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方面的书

找到约1,203条结果 (用时 0.022 秒)

中国茶叶更新招股书调整关键业绩数据

在众多争夺“茶叶第一股”的茶企都铩羽而归后,中国茶叶是目前最有力的竞争者。

近日,中国茶叶更新了招股书。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最新招股书中,“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等主要业绩指标,都作了大幅度的修正。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中国茶叶的产能利用率为70.05%、74.22%、58.71%和57.58%,产能逐年下降。但此次IPO,中国茶叶共募资5.4亿元,其中2.9亿元用于“云南普洱茶产能建设项目”。

产能利用率下滑,为何还要募资扩产?3月12日,长江商报记者向中国茶叶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主要业绩数据几乎都有差异

中国茶叶成立于1949年,是茶行业唯一的央企及全品类中华老字号茶企。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中国茶叶营业收入分别为12.29亿元、14.9亿元、16.34亿元和7.7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扣非前)分别为1.78亿元、1.45亿元、1.66亿元和0.84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在“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表中,中国茶叶2020年7月3日发布的招股书与最新的招股书的数据几乎均存在差异。其中,公司2019年的营业收入为16.28亿元,与更新的招股书相差相差548万元;公司2017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扣非前)为1.76亿元,与更新的招股书相差相差344万元。

而且,中国茶叶“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合并现金流量表主要数据”等都进行了大范围的修改。

产能利用率仅57.58%

此次中国茶叶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云南普洱茶产能建设项目”和“营销网络及品牌建设项目”,项目投资额分别约为2.90亿元、2.51亿元,合计募资5.4亿元。

招股书显示,“云南普洱茶产能建设项目”对中茶凤庆现有厂区的基础设施、动力电源和消防安防等方面进行整体改造,引入先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提高普洱茶紧压茶、小包装产品的生产加工产能。

而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中国茶叶的产能分别为22020吨、24907.5吨、32704吨和17732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0.05%、74.22%、58.71%和57.58%。

显然,中国茶叶产能利用率正逐年下降,已有超过四成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

长江商报记者还注意到,2019年,中国茶叶的红茶单价最高达40.56元/千克,但产量只有3788.20吨;而2018年产量达4872.98吨时,单价仅为37.64元/千克。

由此看来,随着中国茶叶的红茶产量提升,价格也会相应下降。因此,公司扩大产能后,要为其盈利能力担忧。


存货账面价值占比超四成

产能利用率下滑的同时,中国茶叶还面临存货跌价和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等问题。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中国茶叶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6.6亿元、7.15亿元、9.67亿元及9.41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8.31%、39.42%、45.51%及45.62%。

中国茶叶表示,随着公司生产经营、销售规模的扩大,公司存货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存货跌价风险和资金占用压力。

不仅如此,如果未来茶叶市场需求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导致中国茶叶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降低,公司将面临存货跌价损失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同期,中国茶叶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6742.19万、7519.18万、6332.54万及 9315.94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49%、5.05%、3.88%及12.08%。

中国茶叶表示,虽然公司与主要客户均有长期合作关系、信用水平较高、履约能力强,但是如果部分客户出现支付困难、拖延付款等现象,公司将面临无法及时收回货款的风险。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102万家经营范围包括“茶叶、茶叶种植、茶叶加工”的企业。

“茶企多而不强是我国茶叶市场面临的现状,行业内10年前就在讨论。”武汉一家茶叶公司相关负责人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这与茶叶本身的机械化程度、品牌效应等因素都有关系,“我认为最关的因素在于茶企还未在商业经营方面找到一个合理的模式。”

上述负责人还认为,像中国茶叶这样的企业如果在A股上市,可以为行业注入一针强心剂,为其他茶企走进资本市场提供借鉴意义。(记者 金度)

原标题:中国茶叶更新招股书调整关键业绩数据 产能利用率降至58%仍募2.9亿扩产

注:内容来源长江商报,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茶叶更新招股书调整关键业绩数据,产能利用率降至58%仍募2.9亿扩产

在众多争夺“茶叶第一股”的茶企都铩羽而归后,中国茶叶是目前最有力的竞争者。

近日,中国茶叶更新了招股书。发现最新招股书中,“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等主要业绩指标,都作了大幅度的修正。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中国茶叶的产能利用率为70.05%、74.22%、58.71%和57.58%,产能逐年下降。但此次IPO,中国茶叶共募资5.4亿元,其中2.9亿元用于“云南普洱茶产能建设项目”。

产能利用率下滑,为何还要募资扩产?3月12日,记者向中国茶叶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主要业绩数据几乎都有差异

中国茶叶成立于1949年,是茶行业唯一的央企及全品类中华老字号茶企。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中国茶叶营业收入分别为12.29亿元、14.9亿元、16.34亿元和7.7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扣非前)分别为1.78亿元、1.45亿元、1.66亿元和0.84亿元。

记者发现,在“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表中,中国茶叶2020年7月3日发布的招股书与最新的招股书的数据几乎均存在差异。其中,公司2019年的营业收入为16.28亿元,与更新的招股书相差相差548万元;公司2017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扣非前)为1.76亿元,与更新的招股书相差相差344万元。

而且,中国茶叶“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合并现金流量表主要数据”等都进行了大范围的修改。

产能利用率仅57.58%

此次中国茶叶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云南普洱茶产能建设项目”和“营销网络及品牌建设项目”,项目投资额分别约为2.90亿元、2.51亿元,合计募资5.4亿元。

招股书显示,“云南普洱茶产能建设项目”对中茶凤庆现有厂区的基础设施、动力电源和消防安防等方面进行整体改造,引入先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提高普洱茶紧压茶、小包装产品的生产加工产能。

而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中国茶叶的产能分别为22020吨、24907.5吨、32704吨和17732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0.05%、74.22%、58.71%和57.58%。

显然,中国茶叶产能利用率正逐年下降,已有超过四成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

记者还注意到,2019年,中国茶叶的红茶单价最高达40.56元/千克,但产量只有3788.20吨;而2018年产量达4872.98吨时,单价仅为37.64元/千克。

由此看来,随着中国茶叶的红茶产量提升,价格也会相应下降。因此,公司扩大产能后,要为其盈利能力担忧。

存货账面价值占比超四成

产能利用率下滑的同时,中国茶叶还面临存货跌价和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等问题。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中国茶叶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6.6亿元、7.15亿元、9.67亿元及9.41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8.31%、39.42%、45.51%及45.62%。

中国茶叶表示,随着公司生产经营、销售规模的扩大,公司存货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存货跌价风险和资金占用压力。

不仅如此,如果未来茶叶市场需求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导致中国茶叶存货的可变现净值降低,公司将面临存货跌价损失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同期,中国茶叶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6742.19万、7519.18万、6332.54万及9315.94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49%、5.05%、3.88%及12.08%。

中国茶叶表示,虽然公司与主要客户均有长期合作关系、信用水平较高、履约能力强,但是如果部分客户出现支付困难、拖延付款等现象,公司将面临无法及时收回货款的风险。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102万家经营范围包括“茶叶、茶叶种植、茶叶加工”的企业。

“茶企多而不强是我国茶叶市场面临的现状,行业内10年前就在讨论。”武汉一家茶叶公司相关负责人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这与茶叶本身的机械化程度、品牌效应等因素都有关系,“我认为最关的因素在于茶企还未在商业经营方面找到一个合理的模式。”

上述负责人还认为,像中国茶叶这样的企业如果在A股上市,可以为行业注入一针强心剂,为其他茶企走进资本市场提供借鉴意义。

文章来源于:长江商报,作者:金度,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读,最懂武夷茶的书;听,最宜武夷茶的曲

春风十里,莫如读书喝茶听音乐。


读书与喝茶,都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壶里的水,是沸的,品茶读书的人,心是静的。


一人、一壶、一杯、一书,忘却过去一年的烦恼和杂念,不去想那些过往的愁绪。


再配上好听的轻音乐,陶醉其中,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一一


推荐理由:

姚月明(1932~2006)把他一生中的50多年时光交给了岩茶,并成为武夷岩茶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关键人物。他的科研成果对武夷岩茶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武夷山人将他视为“泰斗”。本书汇集了姚月明在武夷岩茶研究方面的数十篇论文,是学习武夷岩茶的宝贵参考资料。

内容简介:

姚月明科研论文汇集成册,内容涵盖武夷岩茶栽培、制作、品种、品饮、经营等多方面内容,论文条理清晰,内容全面,采用了多方数据支撑,学术性强,为武夷岩茶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参考资料。

目录:

第一章  武夷茶的发展:武夷茶人的智慧

第二章  武夷岩茶裁培

第三章  武夷岩茶初制

第四章  多姿多彩的武夷岩茶

第五章  武夷岩茶的品饮

第六章  武夷岩茶的经营及其他




推荐理由:

本书堪称武夷岩茶的第一部专著,著于民国期间,集专业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由此可窥见在战乱频仍的民国期间武夷山茶叶研究的蓬勃发展。也正因为这段艰苦岁月里的坚持,武夷岩茶才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无论是作品本身的学术价值,还是其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本书都值得一读。

内容简介:

1943年,林馥泉任福建示范茶厂制茶所主任,在武夷山主持研究武夷茶的栽培、制作、营销、文化等方面的工作期间,写下《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堪称武夷岩茶的第一部专著。书中详细记述了武夷岩茶从栽培到生产制作、品鉴到销售等诸多环节的概况,真实再现了一片树叶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书中内容集学术性与人文性为一体,记述了民国时期武夷山的风土人情,展现了“人在草木间“的温情一幕。

目录:

第一章  概说

第二章   茶史茶名及产量

第三章  生产经营

第四章  岩茶之栽培

第五章  岩茶之采制

第六章  制茶成本

第七章  岩茶品评

第八章  岩茶销售概况

第九章  结论

附    篇


推荐理由:

茶叶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品类繁多,本书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先介绍茶叶的规范描述,再对45个福建省选育品种分别进行了详细描述,便于记忆和辨别,是认知茶树品种权威参考书。

内容简介:

《福建省茶树品种图志》介绍了45个福建省选育并通过国家、省级审(认、鉴) 定的茶树品种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特性、抗逆性(耐寒性、耐旱性、对当地常见病虫害的抗性)以及其他特征特性,每品种还配以新梢、植株和生产茶园、成熟叶片、花朵等图片,对茶树品种鉴别、品种选择应用等具有实际意义,是一部学术性和实用性强的茶树品种工具书。

目录:

第一章  茶树品种描述与鉴定规范

第二章  国家认(鉴)定绿茶品种

第三章  国家审(认、鉴)定乌龙茶品种

第四章  福建省审定绿茶品种

第五章  福建省审(认)定乌龙茶品种

第六章  调查汇总表


推荐理由:

本书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显示出科技与人文的巧妙契合。世界自然与人文双遗产的武夷山,以大红袍领军的武夷茶,《武夷茶经》恰好左右逢源地折射出了这两个方面的神奇风采。

内容简介:

作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之一,《武夷茶经》的编撰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编撰者依托天时地利之便,如数家珍地全面、系统、科学地介绍了武夷茶、武夷岩茶的历史源流、品种名丛、栽培管理、制作工艺、品饮文化、茶艺茶俗、茶具茶器、产区产量、流通传播、民间故事,以及相关的诗词文赋、论著资料、图表等等,林林总总,视野宽阔,资料详尽。

目录:

卷一:源流

卷二:茶种

卷三:栽培

卷四:制作

卷五:品饮

卷六:茶艺

卷七:茶具

卷八:产出

卷九:流通

卷十:红茶

卷十一:故事

卷十二:诗词

卷十三:文赋

卷十四:故事

卷十五:资料


推荐理由:

名丛是武夷岩茶品种宝库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武夷岩茶品种的丰富性,而名丛的命名又极富人文性,沾染着武夷山的风土人情,了解武夷山的名丛,可以说是了解武夷岩茶品种体系和武夷山民俗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内容简介:

为了厘清名丛在岩茶区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混淆状况,作者深入茶区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反复对比确认,力求做到正本清源,从收集并繁殖的1178份名丛单丛的无性系后代群体中,经性状或品质鉴定,筛选了70份主要名丛。该书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价值,也为人们认识武夷名丛,研究和利用名丛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是广大爱好武夷茶、关心武夷茶的人们的有益读物。

目录:

描述注解

不见天(JM001)

白鸡冠(JM002)

白牡丹(JM003)

雀舌(JM005)

瓜子金(JM006)

半天腰(JM007)

玉笪(JM008)

石中玉(JM011)

岭上梅(JM012)

……


推荐理由:

陈郁榕是福建茶叶界一名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尤其在乌龙茶品质分析方面卓有成效。上世纪80年代至今,她一直是福建乌龙茶产区各项技术大赛的仲裁委员和斗茶赛的主评茶师。由她精心编纂的《细品福建乌龙茶》,集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是茶行业工作者、爱茶人士可读、必读的好书。

内容简介:

全面阐述福建乌龙茶优越的地域环境,乌龙茶各品种特征、制作、评茶技艺、拼配技术、销售、品质鉴赏、品饮与选购等内容。

目录:

一、古老建茶 辉煌历史

(一)古老的闽北茶区

(二)古老的闽南茶区

二、自然造化 品种王国

(一)产地自然环境优越

(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

(三)茶树品种资源丰富

三、制作工艺 独一无二

(一)初制加工

(二)精制加工

……



推荐理由:

作为武夷岩茶密码的“岩韵”特征,人们总是讳莫如深,《岩韵》一书则敢于突破这一藩篱,从“岩韵”乃天人合一的产物入手,用新颖的理念诠释了“岩韵”,内容全面且富有哲思,兼可读性与学术性于一身。

内容简介:

全书以“何以岩韵”、“岩何以韵”、“岩韵何以”的逻辑行进:

何以岩韵——什么是岩韵(产生原理、认知图式、衡量方式);岩何以韵——岩韵怎么形成(历史、山场、品种、耕作、制作、感知方式);岩韵何以——岩韵的效用(身心灵的作用)。

本书每一个章节都囊括了大量的信息,师古察今,系统地对武夷岩茶的岩韵密码进行了诠释,深入浅出。从书的开篇用“八识心王”阐释岩韵感知原理,到末章茶禅波罗蜜,全书融入了编者对佛学和武夷岩茶多年研究的心得体会,视角新颖独特,富有启发性。

目录:

绪论:岩韵的原理

岩韵的符码——历史

岩韵的本源——山场

岩韵的载体——品种

岩韵的培植——耕作

岩韵的诱发——制作

岩韵的感知——品鉴

岩韵的体用——功效

岩韵的般若——茶道

后记:我的武夷茶缘


推荐理由:

与武夷岩茶相伴一生,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叶启桐,对武夷岩茶的认识、想法,都在这本书中。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武夷茶的历史与变迁,武夷岩茶独特的采制技艺、品饮艺术,武夷岩茶与健康的关系,武夷岩茶相关的传说以及历代文人歌咏武夷茶的诗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武夷岩茶的起源和变迁

第二章 岩骨花香话岩韵

第三章 武夷岩茶的分类

第四章 武夷岩茶茶质的鉴评

第五章 品出岩骨花香——品饮的艺术

第六章 武夷岩茶的包装贮存及选购

第七章 武夷岩茶与健康

第八章 大山深处的明珠——正山小种红茶

第九章 岩茶文化大观园


推荐理由:

本书将引领读者去追溯武夷茶的历史渊源、探究武夷茶的优异品质、领悟武夷茶品饮的艺术,还将为读者提供有关武夷茶的旧事、奇谈、趣闻。

内容简介:

例举、考证了武夷茶在各朝代的主要表现,追溯了武夷茶的历史渊源;从自然环境、制作工艺、品种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了岩茶品质优异的原因;挖掘了历代的品茶艺术,展示武夷岩茶丰厚的茶文化内涵;开展了有益的商榷、探索,对存异观点进行讨论;勾沉了远去的岩茶旧事,收集了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杂记了多彩的当代茶事,主要是作者经历的茶事活动及感触

目录:

序:

一、历史渊源的追溯

二、优异品质的探究

三、品饮艺术的展示

四、疑异观点的讨论

五、岩茶旧事的钩沉

六、风雅茶韵的杂记


推荐理由:

岩茶手艺,即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它于2006年被国家作为茶叶制作技艺中唯一的项目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岩茶手艺,源远流长,技艺高超,工序繁复,用时冗长,但不少技艺现在已很少有人会操作,有的厂房、作坊及制作工具也已无从目睹。本书全面、系统而加绘图介绍。

内容简介:

从采摘与制作、倒青、做青到走水焙、拣茶、加工,从相关的厂房与工具到制茶燃料及相关主要用具,本书都有文图介绍。

目录:

留住岩茶手艺(代序)

第一部分 采摘与制作

一、采摘

1、开面采的判别 2、采摘的手法 3、采摘的顺序 4、双手采摘矮丛 5、单手采摘高枝 6、开秤 7、收集茶青 8、挑青回厂

二、倒青

……

(来源:武夷茶文化研究院)

找到约1,172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