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2006大益班章

找到约48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2006大益班章产品

指数
指数
指数
指数
指数

大益班章茶:2005年后大益茶传言有班章料的3款茶,你喝过吗?

一直以来班章为王,易后为后的说法流传于普洱茶江湖。可是,市场上流通的所谓“班章”多如牛毛,那其实只是印有班章两个字的包装纸,跟里面的茶没有太多关系。很多小厂为了好卖货故意印的包装纸而已。

真正的大厂家是不会轻易将班章两个字印上包装纸的,这是对自己品牌负责任,更是对普洱茶行业负责任,如果真的是打了班章两个字的大益茶,基本上都是天价茶了。

一般来说,厂家很少主动说自己的茶是班章茶,他们不愿意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市场说某某款大益茶是班章茶的人有很多,很多都是为了配合炒作,真正传言确实有班章茶的大益茶产品,我们去对照一下,看看有哪些?

第一款:品味大益(2015年)


大益馆首款馆藏产品,2015年出厂,数量不多,据说是用勐海茶厂幸存下来的好原料做的,笔者认真品饮了,还真有班章的风味。能够被大益馆珍藏,有班章料的可能性最大。

第二款:轩辕号(2017年)


吾以吾心敬轩辕。这是大益人的内心呼喊。无他,这是勐海茶厂全体茶人对中华文明始祖——黄帝的敬意。只有用最好的原料,最核心的制作工艺,最精心的研配,才能完美地表达茶人对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精神的赞叹!厂家公开信息,采自布朗山核心产区,名山名寨,班章茶无疑。

第三款:菩提缘(2006年)


2006年礼盒茶,最有可能拼配班章料的茶。

单看菩提两个字就足够震撼所有人。

菩提树相信大家都知道,佛祖释迦摩尼在树下悟道成功。

据说释迦摩尼一直以为悟道就是要不吃不喝,一直打坐,空杯万物。不巧的是饿晕了,后来被人救活了,如果饿死了就不可能得道了,所以物质基础非常重要,精神追求也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基础。释迦摩尼经过这件事后,突然醒悟过来,他明白了人一定要顺应自然规律,不能脱离人生存的本质,他重新来到菩提树下,不经意间悟道成功。其实不管他得道多厉害,也跳脱不了人这个范畴。

人才是这片宇宙最伟大的生灵。

中国佛教协会从印度将这个菩提树苗迎接回国栽种,对佛教意义重大。当时大师云集,万人空巷,佛协举办了隆重的迎接仪式。这么重大的事件,需要记录下来,用一款茶来记录这一时刻再好不过。于是他们选择了勐海茶厂来生产,大益牌菩提缘,大益,益大家!就如菩提缘一样,众生之力,众生之源来自信仰,念力力量如此强大。所有的宗教基本都讲究真善美,就是益众生,正好大益这个商标好,正好完美诠释了佛家思想,菩提缘纪念茶就定格在了勐海茶厂。

大益茶受宠若惊,这么重要的事件用它的茶来纪录。于是组织骨干力量对产品选料,研制,拼配呕心沥血,终于不辱使命,将菩提缘打造成为了最经典的纪念产品。

喝过的人都说这款茶拼有班章料,不信你喝一下试试!

重磅:大益会出班章古树茶饼吗?

这两天,朋友圈突然被822-25日西安茶博会的海报刷爆了,原来825日有大益班章古树茶面世。

市场反应半信半疑,笔者猜测,这次推出的班章古树茶有可能是散料,就是给来宾品尝一下,证明大益茶也是有班章的,至于什么时候发出来就看时机了,目前会不会有这样的茶面世,我猜应该是没有这么多量,应该是不会配货……

如果出班章古茶饼,无疑是大益茶给市场投放的一枚核武器,还有4天,我们就可以揭晓这个答案,真的有没有这个班章古树茶饼,到时候自然就知道了!

2019年以来,市场的行情两极分化。高端有概念,有庄的品种不断创出新高,继轩辕号,201布朗孔雀,201银大益,101金大益之后,1601珍藏孔雀价格也创出历史新高,一度冲上96000元一件,1701金大益也摸到了58000元,101九二方砖接近20000元,这三个品种价格再度刷新历史新高。

今年最值得寻味的是1901.7542不断挑战价格新高。虽然说7542打了第一名三个字,可是价格却超过2007年的7542价格,并且,今年新茶回报最高的茶就是7542,出来市场的时候6800元左右,现在来到了12000元,这是值得市场及投资收藏客特别关注的一件事。

这是两个很大的信号,高端品种不断创出历史新高,这是肯定,资金不断涌入,另外一些特别能够消费,能够消耗的茶也在逼近历史新高,比如101九二方砖,7542,还有孔雀沱茶,还有一些有年份的大益生茶,比如2006年的宫廷青饼,大益茶第一款用宫廷料做的生茶,完全颠覆了老茶友的传统想法,特别老茶客喝了宫廷青,不得不赞叹大益茶的非凡魅力!这个茶正在悄悄建立口碑圈,很多茶友觉得这个茶茶底好,口感好,品质优秀,值得去拥有。

另外州政府的南糯山大树茶也成为了今年的黑马,两个月以前只有5万左右一件,现在20万元一件,被低估的茶被会得到价值发现。

州政府定制的南糯山的成功让许多人看到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很多茶投资者开始挖掘,钻研一些真正值得长期持有,有历史沉淀的茶,可以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茶,比如2006年的宫廷青饼。

已经有15年的岁月,芽头肥壮,饼面油润发亮,芽头已经全部转为浅金色,将茶饼放在鼻边轻嗅,干茶香气高扬。沸水冲泡,空气中已弥漫出山野的芬芳,若隐若现的松烟味和茶香味交织在一起,让人回味无穷。

茶汤入口,饱满而有层次,前段的微苦迅速化开,但仍然保持强劲的气韵,从入喉瞬间到从喉咙深处传递到口腔的喉韵让人醉心于宫廷青的独特魅力,那持续在双腮间的回甘泛甜不绝,生津持久,各方面达到了一个高度的平衡,普洱茶最顶尖的宫廷料的精制研配,加上大益茶绝密配方,把大益茶雄厚的底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2006年宫廷青饼,大益茶第一款宫廷特选做的青饼,用三枚图章来见证大益品牌,源于品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有大益茶,无论高端还是中低端都是在大益宫廷青饼这种追求卓越品质的初心之后才悟到的真理,高品质永远是大益茶的灵魂,更是大益茶品牌的命脉!而宫廷青饼是唯一一款用三枚图章来见证大益品牌,源于品质的茶,值得每一个茶人拥有。

(竹筐装的宫廷青,每件4提,每提5公斤,一件20公斤,好喝又不贵,边喝边放,投资收藏品饮都可以,还会升值,值得入手投资收藏)

还有一件事就是数字茶生茶的性价比得到了人们的关注,热度在增加,比如2008年的8582最近也不断收到终端消费者的热捧,价格也不断上升,19年打了己亥年的8582也爆发了一下,有年份有数量,有消费支撑,有人搞的茶肯定会不断涌现出来,我觉得这也许是未来的一个机会。

茶没有绝对好喝与难喝之分,受仓储条件影响较大,但是资本市场对于大益茶数量,品质,概念,控盘强度来对应一款大益茶的前途是有依据的,没有庄的茶确实很慢,量特别大的茶也很头疼。

善于在品质,数量,概念,控盘力度来判断一款大益茶的未来是一个投资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另外口碑,群众基础,消费支撑也会决定一款茶的价格起伏。

现在市场已经做出了反应,高端茶继续刷新高,而有消费支撑的茶也在冲击新高,那些没有人搞的茶不得不让人感到心酸。

大家此时此刻最想说的应该是这句话吧: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能涨价的茶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点点新芽都是爱 大益助力茶山乡村振兴加速跑

党的十八大后,一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在全国打响。历经春秋八载,云南省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中,大益集团快速融入全省“一县一业”发展中,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在示范引领、标准化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发挥了先导作用。

其核心企业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连续荣获勐海县社会扶贫模范、西双版纳州脱贫攻坚奖“扶贫明星企业”,大益集团创始人吴远之先生荣获云南省脱贫攻坚奖“社会扶贫模范”。

人间四月芳菲尽、茶香满园春意浓。接下来,请大家跟着益信君一起,走进勐海县布朗族布朗山乡、澜沧县惠民镇的多个大益扶贫挂钩点、原料收购点,感受茶香润心田的美好生活,倾听茶农逐年增收、因茶致富的故事。

扶贫点·曼班三队

圆了“安居梦”,美丽家园入画来

一幢幢干栏式房屋错落有致;

平整的水泥路直达各家门口;

孩童赤脚和小狗在村里玩耍;

阳光下,一簇簇小花、一棵棵大树相互成荫……

从高处俯瞰,一副绝美的山水田园画尽收眼底。

大益扶贫工作小组走进曼班三队

“以前,看到陌生人进寨都会躲起来,很害怕跟外面来的人交流。听寨子里的老人讲,我们第一次从老寨搬出来后,生活节奏跟不上,大家陆续又搬回去了,前几年才搬到现在生活的地方。”村民岩恩罗说。

群山环绕、绿树成荫,独具民族特色的曼班三队寨子,好似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曼班三队是勐海县布朗山乡曼囡村委会的一个拉祜族寨子,距村委会10公里,全村共有18户64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2001年至2009年,经历了2次易地扶贫搬迁。10多年前,他们全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勐海县重点帮扶的“直过民族”贫困村,封闭、落后是这里的代名词。

曼班三队村民进入勐海茶厂学习、参观

2016年,在勐海县“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工作中,曼班三队成为大益集团勐海茶厂的帮扶对象。勐海茶厂以“扶真贫、真扶贫”的实际行动,特地组建由经营班子成员组成的扶贫小组,在企村合作上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制定了“扶思想、扶技术、扶销路、促增收”的长期有效扶贫机制。

大益为村民建盖茶叶加工棚、加工灶,教授炒茶技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第一次到曼班三队,我们的技术人员就去教村民种茶树。我当时跟茶农说,把茶种好了、茶园管理好了,你们每年都有茶卖给大益。大益的帮扶不是给钱,而是交给大家谋生的技能,有了这个‘金饭碗’,大伙不愁温饱。”大益集团副总裁曾新生回忆。

大益技术人员现场教授曼班三队村民知茶、识茶,帮助他们有效提高制茶水平、提升茶叶品质

曼班三队身处著名茶区布朗山,拥有天然的有机茶园,却因技术落后、少资金、常年与外界隔绝等原因,导致茶产量低、品质不达标、销路受限。帮扶工作开展后,勐海茶厂正在对曼班三队的贫困问题,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资金、技术,制定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帮助茶农转变观念增强自身“造血”能力。

改变从深入了解开始。2017年8月15日,曼班三队22位村民走进勐海茶厂参观学习,流水线式生产线、花园式工厂、时尚温暖的茶庭、滋味醇厚的茶饮……让村民大开眼界。参观完后,村小组支部书记扎坎激动地说:“有大益的热情帮助,我们脱贫致富的动力更足了。”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大益始终坚持依靠产业发展、技术扶贫,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仅2017、2018年,勐海茶厂连续抽调业务骨干,现场为村民开展茶树种植、茶园管理、毛茶加工培训10余次;主动提出为茶农捐建茶叶初制所、捐赠割草机及割草防护罩,并手把手教会他们使用技巧。此外,公司从内部调派拉祜族、哈尼族员工长期驻乡指导茶农做茶,帮助曼班三队有效提升茶叶品质成为日常工作。

曼班三队村民在讲述近年村寨的变化

以茶为媒、精准扶贫,脱贫不返贫。勐海茶厂以“公司+合作杜+茶农”的模式,长期与原料供应商、村委会签订干毛茶采购三方协议,要求原料供应商以市场价优先收购贫困户的干毛茶或鲜叶,帮助茶农稳定销售渠道。

“以前,寨子里炒茶,是把炒菜锅洗干净就炒,晾晒茶叶经常会跟衣物、蔬果等杂物一起晾晒,严重影响茶叶品质。现在,大家都已经规范起来,村小组长和驻乡采购员、原料供应商一起对各环节把关,原料品质逐年上升,价格也上去了。”大益驻乡采购员黄俊玮介绍。

曼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岩尖叫说起曼班三队近十年的变化,既感慨又欣慰

统计显示,勐海茶厂毛茶原料收购区域,覆盖云南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普洱茶主产区的16个县,惠及勐海县内20多万茶农。2016年至2019年,累计从贫困户手里收购毛茶1291吨,2020年在挂钩扶贫点旧过村委会、曼囡村委会、结良村委会,收购毛茶1062.39吨。

在国家、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这个住在山上、祖祖辈辈以狩猎为生,过着刀耕火种原始部落生活的拉祜族村寨,日子越过越好。23岁的村民小组长扎培介绍,曼班三队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380元增加到2019年的8826元,现在每家年收入基本在3-4万元。

日子好了,村民的思想也越走越开放。走出深山上茶山,科学制茶、卖出好价、让子孙后代都走出去……从“小目标”到“大未来”,曼班三队有了明确的奋斗方向。

自1940年建成投产,勐海茶厂凭借82年的深厚积淀和经典传承,铸就了知名品牌“大益茶”,并多次与社会各界开展扶贫帮困、助学育才、关爱社会等公益活动,为弘扬中国茶道文化、推动云茶产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随着茶园的科学化管理以及初制技术的提升,大益扶贫挂钩点曼班三队的原料品质越来越好

像曼班三队一样,在大益的带动、帮扶之下,以茶为生、因茶致富,用产业扶贫改变命运的典型还有许多。

老熊坚守布朗山15年,最难是改变茶农的观念

雷声隆隆、一场午后的春雨说来就来。

“大益茶”视频号对章家三队原料初制所初制环节进行直播

茶芽萌发、茶园生机勃勃

透过绵密的雨雾,眺望与缅甸相邻的布朗山,如到茶海。

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孕育出品质好、茶气足、香气独特的布朗山茶,每年吸引无数的茶商、茶人到这里选购原料。大益原料供应商熊宴宗2006年进入普洱茶行业,选定这里作为根据地,十多年来一直深耕于此。

章家三队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高品质原料

2009年,他在布朗山乡勐昂村委会新南东建盖第一个茶叶初制所,收购周边多个村委会的鲜叶加工。多年来,在大益的带领下,他积极与多地村委会协作,一边为茶农解决茶叶销路,一边捐钱捐物帮助村民改善道路等基础设施。

章家三队茶农正在采摘春茶

布朗山是全国唯一的布朗族乡村,全乡种茶24万亩,是勐海名副其实的产茶大乡。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茶叶满足生活需要,却并未给布朗族群众带来增收,全乡7个村委会,除班章村委会外都是贫困村。

完成初制、并通过进厂前初步审核的毛茶原料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茶农愿意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能后,大益分片区对茶农进行理念、工艺、设备方面的帮扶。作为大益原料供应商,熊宴宗担当着原料品质把关“第一责任人”,他时常跟随大益驻乡采购员进村、进户为茶农提供技术服务。

大益在章家三队的原料初制所,去年建成

在不断的摸索与协作后,茶农制茶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茶叶生产技艺、产品质量、家庭收入得到了显著提升,茶产业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主产业。2019年,布朗山1011户贫困户靠茶叶产业全部脱贫,茶叶成了改变布朗族命运的“金叶子”。

毛茶原料在晒棚晾晒

这些年,大益不断要求供应商,以市场价优先收购贫困户的茶叶。熊宴宗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他时常奔走在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道路上,时不时就进村入户给茶农做思想工作。“有句话说得好,制约布朗族发展的除了高山,还有思想上的‘大山’,必须瞄准短板弱项精准帮扶,防止返贫。”

初制完成后,大益驻乡采购员和供应商对原料品质进行审评

2021年,熊宴宗在有着“小班章”之称的章家三队,建盖了一个“豪华型”原料初制所,其占地面积达7亩、晒棚面积达2000平方,生产区、生活区完全独立。该地属章家村委会核心位置,他和儿子一天之内就能跑完章家村委会的6个寨子,可以及时将农户的鲜叶收购到这里,按照大益的品质标准进行初制。

原料杀青过程中熊宴宗在检查品质

“若初制不及时,不仅影响品质,损耗还大。这个片区的茶叶品质一直都很好,有独特的地域香,但以前路不通,极少有人来收茶。”熊宴宗介绍,2016年以前,章家村委会80%村民都是建党立卡户;近年,每个村寨陆续开始买小汽车,外出务工的人都回来做茶了。现在,在交通最为闭塞、经济较为落后的新囡村,也开始每家每户请工做茶。

采用电力杀青锅,不仅节能减排、提高效率,还能有效提升原料品质

大益驻乡采购员李忠桃在一旁补充到,新囡距缅甸直线距离不足两公里,是布朗山距国境线最近的一个村寨。以前,从村委会进去16公里的路程,运气好遇上好天气,也得3个小时才能到。“那边山高坡陡,进寨子要穿越一段原始森林,河对面就是缅甸,很多人开玩笑说摔一跤就能出国、到缅甸去了。”

熊宴宗和大益茶道师一同审评春茶原料品质

临近傍晚,一车车鲜叶拉进熊宴宗家的初制所,一袋袋茶叶在秤上堆成小山,村民们乐呵呵的将鲜叶进行摊晾。车间里电热型杀青锅、揉捻机正在不停翻转,工人们抓紧将做好的茶叶在篾笆上摊开晾晒……

经过十多年的专业积累和学习,熊宴宗的妻子李琼已经当地比较有名的“制茶工程师”,她家初制所每一批交到大益的原料都有她的把关。

据她介绍,通过这几年的技术培训、设备改进,章家村委会的茶农从卖鲜叶变成卖鲜叶和加工的毛茶相结合,价格翻了几倍,收入也在不断攀升。

“现在,周边的这些寨子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晒棚、揉捻机等初制设备。今年雨水好,茶叶发得比较快的时候,他们也会采摘一部分自己做初制。”

邀同乡共建“扶贫车间”,300多户茶农跟着富起来了

从勐海县城出发,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一路向北,树荫遮蔽了日光、湿润的空气清新而舒适,一树树大白花在山谷间若隐若现,墨绿色的芭蕉树树立在路边……大约2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抵达普洱市澜沧县惠民镇旱谷坪村邦中新寨。

大益原料供应商李壮云,曾荣获“优秀原料供应商”称号

86年的汉族小伙子李壮云,皮肤晒得黝黑、腰背却挺得笔直。他在茶叶初制车间,检查电器设备时,发现电源指示灯还亮着,他快速切断电源,接着又重新收整箩筐、铲子等工具。“这两天是鲜叶最多的时候,工人昨晚做了一晚上的茶,早上才歇下。”他略微腼腆的说到。

听到这话,他师父忙打趣:“壮云,做事认真、有胆识。近两年,干劲越来越足,年年都在升级设备,规模越做越大,当年的帅小伙也是个老茶人了。”

李壮云抓抓头笑称,自己不是个读书的料,10多岁喜欢骑着摩托车去各村玩,看到品质好的茶就买点到街上卖,挣油钱。21岁时,开始陆续少量收周边农户的鲜叶,自己学着初制。如今,他已是旱谷坪村有名的制茶大户,初制所面积达1700多平方,周边有7个村、300多户茶农全年的鲜叶、毛茶都是交到他的初制所。

2019年,他成立了合作社,吸引10多位30到45岁年轻合伙人,入社一起做茶。2021年,澜沧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他的初制所挂牌“就业扶贫车间”,为他提供资金扶持,希望他越做越强,带领更多的茶农增收致富。

李壮云辛勤耕耘,带领茶农共同致富、打造扶贫就业车间

说起李壮云的创业故事,不得不先说说它的师父王有忠。现年54岁,2005年开始做茶,2006年成为大益原料供应商。当普洱茶市场处于低迷期,很多茶农只能等着外地茶商进村收茶、看茶给价时,他仍然不愁销路,更不用愁卖了茶拿不到钱。

“当时,虽然行情不好,但勐海茶厂每年还是在坚持收原料。我隔2、3天就要开着车去交原料,每次都能很快就拿到货款,不欠茶农1分钱,这让很多人非常羡慕啊!”王有忠回忆。

“是我师父带我进入大益的,他帮我联系了采购员,开了试卖的入库申报单,我就把茶叶拉到勐海茶厂现场验收。能过关进库,就说明以后的销路不用愁了,过不了关我可能也没法干到现在。”近10年过去,说起2013年第一次到勐海茶厂卖原料,他仍然记得,当初面对严苛的验收程序、铁面无私的审评员时,内心的紧张与忐忑。

惠民是普洱“绿三角”旅游区的南大门,旱谷坪村距离村委会驻地7公里,国道219线从寨边穿过,是澜沧过往西双版纳、景迈山古茶林等著名旅游地的必经之路。生活在这里的人,世代以茶为生,每家每户都有满山翠绿的茶园。

李壮云和合作伙伴一起品茶、交流茶道文化知识

惠民镇付腊村前村委会主任刘建红介绍,2007年以前,因交通不便、无销路、价格低、收益少等因素,村寨里很多人放弃了茶,转为以种植玉米、水稻,维持生活,每家年均收入2000、3000元。现在,整个旱谷坪村,3400多户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都是茶,家庭年均收入翻了10几倍,这些初制所建起来以后,帮助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2007年到2013年,市场低迷、行情不稳,卖了茶拿不到钱是常事。“以前,我收了农户的茶,经常都是赊账,回款快的时候1星期、慢的时候1个月,才能给他们结账。现在,很多茶农卖了茶,拿钱也不着急,都是我们催着他们来结算。”敢想、敢干、不怕吃苦的李壮云,说起当年的窘境,感慨万分。

第一次到勐海茶厂卖茶,李壮云是开着拖拉机去,路不好走,一趟要8个小时,一来一回要2天时间。正式与大益合作后,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日子越过越好,还带动周边的村寨将茶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产业。

李壮云家近年盖的新房

2014年,他买了第一辆小货车,运输茶叶更为方便;2016年,他和村里很多人一样,用国家补贴的4万块,加上多年的积蓄,盖起三层高的楼房,为一家人改善了生活。今年,他还打算,再扩大晒棚面积,让原料品质更上一层楼……

从一跃千年的曼班三队;

到扎根布朗山,15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做茶的熊宴宗一家;

再到敢想、敢试、有担当的85后年轻小伙李壮云。

三个故事,都在讲述着,茶叶这片古老神奇的树叶,已经越来越明显的改变了云南偏远山区众多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

近年,大益集团以“让天下人共享一杯好茶的美好时光”为发展愿景,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茶产品、茶生活服务的同时,站在脱贫攻坚、共同富裕的主线上,展现出新的活力。

相信在“益家人”的带领之下,在小康路上追求美好生活的茶农将更有奔头!

来源:云南网 记者 彭锡,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47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