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道知识

找到约1,216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大益茶文化解读专题篇:茶道与基督精神的融合

茶席边的《圣经》:茶道与基督精神的融合


吴远之先生为大益茶道的创始人,他既是一位基督徒,又是一位茶者。这双重的身份,使他能独具慧眼,将中国数千年的茶道文化,和基督徒的信仰追求有机地结合。

从2015年起,在他的指导下,大益茶道院专门成立“茶席边的圣经”项目,探究中华茶道与西方基督精神融合之道,创立茶道团契、福音茶会、福音八式等一系列极具突破性、创新性的实践方法。被认为是基督教本地化的有益探索,同时也是茶文化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茶道与基督精神:经历水与火,生命得丰盛

吴远之先生提出,茶道是人类品茗活动的升华与结晶,是从回甘体验、茶事审美升华至生命体悟的必由之路。茶道是形而下的“茶”与形而上的“道”的完美结合,也是一定的技艺方法与思想内涵的完美结合。

中华茶道是包容开放的体系,不仅与东方文化的儒释道能够融合,而且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也能结合。茶道与基督精神,存在着融通之处:

首先,茶具有“牺牲和奉献”的精神。一片茶叶,历经水与火的淬炼和漫长光阴的等待,最后将美好的香气与滋味奉送给饮者,在涅槃时获得生命的完满。“经历水与火,生命得丰盛。”茶叶生命的复活与耶稣的复活何其相似!由茶杯到圣杯,耶稣因对世人的爱而舍己受死,因自我牺牲而成就了对世人的救赎。茶的一生,是奉献和牺牲的一生,这也是耶稣与基督精神最好的体现。

其二,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核心原则“荣神益人”,大益茶道的宗旨是“惜茶爱人”,两者如出一辙。茶,这片被上帝祝福的叶子,满怀爱意,是一片极具人文精神的叶子。“惜茶爱人”,体现了“爱的真谛”。而“博爱”是基督教最重要的精神。“神爱世人”是基督教最核心的真理。“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圣经教导人们爱人爱神,并爱人如己。“我们爱神,因为神先爱我们”(约一4:19),由此形成了仁爱、喜乐、宽恕、忍耐等诸多美德,此种德性正与茶道精神相通。

其三,中国茶道与西方基督都讲究平等精神。茶道讲究“茶汤面前人人平等”,茶桌前人无贵贱,而有敬爱之心。基督中有言,“你们施行审判,不可行不义,不可偏护穷人,也不可重看有势力的人,只要按着公义审判你的邻舍”(利19:35)。人人都是主的孩子,主的面前,人人平等。

其四,两者皆具谦卑之心。陆羽《茶经》提倡“精行俭德”,强调喝茶之人宜重在内在修身养性,做有品行之人。基督文化有“虚心的人有福了”,“虚心”意即是在上帝面前承认自己无所有,无所依,上帝是唯一的依靠。“所以你们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时候,他必叫你们升高”(彼前5:6),亦强调谦卑精神。

其五,茶道与基督精神中均强调祝福、感恩、分享精神。茶为健康之饮,益身益心益神。茶道礼仪,蕴含了祝福、感恩、分享之意。分享,则是人生快乐的来源。正是有了分享的精神,茶的美名才得以传播四海,茶道的人文价值才能够为更多的人享受。《圣经》里有“八福”之说;基督信徒须懂得感恩和奉献:感谢上帝的恩赐,“主舍弃所有,为我们成为贫穷卑微,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们为主献上什么?”

茶修与进阶:福音八式与生命八阶

2016年,吴远之先生、郑慧牧师联合撰写了《牧师也爱茶》,其核心内容以吴先生首创的“茶道八式”与基督徒生命进阶相对照,从而深思真理之道。茶道的本质,是从日常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福音版”茶道八式(简称“福音八式”),将优雅的茶道修炼与基督徒灵修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具体来说:

第一式:洗尘——认罪/悔改。身心安静,双手洗净,进入茶席。主前安静,灵魂洁净,进入永生。

第二式:坦呈——祷告/相交。呈上茶具,陈明心意,成就情谊。呈上自己,向神陈明,成就团契。

第三式:苏醒——复活/新生。醒器本性,茶气润物,舍弃旧性。陶造器皿,圣灵感化,舍弃自我。

第四式:法度——圣道/律法。茶道悠远,倾倒分享,到达佳境。圣道传扬,倾倒所有,到达永生。

第五式:养成——成圣/追求。把握时机,生命厚度,茶性养成。上主时间,十架厚爱,终至成圣。

第六式:身受——见证/相爱。甘苦亲尝,施恩予人,持守真爱。感同身受,无私给予,主爱保守。

第七式:分享——奉献/感恩。乐于分享,爱之本分,芬芳四溢。分享主恩,主仆身份,馨香之祭。

第八式:放下——交托/接纳。放下所有,甘于平凡,返璞归真。放下忧虑,平凡生命,返回主怀。

茶道八式与基督徒生命进阶,在“爱与宁静”这样的主题中相遇、契合。福音版“茶道八式”,是协助基督徒追求灵命的成长,经由品茗而获得生命体悟的一种途径。当一杯润泽的茶通过纯净通透的玻璃杯展示在面前时,人们会感受到圣洁的爱就在你身边。  

正因为领悟到茶道与基督精神的契合,吴远之先生欣然选择用一杯茶来表达爱、创造爱、传递爱,他曾怀情感地说过:“茶者一生最大的福份是遇上茶,爱上茶,并终身服侍茶。”

福音茶道:茶席边的《圣经》

2014年11月,在大益茶道院为昆明基督教三一堂举办的“心灵甘泉”感恩茶会上,吴远之先生以《茶,一片上帝祝福的叶子》为题作主题演讲,首次提出了“茶道中的基督精神”,即“牺牲与奉献”和“爱的真谛”。他倡导将中国传统的茶道与基督教相融合,为基督徒提供“一种优雅的灵修方式”。

2015年3月,大益茶道院“茶席边的《圣经》”项目正式启动。将基督教福音融汇于中国传统茶文化中,以优雅的茶会,作为传播福音的方式,在基督教本土化作了一次前瞻性尝试,以开阔的视野创造了茶道文化传播的新境界。

一是创办“福音茶会”,在品茶活动中,传播圣道之福音。爱、温柔平静与忍耐是基督教核心,也是茶道的内涵所在。福音茶会,旨在帮助基督徒或慕道友在品茶的同时传播福音。以一片上帝祝福过的叶片,让慕道者彼此相遇相知,在祝福里感受茶道之善和美,再将其分享给每一位爱茶者。

茶会·基本步骤

“福音茶会”基本流程一般分为三步:

入境(开场,唱诗,祷告);

品味(品茗,品经,品艺);

祝福(分享,唱诗,祷告)。

已多次举办福音、圣乐、婚姻盟约、感恩等多重形式的茶会。一场茶会,就是一次追寻心灵宁静的旅行。每一位善者,都心怀喜悦,福满感恩。

二是创办了“茶道团契”,让人们在习茶过程中宁静内心,学会感恩分享。茶道团契的设立,旨在结合中国传统的习茶、品茗交流活动,共同学习《圣经》教义,让成员在茶中获得感悟。

2016年3月,首期“茶道团契”结业典礼在一场名为“香约茶语”云席茶会中完美收官。品茗、聆音、分享、读经、唱诗,欢声笑语在花树下汇成完美画卷,信众们在自然与美中丰盛生命。

三是研创福音茶道八式。2015年5月,云南基督教神学院重建落成典礼上,“福音八式”首次亮相,备受关注。同年11月“中日韩三国茶道展演”上,牧师亲自登台表演“福音八式”,赢得了三国茶道专家的一致赞赏,被誉为茶道史上的一次突破。而吴远之先生和郑慧牧师合著的《牧师也爱茶》一书正式出版,成为第一部探讨茶道与基督教文化的专著。

四是开发“牧师茶道师课程”,捐建“福音茶道教室”。2015年9月,由大益爱心基金会捐赠的首间“大益福音茶道教室”正式落地云南基督教神学院,同时每年开设数期牧师茶道班,让更多基督徒系统地学习茶道知识与技能。迄今为止,有上千牧师或者慕道友参加了茶道培训或讲座。

茶是温暖的、包容的、平等的。茶道的魅力在于直通人性中的真善美,在于其仁爱友善的文化理念。其巨大的包容性,融化了不同信仰和文化的隔阂,这是茶道走向国际的文化基础。

复兴弘扬中华茶道精神,乃茶人之使命。吴远之先生所创立的“茶席边的《圣经》”项目,开辟了一条让西方世界读懂中国茶道的新通道,以多达20亿的基督教信众最易理解的方式,推动以茶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国家的传播,真正实现东西方文化和谐共融。

文字|茶道君

图片|大益官网、大益茶道院

来源:茶道学研究

我所所长与同济大学德籍教师、茶道哲学研究者何心鹏先生座谈

我所所长与同济大学德籍教师、茶道哲学研究者何心鹏先生座谈

文/图:刘雪萌

11月22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所长李萍教授邀请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德籍教师何心鹏先生在人文楼办公室进行了座谈。


双方首先就各自开展茶道哲学研究和推广等方面的工作情况交换了意见。何先生介绍,他在同济大学主持举办了4场主题茶会,学术讨论和品鉴茶艺相结合,为了保证学术讨论的深度,邀请的与会学者大多8-10人,进行茶艺表演的多为同济大学在校生,他们自发组织了茶文化协会。但在今年5月举办的研讨会上,他邀请了日本茶道里千家的传人做主题发言,讲述了茶道中声音的重要性的问题。李萍教授回应道: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成立至今两年半来推出了一些有影响力的活动,包括哲学家茶座、全国茶道哲学高峰论坛、暑期地方茶俗茶文化考察等。李萍教授盛情邀请何先生参加明年的相关活动,共同合作推进茶道哲学研究获得更大发展。


作为一名地道的德国人,何先生与茶道的因缘令人十分感慨。他在本科阶段所学专业是汉学和哲学,所以,有机会到了山东大学留学,虽然喝过茶,但完全没有接触到茶道。在图宾根大学读硕士期间,他到了位于日本京都的同志社大学留学,开始了解到日本茶道,并拜了里千家流派的宗师学习了半年。在博士期间,他又到日本大阪大学交换学习两年,他从德国哲学的现象学来看待日本茶道美学和中国道家思想,从而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之后他到浙江大学从事博士后专题研究,广泛接触了江浙一带的多位知名茶人,即便现在同济大学就职,他每年还要到浙江大学为汉学专业的国际留学生开设“中国哲学与茶道美学”等课程。李萍教授对此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茶道哲学研究正需要何先生这样有深厚哲学背景、对中国和日本传统文化有充分了解的人,中国茶道中断了数百年,需要我们用理论的语言、深邃的思想来构建中国茶道哲学。


李萍教授和何先生还就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区别、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在当代德国的发展等话题进行了讨论。李萍教授认为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不同:第一个是茶的作用,第二个是茶道的表现形式,第三个是茶道流派的传承。何先生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中国茶道多样性源于中国的地区性强,同时与中国传统曾出现断层尔有关。他补充到,日本茶道并非一成不变,19世纪前茶道学徒在茶道知识和技艺的传承上比较自由,之后家长制兴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日本茶道的发展。有关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在当代德国的发展问题,何先生指出,日本茶道在德国的普遍接受度不高,日本茶道虽然继承较好,但也存在创新不够的问题,难以融入普通德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就茶叶的消费而言,在德国,印度阿萨姆茶占据很大比例,但中国茶的比例在近十几年间也在逐渐上升,而且上等的、高品质的中国茶也开始赢得了德国民众,一些中国茶企生产出来的质量高、配有详细说明、包装独特的产品,越来越让德国民众感受到中国茶的魅力。


最后,双方就茶道哲学研究的未来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度讨论。何先生谈到自己计划出一本有关跨文化视角下茶道哲学的书;希望发行一年一期的茶道哲学期刊;他正在研究18世纪末19世纪欧洲初沙龙茶文化;他还考虑从茶道入手尼采以来西方生命哲学、生活方式变革所具有的哲学意义。李萍教授非常看好何先生的上述研究及其成果,李萍教授介绍,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目前正在组织撰写两本茶道哲学方面的通俗读物,一本是茶道与商道类比式研究,另一本探讨儒学在中国茶道的融贯。李萍教授特别指出茶道哲学方面的书还需要时间沉淀,作为新的学科,茶道哲学的发展还处于草创阶段,但现代社会有这方面的迫切需要,它将为跨文化交流和现代哲学生活化提供有力的根基。

座谈结束后,李萍教授与何心鹏先生合影留念,双方表示此次对话非常必要,期待未来彼此有更深一步的合作

赵静:赊店古镇——万里茶道上水陆换乘的重要节点

2021年7月8日,来自北京、河北、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和江西八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0余位万里茶道领域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参加了由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和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万里茶道申遗”学术研讨会。北师大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公众号近期陆续推送研讨会上专家发言整理。

赵静

河南省社旗县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

管委会副主任

王院长、各位专家老师,媒体朋友们,下午好。

今天上午各位专家老师的发言让我受益匪浅。万里茶道上的众多节点城市大致应该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茶源地的节点城镇;二是运输途径上的节点;三是终端消费市场上的节点。运输路径上的这些节点城镇更具有代表性。在万里茶道运输过程中,它不单单是运输茶叶,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贸易商道。赊店古镇恰恰就是运输途径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赊店古镇位于河南南阳盆地的东北部,古称“赊旗店”,因东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赊旗访将,起兵反莽”而得名,始于汉、兴与明、盛于清,至今已有约2000年的历史。明清时期是驰名全国的水陆码头。清乾隆和嘉庆年间达到鼎盛,古镇面积仅1.95平方公里,但在古镇内早已形成了72条街,36条胡同商业街的明晰规划。同时,古镇内的这些街道全部都是以经营的商品命名,如铜器街、豆腐街、瓷器街、山货街,这就可以说明在运输路径上,当时赊店古镇是一个综合性的贸易中转站。在鼎盛时期它的流动人口就达13万之多(现在古镇内只有3万人),各类商铺达1000多家,其中晋商达400多家。素有“天下店,数赊店”的美誉,2007年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第一点是赊店古镇的茶道中枢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清光绪《南阳县志》记载:“淯水以东,唐泌之间,赊旗店亦豫南巨镇也”,据清乾隆四十七年《创建春秋楼碑记》云:“地濒赭水,北走汴洛,斯镇居荆襄上游,为中原咽喉,洵称胜地。”赊店古镇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有两条河,潘赵河将古镇环抱其中,形成一个二龙戏珠的这样一个地势。潘赵河交汇了之后进唐河,唐白河北入汉水,这是它的水路。

当时茶商从福建武夷山购买茶叶,运输到江西河口,然后水运到汉口,再经襄阳、唐河北上到潘赵河,至赊店上岸,之后转为马帮驮运,走洛阳、晋城,再经过太原、大同、张家口到达归化,换驼队经过库伦,抵达恰克图,再分送到俄罗斯和欧洲各国。在众多的节点上,赊店古镇应该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水陆换乘点,所以说它的位置非常重要。

在山西祁县珍藏的文物手抄本《行商遗要》中也记载:“赊至樊计水路三百四十五里。”“祁至赊一十九站,计陆路一千三百五十五里。”也就是说祁县茶商从南方采办的茶叶经水路到樊城后还需经十五站,三百四十五里到赊店,再经过一十九站,一千三百五十五里到祁县,也就是说赊店是山西祁县茶商水路运输的终点,陆路运输的起点,这样一个特殊地位。

同时客商以赊店为中心,向南向北发送货物,为了确保这些货物顺利运输,并且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客商需要懂得当时赊店古镇的市场行情。在《行商遗要》里面,专门有一篇“赊镇发货总论”的论述,里面记载的这些相关内容,与赊店古镇现有的文物遗存,比如骡店街、驼场、瓷器街以及相关碑文都有很好的对照,见证了赊店古镇这一中转站的独特地位。

第二,赊店古镇遗产资源众多,并且保存完好。

2019年5月,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申遗项目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标志着万里茶道跨国申遗进入了关键性环节。进入万里茶道申遗预备名单的遗产点,全国8省共有45个,其中河南有10个入围,而赊店古镇是作为一个整体位列其中。作为万里茶道上的中枢,赊店古镇目前保存有最为完备的茶路文化遗产资源,大概可以分为六类:

第一类是交通遗产类。潘赵河古航道就是交通遗产类,同时还有河心街古码头。河心街古码头现在已经开始做保护性规划,将它周边的450户居民全部搬迁出去,以保证申遗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另外还有通过潘河北上方城、洛阳唯一的一个石桥——北大石桥。

第二类是商贸类遗产集合历史街区——瓷器街。赊店是一个综合性的商品集散地,赊店不产茶,但它是当时全国各种茶类的一个中转站。同样赊店不产瓷器,但它是当时全国各大名窑瓷器的一个集散地,所以形成一个专门的街道叫瓷器街。瓷器街形成于康熙年间,全长400米,是目前赊店古镇保存最完整的一条清代街道建筑群。

第三类是商贸遗产单位,坐落于瓷器街上的大昇玉茶庄。大昇玉茶庄在山西榆次,但是山西榆次大昇玉茶庄现在没有在经营,而赊店大昇玉茶庄经营非常好。

第四类是与茶叶商贸相关的服务设施,有很多各种商铺。有山西祁县戴二闾在赊店开办的广盛镖局,还有山西“蔚字五联号”在中原地区开设的第一家票号的分号——蔚盛长票号。另外还有钱庄,还有山陕会馆和中原地区保护最为完整的一个南方会馆——福建会馆。赊店在鼎盛时期,全国16个省商人在此经商,当时全镇的会馆非常多,有10多座,比如说浙江会馆、福建会馆、江苏会馆等等,很多会馆都是以庙代馆,在这里面有宗教文化的体现。

现在保存最完整的就是山陕会馆和福建会馆。山陕会馆是由当时旅居赊店的山西和陕西两省的商人集资新建的一座商业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至光绪十八年落成,共经六帝137年。碑文记载,整个会馆的用资由当地商人捐资。捐资最多的就是盒茶社,盒茶社捐赠的是四千五百两,蒲茶社捐资是三百六十两,还有作为红茶帮的大德玉、大昇玉、大泉玉;祁县长裕川、永聚祥、大德诚、大玉川、大德川、通川盛等十多家茶商捐资的记载。经营茶叶的山西茶商捐银占此次募集总额的1/3以上,足见山西茶商资本之雄厚。

同时整个山陕会馆体现了当时它作为一个综合性贸易中心的商业诚信文化。会馆里面有几则碑文非常珍贵,其中一项是统一度量衡,碑文《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概碑》记载有“公议秤足十六两,犯此者罚戏三台,如不遵者,举秤禀官究治”,这是公议。第二类就是反不正当经营,清乾隆五十年的《公议杂货行规碑》中记载有18条行业规范,涉及行业范围广泛,比如说不搞虚假包装、不卖劣质产品与不拉客宰客等等,是我们现在研究清代商业发展概况很好的历史文物佐证。

第五类是与茶事相关的可移动文物。我们在潘赵河发掘有大铁锚两个,见证了当时是大宗船只在这里停靠,同时还有誌石。另外还保存有非常珍贵的盒茶社敬献给山陕会馆的长达2.9米的巨幅刺绣《十八学士》。

第六类就是与茶事相关的管理机构。乾隆十一年就设置有赊店巡检司,确保商旅无艰,这是一个管理机构。还有另外一个管理机构——赊店厘金局,在咸丰年间设立,是现今税务机构遗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厘金局的官品是三品道台,超过南阳府,南阳府税收厘金当时也要到赊店缴纳。从厘金的收缴也可以看出来赊店作为综合性贸易中转站,它的地位非常重要。

在这六大类文物遗存中,山陕会馆、瓷器街、码头和大石桥是众多遗产中的支撑,它涵盖了万里茶道集散路段的重要管理设施,代表性商贸设施、交通设施、信仰设施等重要物证。以上这些就是我向大家介绍的整个赊店古镇的代表性文物,是赊店古镇作为万里茶道重要节点的重要文物遗存。

第三,万里茶道申遗我们在行动。

从2012年就开始,我们就在二连浩特参加第一届万里茶道市长峰会。2013年又在赊店镇召开了文物保护和利用大会,形成了《赊店共识》。近十年的时间,我们一直参与到万里茶道的相关活动和推广宣传中,在为万里茶道的文化发掘、产业发展而努力。

甚至是南阳市六次党代会报告,把赊店古镇加入万里茶道申遗列为南阳市四大对外开放战略之一;同时社旗县也把申遗作为今后五年的重点工作列入了报告。但是这些目前仅仅只停留在纸面上,尚未真正付诸实施。正如上午专家们所说,政府很茫然,不知道怎么做、怎么推进这个事。目前现在做的只能是加强对整个历史遗点、文物遗点的保护。例如,我们制定了很多高规格的保护规划、修建性详规发掘方案,来确保赊店古镇内万里茶道申遗点的保护,能够依法有效的推进。同时,我们也加大资金投入,对这些文物遗点实施了保护性修缮搬迁,以确保整个申遗点面貌的真实再现。

第四,几点建议和想法。

一、在文化发掘方面,我们存在着很多困惑。

社旗县建县晚,1965年才建县,在这之前它处于五个地方的边缘地带,历史上没有设县立志,没有真正的史志来记载。我们现在搜集到的部分历史资料,是从《南阳府志》、《方城县志》、《祁县县志》、《平遥县志》等这些史志中来查找挖掘与我们相关的文化资源。赊店古镇的历史资料对我们整个万里茶道文化,包括其他商贸文化来说是不完整的、不系统的。

二、本地的专业性人才太少。

我们仅仅依靠本土专家来做这些研究,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今天上午大家都提出来,应该成立一个文化研究命运共同体,这在我来之前也有想法。我认为应该提供一个平台,各类专家在里面随时可以咨询,可以接受指导。

三、各个节点的研究不应该是孤立无援的。

文化研究应该是相互融会贯通的,比如说我们可以有一个APP或者搜索引擎,大家在里面打上关键词,比如说一个商号名称“大昇玉”,立刻可以搜索出来大昇玉在哪些节点城市有相关的资料和关联,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应该是很有关联性的,这样下来,整个万里茶道历史文化的基础性发掘才有条理性和完整性。

四、宣传推介普及力度不够。

我们一直在说万里茶道申遗,但“万里茶道”知识并没有做到普及,很多人把它与茶马古道相混淆。我接触的有一部分人说,“你们那是茶马古道的节点”,我就会予以纠正。人们对“茶马古道”的印象要深于“万里茶道”,换句话说万里茶道本身的文化价值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宣传。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它会直接影响到万里茶道品牌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我建议也是成立一个共同体,致力于整个万里茶道宣传,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最后我还有一个请求,赊店古镇在文化研究方面有短板是欠缺的,有很多遗憾,我希望和各位专家甚至高校联合,在赊店古镇万里茶道文化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谢谢大家。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192条结果 (用时 0.00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4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