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中国普洱茶网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茶友网」

中国茶叶产量怎么才第二

找到约263条结果 (用时 0.015 秒)

茶艺被玩坏,中国茶叶形象惨遭毁灭

  太意外!“茶艺”被彻底玩坏,中国茶叶形象惨遭毁灭!更令人担心的是!

  最近,年轻人十分关注茶艺!

  原本以为,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仔细一看,简直刷新爱茶人的三观。

  年轻人的“茶艺”,跟泡茶的小姐姐没关系,跟中国茶叶也没有关系。她们的“茶艺”,是一种妆容:化妆痕迹要轻,表情清纯但要带点心机,穿着少但不色情。总之,她们的“茶艺”长这样……  

  这……叫茶艺?简直让爱茶的人一声叹息。

  无论是出于好玩,还是博取流量,或者引发异性的关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种亚文化风潮,正在冲击和消解中国传统的茶文化。

  但年轻人不止玩“茶艺”,六大茶类都难以幸免。

  以西湖龙井为首的绿茶,是中国茶叶规模最大、产量最高,出口最多的茶叶。2019年产量达177.28万吨,占中国茶叶产量的63.5%,这个数字,当之无愧的茶界大哥大。  

  绿茶,讲究一个嫩,早三天是个宝,晚三天变成草。经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制作而成,核心技能是高温灭掉茶叶中的活性酶,抑制茶多酚的氧化。无论干茶、茶汤还是叶底都呈绿色。

  名优绿茶,颜值重于内涵,一杯75-85℃的热水,冲泡之后,马上就能品尝到绿茶的鲜爽。 

  但年轻人的绿茶,是一个骂女生的标签,特指那种看上去人畜无害,单纯可爱,但实际上很有心机,很有城府的女人。

  “绿茶”,2013年就被人用来形容心机女,如今这个歧视的标签,越演越烈。比如,前不久热播的《三十而已》中,破坏别人家庭的小三林有有。  

  令人担心的是:这些女生长大了,到了要喝茶的年龄,突然想起那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她暗恋的男生给她点了一杯绿茶,暗示她是外表可爱的心机女,只怕她这辈子都不想喝绿茶了;或者被心机女深深伤害的单纯男神,提起绿茶二字,就有很深的阴影。

  明明就是一杯茶,怎么扯到爱情了,别担心,后面的“茶”更是让人目瞪口呆。

  最让欧洲人无法自拔的红茶,家族成员众多,日照红茶、祁门红茶、滇红、英红等等,都是红茶的小弟。

  红茶面呈现黑色,被外国人称为Black tea的全发酵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精制而成。 

  都说茶多酚好,红茶偏不服,不仅要模仿,还打算超越。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将茶叶中90%的茶多酚消灭,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

  经过这么一“摧残”,绿色的叶子变成黑色毛茶,香气物质开挂一般提升。煮一壶沸水,取三五克红茶在玻璃杯里,沿着杯壁注水,泡上一分钟,就能看到到红汤、红叶,尝到红茶的香甜味醇。

  然而,脑回路清奇的年轻人,照样能把坐稳中国茶界第二把交椅的红茶,用来形容女人。

  年轻人眼里的“红茶”真不一般:浓妆艳抹,穿着性感,打扮时髦又夸张,出入夜店。人生指导思想:抽烟身体好,打牌练头脑,喝起酒来,一瓶簌簌口,两瓶墙走我不走。若是半夜三更遇见飙车党,一定会爆一句粗口。

  中国传统红茶一脸懵:我不就汤红了点,香了点,别人想多爱我点。至于这样黑我吗?

  最具有收藏价值的后发酵茶,因为比早期的红茶还黑,被人称之为黑茶。

  黑茶制作,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 

  黑茶分布十分广泛,湖南黑茶(茯茶、千两茶、黑砖茶、三尖等)、湖北老黑茶、四川藏茶(边茶)、安徽古黟黑茶(安茶)、云南普洱茶(也有说不是黑茶)、广西六堡茶及陕西黑茶(茯茶),都是黑茶家族的重要成员。

  以年产37.81万吨,13.5%的产量,撑起了拍卖会的半壁江山,动不动百万元的天价,让人有一边藏黑茶一边喝黑茶的冲动。

  由于黑茶粗老,不仅能用100℃的沸水冲泡,约三五个好友,围炉煮茶,更是十分惬意。  

  年轻人眼里的“黑茶”,喜欢蹦迪的腹黑女,很会打扮自己,穿着非常性感和时尚。一般形容漂亮爱玩,但是不渣的女生。

  简单一句话:看起来像女流氓,其实内心还算善良。

  黑茶搬根小板凳静静地坐着:虽然我长得黑,但这好像不是在黑我!

  白茶急不可耐的跳出来:不黑你就把你乐成这样?  

  白茶,属于微发酵茶,经过鲜叶、萎凋、干燥几道程序,没有经过杀青和揉捻的摧残,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 

  要想品尝白茶的鲜爽甘醇,浓香四溢,泡法十分讲究:要控制量,150毫升的水用3-5克的茶叶;还要控制温度,最好99-100℃;时间把控,第一泡冲泡30秒出汤,往后每泡可延长5秒左右。

  白茶虽好,但产量少,2019年,我国白茶只有4.97万吨,只占中国茶叶产量的1.78%,但是,产量小,并不影响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美誉。  

  年轻人眼里的白茶女,最有内涵,毕竟有典故:还记得2020年的春天,也就是几个月前,疫情导致了白茶用工荒,爱心女孩们主动帮助茶农采茶,参加了《抢茶大作战》,现在,用来形容如白茶般娇柔不造作的妹纸,也就是传说中的女神。

  就凭“女神”二字,白茶的销量一定会蹭蹭蹭往上涨,当红小生的位置,短时间内无人代替。

  看着茶叶热热闹闹,“茶艺”无奈的叹了口气:要是没有我把你们泡出来,你们都只是堆树叶。

  六大茶类一个望着一个,异口同声的说:茶艺才是被黑得最惨的啊!

  茶 艺

  中国茶艺,萌芽于唐,发扬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自成系统。

  茶艺,不仅要了解茶的分类、工艺、品质,还要有鉴茶,藏茶,选购的技能;还要对泡茶的水有九分研究,才能让茶性完美的诠释。

  汇泡茶表演于一体,集礼仪和服务于一身,通过泡茶,真正体现出茶人之间平等互敬的精神,在此之上,衍生出茶道的生活境界。

  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是茶艺的最高境界。

  茶艺,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部分。但这几年,茶艺表演被茶圈的人指出妆越画越浓,肉越露越多,但比起年轻人的“茶艺”,茶圈的茶艺弱爆了。  

  年轻人的“茶艺”,化妆

  年轻人的“茶艺”,满屏尽是清纯少女和氧气女神的吊带长腿照,网络平台的“茶艺”,尽是满屏脸上抹奶油,脚丫子怼摄像头的年轻小姐姐。无处不在的“茶艺照”里,短上衣、露脚,欲拒还赢的羞涩表情。  

  让人不经感叹:原来年轻人中,还有另一种赤裸裸的软色情“茶艺”文化。

  茶叶,本是中国饮料,茶道与茶艺,更是中国茶文化独一无二的地方。

  然而,社交平台成了“茶园”,绿茶、红茶等中国茶叶成了心机女的代称,玩坏中国茶文化的同时,将女性按茶分类,节操碎了一地。这对中国茶艺,是一种越界冲击。

  年轻人的“茶艺”,在衍生

  从一个“绿茶”,衍生出“红茶”,如今有了“茶艺”,在“茶园”里,又多了很多惯用术语,“茶艺女孩”“鉴茶师”“茶艺课打卡”甚至还有“全国茶艺水平等级考试”。

  在微信群里,看到一些人晒自己的茶艺考试。有人考了100分炫耀自己行,有人考了0分痛诉自己不行。

  打开网络搜索茶艺,点进去,让一个想学传统茶艺、注水烹茶的小姐姐,学了如何做心机女的课程。

  茶叶被黑惨,但“茶艺”还在不断进化。真怕某一天,那些足不出户、靠外卖续命、佛系养生、喜欢追剧的宅女,也被人称为“茶道”。  

  写在最后:

  茶叶,一种解渴的健康饮料,被黑的惨不忍睹。

  把中国茶叶从头到尾黑了一个遍,对茶叶的副作用不可避免。

  绿茶二字本来只是一种茶叶名称,但用“绿茶”将女性污名化。比如,如果有人买一瓶康师傅绿茶饮料送给某个女生,女生的内心会怎么想?

  到了喝茶的年纪,对绿茶这种茶叶,多少也会有些阴影。

  除了绿茶,“黑茶”成了腹黑女,“黄茶”一开口就被和谐。一旦亚文化有了一定受众,这个茶叶的反面广告就做大了。它会戴上有色眼镜,把一些初入茶界,想要了解茶的人拒之门外。  

  比起对茶文化的冲击,更让人担心的是:一种文化,没有了底线。

  年轻人渴望别人的肯定,“茶艺”的火爆,正是年轻人吸引人的手段。这与90后年轻时候,头顶杀马特发型横行在街头,本质上是一样的。

  现在年轻人的“茶艺”,是一个模糊多面的概念,我们应该明白:无论盛产什么样的“茶艺”风格,审美终究只是自己的事。

  “茶艺”,体现了一代人的需求与互换,冲击着传统茶文化是事实,也许以后还会成为文化的一部分。但这种冲击,不能失掉道德底线,不能破坏公序良俗!

  我们批判的,是那些将女性物化的歧视行为;是那些使用“绿茶”“茶艺大师”这类粗暴的名称,给女性贴上标签的行为;是那些用“茶艺”亚文化大打擦边球的行为;是那些淡漠道德法律,为了走红,炒作博关注,用“茶艺”发展软色情,不断秀道德底线,甚至干违法的生意的行为。

  好茶如好人。茶的美,美在爱茶人的眼中、心中;茶的美,美在一方小小的茶席间;茶的美,更是茶艺之美。

  茶艺的美,美在茶与人的交融,茶与人与器与水的交融。美在轻品淡茶中的怡然自得,美在茶师倒茶、分茶的娴熟淡然。美在人对茶的虔诚,美在人对茶的真。

  茶如此,人亦如此!年轻人的“茶艺”,不该在自己的真实性情上裹上一层娇柔造作的性格外衣;更不该在自己的脸上抹上奶油之类吸引异性的注意;相比“绿茶”、“茶艺”之类博人眼球的称呼,性感可爱、甜美清新抑或霸气十足,都是女性独一无二的魅力。  

  社会文化,本不该拘泥于某一种形式!

  但文化应讲道德,而“茶艺”亚文化:

  不能丢掉底线!  

  来源:网茶会习茶社

茶叶战争vs粮食战争!200万吨茶叶库存,中国茶叶的最后底牌

一粒粮食,一片茶叶。

不仅仅是日常吃的米饭、喝的饮料。

中国茶叶,产量巨大。年产近300万吨,累计库存超过200万吨。

庞大库存,占用了资金和成本,未来一段时间,库存也很难去掉。然而,如果没有庞大的库存。中国茶叶,早被人吃得渣都不剩了。

-01-粮食战争

1956年,美国大豆染上毁灭性寄生虫,大豆几乎到了绝收的边缘。

但他们在中国松花江平原的野生大豆里,找到了寄生虫抗体,并将抗体转移到大豆中,度过了危机。

在松花江黑豆的基础上,他们还利用转基因复制出一种高转化、高产能,低成本的大豆种子,并在全球申请了专利。

一场搅坏全球大豆市场的阴谋开始了。

免费的东西最贵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可以跟全世界做生意了。

那一年,转基因种子进入中国。他们把转基因种子“免费”送给中国农民种植。

转基因种子产量和出油量都很高,还免费使用。淳朴的农民只相信土地,他们开始大量推广转基因种子。

然而,转基因种子进行过基因改造,没有繁育能力,不能作为种子再次繁殖。

2003年,中国传统大豆种子被免费的转基因打得一败涂地,几乎没有了市场。

这时候,臭名昭著的转基因种子公司,突然向世贸起诉,说中国农民盗用其科技产品。

农民被迫停止种植,只能另寻新种。但被转基因占领的大豆市场,无论种子还是大豆,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中国企业,只能向美国求购。

这时,美国农业部突然说:北美产区天气极端,导致大豆减产8.12%。随后,华尔街资本配合表演,疯狂拉升大豆价格。

2005年初,国际大豆上涨到4400元/吨,中国只能以4300元/吨的价格购买了900万吨大豆。

中国买大豆,主要是榨油,把大豆买进来之后。美国又宣布:不好意思,库存统计出了问题,去年大豆丰收,降价。

就这样,中国企业接盘后,大豆价格拦腰截断。大豆一度跌到2200元/吨。

豆油的原材料暴跌,豆油价格也跟着跌。以高价接盘大豆的中国榨油企业,根本活不下去了。

比如,中国粮油企业以4300元/吨的价格买进大豆原料,榨油后,可以卖5900元。但此时,市场大豆价格2200元/吨,榨出油来能卖3000元。

3000元的售价,只相当于4400元大豆原料的三分之二。如此一来,中国粮油企业,自己的原料比别人的成品售价还高,根本活不下去。

这时候,四大粮商A(美ADM)、B(美邦吉)、C(美嘉吉)、D(法路易达孚)出手了

美国控制的粮商,用低价控制了中国85%的粮油企业。

拼的,就是储(库)备(存)

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国际粮价又涨了一波,四大粮商蠢蠢欲动,开始囤货,拉动价格。

中国也没闲着,中储粮放出大招:抛售储备粮。

四大粮商一个瞪着一个:我们4家控制了全球80%的粮食,不信拉不动你的粮价。

中储粮抛出多少,四大粮商全收。他们想着:等你没粮食的时候,让你眼巴巴看着我操控粮价。

四大粮商,见粮就收,梦想买光中国的粮食。

中储粮半个月抛售一次粮食,价格涨,每周抛售一次,价格还是在涨。到后来,干脆每天都抛出储备粮。

四大粮商再厉害,手中的资金毕竟有限。看着中储粮深不见底的仓库,他们终于还是慌了,心里一万个没底:你们家到底有多少粮食。

官方对外宣布:粮食储备1亿吨,够全国人民吃一年。

四大粮商心理彻底崩溃,差点一口老血喷进太平洋,险些把四大粮商中的邦吉逼到被收购的边缘。

中国粮食,凭着深不见底的储备,守住了饭碗。

-02-茶叶战争,并未结束

茶叶,古代中原王朝的战略物资。

明朝张居正,清朝乾隆帝,都是以茶制夷的高手。手段也很简单:你不听话,我就不给你茶喝。

19世纪20年代,英国商船满载着黄金白银,到中国买茶叶。英国,实在经不住茶叶的诱惑。然而,茶叶偏偏只是中国有。

一年又一年,英国当流氓抢来的钱,都进了大清的腰包。如果一直买下去,大英的家底,迟早会被败光。

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输入鸦片。道光帝派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爆发,大清完败。

英国原以为大清好歹是个青铜,谁知道,大清是一堆烂泥。就这实力,还想要日不落帝国花钱买茶。

失去的茶叶定价权

1849-1853年,英国派出皇家园艺协会的罗伯特福琼,先后两次,偷走了中国茶叶。20年以后,喜马拉雅山南麓种出了大吉岭红茶。

英国殖民地的茶叶投入生产,中国失去了茶叶垄断权,茶叶出口一落千丈。

1903年,中国茶叶出口占世界出口的33.09%。1921年,占比下降到8.79%。不再是一流茶叶强国。

此时,英国殖民地的茶叶,却是风生水起。

1890年,印度茶叶出口超过中国。1903年,英国殖民地肯尼亚种植茶叶。

英国通过殖民地供给和茶叶拍卖,绕开了中国茶叶供应链,垄断了世界茶叶的定价权。

167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伦敦举行第一次茶叶拍卖。

垄断了世界茶叶中转的东印度公司,规定:销售的茶叶,都必须由东印度公司进行估值、分级和拍卖。

也就是说,你的茶叶值多少钱,你说了不算,东印度公司说了算。

在东印度公司的游戏规则下,1861年,英国殖民地、印度加尔各答茶叶拍卖市场成立。1883年,英国殖民地斯里兰卡,科伦坡茶叶拍卖市场成立。

直到今天,世界茶叶主要交易方式,仍然是英国人主导的拍卖。也就是说,世界茶叶定价权,在英国(掌握茶叶定价权,就能操纵市场)。

茶叶战争,并未结束

世界茶叶,表面上各做各的生意,其实背地里,跟大豆战争一样,暗潮汹涌。

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等,看着不产茶的英国拿着茶叶定价权,谁不想把这个肥差抢过来?

比如,世界第一茶叶出口国,非洲小国肯尼亚。1956年,在内罗毕成立了自己的茶叶中心,为的就是挑战伦敦拍卖市场的权威。

1969年,拍卖中心搬到港口城市蒙巴萨,还是为了挑战英国的游戏规则。

茶叶战争,和粮食战争一样,从未结束。茶叶定价权的争夺,才是当今世界茶叶市场的本质。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20年,中国茶叶出口34.88万吨。2021年1-5月,我国茶叶累计出口量13.57万吨,比去年同期下滑5.8%。

出口连续下滑,因为:我国茶叶客户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低迷,出口以绿茶为主。

更因为:英国主导的世界茶叶贸易里,中国茶叶不通过拍卖流通(去年,我国茶叶出口减少,但肯尼亚、斯里兰卡等国可欢了)。

所谓农残,所谓抽检不合格。在不加入英国主导的茶叶定价权面前,多喘一口气,都是错。

看清了这一点,我们会更清楚,该怎么看待中国茶叶的不足。

首先,中国茶叶交易

国内的茶叶交易,并不是通过拍卖。这也是西方人总用农残给中国茶叶穿小鞋的原因。

有人觉得印度有茶叶局管理,我们没有。这是中国茶叶卖不过印度的原因,甚至还有人吹捧印度茶叶拍卖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透明、高效。

然而,印度茶叶拍卖的背后,是英国人制定游戏规则。

如果中国茶叶也这么玩,意味着:我们的茶叶值多少钱,不是中国人自己说了算,而是英国人说了算。中国3000亿茶产业,完全是为英国人做嫁衣。

比如,冰岛老寨古树茶,我们觉得值5万元/公斤,但英国人觉得你的茶叶只值得3美元/公斤。

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中国年产茶叶近300万吨,3000亿茶叶市场,只值90亿美元。我国8000多万人靠茶为生,90亿美元,根本无法养活这么多人。

所以,中国茶叶需要的:从来不是茶叶拍卖,更不是学印度学斯里兰卡学阿猫阿狗,而是做好自己。

制定自己的茶叶标准,让茶叶少一点炒作,抵制虚高的茶价。让消费者买茶放心,让消费者都喝得起茶。

如此,既满足国人茶文化的需求,又做大茶产业,造福一方百姓。

其次,我国茶叶库存

目前,我国茶叶保守估计也超过200万吨。

这些庞大的库存,堆在仓库里,占据了仓储,占用了资金,甚至很难变现,把很多茶商拖垮在卖茶的路上。

然而,家中没有库存,会是怎样一番场面。

市场绕不开供求,如果中国没有茶叶库存,还要去国外购买茶叶。国际市场,英国人操纵茶叶价格。大豆的悲剧,又会再一次上演。库存,是压力,但也是防范危机的底牌。

正是有几百万吨茶叶堆在家里,几乎匹敌其它产茶国一年的产量。我们才能坐在家里,品着名优茶,吐槽茶圈江湖往事,笑看茶界几多风云。

所以,对待茶叶库存。茶叶就像家中的粮,应该有,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多存点也无关紧要。

但更重要的是:茶叶年年产,要把库存变现。

写在最后:

粮食也好,茶叶也罢。

表面云淡风轻,背后都不太平。

你我凡夫俗子,能在碌碌尘世中,捧一杯茶,阅一本书,望天上云卷,看庭前花开。

在平凡的生活里,喝自己喜欢的茶,做自己喜欢的事,见自己想见的人,已是相当不易。

一杯茶的背后,不仅是一份喝茶的愉悦感,更是一方民生。

中国茶叶,做好自己,要卖到世界,只有两条路:

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茶叶深加工;

夺回世界茶叶定价权。

来源:巡茶纪,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中国茶行业2019年十大关键词

不确定的时代,谁又能确定地预测未来,即便只是一年。

实际上,对着一年说十大“关键词”,同样也不容易。毕竟,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立场,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判断。

不过,说十大“关键词”,即便说得不靠谱,那也可能只不过是一件人畜无害的事情。如果说得不靠谱,那也属于很正常;如果明年这个时候还有人记得翻出来看看并且觉得有些说得还算沾点边,那也不妨把它当做不正常的碰巧了。

何况,重要的不在于预测未来,而在于思考未来。

下面,就是笔者所列举的中国茶行业2019年十大关键词。一家之言,仅供抛砖引玉,并希望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 产量

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3年茶叶产量193万吨,增产7.9%;2014年茶叶产量209万吨,增产8.7%;2015年茶叶产量224万吨,增产6.9%;2016年茶叶产量241万吨,增产7.4%;2017年中国茶叶产量255万吨,与2016年相比增产6.0%。

假设2018年与2019年的茶叶产量增幅为3%,则2018与2019年的茶叶产量将分别为262.65万吨和270.51万吨;假设2018年与2019年的茶叶产量增幅为6%,则2018与2019年的茶叶产量将分别为270万吨和284万吨。这无疑是巨大的产量。

另外一个可以用来稍作推测的信息是,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截止2017年底,全国茶园总面积4588余万亩,其中开采茶园面积3778万亩。也即,未开采面积为780万亩,而这些未开采茶园将全部在未来3-5年间开采。我们以2017年的255万吨总产量除以开采茶园面积3778万亩,得出平均亩产为67.49公斤/亩。在不考虑未来亩产增加的情况下,我们以目前的亩产水平不难推算,在未来3-5年之后,也即2020-2022年间,中国茶叶总产量将307.65万吨。

这么大的产量,怎么办?

二 库存

这包括三方面含义,一是行业层面的库存,二是可储存茶类的历年累计库存,三是企业的库存。

这三类库存实际上都无法得到确切的统计数据,只能是大体推算。对于第一类库存,曾经有专家推测,目前产销已出现15%-19%的结余,也即30万吨左右的库存。

对于第二类库存,主要是指诸如普洱茶、安化黑茶、广西六堡茶和福建白茶等这些可储存茶类。笔者曾在此前推送的《目前普洱茶的历年存量到底有多少万吨?一琢磨吓一跳!》(点击可查阅)一文中对普洱茶的可能库存做了简单分析,根据云南相关机构发布的数据并做合理推算的情况下,在2003-2017的15年时间里,普洱茶累计产量大体为116万吨。在不同消费速率模型下,普洱茶的总库存量可能在60-80万吨之间。

前两类库存,对于未来行业的平稳发展而言,更值得关注的是可储存茶类的库存。如何建立面向未来建立合理的库存而不是制造出巨大的堰塞湖,如何在收藏尤其是投资收藏与消费之间建立相对的动态平衡,如何在阶段性快速发展与长远可持续发展之间做到相对平衡,是这些茶类都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这其中,普洱茶因为过去十来年间的相对体量大、积累时间长以及影响面广,再加上其核心故事“投资升值”面临“兑现”的压力越来越大,因而库存问题最为突出,2019年尤其值得关注。

第三类库存,则与具体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活动紧密相关。

去库存,是2019茶行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 消费

在逐年增加的巨大产量和不断增加的库存压力这双重因素作用之下,如何提升消费,无疑是行业的重要话题。

提升消费,几个主要方向包括传统消费、茶饮料、新式茶饮、抹茶制品、茶食品、深加工制品等。其中,消费占比最大的还是传统消费,我们应该重点在提高人均消费量和扩大消费人群两方面下工夫,其它方面扩作为有益的补充与延伸。

消费,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消费,需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

四 结构

结构,既指品类结构,也指产品结构。前者涉及到消费价值取向的合理引导,后者涉及到对于消费需求的必要适应。在大众普遍对于2019及未来几年的经济形势持不乐观态度的情况下,源自消费端的压力,将对茶类结构和产品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从而使“结构”成为关键词。

就品类结构而言,较为重要的是名优茶与大宗茶之间的相对平衡。过去十几年中,名优茶对于行业的整体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因为部分名优茶过度追求极端而形成泡沫并压制了消费需求的情况。

就产品结构而言,如何形成合理的金字塔结构,如何在自饮需求和礼品需求之间形成更好的比例关系,如何面向市场提升消费价值并进而推动消费,是2019年需要继续重点思考的方面。虽然2012年出台“八项规定”以来,茶行业的产品结构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之前多年所形成的头重脚轻的状况,但仍然还有不小的改进空间。

结构,该如何优化?

五 黑白

中国茶叶众多,但2019年的热点大体还是在黑茶和白茶之间。

六大茶类,绿茶的故事大部分已经相对老套,而且热点时段主要集中在春茶尤其是明前谷雨之间;黄茶的体量太小;就青茶而言,作为闽南乌龙主要代表的安溪铁观音若要重振雄风可谓任重道远,作为闽北乌龙的武夷岩茶早已十分热闹;红茶则是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轨道。

唯有黑白,可以在时空之间大挪移,可以跳出消费谈收藏,可以跳出当下谈未来,可以从具体产品谈金融,可以有很多说道,可以容得下许多各式各样的玩家。于是,黑白两茶也就有了异乎寻常的资源动员能力。

只不过,走得太快,也要让灵魂跟上来。不久前出现的4家福鼎白茶企业产品抽检不合格事件,值得警醒。即便左右逢源,也要注意吃相。

黑白,凭什么“黑白通吃”?该是怎么个吃法?又还能通吃多久?

六 老茶

老茶,也就是年份茶,在2019年仍将倍受关注。普洱茶的老茶需要解决消费的问题,需要解决仓储标准与品质标准的问题,需要解决建立信誉体系的问题。

对于15年以上的茶品,重点要解决的是信誉与品质保障的问题。市面上随处可见甚至让人感觉越卖越多的大量30年以上的老茶,一定程度上是在不断的消耗消费者对于老茶的信心,同时也在不断考验消费者对于整个茶行业的信心。

对于最近十来年的年份茶产品,需要建立包括产地与销区在内的不同地区的仓储标准,需要建立价值标准,需要建立仓储品牌,需要不断推动消费。

只说“老”,只谈年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年份并非老茶价值的根本,能够与年份相对应的产品品质才是根本。笔者在《喝普洱茶,别迷信年份》(点击可查阅)一文中对此曾略有表述。

老茶,已经成为了目前中国茶行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和一种现象,所以从行业角度,理应不能让它总是停留在糊里糊涂的状态,否则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而言就可能造成损害。众多重要而相互关联的问题,必须要逐渐对消费者有较为清楚的交代。

茶虽老,但不能老糊涂。

七 炒作

近日有一篇名为《将茶叶卖出毒品的利润——深度揭秘茶叶界最大的庞氏骗局》的文章,谈及普洱茶的恶性炒作问题,可谓触目惊心,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自行搜索查阅。现实情况,可能要比文章所描述的情形更夸张。

普洱茶由于其产品特性,恶性炒作不是沉渣泛起,而最近几年来则更是变本加厉愈演愈烈。个别企业及其关联群体,目前实际上类似于创造了一个赌场并玩得不亦乐乎。这并不是行业的普遍状况,但却是实际存在的情况。

博傻游戏中的参与者们,总是习惯于自信的认为别人才会是最后的那个傻子。总会出现一个时候,骗子太多了,傻子都不够用了。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无非早晚。只不过,几粒老鼠屎,会坏了一锅粥,普洱茶行业的未来,会因此而整体受到拖累。

普洱茶有这种情况,需要密切关注,其它可储存茶类至少也需要警惕类似情况。

除了前文述及的恶性炒作,还有其它多种形式和概念的过度炒作,比如天价茶、古树、单芽、大师等,无一另外都是严重偏离消费价值这一根本点。概念不是不可以有,但需要有合适的价值支撑,否则就沦落为泡沫或虚无。

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

八 融合

从生产端,一二三产的融合,产文旅的融合,与乡村振兴融合,与脱贫攻坚融合,仍将持续。

从销售端,线下与线上的融合,会随着大家对于电商认识的变化,而变得更为自然。所谓线上线下,原本并非水与火的关系。所谓电商,也并非简单直接的意味着一类“便宜”的渠道模式。作为茶企需要做的,无非是基于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特点,做出合适的选择和安排。

从消费端,清饮与调饮的融合,饮茶与吃茶以及用茶的融合,饮茶与空间和文化的融合,饮茶与旅游的融合,等等。

融合,天地广。

九 生态

在行业整体供大于求的情形下,在食品安全倍受关注的当下,优良茶叶生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陈宗懋院士曾发表《茶叶的外源性污染和安全性评价》一文,从这篇文章及相关讨论,很容易让人感觉到良好生态重要性。生态好,外源性污染将大大减少。而安全,是茶叶日常所说一切的根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十 活着

据说,2018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将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虽然,这样的话,你也不必太在意。

不过,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在中国茶叶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行业背景下,在行业库存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在各种成本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在行业虽然表面热闹但实则并没有多大创新的情况下,在虽然出现了一些创新但仍需时日检验的情况下,活着,理应成为2019的关键词之一。

甚至,冬眠也未尝不是一种活法。

毕竟,活着,就是硬道理。

找到约252条结果 (用时 0.022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11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