。宋莉等研究表明,种植绿肥的茶园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增幅分别为6.7%~12.6%、0.8%~15.2%、24.1%~26.7%和6.8%~88.9%。黄东风等研究表明,在茶园中翻埋套种的圆叶决明、百喜草等绿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阳离子交换量提高9.1%,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分别增加247.8%、20.3%、147.0%。张优等研究不同科的茶园绿肥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禾本科、十字花科等绿肥翻埋5个月后能够显著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肥田萝卜提高约85%)。叶菁等研究表明,施用绿肥的土壤比不施肥或只施用化肥的土壤微生物活性更高,进而使土壤平均矿化速率提高了2.8%~110.3%;然而土壤潜在可矿化碳量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并未随着绿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套种绿肥、压青或沤制后施用,能有效改善茶园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同时,绿肥所含的微量元素,也能促进茶树生长。

四、展望

合理间作绿肥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养分供给,提高茶叶产量及品质。茶园间作绿肥对提高经济效益、协调农业生态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种植、利用绿肥还能改善生态环境,有效减少化肥使用量和环境污染,绿肥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潜力巨大。但目前绿肥的研究和应用尚存在不少问题,如绿肥的生产应用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对绿肥品种的认识不透彻,对其栽培、利用方式掌握不当;茶园绿肥配套栽培技术缺失,未形成一种可复制、易推广的茶园绿肥复合种植、利用模式等。在今后的茶园绿肥研究中,间作绿肥品种的筛选应是研究重点,筛选出不易与茶树争水争肥,不影响茶园耕作,采摘等栽培管理作业方便,不易使茶园感染病虫害及生物量大、固氮能力强、抗性强的绿肥品种,促进茶树优质高产;保存、引进和选育适宜各个地区抗性强的品种资源,扩大品种资源的储备与利用。

(具体内容详见《中国茶叶》2020年第10期,P18-23,《茶园绿肥套种效应研究进展》,作者:林志坤

作者简介

林志坤:农艺师,就职于宁德市茶产业发展中心,主要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和茶叶科技创新研究工作。近年来参与国家级科技项目3项、省级科技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地方标准2项;获授权国家专利12项;获2018年福建省标准贡献奖三等奖(排名第九)。

注:内容转自中国茶叶,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福建:绿肥当家,引领茶园生态转型

近日,福建日报刊发《绿肥当家,引领茶园生态转型》报道,聚焦绿肥与茶园生态转型。

报道全文如下:

近日,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地力提升工程,开展土壤酸化治理,推广绿肥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

土壤退化与长期以来化学肥料的不合理使用有关。为改变现状,人们开始从传统农业智慧中寻求替代方案。曾经的当家肥料——绿肥,被寄予厚望。

绿肥,指的是以豆科为代表的固氮养地植物。人们利用冬闲田,或在农作物行间见缝插针地种植绿肥作物,待其长成后翻压入土。作为天然的肥料“加工厂”,它们腐解后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生态,供应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

2021年,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提出了“绿肥茶园”概念,以绿肥技术赋能茶叶生产绿色转型。作为茶叶大省,福建正在广大茶园实践这一理念,逐步构建起了茶园绿肥周年套种技术体系。目前,福建全省茶(果)园套种绿肥面积约3万亩。

△武夷山市星村镇大坪洲生态茶园套种油菜。(资料图片)

蚯蚓回来了

一个午后,武夷山茶农符永乐来到位于兴田镇黄土村下坑垅的茶园,随手拔起老枞水仙树丛间的一株野草,连根带起的还有几只肥硕的蚯蚓。“蚯蚓数量是土壤质量的‘晴雨表’。”符永乐说,由于土壤酸化、板结、有机质减少,闽北不少茶园鲜有蚯蚓身影。蚯蚓重新归来,让他惊喜不已。

一窝蚯蚓,见证了老符家茶园的生态变迁。

1990年,从部队退伍的符永乐回到老家黄土村,流转了50亩山地发展茶业。此时的他,对生态茶园还没有什么概念。别的茶农怎么干,他也跟着干——频用除草剂,偏施化肥。

“科技与狠活”的效果立竿见影:清耕茶园看起来干干净净,茶青产量一年比一年高。随着武夷岩茶市场异军突起,符永乐的茶山规模也拓展到了700多亩。

大概过了六七年,他发觉不对劲。“土壤越来越硬,板结严重,有的地块就像铁一样,锄头都锄不动。”符永乐说,曾经随处可见的蚯蚓也没了踪迹。

“过去,大部分茶园化肥用量大,施肥方式粗放,加之茶农习惯用清耕法管理,导致土壤退化严重。”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黄毅斌说,福建茶园土壤普遍面临水土流失、有机质减少、土壤板结、酸化等问题。以土壤酸化为例,茶树适宜在pH值4.5到5.5的弱酸环境中生长。在武夷山,大部分茶园土壤pH值低于4.5,有的甚至只有三点多。

有感于此,一场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启动了。2018年,福建在全国率先倡导茶园不用化学农药,全面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

符永乐是更早的实践者。2000年,他的茶园便停用草甘膦等化学除草剂。2008年,开始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有机肥虽好,但也带来了新的烦恼:福建茶园大多建在陡峭的丘陵山地上,商品有机肥十分笨重,运输与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符永乐算了一笔账:100吨有机肥,得雇五六个人,忙上二十几天,一个人工费就要200多元;撒完肥后,还要用微耕机将其打碎翻埋入土,一个机手一天的工资300元。算下来,施一次肥,光人工费就要两三万元。

△福建省农科院专家在符永乐(右一)的茶园中查看冬季绿肥作物长势。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摄

有没有一种肥料,既对土壤生态友好,又轻简易用呢?传统农耕时代的“法宝”——绿肥,重新有了用武之地。

绿肥,指的是以豆科为代表的固氮养地植物,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我国利用绿肥的历史可以追溯至3000多年前。民间一直有“花草种三年,瘦田变肥田”的说法。上世纪70年代,省农科院便致力于绿肥研究,引进筛选培育了10多个品种。其中,紫云英是福建绿肥的当家品类。高峰时,该院选育的“闽紫”系列紫云英,在福建全省种植规模突破300万亩,每6亩耕地就有1亩绿肥。

在广大乡村,绿肥应用场景丰富:在稻田,农民利用秋收后的冬闲田轮作紫云英,来年春天再将其翻压入土,以培肥地力;在茶果园,农民则在其中套种苕子、圆叶决明等旱地绿肥,让其与主作物和谐共生。

然而,进入上世纪80年代,化肥工业迅速崛起,绿肥逐渐被取代,种植面积迅速萎缩。但随着生态意识的觉醒,加之愈演愈烈的土壤危机,一度被遗忘的绿肥重新进入公众视野。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建全省各地茶园开始实践“绿肥茶园”理念,探索茶业生态转型新路径。

种“草”有门道

所谓“绿肥茶园”,简单的理解就是利用茶树行间空地种“草”,并且要保证茶园一年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被绿肥作物覆盖。

在茶园中种“草”,看似简单,实则对品种有严格要求:要保证养分供应,品种要有较强的固氮能力,生物量要大;茶园土壤大多偏酸且瘦,品种要耐酸耐贫瘠;山地丘陵缺乏灌溉条件,品种要耐干旱;不能与茶树争夺养分与生长空间,品种要不易缠绕,长势不能过高;茶园农事活动频繁,品种要耐踩踏……

“经过多年栽培试验,我们筛选出了一批适应福建茶园的绿肥品种。”福建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长张辉说,在田埂与梯壁,可种植百喜草、狗牙根、穗序木兰这样的多年生品种;而在茶园内部,则以一年生品种为主,秋冬季主推光叶苕子、箭筈豌豆、绛三叶等,春夏则适种圆叶决明、印度豇豆等,水分条件好的茶园也可套种紫云英。“通过不同品种配合,茶园绿肥可实现周年种植。”

品种选对了,什么时候播种也有讲究。首要原则是与农事活动相配合,避免喧宾夺主。

“在福建,春茶采摘一般在清明后,采茶结束后,就能播种夏季绿肥了。如果播种太早,绿肥刚萌芽就遇到采茶期,难免被踩踏,影响存活率。”福建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员黄东风说,在安溪等地,还有生产秋茶的习惯,因此冬种绿肥的适宜播种期,在秋茶采收完成后的11月。

播种过程,同样有不少技术要领。“像紫云英这样的豆科绿肥,能够与根瘤菌共生,结出根瘤,将空气中的氮固定下来,绿肥回田后,就能转化为氮肥。”张辉说,为了加快结瘤,提高固氮能力,可以在播种时拌入一些根瘤菌。此外,目前,绿肥播种多依赖人工,难免不够均匀。提前在种子中掺入一些沙子,有助于提高播种均匀度。同时,在沙子的摩擦作用下,种皮轻微破损,能够促进种子尽快萌芽。

随后,便可以静待绿肥自然生长,其间可以适度施用少量磷肥,“以肥养肥”。待到绿肥长成,就可以将其翻压入土,也可以任其枯败腐烂还田,滋养土壤。

“绿肥能够有效提升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肥力,实现改土培肥、化肥减量,同时改变了以往清耕除草模式,增加地表覆盖度,极大减少水土流失,调节土壤温度,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黄毅斌说,套种绿肥还能提高茶园生物多样性,吸引捕食螨、瓢虫等天敌,从而减少虫害发生与农药使用。

在连江长龙华侨农场,黄东风开展了为期三年的茶园套种绿肥定位监测试验,为绿肥的生态效应提供了数据支撑:套种绿肥3年后,茶园夏季地表温度下降了20.17%,表土含水量提高了17.34%,有机质增加了16.5%,速效氮磷钾分别提高247.8%、147%、20.3%,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了69.3%……土壤生态改善了,茶叶产量明显提高,茶多酚和水浸出物等决定茶叶品质的成分显著增加。

从2010年开始,符永乐尝试在自家茶园套种紫云英,之后不断引种新品种。对于他而言,绿肥的生态效应更加直观:能够替代30%左右的有机肥,土壤变得更加松软,蚯蚓多了。

破解“肠梗阻”

尽管绿肥生态效应显著,但推广起来并不容易。

2016年,福建启动实施地力提升工程。此后每年都对福建全省绿肥种植面积提出量化要求,并配套专项资金支持。

“绿肥种子由地方政府免费提供,对于绿肥生产管理,我们也进行了轻简化改造,农民基本上只要完成播种就可。”黄毅斌走访时发现,即便如此,许多农户也不愿意领免费种子,领了也懒得种。“一方面,人工播种效率低;另一方面,养地培肥,需要多年才能见到效果,许多农民在思想上还存在重用地轻养地、重化肥轻有机肥、重当前轻长远的倾向。”

因此,黄毅斌主张引入生产托管模式,把绿肥种植交给专业的人来干。

外省已有所尝试。去年贵州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山地果园中运用无人机播撒绿肥种子。一台无人机每天可完成600多亩的播种量,效率较人工作业提高了60多倍,大幅度减少了人工投入。

让好产品卖出好价格,则是打通绿肥推广“肠梗阻”的关键一步。

黄毅斌认为,“绿肥茶园”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更加出众,但由于缺乏权威的衡量标准,在市场上也很难卖出相匹配的价格。在他看来,“怎么种”仅仅解决了“绿肥茶园”建设的第一步,做好“怎么卖”这后半篇文章同样重要。未来,可借鉴农产品“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经验,构建“绿肥茶园”认证体系,为“绿肥茶叶”闯市场提供权威背书与身份标识。

延伸绿肥产业链,提升绿肥种植的附加价值,同样有助于提高农民种植绿肥的积极性。“夏套大豆冬播油菜”,是近年来武夷山茶区流行的绿肥种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绿肥可以为土壤提供天然有机肥源,又可以为农民提供大豆、油菜籽等副产品,以破解农民不愿意种的问题。

△茶园套种油菜。(资料图片)

事实上,绿肥作物的附加价值还不止于此。箭筈豌豆蛋白质含量和膳食纤维含量高,可以加工成优质粉丝;紫云英菜薹可以用于炒菜,别有风味,而且盛花期极具观赏性,可打造乡村旅游的花海景观;二月兰还是优质的油料作物,榨出来的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张辉表示,目前,省农科院绿肥团队正在武夷山、建阳等地引种一批新品种,以从中筛选出能够满足更多个性化需求的品种,从而开发出更多“绿肥+”产品。

来源:福建日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科特派传授绿肥技术 助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9月27日,由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态研究所、浦城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联合举办的绿肥生态茶园现场观摩与技术培训会在仙阳镇绿肥茶园科技示范基地举行。


▲观摩现场

“浦城通过科特派团队服务的形式,指导茶企开展绿肥周年覆盖以及综合利用的技术示范,进行茶园套种绿肥,以此助推茶产业发展。”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省农业科学院“草资源保护与利用”首席研究员应朝阳说,此次活动的举办正是为了进一步推广茶园绿肥套种技术,助力浦城县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培训会以现场观摩和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各产茶乡镇相关科技特派员、农技人员向各茶企负责人和研究灾害技术骨干传授绿肥品种选择、效益等方面的知识,详细讲解和指导不同绿肥品种及茶园栽培利用等技术,并为茶企解决问题,帮助茶企提质增效。培训中,参会人员还现场观摩绿肥生态茶园示范基地。


▲观摩现场

据悉,2020年以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依托国家绿肥产业体系岗位项目,结合浦城县农业农村局化肥减施增效、绿肥推广以及浦城县发改科技局省级科特派项目,在浦城县仙阳镇浦城县鸿鑫农林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基地开展绿肥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建设。

“根据气候和环境不同,我们在春夏季节和秋冬季节套种不同品类的绿肥,进行绿肥周年覆盖。现在所观摩的是春季种下,适合夏秋季的绿肥,待到10月左右,将换成一批适合冬秋季生长的绿肥。”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态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詹杰介绍,科学套种绿肥可以为茶树提供绿色肥料、抑制杂草、防止水土流失、防治病害等好处,既节省成本提高效益,又环保绿色,对生态环境有益。


▲绿肥生态茶园

经过科特派两年的绿肥套种,绿肥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仅推进了绿肥生态茶园建设,改善茶园土壤质量,还减少化肥施用,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三茶融合。

“茶叶是我县优势农产品之一,我们在茶园建设和茶叶生产中,要加速生态优势和技术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县发展改革和科技局副局长、粮储局局长陆佐沣说道,下一步,浦城茶园建设将进一步依托科特派形式,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注重绿色发展,选择合适的绿肥品种,科学施肥,减少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绿色生态茶园,为美丽家园增添一抹青翠。

(马啟燕 叶彦曦)

来源:浦城新闻,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52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