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叶的评审从茶叶的哪些方面进行

找到约42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信茂堂:中国茶产业十四五该咋整?茶人须五个方面协同发力!

  【北京茶世界资讯】发布重要消息

  中国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

  中国茶人须从五个方面协同发力!

  【重点】基于新消费需求,供给端应当做的主要是五点:一是扩展多品类和深加工产品矩阵,加大对功能性茶饮品的技术创新;二是打造消费场景,营造具有社交属性的空间;三是从销售产品向销售服务转化;四是形成与消费者互动的品牌营销创新;五是形成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社会文化氛围。

  通过云直播的形式面向社会公布

  2月5日下午,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的《中国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发布会在京举行。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本次会议通过云直播的形式面向社会公布。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经济发展与改革部经济运行处处长赵维全、科教社团部社团处处长何为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中茶协姚静波副会长,梅宇秘书长,肖星副秘书长,申卫伟副秘书长、会员服务部李佳禾主任出席了本次发布会。发布会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梅宇主持。

  会上,王庆首先发表致辞,并宣布《中国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2021-2025)》正式发布。他表示,“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与指导下,中国茶产业不忘初心、攻坚克难,向党和人民呈送了令人满意的答卷。特别是在2020年,面对疫情困扰和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中国茶产业保持韧劲与定力,实现了整体稳定向上态势。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20年中国茶叶农业产值已突破2500亿元,内销额接近3000亿元,出口额仍保持在20亿元以上。作为绿色产业,茶产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和“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把茶产业做好”的重要指示,助力337个国家级和百余个省级贫困县实现了脱贫摘帽。作为文化载体与国际茶业可持续发展典范,中国茶在国际交流中彰显着中国的大国形象。

  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有四大板块

  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作为中国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的茶产业唯有坚持高质量发展才能继续推动产业前行。王庆在致辞中表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曾编制过“十五——十三五”规划建议,本次《中国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2021-2025)》是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指导下,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历时一年而完成的。

  会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员部主任李佳禾介绍了规划建议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她说:“建议由四个板块构成。第一板块是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主要阐述茶行业“十三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以及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整体形势;第二板块是“十四五”时期我国茶产业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第三板块是主要建议,总体上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茶业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围绕夯实基础、提质增效、促进消费、品牌打造、企业建设、规范引领、科技创新、产业协同、文化发展、国际拓展等十个重点领域提出工作建议。第四板块是保障措施,主要阐述政策扶持、科技引领、服务创新、人才支撑、氛围营造等方面内容。”

  会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姚静波,副秘书长肖星、申卫伟分别回答了人民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的在线提问。

  随后,各方媒体记者围绕《中国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及中国茶产业发展形势与未来踊跃提问。受时间所囿,发布会现场只挑选三个较为集中性的问题进行了回复。

  年轻消费者更追捧新式茶饮

  为做好建议解读和产业情况介绍,我们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就业内外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协会官微、官网逐一解答。今天将回答的是“茶产业十四五问答”系列的第一个问题。

  问:从消费端来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喝茶,由此带来的消费需求上有哪些新变化?从供给侧改革来看,对茶产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目前,我国茶叶消费群体已经达到4.9亿。从传统原叶茶的角度看,消费人群具有中老龄化特征。但这一趋势在“十三五”后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主要原因:一是行业将拓展重点聚焦到青年消费群体上,倾注了大量的宣传资源,进行了产品创新,收获了一定成果;二是电子商务平台日趋成熟,形成了茶产业拓展年轻一代茶客的最前沿阵地,比如说春茶季的销售火爆,很大比例的购买来自于热衷春茶的年轻人。这些消费者非常重要,因为他们是原叶茶消费群体的“活水”。

  与此同时,我们再看一下新茶饮行业。近几年,新式茶饮品牌快速崛起,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等品牌遍布各地大街小巷。以茶叶为基底原料,加入可食用的根、茎、叶、花、果实,调制而成的新式茶饮,味道多变、满足味蕾,方便快捷、满足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因此成为年轻人的首选。我们注意到新茶饮消费者的年龄构成比例恰好与传统原叶茶相反。貌似相反,但其实有共性:一是有需求,二是渴望优质茶饮,三是对品牌或品类具有高黏性。

  我们给中国茶人五点具体建议

  基于新消费需求,供给端应当做的主要是五点:一是扩展多品类和深加工产品矩阵,加大对功能性茶饮品的技术创新;二是打造消费场景,营造具有社交属性的空间;三是从销售产品向销售服务转化;四是形成与消费者互动的品牌营销创新;五是形成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社会文化氛围。

  我们知道,中国30岁以下人口超过4亿,这不仅仅是十四五时期,更是未来几十年茶叶消费的增长潜力。因此,茶产业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据悉,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持编制的《中国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共4章13000余字,全面总结了中国茶产业“十三五”发展成就,分析了我国茶产业当前面临的发展环境,提出了未来五年中国茶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发布改善营商环境利好消息



  中国扫黑除恶瞄准新领域:

  商标局重拳打击商标流氓!

 

  今年1月,在清华大学法学院举办的一个研讨会上,专家指出,商标的抢注、囤积以及随之而来的以恶意投诉进行牟利问题已成社会公害,“商标流氓”扰乱了商业秩序、破坏营商环境。

  对于上述现象,主管部门近日也频频发声。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消息,2月3日上午,商标局在部署2021年工作任务时,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志敏要求严厉打击商标恶意注册和囤积行为,规制“傍名牌”“蹭热点”等商标申请行为,同时强化协同发展,建立商标快速驳回和绿色通道加快模式,做好新领域新业态的商标保护。

  严重损害数字经济:

  商标流氓成商业水军!

  澎湃此前报道,商标的抢注、囤积以及随之而来的恶意投诉在平台经济的语境下已呈现出新的样态,即:通过抢注电商平台上被用于描述商品的关键字、网络热词、网红店铺名及各大平台网红的名字(姓名、花名、艺名),再向平台进行商标侵权投诉,意在索要高额授权费、撤诉费,甚至还以电商平台“通知-删除”规则相要胁,对商家进行敲诈勒索。

  有专家指出,由于网络平台将海量的商业信息汇聚起来,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效应,抢注者往往不只针对单一的商家或者产品,而是批量抢注、批量投诉,并借此谋取高额利益。比如,有的公司甚至通过抢注商家通用的描述女装风格的“超仙”(超级仙女)作为商标后,批量投诉了电商平台销售的8000多个商品;通过抢注“水桶”商标,用来投诉商家售卖的水桶包;还有人通过抢注“破洞”“呼啦圈”等,投诉卖破洞牛仔裤、呼啦圈的电商,皆在索要高额授权费、撤诉费。

  不仅是电商平台,快手、B站等社交、视频平台也备受其害。比如,B站900万粉丝网红up主敬汉卿的名字被一家企业抢注为商标后,要求他停止使用该名称,扬言联系各平台进行封号处理;快手1000万粉丝用户“刘妈妈”被山东一家公司抢注,并向“刘妈妈”索要200万元损失。最终,上述抢注的商标均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无效。

  “恶意抢注商标的灰色产业链不断翻新套路,正在向新兴互联网产业、数字经济领域蔓延,严重破坏商业秩序。”相关知产专家向澎湃介绍,类似案例已屡见不鲜,亟须从严治理。

  这一平台经济中出现的商标领域乱象也引发学界高度关注。

  1月22日,清华大学法学院邀请10余名专家、学者及字节跳动、快手等平台代表,研讨商标抢注和恶意投诉现象的治理与规制。有专家指出,商标的抢注、囤积以及随之而来的以恶意投诉进行牟利问题已成社会公害,是一股扰乱商业秩序、破坏营商环境的“商业水军”。对此类“以法治的名义破坏法治”的恶意行为应予刑事打击。

  “牟利性的商业维权发生得太多了,这个很多法院已经吃不消了。”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李陶认为,商标抢注并恶意投诉牟利是商标功能产生了异化,已偏离了商标法本身目的。对于“商标流氓”的规制路径,李陶认为需要强调协作,“平台、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构、立法者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所以要求平台积极通过不同的渠道,及时把产业界的声音表达出来,这样司法机构才能更好地了解平台所面临的困难,去合理适当地界定平台责任”。

  官方开辟绿色通道:

  做好新领域商标保护!

  澎湃此前报道,针对读者、网友关注的商标抢注、囤积乱象,国家知识产权局及商标局连续作出回应和工作部署,表示一直高度关注并加强整治,将进一步加强对商标恶意抢注、囤积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提高商标审查质量,完善商标审查制度,提高商标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担任过多年商标审查员的北京多禾律师事务所律师钱珠琳认为,互联网经济发展迅猛,对于时效性具有极高的要求,而现有的商标救济途径及程序更多是基于传统经济建立起来的,其周期长,无法及时、有效地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利,增加维权成本,甚至会使得权利人通过“付费”方式与恶意投诉人达成和解,商标恶意投诉人也正是抓住这一点,谋取不正当利益。

  钱珠琳建议,针对当下对网红、热词蜂拥而上的商标抢注乱象,商标局可以拓宽举报途径,审查部门设立速审组、平台与法院和商标局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多层面加大处罚力度,并迅速审结案件,及时判定恶意注册的商标无效。

  澎湃注意到,1月2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2021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时提到,2021年要做好商标法进一步修改调研论证,严厉打击不以使用为目的的商标恶意注册行为;建立商标快速驳回和绿色通道加快模式,持续压缩商标异议、评审复杂案件的审查审理周期。

  据商标局官网消息,2月3日上午,商标局召开年终总结暨疫情防控表彰大会,就做好2021年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志敏要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知识产权局长会议精神,严厉打击商标恶意注册和囤积行为,规制“傍名牌”“蹭热点”等商标申请行为,提高社会对商标工作的满意度;同时,持续将商标改革引向深入,强化协同发展,建立商标快速驳回和绿色通道加快模式,做好新领域新业态的商标保护。

  【请上帝喝茶】撰文剖析普洱熟茶态势



  从开宗立派再到细节为王:

  高端熟茶进入风格化时代!

  茶界白马非马

  一

  一个时代的降临,一般都会先跟你打声招呼!

  就熟茶而言,近年盛行的各种流派之争,其实是熟茶风格化之先声!

  二

  这几年的高端熟茶热,让花精力去搞懂熟茶,做好熟茶,变得很有“钱”途。茶企茶人花在熟茶上的精力是以前的几何倍数,各种熟茶发酵模型的出现,就是这几年熟茶界经验的总结。

  请上帝喝茶工作室有幸参与了轻发酵(指发七成左右,而不是半生不熟的6.5成以下)、小堆发酵、慢养发酵等各种技术模型梳理与构建。需要说明的一点,现在熟茶已进入了特色化与风格化时代,每种发酵模型都有其优势与局限,企业根据产品研发需要确定发酵模型。百花齐放才是正道,而不是大堆踩小堆,小堆踩大堆,传统的说创新的乱搞,新派瞧不起遗老遗少。

  三

  这几年大道理大家搞得差不多了,技术与观念普及很快,熟茶界到了2019年已经没有太多秘密。只要你走进勐海这个普洱茶制造之都,什么样的熟茶都可以帮你做出来。

  这表明熟茶2.0时代,即特色与风格化时代,已经具备大规模产业化开发的基础,各种熟茶流派与明星茶企,将因此扬名立万。

  宏大叙事的东西讲了几年,许多引领时代的技术与观念得到遍及。风格化的熟茶,由论道抢话语权,进入了通过程控技术管控品质的新阶段。以后会形成共识,好熟茶是抓各种细节,抓出来的。

  四

  熟茶发酵的门派之争,对整个产业是大好事,因为真理越辩越明。大堆一统天下,没有小堆横空出世来搅局,大堆的品质也不会像最近几年提升这么快。按以前的理念,大堆熟茶发酵得能喝就行。

  小堆的出现,直指大堆的不太干净卫生,发酵过程腐败菌、杂菌多,用料一般来做宣传。这无疑触及了大堆的痛点,让其在这些细节上改进,让大堆熟茶进化升级。

  世界是矛盾的,一言堂不好,小堆如同大堆的诤友,小堆与大堆,相爱相杀,如琢如磨,不断相互切磋着熟茶技艺之提升,从而迅速推动熟茶整体制造水平。

  小堆熟茶的出现,让熟茶体系实现了对立的统一,深得马克思哲学之妙,也契合黑格尔辩证逻辑的“正反合”之道。

  而大堆熟茶对小堆的质疑,也推动小堆之进步。做大堆的会说,小堆熟茶是“捂”出来的。小堆量小,难起温,做小堆的为解决这个问题,会把毛茶在发酵筐里压得很紧,通过紧压来起温。这在传统大堆派看来,就是“捂”。其认为,“捂”会影响品质。问题抛给小堆派,那小堆肯定也会钻研技艺,去解决因捂影响品质之问题,让毛茶在发酵时压得紧实,又不影响品质。

  五

  再说下轻发酵。估计轻发酵是熟茶界误解最深的东东。轻发酵有三个流派。一是针对发酵8.5成,甚至9成以上的重发酵,主张的轻发酵。这种轻发酵,其实是种适度偏轻发酵,即熟茶发到位,但不要熟,稍微轻一些。发到位,稍微轻一点,就是7成熟左右,6.5成到7.5成。

  第一个流派可以叫,适度偏轻派。

  第二个流派,是半生不熟派,主张发6.5成以下,发五六成,发三四成,甚至二三成的都有。半生不熟派,有个最大问题是,熟茶没有发酵到位,在后期干仓存放中会出现很多问题。

  我们说,发酵到7成左右的轻发酵,很适合干仓自然存放,放几年品质会变得很好。但半生不熟的轻发酵,并不适合干仓存放,而要进高温高湿仓继续深度转化。在过去,发酵三四成的茶往往进湿仓,去快速转化,许多是冒充老生茶。这种技术,现在还有一些人在做,许多老茶就是这样生产出来的。

  我并不反对湿仓。在我的理解中,湿仓应该是一种不太成熟、品质有问题的技术仓。假设,高温高湿的技术仓,能改进湿仓的一些致命缺陷,放出来的茶不霉变,品质很好,何乐不为呢?半生不熟的茶+品质有保障的高温高湿技术仓,可能是半生不熟的轻发酵派之出路。

  第三个轻发酵流派是,“生熟配”派。生料拼熟料,或者重发酵料、适度发酵料、轻发酵料、生料互拼,等等不一而足。

  六

  有朋友说,茶商们忙着:茶背后的技术。小罐茶忙着:茶前面的展示。不同的方向,结果,差别真大。

  我回答道:能调配的资源不一样。小的靠技术创新,大的当摘桃派,比如复制大王腾讯。这就是为什么我更尊重中小茶企的原因。所以世界很不公平。小罐茶的熟茶,只需跟海湾合作就解决了供应链问题。其做的只是整合而已。小罐茶的展示,也是整合而来,整合各种专业机构与人才。

  搞原创苦逼,用资本整合原创,牛逼。世界的真相很好玩!

  这个话题就牵扯到产业开发的两种模式上。一个是细分领域的原创驱动,另一个资本化的系统集成驱动。

  这个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创新,其实是中小微企业完成的。因为他们弱,缺乏用资本来放大的力量,所以选择了创新来安身立命。他们的创新形成了行业共识,引发了消费潮流,就会引起各路资本关注,这就是创新的下半场,原创的东东被资本盯上,通过各路资源的系统集成,非主流的创新,变成社会的主旋律。

  熟茶的风格化时代,也体现了中小微茶企率先搞原创,大企业跟进,做资本化的系统集成之趋势。

  中小微企业,通过原创来开宗立派,将细分领域培育出来,大资本也会跟进,进行产业化的规模打造,将细分领域做大。

  为什么要开宗立派?你是草根,不开创熟茶的各种流派,谁会认识你,或者不屑认识你。只有开创了熟茶的各种技术流,草根逆袭的机会才会变大。

  七

  以前喝熟茶没档次,上不了台面,所以喝熟茶不讲品味,属于牛饮的粗茶而已。高端熟茶的兴起,让喝熟茶进入了品鉴与审美,乃至社交、养生、修身养性之道,逼格一下子上来了,这时开发熟茶就要讲风格。

  由品味,品格,上升到茶人的风骨,品牌的风格,产品的调调肯定不一样。有风骨的人,有卓识的见解,其肯定不做大众脸,要用匠心打造作品,让熟茶成为一种生活艺术。喝不同牌子的熟茶,体现不同的生活价值观。

  既然是匠心制茶,用技术流开宗立派之后,就要低调做事,没必要把开山祖师天天挂在嘴巴上,而要用细节来体现匠人精神,用作品的表现张力来体现熟茶品牌风格。

  风格化时代,由技术流派之争始,到了现在已经是细节为王。再过于强调,我是某某流派创始人,就变成唠叨让人烦的祥林嫂了。

  因为消费者会说,你那么牛,拿你做的熟茶来喝一下。好喝才是硬道理。话语权可争一时,细节处理的用心处、高明处、格调处,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与共情,才是长久制胜之道。

  睹风格而识熟茶品牌,这就是熟茶界的核心密码!

  八

  发酵之道论了几年,我已审美疲劳,熟茶的梳理暂时告个段落。

  原标题:趋势 | 中国茶产业十四五该咋整?茶人须五个方面协同发力!

斥资超千万,安溪铁观音大师赛的“出圈”之路!


一、引言

安溪,以一县之力,办起茶界最顶级的赛事--安溪铁观音大师赛;以百万之资,重奖最出类拔萃的制茶大师。自2017年首届举办以来,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就以“高规格、高奖金、高水平、高透明度”四高迅速出圈,不禁让人赞叹安溪县委、县政府在大力推广安溪铁观音和匠心制茶的决心。

赛事颠覆了传统斗茶、评茶模式,全面创新赛制,选拔培养出一批集种茶、制茶、评茶、讲茶等综合水平极高的制茶大师和名匠。那么,这场赛事流程到底是怎样?其在这四年的成长道路上又得到哪些升级?

二、百万奖金傍身是动力,完善的赛制支撑则是内核

百万单人巨奖为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带来了热点,吸引了流量;不过百万巨奖热度退散后,完善的赛制支撑则是其人气经久不衰的底气所在。从已举办的四届赛事情况来看,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摸索中不断创新,赛制更是得以不断升级。

图1、历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赛制的升级情况

△信息来源:说茶信息科技

首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历时三个多月,第二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在首届赛事的基础上,增加了“茶园管理”考评,时间跨越春秋两个茶叶采制期,达半年之久。同时,第二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对制茶环节也进行了调整,将其从复赛调整到最后决赛阶段,并提高得分占比,茶叶制作成绩占决赛总成绩55%的比重。做此调整的主因有两个:其一,经过各种理论知识、演讲、评审等环节的磨练和提升之后,再进行最后的制茶决战,这样的赛制更合理,更能体现选手的综合素质。其二,经过调整后,第二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的制茶环节是在秋季进行,有别于首届的春季制茶。春季制茶容易受天气影响,不确定因素增多,而秋季制茶更为平稳,更有利于制茶赛事的举办。

第三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在第二届赛事的基础上,在复赛阶段新增“烘焙”考评。

第四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延续第三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的赛制,不过烘焙环节的得分占比由20%降低至10%。同时,对选手提出更高的综合素质要求,决赛人选从上届40名减少至30名。

整体来看,走过四个年头的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已呈现高标准、高要求的态势,赛事体系成熟,从种茶、制茶、评茶、理论知识、讲茶等综合考评,让大师赛成为难以比拟的茶业赛事。

表2、2020年安溪铁观音大师赛的比赛流程

△信息来源:说茶信息科技

1、乡镇选拔阶段

安溪铁观音大师赛覆盖了安溪全县24个乡镇,由乡镇组织初赛,产生复赛选手共60名,其中感德、祥华、西坪、龙涓各6名,虎邱、长坑各5名,剑斗4名,桃舟、蓝田、芦田、湖上、大坪各2名,其他乡镇各1名。

2、烘焙比赛

烘焙比赛作为复赛阶段的关键一环,是第三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新增环节,占复赛成绩10%的比重。新增烘焙比赛,一是为了重点考核选手的制茶功夫,对培养和选拔安溪茶业人才提出更高的综合素质要求。二是为了引导安溪铁观音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扬。

图3、2020年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复赛评分标准

△数据来源:说茶信息科技

3、评茶比赛

评茶比赛是四届大师赛一直保留的传统环节,比赛分为四种题型共20道题:

茶类识别

针对我国的六大茶类,即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青茶(乌龙茶)的识别。

香型识别

需要分辨出香型与品种,香型为清香、浓香、陈香三种,品种则为铁观音或者色种。

品种识别

需识别安溪六大茶叶品种,即铁观音、毛蟹、本山、黄金桂、大叶乌龙、梅占。

混合样识别

需要识别出来被混合的两个或三个品种。

评茶比赛是对选手从制茶到拼配和品质认识的系统考核,也是考验选手对整个审评要领、审评技术的掌握程度,占复赛成绩20%的比重。

4、茶基础知识考核

本环节占复赛成绩10%,主要考察选手对茶叶、茶园种植管理、茶叶制作加工技艺、茶文化、茶产业发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书面考试结束之后,选手们进行第二次集训,接受演讲和答题的训练指导。

5、讲茶比赛

本环节占复赛成绩50%,分为演讲比赛和答题比赛两部分。设置讲茶比赛是因为安溪茶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会做茶、做好茶的制茶能手,更需要能懂茶、会说茶并且能够把安溪铁观音宣传出去的大师。

6、茶园管理评比

本环节占决赛总成绩10%,第二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将茶园管理加入比赛环节。

要求选手在报名时,就要指定安溪县域内的不少于2亩自有茶园,作为参赛茶园。

在复赛时,安溪县农业农村局便组织第三方机构对复赛选手的参赛茶园进行实地测绘、土壤取样等,并进行卫星定位、精确成图、建档立卡,还组织相关专家参照茶园管理考评要求进行追踪管理,进行随机抽查,完成建档工作。

在决赛时,由福建省内茶叶、植保、土肥等方面专家组成考评组,围绕检验检测、茶园面积、环境质量、茶园管理、农事记录等五个方面,对决赛选手的参赛茶园进行现场考评,选手还需要填报近3年的茶园管理情况,最后组委会综合评出茶园管理分数。

表4、茶园管理的相关指标

△信息来源:安溪县茶业管理委员会

整体来看,将茶园管理评比加入比赛环节,更能体现大师赛的赛制严谨、合理,将比赛从制茶延伸到茶园种植阶段,是对选手综合能力更高要求的考核。此外,赛事期间的选手培训也包含相关方面的知识讲授,选手全方位学习和应用茶园管理理论,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7、自采、统采分别考验

本环节占决赛总成绩50%,分为自采、统采两场比赛,选手的制茶比赛总得分为两场制茶比赛的平均值。自采茶青比赛可以充分发挥选手在茶园管理、原料选择以及制茶的全面综合水平;统采茶青比赛则在相同条件下,更加考验选手的制茶工艺。同时,设置两场比赛可以减少选手在制茶时因失误而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更彰显公平。

图5、2020年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决赛评分标准

△数据来源:说茶信息科技

8、评审公平性

百万巨奖比赛,如何做到公正、公平、公开?面对这一问题,安溪铁观音大师赛除了设置严格赛事规定、多方监督、媒体的全程跟踪报道和可见证的全透明初制现场外,在审评现场也设置了公平的审评机制。

安溪铁观音大师赛评委库共有43人,其中包括安溪县茶叶质量审评评委库21人,其他类别22人。审评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审评组共6人,其中三人由安溪县茶管委办和公证人员根据评委组成结构进行指派;另外3名是从安溪县茶叶质量审评评委库里的21人中,由决赛选手投票产生;第二阶段审评组共22人,由公证人员从第四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评委库43人中,按评委类别随机抽取组成,且评委名单是严格保密的。

此外,所有评委,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T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进行审评,采用“等级分组、逐步晋级、确定名次”的方式审评。

对于审评过程中有争议的茶样,由评委组中的3位专家评委组成的仲裁小组仲裁决定分数。

三、耗时耗力的安溪铁观音大师赛,为何能连续举办多届?

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前后历时近7个月,可谓是茶界历时最久的赛事。那么举办一场赛事这么耗时耗力,为何安溪铁观音大师赛还能连续办这么多届?

1、赢在起跑线上的大师赛

安溪铁观音大师赛以考核选手茶叶制作技能和茶园管理能力为主,在所有的茶类中,乌龙茶的制作最复杂,最能考验制茶师傅的工艺。同时,安溪铁观音分两季采摘,也为安溪铁观音大师赛选拔赛阶段和决赛阶段的两次茶叶采制比赛提供了先天条件。

2、安溪县委、县政府鼎力支持

据悉,为保证第四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决赛的顺利进行,现场共设有工作保障组14组近200人进行保障工作,这还不包含乡镇选拔赛和复赛阶段的人员安排,可见举办安溪铁观音大师赛所需投入的人力之多。此外,连续举办四场安溪铁观音大师赛的总奖金投入达960万,加之维护赛事顺利举办的经费和宣传费用等,总斥资超千万,这不禁让人赞叹安溪县委、县政府在大力推广安溪铁观音和匠心制茶的决心。

3、给选手带来的经济效益

(1)奖励情况

安溪铁观音大师赛最终决出综合成绩最好的2位选手被授予“大师”头衔,并各奖励工作研究经费100万元;综合成绩排名第3名至第10名的选手被授予“名匠”头衔,并各奖励工作研究经费5万元。部分乡镇对获得“大师”头衔的选手还会另行奖励10-50万元不等的奖金。

此外,安溪铁观音大师和名匠是茶产业人才链条上的顶端,安溪铁观音大师被纳入泉州市第四层次人才认定标准,每月可领取固定津贴1000元;名匠被纳入泉州市第五层次人才认定标准,每月可领取固定津贴800元。在泉州无住房且未享受政策性住房的,大师可获得10万元的购房补助,名匠可获得5万元的购房补贴。总体来看,丰厚的奖励是刺激安溪茶人踊跃参与报名的一个重要因素。

图6、安溪铁观音大师赛获奖选手的奖励情况

△数据来源:说茶信息科技

(2)消费分级带来的新机遇

近年来消费分级愈加明显,很多品类的高端产品和大众产品呈现双增长,而铁观音好茶数量有限,高档毛茶的市场占有率仅占15%,好茶供需面趋紧,为拥有好原料、制茶水平高的茶人带来新机遇。2020年安溪铁观音高档秋茶强势领涨,高档毛茶的批发价涨幅逾30%;与此同时,大众消费者在茶产品的购买上更趋于理性,追求高性价比,进而导致中低端市场的竞争加剧。2020年安溪铁观音中低档秋茶涨势则相对逊色,中低档毛茶的批发价涨幅为5%-10%。

但是,好原料和高制茶水平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让拥有好原料和高制茶水平的茶人迅速出圈呢?安溪铁观音大师赛是安溪人最顶尖的对决,通过大师赛选拔出的大师和名匠人是安溪24个乡镇顶尖铁观音匠人的代表,在安溪铁观音的中高端市场中,有他们各自的一席之地。同时,通过安溪铁观音大师赛的强有力推广,获奖选手的知名度也会进一步提升。

表7、2020年安溪铁观音秋茶价格情况

△数据来源:说茶信息科技

(3)规范化培训,系统知识助力自身能力提升

借助安溪铁观音大师赛这个平台,以赛促练,参赛选手可以梳理从茶园到茶杯的各个环节,对自己的制茶技艺进行自我检视,发现自身的不足。同时,选手可以通过赛事接受到规范化培训,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另外,参赛的选手都是安溪24个乡镇顶尖铁观音匠人的代表,还可以借助安溪铁观音大师赛这个平台进行交流,有利于技艺的提升。

此外,通过安溪铁观音大师赛的举办也有助于茶人带徒授业。以前老一辈带徒授业时,让徒弟自己去闻或者自己去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不在少数,但是通过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培训以后,茶人会用专业的语言带徒授业,徒弟也能听得更加明白透彻。

4、给安溪铁观音行业带来的变化

(1)参赛选手正在年轻化

据统计,2020年安溪铁观音大师赛的30位决赛选手中,首次有90后选手入围决赛,占决赛总选手人数的3.33%;80后选手人数超越70后,占决赛总选手人数的43.33%,成为赛场主力军;70后选手人数位居第二,占决赛总选手人数的36.67%;60后、50后是坚守传统的一批人,但由于比赛非常耗体力,因此老一辈的制茶师参赛占比不足20%。

图8、第四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决赛选手年龄分布

△数据来源:说茶信息科技

从举办的四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获奖人群的年龄分布情况来看,70后、80后的比重逐年在增加。直至第四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入围前10强的选手有6位是70后,4位是80后。从近2年的获奖人群平均年龄来看,获奖人群的平均年龄以相差3岁在年轻化,比起大师赛每年举办一场的时间间隔更新快,进一步说明随着赛事的举办,大师赛的聚合效应不断放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制茶的队伍中来,安溪茶产业高素质人才队伍在不断壮大。

图9、各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获奖选手年龄分布

△数据来源:说茶信息科技

图10、各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获奖选手年龄分布

△数据来源:说茶信息科技

(2)龙涓异军突起,成为最大的黑马

举办的四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获奖人群基本上来自安溪核心产茶区,有新兴产区如龙涓、虎邱、长坑、湖上等,也有传统产区如祥华、感德、西坪等。每个产区的发展有先后差异,源于它们不同的自然环境、海拔高度、土壤条件,因此所形成的每个乡镇的铁观音也各有特色。新兴的产区可以学习最好的制作技艺及管理经验,而传统的产区有悠久的产茶历史和经验沉淀,所以不论新兴还是传统产区,都在不断学习和进步。

近几年来,龙涓乡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生态优势和后发优势,以开拓创新的发展思路,在安溪铁观音产区里异军突起,在四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中的总获奖人数仅次于祥华,获得“大师”头衔的选手占大师总人数的50%。作为传统产区,祥华和感德的总获奖人数较多,分别居第一位、第三位。不过,较为遗憾的是两个产区均未有顶尖的制茶大师出现。虎邱的总获奖人数位居第四位,不算特别显眼,但贵在精,获得“大师”头衔的选手中25%来自虎邱。作为新兴的产区,湖上近2年在悄然崛起,每年都有一位获奖选手来自湖上。此外,其他非主产区的机会在减少。

图11、各乡镇大师赛获奖名额情况

△数据来源:说茶信息科技

图12、各乡镇的大师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说茶信息科技

(3)茶园管理助力,产量拐点出现

在第二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中,茶园管理考评就已经加入到赛制当中。通过赛事的引导,从参赛选手到普通茶农,越来越多的安溪茶人认识到茶园管理的重要性,注重茶园的生态管控。

此外,在大师赛的社会热效应的带动引领下,近几年,安溪县内茶园改造如火如荼的进行,在开展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茶园去化学农药和茶园喷灌、滴灌等的同时,还推行虫害防治等绿色防控新技术,推行“两留”(茶树留高、梯壁留草)、“两禁”(禁用“非准入”农药、禁用除草剂)、“两减”(减农药、减化肥),每年建成高标准生态茶园5万亩以上,目前,安溪县内已建成的高标准生态茶园达35万亩以上。

不仅如此,安溪县内还实施“生态提升”工程,推行“山长制”,持续推进茶山生态修复工程,每年实施茶山生态提升3万亩以上,治理茶园水土流失8000亩以上……

在茶园管理的一系列“组合拳”实行后,安溪铁观音茶叶产量与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2020年,安溪铁观音茶叶产量出现拐点,减产趋势结束,春秋两季的总产量为3.96万吨,同比增产12%。

图13、2016年-2020年安溪铁观音产量情况

△数据来源:说茶信息科技

(4)匠心回归,品质提升显著

烘焙比赛是第三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新增环节。新增烘焙比赛在考核选手的制茶功夫的同时,也引导着安溪铁观音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扬。

再则,茶叶初制环节的审评都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T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进行的,这个评审方式也起到规范茶叶品质的作用,现在市场上很少出现消青、拖酸现象。

第三,安溪铁观音大师赛的后续效应强,大师名匠组建服务队,以“传帮带”形式,传授制茶经验,先后下乡累计超过500次,在各大茶产区帮扶茶农对象近千人,带动和培养了众多一线种茶、制茶能手,引导安溪茶产业理性健康发展与工匠精神回归。

(5)大师赛对外推广效益明显

2020年,安溪县可谓硕果累累。在2020年5月10日下午举行的2020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会上,安溪铁观音在800多个品牌中脱颖而出,以1426.86亿元位列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价值第一,这是安溪铁观音首次位列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价值第一,也是连续第五年名列全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一。与去年相比,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净增1.43亿元。

2020年3月,“福建省安溪县安溪铁观音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2020年3月,安溪县获农业农村部批准创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2020年8月,安溪县获农业农村部批准建设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项目试点县。

2020年11月17日,在云南省勐海县举办的十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等活动中,安溪县被评为“‘十三五’茶业发展十强县”第2名。

2020年11月27日,在重庆举行的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交流活动中,安溪县被评为“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工作先进县”,位列全国第30位,福建省第1位。

在2020年11月30日下午,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2018-201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授牌活动中,安溪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

不可否认,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在整个安溪铁观音品牌发展中起着强有力的助推作用。总体来看,规范办赛、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强影响力等,几大关键要素使其成为全国茶叶赛事的顶尖样板。同时,安溪铁观音大师赛梳理了从茶园到茶杯的各个环节,提升茶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带动茶农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可以说是整个安溪铁观音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

撰文/苏蒙萍

设计/许茹洁

责编/王妙容、大英

摄像/黄熙、汪阳

值班编委/王妙容

注:内容来源说茶ShowCha,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福鼎白茶人推荐:张时定传

“榜样茶人”张时定

生平简介

张时定先生1937年出生于福建福鼎白琳茶叶世家,其祖父、父亲是白琳工夫茶的著名制茶工匠、出口商。1959年毕业于福安农业专科学校茶叶专业。此后一直从事茶业相关工作,至今已60余年。其工作经历及其对福鼎茶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具体如下:

上世纪60年代初与江孝喆等多名茶叶科技工作者在福鼎县政府创办的白琳翁江国营茶场开办福鼎县茶叶研究所,进行茶苗短穗扦插技术、茶叶加工等综合研究,为福鼎白茶、福建雪芽、白琳工夫红茶、毛峰绿茶、太姥莲心茶等名茶的良种化做出巨大贡献。80年代初,改良后的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经农业部茶叶研究机构认定评为国优良种,即“华茶1号”、“华茶2号”,从此为白茶和福鼎其他茶类的开发掀开新的篇章。

在茶科所期间,还配合福鼎市茶叶局实行旧茶园改造,推广免耕密植技术,解决了旧茶园茶树下易杂草丛生且茶树高、枝干散不易采摘以及产量低等生产难题。在翁江茶场做试点并全面推广,形成了现在茶园一垄垄免耕密植的景象。由此全市茶树种植面积大大增加,产量大幅增长,为茶叶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促进福鼎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1980年分别担任国营福鼎茶厂白琳初制厂车间主任、副厂长。期间制作的“白毫银针”、“白牡丹”、“鼎琳花茶”荣获省优产品称号。

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9年由宁德地区评审委员会确认为“工程师”职称,是我市改革开放之后的首批制茶工程师。

1990年被评为全县先进工作者。

1991年担任磻溪湖林国营茶厂厂长。

90年代由于茶叶生产快速发展,手工制作已适应不了生产的要求。福安社口茶科所研究以机械来代替手工生产。鉴于张时定同时具备扎实的制茶技术以及娴熟的泥水匠技艺,受福鼎市茶叶局派遣到福安社口茶科所学习两项新技术:即从单锅手工杀青改为单锅机械杀青,再发展为双锅、三锅、滚筒式机械杀青生产;将原有的炉管灶改造为无烟灶和锅炉。学成回来后,由福鼎市茶叶局招集各镇农机人员和泥匠集中在翁江茶场和翠郊茶厂传授技术并全面推广。新技术的推广有效地提高了茶叶加工的效率,产量大幅增加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在这期间还曾受沙县茶叶局聘请到该县指导改造无烟灶。

1996年退休后,受广西横县花茶加工厂聘请,到横县窨制花茶。两年后回来,先后在福大茶叶公司、北京茶叶公司(承包梨湾茶场茶厂)、福鼎白茶公司(福鼎硖门瑞云)、宁德赤溪茶叶公司等指导福鼎白茶、工夫红茶制作。

2008年受贵州省石阡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聘请,到该县指导培育无性繁殖短穗扦插苗230亩,并指导工夫红茶制作,使久已失传的黔红恢复了生产。

2010年制作的“白琳工夫”荣获宁德市第四届茶王赛红茶类金奖。

2018年3月被福鼎市白琳茶业协会授予“终生茶人”荣誉称号并聘为技术顾问。

2019年被聘为中华封茶祈福大典评审委员会专家顾问。

2020年设立张时定工作室,为白茶、白琳工夫红茶工艺继续研究探讨。同年被福建省大学生创业扶持促进会聘请为创新创业导师。

清代至民国,闽商、广商齐聚白琳收茶,卖茶。白琳因茶而兴,俨然是福鼎最繁荣城镇,福鼎周边乡镇的人来此谋生,或经商、或因公务,或以手艺,或直接以制贩茶为生。从管阳、磻溪、泰顺、柘荣、平阳等地纷纷来白琳落户。

上篇

管阳碧峰张氏是当地望族,张时定的祖籍就在碧峰西山村。曾祖父张筠斋是痒生(痒生在清代是秀才的学名),年轻时经营茶叶,加上勤劳节俭而发家致富,在旧屋旁三罗天建有广厦(谱牒有记载);其祖父张达卿行武出生,张达卿奔着白琳强大的商业气息而去,在白琳经商和制茶、卖茶,为子孙在白琳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传到张时定的父亲张岳如,继承了祖、父辈做茶卖茶的衣钵。民国10年,张岳如与人合伙经营“普后馆”(相当于当今的茶叶公司,现下蔡厝对面)。张岳如师承祖辈制茶技艺,加上在白琳浓厚的茶氛围,练就了一手制茶好手艺。“普后馆”茶馆经营白琳工夫红茶、白毫银针、莲芯米绿茶等,张岳如经常到宁波、上海一带卖茶。

碧峰张氏宗谱

张岳如夫妇共生下5个子女,2女3男。张时定出生于1937年,兄妹排行第4,家道中兴,其乐融融。因为母亲是点头柏柳村人,外公和舅舅都是从事茶叶生产制作与经营,从小在自家与外公家耳濡目染长辈们的茶叶加工,是一个从小在茶区长大的人,注定一生要与茶叶打一辈子交道,命运悄悄地决定着他会成为一个地道的茶人。

张时定童年在白琳文昌阁学堂愉快地度过,勤奋又好学,因此学业优异,小学毕业时,仅有夏品金、张时定等6个学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母亲方桂英在张时定小学毕业那年抱病撒手人寰,他与年幼弟弟在父亲与2个姐姐看护下长大。

1947年,张岳如在一次外出销售茶叶被土匪作为人质遭遇绑架,需要4000大洋的赎金,家中倾尽全力拼凑3500大洋把他赎回,再加上1949年茶叶销售出去后,钱款无法收回;持续不断家中出现变故,一下子,使原本小康之家步入家境窘迫。因为父亲张岳如在民国政府任过职,土改期间,张时定的家庭经济已经属于贫困阶层,但还是评为地主成分。张时定还是依靠2个姐姐的赞助,才在福鼎一中完成了初中的学业。

1951年,张时定参加白琳业余京剧团的训练。在闭门排练的初始阶段,进行舞台基本功训练,起早贪黑,风雨无阻,不分严寒与酷暑。经过年少时的历练,成就了张时定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

福建省福安农业学校毕业证书

195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福建省福安农业学校(简称福安农校,现为宁德职业技术学校)。时福安农校校长任益民,是一位资深的茶叶专家;农校设有农作物栽培、茶叶专业、畜牧兽医等专业,从白琳茶区走出去的张时定义无反顾就选择了茶叶专业。

福安农校集中了大量优秀茶学教师,有喻立景、郭佩珍、潘崇环等一批优秀的教师,除了学习高中教材,专业课程有茶树栽培学、茶叶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生物化学等科目;更重要的是农校有将近200多亩的茶园基地,供学生学习栽培、育苗等,为日后学生学成后马上能投身生产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在农校学习期间,张时定学习刻苦认真,只有生物化学一门4分,其它学科全部5分,张时定还担任团支部书记、学生会主席等职,学成3年后于1959年毕业,原本分配南平地区,恰值宁德地区需要大批茶业专业毕业生,到福鼎农工部报到时,因家庭成分不好还差点安排不了工作,几经周折,张时定分配到福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国营翁江茶场同一块牌子,两个机构。1959年夏,张时定与茶叶专家江孝喆、郑秀娥,福鼎的杨祖镇、马坚忍等多名茶叶科技工作者,在翁江茶场创办福鼎县茶叶研究所,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茶苗短穗扦插技术为课题进行全方位研究与实践,开辟茶树品种园进行茶树品种品质比对,开垦茶山种植茶苗改良原有茶园,起示范推广作用。

1958年成立的国营福鼎茶场隶属于省农垦厅,属地区农业局直辖,是正科级单位。设立国营茶场的目标任务就是大面积繁育国优茶树品种,并加以推广。之前,茶树短穗扦插育苗在福鼎县桐山玉塘老区农场实验获得成功,短穗扦插育苗在福鼎境内的茶树栽培技术上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原来的茶树都是用压条繁殖和种子繁殖育苗。

压条繁殖俗称“炉”苗,即在母树身上的枝条通过环状剥皮后,埋在土壤里生根而进行无性繁殖新的茶树,用这种办法繁殖的茶树,比用种子繁殖的茶树性状稳定,茶叶品种与产量也有保证,但最大的缺点就是茶苗繁殖速度慢,茶苗供应量严重不足;种子繁殖虽然较便利,但繁殖速度较慢,更重要的是茶树性状、品质变异大。利用茶叶短穗扦插育苗成功后,就能大量培育“福鼎大白茶”“福鼎大白毫”,又能保持茶树的优良性状。

张时定任工程师资格证书

最早的茶树扦插技术,扦插的枝条长达7寸,而短穗扦插的枝条只有一片叶一个芽,长1.2寸左右,这对繁殖“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这2种茶树在全县植株数量有限,如果能把接穗从7寸降低到1.2寸,就可以节约大量的茶树枝条。

初期短穗扦插育苗,扦插前插条还要用白糖蘸,并且要在苗木上方覆用茅草遮荫,过程十分繁琐;而且产量低,亩产只有7.5万株,远远满足不了原定目标和大面积推广茶树的需要。江孝喆与张时定等人反复进行实践、研究再实践,省去了白糖用料;用当地盛产芒萁草遮荫,既简单又便捷地培育茶苗,短穗扦插成活率大幅提高,亩产达到28万株左右。

扦插的产量上去了,究竟哪种茶树品种更优,品种选育也是重要课题。国营翁江茶场从翁江涝旱洋(又称劳改洋)划出土地120亩,供扦插育苗科研用,福建省政府农业厅也派茶叶技术员到场部指导交流指导。张时定与江孝喆、郑秀娥等人开辟品种园,种上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歌乐茶、早逢春、菜茶等当地茶树品种,引进福安大白茶、 政和大白茶、云南大叶种、铁观音、毛蟹、金观音、梅占、奇兰、佛手、浙江本山等茶树品种15个做对比试验。经过对比试验,选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最适合福鼎土壤气候生长。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不仅产量高,生产的红茶、白茶、绿茶质量好,因此,福鼎县政府大力在全县进行全面推广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

那个时代农业机械运用几乎为零,尤其在用土方面,整理苗床需要用到大量的黄壤土。每个茶树品种扦插都需要5畦长长的苗床,需要大量的黄壤土供应。怎么才能节约大量劳力运送黄壤土?张时定开动脑筋,发明了空中运土的技术,轰动一时,后经不断进行改进,把对面山上大量黄壤土运到苗圃进行耕作、整畦、扦插。

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苗年产从原来只有几十万株,上升至几千万株,福鼎的茶园改造也用福鼎大白茶替代了菜茶,全国各地也纷纷到福鼎引种,媒体、报刊纷纷报道了国营翁江茶场培育茶苗成功经验,吸引了全国茶叶专家的关注。

1965年,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苗被全国茶树品种研究会确定为全国推广良种,并列为全国区试的标准对照种。1985年,国家茶树审定委员会认定福鼎大白茶为华茶1号,福鼎大毫茶为华茶2号。

下篇

上世纪60年代,茶叶的生产量需要大幅度的提高,原有的茶园、茶树产量很低,全县必须要进行旧茶园改造。在翁江茶场瓜园山配合茶业局进行旧茶园改造,将原来单丛茶园(2米×2.5米一丛),杂草多,产量低的茶树进行台刈拼行,新垦茶园茶树0.5×0.5米两行条栽,形成免耕密植茶园作为示范推广茶园。同时与翁江茶场的本杉、光辉、祖额等人到外宅马仙宫北山测量,开垦荒山200多亩发展密植免耕茶园。

1969年,张时定受家庭成分的影响,被剥夺了在茶树研究所工作的权利清退回家。为了生计,张时定只能放弃了深深酷爱的茶业专业,跟随师傅学习泥工活,学艺3年,1972年,好学的张时定很快成为娴熟的泥水工,成为白琳有名气的工匠。

张时定

上世纪70年代,恰值福鼎的茶叶加工生产快速发展,茶叶手工制作已适应不了生产的要求。福安社口茶科所研究以机械来代替手工生产。张时定因同时具备扎实的制茶技术以及娴熟的泥水匠技艺,受福鼎市茶业局夏品恭副局长的推荐,派遣到福安社口茶科所学习两项新技术。

从单锅手工杀青改为单锅机械杀青,再发展为双锅、三锅、滚筒式机械杀青生产;将原有的炉管灶改造为无烟灶和锅炉。张时定十分认真的学习,学成归来后,由福鼎市茶业局招集各镇农机人员和泥匠集中在翁江茶场和翠郊茶厂进行传授技术并全面推广。新技术的推广有效地提高了茶叶加工的效率,茶叶产量大幅增加满足了时代的要求。

这期间,张时定还曾受福建省沙县茶业局聘请,到该县指导改造无烟灶。沙县生产茶叶的炉灶技术一直没能掌握,得知他是福鼎炉灶改进专家,专程邀请他到当地去指导,很快就查找出炉管模型密封的原因,经过张时定指导后,技术得到改进,茶叶产品质量得以提升。

张时定红茶工艺讲授稿

1979年,福鼎组织部落实党的平反政策,张时定不公正待遇得到平反。他被分配到福鼎茶厂白琳初制厂重新工作,正式成为茶叶工人,他感觉焕发了第二个春天,认真投身制茶工艺学习。1980年后,分别在茶叶初制、精制、茉莉花茶担任车间主任。

白琳茶厂刚分配许多茶校的毕业生,跟随他学艺,他十分严格管教,教育他们要做茶,先学会做好人。许多青年爱留长头发,穿流行服装,他要求手下年轻人必须一律按车间要求,不许蓄长发,穿戴工人服装上班。在生产技术上,他毫无保留地向年轻人传授各种技艺技能。

在茶叶加工生产方面,他向白琳茶厂领导建议,恢复已经停制多年的白琳工夫红茶,使历史名茶的加工不至于断层。在制作茶叶技术方面精益求精,每次选送的白毫银针、鼎琳茉莉花茶、白牡丹都荣获省优产品,白琳茶厂在福建省茶行业名气也因此越来越大。

1985年,身兼白琳茶厂副厂长和茉莉花茶车间主任的张时定,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在茉莉花茶叶加工季节,每天休息不到几个小时,与工人们打成一片,一天茉莉花收购量达3、4万斤,只有16个工人的车间,工作超负荷运转。精制茉莉花茶工作经常要抢时间,争取在茉莉花开时把香气完全留住。普通的茉莉花茶需3窨1提,高等级的需要6窨1提,茉莉花茶茶生产既繁琐,又精细,他每年都能带领工人们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最多年份生产9千6百担茉莉花茶。

他在白琳茶厂期间,不断虚心向老一辈茶人学习各种制茶工艺,绿茶、红茶、白茶、茉莉花茶等,成为全能的制茶师。他又发挥匠心精神,投身茶行业,以厂为家,生产季节,置身第一线;妻子与大儿子张忠勇部队复员后也成为白琳茶厂的工人。1986年,张时定在白琳茶厂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党员。

1989年,因工作需要,张时定调任国营湖林茶厂任厂长。主持湖林厂工作期间,详细向工人们了解工厂情况,工厂存在哪些问题,走群众路线。湖林茶厂的茶叶资源丰富,有过剩的产能。在完成上级下达的生产烘青绿茶和其它生产任务,开辟生产白毫银针、新工艺白茶等,为茶厂创收资金。根据湖林茶厂的情况,把结余的经费用于改善国营湖林茶厂的设备设施,同时建设会议室和托儿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工人的待遇与福利,多年后湖林茶厂的老工人依旧感怀他为民办事的故事。

全县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

1990年,他因工作突出,被评为全县先进工作者。同年,由宁德地区评审委员会确认为“工程师”职称,成为改革开放之后的首批制茶工程师。

1996年,从茶厂退休后,拥有一身制茶技术的张时定,受广西横县花茶加工厂聘请,到横县指导当地工人窨制花茶,在当地培养了一大批制茶师。

回到福鼎后,福鼎的白茶还没有兴起,他先后在福大茶叶公司、北京茶叶公司(承包梨湾茶场茶厂)、福鼎的白茶公司(福鼎硖门瑞云)、宁德赤溪茶叶公司等地,培养、指导工人生产白茶、工夫红茶、茉莉花茶等,传承制茶技术。其中,2010年在福大茶叶公司制作白琳工夫红茶荣获宁德市第四届茶王赛红茶类金奖。

2010宁德市第四届茶王赛红茶类金奖奖牌

2008年,受贵州省石阡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聘请,到该县传授培育无性繁殖短穗扦插苗230亩,并指导工夫红茶制作技艺,使久已失传的黔红恢复了生产。

2009年,儿子张忠勇创立“金山堂”茶叶公司。他专门指导他们制作福鼎白茶技术,使白茶传统的日光萎凋、炭火烘焙等制作白茶技艺得以传承。每年在管阳碧峰故里,生产制作一批福鼎白茶,成为“金山堂”的白茶拳头产品。

张时定早年茶叶科班毕业,是福鼎为数不多的资深茶人。他一生事茶,兢兢业业,种茶、制茶的理论扎实,各种茶类的制作技术娴熟,年逾8旬,仍思维敏捷,为人谦虚,诲人不倦,品德高尚,是一位专注茶叶科研的老茶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为福鼎的茶业默默做出贡献。

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的培育与推广离不开他的辛勤耕作;70年代,茶叶加工机械化茶业大发展,离不开有他带头学习机械化生产的技艺进行传授推广;在国营白琳、湖林茶厂担任厂长期间,其制茶技术日臻成熟,为年轻一辈的茶人进行传、帮、带;退休后依然活跃在生产、制茶第一线,在福鼎白茶尚未兴起就传承传统制作白茶工艺。

张时定与其徒弟

如今,他为白琳工夫红茶的复兴不停地进行探索,为了寻找适合制作白琳工夫茶的茶叶不辞辛苦爬上一座座茶山;为提高新一代茶人制茶工艺多次亲临各个大小茶厂车间作现场指导并传授白琳工夫茶的制茶技术;亲自整理原来的手工抄写白琳工夫红茶的资料,参与到制作红茶中来,不断进行实验,审评,努力恢复白琳工夫红茶最佳时期的口味。他大力支持白琳老街“茶旅”复兴项目,携众徒将茶饼拍卖所得11.4万悉数捐赠予老街复兴项目,反哺这方水土。

2018年3月,张时定被福鼎市白琳茶业协会授予“终生茶人” 荣誉称号,2019年被聘为中华封茶祈福大典评审委员会专家顾问, 2020年,在福鼎玉琳古街茶业公司设立工作室,为白茶、白琳工夫红茶工艺继续研究探讨,被福建省大学生创业扶持促进会聘请为创新创业导师。

他不愧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榜样茶人!

张时定与其徒弟

来源:福鼎市茶文化研究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2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