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5克红茶放多少水

找到约215条结果 (用时 0.013 秒)

没有电子秤,泡茶怎么控制放多少茶叶?

不知道各位茶友,平时泡茶的时候是放多少茶叶的。

我有一个朋友,刚开始学喝茶不久,他从来不知道自己该放多少茶叶,也不管放多少茶叶,反正就是手抓一撮,凭感觉拿。结果,他泡出来的茶,有时候不是太淡,就是又苦又涩。

我就告诉这个朋友,泡茶有三要素:茶量、水温、时间,首先第一点茶量你就没有放对。然后他马上反驳道,泡茶难道还要用个称来称吗?没有电子秤该要怎么办呢?

今天就来讲讲,茶叶怎么取,取茶到底要不要用电子秤。

目录

1|放多少茶叶到底有没有关系?

2|学泡茶,最好有一台电子

3|没有称的时候,怎么取茶叶?

1|放多少茶叶到底有没有关系?

放多少茶叶,就是泡茶三要素之一的茶量。准确来说应该是茶水比例,即放多少茶放多少水,这对泡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一般来说,我们平时泡茶的茶水比例大约在1:50,如果放1克的茶叶,那么就加入50毫升的水,如果放5克的茶叶,就加入250毫升。

茶壶的容量是确定的,所以加水的量也是确定的,那么只需要搞清楚放多少茶叶就能确定茶水比例了。

如果觉得放多少茶叶可以随意一点,不需要这么讲究,那就很可能会出现杯小茶的朋友那样的情况,于是便疑惑:为什么别人泡茶这么好喝,一样的茶,我怎么就泡不出那个味道?

有时泡淡,有时泡浓,偶尔泡出一次好喝的,下次却很难再泡出感觉。所以,要知道自己放多少茶叶,泡出的茶才会一直都好喝啊~

2|学泡茶,最好有一台电子

有人说,你看那些老茶客,他们还不是随手一抓,他们怎么知道放多少茶叶?老茶客抓的茶多了,心里有数,手上更是有感觉,一抓一掂,就能感觉几斤几两,泡茶也就轻而易举了。

初学者,最好还是要有一台电子,每次泡茶先称一下,知道自己放了多少茶,心里有个数。要是觉得淡了,下次便多称一克,要是太苦涩,下次便少称一点。不然,再好的茶,泡出来都可能不好喝。

眼睛看到的茶,跟实际上称出来的,真的差很远!杯小茶泡茶时候也总爱称一称,上次随手抓了一把,以为有7克,没想到只有3克,因为那个茶太蓬松了,非常容易产生错觉。

有人又会有这样的疑虑了,泡茶还放个称在旁边,岂不是被人笑话?称出来的茶量精准,泡出来的茶好喝,何必要担心别人的眼光呢,称多了,慢慢地就可以不用电子,随手一拿也能胸有成竹。

3|没有的时候,怎么取茶叶?

前面说到老茶客取茶总是很准,其实他们不仅是用手掂量,还有用眼睛看。

今天就教大家一个方法,看体积取茶。

粗条索茶:像云南的滇红,由于红茶滋味比较浓郁,大概放茶壶体积1/4的茶量就可以了。像单丛茶,因为属于乌龙茶类,投茶量要稍多一些,大约放1/3。

细条索茶:类似于祁红这样的茶,条索非常紧细,看起来少,实际上量多,而且细小的茶浸出很快,这样的茶大概铺满壶底就可以了。

颗粒形茶:铁观音跟台湾的一些乌龙茶,都是颗粒形的,用数颗粒的方法,大约10-20粒,根据颗粒大小和泡茶的浓度再做调整。

扁形茶:最典型的就是龙井,茶叶扁平规整,铺满壶底的量也够了。其他一些稍蓬松的绿茶,像黄山毛峰,也是铺满壶底,比龙井厚一些。

蓬松型茶:像没有紧压的白牡丹,因为不炒不揉不整形,就非常蓬松,这样的茶,可以放到茶壶体积1/2。

 

泡茶,要放多少茶叶?

有一茶友,刚开始学喝茶不久,他从来不知道自己该放多少茶叶,也不管放多少茶叶,反正就是手抓一撮,凭感觉拿。结果,他泡出来的茶,有时候不是太淡,就是又苦又涩。


我就告诉这个朋友,泡茶有三要素:茶量、水温、时间,首先第一点茶量你就没有放对。然后他马上反驳道,泡茶难道还要用个称来称吗?没有电子秤该要怎么办呢?

 

今天就来讲讲,茶叶怎么取,取茶到底要不要用电子秤。


1|放多少茶叶到底有没有关系?


放多少茶叶,就是泡茶三要素之一的茶量。准确来说应该是茶水比例,即放多少茶放多少水,这对泡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一般来说,我们平时泡茶的茶水比例大约在1:50,如果放1克的茶叶,那么就加入50毫升的水,如果放5克的茶叶,就加入250毫升。

 


茶壶的容量是确定的,所以加水的量也是确定的,那么只需要搞清楚放多少茶叶就能确定茶水比例了。

 

如果觉得放多少茶叶可以随意一点,不需要这么讲究,那就很可能会出现杯小茶的朋友那样的情况,于是便疑惑:为什么别人泡茶这么好喝,一样的茶,我怎么就泡不出那个味道?

 

有时泡淡,有时泡浓,偶尔泡出一次好喝的,下次却很难再泡出感觉。所以,要知道自己放多少茶叶,泡出的茶才会一直都好喝啊~

 

2|学泡茶,最好有一台电子秤。


有人说,你看那些老茶客,他们还不是随手一抓,他们怎么知道放多少茶叶?老茶客抓的茶多了,心里有数,手上更是有感觉,一抓一掂,就能感觉几斤几两,泡茶也就轻而易举了。

 

初学者,最好还是要有一台电子秤,每次泡茶先称一下,知道自己放了多少茶,心里有个数。要是觉得淡了,下次便多称一克,要是太苦涩,下次便少称一点。不然,再好的茶,泡出来都可能不好喝。



眼睛看到的茶,跟实际上称出来的,真的差很远!杯小茶泡茶时候也总爱称一称,上次随手抓了一把,以为有7克,没想到只有3克,因为那个茶太蓬松了,非常容易产生错觉。

 

有人又会有这样的疑虑了,泡茶还放个称在旁边,岂不是被人笑话?称出来的茶量精准,泡出来的茶好喝,何必要担心别人的眼光呢,称多了,慢慢地就可以不用电子秤,随手一拿也能胸有成竹。

 

3|没有秤的时候,怎么取茶叶?


前面说到老茶客取茶总是很准,其实他们不仅是用手掂量,还有用眼睛看。

 

今天就教大家一个方法,看体积取茶。

 

粗条索茶:像云南的滇红,由于红茶滋味比较浓郁,大概放茶壶体积1/4的茶量就可以了。像单丛茶,因为属于乌龙茶类,投茶量要稍多一些,大约放1/3。

 

细条索茶:类似于祁红这样的茶,条索非常紧细,看起来少,实际上量多,而且细小的茶浸出很快,这样的茶大概铺满壶底就可以了。


颗粒形茶:铁观音跟台湾的一些乌龙茶,都是颗粒形的,用数颗粒的方法,大约10-20粒,根据颗粒大小和泡茶的浓度再做调整。


扁形茶:最典型的就是龙井,茶叶扁平规整,铺满壶底的量也够了。其他一些稍蓬松的绿茶,像黄山毛峰,也是铺满壶底,比龙井厚一些。

 

蓬松型茶:像没有紧压的白牡丹,因为不炒不揉不整形,就非常蓬松,这样的茶,可以放到茶壶体积1/2。


当然,泡得一首好茶还需时间的历练

这一杯茶里的功夫,还多着呢!

每逢喝茶大家都困惑:我该放多少茶叶?

  在泡茶时,若茶多水少,茶汤浓度过高,滋味苦涩,而且不能充分利用茶叶的有效成分。若茶少水多,茶汤浓度会显得很低,茶味淡,香气薄。所以投茶量是会影响口感的。理论上来说,不同茶类由于香味成分含量及其溶出比例不同,以及不同饮茶习惯对茶水比的要求也不同。

  “你平时放茶放多少?”

  “我放一撮茶啊”

  “啊?一撮茶是多少克。”

  平时喝茶经常会出现每泡茶的茶汤滋味都不同,或太浓,或太淡。那为什么?十有八九是因为投茶量不准确造成的。究竟要放多少茶叶呢?

  一、绿茶

  1、标准投茶法

  泡饮绿茶我奉行的是标准投茶法,也就是以1克茶叶搭配50毫升的水,以3克茶叶搭配150毫升的水。

  这个标准,适用于玻璃杯或者盖杯。

  但是,许多人喝茶都不会去称一下茶叶,那么如何在没有硬性指数的情况下将茶冲泡好呢?这里介绍一下体积投茶法。

  2、体积投茶法

  绿茶是被公认为所有茶类中最为鲜嫩的茶,经过揉捻,浸出物出来的快,所以用盖碗冲泡的时候,茶量刚好覆盖满盖碗底部就可以了。

  温馨提示:

  泡茶水温不能过高,水温太高会伤害到绿茶的茶叶,让茶汤变苦变涩,但也不能太低使茶叶的香气激发不出来,较为合适的温度是85℃—90℃。

  二、红茶

  红茶的投茶量与绿茶相似,覆盖满盖碗底部的量足以,不过可以比绿茶稍微多一些。

  泡出来的汤色应以金黄、橙黄、橙红、红艳为宜。

  温馨提示:

  常喝国外红茶的朋友很多时候喝到的是红碎茶,由于红碎茶的浸出速度很快,所以投茶量要减少近一半。

  三、乌龙茶

  乌龙茶注重韵味和闻香,可浓饮,汤少味浓。

  用盖碗冲泡,条形乌龙的投茶量差不多占到盖碗容量的三分之一,球形乌龙则覆盖过底部就可以了。

  温馨提示:

  这种半发酵的茶,用热水冲泡会强烈激发它的香气和滋味,特别是高山乌龙一定要用沸水冲泡,如果用温水冲泡,那这泡茶就等于浪费了。

  四、普洱茶

  1、标准投茶法:1:50(茶与水的比例)

  在普洱茶专业审评中,一般要求投茶量为5克,置于250毫升的标准审评杯中,采取两次冲泡法。

  第一次,沸水注满,加盖浸泡2分钟,依次审评汤色、香气和滋味。

  第二次沸水注满,加盖浸泡5分钟。

  2、盖碗和紫砂壶:1:16(茶与水的比例)

  如果用盖碗或紫砂壶冲泡普洱茶时,个人喜好的茶水比是1:16,即常见的110毫升的盖碗,投7克茶;常见的170毫升的盖碗,投10克茶。

  温馨提示:

  假如你还不知道你的盖碗或紫砂壶的容量,最简单的方法是找一个500毫升的矿泉水瓶,看几次能注满自来水,大概能计算出茶具的容量了。

  3、旅行杯:1:150(茶与水的比例)

  如果用470毫升的旅行杯,我会一次性放入3克左右普洱茶,一直浸泡也不会出现难以下咽的感觉。

  注明:看完上文可能有人会问我,一下子1:16,一下子1:150,在忽悠谁呢。在此先说明,其一,用盖碗和紫砂壶放的茶叶多是因为在家冲泡,可快速出汤,适宜多人饮用、多次冲泡的情况。

  其二,用旅行杯所放的茶叶少是因为在外出行不便,普洱茶在杯中处于长期浸泡的状况,容易变浓、变苦,因此茶叶不宜放多。

  其三,尽可能不要用保温杯泡茶,影响口感。

  五、白茶

  由于白茶没有经过揉捻,仅仅是鲜叶采摘后经过萎凋、干燥制作而成的茶类,所以干茶普遍较轻且蓬松,投茶量会比较大,一般为盖碗容量的三分之一。


找到约212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3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