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宰相与蒙顶山茶(二):李吉甫与蒙顶山茶

  蒙顶山茶作为贡茶,自唐至清,除皇帝能够享用外,一部分皇亲国戚、王公贵族、宰相因身居高位,故有时也能享受到皇帝的恩赐。他们品了蒙顶山茶后,也会诗兴大发,写下一些诗作,或在其著述中对蒙顶山茶大加赞赏。今摘录部分含金量高的文字,以飨读者。

  李吉甫(758年-814年),字弘宪,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代政治家、地理学家,其父乃御史大夫李栖筠。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房,年轻时勤奋好学,善写文章,学识渊博,尤精国朝典故,早年以门荫入仕,补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贞元初年(785年),迁太常博士,转屯田员外郎、明州长史、忠州刺史、柳州刺史、考功郎中、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年间,李吉甫两次拜相,期间,一度出掌淮南节度使,爵封赵国公,策划讨平西川、镇海,抑制藩镇、打击宦官、整顿吏治、巩固边防,辅佐唐宪宗开创“元和中兴”。学术上,李吉甫著有《元和郡县图志》。

  《元和郡县图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总地志,全书创作完成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是唐代的一部地理总志,对古代政区地理沿革有比较系统的叙述。该志书继承和发展了汉魏以来地理志、图记、图经的优良体例传统,对各项地理内容均作了翔实记载,又在府州下增加了府境、州境、八到、贡赋等内容,是以往地理志、地理总志所没有的,为李吉甫独创,这个创新为后来的地理志、地理总志所效法。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蒙顶山茶即成为皇室贡茶,进贡数量超过全国许多贡品名茶,从此名满天下,身价倍增。那时的蒙顶山贡茶是非常珍贵稀罕的,即使是“近臣之家”,也不曾拥有,仅为皇室专有。当时,吴越的顾渚紫笋和“蒙山紫笋”,都是唐皇最喜欢饮用的名品。“每岁孟夏,县尹择吉日,朝服登山,率众僧僚,焚香拜采。”在蒙顶山智矩寺制好后,以银盒盛装,黄绢扎裹,封以白泥,盖上红印,派遣专吏昼夜兼程送往长安,供皇帝享用。《元和郡县图志》里有对蒙顶山茶入贡的记载:“严道县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元和十一年(816年),杨晔在其《膳夫经手录》中记:“蜀茶得名蒙顶,于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李肇撰《唐国史补》说:“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后来,历任监察御史、校验礼部尚书,有“诗豪”之称的文学家刘禹锡在其《西山兰若试茶歌》中咏道:“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描写的就是唐代蒙顶山茶入贡的情况和盛况。可见,蒙顶山茶在当时的地位是其它名茶所不能比肩的。

  作者简介:陈开义,男,46岁,现任四川省雅安市茶办副主任。先后在《中华茶文化》、《茶博览》、《茶周刊》、《中国茶叶市场》、《中国茶业》、《走遍中国》、《星星诗刊》、《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四川人大权力报》、《四川政协报》、《调查与决策》、《四川三农》、《农村建设》、《四川茶叶》、《四川省情》、《四川文学》、《四川旅游》、《四川文艺》、《县域经济》、《茶缘》、《四川水利报》、天天快报和今日头条、北京茶叶网、亚太茶业网、凤凰网四川、中华名茶网、茗边、手机搜狐网、手机新浪网、新茶网、茶旅世界等60余家媒体发表各类文章400多篇(件)。参与主编名山抗震救灾专著《撼魂》,参与编辑《茶祖故里行》、《吴之英评传》、《丰碑》等著述,作品曾多次入选《蒙山雅韵》、《蒙山春来早》、《撼魂》、《茶祖故里行》、《品味》、《蒙顶山》、《二郎山》等专辑,著有个人文集《杯中岁月》。先后有10多篇作品在省市各级征文比赛中获奖,先后参与主编《蒙顶山茶文化读本》、《蒙顶山丛谭》》等茶文化书籍,主编名山区文艺刊物《蒙顶山》和《雅安日报.今日名山》蒙顶文苑文艺副刊和编辑《蒙顶山茶》。现为雅安市作协全委会委员、雅安市茶业协会和茶叶学会常务理事、吴理真茶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