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八马茶业包装

找到约375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八马茶业,成不了线下版小罐茶

八马茶业走到了一个急需品牌故事加持的发展节点。

近日,八马茶业披露招股书,再度闯关IPO,冲刺深市主板上市。从招股书看,过半采购物料为定制成品茶的八马茶业怎么看都像是一个赚差价的中间商,低研发、低附加值、简单低买高卖。

事实上,凭借着这样简单的经营模式,八马茶叶已经将门店扩张至2700余家,常年保持着超过50%的毛利率,且2021年实现的17.44亿元营业收入,在行业中名列前茅,发展趋势逐渐有线下版小罐茶的苗头。

但传统茶行业细分品类丰富、地域特性明显、靠天吃饭、高度依赖人工,标准化困难是所有茶企品牌化路上共同面临的问题,也因此茶叶企业的上市路都十分坎坷,至今A股仍未跑出一家上市公司。

八马茶业靠着茶叶外销迅速起量、并打造出了颇具盛名的明星单品“赛珍珠”、随后打破地域限制进行品牌化运营,而近期 “认准这匹马,好茶喝八马”的口号则标示着其要成为茶中奢品的不小野心。

在发展成熟的餐饮行业,放弃口味追求标准化的预制菜尚无法完全虏获消费者味蕾,处于长期依赖手工制造的茶叶行业,八马茶业和小罐茶们想在精细化与标准化中找到平衡,被消费者坚定选择也是难上加难。

茶叶搬运工

在八马茶业的招股书中,提到“品牌”二字高达226次。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八马茶业营业收入分别为10.23亿元、12.66亿元及17.44亿元,对应年份营销费用分别为3.58亿元、4.29亿元及5.76亿元,占营收比重为35.00%、33.89%及33.03%,其中,为了持续投入品牌建设,八马茶业的市场推广及广告宣传费较上年分别增长47.54%和41.52%。

与持续稳定高投入的销售费用形成对比的是其低于行业均值的研发投入。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八马茶业研发投入分别为570.22万元、328.01万元及664.12万元,分别占同期营收比重为0.56%、0.25%及0.38%,作为对比的是,中国茶叶2019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就达到1.43%。

具体到研发成果上,截至3月31日,八马茶业拥有的26项专利中,关于茶叶制作工艺及生产方法仅为5项,且均为铁观音茶,外观设计专利却高达10项,其余的11项专利中5项也是茶叶包装流水线,也就是说,八马茶业的主要精力是在研究如何包装而不是生产茶叶上。

八马茶业怎么看都像是茶叶搬运工。

根据招股书介绍,八马茶业董事长王文礼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观音第13代传承人,浓香型铁观音产品—赛珍珠是八马茶业的明星产品,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其贡献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05亿、2.29亿及2.82亿元,占总销售收入比重则持续下降,分别为20.28%、18.22%及16.29%。

值得注意的是,八马茶业的生产模式奉行“拿来主义”。

不同于中国茶叶及澜沧古茶的自主生产,八马茶业以采购成品茶为主。近三年来,八马茶业所销售的产品中定制采购产品占比均超过50%,在这种模式下,供应商将产品制作完成、包装完成的定制成品交付后,八马茶业则直接对外进行销售。

销售模式上,八马茶业同样选择了“借力”。

八马茶叶采用直营与加盟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其中加盟模式是八马茶业的扩张引擎,招股书显示,近三年来,八马茶叶的线下加盟商贡献了其营收的半壁江山。截至3月31日,其拥有加盟门店数量超过2700家。

有趣的是,八马茶业的第一波羊毛来自加盟商。加盟商向[新熵]反映称,八马茶业加盟商首先要缴纳5万元加盟费和3万元保证金,另外部分根据店面的不同规格收取装修费、设备费用、店面租金、其他费用及首次铺货费用,开设一家加盟店约需要22万元到151万元不等。

招股书显示,八马茶业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其他业务收入分别为982.13万元、965.02万元及1399.53万元,此部分收入由租金收入及新增加盟商缴纳的加盟费构成。

放大到整个行业来看,八马茶业这种生产靠外部、销售靠加盟的经营模式,也跟中国茶业特点有关系。

中国茶难有品牌命?

标准是品牌的根本,但世上没有同一片叶子。

在中国长期作为农产品的茶叶本就有靠天吃饭的意味,而一杯顶级好茶的考量因素则更为广泛:峰苗好、白毫显、条索紧、身骨重而挺直,这对茶叶的采摘、挑拣、加工和包装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甚至要求全程人工操作。此外,高端的茶叶必然属于稀缺品,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这与企业的品牌化相悖。

因此,中国茶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散,单个品牌企业在整个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占比都比较低。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茶叶企业发展报告》,2017年我国茶叶企业总数为6万余家,其中仅87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亿元,6家企业总资产超过10亿元。2021年天福、澜沧古茶、八马茶叶市场占有率分别为0.45%、0.16%及0.48%。

众多茶企中唯一曾拥有过高光时刻的当数小罐茶,但一度也以翻车收场。

大师背书、标准化包装以及全国统一透明定价的小罐茶,看似找到了标准化与精细化的平衡而名声大噪,2016年发布产品,到2018年零售额就达到了20亿元。而随后消费者拆解其销售额到亲自炒茶的8位大师身上,发现大师把手炒烂也完不成,小罐茶最后被消费者冠名“大忽悠”。

标准化问题难解决,又讲不出新故事的茶叶,在资本市市场同样不受待见。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编写的《中国茶叶产销形势发展报告》,2019年-2021年我国茶叶国内销售总额分别为2793.50亿元、2888.84亿元以及3120.00亿元。市场容量恒定的茶叶行业,标准化不及酒业,增长性又不及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在资本看来,处境十分尴尬。

八马茶叶曾冲击科创板,但由于定位原因最终撤回申请,转战主板市场,上市路可谓一波三折,而其他茶企资本化进程同样难掩尴尬:澜沧古茶死磕A股两年未果最终转港,而安溪铁观音、华祥苑、四川竹叶青、七彩云南、杭州龙井等都曾试图在A股上岸,最终都不了了之,导致“A股不含茶”问题至今无解。

标准化需要资本驱动,但资本要求企业本身具备标准化能力,两者陷入一种无休止的循环。或许,茶企应该学会认命,中国并不需要茶叶品牌。

传统茶企的增量该从哪里找?

目前传统茶企的处境可谓狼前虎后,前脚品牌化困境还未突破,后脚新茶饮横空出世挤占原有市场空间。市场一直有一个疑惑,既然新茶饮长于后端营销,传统茶企长于前端原料资源,两者何不各取其长,在供应链上各自擅长的领域深耕,然后携手并进?

“目前市场上暂未出现新茶饮与传统茶企合作的案例,主要系大型茶企都有自己的品牌和算计,与新茶饮在供应价格上总是谈不拢。”某知名新茶饮品牌运营商对[新熵]透露。

打不过就加入,不愿降低姿态的传统茶企们先后入局茶饮市场,寻找年轻用户市场的增量。八马茶业设立了子公司滴可餐饮,对外经营子品牌“小马茶趣”,产品包括奶茶、果茶、纯茶等。此外,为寻求茶饮料领域的增量,八马茶业还成立创新事业部,培育速溶原萃茶饮子品牌“fnf”。

但对传统企业来说,迎合年轻群体的路同样不好走。2008年天福茗茶就提出“中国星巴克”的新概念,要做体验式店铺,还推出“放牛斑”,瞄准年轻群体主打茶饮;品品香推出茉莉茶饮品类“香朵朵”;大益茶则推出袋泡茶、小金豆、小金砖、小青柑等快消的茶产品,但最后都要么铩羽而归,要么艰难维持。

前端难量产、后端难破局,传统茶企的增量该从哪里找?

前端问题上,既然量产问题难突破,不如调转思路,将大单品进行到底。作为参考的是,茶颜悦色没有走出长沙,却在全国声名鹊起,传统茶企与其艰难集齐所有茶种类,不如发挥自身擅长的领域做深做精,成为细分行业的王者,如八马茶业的铁观音、品品香的白茶,在打出明星单品后,围绕其做周边。

后端问题上,既然想做品牌就应在商业与情怀中做取舍。小罐茶在市场出圈时,受到传统茶企不少冷眼,认为茶包的出现是背离了做茶的底线,但其营收却将其他茶企狠狠甩在了后面。从立顿的发展轨迹也可见,茶包是有市场的,只是需要更了解中国人口味的企业来做,这无疑是传统茶企的一次机会。

八马茶业品牌化这一场仗注定是难打的,标准化是横在所有茶企面前的一座大山。与其在资本化的路上匆忙前行,苦求投资者的认可,不如先想好如何为品牌添香,被更多消费者选择。毕竟,资本只相信看得见的结果。

作者:茹月;来源:新熵(ID:baoliaohui)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八马茶业“梦断”创业板?

新消费导读

如果将上市作为一个赛程的终点,那么截止目前,并没有一家中国茶企顺利跑至终点线,在闯关途中几乎是“全军覆没”。

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在雨雾缭绕的山间,绿油油的低矮茶树已经到了春日里丰收的季节,裹着头巾的茶农们小心而精准地采摘着树上的芽叶。

一切魔法的关键在于时间。如果是赶在清明前采摘,这样的鲜叶价格能达到300-500元/斤,而5斤鲜叶经烘干炒制等工序可以制作出一斤干茶,这时干茶的成本价可能就已经飙至2000元/斤,更遑论经过品牌、渠道、销售等环节后的最终售价,已是翻倍。

但是这样一个看似暴利的茶叶生意,反而没能成功走出一家上市公司。

最近,原叶茶行业龙头八马茶业上市事宜又有了新动态——9月28日,创业板拟上市公司八马茶业审核状态变更为“中止”,而此时距离其递交上市申请已经过去了大半年。

比起新茶饮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狂飙突进,原叶茶品牌显得低调且神秘了许多。这家曾在新三板上市的龙头茶企为何“折戟”创业板?当茶基因深深刻入中国人的骨髓,为何茶叶圈却冲不出一家上市公司?。

“茶叶第一股”为何难产?

八马茶业中止IPO,这也意味着“中国茶叶第一股”再生变数。

事实上,八马茶业此前曾多次冲击资本市场。

早在2013年,IDG资本、天图资本、同创伟业创投和天玑星投资等私募投资机构对八马茶业投资近1.5亿元,助力八马茶业冲击深交所中小板。但八马茶业营业收入不及预期,最终于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之后在2018年4月,八马茶业又终止挂牌,开始谋求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随着其上市申请在今年年初被受理,这家低调茶企的业绩和经营模式也开始浮出水面。

据其招股书披露,八马茶业计划募资6.83亿元用于八马茶业的营销网络建设、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八马茶业是一家全茶类全国连锁品牌企业,主要从事茶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标准输出及品牌零售业务,产品覆盖乌龙茶、黑茶、红茶、绿茶和白茶等全品类茶叶,以及茶具、茶食品等相关产品。

招股书显示,八马茶业2018年、2019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7.19亿元、10.23亿元、12.4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810万元、9087.6万元、1.16亿元。

图 / 八马茶业招股书

从其商业模式上看,八马茶业采用自主生产、自主分装与定制采购相结合的方式获取产品,且以定制采购为主,报告期内各年度八马茶业定制采购的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2.43%、59.81%及54.06%。

从其商业模式上看,八马茶业采用自主生产、自主分装与定制采购相结合的方式获取产品,且以定制采购为主,报告期内各年度八马茶业定制采购的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2.43%、59.81%及54.06%。

定制采购模式下的毛利分别为1.82亿元、2.9亿元、3.21亿元,分别占当期毛利总额的47.63%、53.66%和47.79%。

在销售端,八马茶业通过“直营+加盟”、“线上+线下”的全渠道销售体系统一对外销售产品,且报告期内八马茶业直营模式下的销售收入(包括线下直营及网络销售)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8.68%、52.33%及51.69%。

虽然八马茶业的经营利润符合创业板“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的条件,但其生产经营模式和业务属性依旧受到深交所方面的质疑和问询,例如,八马茶业的业务经营范围是否符合创业板上市公司属性以及关联交易等问题。

同时在招股书中,八马茶业还披露了一系列经营风险。

例如,不断上升的存货风险。截止报告期各期末,八马茶业的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51亿元、2.09亿元以及3.2亿元,其绝对金额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5.69%、27.81%和35.48%。

若出现部分存货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导致价格下降或出现滞销等情况,则公司需对该等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或予以报损,从而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

除此之外,八马茶业还要面临潜在的发行失败以及融资渠道单一等风险。

从八马茶业的商业模式来看,其引发深交所问询并非突然。

其生产模式主要分为自主生产与自主分装两种。自主生产模式下,公司参与主要精制程序,并在拼配、烘焙等核心环节发挥自身技术优势;自主分装模式下,公司仅参与部分末段精制程序,主要为拣杂、装箱等。

在产品销售层面,公司主要分为直营与加盟两种,其中直营模式又分为线下直营和网络销售两种。值得注意的是,其加盟商拥有对加盟店的所有权和收益权,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事实上,其加盟商贡献了集团接近半数的销售收入。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末,公司门店数量超过2000家,其中直营店366家,加盟店超1700家。

根据招股书数据,2018-2020年,八马茶业直营模式的营收分别为4.19亿元、5.30亿元、6.3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58.68%、52.33%、51.69%;加盟模式的营收分别为2.93亿元、4.8亿元、5.9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41.12%、47.44%、48.07%。

图 / 八马茶业招股书

关键是,加盟店虽然占据了集团收入的半壁江山,但是其收入和毛利率却远不及直营店。

按2020年末的1700家加盟店粗略计算,2020年单家加盟店的收入约为34.98万元,而单家线下直营店的收入约为108.98万元,单家加盟店和直营店的收入相差70多万元。且2018-2020年八马茶业毛利率分别为53.43%、53.31%、54.29%,而只有线下加盟商的毛利率低于平均水平。

不仅如此,八马茶业的采购模式更容易引发外界质疑。

根据其招股书,八马茶业采用自主生产、自主分装与定制采购相结合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并统一对外销售。其中,铁观音及部分岩茶为公司自主生产,小部分茶叶产品为公司自主分装,其他大部分茶叶产品以及茶具、茶食品等均由供应商按公司的定制要求及质量标准生产。

且在报告期内,八马茶业定制采购产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2.43%、59.81%及54.06%,这也意味着,集团有超过半数收入产品均来自符合要求和标准的第三方茶叶供应商。

在八马茶业看来,我国茶企数量多而分散,普遍缺乏规模化的销售渠道,因此其在一定标准之上对上游茶厂进行批量化采购,保证了集团的议价能力。

事实上,集中对初制茶进行采购的确是茶叶大厂的惯用做法。

“目前主流茶企基本上都是收购茶叶的初制成品后再进行精制加工。”茶业供应链人士亿鑫(化名)告诉「创业最前线」,这是因为前期的养护成本和加工成本太高,而且茶叶很难通过规范化种植实现茶品品质的规范化。

“龙头茶企在各个产区基本都有专业的采购经理,在现场冲泡、收茶。茶行业相对传统比较念旧,如果不出问题双方基本能够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亿鑫补充道。

而值得注意的是,八马茶业的定制茶叶供应商曾为企业实际控制人亲戚,则引发了外界对于其可能存在关联交易的关注。

八马茶业2018年和2019年的第一大供应商——福建武记茶业有限公司曾是实际控制人王文超表弟蔡泽凌控股50%股权的公司,不过2021年2月其已将所持该企业股份转让给另一股东。

2018年八马茶业的定制采购金额为3.74亿元,自主生产和自主分装3.38亿元。而2018年八马茶业向关联方采购商品和接受劳务的关联交易占同期营业成本比例为13.49%,其中茶叶类产品采购关联交易为0.35亿元。

另外,八马茶业的五位实际控制人存在血缘和姻亲关系,且从其实控人占股比例和高管任命来看,这更像是一家“家族式企业”。不仅如此,八马茶业创始人后代大多与当地知名企业创始人有姻亲关系。

据招股书和公开信息,八马茶业创始人王文彬、陈雅静夫妇合计持股32.94%,两人育有一儿两女:

• 儿子王焜恒的岳父丁世忠是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 女儿王佳琳,其配偶周士渊的父亲周永伟是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董事;

• 女儿王佳佳,其配偶高力是高力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东、董事长。

如此豪门联姻构成的“泉州顶流富豪圈”,也一度引发外界遐想,认为其可能存在关联交易的揣测不断。

7万茶企仍难追立顿?”

曾经,中国茶叶圈有个自嘲的笑话,“中国7万家茶企竟然比不上一家袋泡茶立顿”。

多年过去,中国“有酒无茶”的局面似乎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如果将上市作为一个赛程的终点,那么截止目前,并没有一家中国茶企顺利跑至终点线,在闯关途中几乎是“全军覆没”。

今年6月以前,包括八马茶业在内有三家以生产原叶茶为主的传统茶企同时冲刺A股,另外两家分别是中茶股份和澜沧古茶。而在八马茶业之前,原定于6月3日上会的澜沧古茶,在6月2日晚间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撤回申报材料。

资本市场对中国茶企严重缺乏信心,无外乎是中国茶业长期以来偏向小农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所致。

首先是采茶难度高,机械化和工业化在这一环节并无太多用武之地。

“茶叶的等级不同,这一点需要人工来分辨。”某茶企内部人士浏阳(化名)告诉「创业最前线」,袋泡茶可以实现机械化,因为最后茶叶都会被切成碎末,无所谓芽头还是叶子。“而在国内基本采茶都是采芽头,只能依靠人工挑选和采摘。”

其次,茶叶本质上属于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生产种植仍然是“靠天吃饭”。

如果今年雨水少,发芽量少,那么茶的品质和产量可能都会受到影响。“茶叶原料的主要成本就在采茶和人工成本,现在采茶工人基本是上了一定年纪的阿姨,再过10年、20年采茶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成本只会越来越高。”浏阳说。

不仅是缺乏工业化生产体系,传统的东方思维也成为了茶业走向现代化的掣肘。

“茶叶是东方经验思维的产物,它强调个人经验,强调大师和手工,讲究代代传承。所以在很多茶农看来,祖祖辈辈的操作经验已经足够他使用了。更何况,很多茶企大厂来合作社收购可能一单就能收走茶农一年的产量,因此他们也没有动力开拓新的销售渠道。”浏阳表示。

在“老派”的消费者看来更是如此。

高端茶叶本身就具有稀缺性。“对于资深老茶客来说,他们追求的一定是茶叶的产区。”亿鑫表示,“很多龙头茶企都有很稳定的客户群体,且这群茶客的品鉴程度很高,可能6000元/斤的价格对他们来说都不算高端茶叶。”

但是核心产区的问题在于产量太低,成本过高。“一旦大企业进入某个核心产区,往往会导致整个产区茶叶价格的暴涨。”

这也导致中国茶叶很多时候看起来有品类而无品牌,“老茶客是不买品牌茶的。”一位资深茶客对「创业最前线」表示。

更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市场集中度低也导致了茶叶销售渠道的混乱。

八马茶业也在招股书中指出,目前茶叶类产品的销售渠道包括品牌连锁店、茶叶批发市场、农贸集市、超市、百货中心等,商户散杂的局面一直存在,市场环境较为混乱。小茶企的规范经营、品牌意识、品质保障都亟待加强。

对比分外明显的是,新茶饮赛道的疯狂融资让原叶茶显得格外落寞。不仅如此,以喜茶、奈雪的茶为代表的新茶饮品牌也早已开始推出现制和包装类型的原叶茶和即饮茶。

比起茶碱,新茶饮里的高糖分更容易令人上瘾——在资本市场,新茶饮的故事也似乎比原叶茶要有趣多了。新茶饮在生产模式、消费客群、营销包装、运营方式等方面,都和原叶茶有极大不同,这两者在本质上做的不是同样的生意。

不过,传统茶企们还有这样一种“自信”——今天沉迷于糖分饮料的年轻人们,终将有一天会在保温杯里放入茶叶。但这是否属于茶企的盲目自信,仍待时间进一步检验。

来源:新消费智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5G来了,看这家“智慧”茶企八马茶业如何顺势而为

12月8日—16日,“八马茶业乌龙茶纳税双冠感恩答谢”系列活动先后在福建省福州市、泉州市、厦门市等地盛大举行。会上,众多领导、来自嘉宾与五湖四海的茶商茶友,共品两大乌龙茶(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茶王赛中脱颖而出的茶王。

“八马茶业乌龙茶纳税双冠感恩答谢”福州现场。

从原产地茶企纳税双第一,到茶王赛赛事举办,再到启动“四大茗珠”战略,中国茶叶连锁领先品牌——八马茶业深耕厚植原产地,用高品质的产品回馈消费者,取得了从乌龙茶第一到多品类领先的耀眼成绩。

八马茶业董事长王文礼表示,近些年,八马茶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其致胜法宝正是“以质胜、以智胜、以德胜——以质立本,以智赋能,以德聚力”。

“以质胜”

以质立本,三百年传承匠心好品质

作为中国茶行业龙头茶企,八马茶业始终坚持以质立本。因为品质是品牌发展的根基所在,正所谓是“根基不牢,地动山摇”。

3000年,书写一部中华茶史;300年,造就一个制茶世家。

300年前,八马茶业先祖发现、亲制佳茗,深得乾隆皇帝赞誉,并赐名“铁观音”。

300年后,八马茶业传承十三代家族匠心,世世代代专注做茶,“千锤百炼,千辛万苦,千挑万选,只为做好一泡茶”。

时代在前进,不变的是匠心。目前,八马茶业已形成了从茶叶采摘加工到仓储、物流、销售、管理等一系列标准化体系。除乌龙茶外,八马茶业将这套标准化体系也复制到了其他茶类,将生产经验推广到八马茶业其他茶类产茶区,按照八马标准体系进行管控。

八马茶业参与茶行业多项国家标准制定。

八马在掌握铁观音制茶关键技艺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8道制茶工序24定律。从种植到成品,层层磨砺,每一步都恪守传统制茶的精妙准则,独具匠心。

八马首创好茶四大标准:安全、对口、正宗、稳定。

八马建立三大选品标准:名家之作、非遗技艺、黄金产区。

八马还率先制定了铁观音生活茶艺的八道标准泡法、赛珍珠“3123”标准泡法等茶叶泡饮规范,推出后,得到了业界和广大品茶爱好者的强烈反响和好评。

八马茶业荣获国内外三大金奖。

“以智胜”

以智赋能,引领茶行业变革新风向

不仅以质取胜,八马茶业还以智取胜——积极践行“智慧八马”理念,追求传统茶业与现代科技的高度融合,通过打造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智慧茶园+智慧工厂”综合体,正式成为实现种植-生产-仓储智能化的现代茶企,持续引领茶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11月,八马茶业顺利通过了福建省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项目验收。

八马茶业践行“智慧八马”理念,持续引领茶行业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智慧茶园”依托八马生态科技示范场,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信息化、云服务等核心技术,实现茶园的精准监测、智能管理、智能决策,使生态茶园充分“智慧化”,从而优化茶叶产品标准输出,对现代农业茶产业园区建设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我们在坚持发展生态茶业的同时,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科技,充分武装茶园,从源头上解决茶叶品质问题,让好茶真正看得见、摸得着。”

八马茶业还率先将“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理念,贯穿于整个智慧茶园的建设当中,打造出极具创新性、前瞻性的项目——“碳汇茶园”,使得生态科技示范场真正发挥碳汇功能。

除了积极打造“智慧茶园”,八马茶业也在稳步推进“智慧工厂”建设,通过加大对“智能仓储”和“智能智造”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促进茶叶加工、包装等生产链条的智能化,为传统茶产业标准化、科技化发展,探索一条可行的新路径。

“智能仓储”方面,八马茶业率先建立了智慧货仓系统、普洱茶智慧存储系统。其中,今年正式落成的智慧货仓系统,在业内实现了仓库系统的智能化作业和信息化管理,引领茶行业仓储进入智能化时代。

八马茶业智慧货仓系统。

在“智能智造”上,八马茶业进行了生产线的迭代再升级,预计今年12月底新生产线将正式投入使用。每一代生产线的更迭,都引领着乌龙茶生产朝更加清洁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此外,八马茶业还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助力茶行业科技创新。曾先后与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先进技术标准,推动产品及技术创新。而且,八马茶业还成立了“八马茶产业研究院”,并成功入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可以说,倡导“智慧八马”理念,为八马茶业描绘了更广阔的发展蓝图,也为打造高品质中国好茶平台凝聚科技力量、激发创新动能。这必将推动生态与科技的高度融合,促进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为中国茶企提供了一份现代化的示范模本,激发着中国茶企不断走向“中国智造”,引领茶行业转型升级和变革新风向。

“以德胜”

以德聚力,构建中国茶产业协作体

“苍天不负靠谱人!好人的时代,来了!”八马茶业董事长王文礼说。

他认为,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叶大国,却不是品牌强国。中国茶要香飘世界,更要中国茶品牌影响世界。

“打造优秀民族品牌,代表中国茶走向世界”是八马的初心,也是愿景。而“正、利他、真本事”则是八马的行动指南。

八马茶业香飘世界。

近30年来,八马茶业以诚相待,以德聚力,通过积极构建“中国茶产业协作体”,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所谓“中国茶产业协作体”,是打破企业边界、连接产加销、协同全产业链、聚拢全行业优势资源的协作,变“竞争”为“竞合”乃至“强强联手”“共创共赢”,携手将中国茶产业发展壮大,助力茶乡振兴,走向共同富裕。

从2016年起,八马就不断复制乌龙茶的成功经验,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产区,通过开放平台,与各茶类代表、茶企合作共赢,拓展全品类产品。目前,八马茶业已在全国布局各大产区,让当地好茶通过八马茶业2000家连锁门店、3000万全渠道粉丝进入千家万户。

2016年10月,八马茶业走进安徽金寨县,为六安瓜片发声发力,助力老区脱贫。

2020年7月,八马赴广西西林县,以当地优质茶叶为原料,开发出了扶贫惠农产品——西林“暖心红茶”,进入八马线上线下网络销售,实现精准扶贫。

去年,“新冠”疫情暴发期间,八马茶业出台六项硬核措施切实维护保障茶农员工利益,助力复产复工。

同时,八马茶业先后深入云南勐海县老班章村、临沧县冰岛五寨、凤庆县等多地进行茶王树保护性开采,以茶助农,帮扶产茶区。

近年来,八马还斥重金举办茶王赛事,累积投入近800万元,在安溪、武夷山两大乌龙茶原产地举办茶王赛,进一步推动制茶技艺的提升,促进当地茶产业发展。

近日,八马茶业还对外正式发布“四大茗珠”战略,预示着八马茶业即将开启打造中国全品类好茶平台的新征程。其中,“四大茗珠”包含了八马·牛一武夷岩茶、八马·赛珍珠铁观音5800、八马福鼎白茶·殿藏老树牡丹、八马·信记号八八七普洱茶等明星代表产品。

八马茶业“四大茗珠”战略启动仪式。

八马茶业始终坚定走在推广好茶和茶文化的道路上,让更多人喝茶、爱茶。2009年至2020年,八马·安溪铁观音连续12年全国销量领先;2015年至2021年连续7年稳居天猫双十一乌龙茶类目第一;并且,八马茶业中的白茶、普洱茶成为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宴会厅官方指定白茶、普洱茶,在其他茶类上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实现从乌龙茶第一到多品类领先。

“走正道,做好茶,让天下人都能享受茶的健康与快乐。”王文礼说,“民族崛起,国兴茶兴。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中国茶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机遇。与祖国一起崛起的中国茶,必将诞生伟大的品牌。”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找到约368条结果 (用时 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7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