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找到约94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江西省2023年农业主推技术: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江西是产茶大省,茶文化历史悠久。近年来,江西各级政府在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以庐山云雾茶、婺源绿茶、浮梁茶、遂川狗牯脑、宁红茶等“四绿一红”五大茶叶品牌为引领,大力做大做强茶产业品牌。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江西省农业七大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更是明确提出要主攻名优茶,做大出口茶,力争到2025年茶产业综合产值达200亿元。为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打造无公害、有机茶叶品牌,推进江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集成推广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尤为重要。

据常年监测,江西茶叶主要病虫害有茶小绿叶蝉、茶尺蠖、茶毛虫、蚜虫、夜蛾类、刺蛾类、茶蓑蛾、茶橙瘿螨、潜叶蛾和炭疽病、轮斑病、茶云纹叶枯病、赤叶斑病、茶白星病、茶饼病等10余种。根据江西省茶叶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发生区域特征,结合多年各地防控茶叶病虫害的成功经验,制定了茶叶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模式。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以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集成推广以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安全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为重点的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当前,该技术已在江西省各茶叶主产区较大范围推广应用,技术应用主要集中在九江、上饶、宜春、吉安、景德镇等地,技术示范面积8.4万亩。其中,茶园病虫害的系统调查、监测与治理被列入九江市科技计划项目(重点研发-农业领域)(九科字[2020]38号,项目编号:2019086)。

(三)提质增效情况

根据九江、宜春等地初步测算,茶园绿色防控示范区内化学农药减量达20%以上,每亩节省用工用药成本100元以上,每亩多采的茶鲜叶价值达400元以上,综合经济效益每亩可增收500元以上,茶园茶叶质量稳步提升。同时,绿色防控示范区带动周边茶园自行购置应用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形成广阔的辐射区,综合评估辐射区每亩可增加经济效益100元以上,提质增收效果明显。

通过推广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实现茶园农药减量增效,大大降低农药对茶园生态环境的污染,保护病虫天敌,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农户收益,促进茶产业绿色发展,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四)技术获奖情况

二、技术要点

(一)防控策略

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为重要手段,以化学防治为应急措施的策略。重点防治重大病虫,优先采用健身栽培、生物农药以及保护利用天敌等绿色防控技术,安全、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生物多样性,保障茶产品质量安全和茶园生态环境安全。

(二)主推技术

1、农业防治技术

加强茶园管理,增强树势。结合修剪和深耕施肥,清理茶园内枯枝落叶和茶树上的病虫枝叶,捡除茶尺蠖蛹茧,带出茶园集中销毁,减少病虫基数;及时分批多次采摘,摘除有虫芽叶、害虫卵块、虫苞和病叶,减轻蚜虫、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白星病等为害。

图1修剪茶园

2、生态调控技术

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构建茶园天敌的栖息、繁殖场所,保护利用瓢虫、草蛉、盲蝽、寄生蜂、蜘蛛等天敌,促进茶园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一是套种豆科绿肥植物(如:三叶草、紫云英等),能起到固氮作用,提高土壤肥力。

二是夏、冬季在茶树行间铺草,给天敌创造良好栖息、繁殖场所。

三是适当保留茶园浅根、低矮的自然杂草,也可在茶园内种植鼠茅草、藿香蓟、三叶草、万寿菊等,抑制茶园恶性杂草生长,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天敌。

3、理化诱控技术

一是灯光诱杀害虫。茶园每30-50亩安装一盏杀虫灯(优先选用天敌友好型杀虫灯),安装时灯管高于茶树蓬面20-60厘米,4月上旬至10月底晚上7-10点开灯,诱杀茶尺蠖、茶毛虫、茶小绿叶蝉等害虫。


图2杀虫灯诱杀害虫(下图为天敌友好型杀虫灯)

二是性诱诱杀害虫。3月上旬至10月,茶园每亩安装1-2套性诱捕器,内置茶尺蠖或茶毛虫性诱剂诱芯,悬挂至高于茶树蓬面25厘米处,诱杀其雄性成虫。及时、定期更换粘虫板和诱芯。    

图3性诱捕器诱杀害虫

三是色板诱杀害虫。茶园每亩均匀插挂20-25片色板(优先选用天敌友好型粘虫板),棋盘式布局,色板底部高于茶树蓬面10-20厘米,诱杀黑刺粉虱、茶小绿叶蝉、蚜虫等害虫。  

图4天敌友好型粘虫板

4、生物防治技术

防治茶饼病、白星病、炭疽病,可在发病初期使用多抗霉素;防治茶毛虫、茶尺蠖可选用短稳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鱼藤酮、蛇床子素、苦参碱、印楝素等;防治茶小绿叶蝉,可选用茶皂素、白僵菌等。湿度大的天气施用生物农药,效果更佳。有条件的地方可人工释放巴氏新小绥螨等捕食螨,控制茶园害螨。

5、科学用药技术

适时适量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可在害虫低龄幼虫高峰期,选用虫螨腈、联苯菊酯等药剂防治茶尺蠖和茶毛虫;选用虫螨腈、茚虫威、联苯菊酯等药剂防治茶小绿叶蝉。在病害发生初期,选用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药剂防治茶炭疽病等。

三、适宜区域

适宜江西省各茶叶主产区(实施技术时应注意结合当地实际,根据具体茶园园相和防治对象的不同,选择搭配不同的防控方法,以最优配置为原则,尽量降低防控成本,提升防控效果)。

四、注意事项

1、施药前进行调查,根据防治指标适时防治(防治指标:灰/茶尺蠖4500头/亩或10头/米茶行,3龄前喷施;小绿叶蝉,夏茶6头/百叶,秋茶12头/百叶;害螨3-4头/cm2叶面积或有螨叶率>40%;防治炭疽病等病害时,需在发病初期或前期施药)。

2、理化诱控诱杀害虫,应大面积连片应用。

3、种植三叶草应注意种植前深耕施肥除草,并于三叶草生长初期人工拔除其他恶性杂草,确保三叶草等良性杂草成为优势种。

4、应用生物药剂品种时,施药期应提前2-3天,确保药效。

5、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与混配,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药剂。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保障茶产品安全。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

来源:江西省农业农村厅,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潮州凤凰山:绿色防控让古茶树焕发新生机

潮州凤凰山万亩茶园,一排排整齐单丛茶树犹如“绿色波涛”,阵阵茶香飘送,让人心旷神怡。小小绿叶子,致富“黄金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潮州始终牢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仅让一方生态焕发生机,更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新未来。然而,作为潮州单丛茶之“根”的古茶树,却因病虫害难以有效防治、茶农专业养护知识普遍欠缺、周边生态屡遭破坏等因素,给当地古茶树保护带来挑战。

物种资源珍稀、栽培年代久远的潮州单丛古茶树,其数量之多、集中分布面积之大属国内罕见。如何保护好珍稀的古茶树资源?把有限的茶树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潮州单丛茶产业的提质增效提供支撑?2018年底,市农业农村局就潮州单丛茶树病虫害防控问题组织多次研讨会和现场考察,决定由华南农业大学牵头,联合各相关单位开展潮州单丛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研究工作。

在鉴定、监测古茶树病虫害方面运用了什么技术?如何提高茶企茶农运用科学手段对古茶树进行保护的能力?三年来,潮州单丛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工作开展成效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市农业局等单位。

借助精密仪器为古茶树诊断

项目团队成员采用树木根系雷达探测仪对古茶树的根系进行检测。

茶山环绕,古茶葱郁,在凤凰天池茶园,成片的古茶树连绵起伏。华农大学项目团队成员把我们带到一株古茶树前。“判断一棵树是否健康,和给人看病一样也需要望闻问切,除了多年的工作经验,也要借助精密仪器,通过设备给它进一步诊断。”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毕可可介绍道。两名“树木医生”掏出设备,将8个探头等距钉进树干中“围成一圈”,将树干探测“神器”——声波断层扫描设备,通过数据线与钉子相连。只要挨个敲击探头,通过信号采集器连接电脑,古树的相关数据立刻传送到相关设备上,在电脑上就能画出树木的空洞横截面示意图。树干是否遭遇空心、腐朽、病虫害一目了然。原来,这是利用应力波在健康木、腐朽木中传播速度快慢不同的特性,来判断树木内部结构,从而推断树木的健康状况。

“根系是树木的重要器官,是树木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的基础。根系的分布和结构决定了树木吸收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反映出植物适应环境的状态与能力。”随后,“树木医生”采用树木根系雷达探测仪对一株约700年的古茶树的根部进行非侵入式检查,他们以树干中心为圆心设置三个圆周依次进行扫描,以脉冲形式通过天线定向将电磁波发射到检测物体。电磁波在介质传播过程中遇到电性差异的目标体时发生反射,被天线接收,从而得到雷达波普图像。经过数据分析和人工处理,可形成古茶树的“体检报告”,获取其根系范围、深度、树木的根系三维状态等信息。“通过根系探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树木根系抓地力的强弱,而且对后续的复壮救护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毕可可介绍,对根系较少和长势差的茶树,将进行深根施肥,使养分能及时、高效传达至茶树吸收根部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铲刀清除腐烂组织、杀虫除菌、涂抹愈合剂、用泡沫填充树洞……像牙医“补牙”一样,“树木医生”正为乌岽村的一株茶树“铲除病灶,缝合伤口”。“由于虫害、修剪不当等原因容易造成树干木质部腐朽,形成空洞。若不及时处理,积水后更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树洞越变越大,可能导致古树倾倒,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毕可可介绍,对于这些树洞,通常要使用榔头、刮刀、凿子、刷子、铲刀等工具清除腐烂的木质部以及杂物。对清理腐烂组织和修剪所留下的切口,要使用树木伤口愈合剂进行封涂。该愈合剂特有成分能迅速激活植物免疫系统,加强酚类代谢,消毒、杀菌、防腐,防水分养分流失,促进伤口愈合,抑制有害病菌侵染。最后,还要使用泡沫进行填料,使得洞口严密不透水,做好调色装饰。

在凤凰镇乌岽村的一片古茶园,项目团队成员、市农业局的有关工作人员正对一株两年前“施治”的古茶树进行“回访”。据了解,这株有几百年树龄的名树,名曰“香番薯”。两年前,这株茶树濒临死亡,病虫害严重。项目团队帮助茶农诊断茶树的生长情况,利用催根的技术,帮它养根,指导茶农开展病虫害防治,增施有机肥。如今叶子肥厚、吸收力强,又恢复了生机。

绿色防控古茶树病虫害

濒临死亡的古茶树,经过两年的救治,萌发新芽。

近年来,潮州单丛茶产业快速发展,潮州单丛茶金字招牌逐渐打响全国、走向世界。然而随着茶园种植面积急剧扩大,原有的森林砍伐消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古茶树的立地环境被改变。部分茶农过度保护、茶园茶树种植过密、不合理使用农药等问题突出,造成茶树营养不良。病虫害局部爆发成灾,特别是蛀干害虫天牛和小蠹等。种植者对新发茶树病虫害种类、为害方式和发生规律认知不足,防治茶树病虫害仍以传统的化学防治为主,茶树病虫害防治效果不理想,导致珍稀古茶树大量衰弱死亡。以上现象已成为潮州单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威胁潮州单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2018年底,潮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潮州市茶叶科学研究中心、潮州市植保植检站等相关单位,就潮州单丛茶树病虫害防控问题召开多次研讨会并进行多次现场考察,决定由华南农业大学牵头,联合各相关单位开展为期三年的潮州单丛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研究工作。

据了解,“潮州单丛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研究”项目结合潮州单丛茶树(重点关注古茶树)的病虫害发生特点,针对当前病虫害持续成灾危害和缺少有效控制技术的突出问题,系统查明和掌握潮州单丛茶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危害特点、发生和灾变规律,制定出有效的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控技术,创建以生态调控为核心、多种病虫害生物防控技术相协同的、高效的潮州单丛茶树病虫害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并进行示范推广。

项目于2019年5月正式启动。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团队联合相关单位,制定了详细项目实施方案,主要从潮州茶树病虫害主要种类和为害规律,新发重大病虫害的快速鉴定、监测和防控技术研发,潮州单丛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等方面开展工作。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研究员、项目负责人王兴民介绍,“我们计划建立一支稳定的单丛茶树病虫害防控研究队伍,每月在凤凰山开展全面的病虫害发生情况监测,系统查明和掌握潮州单丛茶树的病虫害种类、为害特点,以明确不同茶区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规律;培养一批基层技术人员,通过试验示范、农民田间技术培训和推广展示等途径,从技术上保障单丛茶叶的安全生产,并推动潮州茶产业稳健发展,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

项目研究团队联合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研究院,在凤凰山开展了古茶树健康监测和救治复壮工作,这是国内首次系统性地开展相关工作。在凤凰天池、乌岽狮头村、大庵、大坪村、丹湖村等地,对部分古茶树开展了健康监测和救治复壮,研发集成了古茶树的救治复壮技术体系,包括古茶树健康档案建立(树龄检测、根系雷达监测和树干声波检测)、古茶树促根状根、树干修复、根腐病、白蚁和蛀干害虫防治等技术。

王兴民告诉记者,初到凤凰山时团队研发进展并不顺利。“古茶树价值很高,茶农不轻易让陌生人触碰,我们沟通起来比较困难。另外,时常有很多单位邀请不同的专家团队到茶山开展指导,技术水平参差不一,给予的指导方案也混乱,导致茶农对专家不信任,也使得我们的科研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他说,长期以来,茶农秉承祖辈流传下来的传统种植知识,缺乏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和防治技术。他们对有机茶、生态茶园的理解有所偏差,只相信熟人介绍的产品,容易受农资店和化学农药公司误导,对新发病虫害防治科学技术抵触心强。

如何才能改变这个现状?项目团队联合潮州市农业农村局、潮州市茶叶科学研究中心、潮州市茶农协会,以及当地具有先进病虫害防控理念的农资公司等,通过制作技术宣传手册、多渠道反复与茶农沟通座谈、邀请省内权威专家团队进行科普和示范等措施,逐步得到茶农的理解和配合。同时潜心研究古茶树修复复壮、新发病虫害的危害规律和防控技术等,形成一系列落地可行性强的绿色可持续茶树栽培管理技术。

该团队还组织了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潮州市茶科中心等单位,组建了包括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茶学、植物学、土壤学、生态学专业的专家队伍,针对潮州单丛新发病虫害茶树枝肿病、古茶树蛀干害虫等进行科研攻关,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项目团队集成了潮州单丛茶树病虫害的系列绿色防控技术,包括茶树各类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生态茶园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分别在凤凰镇的乌岽狮头村、大坪村、丹湖村、福南村和大桥村建立了5个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覆盖了高山、中山和低山典型茶区,辐射整个凤凰山茶区。相关的技术也被列为广东省农业厅“2022年农业主推技术”,并已制订相关技术标准1项,正在制订技术标准3项。

项目团队联系多个单位和专家团队,联合攻关,摸清了古茶树的衰弱死亡原因,研发集成了古茶树健康监测、修复复壮、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体系,明确了茶树枝肿病的病原物和流行规律,古茶树蛀干害虫天牛和小蠹的种类及为害规律,开发了茶树枝肿病、四脊茶天牛和小圆胸小蠹的分子快速鉴定方法;筛选了茶树枝肿病的防治药剂,研发合成了四脊茶天牛专用性诱剂和太阳能杀虫灯;研发集成了茶树枝肿病和天牛、小蠹的综合防治方法,达到了最初设定的目标。依托项目科研成果,已发表科研论文两篇,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正在撰写国家发明专利两项。此外,项目团队组织省内相关领域顶尖专家,积极配合潮州市农业农村局、潮州市茶叶研究中心等相关单位开展茶树病虫害科普知识宣传,与相关单位联合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宣传服务。

接下来,项目团队将把工作重心放在技术普及推广方面,加强高校和当地茶农、茶企的联系,运用“高校+科研院所+地方农业部门+地方推广部门”“技术培训+技术宣传+示范推广”“科技人员+协会/学会+茶农”“企业+基地+茶农”等多种积极有效的推广模式,让茶农学会运用新的知识和技术手段科学管理茶园;组建专家技术团队,以过硬的专业知识作为技术支撑,培养一批当地的基层技术人员,形成一支稳定的古树修复保护和茶树病虫害防控研究队伍;并建立综合示范区,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全局,向大众展现研究成果,进而从技术上保障凤凰茶叶安全生产、茶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有力支撑凤凰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组织开展古茶树保护工作提高古茶树管理综合水平

项目团队成员对茶树进行清腐防蛀。

□资讯链接

潮州单丛古茶树是世界少有的栽培型古茶树,它既是古树,也是高价值茶的生产载体。目前,国内外相关保护可借鉴的研究成果较少。古茶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不仅要政府部门的统筹推进,多学科、多技术、多部门的协同研究和集成,还要古茶树产权人(经营者)的积极配合和参与。

在古茶树保护修复方面,我市农业部门做了一些前期的基础性工作,在茶农(企业)的配合下建立了保护和修复的示范点,技术部门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效。值得一提的是,市农业农村局近年聘请华南农业大学团队重点开展整个茶区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研究,该团队开展技术研究,寻找适合凤凰古茶树保护的有效办法,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方式,让广大茶农掌握古茶树保护复壮的方法,共同做好古茶树的保护工作。

当前潮州单丛茶古茶树保护和修复工作有一定成效,但受以下因素影响,包括系统性技术研究整合仍处于起步阶段;示范点建设技术措施相对单一,综合示范效果有待提高;古茶树管护者的科学管护意识和水平不高等,使得古茶树保护和修复工作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接下来,市农业部门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保护古茶树的指示精神,把古茶树保护作为擦亮凤凰单丛茶金字招牌的重点工作、作为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措施,组织开展古茶树的保护工作。以立法保护方式,强化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担当,增强古茶树管理人保护古茶树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组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保护的统筹和协调工作。对濒临死亡的名古茶树开展调查,落实一树一策修复措施,及时开展抢救性修复。总结、利用现有的科研成果,借脑、借智开展古茶树保护和修复的系统研究,制订确实可行的科技措施;建立科学管护示范点,做好示范推广工作。利用示范点和各类型的科技活动,广泛开展古茶树科学管理知识宣传;结合生产季节组织古茶树管理人进行专题技术培训,提高管护水平。积极探索古茶树管护、修复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好适合我市古茶树保护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生产资料的引进和推广工作,全面提高古茶树管理综合水平。

来源:潮州市茶产业促进会 市农业农村局 ,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绿色防控让古茶树焕发新生机

潮州凤凰山万亩茶园,一排排整齐单丛茶树犹如“绿色波涛”,阵阵茶香飘送,让人心旷神怡。小小绿叶子,致富“黄金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潮州始终牢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仅让一方生态焕发生机,更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新未来。然而,作为潮州单丛茶之“根”的古茶树,却因病虫害难以有效防治、茶农专业养护知识普遍欠缺、周边生态屡遭破坏等因素,给当地古茶树保护带来挑战。

物种资源珍稀、栽培年代久远的潮州单丛古茶树,其数量之多、集中分布面积之大属国内罕见。如何保护好珍稀的古茶树资源?把有限的茶树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潮州单丛茶产业的提质增效提供支撑?2018年底,市农业农村局就潮州单丛茶树病虫害防控问题组织多次研讨会和现场考察,决定由华南农业大学牵头,联合各相关单位开展潮州单丛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研究工作。

在鉴定、监测古茶树病虫害方面运用了什么技术?如何提高茶企茶农运用科学手段对古茶树进行保护的能力?三年来,潮州单丛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工作开展成效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市农业局等单位。

借助精密仪器为古茶树诊断

项目团队成员采用树木根系雷达探测仪对古茶树的根系进行检测。

茶山环绕,古茶葱郁,在凤凰天池茶园,成片的古茶树连绵起伏。华农大学项目团队成员把我们带到一株古茶树前。“判断一棵树是否健康,和给人看病一样也需要望闻问切,除了多年的工作经验,也要借助精密仪器,通过设备给它进一步诊断。”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毕可可介绍道。两名“树木医生”掏出设备,将8个探头等距钉进树干中“围成一圈”,将树干探测“神器”——声波断层扫描设备,通过数据线与钉子相连。只要挨个敲击探头,通过信号采集器连接电脑,古树的相关数据立刻传送到相关设备上,在电脑上就能画出树木的空洞横截面示意图。树干是否遭遇空心、腐朽、病虫害一目了然。原来,这是利用应力波在健康木、腐朽木中传播速度快慢不同的特性,来判断树木内部结构,从而推断树木的健康状况。

“根系是树木的重要器官,是树木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的基础。根系的分布和结构决定了树木吸收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反映出植物适应环境的状态与能力。”随后,“树木医生”采用树木根系雷达探测仪对一株约700年的古茶树的根部进行非侵入式检查,他们以树干中心为圆心设置三个圆周依次进行扫描,以脉冲形式通过天线定向将电磁波发射到检测物体。电磁波在介质传播过程中遇到电性差异的目标体时发生反射,被天线接收,从而得到雷达波普图像。经过数据分析和人工处理,可形成古茶树的“体检报告”,获取其根系范围、深度、树木的根系三维状态等信息。“通过根系探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树木根系抓地力的强弱,而且对后续的复壮救护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毕可可介绍,对根系较少和长势差的茶树,将进行深根施肥,使养分能及时、高效传达至茶树吸收根部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铲刀清除腐烂组织、杀虫除菌、涂抹愈合剂、用泡沫填充树洞……像牙医“补牙”一样,“树木医生”正为乌岽村的一株茶树“铲除病灶,缝合伤口”。“由于虫害、修剪不当等原因容易造成树干木质部腐朽,形成空洞。若不及时处理,积水后更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树洞越变越大,可能导致古树倾倒,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毕可可介绍,对于这些树洞,通常要使用榔头、刮刀、凿子、刷子、铲刀等工具清除腐烂的木质部以及杂物。对清理腐烂组织和修剪所留下的切口,要使用树木伤口愈合剂进行封涂。该愈合剂特有成分能迅速激活植物免疫系统,加强酚类代谢,消毒、杀菌、防腐,防水分养分流失,促进伤口愈合,抑制有害病菌侵染。最后,还要使用泡沫进行填料,使得洞口严密不透水,做好调色装饰。

在凤凰镇乌岽村的一片古茶园,项目团队成员、市农业局的有关工作人员正对一株两年前“施治”的古茶树进行“回访”。据了解,这株有几百年树龄的名树,名曰“香番薯”。两年前,这株茶树濒临死亡,病虫害严重。项目团队帮助茶农诊断茶树的生长情况,利用催根的技术,帮它养根,指导茶农开展病虫害防治,增施有机肥。如今叶子肥厚、吸收力强,又恢复了生机。

绿色防控古茶树病虫害

濒临死亡的古茶树,经过两年的救治,萌发新芽。

近年来,潮州单丛茶产业快速发展,潮州单丛茶金字招牌逐渐打响全国、走向世界。然而随着茶园种植面积急剧扩大,原有的森林砍伐消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古茶树的立地环境被改变。部分茶农过度保护、茶园茶树种植过密、不合理使用农药等问题突出,造成茶树营养不良。病虫害局部爆发成灾,特别是蛀干害虫天牛和小蠹等。种植者对新发茶树病虫害种类、为害方式和发生规律认知不足,防治茶树病虫害仍以传统的化学防治为主,茶树病虫害防治效果不理想,导致珍稀古茶树大量衰弱死亡。以上现象已成为潮州单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威胁潮州单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2018年底,潮州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潮州市茶叶科学研究中心、潮州市植保植检站等相关单位,就潮州单丛茶树病虫害防控问题召开多次研讨会并进行多次现场考察,决定由华南农业大学牵头,联合各相关单位开展为期三年的潮州单丛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研究工作。

据了解,“潮州单丛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研究”项目结合潮州单丛茶树(重点关注古茶树)的病虫害发生特点,针对当前病虫害持续成灾危害和缺少有效控制技术的突出问题,系统查明和掌握潮州单丛茶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危害特点、发生和灾变规律,制定出有效的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控技术,创建以生态调控为核心、多种病虫害生物防控技术相协同的、高效的潮州单丛茶树病虫害可持续防控技术体系并进行示范推广。

项目于2019年5月正式启动。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团队联合相关单位,制定了详细项目实施方案,主要从潮州茶树病虫害主要种类和为害规律,新发重大病虫害的快速鉴定、监测和防控技术研发,潮州单丛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等方面开展工作。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研究员、项目负责人王兴民介绍,“我们计划建立一支稳定的单丛茶树病虫害防控研究队伍,每月在凤凰山开展全面的病虫害发生情况监测,系统查明和掌握潮州单丛茶树的病虫害种类、为害特点,以明确不同茶区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规律;培养一批基层技术人员,通过试验示范、农民田间技术培训和推广展示等途径,从技术上保障单丛茶叶的安全生产,并推动潮州茶产业稳健发展,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

项目研究团队联合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研究院,在凤凰山开展了古茶树健康监测和救治复壮工作,这是国内首次系统性地开展相关工作。在凤凰天池、乌岽狮头村、大庵、大坪村、丹湖村等地,对部分古茶树开展了健康监测和救治复壮,研发集成了古茶树的救治复壮技术体系,包括古茶树健康档案建立(树龄检测、根系雷达监测和树干声波检测)、古茶树促根状根、树干修复、根腐病、白蚁和蛀干害虫防治等技术。

王兴民告诉记者,初到凤凰山时团队研发进展并不顺利。“古茶树价值很高,茶农不轻易让陌生人触碰,我们沟通起来比较困难。另外,时常有很多单位邀请不同的专家团队到茶山开展指导,技术水平参差不一,给予的指导方案也混乱,导致茶农对专家不信任,也使得我们的科研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他说,长期以来,茶农秉承祖辈流传下来的传统种植知识,缺乏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意识和防治技术。他们对有机茶、生态茶园的理解有所偏差,只相信熟人介绍的产品,容易受农资店和化学农药公司误导,对新发病虫害防治科学技术抵触心强。

如何才能改变这个现状?项目团队联合潮州市农业农村局、潮州市茶叶科学研究中心、潮州市茶农协会,以及当地具有先进病虫害防控理念的农资公司等,通过制作技术宣传手册、多渠道反复与茶农沟通座谈、邀请省内权威专家团队进行科普和示范等措施,逐步得到茶农的理解和配合。同时潜心研究古茶树修复复壮、新发病虫害的危害规律和防控技术等,形成一系列落地可行性强的绿色可持续茶树栽培管理技术。

该团队还组织了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潮州市茶科中心等单位,组建了包括农业昆虫学、植物病理学、茶学、植物学、土壤学、生态学专业的专家队伍,针对潮州单丛新发病虫害茶树枝肿病、古茶树蛀干害虫等进行科研攻关,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项目团队集成了潮州单丛茶树病虫害的系列绿色防控技术,包括茶树各类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生态茶园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分别在凤凰镇的乌岽狮头村、大坪村、丹湖村、福南村和大桥村建立了5个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基地,覆盖了高山、中山和低山典型茶区,辐射整个凤凰山茶区。相关的技术也被列为广东省农业厅“2022年农业主推技术”,并已制订相关技术标准1项,正在制订技术标准3项。

项目团队联系多个单位和专家团队,联合攻关,摸清了古茶树的衰弱死亡原因,研发集成了古茶树健康监测、修复复壮、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体系,明确了茶树枝肿病的病原物和流行规律,古茶树蛀干害虫天牛和小蠹的种类及为害规律,开发了茶树枝肿病、四脊茶天牛和小圆胸小蠹的分子快速鉴定方法;筛选了茶树枝肿病的防治药剂,研发合成了四脊茶天牛专用性诱剂和太阳能杀虫灯;研发集成了茶树枝肿病和天牛、小蠹的综合防治方法,达到了最初设定的目标。依托项目科研成果,已发表科研论文两篇,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正在撰写国家发明专利两项。此外,项目团队组织省内相关领域顶尖专家,积极配合潮州市农业农村局、潮州市茶叶研究中心等相关单位开展茶树病虫害科普知识宣传,与相关单位联合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宣传服务。

接下来,项目团队将把工作重心放在技术普及推广方面,加强高校和当地茶农、茶企的联系,运用“高校+科研院所+地方农业部门+地方推广部门”“技术培训+技术宣传+示范推广”“科技人员+协会/学会+茶农”“企业+基地+茶农”等多种积极有效的推广模式,让茶农学会运用新的知识和技术手段科学管理茶园;组建专家技术团队,以过硬的专业知识作为技术支撑,培养一批当地的基层技术人员,形成一支稳定的古树修复保护和茶树病虫害防控研究队伍;并建立综合示范区,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全局,向大众展现研究成果,进而从技术上保障凤凰茶叶安全生产、茶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有力支撑凤凰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组织开展古茶树保护工作 提高古茶树管理综合水平

项目团队成员对茶树进行清腐防蛀。


潮州单丛古茶树是世界少有的栽培型古茶树,它既是古树,也是高价值茶的生产载体。目前,国内外相关保护可借鉴的研究成果较少。古茶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不仅要政府部门的统筹推进,多学科、多技术、多部门的协同研究和集成,还要古茶树产权人(经营者)的积极配合和参与。

在古茶树保护修复方面,我市农业部门做了一些前期的基础性工作,在茶农(企业)的配合下建立了保护和修复的示范点,技术部门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效。值得一提的是,市农业农村局近年聘请华南农业大学团队重点开展整个茶区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研究,该团队开展技术研究,寻找适合凤凰古茶树保护的有效办法,通过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方式,让广大茶农掌握古茶树保护复壮的方法,共同做好古茶树的保护工作。

当前潮州单丛茶古茶树保护和修复工作有一定成效,但受以下因素影响,包括系统性技术研究整合仍处于起步阶段;示范点建设技术措施相对单一,综合示范效果有待提高;古茶树管护者的科学管护意识和水平不高等,使得古茶树保护和修复工作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接下来,市农业部门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保护古茶树的指示精神,把古茶树保护作为擦亮凤凰单丛茶金字招牌的重点工作、作为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措施,组织开展古茶树的保护工作。以立法保护方式,强化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担当,增强古茶树管理人保护古茶树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组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保护的统筹和协调工作。对濒临死亡的名古茶树开展调查,落实一树一策修复措施,及时开展抢救性修复。总结、利用现有的科研成果,借脑、借智开展古茶树保护和修复的系统研究,制订确实可行的科技措施;建立科学管护示范点,做好示范推广工作。利用示范点和各类型的科技活动,广泛开展古茶树科学管理知识宣传;结合生产季节组织古茶树管理人进行专题技术培训,提高管护水平。积极探索古茶树管护、修复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好适合我市古茶树保护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生产资料的引进和推广工作,全面提高古茶树管理综合水平。

来源:潮州市茶产业促进会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94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