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茶道人物

找到约686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茶文化研究探索:解读茶文化精神与创新茶道养生

       茶为国饮,伴随茶文化的不断普及,具健康保健养生功效的茶饮愈加受到世界的关注及人们的欢迎,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茶,茶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享受与生活元素。而传统的茶道文化,从几千年的社会生活内容发展到了今天的健康文化追求,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以何种方式诠释传统的茶道养生文化,才能更加为当代人所接受?如何推广普及,才能让中国传统茶文化散发出更强更大的魅力,使之发扬光大?立足于茶文化的研究探索而言,对于健康饮茶又有什么样的解读?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特别采访了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院长林治。

  专访人物:林治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高等院校茶文化教材编委会主任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药膳食疗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华茶通典》养生典副典长

  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顾问

  陕西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院长

  西安六如茶艺培训中心导师

  走进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院,院内的布置清新雅致,茶器、茶席、楹联、书画的陈列精巧细致,格调古朴而典雅,不同风格的茶房和别具一格的教学空间,将艺术审美性与文化包容性融为一体,斫雕为朴的景致与六如倡导的茶道精神“和、静、怡、真”四谛相得益彰。

  与茶结缘:专注茶文化研究与推广

  静室幽雅,伴随着袅袅茶香,我们跟随林治老师一起走进了一道“新式茶道”学问之门。


林治老师《说茶栏目》、《茶道养生》视频课程可通过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小米电视等平台了解关注

  交流伊始,林治老师便以一段简短而妙趣横生的自我介绍开场:

  “我是‘六如茶痴’林治,1956年,我就来到了西安,由于工作的原因于1969年到了福建武夷山,从此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六如茶痴”与“六如”带着这份与茶的不解之缘,致力于当代茶道、茶艺、茶学的探索、研究和文化积淀,在专注茶文化研究探索的26年时间里,参与编著出版了《中国茶艺》《神州问茶》《茶道养生》《中国茶艺学300问》等20多部茶文化专著,以及国家“一二·五”规划教材《茶学概论》《茶叶经济学》《茶业管理学》《茶馆设计与经营》的编写,主编了大学教材《中国茶道》《中国茶艺学》,其中《中国茶道》(英文版)荣获国家优秀版权出口奖,《茶道养生》一书在2006年出版后一直畅销不衰,2014年被评选为最受欢迎的当代茶书。

  六如茶文化培训中心自1997年创办以来,20年来持之以恒以公益讲座和茶艺进校园等活动推广茶文化,坚持每个月举办至少两期面向全国的茶文化培训与教学,涉及包括《中国茶艺学》《茶道养生》《茶艺美学》等兼具理论与实践的科学茶道课程,不定期举办评茶员培训班、茶道养生培训班、茶艺实训师培训班、茶艺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样化发展形式研究茶文化、传播茶文化,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中高级茶文化人才,累计培训学员超2万位,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与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别于传统的古板茶学培训,在采访中林治老师提到,时代在不断的发展,茶学的教材需要发展,中国茶的理念也要不断发展,于是在从事茶学任教过程中,无论是教材,还是授课模式,六如茶文化研究院一直在不断探索,对中国茶艺、茶道学不断创新,并提出了“三足鼎立”、“四轮驱动”的创新型茶道理论体系。

  打破界限:创新中国茶文化理论体系

  对于我们开篇所提的一系列问题,林治老师表示:“如今,纯粹的茶叶清饮已经很难满足茶友们的需求,而新式茶饮也吸得到了大众喜爱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过去只强调传统茶叶清饮的功能,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中国茶更长远的发展。”鉴于此,林治老师还认为:“中国茶应当形成清饮、调饮、药饮三足鼎立的茶饮发展格局,即饮茶,既要有精细高雅的清饮,又要有温馨浪漫的调饮,还要有延年益寿的药饮,三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与此同时,茶艺也应当与时俱进,根据不同的需求有所分类、侧重。目前,六如茶文化研究院也将茶艺表演细分成“舞台表演形茶艺”、“生活待客型茶艺”、“企业营销型茶艺”以及“修身养性型茶艺”四轮驱动、全面发展的茶艺体系。

  林治老师在《中国茶艺学》对茶艺的创新有这样的概述:“创新是个非常古老而又非常新的词,这个词的英文源于拉丁语,原本有三层含义。其一是思维推陈出新,其二是创造新的事物,其三是改变。”通过具体的讲析和实例,对“茶艺的创新源于创意、创意产生的过程、创意产生的思考办法以及优秀创意茶艺案例(浪漫音乐红茶茶艺·梁祝、六如禅茶、异国风情茶艺、四季茶苑、十二星座茶艺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全面的梳理,让大家可以析意详实地掌握如何通过把握灵感、发挥创造力大胆突破新观念,提出新想法、新观念、新计划,创作出一个现代人乐于接受的品茶新方式……”

  在《茶道养生》一书诠释茶艺与茶道的关系中也讲到了很多观点:“茶是东方文化的载体,是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一种依托。而喝茶的两大类型和三重境界分别结合几千年的茶事实践和各民族形成的风格不同的茶风茶俗,将千姿百态的饮茶习俗归纳为‘清饮和调饮’两大类型;另外按照饮茶过程与人类认知客观事物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总结出‘得味、得韵、得道’的三重品茶境界。”而在茶的体系中“茶艺与茶道互为表里。茶艺主技,载茶道而成艺;茶道主理,因茶艺而彰显。”同时,“茶道养生的修习方法是茶道,茶道是茶艺的灵魂,在修习茶艺时必须‘以道驭艺’;茶艺是茶道的表现,在茶事实践中必须‘以艺示道’。”

  可以说,茶道与茶艺的,林治老师以及六如茶文化研究院倡导的茶道理念与茶艺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就茶论茶模式,打破了行业的界限,建立了茶道的推广与茶艺的应用更加科学、深远的视角与观点,并得到了各界人士广泛的关注、取得了良好实践效果,得到了业界的高度好评。

  茶道养生:构建健康诗意时尚的美好生活

  现场,林治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其著作《茶道养生》的精华。据悉,这本书为林治老师历时十余年,游历二十多万公里实地探访、采写、编撰完成的。


  书中主要提出了新式的茶道养生之道——将祖先的传统大智慧和当代最新的研究成果相结合,构建茶道养生的理论新体系,即以茶养生,以道养心,以意育人。人能不能健康长寿,不能单独地以茶论茶来谈健康长寿,更重要的是以道养心,讲究的是一种心理状态,林治老师将之归结为——和、静、怡、真,这也是六如茶文化研究院素来贯彻的茶道教育理念,他称之为茶道四谛。

  和是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静是修习中国茶道的不二法门,怡是修习茶道身心体验,真既是中国茶道的起点,又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六如贯彻这茶道四谛,以和为纲,以爱为纲,以美为纲,常怀感恩之心处世,常常与茶广结善缘,以茶为媒,以创新的茶道养生理念,构建一种健康、诗意、时尚、美好的新生活方式,让更多人爱上茶,爱上有茶的美好新生活。

  构建健康诗意时尚美好的新生活,从享受一杯健康茶开始!

文字原创:臻雅阅

摄影:唐瑞

转载注明出处

赵静:赊店古镇——万里茶道上水陆换乘的重要节点

2021年7月8日,来自北京、河北、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和江西八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0余位万里茶道领域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参加了由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和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万里茶道申遗”学术研讨会。北师大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公众号近期陆续推送研讨会上专家发言整理。

赵静

河南省社旗县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区

管委会副主任

王院长、各位专家老师,媒体朋友们,下午好。

今天上午各位专家老师的发言让我受益匪浅。万里茶道上的众多节点城市大致应该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茶源地的节点城镇;二是运输途径上的节点;三是终端消费市场上的节点。运输路径上的这些节点城镇更具有代表性。在万里茶道运输过程中,它不单单是运输茶叶,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贸易商道。赊店古镇恰恰就是运输途径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赊店古镇位于河南南阳盆地的东北部,古称“赊旗店”,因东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赊旗访将,起兵反莽”而得名,始于汉、兴与明、盛于清,至今已有约2000年的历史。明清时期是驰名全国的水陆码头。清乾隆和嘉庆年间达到鼎盛,古镇面积仅1.95平方公里,但在古镇内早已形成了72条街,36条胡同商业街的明晰规划。同时,古镇内的这些街道全部都是以经营的商品命名,如铜器街、豆腐街、瓷器街、山货街,这就可以说明在运输路径上,当时赊店古镇是一个综合性的贸易中转站。在鼎盛时期它的流动人口就达13万之多(现在古镇内只有3万人),各类商铺达1000多家,其中晋商达400多家。素有“天下店,数赊店”的美誉,2007年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第一点是赊店古镇的茶道中枢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清光绪《南阳县志》记载:“淯水以东,唐泌之间,赊旗店亦豫南巨镇也”,据清乾隆四十七年《创建春秋楼碑记》云:“地濒赭水,北走汴洛,斯镇居荆襄上游,为中原咽喉,洵称胜地。”赊店古镇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有两条河,潘赵河将古镇环抱其中,形成一个二龙戏珠的这样一个地势。潘赵河交汇了之后进唐河,唐白河北入汉水,这是它的水路。

当时茶商从福建武夷山购买茶叶,运输到江西河口,然后水运到汉口,再经襄阳、唐河北上到潘赵河,至赊店上岸,之后转为马帮驮运,走洛阳、晋城,再经过太原、大同、张家口到达归化,换驼队经过库伦,抵达恰克图,再分送到俄罗斯和欧洲各国。在众多的节点上,赊店古镇应该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水陆换乘点,所以说它的位置非常重要。

在山西祁县珍藏的文物手抄本《行商遗要》中也记载:“赊至樊计水路三百四十五里。”“祁至赊一十九站,计陆路一千三百五十五里。”也就是说祁县茶商从南方采办的茶叶经水路到樊城后还需经十五站,三百四十五里到赊店,再经过一十九站,一千三百五十五里到祁县,也就是说赊店是山西祁县茶商水路运输的终点,陆路运输的起点,这样一个特殊地位。

同时客商以赊店为中心,向南向北发送货物,为了确保这些货物顺利运输,并且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客商需要懂得当时赊店古镇的市场行情。在《行商遗要》里面,专门有一篇“赊镇发货总论”的论述,里面记载的这些相关内容,与赊店古镇现有的文物遗存,比如骡店街、驼场、瓷器街以及相关碑文都有很好的对照,见证了赊店古镇这一中转站的独特地位。

第二,赊店古镇遗产资源众多,并且保存完好。

2019年5月,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申遗项目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标志着万里茶道跨国申遗进入了关键性环节。进入万里茶道申遗预备名单的遗产点,全国8省共有45个,其中河南有10个入围,而赊店古镇是作为一个整体位列其中。作为万里茶道上的中枢,赊店古镇目前保存有最为完备的茶路文化遗产资源,大概可以分为六类:

第一类是交通遗产类。潘赵河古航道就是交通遗产类,同时还有河心街古码头。河心街古码头现在已经开始做保护性规划,将它周边的450户居民全部搬迁出去,以保证申遗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另外还有通过潘河北上方城、洛阳唯一的一个石桥——北大石桥。

第二类是商贸类遗产集合历史街区——瓷器街。赊店是一个综合性的商品集散地,赊店不产茶,但它是当时全国各种茶类的一个中转站。同样赊店不产瓷器,但它是当时全国各大名窑瓷器的一个集散地,所以形成一个专门的街道叫瓷器街。瓷器街形成于康熙年间,全长400米,是目前赊店古镇保存最完整的一条清代街道建筑群。

第三类是商贸遗产单位,坐落于瓷器街上的大昇玉茶庄。大昇玉茶庄在山西榆次,但是山西榆次大昇玉茶庄现在没有在经营,而赊店大昇玉茶庄经营非常好。

第四类是与茶叶商贸相关的服务设施,有很多各种商铺。有山西祁县戴二闾在赊店开办的广盛镖局,还有山西“蔚字五联号”在中原地区开设的第一家票号的分号——蔚盛长票号。另外还有钱庄,还有山陕会馆和中原地区保护最为完整的一个南方会馆——福建会馆。赊店在鼎盛时期,全国16个省商人在此经商,当时全镇的会馆非常多,有10多座,比如说浙江会馆、福建会馆、江苏会馆等等,很多会馆都是以庙代馆,在这里面有宗教文化的体现。

现在保存最完整的就是山陕会馆和福建会馆。山陕会馆是由当时旅居赊店的山西和陕西两省的商人集资新建的一座商业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至光绪十八年落成,共经六帝137年。碑文记载,整个会馆的用资由当地商人捐资。捐资最多的就是盒茶社,盒茶社捐赠的是四千五百两,蒲茶社捐资是三百六十两,还有作为红茶帮的大德玉、大昇玉、大泉玉;祁县长裕川、永聚祥、大德诚、大玉川、大德川、通川盛等十多家茶商捐资的记载。经营茶叶的山西茶商捐银占此次募集总额的1/3以上,足见山西茶商资本之雄厚。

同时整个山陕会馆体现了当时它作为一个综合性贸易中心的商业诚信文化。会馆里面有几则碑文非常珍贵,其中一项是统一度量衡,碑文《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概碑》记载有“公议秤足十六两,犯此者罚戏三台,如不遵者,举秤禀官究治”,这是公议。第二类就是反不正当经营,清乾隆五十年的《公议杂货行规碑》中记载有18条行业规范,涉及行业范围广泛,比如说不搞虚假包装、不卖劣质产品与不拉客宰客等等,是我们现在研究清代商业发展概况很好的历史文物佐证。

第五类是与茶事相关的可移动文物。我们在潘赵河发掘有大铁锚两个,见证了当时是大宗船只在这里停靠,同时还有誌石。另外还保存有非常珍贵的盒茶社敬献给山陕会馆的长达2.9米的巨幅刺绣《十八学士》。

第六类就是与茶事相关的管理机构。乾隆十一年就设置有赊店巡检司,确保商旅无艰,这是一个管理机构。还有另外一个管理机构——赊店厘金局,在咸丰年间设立,是现今税务机构遗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厘金局的官品是三品道台,超过南阳府,南阳府税收厘金当时也要到赊店缴纳。从厘金的收缴也可以看出来赊店作为综合性贸易中转站,它的地位非常重要。

在这六大类文物遗存中,山陕会馆、瓷器街、码头和大石桥是众多遗产中的支撑,它涵盖了万里茶道集散路段的重要管理设施,代表性商贸设施、交通设施、信仰设施等重要物证。以上这些就是我向大家介绍的整个赊店古镇的代表性文物,是赊店古镇作为万里茶道重要节点的重要文物遗存。

第三,万里茶道申遗我们在行动。

从2012年就开始,我们就在二连浩特参加第一届万里茶道市长峰会。2013年又在赊店镇召开了文物保护和利用大会,形成了《赊店共识》。近十年的时间,我们一直参与到万里茶道的相关活动和推广宣传中,在为万里茶道的文化发掘、产业发展而努力。

甚至是南阳市六次党代会报告,把赊店古镇加入万里茶道申遗列为南阳市四大对外开放战略之一;同时社旗县也把申遗作为今后五年的重点工作列入了报告。但是这些目前仅仅只停留在纸面上,尚未真正付诸实施。正如上午专家们所说,政府很茫然,不知道怎么做、怎么推进这个事。目前现在做的只能是加强对整个历史遗点、文物遗点的保护。例如,我们制定了很多高规格的保护规划、修建性详规发掘方案,来确保赊店古镇内万里茶道申遗点的保护,能够依法有效的推进。同时,我们也加大资金投入,对这些文物遗点实施了保护性修缮搬迁,以确保整个申遗点面貌的真实再现。

第四,几点建议和想法。

一、在文化发掘方面,我们存在着很多困惑。

社旗县建县晚,1965年才建县,在这之前它处于五个地方的边缘地带,历史上没有设县立志,没有真正的史志来记载。我们现在搜集到的部分历史资料,是从《南阳府志》、《方城县志》、《祁县县志》、《平遥县志》等这些史志中来查找挖掘与我们相关的文化资源。赊店古镇的历史资料对我们整个万里茶道文化,包括其他商贸文化来说是不完整的、不系统的。

二、本地的专业性人才太少。

我们仅仅依靠本土专家来做这些研究,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今天上午大家都提出来,应该成立一个文化研究命运共同体,这在我来之前也有想法。我认为应该提供一个平台,各类专家在里面随时可以咨询,可以接受指导。

三、各个节点的研究不应该是孤立无援的。

文化研究应该是相互融会贯通的,比如说我们可以有一个APP或者搜索引擎,大家在里面打上关键词,比如说一个商号名称“大昇玉”,立刻可以搜索出来大昇玉在哪些节点城市有相关的资料和关联,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应该是很有关联性的,这样下来,整个万里茶道历史文化的基础性发掘才有条理性和完整性。

四、宣传推介普及力度不够。

我们一直在说万里茶道申遗,但“万里茶道”知识并没有做到普及,很多人把它与茶马古道相混淆。我接触的有一部分人说,“你们那是茶马古道的节点”,我就会予以纠正。人们对“茶马古道”的印象要深于“万里茶道”,换句话说万里茶道本身的文化价值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宣传。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它会直接影响到万里茶道品牌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我建议也是成立一个共同体,致力于整个万里茶道宣传,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最后我还有一个请求,赊店古镇在文化研究方面有短板是欠缺的,有很多遗憾,我希望和各位专家甚至高校联合,在赊店古镇万里茶道文化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谢谢大家。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龙润集团董事长焦家良先生评价《茶道养生》

林治老师《茶道养生》视频节目上线以来,备受各界好评。本系列讲座改变了过去讲茶道养生往往只侧重于讲茶的营养成分和功能,而是深入浅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以茶养身,以道养心,以艺娱人的养生新理论体系和新方法,使人们在充分享受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达到身心愉悦,健康长寿。


焦家良先生简介

焦家良,1994年,创建盘龙云海集团,2001年,创建龙润集团,2012年,创建理想科技集团,2004年,云南省作家协会理事,2004年,中国投资协会农业与农村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2006年,中共中央党校客座教授,2006年,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名誉院长等职,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董事会董事,2008年,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2010年,云南省工商联副主席,2015年,云南省食品安全协会会长,2015年,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常务副会长、2015年,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2006年,第三届十大“中国青年创业奖”,2009年,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2011年,全国劳动模范,2015年,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2014年,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2017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看林治先生《茶道养生》讲座之我见》


林治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他在福建南平地区粮食学校和粮食大专班任教期间,于1981年向国家商业部建议在全国粮食大中专院校增设《粮油商品学》和《粮油市场学》这两门课程。得到商业部领导的支持之后,由他主编了这两门课程的全国统编教材,一本正式定名为《粮油商品知识》由中国财经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另一本定名为《粮油营销》由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当时林治先生只有高中学历,只是南平地区粮食中专学校的普通教师,而居然能创设两门前所未有的新课,并主编了这两门课程的全国统编教材,因此被地委组织部门作为自学成才的典型加以重点培养,实行多岗锻练,先后担任过地区粮食局副局长、地区财政贸易委员会副主任、中共浦城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南平地区财政局副局长等职。但是林先生在实践中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只是比较适合做文化,因此于1994年毅然辞去行政职务,全身心投入茶文化研究。在其后二十多年里,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先后编著出版了《茶道养生》《神州问茶》等二十一本茶文化专著,主编了高等院校茶文化系列教材《中国茶道》《中国茶艺学》,可谓硕果累累。

春节期间林治先生给我发来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茶道养生二十二讲》请我点评。林先生治学严谨,自称是“草根派”,每有研究成果都广泛征求意见,请各路专家直言不讳地点评,以便他集思广益,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推动茶文化的发展。

朋友之情不可负,于是我利用春节假日认真看了第一批上线的视频之后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这个系列讲座具有明确的市场针对性,是根据当前我国民众强烈追求美好的生活,渴望健康长寿而摄制的,因此具有广泛的潜在市场。我预计会特别受到青壮年成功人士和离退休老人的欢迎。

二、具有独创性。过去专家教授讲茶道养生基本上都是侧重于讲茶的营养成分及其生理功能。然而,决定人类能否健康长寿的主要因素是心态和生活方式,约占50%~60%,其次才是遗传、医疗条件、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营养平衡。林先生的这套《茶道养生》讲座打破了就茶论茶的传统模式,融汇多学科的精华,首创了“以茶养身,以道养心,以艺娱人”三位一体的茶道养生理论体系,引导人们在身心愉悦地享受以茶构筑的,多姿多彩的美好生活的同时达到益寿延年。

三、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林先生二十多年以来一直专注于茶道养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他始终能主动与医学界、养生界、茶学界、宗教界、艺术界等相关部门的专家沟通交流,他的六如茶文化研究院每个月都举办1一2期相关的培训班,他和学员一起检验茶道养生的理论的可操作性。因此林先生的这套讲座既有知识性,又有实用性和趣味性。因其有趣味性,所以使爱茶者容易坚持不懈,甚至会乐此不疲。

四、具有披肝沥肝,坦诚相见的批判性。本系列讲座最大的亮点是敢于“亮剑”,对当前被奉为“科学饮茶法”的诸多主流论点,如“早上不宜空腹喝茶”、“不可边吃饭边喝茶”、“应根据季节变换喝不同的茶”,以及我国茶艺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提出了有理、有据、有节的善意批评。若引导得当,能引发一埸饮茶革命。

五、本系列讲座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林治先生是一位很有故事的人,他只有大专文凭,却在北大、浙大、厦大、南京大学、湖南农大、西安交大等十多所大学传授茶文化。他是体制外的人,却被选为中国茶文化系列教材编委会主任、国家重点出版物《中华茶通典》编委会养生典副典长,他主编了高校教材《中国茶道》《中国茶艺学》。他并未皈依佛门,却被请去嵩山少林寺、赵州柏林禅寺、上海静安寺、杭州灵隐寺、长兴寿圣寺、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等著名寺院宣讲茶禅一味。他现任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顾问、2017年因在茶道养生方面独树一帜而当选为世界中医中药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因贡献突出,2016年被中华茶人联谊会和《茶周刊》评为“中华茶文化传播优秀工作者”。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评选为“中华杰出茶人”。我覚得最重要的是:林先生是一位用爱心踏踏实实,如痴如醉地研究茶文化的学者,听他的讲座一定受益匪浅。

当然啦,文章和理论都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林治先生的《茶道养生二十二讲》可能是经验不足并且赶着争取春节上线,其中难免有一些疏漏,背景音乐、排版和后期制作也有改进的余地,希望下一个系列做得更精美。

焦家良  己亥年正月

目录

第一讲:《当前茶道养生的误区》

第二讲:茶人是创造生命奇迹的群体

第三讲:什么是茶,什么是茶艺?

第四讲:以茶养生的物质基础

第五讲:早茶要喝通喝透

第六讲:茶餐结合好处多

第七讲:什么时间喝茶好

第八讲:天伦茶乐很重要

第九讲:玩个茶酒两生花

第十讲:应当根据四季变化喝茶吗?

第十一讲:科学饮茶要点

第十二讲:喝茶中常见的十问

第十三讲:茶艺是养生妙法

第十四讲:绿茶养生

第十五讲:乌龙茶养生

第十六讲:红茶养生

第十七讲:白茶养生

第十八讲:黑茶养生

第十九讲:中国茶道概论

第二十讲:中国茶道与儒释道的关系

第二十一讲:以“新三纲五常”养心

第二十二讲:以道养心心得分享

找到约676条结果 (用时 0.00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0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