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树分布在

找到约4,070条结果 (用时 0.024 秒)

中国的野生大茶树,都在这些地方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野生茶和栽培茶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人类栽培利用之前,茶树都是野生的,栽培茶树也都是由野生茶树驯化而来。



目前,在中国有五个野生大茶树的集中分布区:(1)滇、桂、黔大厂茶分布区;(2)滇东南原轴茶分布区;(3)滇西南、滇南大理茶分布区;(4)滇、川、黔秃房茶分布区;(5)粤、赣、湘苦茶分布区。



这五个分布区集中在北纬24°线附近,并向两侧扩散。其中的野生大茶树数量,以云南省的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最多,其次是贵州和广西的西部,四川的南部。



南岭山脉的两侧是苦茶分布区。苦茶一是含有较多的酚酸类物质,如黄酮类和花青素;二是构成苦涩味的儿茶素、酸酯含量较高;三是含有一种叫丁子香酚甙的特异苦味物质,具有很强的苦味。


总体来看,中国的野生大茶树分布在西南地区最多,经调查并有详细记录的野生大茶树就有100多处。

内幕:这是版纳茶区所有古茶树资源的数目(真相探秘)

让你大跌眼镜的是

古树茶真没那么多,树也没那么老。

本文以西双版纳州境内分布的古茶树为例,在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古茶树资源的数量、树龄、种类、分布、生长状况等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初步建立古茶树资源档案,为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管理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资料支撑。

1、自然概况

西双版纳州位于云南省南部边陲,地处99。56~101。50E,21。08一22。36N,属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缘区。全州总面积有I9582.45k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有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2l℃,年均降雨量在1200nqm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82%一85%,植被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终年温暖、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湿润多雨,非常适于林木生长。

古茶树的界定《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界定:“古茶树是指分布于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半驯化的人工栽培的野生茶树和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园(林)”。

本次调查以西双版纳州内分布的古茶树、古茶树群为对象。

1.2.2调查方法采用线路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古茶树分布面积大、分布不均匀的区域,采用线路调查,即在调查范围内选择几条具有代表性的路线,沿着路线调查;对于古茶树分布面积不大的古茶园区域,采用样地调查法,即在调查范围内,选择不同的地块,设置样地1600m(40m×40m)进行调查。其中对古茶树种名有疑问或难以确定的,采集标本送上级专家鉴定,地理坐标采用卫星定位仪(GPS)定位,树龄主要根据文献、史料、传说、走访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推算确定,树高测定采用测高器、高竹杆和目测3种方法测定,胸径、冠幅用皮尺测定。

1.2.3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古茶树的种类、数量、树龄、生长势、树高、基围(地围)、冠幅等;古茶树群落面积、四至界限、古茶树密度、郁闭度、平均树龄等;古茶树分布格局类型、所处的行政位置、地理坐标、海拔、地形、土壤等;古茶树的保护管理权属、保护管理单位或人、保护管理现状与建议、古茶树历史与传说等。

2、结果与分析

2.1古茶树种类组成

通过实地考察、标本鉴定和资料核实,表明西双版纳州古茶树品种丰富,类型多样,有野生型、栽培型,有大叶类、小叶类,有乔木型、灌木型等多种类型。根据张宏达¨副山茶属分类系统,全州古茶树分属3个茶系、7个种和变种即:普洱茶(Ca—melliaassamica.vat.sinensis)、大理茶(Camelliataliensis)、茶(Camelliasinensis)、勐腊茶(Camelliamanglaensis)、滇缅茶(Camelliairrawadiensis)、多萼茶(Camelliamuhisepala)和苦茶变种(Camelliasinensisvar.kucha)。

对古茶树典型植株调查显示,其中普洱茶6O株,占调查总数的63.83%,大理茶15株,占调查总数的15.96%,茶、苦茶变种、勐腊茶和滇缅茶分别为8、6、2、2和1株,各占调查总数的8.51%、6.38%、2.13%、2.13%和1.06%。

由此可见,西双版纳州古茶树以普洱茶和大理茶为主,普洱茶是当地民族驯化出的优良树种。大理茶为本地树种,分布于原始森林中,以群落形式存在,长势强盛,在茶组植物演化方面属于较原始的五柱茶系类群引;滇缅茶和多萼茶则以单株散生,植株稀少,分布零散;茶种(倚邦小叶茶)的来源众说纷纭,是否为云南原生种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2.2古茶树年龄结构状况

通过对西双版纳州1市2县古茶树的逐一现场“每木调查”,并根据文献、史料、传说以及走访等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94株代表性古茶树的树龄,其中树龄超过1000a的有2株,占2.13%;树龄在500—1000a的有6株,占6.38%;树龄在300_~499a的有13株,占13.83%;树龄在100—299a的有73株,占76.66%。

按照全国古树保护级别划分,属一级保护的古茶树有8株,属二级保护的古茶树有l3株。所调查的古茶树都是各地区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植株,其中树龄最大的为野生型古茶树“巴达茶树王”,其树龄达1700多年,其次是栽培型古茶树“南糯山茶树王”,树龄达800余年。而古茶树群落的平均年龄在200年左右,即低龄级古茶树数量占有绝对优势。整体而言,西双版纳州古茶树树龄越高,数量越少,呈金字塔型,反映出古茶树后续资源较丰富,如科学保护,还有很大的生长空间。

2.3古茶树维置指标状况

古茶树属于顺山坡、满天星式的种植,其树高、冠幅相差较大,从表3看出,西双版纳州古茶树树高一般在10.0m以下,占调查总数的75.53%,树高在20m以上的多为野生型古茶树,占的5.32%;古茶树基围在1.5m以下的较多,占77.65%,基围在2.5m以上的有3株,占3.19%;古茶树树冠直径集中在3.0~7.0m之间的范围内,占72.34%。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92.55%的古茶树生长势处于健壮,7.45%的古茶树长势较差和濒死,少数树龄较大的古茶树植株枯梢多,树体残缺、有空洞等不良现状,如巴达l号古茶树,分布在海拔1910m的森林中,古茶树基围达3.14m,距地面1m左右有紧密并生的一级分枝4枝,发现时树高32m,后被狂风所折,现高只有15m,而且树干有空洞,长势逐渐衰弱,有衰忘之虞;最早发现位于勐海县南糯山半坡老寨的古茶树,发现时树高5.5m,基围1.38m,已于1994年枯死,现已无法核查。

2.4古茶树资源分布状况

西双版纳州古茶树资源分布范围广,现存古茶树资源总面积5494.Ihm【1公顷=15亩=100㎡*100㎡】82410亩,比1950年(8666.7hm129990亩)减少了3172.6hm47580亩。从行政区域分布来看,古茶树资源分布于全州l8个乡,59个村(表4),勐海县古茶树资源面积最大,且分布集中,多以古茶山连片分布,共有2932.7hm43980亩,占全州的53.4%,分布于全县的11个乡镇37个村;其次是勐腊县,共1816.9hm,占全州的33.1%,主要分布于象明和易武2个乡镇的8个村;景洪市古茶树资源面积较少,分布零散,共744.5hm,占全州的13.6%,主要分布于基诺乡、勐龙镇和勐往乡的14个村。

从地理环境分布来看,西双版纳州古茶树资源从海拔880m到2200m都有分布,栽培型古茶树主要分布于海拔1400—1800m的山区、丘陵地带,属热带、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

土壤主要有红壤、赤红壤和黄壤,古茶树处于次森林中,以群落形式存在,呈块状分布,如著名的“古六大茶山”、南糯山和布朗山等古茶山是古茶树资源的主要分布点,成为中国优质普洱茶主要产区。

野生茶树分布于海拔1800~1900m的森林中,处于自然保护区内,以群落状分布,如巴达野生茶树居群、格朗和野生茶树居群和勐宋野生茶树居群。

另外,在调查时还发现,当地民族(布朗族、基诺族、哈尼族等)有在村寨附近保留和种植古茶树的习惯,因此,少数古茶树以单株分布于村寨周围、风水林、路边和庭院内,形成古茶树与人、家禽共生的景象。由此可见,西双版纳州古茶树资源在区域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古茶树资源主要分布在经济较落后,交通不发达的山区和半山区。

比如贺开曼迈村有4200亩,曼竜老寨1350亩,班盆村90亩古茶园,老班章4485亩,新班章村1380亩,老曼峨村3205亩。南糯山12000亩,易武倚邦2940亩……

表4西双版纳古茶树资源分布状况(可点击图片查看大图)。下图单位为公顷,1公顷=15亩=100米*100米

@本文资料源自百度文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罗向前,李思颖 ,王家金,陈啸云,梁名志,周玉忠,蒋会兵。

 

藤条茶主要分布在那些地区呢?

藤条茶,被称为会跳舞的古树茶。在云南临沧的部分茶区,会看到很多茶树枝条弯曲细长如藤条一样,单独从这样的茶树上采摘下来的茶叶,就是藤条茶。名如其形,藤条枝形如辫,柔如藤,韵如柳。初见便知其“风华正茂,傲立独行”的风骨。

藤条茶的形成并非来自基因,而是后天人为的。据当地的茶农说,是他们长期以一种特殊的采摘方式而造成的。采藤条的茶叶,使用“留采法”。就是除枝条顶端的新梢外,其他侧枝所有芽和新叶全部手工采净,等到新枝条下一轮发芽,再同样处理,一直持续。

这样茶树叶片会比较少,主干和粗大岔枝呈外露状态,粗大岔枝上生长着几十到上百不等的细长枝条,每根枝条顶端部分生有芽叶。其采养原理在于通过枝条顶部留叶,侧部修枝,保证茶树的顶端优势,促进茶树营养生长和茶树发芽。

藤条茶形表独特,新鲜时芽头滚圆肥壮,绒毛浅绿密厚,晒干后芽头白亮中略带金黄。如果做成饼茶条索清晰,饼面芽绒闪光,让人一看就爱不释手。藤条茶的滋味也很独特,茶汤质充满阳刚之气,高香、劲扬、味刚,口感丰富饱满,甘甜质厚,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这样的形状和味道,都与其生长环境和独特的采摘方式有关。

藤条茶只是一种采养方式。那么藤条茶主要分布在那些地区呢?

藤条茶是云南自古形成的一种传统茶树采养方式,不仅仅盛行于双江的勐库东半山与邦协,还分布在临翔区的昔归与永德、澜沧等地,而在澜沧江的东岸,无量山纵贯普洱市的景谷、镇沅、景东三县,从景东的大朝山东镇开始,穿越镇沅的宝仓山、老乌山,一直延伸到景谷的苦竹山,都有着藤条茶的身影。

在坝糯茶区内树龄较大的藤条茶树,有的枝条有上百根之多,其长度可达数米。可以说坝糯是勐库茶区东半山现存古茶树较多的村寨,坝糯的藤条茶园也是双江县内所有古茶园中保存得最好的茶园。

藤条茶区大都位于清末民国新兴茶园,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中游两岸茶区。藤条茶是云南先民劳动智慧的结晶,是古代茶农根据乔木型大叶种的特性、传统普洱晒青毛茶的制作特点以及云南气候条件而总结出的一套茶树采养模式,成为一项中国农耕文化的茶叶农艺作品,是云茶古代商品化的活见证。

找到约3,998条结果 (用时 0.009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