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树根系分布规律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贵州茶园冬管及防寒防冻技术措施

好茶是种出来的,好茶也是管出来的,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茶树经过春、夏、秋三个季节的生长和采摘,树体已消耗了大量的养分,行间土壤板结,进入冬季,抓好茶园冬季管理(简称冬管)尤为重要。


一、茶园为什么要冬管

1、冬管施肥

遵循茶树生长规律,保证茶树优质高产高效

根据茶树的生长发育规律,进入秋冬季节,茶树地上部分将逐渐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但是茶树的地下部分却恰恰相反,逐渐活跃,并进入全年根系活动的高峰期,此时茶树根系吸收能力大大加强,对养分需求旺盛,及时施肥可保证入冬时根系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为第二年春茶萌发储存足够养分,来年春茶芽肥味美,可实现产量、质量和效益三提升。


2、冬管修剪

修复茶树机体功能,提高树体抗冻能力,构建高产优质树冠

茶树生产季长时间、多批次采摘,茶树体内消耗了大量的有效养分,茶树机体普遍受损,采摘面芽密而小,高低不平,鸡爪枝、对夹叶增多。通过茶园冬管修剪,控制树冠高度、平整度和芽叶分布;去除节节枝,调节生产枝数量和粗壮度,刺激腋芽生长,使发芽基本一致。培育健壮的骨干枝及调节成龄茶树生产枝密度和粗度,维持茶树高产优质的树冠采摘面,达到茶园高产稳产的目的。


3、冬管耕作、清园

构建茶园“清洁舒适”环境,保障茶树“舒心”生长

由于茶园生产季土壤长期踩踏及免耕,土壤板结、通透性差,不利于根系生长和水、肥的渗透、吸收。抓住秋末冬初深翻茶园,有利于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促使茶树根系生长发育和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恢复茶树树体机能。通过土壤的翻耕,可以把地表的害虫卵、蛹、有害的病菌翻到土壤下层,使之窒息而死,或者把下层土壤中的卵、蛹、病菌翻到土表上被日光晒死或冻死。

此外多种病虫害在茶树不同部位或茶园土壤中越冬,通过清园、封园,剪除荫枝、无用枝和病虫枝,清除茶园周围2米以内的杂草,减少病虫越冬场所,降低来年病虫始发基数。


石阡茶园冬管

4、冬管封园

降低来年虫口基数,保障茶树健康生长

封园是控制来年茶树病虫害,推迟病虫害发生时间,减少病虫害发生数量;降低用药次数、用药量和用药成本;降低农药残留,提高茶叶品质,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的一项技术措施。

二、茶园冬管技术措施

1、茶园土壤耕作


01.幼龄茶园的深耕。

幼龄茶园的深耕。茶树种植前经过深垦的幼年茶园,深耕结合基肥的施用,深挖基肥沟。基肥沟深度宜在20cm左右,种茶后第1年,基肥沟离茶树15~20cm,以后随着树龄增大,基肥沟的位置离茶树的距离也应逐渐加大,在不损伤侧根和吸收根的同时利用根的向肥性促进茶树根系生长。


02.成龄茶园的深耕。

成龄茶园的茶行间土壤中都有茶树根系分布,为了少伤根系,条植茶园以深15~20cm为宜;丛植茶园或肥培管理差的茶园,行间根系分布较少,可稍深些,以25~30cm为宜,掌握好在茶树“丛边浅,行间深”原则。

2、茶树修剪与清园

非蓄梢立体采摘茶园,冬管修剪重新塑造良好树冠,培养粗壮枝条,为更好采摘和获得高产优质打下基础;同时除去病虫枝叶、减少越冬病虫基数。轻修剪,剪去树冠表层3~5cm枝叶,主要是用于每年茶季结束后进行的一种修平方法。对树势好、生长旺盛的茶树,剪去蓬面突出部分,使树冠面整齐即可。对于有较多的“鸡爪枝”、细弱枝、病虫害枝和产量开始下降的茶园,应进行深修剪,一般要求剪去树冠面10~15cm,并将“鸡爪枝”全面剪除。

及时清除茶园梯壁杂草、茶园内部杂草,清理修剪残枝病叶和枯枝烂叶,清出茶园并集中无害化处理。

特别提示:冬季修剪和清园时间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为宜。


3、重施基肥

基肥是春茶萌发生长的物质基础,对春茶高产优质有决定性的意义,必须重视基肥的施用。在基肥施用时,做到“净、早、深、足、好”五准则(净—肥料干净;早—适时施肥;深—施肥要深;足—施肥数量足;好—施肥质量好)。根据茶园土壤肥力水平、茶树年龄、茶叶产量、茶树生长势、经济等因素,合理选施发酵腐熟的农家肥、商品有机肥、商品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商品化复合肥。

施肥时间把握在地上部停止生长时,一般在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进行;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地区,茶树生长停止早,施用时期也需相应提前。


杨文博士在茶园示范施肥

4、药剂封园

药剂封园是减少来年病虫危害的有效途径,较为理想的封园药剂是45%的晶体石硫合剂,不仅对螨类的防治效果相当显著,而且对粉虱、蚧类和叶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喷施要求:对茶丛上下,叶片正反面,地面均要喷匀喷透,使用石硫合剂气温不得超过15℃,石硫合剂属强碱性农药,不能与酸性药剂混用,严格控制药液使用浓度,以免产生药害。

5、防寒防冻

01.应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工作,提前做好预防。

02.茶树霜冻害的形成与叶面冰核细菌的存在有密切关系。可提前喷施中生菌素,减少和抑制细菌活性。

03.秋季加强肥培管理或秋末适时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茶皂素”,增加有机物质积累和叶片腊质层厚度,提高茶树抗冻力。冬季重施基肥(有机肥),可提高地温。

04.在迎风口建立防护林带能降低区域内风速,可有效地抵御寒潮袭击。

05.茶园铺草,可提高茶园地温1~2℃,可减轻冻土程度,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

06.秋季在茶园行间套种越冬绿肥,覆盖地面,可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减轻冻害。

07.雪灾后,融雪积水的茶园,及时开沟排水。

08.受冻后,适时剪除冻害枝叶,同时结合增施肥料,保障生产枝留养与树冠恢复。

来源:黔茶资讯 思南三农,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冬管剪影, 茶园秋冬管理培训忙

好茶是种出来的,好茶也是管出来的,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其中冬管尤为重要,冬管管得好,来年品质好。时下,贵州各地正在按部就班开展茶园冬管,一起来看看吧。

黔南茶园冬管培训忙

近日,黔南州茶园秋冬管护现场培训已陆续在全州茶产业重点县(市)召开。由黔南州农业农村局牵头,州农科院、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派出专家组成技术服务团队,分成 5 个小组,奔赴在黔南各县(市)茶园进行管护现场指导,为提高全州茶园管理水平,加强茶园秋冬管护,保证茶叶质量安全,促进茶产业提质、茶企增效、茶农增收。

湄潭茶园冬管培训

为了高质量推动湄潭县2022年茶园的秋冬季管理工作,持续提高茶园质量,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谋划了冬管预热工作。

培训通过现场示范的方式,让参加培训的茶农直观的对蓬面修剪、“亮行亮脚”、挖沟施肥、药剂封园等技术进行学习,为进一步推动全县茶园提质增效助力。

铜仁茶园冬管

延伸阅读

茶园冬管技术及防范霜冻灾害

茶园为什么要冬管

1

冬管施肥

遵循茶树生长规律,保证茶树优质高产高效

根据茶树的生长发育规律,进入秋冬季节,茶树地上部分将逐渐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但是茶树的地下部分却恰恰相反,逐渐活跃,并进入全年根系活动的高峰期,此时茶树根系吸收能力大大加强,对养分需求旺盛,及时施肥可保证入冬时根系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为第二年春茶萌发储存足够养分,来年春茶芽肥味美,可实现产量、质量和效益三提升。

冬管修剪

修复茶树机体功能,提高树体抗冻能力,构建高产优质树冠

茶树生产季长时间、多批次采摘,茶树体内消耗了大量的有效养分,茶树机体普遍受损,采摘面芽密而小,高低不平,鸡爪枝、对夹叶增多。通过茶园冬管修剪,控制树冠高度、平整度和芽叶分布;去除节节枝,调节生产枝数量和粗壮度,刺激腋芽生长,使发芽基本一致。培育健壮的骨干枝及调节成龄茶树生产枝密度和粗度,维持茶树高产优质的树冠采摘面,达到茶园高产稳产的目的。

冬管耕作、清园

构建茶园“清洁舒适”环境,保障茶树“舒心”生长

由于茶园生产季土壤长期踩踏及免耕,土壤板结、通透性差,不利于根系生长和水、肥的渗透、吸收。抓住秋末冬初深翻茶园,有利于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促使茶树根系生长发育和改善土壤通透性,促进恢复茶树树体机能。通过土壤的翻耕,可以把地表的害虫卵、蛹、有害的病菌翻到土壤下层,使之窒息而死,或者把下层土壤中的卵、蛹、病菌翻到土表上被日光晒死或冻死。

此外多种病虫害在茶树不同部位或茶园土壤中越冬,通过清园、封园,剪除荫枝、无用枝和病虫枝,清除茶园周围2米以内的杂草,减少病虫越冬场所,降低来年病虫始发基数

冬管封园

降低来年虫口基数,保障茶树健康生长

封园是控制来年茶树病虫害,推迟病虫害发生时间,减少病虫害发生数量;降低用药次数、用药量和用药成本;降低农药残留,提高茶叶品质,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的一项技术措施。

茶园冬管技术措施

1

茶园土壤耕作

幼龄茶园的深耕。

幼龄茶园的深耕。茶树种植前经过深垦的幼年茶园,深耕结合基肥的施用,深挖基肥沟。基肥沟深度宜在30cm左右,种茶后第1年基肥沟部位要离茶树20~30cm,以后随着树龄增大,基肥沟的部位离开茶树的距离也应逐渐加大。

成龄茶园的深耕。

成龄茶园的茶行间土壤中都有茶树根系分布,为了少伤根系,条植茶园以深15~20cm为宜;丛植茶园或肥培管理差的茶园,行间根系分布较少,可稍深些,以25~30cm为宜,掌握好在茶树“丛边浅,行间深”原则。

2

茶树修剪与清园

非蓄梢立体采摘茶园,冬管修剪重新塑造良好树冠,培养粗壮枝条,为更好采摘和获得高产优质打下基础;同时除去病虫枝叶、减少越冬病虫基数。轻修剪,剪去树冠表层3~5cm枝叶,主要是用于每年茶季结束后进行的一种修平方法。对树势好、生长旺盛的茶树,剪去蓬面突出部分,使树冠面整齐即可。对于有较多的“鸡爪枝”、细弱枝、病虫害枝和产量开始下降的茶园,应进行深修剪,一般要求剪去树冠面 10~15 cm,并将“鸡爪枝”全面剪除。

及时清除茶园梯壁杂草、茶园内部杂草,清理修剪残枝病叶和枯枝烂叶,清出茶园并集中无害化处理。

特别提示:冬季修剪和清园时间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为宜

重施基肥

基肥是春茶萌发生长的物质基础,对春茶高产优质有决定性的意义,必须重视基肥的施用。在基肥施用时,做到“净、早、深、足、好”五准则(净—肥料干净;早—适时施肥;深—施肥要深;足—施肥数量足;好—施肥质量好)。根据茶园土壤肥力水平、茶树年龄、茶叶产量、茶树生长势、经济等因素,合理选施发酵腐熟的农家肥、商品有机肥、商品化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商品化复合肥。

施肥时间把握在地上部停止生长时,一般在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进行;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地区,茶树生长停止早,施用时期也需相应提前。

药剂封园

药剂封园是减少来年病虫危害的有效途径,较为理想的封园药剂是45%的晶体石硫合剂,不仅对螨类的防治效果相当显著,而且对粉虱、蚧类和叶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喷施要求:对茶丛上下,叶片正反面,地面均要喷匀喷透,使用石硫合剂气温不得超过15℃石硫合剂属强碱性农药,不能与酸性药剂混用,严格控制药液使用浓度,以免产生药害

5

防寒防冻

茶树霜冻害的形成与叶面冰核细菌的存在有密切关系。可提前喷施中生菌素,减少和抑制细菌活性。

秋季加强肥培管理或秋末适时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茶皂素”,增加有机物质积累和叶片腊质层厚度,提高茶树抗冻力。冬季重施基肥(有机肥),可提高地温

在迎风口建立防护林带能降低区域内风速,可有效地抵御寒潮袭击。

茶园铺草,可提高茶园地温1~2℃,可减轻冻土程度,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

秋季在茶园行间套种越冬绿肥,覆盖地面,可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减轻冻害。

雪灾后,融雪积水的茶园,及时开沟排水

受冻后,适时剪除冻害枝叶,同时结合增施肥料,保障生产枝留养与树冠恢复。

来源:黔茶资讯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长期施氮对茶园土壤磷循环特征影响研究取得新进展,中国茶园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导读:

长期施氮对茶园土壤磷循环特征影响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国茶园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茯茶立功!发酵桑叶提高类黄酮含量获突破性成果

01

长期施氮对茶园土壤磷循环特征影响研究取得新进展

氮(N)和磷(P)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两种重要营养元素。磷能够通过促进茶树根系吸收养分和参与茶树体内多种生理活动和代谢过程来提高茶叶产量,还能够通过调节总游离氨基酸的比例和茶多酚、γ-氨基丁酸(GABA)和蛋白质的含量来改善绿茶的品质。氮肥施用会改变磷的有效性和磷循环速率,从而影响作物对磷素的吸收和利用,但在不同生态系统、不同作物土壤中又存在较大差异。茶园长年施用化学氮肥,但茶园土壤具有显著的酸化及富铝特性,限制了我们对茶园土壤磷循环机制的认识。

近期,茶树营养与养分管理技术创新团队基于长期定位施肥试验,解析了土壤有效磷和磷循环相关微生物群落对长期施氮的响应机制。相关研究结果以发表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上。该研究基于长期定位试验土壤样本,通过宏基因组技术分析了土壤磷循环相关基因丰度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表明,长期施用化学氮肥会导致土壤酸化,并加剧微生物的磷饥饿响应,表现为提高了土壤pstABCS高亲和性磷转运基因的丰度,表明施氮强化了土壤解磷微生物群落对磷资源的竞争。此外,施用氮肥虽然可以增强土壤无机磷的溶解,但同时也会削弱有机磷的矿化能力,总体上茶园土壤有机磷矿化能力的下降与磷有效性的降低有更强的相关性,因而长期施氮会导致土壤磷有效性的下降。此外,长期施氮导致的土壤酸化和有效磷含量下降也会导致参与磷循环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上述结果论证了在生产茶园中定期补充磷肥的必要性,为茶园平衡施肥和茶叶可持续生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持。博士研究生姜艳艳为论文第一作者,杨向德博士和阮建云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等项目支持。

氮肥施用对茶园土壤磷有效性及相关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

02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明确中国茶园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土壤有机碳(SOC)是土壤肥力的基础,也是评价土壤质量的核心指标。此外,土壤具有巨大的碳储量,从宏观尺度上探讨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对整体上掌握茶园土壤肥力现状及其在全球气候调节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碳库估算具有重要意义。

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南方山地丘陵地区广泛种植,但此前历次土壤普查工作中,茶园土壤的样本很少,制约了对我国茶园土壤有机碳的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的认识。

2021年底,茶树营养与养分管理创新团队在我国16个主要产茶省份采集了965份茶园土壤样品,通过实测数据,首次明确了不同气候带、茶区、省份和栽培品种下的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并解析了影响我国茶园土壤有机碳分布格局的主控因子及其相对贡献。结果表明,我国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分布在10—20 g kg-1之间(~45%样本量)。总体上,我国茶叶主产区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出高度的空间异质性,但其空间分布又具有显著的地带性规律。具体表现为: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分布从热带、亚热带向温带递减,自西南、华南向江北茶区递减;各产茶省份中,以云南茶区最高,陕西最低;种植大叶种茶树的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中小叶种茶园。

分析显示,地理因素(纬度和海拔)对SOC含量有很大的间接作用,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纬度、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特征与一般农田土壤有机碳分布规律存在相反趋势,表明出鲜明的茶树栽培特异性。上述研究工作为我国茶园土壤肥力评价、养分综合管理和固碳减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关研究结果已于近期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期刊在线发表。杨向德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马立锋研究员和阮建云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研究得到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等项目支持。

图1 不同省份茶园有机碳含量的样本分布(颜色: 数值区间;饼大小:含量高低)

图2 不同省份、茶区、树种、气候带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

图3 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纬度、海拔、年均气温、年均降水的线性回归

03

茯茶立功!发酵桑叶提高类黄酮含量获突破性成果

日前,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在利用茯茶分离出的冠突散囊菌发酵桑叶进而提高类黄酮含量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茯茶是一种独特的黑茶,与其他类型的茶不同,茯茶中含有优势真菌物种冠突散囊菌,在茯茶加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生化活动和微生物群落演变过程,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许多积极影响。西北大学研究人员采用基因组测序技术,从茯茶中分离鉴定出冠突散囊菌。研究发现,这些冠突散囊菌具有显著的抑菌、耐受消化、减轻肠道炎症损伤等益生菌特性,且能显著改变黑茶中的酚酸和黄酮类化合物,因为冠突曲霉分泌的碳水化合物水解酶是黄酮类化合物释放的重要因子。

桑叶富含多种药理活性化合物,桑叶黄酮类是最有希望治疗糖尿病的化合物,因为它可以内源性控制葡萄糖稳态。但是,桑叶类黄酮大多以结合态的形式存在而不能被轻易提取,这也导致了其生物利用度和生物活性的降低。而固态发酵法(SSF)可以从相应的底物中释放类黄酮,提高桑叶总类黄酮含量,并通过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生新的类黄酮,进而提高了抗氧化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已经成为提高药用植物有效性的有效途径。

研究人员选用了13株冠突散囊菌、米根霉、毛霉和黑曲霉等4类菌株,通过构建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来优化真菌固态发酵桑叶条件,从而增强SSF对桑叶类黄酮的释放和转化。米根霉、总状毛霉和黑曲霉常用于谷物和豆类等食品原料的发酵,可以增加燕麦中的酚类和类黄酮。研究人员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结构分析和碳水化合物水解酶活性评估,阐明了真菌固态发酵桑叶类黄酮的释放和生物转化机制。

该研究的亮点在于固态发酵提高了桑叶总类黄酮含量,提高了抗氧化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并发现冠突曲霉分泌的碳水化合物水解酶是黄酮类化合物释放的重要因子,酚酸氧化和分子重排是黄酮类化合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途径。同时,研究人员经过模型预测和试验验证,明确了发酵后桑叶类黄酮的总释放量显著高于未发酵的桑叶,分析表明了固态发酵后29种代谢物(尤其是紫丁香苷和花色苷)的上调有助于提高桑叶类黄酮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导致固态发酵桑叶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该研究成果对于最大限度地利用桑叶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食品报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23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