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浙江名优茶

找到约1,130条结果 (用时 0.011 秒)

浙江省名优茶加工自动化水平全面升级

如果说杀青机、揉捻机、炒干机等加工装备,拉开了茶叶第一次加工革命的序幕,那么,今天在浙江,渐入佳境的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则吹响了浙江制模式的二次革命。

茶叶是浙江最具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如何通过加工机械的升级换代,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推进标准化和规模化,成了浙江名优茶绕不过去的坎。

笔者日前从浙江省农业厅了解到,早在2003年,浙江就启动实施茶厂优化改造工程,目的就是解决名优茶加工过于分散落后、设备陈旧简陋、生产场所卫生状况差等问题。2006年,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设计研制的第一条针形名优绿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在嵊州建成投产。在接下来的五年内,自动摊青室、可调式连续理条机、脱水及回潮多功能机、电磁杀青机等关键设备的成功研制,全面克服了连续化加工生产线的一系列技术瓶颈。

2012年,茶产业的瞬间遇冷,加上劳动力成本的日益抬升,双重夹击之下,让茶企对“机器换人”有了根本动力。随着浙江省启动“十县五十万亩茶产业升级转化工程”,在六大子项目中,名优茶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的应用与示范赫然入列,则彻底点燃了引擎。

笔者了解到,为确保相关成果的落地,浙江省锁定16个产茶县(市、区)为项目实施范围,并组建由省种植业管理局、科研院所、茶叶机械厂等构成的项目团队,形成了“政用产学研”一体的系统工程。

省农业厅茶叶专家罗列万告诉笔者,浙江名优茶种类繁多,每种茶都有独特的加工工艺,而每家茶厂也有个性化要求,因此生产线在实际应用中,有的需要进行参数调试,有的还需要对某个特殊环节进行重新设计,正是有了这种“协作攻关”模式,为快速落地发挥了作用。

比如,绍兴玉龙茶业有限公司在项目实施初期,由浙江大学、中国茶叶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共同完成生产线建设方案的修改和调整,为其量身定制设计布局图;针对生产线部分环节漏茶明显的问题,由两家茶机厂联合攻关,优化控制体系设计而得以解决。记者了解到,在28条示范生产线中,有20条是通过团队集体会诊而建成的。

考虑到许多茶场规模有限,我省主打适用小企业的生产线,成本投入往往五六十万元即可。加上中央和地方农机补助政策,主体最高可获得35万元的支持力度,有效地调动了茶企改造加工设施的积极性。据介绍,目前我省建成投产的生产线,已覆盖包括扁形、毛峰形、针形、条形以及工夫红茶、香茶等所有省内名优茶。

那么,应用效果如何呢?安吉县宋茗白茶有限公司总经理许万富深有体会。他说,自应用兰花型安吉白茶连续化生产线以来,首先,避免了单机作业产品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保证了品质稳定,同时提升了生产能力。其次,连续化生产线操作简单,生产同等数量的产品,可降低近一半人工成本。

尽管各类名茶生产线设备装置已系统成型,但罗列万说,目前相应加工技术规范和成套装备标准仍亟待建立和完善,接下来将补齐这一短板。另外,对于生产线如何实现更高水平的智能化,专家也在进一步研究。今后,在生产线应用中,对制品的水分含量、色泽及香气等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有望成为现实。

目前,浙江省已推广应用140条生产线。在去年出台的《关于促进茶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名优茶的连续化、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再次被纳入重点工作,根据计划,到“十三五”末,将推广应用至500家名茶厂。

 


 

 

仙岩雪峰茶

古木新茶仙岩南,茅斋道者雪峰禅。

清雨煮泉我自在,山高云青水自蓝。

——《仙岩雪峰茶》

(《吃茶去》杂志)品读清朝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知悉太姥主峰东狮山那时已经是大雪眷顾的地方——“柘洋东山(东狮山)在州西北百二十里,东望海外数百里,诸山皆在履舄之下,悬崖耸削,积雪不消,有泉一勺,大旱不竭。”

我初懂事的时候,每年正月来的时候,瑞雪或多或少会来上一阵子。初下的时候,仰头望天,鹅毛大雪在洁白的天际飞舞,一片一片轻轻地服帖在脸上,凉凉的,亲亲的,继而化成有体温的露珠沿着脸庞濡润着嘴唇。童年的时候,对“瑞雪兆丰年”的体味就是这么得来的。

然而雪大的时候,已经可以及腰了。我们往往是耐不住寂寞,可以央求高个子的大人背着我一脚深一脚浅的去隔壁找邻居小伙伴玩。艳阳高照的时候,消融的雪水沿着屋檐如小泉流一般垂悬而下。这时我便顺势站在屋檐下,伸出小舌头,让屋檐流下的清凉雪水,在上面溅出漂亮的水花。继而我们又沿着田埂去打捞初融的浮冰,把掰不动的冰块用石子砸碎了,挑选一些亮晶晶薄溜溜的冰疙瘩当冰棍解馋。东狮山的雪峰一般会待一个冬天,从山巅慢慢消融的雪泉从天仙瀑穿过蟠桃溪,灌溉着分布在山麓的东峰、上城、岭口、东源等几个境的土地后汇入龙溪,然而一路歌唱奔向大海。

我隔壁住着一位单身老人,每年用采茶、捡茶的微薄收入供给养子的学费。但几乎每天上午他都会沿着东峰百丈岩灵岩洞方向点一炷香。那袅袅升起的香烟,成了他寄托孩子中榜及第的虔诚愿望。他笃信近在咫尺的马仙姑会保佑自己的养子实现光宗耀祖的梦想。后来养子考上了福建师大外语系,在八十年代,他算是县里的状元,天之骄子。而后,养子又去了北大读研究生,成为国家的栋梁。

他的养子是我小时候的玩伴,而我们都曾去过百丈岩峭壁上的灵岩洞朝拜。已然被香火熏黑的宝洞之主姓马,仙称元君,宋景德年间来自浙江景宁。《读史方舆纪要》载:“(马仙)祈雨即应,稍顷之雷霆至。”柘洋古为农耕社会,百姓靠望天田吃饭度日。每逢干旱,有求必应。由此,马仙遂成柘荣古往今来平安与健康的“保护神”。仙居所在地的百丈岩,自然而然地被称作仙岩。

“仙岩”与“雪峰”被结合在一起,成为柘荣名茶的冠名,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事情。1991年,位于前山的柘荣县茶业局茶技站茶叶示场场研制成功这款新名茶。此茶外形毫峰挺秀,汤色浅绿、叶底嫩绿,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鲜醉爽口。当年便在地区名优茶评比会上被评为闽东名茶,此后又获得福建优质茶和福建省名茶称号,并多年蝉联“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一等奖。

2014年正月,来自彭山的太极小师妹知道我是茶痴,顺手从张一元捎了一袋“仙岩雪峰”过来。可可的是,当晚柘荣的这山那山便飘起了鹅毛大雪。翌日,东狮山的东峰彻头彻尾成了雪峰,彻骨的清寒让东南西北风在这里凝结,连同仙岩上的老茶树,一起包裹在晶莹剔透的冰凌里。这玉洁冰清的巧缘情节最终在温暖的阳光下,化为滋润茶叶与心扉的水泉。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我在想,古人在雪里冬天的感悟与智慧,是不是也是缘了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呢?“仙岩雪峰”成为且品且思的茶,她一定打开了童年的那口泉眼,重播了儿时的故事。

(摘自2014年第3期《吃茶去》杂志;作者:周贻海)

深度解读“浙江绿茶,品行天下”

 

倒计时

count down

2

2017.5.18

 

 

展会是行业的风向标,在最具规模、最有影响力的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盛幕将启之时,茗边观察到东道主浙江馆打出了“浙江绿茶,品行天下”的宣传广告语。

 

 

改革开放后,浙江率全国之先发展名优茶产业,名优茶以40%的产量创造近90%的行业产值的效益农业产业模式,被全国所关注。2001年浙江提出打造“一县一品”的名优茶产业发展战略,启动了浙江名优茶开发的二次革命,如果说,从1978年开始的名优茶生产,完成了浙江绿茶从礼品到商品的演变,那么,2001年开始打造的“一县一品”,使浙江名优茶步入了品牌发展之路;通过2004年、2008年两届浙江十大名茶的评选,一大批名茶被赋予区域公用品牌的内涵脱颖而出,浙江省走出了一条以西湖龙井、大佛龙井、越乡龙井、千岛玉叶、开化龙顶、安吉白茶、武阳春雨、松阳银猴、径山茶、金奖惠明茶、望海茶、绿剑茶为引领的,产销持续两旺的品牌发展之路。

 

 

如果要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话,浙江的名优茶产业模式是最早的顺应市场变化的供给侧改革。一县一品,以名优茶对准新兴消费主体,历史性地挽救了茶叶外销不景气的产业危机。

 

2006年,为做大做强浙江茶产业,浙江作出了倾全省之力打造“浙江绿茶”品牌的重大战略部署,有序开始了“浙江绿茶全球化”战略,以“浙江绿茶博览会”为平台,连续11年在北京、西安、西宁、哈尔滨、沈阳、太原、济南、南京、郑州、上海、香港等城市举办,并成功实现了30多个地方品牌推介落地;在茶全产业链里,作为主管茶的职能部门,履行了茶怎么种出来、种出做出好茶来后,又肩负起了帮助茶农解决卖难、卖好价的行业使命。选择不同主销区举行的每年一届的浙江绿茶博览会也成了浙江境内行业上共同期待的市场开拓,品牌营销的嘉年华的盛会。

 

 

浙江绿茶,品行天下,其实早就开始了。2014年明确提出“浙江绿茶,品行天下”的宣传口号,浙江省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局副局长徐云焕告诉记者,浙江绿茶,品行天下,重在一个“品”字,有其深刻和丰富的内涵:

品,是品种。

浙江除了历史传统的鸠坑种、乌牛早外,还有龙井43、中茶108、白叶一号、黄金芽、缙云黄茶等最具特色新优良种,这些都是资源性的稀有茶树品种,以品种为依托,形成了产业的强势,如安吉白茶,完全是由优良品种造就的产业盛景。白叶一号,目前是全国第一大新育成无性系良种,辐射全国的种植面积达180多万亩。

 

品,是品质。

浙江很早就提出了“稳定面积,提高品质,提高效益”的茶产业战略方针,在注重无性系优良品种茶园改造,倡导无公害、生态、有机种植作业方式的同时,率全国之先在全省系统推行茶叶初精制加工环节的清洁化改造,加工领域的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清洁化领先于全国。

 

品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浙江山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浙江绿茶独特的自然品质。一县一品名优茶争相斗艳争芳的产业状况,的确印证了那句:品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由浙江省农业厅举办的茶叶炒制大赛,几年来,培育了一大批制茶匠人,也吹响了浙江绿茶深耕品质的二次“革命”的号令:优异的品质,是消费者认可、认同的品质,浙江绿茶,品行天下,就是要通过产品质量来获得消费的认知!

 

品,是品牌。

为做大做强浙江茶产业,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原先倡导的一县一品的茶产业发展模式面临了瓶颈。十三五规划,浙江省提出,茶产业传承发展的“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目标,到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定在300万亩,整合做强以龙井茶为核心的3-5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0亿。

 

浙江绿茶,品行天下,是品牌行天下,突围产区区域,走出浙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统一浙江绿茶的大旗下,实现名优茶子品牌百花齐放。

品,是品味,是品鉴。

浙江的名优茶发展道路上,大家有一个误区,曾经追求早,追求鲜叶嫩度,片面追求外形,以致产出了不少好看不好喝的“作秀茶”。茶是用来喝的,香气、滋味、口感是第一位的。浙江绿茶,品行天下,就是要在一场场茶博会,一场场推介会甚至门店的泡茶台前,现场泡饮浙江绿茶,要“品”行天下,品出浙江茶的魅力来,由此来广泛建立消费者对浙江绿茶的认知。

 

品,是品德,是品行。

以吴觉农先生倡导的 茶人精神为标准,把对茶的敬畏与挚爱,化作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浙江绿茶,品行天下,需要浙江茶人、需要浙江的茶叶行业组织、科研机构、学校、职能部门以及茶企上下共同努力。以茶人精神来铸就浙江茶行业饱满的精神风采。

品,是品位。

 

这是从文化层面来解读的,茶,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必需品,也可以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精神之饮。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之间,企业品牌需要作自身的市场定位。茶有茶品,人有人品。品位,是对自己的严要求,是一种情怀。从品位的角度来行销浙江绿茶,是要让我们都记得,茶是能为人类带去健康,却又能提出人们品质生活的天赐宝物,以敬畏之心来经营,品行天下,始终不忘为消费者呈上一杯浙江绿茶好茶的初心,形成信念,形成合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浙江茶人该有这样的境界与气度去拓展全国乃至世界的茶市场!

 

“世界茶乡看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发布的署名文章标题。这既是对浙江茶产业的肯定,更是对浙江茶产业更高期望与要求。这也是浙江精神之下的自信,家乡的茶园,我们一定要看护好,经营好,把建设美丽茶乡当作建设美丽家园来对待。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保持之下的可持续性发展深耕农业之路,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科研文化创新,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之路,“六茶共舞”,践行“两山”理论,使“世界茶乡看浙江”有可看之处,茶香四方,客纳九州。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形势下,浙江绿茶更应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世界绿茶,90%由中国生产提供,中国出口绿茶有近一半由浙江提供,作为世界最大绿茶生产省的浙江应有这样的担当与责任,树立全球化的格局,去拼天下。品行天下!

 

 

作者:孙状云,系《茶讯》主编,《茗边头条》主编,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找到约1,122条结果 (用时 0.01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8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