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八马茶业和天福茗茶

找到约87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八马茶业,成不了线下版小罐茶

八马茶业走到了一个急需品牌故事加持的发展节点。

近日,八马茶业披露招股书,再度闯关IPO,冲刺深市主板上市。从招股书看,过半采购物料为定制成品茶的八马茶业怎么看都像是一个赚差价的中间商,低研发、低附加值、简单低买高卖。

事实上,凭借着这样简单的经营模式,八马茶叶已经将门店扩张至2700余家,常年保持着超过50%的毛利率,且2021年实现的17.44亿元营业收入,在行业中名列前茅,发展趋势逐渐有线下版小罐茶的苗头。

但传统茶行业细分品类丰富、地域特性明显、靠天吃饭、高度依赖人工,标准化困难是所有茶企品牌化路上共同面临的问题,也因此茶叶企业的上市路都十分坎坷,至今A股仍未跑出一家上市公司。

八马茶业靠着茶叶外销迅速起量、并打造出了颇具盛名的明星单品“赛珍珠”、随后打破地域限制进行品牌化运营,而近期 “认准这匹马,好茶喝八马”的口号则标示着其要成为茶中奢品的不小野心。

在发展成熟的餐饮行业,放弃口味追求标准化的预制菜尚无法完全虏获消费者味蕾,处于长期依赖手工制造的茶叶行业,八马茶业和小罐茶们想在精细化与标准化中找到平衡,被消费者坚定选择也是难上加难。

茶叶搬运工

在八马茶业的招股书中,提到“品牌”二字高达226次。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八马茶业营业收入分别为10.23亿元、12.66亿元及17.44亿元,对应年份营销费用分别为3.58亿元、4.29亿元及5.76亿元,占营收比重为35.00%、33.89%及33.03%,其中,为了持续投入品牌建设,八马茶业的市场推广及广告宣传费较上年分别增长47.54%和41.52%。

与持续稳定高投入的销售费用形成对比的是其低于行业均值的研发投入。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八马茶业研发投入分别为570.22万元、328.01万元及664.12万元,分别占同期营收比重为0.56%、0.25%及0.38%,作为对比的是,中国茶叶2019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就达到1.43%。

具体到研发成果上,截至3月31日,八马茶业拥有的26项专利中,关于茶叶制作工艺及生产方法仅为5项,且均为铁观音茶,外观设计专利却高达10项,其余的11项专利中5项也是茶叶包装流水线,也就是说,八马茶业的主要精力是在研究如何包装而不是生产茶叶上。

八马茶业怎么看都像是茶叶搬运工。

根据招股书介绍,八马茶业董事长王文礼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观音第13代传承人,浓香型铁观音产品—赛珍珠是八马茶业的明星产品,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其贡献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05亿、2.29亿及2.82亿元,占总销售收入比重则持续下降,分别为20.28%、18.22%及16.29%。

值得注意的是,八马茶业的生产模式奉行“拿来主义”。

不同于中国茶叶及澜沧古茶的自主生产,八马茶业以采购成品茶为主。近三年来,八马茶业所销售的产品中定制采购产品占比均超过50%,在这种模式下,供应商将产品制作完成、包装完成的定制成品交付后,八马茶业则直接对外进行销售。

销售模式上,八马茶业同样选择了“借力”。

八马茶叶采用直营与加盟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其中加盟模式是八马茶业的扩张引擎,招股书显示,近三年来,八马茶叶的线下加盟商贡献了其营收的半壁江山。截至3月31日,其拥有加盟门店数量超过2700家。

有趣的是,八马茶业的第一波羊毛来自加盟商。加盟商向[新熵]反映称,八马茶业加盟商首先要缴纳5万元加盟费和3万元保证金,另外部分根据店面的不同规格收取装修费、设备费用、店面租金、其他费用及首次铺货费用,开设一家加盟店约需要22万元到151万元不等。

招股书显示,八马茶业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其他业务收入分别为982.13万元、965.02万元及1399.53万元,此部分收入由租金收入及新增加盟商缴纳的加盟费构成。

放大到整个行业来看,八马茶业这种生产靠外部、销售靠加盟的经营模式,也跟中国茶业特点有关系。

中国茶难有品牌命?

标准是品牌的根本,但世上没有同一片叶子。

在中国长期作为农产品的茶叶本就有靠天吃饭的意味,而一杯顶级好茶的考量因素则更为广泛:峰苗好、白毫显、条索紧、身骨重而挺直,这对茶叶的采摘、挑拣、加工和包装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甚至要求全程人工操作。此外,高端的茶叶必然属于稀缺品,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这与企业的品牌化相悖。

因此,中国茶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散,单个品牌企业在整个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占比都比较低。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茶叶企业发展报告》,2017年我国茶叶企业总数为6万余家,其中仅87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亿元,6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0亿元。2021年天福、澜沧古茶、八马茶叶市场占有率分别为0.45%、0.16%及0.48%。

众多茶企中唯一曾拥有过高光时刻的当数小罐茶,但一度也以翻车收场。

大师背书、标准化包装以及全国统一透明定价的小罐茶,看似找到了标准化与精细化的平衡而名声大噪,2016年发布产品,到2018年零售额就达到了20亿元。而随后消费者拆解其销售额到亲自炒茶的8位大师身上,发现大师把手炒烂也完不成,小罐茶最后被消费者冠名“大忽悠”。

标准化问题难解决,又讲不出新故事的茶叶,在资本市市场同样不受待见。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编写的《中国茶叶产销形势发展报告》,2019年-2021年我国茶叶国内销售总额分别为2793.50亿元、2888.84亿元以及3120.00亿元。市场容量恒定的茶叶行业,标准化不及酒业,增长性又不及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在资本看来,处境十分尴尬。

八马茶叶曾冲击科创板,但由于定位原因最终撤回申请,转战主板市场,上市路可谓一波三折,而其他茶企资本化进程同样难掩尴尬:澜沧古茶死磕A股两年未果最终转港,而安溪铁观音、华祥苑、四川竹叶青、七彩云南、杭州龙井等都曾试图在A股上岸,最终都不了了之,导致“A股不含茶”问题至今无解。

标准化需要资本驱动,但资本要求企业本身具备标准化能力,两者陷入一种无休止的循环。或许,茶企应该学会认命,中国并不需要茶叶品牌。

传统茶企的增量该从哪里找?

目前传统茶企的处境可谓狼前虎后,前脚品牌化困境还未突破,后脚新茶饮横空出世挤占原有市场空间。市场一直有一个疑惑,既然新茶饮长于后端营销,传统茶企长于前端原料资源,两者何不各取其长,在供应链上各自擅长的领域深耕,然后携手并进?

“目前市场上暂未出现新茶饮与传统茶企合作的案例,主要系大型茶企都有自己的品牌和算计,与新茶饮在供应价格上总是谈不拢。”某知名新茶饮品牌运营商对[新熵]透露。

打不过就加入,不愿降低姿态的传统茶企们先后入局茶饮市场,寻找年轻用户市场的增量。八马茶业设立了子公司滴可餐饮,对外经营子品牌“小马茶趣”,产品包括奶茶、果茶、纯茶等。此外,为寻求茶饮料领域的增量,八马茶业还成立创新事业部,培育速溶原萃茶饮子品牌“fnf”。

但对传统企业来说,迎合年轻群体的路同样不好走。2008年天福茗茶就提出“中国星巴克”的新概念,要做体验式店铺,还推出“放牛斑”,瞄准年轻群体主打茶饮;品品香推出茉莉茶饮品类“香朵朵”;大益茶则推出袋泡茶、小金豆、小金砖、小青柑等快消的茶产品,但最后都要么铩羽而归,要么艰难维持。

前端难量产、后端难破局,传统茶企的增量该从哪里找?

前端问题上,既然量产问题难突破,不如调转思路,将大单品进行到底。作为参考的是,茶颜悦色没有走出长沙,却在全国声名鹊起,传统茶企与其艰难集齐所有茶种类,不如发挥自身擅长的领域做深做精,成为细分行业的王者,如八马茶业的铁观音、品品香的白茶,在打出明星单品后,围绕其做周边。

后端问题上,既然想做品牌就应在商业与情怀中做取舍。小罐茶在市场出圈时,受到传统茶企不少冷眼,认为茶包的出现是背离了做茶的底线,但其营收却将其他茶企狠狠甩在了后面。从立顿的发展轨迹也可见,茶包是有市场的,只是需要更了解中国人口味的企业来做,这无疑是传统茶企的一次机会。

八马茶业品牌化这一场仗注定是难打的,标准化是横在所有茶企面前的一座大山。与其在资本化的路上匆忙前行,苦求投资者的认可,不如先想好如何为品牌添香,被更多消费者选择。毕竟,资本只相信看得见的结果。

作者:茹月;来源:新熵(ID:baoliaohui)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天福、八马、小罐茶、竹叶青等,谁家茶叶品牌公众号表现好?

做好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打造茶叶品牌离不开宣传工作支撑。

作为月活跃用户12亿的超级APP,到微信上开设品牌公众号是规模企业的必选项。今天的内容,笔者带大家看看8个代表性茶叶品牌公众号在2020年的运营概况。

8个品牌公众号:天福茗茶、竹叶青峨眉高山绿茶、小罐茶、CHALI茶里、下关沱茶、八马茶业+、徽六茶业、吉普号JEEPUER。

01 公众号概况

本文对比分析的品牌微信公众号为其服务号。因为服务号不会被折叠,且服务号开发使用权限较多,有利于企业进行深度会员运营。

从公众号公司主体来看,7个茶叶品牌都选择品牌商标隶属公司,仅有天福选择其他经营主体。因为天福为港股主板上市公司,其在国内一直采用多公司主体营运策略。

从公众号注册时间来看,茶叶品牌注册时间大多都在微信流行的早期注册,但八马2020年4月新上微信服务号。

注:公司为公众号注册主体,新榜指数为近一周

从公众号活跃粉丝数来看,小罐茶35.68W>八马23.10W>天福22.54W>茶里14.88W>吉普号5.35W>竹叶青3.86W>下关沱茶3.08W>徽六6513。竹叶青最早布局微信公众号运营,但其公众号活跃用户数偏少。因为产品SKU少和客单价高?

从公众号近一周新榜指数来看,下关沱茶632.7>小罐茶626.1>天福624.5>茶里618.6>八马520.0>竹叶青497.9>吉普号453.2 >徽六444.8。下关沱茶最近表现好,主要是其发布2021“生肖贺岁茶”。

02 公众号年度阅读和点赞总量

2020年,8个茶叶品牌公众号年度阅读总量和点赞总量有何变化?

从公众号阅读总量来看,天福104W+>竹叶青88 W+>小罐茶75 W+>茶里74 W+>下关沱茶17 W+>八马15 W+>吉普号6 W+>徽六3 W+。

从公众号点赞总量来看,天福4882>茶里4757>竹叶青3802>小罐茶2265>下关沱茶1125>八马1078> 徽六351>吉普号260。

注:4个品牌暂无同比数据

从公众号阅读/点赞来看,小罐茶331.1>竹叶青231.5>吉普号230.8>天福213.0>茶里155.6>下关沱茶151.1>八马139.1> 徽六85.5。小罐茶排在第一位,说明关注“小罐茶”人群数量仍在高位。

03 公众号年度发文情况

微信服务号推文,1个月只能发4次,1年最多可发48次;单次最多可发8篇内容,1年最多可发384篇内容。

2020年,8个茶叶品牌发文情况如何?

从公众号篇均阅读量来看,茶里1.25W>竹叶青1.22W>天福1.17W>小罐茶0.89W>下关沱茶0.55W>八马0.35W>吉普号0.12W>徽六0.07W。

从公众号发布天数来看,竹叶青46天>小罐茶、茶里45天>徽六44天> 天福39天>吉普号34天>下关沱茶30天>八马29天。

从公众号发布次数来看,竹叶青47次>小罐茶、茶里46次>徽六44次> 天福40次>吉普号34次>下关沱茶30次>八马29次。

对比公众号发布天数和发布次数来看,竹叶青、小罐茶、茶里和天福有1天发布2次的情况存在。即存在发文之后删除,当天重发的情况。

从公众号发文篇数来看,天福89篇>小罐茶84篇>竹叶青72篇>茶里59篇>吉普号52篇>徽六45篇>八马43篇>下关沱茶31篇。

从公众号原创篇数来看,品牌给内容打“原创”标签较为谨慎,小罐茶、八马和徽六打“原创标签”推文数量甚至为0。

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发文,原创会涉及到内容、字体、设计样式等多个维度。品牌企业为了规避版权风险带来的法律诉讼和赔偿问题,慎重打原创。

04 公众号年度爆文

相较于头部新中式茶饮企业,经营原叶茶的规模品牌公众号少有10万+内容。8个茶品牌,仅有茶里于2020年11月初发布“明星大使”主题文章超过10万阅读量。

从公众号爆文阅读量来看,茶里10W +>天福3.61W>竹叶青3.59W>小罐茶3.41W>八马1.70W>下关沱茶1.32W>吉普号0.32W> 徽六0.30W。

从公众号爆文点赞量来看,茶里516>竹叶青140>小罐茶10> 天福795>下关沱茶51>八马32>徽六24>吉普号11。

从公众号爆文标题及发布时间来看,公众号爆文选题要贴近“春茶、双11、传统节日、茶叶科普、产品发布和公司大事”等关键词。

此外,仅有竹叶青早上发文多,大部分茶叶品牌公众号发文习惯时间是集中在下午17:00—21:00。

05 公众号年度热词

品牌最想传递给消费者什么内容?从公众号年度热词,可一窥企业的营销布局和动作!

天福2020年度热词Top5:天福、茗茶、世纪、铁观音、冲泡。

竹叶青2020年度热词Top5:竹叶青、春茶、春意、叶青、世博。

小罐茶2020年度热词Top5:小罐、大师、狮峰、中国茶、明前。

八马2020年度热词Top5:马茶、铁观音、茶叙、恩施、安溪。

茶里2020年度热词Top5:香港、荃湾、CHALI、屯门、茶里。

吉普号2020年度热词Top5:吉普、体验店、春茶、专卖店、体验。

下关沱茶2020年度热词Top5:沱茶、下关、滑竹梁子、保塘、青子。

徽六2020年度热词Top5:瓜片、六安、春茶、老火、泡茶。

总的来看,茶叶品牌营销尤爱春茶这个关键词,经营绿茶的竹叶青最重视“春”。作为袋泡原叶茶品牌,茶里主要是在强调自己线下门店、品牌理念、产品风味。

此外,从关键词也可以看出企业给消费者建立认知的重点。其中,竹叶青是冠名世博,小罐茶是“大师”标签,八马围绕高端“茶叙”发力。

小结

从8个茶叶品牌微信公众号(服务号)在2020年表现来看,有2点值得注意。

1)“天福茗茶”阅读总量和点赞总量位居第一,上市公司天福还是实力雄厚。从公众号阅读总量同比2019年来看,“CHALI茶里”同比增加266.92%,“天福茗茶”同比增加25.31%;“小罐茶”同比减少24.42%,“徽六茶业”同比减少19.64%。

从公众号点赞总量同比2019年来看,“CHALI茶里”同比增加107.37%,“天福茗茶”同比增加14.23%;“徽六茶业”同比减少29.52% ,“小罐茶”同比减少8.71%。

值得注意的是,小罐茶点赞带动阅读最多。若小罐茶旗下高性价比产品能够进一步破圈,其公众号内容传播效果可能会快速提升。

2)“竹叶青峨眉高山绿茶”注册时间最早,2013年6月;“八马茶业+”注册时间最晚,2020年4月。

八马公众号注册最晚?在笔者看来,这和八马正在努力推动企业经营数字化目标关联。企业经营数字化,前提是要实现所有业务在线,依赖于微信服务号来实现业务在线闭环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八马线上业务是自营;线下业务有自营和加盟,加盟为主。早期管理粗放,现在随着公司整体业务规模和终端销售渠道快速增加,亟需实现全渠道业务在线来提高效率。

微信服务号是业务在线载体之一,所以重新规划上线“八马茶业+”。此外,竹叶青也于2020年12月下旬与第三方数据科技公司签约,2021年战略重点就是打造新营销中台,进一步实现企业经营数字化。

值得注意的是,微信除了公众号之外,视频号成为宣传和转化的增量渠道。新的一年,你怎么看茶叶品牌公众号运营?

注:本文有参考网络公开资料。


茶业困局:毛利率超40%,为何不受资本的待见?

知名歌手谢春花在歌曲《茶酒伴》中唱道:山路若陡缓步迈,斗酒洒羁绊……儿女情长愁摩愁,不如茶相伴。


 

中国的茶酒文化常常被相提并论,但实际上,茶企和酒企的境遇,可谓是天壤之别。

VS


在中国白酒企业中,近20家登陆A股,贵州茅台更是以2018年年销售772亿元、净利润352亿元冠盖群芳。反观国内茶企,尚无企业在国内主板上市,只有近20家企业挂牌新三板。营收过亿元的企业,不过四五家。


而如今,茶和咖啡的话题度越来越高。5月17日晚,“小蓝杯”瑞幸咖啡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规模达6.95亿美元,刷新了中国企业近期赴美上市的最快速度。如此看来,茶企在资本市场可谓是“凄凄惨惨戚戚”。


瑞信方正证券投资银行总经理、资深保荐人赵留军曾表示:

企业上市的核心在于盈利能力,茶企的业务模式、发展战略等都会体现在财务结果中。成功上市的茶企估值至少要达到十亿美元。目前,中国少有茶企能够达到这个规模。



茶企毛利可观

 

“中国茶企有一个怪现象,规模越小的企业,往往利润还要更好。”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以下简称茶博会)上,一位中型茶企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茶业的门槛较低,很多人都可以进入这个领域,把企业控制在一定的规模,日子往往过得很舒服。

 

该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很多茶企在做大到一定规模后,便不再进行扩张,若再扩张,边际效益就开始下降,因此做到产值上亿元的规模,似乎是茶企的一个发展瓶颈。而观察已经挂牌新三板的茶企可以发现,大部分茶企的产值规模在几千万至上亿元不等。

 

尽管国内茶企的规模普遍不大,但记者发现,一般茶企的毛利率在40%~60%。


其中


七彩云南公布的财报显示,公司2015年至2018年上半年,毛利率都在70%左右。


谢裕大(430370,OC)在挂牌新三板后,表示要冲刺A股,然而2018年10月却宣布终止上市辅导。这家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在挂牌新三板的茶企中,可以跻身前三。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94亿元,同比增长9.67%;毛利率为45.65%。2017年毛利率为43.83%;公司实现净利润1351.53万元,同比增长46.33%。


已经从新三板摘牌的八马茶业,其2016年营业收入4.62亿元,同比增长14.30%,实现利润3974.68万元,同比增长26.83%,公司2018年毛利率为55.54%。八马茶业财报显示,公司销售布局主要在华南、华东和华北,消费群体在发达地区,容易受到投资机构的关注,因此有多家机构投资布局。


八马茶业董事长王文礼在谈到公司从新三板摘牌时表示:

公司有更大的追求,不排除在国内A股上市。“原来在新三板的交易也挺好的,从每股6元多涨到将近20元,后来我们有更大的追求,过不多久大家就可以感受到。”

  


王文礼还表示,八马茶业目前是中国销量第一,中国茶连锁专卖第一,拥有1500多家连锁店。

 

资本为何不爱茶?

 

虽然八马茶业此前获得了三家投资机构青睐,但却不能改变一个现实,那就是资本并不爱茶。如已经从新三板摘牌的七彩云南,公司的股东全部是自然人,未见投资机构的身影。而在谢裕大的公司股东中,仅有一家久乘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久乘鸿运新三板一号基金,持股520万股,占比4.41%,为公司第三大股东。

 

5月17日晚,“小蓝杯”瑞幸咖啡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规模达6.95亿美元。从2018年1月1日试运行,到2019年5月份正式上市,瑞幸咖啡刷新了中国企业近期赴美上市的最快速度,此前趣头条从创立到登陆纳斯达克花费了2年多时间,而瑞幸不过17个月。

 

反观国内茶企,不仅没有在A股和美股上市的,甚至一些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也纷纷退出。2018年以来,八马茶业、中吉号茶业、七彩云南等茶企先后终止挂牌。这样的现象,也反映出我国茶叶行业集中度低,缺乏品牌化和标准化运作,难以获得资本青睐,至今尚未出现一个真正的巨头型茶企。

 


数据显示,我国90%以上的茶企年销售额不足500万元,全国百强茶企销售额仅占全国茶叶销售总额的12%。即使是创始于1993年的天福茗茶,经过26年的发展,2018年销售额只有16.36亿元,不足整个市场的1%。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各个地区都有茶园等相关产业,彼此间交流较少,“大鱼吃小鱼”的现象较为少见,产业难以集中。

 

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就难以做强,因而也不受资本的重视。来自江西的一位投资人表示,茶叶在资本界并不被看好,真正会往这里投的资本并不多。

 


酒业上市如火如荼,茶业却悄无声息。除在中国香港成功IPO的天福茗茶外,安溪铁观音、华祥苑、信阳毛尖、四川竹叶青、杭州龙井等知名茶企均未能如愿IPO。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安溪铁观音集团董事长刘纪恒曾公开指出,中国茶企难上市的根本原因在于未形成工业化体系。

 

对此,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向记者分析称:


在上游,中国茶企小而分散的特征导致茶叶产品难以实现标准化,绝大多数茶叶还处于土特产粗加工的状态,行业整体难以做大。


 在下游,茶叶是一个高利润产业。那么,资本为何不爱茶呢?因为茶行业并不是说投入后马上就有回报,可以总结叫做行业的特性跟资本的属性是背离的、相悖的。资本要求的是短平快,但如果要认认真真做一个产业的话,产业链条太长了。另外,中国的茶叶品牌还没有出现太多,这也是原因之一。

 

大茶国,小茶农

 

中国是茶的故乡,发现并利用茶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茶博会被视为行业发展的一个风向标,在此次茶博会上,有1500多家国内外的商家参展,共设展位3100多个。走进茶博会,犹如走进了茶的世界,红茶、绿茶,黑茶、白茶……应有尽有,汇集了包括中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的茶品种。

 


在中国当代茶文化发展论坛上,中国茶文化协会会长周国富表示,无论是从产出还是消费数量看,中国都是茶业大国,但还不是茶业强国。中国茶业还存在着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低小散弱等问题。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我国茶园面积约占世界茶园面积75%左右,但产量约占45%,是世界前八产茶国家中单产最低的,产出效率比较低,其他国家约是中国的1.5~2.6倍。

 

二是中国茶叶在国际茶叶市场上品牌不响,标准不一,各自为营,以原料茶和中低端茶出口为主,缺乏国际茶叶市场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三是品牌化、集约化、规范化程度低,大国小农特征明显,全国茶品名超过1500个,但大多数有名无牌,有品牌的规模也不大,尤其缺乏有竞争力的国际大品牌。

 

四是综合利用和深加工程度低,中国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仅占5%左右,邻近的日本,茶食品、茶饮料等深加工产品丰富,消费占比达40%左右。

 


记者在茶博会上的安吉白茶展区看到,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展区里,有四五家安吉白茶的茶企都在展示各自的茶叶品牌。一家名为盈茶园的茶企老板朱仁元告诉记者,自家拥有茶园300多亩,家户订单600多亩,年产茶2万斤,产值1000万元左右。

 

朱仁元表示,他这样的规模和体量在安吉就属于中等规模,整个安吉像他一样规模的茶企也就10多家。另外还有两三家大型的茶企,年销售额可以超亿元。

 


记者了解到,在安吉的茶企中,只要加入了安吉白茶协会,都可以在包装中使用“安吉白茶”,但是仍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品牌。在现场,前来看展的消费者告诉记者,他们对于这些安吉白茶的品牌,都感觉到很陌生,并没有很熟悉的知名品牌。

 

根据安吉官方发布的数据,安吉县拥有茶园17万亩,年产茶叶1800多吨,产值25亿元,安吉白茶还是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不过,整个安吉白茶行业,形成规模的企业并不多,只有极白、龙王山等少数几家企业的年产值进入亿元级别。而这些企业的品牌“极白”、“龙王山”在整个茶叶品牌中,也并不具有较高知名度。茶博会期间,记者在现场随机调查发现,消费者对于茶叶品牌知之甚少。

 

而纵观整个中国茶业,在业内具有知名度的品牌也并不多,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更是寥寥无几。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发布的《茶叶品牌化消费行为与营销策略》报告显示,在品牌忠诚度方面,在来自10座城市的1万名茶叶消费者当中,只有11%的人购买的茶明确来自同一家企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茶企品牌还缺乏足够的影响力。

 

深加工能力不足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茶园面积4395.6万亩,同比增长2.9%,茶叶产量261.6万吨。全国茶消费人群近5亿人,茶叶销售量达191万吨,年人均茶消费1.36千克,是世界茶消费大国。

 


不过,人民日报曾经发布的《万家中国茶企,为何利润不及一个立顿?》一文,深深刺痛着中国茶人的心。立顿红茶年销售额10多亿欧元,在中国茶企中,营收过亿元的已经算是大型企业了。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孙忠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茶产业已经成为政府关注的一个产业,现在全国有一千多个县在产茶,全国已经形成了260多万吨的产量,将近6000亿元的年产值。

 

“中国茶的产业特点,是这个地方只能生产这种茶,不像立顿集合生产所有的茶品,他们没有我们的香味,没有我们的口味,没有我们的茶形美,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特点。”孙忠焕认为,中国茶应该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中国茶品牌。

 

记者注意到,前来参展的中国茶企中,大部分仍然是以传统的冲泡茶为主,经过深加工后,形成的茶商品较少。与之对应的是,消费者对茶商品的关注度并不高,在茶博会上,一些茶企生产的茶饼、茶糕等产品,品尝的人都很少,更多的消费者愿意去品一杯茗茶。

 


一家来自江西的茶企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茶园位于庐山半山腰,除了生产庐山云雾茶之外,也会利用茶叶作为原材料,进行一些深加工,比如制作茶饼。“但似乎销量并不好,也许和品质口感有关,也许是没有形成自己品牌。”

 

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林智表示,目前我国茶叶深加工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在商品化、产业化方面还无法比肩国外先进水平,多数深加工企业仍以生产茶叶提取物等中间原料为主,如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茶色素等,主要的终端产品还局限于茶饮料。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找到约81条结果 (用时 0.005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