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浙江松阳茶产业

找到约184条结果 (用时 0.006 秒)

提质“地瓜经济”推动松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松阳是“百里乡村百里茶”的茶产业示范区,2023年有生态茶园13.83万亩,茶叶产量1.96万吨、产值21.6亿元,全产业链价值140亿元,形成了“全县40%的人口从事茶产业,50%的农民收入来自茶产业,60%的农业产值来自茶产业”的产业发展格局。自2015年实施“松阳茶师”百千万培养工程,已有1000余名“松阳茶师”在外地建立茶叶基地,开办茶叶加工厂,开设松阳茶营销店,松阳茶产业已然成为“藤蔓”繁茂的“地瓜”经济。


厚植“沃土”供“能量”

地瓜根壮藤蔓,土壤至关重要。一是营造良好的经商环境。要增强“得茶商者得天下”理念,以政策精准优化、市场环境公平优惠、产业生态健全优越,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让更多茶商给松阳投“赞成票”。二是提供便利的线上服务。上线“松阳茶叶在线”数字化应用,实现茶产业“全景展示、全链监管、全程服务”。以数字化为引领,从茶农、茶企、茶市和政府监管四个维度出发,解决了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难点和需求,茶叶溯源卡、“智慧茶城”系统等数字化交易模式,提供了从茶叶交易到发货的全流程服务。三是保障优质的茶叶原料。全县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空气优良率达到了100%,出境水质达标率达到了100%,拥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好山好水出好茶,近年来松阳连续出台《松阳银猴系列茶生产技术规程》县级地方农业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松阳茶》市级地方标准、《松阳茶生产技术规范》省级地方标准、《松阳香茶》团体标准和《茶树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市级地方标准,持续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方法,全县茶树良种率达96.2%,成了浙江首个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连续七年获评“全国茶叶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


壮大“块茎”结“硕果”

市场是茶产业链的核心部位和关键环节,是茶叶“地瓜”的主要茎块。一是升级“集聚全国”的实体茶市。着眼市场未来发展,以开放包容的思路,优化提升茶叶市场和茶香小镇的规划建设,推动浙南茶叶市场迈向4.0版本升级,为松阳茶产业导入流量、集聚人气、提升能级,巩固中国绿茶第一市的作用与地位,让“买茶卖茶在松阳”品牌享誉全球,把松阳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茶界义乌”。2023年,市场交易量、交易额分别达8.17万吨、67.2亿元,稳居全国绿茶交易市场第一,吸引全国20多个省市的4000多名茶商常驻,辐射带动周边省市1000余万亩茶园,惠及茶农300余万人。二是做强“永不落幕”的线上茶城。主动拥抱电商经济,深化与新浪、抖音、淘宝、拼多多等平台合作开展“直播带货”合作项目,开设春茶节松阳专场活动,通过组建“茶叶淘宝店铺服务队”,集成开展电商开办、金融信贷等“一揽子”代办服务,成为全省首批“淘宝直播村播学院”共建单位。运用推广“松阳茶叶在线”,搭建茶叶电商供应链平台,再造一个“线上茶叶第一市”。三是做大“活力无限”的经营主体。进一步推进茶叶龙头企业培育壮大,重点扶持一批具有绿色发展理念、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的茶企,引导各种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发展模式,推动龙头企业集团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茶企落户松阳,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大力发展茶叶专业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全面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采取订单、合同、股份等形式带动散小农户共同发展。已培育市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20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家,新型农业组织400余个,已引进上海客商大土至爱品牌管理公司,建设集智慧种茶、康养等为一体的智慧茶旅融合项目,签约上海乡联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有机茶谷打造集“灯光夜游”“高端农业”“亲子培育”“艺术研学”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延伸“藤蔓”壮“块茎”

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从而更好地壮大茎块。一是松阳茶师创外收。实施“松阳茶师”百千万培养工程,让松阳茶师走向全国,带动松阳茶走出松阳唱响松阳,推动茶产业跳出松阳发展松阳,打造“走全国、种全国、卖全国”模式升级版。松阳茶师在四川、贵州、江西等地建立茶叶基地10万亩;开办茶叶加工厂100家,总产值2.5亿元,80%的茶叶回松销售;开设外地松阳茶营销店200家,销售额4亿元。二是精深加工提产值。依托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及省茶产业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将茶叶加工延伸到医药保健、食品、养殖等领域,开发速溶茶粉、抹茶、茶叶熏腿、茶香猪、茶爽等20余种精深加工的产品。2022年茶叶精深加工产品销售额7.6亿元。研发的茶叶枝条制备有机肥可以增强土壤养分和活性,价格为普通化肥的三分之一。利用茶叶枝条加工成清洁燃烧颗粒作为炒茶机新燃料,提高茶枝秸秆综合利用率,减少焚烧污染。2022年,松阳县共计回收利用茶叶枝条加工肥料1.6万吨。三是创新机制增效益。2021年与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合作研究“低碳茶园建设及碳汇价值实现机制”,积极探索在“双碳”背景下的生态价值转换机制。2023年3月,以碳普惠机制实现了浙江省首单茶园碳汇交易,碳汇交易量1916吨,交易额7万元,标志着“以茶园碳汇促进农民增收与共同富裕”的新模式与新机制的开启,松阳成为茶园生态价值实现促进共同富裕实践基地和研究高地,为进一步推进茶园减排固碳和茶产业绿色发展奠定基础。


来源:松阳县茶文化研究会 秦建洋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松阳 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项目协调会顺利召开

为了更好地推进浙江省松阳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工作,8月9日上午,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项目协调会在县农业农村局召开。

松阳县副县长章哲,县府办、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县经济商务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人力社保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旅体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统计局、望松街道、象溪镇、新兴镇、县大数据和金融发展中心、县乡服集团相关科室人员,松阳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筹)全体成员参加会议。

参会人员围绕《关于调整松阳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的通知(草案)》进行了交流,并开展热烈讨论;县科技局解读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绩效考评体系任务清单;县农业农村局汇报茶产业综合体建设各项工作推进情况。

章哲副县长指出,2020年我们松阳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被省科技厅列入第四批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名单,建设期为三年,总资金2000万元。项目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建设,已经接近尾声,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迎接中期验收和部署建设期满后的总验收。

章哲副县长强调了三点意见。一是高度重视,推动项目建设。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项目建设不仅是上级要求,还是促进茶产业发展需要;而且是群众所需。二是明确目标,加快项目进度。带动松阳茶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将松阳打造成“国际茶城”,“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和“中国绿茶集散地”;将茶产业打造成为最具创新活力的产业集群和生态圈,成为茶产业国际茶叶交易集散者、国家茶业产研引领者、“茶+”融合创新示范者、智能技术应用先行者。三是强化组织,凝聚项目合力。要做好一切准备,拿出百分之百的战斗力为我们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项目画上圆满的句号。

来源: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松阳:“三军”联动 茶产业全链发展见成效

正是春茶上市时节,松阳县赤寿乡楼塘村的茶师白昭锋奔波于松阳、云南两地,把在云南瑞丽市生产的茶叶及时空运回浙南茶叶市场销售。白昭锋告诉记者,他在云南、湖北等地发展了3000余亩茶叶基地。

据了解,像白昭锋一样,松阳有500多名茶师在贵州、湖北、四川、江西、云南等8个茶叶主产地建起了5万余亩茶叶基地,通过收购当地茶青制作成品茶,联结辐射百万余亩茶园,带动百万余名异地农民从事茶产业致富。

从种植茶苗茶树、制作成品茶,到开发医药保健、食品、养殖等领域的茶叶精深加工产品,进而发展融入生态、文化、旅游等元素的茶休闲生态产品,松阳县通过“种全国、走全国、卖全国”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强科技创新,做好深度开发文章,发展茶叶全产业链模式,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效益凸显。去年,松阳全县茶叶深加工总产值达2亿元,大大提升了茶产业发展的整体实力,被誉为茶产业链发展的“松阳模式”。

01

种植大军:良种良法育名茶

11.56万亩茶园,良种率达94.8%,位居全省首位。

在近8万种植大军的辛勤劳作下,银猴、白茶、龙井43、迎霜、乌牛早、浙农139、中茶108……这些适宜加工成红茶、绿茶、黑茶等茶类的国家级良种茶在松阳多而全。

茶产业发展初期,松阳就有了较强的品质意识,政府出台的首个优惠奖励政策就是鼓励实施茶树良种化工程,依靠科技从源头上确保茶叶品质。

由于良种茶具有上市早、采摘期错开、品质好、价格高的优势,茶农的种植效益高。松阳县通过政策扶持,建立规模良种苗圃基地,每年繁育良种茶1亿株以上。自2001年以来,全县良种茶园面积以每年8000亩的幅度递增,至今已达10.96万亩,占全县茶园面积11.56万亩的94.8%。近年来,良种茶苗不仅能满足当地的需求,而且还调往省内外市场,同时也造就了一支专门做茶苗生意的营销队伍。下源口村成为茶苗销售专业村,全年产值达800万元。

在实现良种规模化种植的基础上,松阳借助得天独厚的种茶环境,加强对茶叶生态种植技术的研究,并围绕打造“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的目标,先后制订颁布《松阳银猴系列茶》地方农业标准和《地理标志产品——松阳茶》省级地方标准,大力推行无公害有机茶种植模式。

在全县重点产茶乡(镇)建立“松阳银猴”标准化建设绿色农资专卖部;大力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通过组建合作社,全县的合作社已拥有茶园7.1万亩,全部实行统防统治,同时综合采取生物、物理防治技术降低茶叶种植环节农药残留。全县107家服务组织,负责7.1万余亩茶叶的病虫害统防统治,有效防范了茶叶农药残留。去年松阳的茶叶合格率达99.83%。这些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还让茶园亩节约农药成本111.5元,增加产值1779.2元。目前,全县茶园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已达9万多亩,通过无公害以上认证的茶园基地达6.1万亩,其中全县已获有机茶认证面积达3500亩。

02

科技大军:开发新品巧制茶

市场需要什么,就加工什么。这是松阳茶产业占领市场的制胜法宝。

从螺旋形茶到直条茶、针形茶,从绿茶到红茶、黑茶,从茶叶到速溶茶粉……无一不是根据市场需求在不断地转变加工方式。

松阳新兴镇上安村的刘伟明是加工绿茶的好手,自发现市场上对红茶需求量较大的商机后,就自费跑到福建去学习,回来后经常与其他红茶加工户们相互切磋技术。如今,他已成为加工红茶、绿茶的“双能手”。

浙江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去年上马了两条速溶茶粉生产线,抢占市场先机。他说,速溶茶粉属于精制茶类,不仅是生产茶饮料的上好原料,还可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多种行业,实现茶叶从单纯的“喝”到“用”的转变。

拓展茶叶用途,突破茶叶传统的饮用功能,将茶叶加工延伸到医药保健、食品、养殖等饮茶和用茶领域,这是松阳茶产业转型升级的“秘方”。通过科技创新,开发新品,松阳茶加工业逐步实现由粗散向精深方向转型。在2012年国际(杭州)茶资源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暨产品展示会上,松阳的速溶茶粉、茶叶香肠荣获科技奖,茶叶年糕、茶叶熏腿获创新奖。茶叶深加工成了松阳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松阳县正通过实施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工程,扶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茶叶加工企业,建设茶叶精深加工园区等措施,引导茶产业集聚,提高茶叶加工水平和质量,促进茶叶企业走规模发展之路。至今,松阳已培育市级龙头企业11家,省级骨干龙头企业3家,省示范茶厂5家。去年,松阳茶叶深加工年产值已突破2亿元。

03

营销大军:走南闯北拓茶市

要将片片茶叶换成一张张钞票,除了依托浙南茶叶市场集散功能外,还离不开那些走南闯北的茶商们。

松阳新兴镇横溪村的孟文化是较为典型的茶商之一。早在1994年,他从种茶起步,成为全县较早一批获得松阳茶师资格的炒茶人。如今,他已成为一名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茶商。他不仅有自己的茶叶加工厂,还在浙南茶叶市场拥有自己的商铺,在全国各地还有一批较为固定的客户。仅去年,孟文化销售的茶叶产值就达5000余万元。

松阳的许多茶叶通过孟文化这样的卖茶人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据统计,目前松阳已云集全国10多个省市的4000多名茶商,其中有500多名为本地人,他们大部分都是从茶农或者制茶人转型而来的。

依托浙南茶叶市场的交易交流,不少松阳茶师的名气也逐渐变大,他们凭借着一技之长,前往四川、湖南、贵州、湖北、福建等产茶省,建基地,宣传推广松阳茶种植、加工技术,获取原料加工松阳茶,再运回浙南茶叶市场销售,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的良性循环。不少茶叶企业发展壮大成为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

据统计,去年松阳的浙南茶叶市场实现茶叶交易量6.7万吨,交易额34.4亿元,交易量和交易额连续多年位居全省之首。其中,外出茶师回乡销售的茶叶总量,占浙南茶叶市场销售额的近四成。

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松阳人走出去,到全国各地卖茶叶赚大钱,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是有一定规模的绿茶专业市场,就一定能见到松阳茶师的身影。异地生产,回乡销售,背靠浙南茶叶市场,松阳茶叶总部经济初露端倪;以“走全国、种全国、卖全国”创业大军推动下的松阳茶产业,不断转型升级,茶产业全链发展模式效益凸显,被誉为茶链发展的“松阳模式”,促使松阳茶产业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

地处浙南山区的松阳县,从2001年开始,将茶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培育,茶园面积每年以新增8000亩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县茶园面积已达11.56万亩,去年全县茶叶产量1.076万吨,产值达9.12亿元,以占全国4%的种植面积,生产出了占全国6%的茶叶产量,创造出了8%的经济效益。全县有三分之一人口从事茶产业,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三分之一来自茶产业。得益于茶产业的发展,松阳县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茶叶小县一跃成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绿茶集散地”、“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全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全国绿茶价格指数发布地”和“浙江省茶叶强县”等称号,成为中国绿茶集散地。

来源:松阳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找到约182条结果 (用时 0.003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