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化红茶创新与差异化的几点思考

按:2021年5月19日,笔者应邀参加在新化县渠江源景区举行的“新化红茶产业发展论坛”,并以“关于新化红茶创新与差异化的几点思考”为题,从外部观察的角度,做了简要发言。

新化作为一个产茶历史悠久但目前体量并不大的茶区,在中国茶业过去20年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在当前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下,正在寻求一条切合自身而又能相对快速发展的道路。

有了目标,就会出来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所有的进步,都是在解决问题中的前行。新化茶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可能也是国内其它一些产茶县市或多或少的共性问题。现略作整理,与感兴趣的朋友分享和交流。

邓增永

2021年5月24日

一对新化茶/新化红茶的总体印象

1.历史久,底蕴厚。早在唐代,新化即有茶产地文字记载。新化是蚩尤故里,是影响广泛的梅山文化的发源地,人文底蕴厚深厚。

2.老茶区,新出发。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有新化红茶的印迹;民国时期的文献中,可以看到新化红茶的相关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茶业公司设立新化茶厂。这些信息足以表明,新化是个老茶区。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新化茶经历了曲折,现在要重新出发。

3.盘子不大,潜力大。相关信息显示,目前新化“全县有茶园面积8.44万亩,年产茶叶4983吨,实现综合产值8.1亿元。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2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规模企业13家,种茶专业合作社35个。”

从中国茶和湖南茶过去的发展轨迹看,从新化茶曾经的历史看,从新化茶目前设定的发展目标看,新化茶有比较大的潜力。新化茶已经提出了若干目标:2025年全县标准化茶园达到20万亩以上;争取10年内,实现全县50亿茶产业目标,把新化建设成全国茶叶强县和最美茶旅之乡。

1998-2020湖南茶叶年产量(万吨)

4.机遇与挑战同在。种茶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相对而言,可能还是可以说,种茶容易卖茶难。一个简单的问题是,就红茶而言,假如你请新化之外的一位普通消费者列3种红茶,列10种红茶,列20种红茶,列30种红茶,什么时候你会列出新化红茶?从新化人的角度看新化茶和新化红茶,通常都是充满着感情和自豪,但如果切换一个角度,从市场角度,或者从中国茶里看新化,那么看到的东西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所以,我们不仅要从新化看新化茶和新化红茶,更要从中国茶和湖南茶来看新化茶,从中国红茶和湖南红茶来看新化红茶,来思考新化茶业发展战略。

二做大做强产业背后的根本要点

一个产业的所谓强大,至少要满足三点:市场有规模,品牌有影响力,产业有张力。

2020年,新化茶产量约0.5万吨,湖南茶约25万吨,中国茶约297万吨。从这组数字不难看出,新化茶目前还只是追赶者的角色。

要做大做强,首先是要有市场需求。而市场需求,则离不开消费价值,尤其是是独特消费价值。因此,创新与差异化,对于现在才开始准备大发力的新化红茶而言,就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了!

三创新与差异化

(一)产区品牌的角度

从产区品牌角度,需要做好价值梳理、价值规划和价值传播。

1.价值梳理。重点要思考清楚,价值从何来?不同在哪里?也即,新化茶/新化红茶的独特价值,究竟是什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持续建立或不断获得?

可从以下四方面展开:

1)立地价值。

2)产制价值。品种方面是否有独特性?或者如何在品种方面形成未来的独特价值?工艺、技术方面,也是如此。

3)历史价值。

4)文化价值。

2.价值规划。从产业规划角度,需要考虑产业的立体与纵深,而不能仅仅是一个平面。

1)价值链定位。

2)价值网络构建。最近几年说得比较多的“一二三,产文旅”,如何合适布局和安排?茶旅融合,在早期非常需要政府的统筹和推动。茶企在考虑和推动茶旅时,一定要首先有围绕企业整体经营的清晰定位而不是盲目跟风。

3)时间与空间。一个强大的产业,肯定是不能仅仅靠明前或雨前几口锅炒一炒就可以了,而是需要深入思考和谋划好名优茶与大宗茶、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原叶茶与深加工等方面的关系与布局。

3.价值传播。

在事实与科学依据基础上,提炼出新化茶/新化红茶的独特价值,并以各种方式持续传播,并最终融入成为品牌价值的一部分。

1)借势。可以考虑借助湖南红茶甚至是安化茶的推广势头,可以借助遍布全国的新化文印的力量,可以借助新化旅游的势头,可以借助乡村振兴的大势。围绕借势,还可以更进一步思考。

2)造势。通过公关传播,对新化红茶区域品牌造势。如果能抓住一些重大时机或场合,还有可能迅速提升知名度。这方面,湖北利川红在东湖茶叙上的亮相,就是例子。

(二)企业经营的角度

可以从三方面展开思考:

1.成长创新。这包括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渠道创新等方面。

产品创新包括形态创新和价值创新等。比如,是原叶茶,还是提取物,或者是紧压茶?价值差异在哪里?如何通过效率提升来获得价值创新?就产品方面而言,需要有竞争力的产品,不仅仅是一款,而是一个定位清晰结构合理的产品体系。

市场创新,需要考虑常见的礼品市场之外,我们还能或还应做点什么?除了静态的喝茶场景,对于户外或移动场景,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

渠道创新方面,在形象空间之外,还需要考虑更多元的渠道,及其有机组合。

2.模式创新。笔者曾经总结了中国茶业的几个趋势,营销品牌化、产品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茶园绿色化和运营组织化。在运营方面,如何顺应趋势来创新?在合作模式方面,如何从买卖关系到战略关系?对于资源而言,不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3.管理创新。具体不展开谈,这里只提一下数字化。在当今的移动互联时代,数字化应该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更可以容易日常营销推广。这是大的层面。

不过,具体到新化茶产业现阶段而言,考虑到新化茶经营主体的实际状况,我更建议大家重点考虑微信体系的解决方案,这可能是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的一个合适选择。当然,有能力的还可考虑包括抖音在内的其它方式。工具很多,关键是你要能用得起来,要能真正用出效果,而不是在于每个人都去考虑庞大框架。

四五点建议

1.保护产区生态。如果没有好生态,那么再动听的故事都不管用。这方面的正面与反面例子都很多,就不列举了。在中国茶园面积和中国茶叶产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好生态的价值,会日益凸显。

2.着眼长远,统筹规划。新化茶业目前有志于在未来的时间里做大做强,那么新化茶产业发展战略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且,这个发展战略,仅仅是通常生产觉得的规划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营销角度的系统思考:先想好了茶怎么卖,再来琢磨茶怎么种和怎么做。

3.做好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1)工艺/标准:固化与创新,标准体系建设。

2)区域公用品牌构架。除了新化红茶外,我们可能还需要从潇湘茶、新化茶的角度再做审视。在新化红茶之下,也不妨提前思考和谋划。这样,将来的新化茶业品牌,就可能是一个可以互补的体系。

3)历史文化。在产业的现阶段,需要系统梳理,但这如果让目前的每个企业或运营主体自己去做,可能会很累,或者说容易造成重复劳动。所以,可以由政府或协会来统筹推动。

一条/一组视频、一张地图、一本书、一个博物馆/展示中心等等,都可以成为展示和传播产区历史文化的媒介。

4)人才队伍建设。这包括引进和培养两方面。制茶师、茶艺师、茶叶营销人员等,都是在这个点上需要考虑的。

4.重视创新与差异化。这在前面已经做了重点阐述。

5.政企联动,产学研合作,持之以恒打造品牌。当前进阶段,尤其要整合资源,培育龙头,抱团发展和赋能。

在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方面,笔者曾写过文章专门探讨。把握住七要素,从区域品牌力和企业品牌力两方面培育品牌力。

最终的努力,都应是着眼市场,差异化而精准定位,夯实产业基础,讲好新化茶和新化红茶故事。如果能这样,那么新化红茶的未来可期。

来源:茶业管理评论,作者:邓增永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评论 / 1

司马兔兔
#184652

新化茶是不是曾经的“湖茶”?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