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浙江松阳茶厂

找到约39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浙江松阳:古韵茶香里的浓浓年味

浙江省丽水市的松阳县,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小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条保存完好的明清古街。

龙年春节前夕,记者来到松阳县采访,走在明清古街上,仿佛置身于一幅历史的画卷中。这里的建筑都是明清时期的风格,青砖黑瓦,木门木窗,充满了古朴的气息。街道两旁的商铺也是古色古香,各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地道的特色小吃应有尽有,让人流连忘返。


2023年松阳县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140亿元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街上的松阳火塘烤茶店里,一群文艺青年在弹琴品茶。店主人卿先生来自云南的文山州,来松阳创业多年,将松阳香茶和云南古树茶完美结合,创新火塘烤茶。虽是冬日,围着红红的火塘,青年人弹琴品茶散发着浓浓的年味。在火塘烤茶店的隔壁,老字号油赞子店里,几位老阿姨正忙着制作春节茶点小麻花,一个个刚出锅的小麻花香气扑鼻。在松阳银猴传习馆里,茶业技师叶祥权正在向客商介绍“松阳银猴”“松阳香茶”的品质特点和制作工艺。

距离古街不远的西屏街道延庆村的松阳县诚天和茶熏火腿有限公司里,7个方形特制灶房内垂挂着一条条腌制好的火腿,底下的熏制燃料散发出阵阵茶香。回乡创业的松阳县政协委员陈金富不仅创新了茶叶熏火腿的非遗制法,还研究将茶叶融入菜肴,并以“茶宴”为主打,开了一家“绿茶餐厅”,客似云来。

华灯初上,松阳县政协以古建筑潘氏宗祠为基础复建的松阳明善书院灯火通明,弥漫着书香与茶香,松阳县政协主席、“茶产业链”总链长廖宝云向来自北京、福建、青岛的专家介绍松阳香茶的特色和产业的发展情况。

据了解,松阳县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800多年,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出产茶叶,其“茶龄”和“县龄”相差无几。改革开放后,作为浙江农业大县的松阳,农业结构调整起步早,产业特色鲜明,茶叶成为其“含金量”最高的一张“金名片”。

“松阳茶,香天下”。目前,松阳县共有生态茶园15.32万亩,先后获得“全国茶业发展十强县”等称号,松阳县用“三茶”统筹先行,重点培育了“松阳银猴”“松阳香茶”等茶叶品牌。以科技为支撑,以生态有机为引领,推广优质高效无性系良种,采用生态调控、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等方法,形成了特有的茶叶生态种植体系。目前,该县茶园良种化率达96.3%,是浙江省首个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已建设茶叶标准化加工园区3个,培育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2家,连续7年获评“全国茶叶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

松阳是全国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地,松阳“茶叶在线”创新研发了茶种植、茶采摘、茶加工、茶交易、茶文旅、茶服务、茶品牌七大子场景,将农资管理、溯源系统、文旅服务等多个应用集成到一起,实现茶产业全景展示、全链管理、全程服务,确保从茶园到茶杯的安全。县内的浙南茶叶市场连续十多年居全国同类市场第一,被誉为“中国绿茶第一市”。

据松阳县市场监管局局长陈林贵介绍,近年来,松阳县成立了香茶产业链专班,松阳香茶产业呈现“456”格局,即全县40%的人口从事茶产业,50%的农民收入来自茶产业、60%的农业产值来自茶产业。2023年,全县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140亿元,松阳香茶是县域茶叶优势品类,2023年产量达1.125万吨、产值达8.82亿元,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县茶叶产量产值的57.4%和40.8%。2023年,“松阳香茶”入选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指数榜,松阳县成为“百里乡村百里茶”的茶产业示范区。

廖宝云表示,松阳县进一步构建松阳香茶文化名片,提升松阳县茶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通过农文康旅教建设支撑生态产业发展的一二三产配套,实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松阳将积极践行生态观念,完善链条,极力推动松阳香茶供应链体系建设。全面优化松阳香茶品牌矩阵,打造“中国生态香茶之都”金字名片,推进松阳香茶园生态化、宜机化、智慧化改造,夯实茶产业生产基础;开展松阳香茶加工装备数字化转型升级,建设示范数字茶厂和共享茶厂,健全“数字新茶人”培育体系,提高茶叶加工发展新动能,推进茶旅融合,努力将松阳县打造成为松阳香茶文旅康融合示范县、松阳香茶文化发展高地,加快松阳香茶标准化建设,建成数字化茶叶质量安全控制体系、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和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松阳香茶产业人才培育,讲好松阳香茶文化故事,提升松阳香茶品牌形象,做优松阳香茶品牌市场,推动松阳优质生态香茶飘香全国、走向世界。

来源:详见《中国食品报》(2024年2月5日1版),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2016年浙江绿茶:打造千亿茶产业链 再续辉煌经典产业

 

一杯香茗,传承千年文化;一片绿茶,记录历史经典。

 

两千年种茶、产茶的历史,让茶香从钱塘流域飘香五湖四海;从“茶圣”陆羽传世经典《茶经》到乾隆钦点十八棵龙井御茶,浙江悠久的茶文化一脉相承。无论是茶产业在浙江农业中的地位,还是浙江在全国茶产业中的形象,都可以用同样的词来表述:经典、辉煌。

 

经典产业名震华夏

 

“十二五”期间,浙江茶产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15年,茶园总面积19.45万公顷,较2010年增加1.66万工勤,增幅9.33%,超过1983年18.33万公顷的历史高点;茶叶总产量17.25万吨,较2010年增加了0.98万吨,增幅6%,期间2012年总产量达到17.48万吨,创历史新高;茶叶总产值(农业)144.1亿元,较2010年增加53.6亿元,增幅59.2%。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加上政府部门的重点支持和茶企、茶农的悉心培育,让浙江茶叶品质享誉全球。以绿茶为例,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等十大名茶为代表的品牌产品市场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以珠茶、眉茶、蒸青茶为主的浙江出口绿茶,远销102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绿茶集散中心浙南茶叶市场自2011年起发布“浙南茶叶市场绿茶价格指数”,5年来,该指数已成为全国绿茶交易价格的“晴雨表”;“西湖龙井”的地位无可撼动,“大佛龙井”“丽水香茶”等区域公共品牌的产业模式早已引发全国性关注;松阳大木山骑行茶园景区是国内第一个将自行车骑行运动与茶园自然风光融合的景区……浙江省的经典产业名震华夏,离不开这几个关键词:扶持、市场、模式。

 

 

扶持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从政策、资金、科技等多个方面,扶持茶产业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2011-2013年每年安排2000万元左右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2014年启动中央财政立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茶产业提升项目,每年安排中央专项扶持资金5000万元,对重点产茶县进行集中扶持。其中,首批11个县提升项目已完成建设,建成高品质标准茶园3.44万亩,改造茶厂37家,新建名优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21条,带动项目县110多万亩茶园提质增效,平均亩产值达6659元,高出同口径全省平均水平320元。

 

 

投入4000万元的茶产业“十二五”农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对茶树新品种、名优茶机采技术、连续化生产线、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等关键技术进行集中攻关和成果推广,共培育国家级茶树新品种4个、省级新品种3个,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县19个、建立高效生态优质茶园基地79个,建立茶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和茶资源食品加工应用示范企业134家,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基地面积9.9万亩,技术成果覆盖230余万亩。累计获奖成果101项,名优茶机采机制技术日渐成熟,困扰产业发展的瓶颈——劳动力依赖问题有望突破。另外,还有专项支持“三农六方合作、省茶叶科技创新团队、省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省茶叶技术推广专家团队”等平台,开展了140多项茶叶科研与先进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有效推动了茶产业技术进步。到2015年全省标准化技术推广面积达236.4万亩,占总面积的80.7%,无性系良种面积达206.2万亩,良种率达70.3%;创建标准茶园49.7万亩,完成初制茶厂改造3508家。

 

市场

 

浙江茶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只有拓展市场,提升品牌,才能进一步提升产业影响“十二五”是茶叶消费趋势发生重大转型的一个时期,因此全省上下统一认识,坚持把开拓市场、提升品牌作为产业发展增效的重要途径。一是办好浙江绿茶博览会,有效提升了浙江绿茶整体形象。五年来,通过在哈尔滨、南京、太原、郑州等城市的举办,累计接待专业客商1.7万家、消费者28万人次,现场对接茶商1300家,完成现场产销合作意见2.7亿元,并成功实现了20多个地方品牌推介落地。为浙江绿茶品牌提升、产品市场扎实拓展、内外茶商紧密联动、保持浙江绿茶产销两旺良好发展势头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平台作用。二是重视龙井茶品牌打造与管理工作,通过浙江绿茶博览会中的龙井茶专项推广、炒制技艺展示与市民品尝、咨询活动,加大龙井茶中国茶叶第一品牌的宣传力度;同时,还通过加强龙井茶证明商标的管理工作,促进了龙井茶证明商标覆盖面持续扩大,2015年全省龙井茶证明商标使用企业达364家,龙井茶专卖店达598家。2015年全省龙井茶产量2.5万吨、产值44.5亿元,分别占全省茶叶总产量、总产值的14.6%和31.7%。

 

 

功能拓展、产业集聚,才能促进全产业链加快发展。“十二五”期间是浙江茶叶全面实施拓展茶叶功能、转变茶产业增长方式的启动时期。通过举办茶精深加工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茶深加工产品博览会,引导茶企业参与深加工产品开发,茶深加工产业得到较好推进,饮料用茶、提取用茶、绿茶粉及其他原料用茶等精深加工用茶生产显著增加,到2015年全省精深加工茶叶消耗量已达10.8万吨,培育茶深加工企业55家,实现产值18.97亿元。同时,在各地重视与工商资本介入下,茶休闲、茶旅游、茶养生及茶体验功能得到了较快发展,涌现了包括杭州梅家坞、临海羊岩山、松阳大木山、安吉溪龙乡、龙泉金观音、开化茗博园、诸暨十里坪、苍南五凤香茗园等一批茶休闲养生热点。到2015年全省涉茶第三产业产值已达43.9亿元,比2010年的22.5亿元增加了近一倍。其中,临海市羊岩山茶文化园年接待游客已达100万人次,中国最大骑行茶园的松阳大木山年游客量已超70万人次,西湖龙坞茶镇列入浙江首批特色小镇,计划3年内投入60亿元资金,围绕“西湖龙井茶”这个中心,打造集茶叶、旅游、文创、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多元化集聚区和最具茶文化竞争力的特色小镇,还有已完成规划的松阳茶香小镇、磐安古茶场文化小镇建设都在有序推进之中。

 

模式

 

浙南茶叶市场、浙江碧云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浙江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大木山骑行茶园这四个典型分别代表了茶叶重点市场、名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精深加工龙头和茶休闲旅游的名片,丽水、新昌、松阳、安吉、余杭、临海、柯桥、武义等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行业人士前去参观学习。

 

 

浙江省茶产业通过样板树立、典型推广,促进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2013年浙江省启动标准化名茶厂建设,通过有序组织、政策支持、技术支撑、授牌鼓励、示范推广等措施,大力推进茶叶加工标准化、清洁化、规模化与连续化升级,三年共建成“环境优美、设备先进、管理规范、品牌突出、规模生产、效益明显”的省级标准化名茶厂95家,有效带动了名优茶加工升级。到2015年全省已有37个县、101家茶企、140条生产线投产,年加工能力达到1万吨以上,实现产值17.59亿元。标准化名茶厂创建作为浙江省茶产业现代化的一个亮点工程得到农业部的重视和各兄弟省的高度关注,先后有50余批来自全国产茶区的同行考察学习。

 

 

通过全力推进产业提升工作,茶产业效益得到全面提升。据农业部统计,2015年浙江省茶园平均亩产值达6338元,并涌现松阳、安吉、武义、新昌、余杭等一批亩产值超8000元的高效示范县,其中安吉、松阳2015年茶叶亩产值已超万元,分别达到10800、10200元。

 

千亿产业鼓舞人心

 

茶产业是最具浙江特色的历史经典产业,“十三五”是加快推进浙江省茶产业传承发展的关键时期。2016年1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促进茶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为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以“高效生态、特色精品”为目标,发挥茶产业资源与传统优势,强化品牌整合、全产业链、茶业强镇、科研开发、机器换人、文化兴茶、营销体系建设,构建三产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全面打造浙江茶业千亿产业的目标已经明确。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茶产业总产值增加了59.2%、面积增9.33%、产量增6%,充分显示了浙江省茶产业的活力,从中也不难看出浙江省茶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成效,为“十二五”浙江茶产业“稳定面积、稳定产量、提高效益”的发展方针作了最好的注脚。

 

 

浙南茶叶市场占地77亩,拥有营业房196间,营业面积30000平方米,交易摊位10000多个。市场在具备交易及物业管理等基础服务功能的前提下,积极拓展电子商务、信息网络、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配套服务领域,逐步完善市场的服务功能:建立市场专业网站,为经营户搭建网上商铺和商品展示信息发布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建立以松阳、遂昌、武义、丽水的茶园基地为基础,市场为依托,集物流受理、信息配载、零担托运、仓储配送、货物中转、车辆停放等综合配套服务于一体的物流中心;与当地金融机构联合,在市场开设金融服务网点,方便客户资金流通,保障资金安全;与农业部门合作在市场建立农产品检测中心,保障茶产品质量安全。

 

走产业融合、全产业链发展的路子,是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内产大于销的局面将越来越明显,对浙江省茶产业冲击也将越来越大。为此,浙江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依托松阳县、丽水市丰富的茶叶资源和浙南茶叶市场强大的辐射功能,抓住机遇,建成了年产2000余吨生产能力的速溶茶粉、功能性速溶茶粉生产线;新建年产500吨抹茶及各类粉茶生产线。年消耗干茶可达1万余吨,相当于丽水市茶叶总年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填补了丽水市茶叶深加工的空白,从原来的名优茶向茶叶深加工转变,主要产品有速溶绿茶粉、速溶红茶粉、速溶乌龙茶粉、高茶氨酸速溶茶粉、抹茶及各类粉茶等。松阳的名优茶片末就从建厂前的每公斤3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公斤8-18元,既实现了公司和茶农共赢,又为茶产业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降低了茶产业系统风险,增强茶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松阳大木山骑行茶园景区是国内第一个将自行车骑行运动与茶园自然风光融合的景区,突出“古韵茶香,健康骑行”的理念,结合了茶园观光、茶园品茶、采摘制茶体验、养生度假等功能。茶园以景区不同特色的骑行道建设为载体,注入“道茶文化”因子,建设展示“道茶文化”的景观节点,使骑行成为体验景区道茶文化的独特形式;通过“骑行游戏化”设计,把骑行行为转变为具有任务感和挑战感的旅游体验,打造松阳骑行旅游集散地、中国首家道茶文化主题骑行旅游区,形成休闲骑行品牌亮点;依托景区连绵的低丘缓坡、地形条件,设置专业自行车赛道,通过举办自行车赛事打响景区品牌,打造山地自行车运动基地品牌;将茶产业和休闲运动、养身养老等旅游产业相结合,推进茶叶深加工,开发茶文化养生产品、茶休闲食品、茶宴等茶旅游商品,实现茶产业、茶旅游互促互进,多方共赢的局面。

 

茶业强省再续辉煌

 

浙江是“绿茶之都”,茶业产值、种植面积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为顺应变化了的市场需求、消费趋势,浙江省提出,茶产业传承发展以“高效生态、特色精品”为目标,到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300万亩,整合做强以龙井茶为核心的3-5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茶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全力打造世界绿茶生产、贸易、文化交流、教育科研、休闲养生中心。

 

 

品牌

 

以优势品牌整合为重点,着力提升品牌效益。“十三五”期间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推进茶叶主导品牌的整合塑造,努力构建国际、国家、公共区域和文化品牌相协调的品牌结构体系。

 

 

首先要做强龙井茶品牌,努力把龙井茶打造成大生产对接大市场、大集团对接大品牌的国家一线茶品牌。其次要支持丽水香茶、安吉白茶等地方区域优势品牌整合发展,强势打造区域优势品牌,积极探索公共品牌发展新路。对产地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厚、品质特色唯一、消费对象忠诚的区域性文化品牌,加强标准规范,引导匠心演茶,培育传承茶匠,注意三产融合、突显整体效益。

 

同时,要强化品牌形象宣传,发挥中国茶业博览会、浙江绿茶博览会和各地茶博会、产品推介会平台作用,进一步提升浙江茶叶整体影响力。

 

在提高品牌效益的基础上,以产业联合集聚为着力点,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培育一批亿元级以上茶叶生产经营型龙头企业,推进组建浙江绿茶出口联盟,扶持茶叶出口龙头企业抱团打造国际优势名牌。

 

同时,推进茶叶全产业链建设,发展茶叶精深加工提高茶叶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构建茶产业、茶生态、茶经济、茶旅游和茶文化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

 

浙江还将把茶业、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的传承、复兴与特色小镇创建结合起来,通过茶业强镇建设促进茶业发展。目前列入首批特色小镇创建的西湖龙坞茶镇正按照“茶叶生产示范区、文创艺术集聚区、养生健身度假区、茶园风光观赏区、茶叶交易集散区、茶文化体验区、茶乡民俗体验区、户外运动休闲区”的目标加快建设,到2020年,全省将建成20个左右的茶业特色强镇。

 

 

科技

 

十三五期间,要充分借力在杭国家级涉茶科研机构的研发实力,发挥专家在浙江省的集聚优势,完善茶叶全产业链科研开发体系;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科技队伍建设,支持校企联合办学、合作培训等长效人才培育机制;加强茶树新品种选育,提升茶叶品质,促进茶园耕培机械、名优茶采摘机械、名优茶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线及信息化技术等产业机械化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以全程机械化为目标,通过配合创建一批茶叶“机器换人”示范县、示范乡镇(园区),加快推进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

 

 

合作

 

以项目整合为抓手,带动全省茶业提升。从“利长远、促转型、兴实体、惠民生”出发,着力推进“两标”、“三提”“行动。(“两标”即抓好标准茶园、标准化名茶厂两项重点基础工程建设,完善配套设施,营造茶园良好生态环境,并继续推进省级标准化名茶厂评定工作,全面推进茶叶加工业升级;“三提”即通过茶园良种化、生态化、设施化提升茶叶品质,通过生产机械化、连续化、规模化提升经营水平,通过品牌整合打造、市场营销拓展、资源综合利用和全产业链发展提升综合效益。)构建产业发展引导高地,示范带动全省加快茶产业传承发展。

 

 

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茶产业传承发展。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各级财政对茶产业发展重要环节的资金支持,主动对接各级科技部门加大对茶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的重点投入;同时,省农业厅将进一步协调省工商局加强龙井茶等优势品牌的保护与管理,并与省供销社等部门合力推进茶品牌建设和茶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加强与涉茶科研究院校、行业协会、文化社团的合作,充分发挥科技、文化助推茶产业发展的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监管和市场机制的配合协调作用,创建部门、系统、行业、联盟和各主产区内外等多重合作的共享共赢机制,全力打造政策引导、行业指导和企业先导的浙江茶产业现代化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浙江省茶产业传承发展。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

联系电话:0571-85311262

邮箱:info@txcha.com.cn

注:本文来源   茗边头条

 

 

监制:杨倩

主编:杨光

责编:陈淑安

 

 

 

安吉与松阳,浙江两个茶叶大县在念什么“茶经”

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将在湖州举行。20年前,湖州安吉设立“生态日”;20年来,从县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在生态日的进阶路上,中国生态文明发展的步伐清晰可见。浙报集团湖州分社即日起推出首个全国生态日特别报道“拾绿记”,讲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勃发真理伟力,从湖州走向全国、影响世界的鲜活故事。

八月,骄阳同时炙烤着浙江一北一南两个茶叶大县,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景:

浙北安吉的茶山上,已很难见到人影,偶有茶农打开阀门给茶树浇水。而在浙南松阳,此时依旧是采茶旺季,茶农们凌晨上山,赶在日上三竿之前摘下鲜叶,送到市场直接出售。

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自有其历史渊源。

安吉白茶产业发展至今,只有短短20多年,萌芽之初就有政府的强力主导,靠着生态种植、品牌打造卖出了高价,茶农“一年只做一月茶”。

而松阳自三国时代以来就是产茶大县,优越的自然环境让茶树生长旺盛,千百年来,当地茶农早已形成了常年采茶、制茶的习惯,也靠着茶叶致了富。

只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语境下,这些年,松阳茶农越来越感觉到,脚下这片森林覆盖率超80%、空气优良率达99%的土地,能否淘出更多金子来?特别是2021年,松阳与安吉“山海协作”结对以来,两个茶叶大县紧密牵手,探索让青青茶山释放更大效益。


松阳茶山新兴镇供图

一年忙到头的茶青市场

松阳县新兴镇上安茶青市场,是浙西南最大的茶青交易市场。每年的2月到10月,当地茶农每天将当天采摘的鲜叶送往这里,卖到各地茶厂。一年中9个月人声鼎沸的场景,在全国也不多见。

8月4日上午10点多,新兴镇李山头村茶农毛伟聪用电动车载着一袋鲜叶匆匆赶来。“凌晨2点就上山了,两个人采到9点多,大概27斤吧。”她一边说着一边停好车。此时,早来的茶农们早已围着市场排成了三四圈。毛伟聪拎着茶叶,找了个空位放下,等客上门。她说:“夏天温度高,当天采的茶叶必须当天卖掉,否则就坏了。”

不一会就有采购商上前搭话。

“你这个茶叶太大了,卖不起价格。”

“我这个可是高山茶,你看看这品质。”

“11块钱一斤吧。27斤不到点,凑个整,300块好了。”

不到10分钟,毛伟聪的27斤鲜叶就成交了。她说,家里有10多亩茶园,一年中9个月都可以采茶,只要勤快点,一天三四百的收入不成问题。“辛苦是真的辛苦,人不能休息,地也得不到休息,就得多施肥。”

在松阳,像毛伟聪这样卖鲜叶的茶农有4万多户,主要种植龙井、白茶、乌牛早、黄金芽等绿茶品种,每亩茶园一年的纯收入平均在1万元左右。


刚从山上下来的农户在卖青叶。

“说起松阳,人们的第一印象都是好山好水好环境,而且茶文化也源远流长,有唐代贡茶‘卯山仙茶’,到了近代,松阳茶叶还拿过首届西湖博览会的一等奖。”松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锋坦言,然而相比安吉白茶,松阳茶产业的效益还有不小的差距。

两组数据印证了赵锋的话。松阳现有茶园15.32万亩,2022年茶叶产量1.86万吨,产值20.49亿元。安吉拥有茶园20.06万亩,2022年白茶产量2100吨,产值32亿元。也就是说,从均价看,安吉白茶是松阳茶叶的13.8倍;从亩均产值看,安吉白茶是松阳茶叶的1.19倍——看似差距不大,但安吉茶农每年只需忙碌一个月,而松阳茶农却几乎是全年无休。

那么,怎样才能让茶农轻轻松松多赚钱呢?

把绿色生态的牌子打出去

43岁的叶洪清是较早尝试改变的松阳茶人之一。2008年,在外做生意的他回乡创办绿茗峰茶厂,注册了商标,自己种茶、自己加工。

“卖干茶肯定比卖鲜叶利润高,茶厂的效益还算不错。”叶洪清说,但是由于松阳茶叶的整体知名度不高,自己的品牌也打不响,很难在高端茶叶的激烈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彼时的安吉白茶却已经声名鹊起,成为高端绿茶中的新贵。叶洪清不断听说有关安吉白茶的新鲜事:禁用农药、物理杀虫;在茶园套种油菜、紫云英,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控制茶园面积,禁止毁林种茶,保护生态环境……

“一开始就觉得新鲜,但眼看安吉白茶越卖越贵,渐渐看懂了:是‘绿色生态’四个字在给它涨身价。”看清了门道,叶洪清也开始大胆尝试。期间,恰好安吉选派了2名茶产业导师,定期到松阳进行茶园管护和品牌培育方面的指导。安吉白茶的“首席专家”、安吉县农业农村局茶叶站推广研究员赖建红就是其中之一。

“松阳茶叶最大的问题,一是采茶时间过长,茶园得不到休息,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二是品牌知名度不高。而品牌的弱势,恰恰是因为没有把绿色生态的牌子打出去。”赖建红一针见血点出问题。


松阳县在新兴镇谋划“生态有机茶谷“项目”新兴镇供图

只要保护好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

叶洪清找准了方向,请来专业机构对茶园进行土壤检测,制定了一整套生态修复方案,又专门赶到安吉的白茶园实地学习。这几年,他陆续改建了300多亩有机茶园,一垄垄碧绿的茶树间,加种了不少果树,旁边还有毛豆、紫云英等作物生长正旺。

“为了达到有机茶园的标准,我分批让茶园‘休息’3年,虽然短期内有些损失,但长期的回报已经显现。”叶洪清颇有些得意地说,今年他茶园里产出的春茶,最贵的一斤卖到了3000多元。

眼下,不少松阳茶人正慢慢转变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种茶模式,县里也出台了创建“中国有机茶乡”扶持办法,鼓励发展生态、有机茶。目前,全县已建成有机茶园面积4303.5亩,计划到2025年发展有机茶园1万亩。

南北携手,向茶园要更多效益

“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乡村旅游早已成为浙江的明星产业。利用茶园景观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农增收,安吉与松阳高度默契。


安吉县溪龙乡万亩茶园休憩平台溪龙乡供图

在安吉白茶主产区溪龙乡,沿着5公里长的茶园绿道蜿蜒向前,在万亩茶园休憩平台打卡,喝一杯本地白茶制作的奶茶,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

在松阳县新兴镇的大木山茶园景区,村民潘慧英将自家房子改造成民宿,取名“茶田李下”。屋前8万余亩茶园随着山势起伏,游客可以漫步骑行,也可以体验采茶制茶乐趣。


松阳大木山茶园景区新兴镇供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面。随着“山海协作”结对,让茶园里孕育更多美丽故事,成为一南一北两个茶叶大县共同的美好愿景。

去年5月,溪龙乡和新兴镇签署合作协议,通过党建联建,开展跨区域合作。

在两地交流中,受溪龙乡茶旅融合新模式的启发,松阳县正在新兴镇打造“生态有机茶谷”。项目所在地有十多座千米以上高山,坐车穿行其间,眼前的茶山好似翻滚的绿色波浪,一直涌向天边,仿佛就要触碰到飘浮的白云,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准备打造有机茶示范基地,配套民宿、茶文化体验等文旅业态。”新兴镇党委副书记郑海燕摊开规划图介绍说,项目建成后将让李山头、大岭根等行政村的村民受益。

除了联手“卖风景”,更令茶农们想不到的是,松阳和安吉还在一起探索卖碳汇。

茶树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转化为茶树生长所需物质,同时发挥固碳和释放氧气的作用。茶园土壤又具有吸碳固碳的作用。今年3月,李山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将3278亩茶园过去两年累计产生的1416吨碳汇,以5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中能国华(重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谢西坑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北京市政路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达成一笔价值2万元的碳汇交易,碳汇交易量500吨。

巧合的是,“碳汇”这个新鲜词近年来也频繁出现在安吉乡亲们的生活里。不同的是,安吉是从漫山遍野的竹子入手,系统解决了竹林如何固碳、测碳、增碳、售碳等难题,竹林里的空气变成“真金白银”,还创新推出“竹林碳汇”系列信贷产品,为村集体绿色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两地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松阳县农业局副局长赵锋说,“安吉的探索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而安吉县发改局党组副书记杨奎强也说:“松阳因地制宜做文章,茶园碳汇成功了,也为安吉打了样。”

保护生态,惠及民生。浙江一南一北两个茶叶大县,正携手走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阳关大道上。

来源:浙江日报 潮新w 记者 徐坊 通讯员 王骁,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38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